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作业之小学语文教学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作业之小学语文教学论.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简述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答:小学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情意性和思想性。首先,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语言、文字是工具,因此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语文课程,必然是工具课。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语文是学习各门课程的基础工具,也是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而小学又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其次,小学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语文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段,是进行交际的工具。离开交际功能,抽去情和意,语文便成了空壳,其工具性也就不存在了。语文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再次,小学语文是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形式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程的思
2、想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中必然要进行思想教育。当然要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即因文悟道,潜移默化,熏陶感染。2简述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答:编写小学语文教材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有科学的原则作指导。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教材内容应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二、教材内容应具有知识性和味性,贴近学生生活三、教材要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服务四、教材的编排应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3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答:(1)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 (2)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 (3)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 (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
3、则。 (5)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4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的教学能力。答:(1)、分析教材的能力,确定具体教学目标。(2)、设计教学的能力,确定课堂教学结构。(3)、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4)、课堂的组织能力。包括营造轻松自在的课堂氛围,课堂应变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打磨优美精炼的教学语言。(5)、课堂评价能力,包括练习的设计、作业的处理以及综合评价等。(6)、提高研究能力教师研究学生及教育实践的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的研究能力表现在对自己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新教育问题、思想、方法等多方
4、面的探索和创造,运用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综合地创造性地形成解决新问题方案的能力。5试论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答:(1)教学目标的设计语文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情操。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总目标的一部分。要看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必须确定学生学习完毕后可度量可检测的内容。这种目标的描述语言应该是可以检测的。例如:一堂课下来大部分同学“能够理解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能够分析文章的某种特色”“能够背诵某些精彩语段”等,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建立在学生智能水平上。也就是说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是学
5、生力所能及的而又必须是经过他们的努力才能解决的。实践经验和心理学研究都证明,过难或过易的问题都会使人失去兴趣,只有那些高而可攀的操作,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燃起他们对知识追求的热情。(2)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方法的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材、理解教材、研究学生脑力劳动过程中将会遇到的障碍,有效地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有效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合理地选择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等,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地探索知识、发展能力。(3)教学氛围的营造。是否营造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
6、问题、学生是否敢于质疑、大胆尝试,乐于交流与合作。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与参与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4)学生情绪状态的驱动。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把驱动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热情专注的精神状态。(5)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的主体性有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显现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的参与面是否全员、积极地参与教学
7、活动,小组合作讨论活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式的学习。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给,学生收。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丧失了。新课程课堂上,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授课时主角;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时导演;学生实践操作时评委。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被激活,学生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思维、潜心探究、快乐创造。(6)教学手段的运用。设计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运用道具、录音、多媒体等手段,使学生观其形色,闻其声,
8、如临其境,促使学生积极探索、高效率地学习。教学手段的选用一定是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是整个教学系统和谐的组成部分。(7)教学效果的显现。教学效果显示是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自由活泼,学生是否进行了积极思维,富有个性的学习、合作探究、质疑创新。从学生答问、讨论随堂练习及检测中反馈出教学效果。6举例论述如何拓展小学生作文练习渠道。答:(1)鼓励学生写日记和随笔。(2)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一、拓展空间,积累丰富多彩的真素材学生作文是否有创意,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因此,拓展作文素质的积累空间是决定学生自由表达的重要基础。1、让学生走进生活。平时注意丰
9、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质的习惯。2、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中去玩赏,在玩赏中观察,从中获得感性真知,从而他们会写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3、让学生走进书籍。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阅读的内容和范围越广泛,学生的视野越宽,知识面越广,积累的作文素材也越多,这样写作时的表达也就越丰富。二、作文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1、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的生活。作文指导首先要做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比如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是几周就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
10、拟稿。一篇作文的联系时间也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安排,可以是一周,也可以是两周。2、解放心灵,掏出内心深处的真心话。这就离不开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解放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从种种禁锢中解脱出来,在作文时无所顾忌,真正做到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无所不言。这就要求教师切实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和学生展开心灵对话,努力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种种恐惧,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让学生能在习作中“畅所欲言”的环境。3、随心所欲,写出富有个性的真性情作文时要使学生的身心获得真正的自由,允许学生自由倾吐、无拘无束,甚至随心所欲。具体做法:命题要自主、选材要自由、表达
11、要自然。三、作文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在作文指导中,可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作文指导策略。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具体作文的点评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而后再确定较有针对性的点评方案。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个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7结合叶圣陶先生以下的几个论述,分析阅读教学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1)“语文教学之一的目的是为使学生练成读书之本领。课本必须善读,一也;因善读课本而自能读其他书籍报刊,二也;二者皆能做到,乃为
12、达到目的,教学成功。”(2)“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3)“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答:由叶圣陶先生的这些论述中,可以归纳出培养分析阅读教学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时需要突出以下几点:一、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前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采取“自读自悟”的策略,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读中想象、读中欣赏、读中积累,其核心是自始自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朗读为主线,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坚决摒弃繁琐分析,摒弃抽象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
13、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问题和训练的重点,加以引导、指导,使学生学得更好,并在学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学的方法。随着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体验的过程,学生获得了独立学习的机会,争取独立的内在需求得以满足,独立学习的能力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学会读书方法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核心。首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包括自读感知、自读想象、自读欣赏、自读积累。其次,学习读书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并正确运用才能真正实现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实验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就是用浏览的方法,迅速选择阅读材
14、料;用略读的方法,寻书专著课文材料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的重点;用精读的方法,正确而有创见的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的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他们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的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的联系运用。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应当培养的良好阅读习惯:认真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温故而知新的习惯。四、精读与略读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是达到独立阅读能力的途径学生在课内所读的课文只是例子,学生凭借它西的种种基本的阅读方法,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实践,阅读方法才能内化为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内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主题,课外阅读时补充;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继续;课内阅读学方法,德外阅读重应用。五、突出多读,重视积累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保障多读,才能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多读是指:遍数多、数量多、品种多。只有通过多读,朗读,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形成富有成效的语文能力。综上所述,只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感悟、想象、欣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不断挖掘教材,研究教法,精心设计,有效操作,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就能有效地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