《企业管理者五种致命的用人心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者五种致命的用人心态.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企业管理者五种致命的用人心态 宋璟贤 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先生,说过一段关于老板素质和企业成长关系的话,这段话的大意是:一个企业的成长空间取决于老板自身的价值尺度,有怎样的老板就有怎样的企业,有怎样的企业就有怎样的员工。一个跟多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组织,由老板一人掌握其命运前途,决定企业资源依附人群,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然而这是资本时代的基本特征,是市场经济赖以存在的基础。人们曾经选择过超越资本的社会生产方式,公控财富阻碍着人们私欲的实现,平均主义只会滋长劳动惰性,最终带来的是国家的落后与贫穷。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社会选择资本回归,尽管算不上众望所归,无疑却是一种进步。 老
2、板决定企业的权利源自对资本的占有,财富是构成资本权利也就是老板权利的物质基础。财富属于个人,所有者对它拥有任意支配的权利,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他人无权干预。财富在属于个人的同时也属于社会,任何个人财富都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跟整个社会发展,跟不拥有这些财富的社会群体密切关联。个人财富数量越大,这种关联就越强烈,社会影响也就越广泛。财富的个人属性,给了财富所有者操控财富的自由;财富的社会属性,要求财富所有者在掌控个人财富时,必须肩负起与个人财富数额对等的社会使命,在满足个人私欲的同时没有理由不顾及公众利益和自己的社会责任。 中国没有经历过工业革命,财富理念是从小农意识中脱胎出来的落后理念。这种财富
3、理念没有经临现代工业文明的洗礼和现代市场文化的淬砺,完全处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为半径”的层次上。财富理念中个人私欲严重膨胀,淡没了财富社会属性的存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和推进资本化进程,在政策、法律上对个人财富比较放任,资本权利缺少制度约束,资本所有者行使资本权利非常任性(国内劳动报酬长期处于低水平就是明证)。国内资本结构比较单一,公有制经济的多元股东结构大都是形式主义的作品,非公有制经济中公众资本的参与程度很低,无力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体系,资本权利得不到社会的有效制衡。财富理念落后,制度约束缺失,制衡机制乏力,诸多因素凑在一起,在实现个人欲望冲动的驱使下,资本权利及
4、其衍生出的企业管理权利被人为放大,就像一匹脱缰野马一样四处横冲直撞,导致国内企业管理者们(包括私企老板和国企领导人)毫无顾忌地行使管理权利。他们可以无视财富社会属性,无视社会责任,无视公众利益,甚至无视企业运行规律,仅凭个人利益和个人好恶决定企业行为。把企业引向一个极度危险的境地。 从上个世纪中后期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在企业管理上发生了两个变化。第一个是团队管理模式的出现,这意味着“个人英雄”时代的结束,“精英团队”成为企业管理运作的主导力量。第二个是人力资本概念的引入。资本不再限于资金或其他有形资产的范畴,人力资本作为全新的资本要素,对改善资本结构,增强资本活力,提高资本运营水平起到了越来越重
5、要的作用。上个世纪中后期,西方世界财富核裂变式的增长,固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势能厚积薄发所致,但同样与企业管理方面的这两大变化密不可分。上个世纪末,学术界和管理界普遍认为,人才要素决定着二十一世纪企业的兴衰成败。也就是说,在二十一世纪的未来时日,企业是否能够培育并拥有精干高效的管理团队和企业运作人群,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受资本素质和管理理念的制约,国内企业在人才的“选用育留”之道上存有致命缺陷,而且这些缺陷集中体现在企业管理者的用人心态上。归结起来,表现突出、危害最重的有以下五种: (一)惟我独尊的心态。企业管理者把自己看作天授异禀的盖世英才,企业内部君臣分明,任何人必须对自己如仰高山,
6、不可缺少效忠自己的奴性。任你多有才华,只要追求个性独立,你就没有施展的机会。然而遗憾的是,凡是有才华的人都有个性,不愿意平白无故地给人作佣奴。企业管理者的这种心态是对封建昏君衣钵的继承,有了这种心态后果往往很严重。当年崇祯皇帝就是这种心态作怪,把不迎合奉承自己、但誓死守疆、无过有功的袁崇焕寸磔致死,自毁了长城,最后落得吊死煤山,为天下人笑。 (二)求全责备的心态。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任何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天下少有完人。许多企业管理者看待员工时,仿佛自己是深孚众望、天下懿范的楷模,这也看着不顺眼,那也听着不舒服,吹毛求疵,求全责备,似乎整个天下无可用之材。妄求完人,自绝贤路。 (三)智子疑邻的心
7、态。自己人或亲近自己甚至吹捧自己的人,觉得可信、可靠,一看尽看到长处和优点,授以要职,委以重任;不主动亲近自己和取悦自己的人,一看也尽看到短处,再有才干也得不到重用。这种心态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任人唯亲,不能唯贤是举,搞不好会弄得远贤臣而亲小人,受人蒙蔽。 (四)疑人不用的心态。许多企业管理者受“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一落后观念的影响,对员工妄自猜度,做什么事都心存疑虑。有的甚至搞特务式管理,到处安排眼线、耳目,凭“小话”决定对一个人的看法。除了“眼线”、“特务”们,其他人做事进退维谷,生怕遭人陷害,工作的主动性极差,即便是有也大都是想要“秀”一把。其实现代企业管理奉行的是规则逻辑,对任何人不存在
8、疑或不疑的问题,所有的人都在制度框架内行事,忠与不忠,好与不好,用制度准绳一量便知,用得着疑谁或者信谁呢?只需要在“制宪”上多下点功夫,什么问题都OK了。 (五)以人为物的心态。就是把人当作原材料使用,用完了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许多私企老板,用人的时候不惜甜言蜜语,“上马金,下马银 ”,极尽恭维,一旦事情得手,立刻踢到一边,生怕人家居功耍横。这种过河拆桥的做法很容易丧失人心,引人设防,极不道德,令人憎恨,严重破坏了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以上五种用人心态,只是国内企业管理者经营理念致命缺陷的冰山一角,在这背后还隐藏着其他许多令人担心的东西,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内企业的基本素质。在这里我想套用一下
9、前面那位洋前辈的原话: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取决于企业管理者自身的素质,有怎样的企业管理者就有怎样的用人机制,有怎样的用人机制企业就有怎样的命运。有资料显示,国内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8年;国有企业中有5000多家企业,纷纷搭乘政策性破产的末班车作了自我了断,甩给社会一大堆包袱,逃生后的重组企业仍然摇摇欲坠。我们的企业在自己的“圈内”都生存得如此艰难。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十年之内世贸缔约国都将全面打开国门,企业的运作不再受到国界限制,国内企业要与外企面对面展开角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当年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的时候,与清军的死伤比例是1:600。国内企业的管理现状,让人不能不感到前景堪忧。 写到这儿,夜已经很深了,跟自己喃喃地说一声“Good night!”还是睡觉吧。临睡前又忽然想起两句古人的话来。一句是“良田千倾,日餐不过一斛;华屋万间,夜卧不过五尺”。另一句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仍无欲则刚”。将它贴在这里,留给慧眼人自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