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义井田深部普查二维地震野外竣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义井田深部普查二维地震野外竣工报告.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河南省2007年度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续作项目河南省新安煤田新义井田深部普查二维地震勘查工作总结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特种技术服务中心目录一、项目概况2二、地质任务2三、施工区概况2四、以往地质工作程度4五、地球物理特征5六、测线设计情况及地震工作量6七、野外施工情况6一、项目概况河南省新安煤田新义井田深部普查是在同范围预查阶段的基础上续作的。2007年8月我队提交了(续作)普查立项申请,2008年6月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以关于下达2007年省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项目计划的通知,豫国土资发200887号批准了该申请,下达实物工作量为:测线6条,二维地震物理点2700点。二、地质任务1、初步查明普查区
2、覆盖层的厚度,当厚度大于200时测线上的解释误差不大于9%。2、初步查明普查区内基本构造轮廓,了解构造复杂程度,控制可能影响矿区划分的主要构造及初步查明落差大于100的断层,并了解其性质、特点及延伸情况,断层在平面上的位置误差不大于200。在测线上主要目层的深度解释误差不大于9%。3、了解主要煤层的分布范围。三、施工区概况1、位置普查区行政隶属河南省新安县仓头乡、五头镇及孟津县横水镇、小浪底镇(原北马屯镇)、常袋乡。东距孟津县城约5km ,南东距洛阳市约22km。范围以16号拐点坐标连线为界,地理坐标:东经11213441122252,北纬344553345152。普查区东西长12.011.1
3、km,南北宽5.37.4km,面积约82.52km2,拐点坐标详见表1。表1 普查区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点号地理坐标直角坐标经 度纬 度XY11121344344837.13.2521121504344954.32.1531121952345152.24.6241122252345022.33.2851121917344639.02.6061121712344553.08.132、交通区内有孟津县横水镇和常袋乡小浪底镇柏油公路(小浪底大道)穿过,另有近几年“村村通工程”新修的简易公路(水泥或柏油路面)相连接,交通便利。(见图1)图1 交通位置图3、地形地貌普查区属缓倾斜地貌,地形总体趋势为西北高
4、东南低的侵蚀型低山黄土丘陵区,地面最高点位于孙都西南侧黄土岗,海拔438.2m,最低点位于薄姬玲西侧谷地,海拔246.2m,相对高差192m。区内大致以常袋乡横水镇为界分为两部分:东北侧地形相对平缓,多为北西南东向坡背和开阔洼地相间排列,西南侧地形沟谷切割严重,多为北西南东向或近南北向沟谷与坡背相间发育,沟谷一般呈“U”字型,坡背形态一般呈鱼脊状。4、经济概况及供水、供电区内自然村庄分布密集,人口较为稠密。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物、薯类、油菜、花生及少量烟叶,在英古沟一带栽种有大面积樱桃经济林。养殖业主要为生猪圈养,区内工业不发达,在本林区北侧义煤集团投资兴建的煤矿正
5、在建设中。本区供水水源主要为地表水及机民井泵水供给,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相对困难,有通过上级拨款和从村民处筹款修建的提水工程,也有国家实施的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基本可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区内设有高压输电线路及分级电网,铁楼东侧新建的洛阳供电公司500KV牡丹变电站,汇聚了多路高压输电线路,小浪底水库的建成使通过该区的输电线路大增,电力供应充足。四、以往地质工作程度1、普查区以往工作程度本区以往大部分地区未进行过物探工作,仅于2006年9月进行过二维地震勘查。预查阶段完成地震主测线3条,联络测线2条,测线总长56830m,完成生产物理点2432个,记录2432张。其中甲级1634张,甲级率67.
6、19%;乙级788张,乙级率32.40%,废品记录10张,废品率0.41%;试验物理点54个,全部合格。总物理点2486个,网距为20002000m。资料经精细处理,获得了较好的时间剖面,时间剖面长度51.81km,类剖面40.93km;类解剖面8.39km;类剖面2.49km;+类剖面占95.19。经资料解释:初步了解区内构造轮廓,区内不存在落差大于等于100m的断层,赋煤标高-5701210m,地层倾角36。经1001、3001两孔验证,煤层厚度分别为6.51m、4.10m,平均厚度5.31m,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2、以往物探工作存在问题(1)由于预查阶段二维地震施工时区内没有一个已知钻
7、孔资料,时深转换速度的来源只有处理资料时的速度谱,因此,二1煤底板等高线图作为成果来讲存在深度计算上的误差。(2)本区新生界地层厚度变化较大,预查阶段二维地震勘探未能采集到可识别的、来源于新生界底界面的反射波,无法完成对其底界面的控制。五、地球物理特征1、浅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区内地形属丘陵地貌,区内大部地段为坡地,种有庄稼。区内及周边有几个较大村庄,村庄附近的激发能量受到较大限制,给地震测线布置及资料采集的完整性带来较大的影响。施工中还经常发生当地村民不许进地施工的现象,给施工效率造成很大影响,大幅度提高了野外数据采集的成本,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空炮现象。在踏勘过程中,对测区内潜水位进行了
8、调查,本区潜水位较深,均大于15m,岩性为粘土夹砾石,全区发育,会给激发层位的选择及成孔带来影响。区浅层主要以黄土、沙粘土、流沙层和砾石层组成,黄土内含多层组的钙质结核(通常说的礓石),人工钻很难打穿,成孔困难,不利于地震波的激发。人抬机器钻机基本可以打穿,但效率极低且送水和搬家都很困难。区内大部分检波点可以布设到位,但坡陡沟深处则基本不能布设检波器,甚至个别点位(沟内)两道之间高差近20m;砂砾石对地震波能量形成吸收作用,使地震波能量衰减,也影响地震波向下传播,而且接触面岩石物性变化较大,故新生界底界面形成反射波(T0波)变化较大,预查阶段二维地震勘探未能采集到可识别的、来源于新生界底界面的
9、反射波。2、深层地震地质条件区内二1煤层发育较好,且层位稳定,顶底板为粉砂岩、细粒砂岩,煤层与围岩之间波组抗差异较大,能够形成特征明显、可连续追踪、能量较强的反射波。综上,普查区浅、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深层地震地质条件中等。六、测线设计情况及地震工作量本次二维地震勘探工程设计主测线6条,联络线2条,测线总长52.3km,生产物理点2615个,试验物理点85个,合计物理点2700个。七、野外施工情况1、试验工作及结论我队于2008年11月28日进入普查区,12月5日结束试验工作。共布置2个试验点,一个试验段。试验点为S1、S2。S1点布在L01联络线小号端点处, S2位于L01联络线4150桩
10、号附近。依据预查阶段试验结论,及生产中所取得的成果情况,本次两个试验点主要进行井深、药量试验。两个试验点处囊括了沟底、山腰及山顶。根据试验点试验情况:当激发点位于山坡和山顶时,井深大于8米时,采取单井激发,单井药量2kg;当井深小于8米时,采用双井组合激发,单孔药量不小于1.0 kg为宜。当激发点位于山沟时,且潜水面较高时,井深大于4米时,采取单井激发,单井药量不小于1kg;当井深小于4米时采用双井组合激发,单孔药量不小于0.5 kg为宜,但是激发能量不足时,应视具体情况增加药量。试验段处在L01联络线西段,分别采用观测系统参数如下:(1)道距:10米道距,炮距:20米炮距,接收道数:96道接
11、收,叠加次数: 24次叠加,放炮方式:单边放炮(2)道距:20米道距,炮距:40米炮距,接收道数:96道接收,叠加次数:24次叠加,放炮方式:中点放炮对以上不同观测系统参数的对比试验。根据叠加出来的时间剖面可以看出:同等叠加次数时采取较大排列接收能够得到连续性较好目的层,表明效果较好。我们分析可能是在进行静校正时长波长分量校正的效果有所提高所产生的效果。为此在保持20米炮距的同时,采用大道距,高覆盖交数的施工方法,其观测系统主要参数如下:道距:20米道距,炮距:20米炮距,接收道数:96道接收,叠加次数: 48次叠加,放炮方式:中间放炮并与2008年12月底提交了河南省新安煤田新义井田深部普查
12、二维地震勘探试验工作总结。依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提高煤炭地震勘探工作质量的紧急通知”(豫国土资函200795号),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组织有关专家于2009年2月11日对试验工作进行了验收。从而确定如下生产参数、观测系统及结论:(1)观测系统接收道数:96道接收;道 距:20m;炮 点 距:20m;覆盖次数:48次;激发方式:不对称点放炮。(2)激发参数井深:10m以深;当井深小于10m时,采用组合形式。药量:23kg。(3)检波器选用60Hz检波器、3串扎堆埋置。(4)仪器因素采样间隔:1ms;前放增益:48db;记录长度:2.0s;记录格式:SEG-D; “河南省新安煤田新义井田深部
13、普查二维地震试验工作基本符合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要求,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同意转入生产阶段。”2、生产过程依据局专家组对试验工作的验收意见,2009年2月12日,我队组织施工队伍进入施工作业区进行野外采集,当时区东部暂未进行试验,主要由于炸药审批手续没有批下来,依据以上试验工作验收意见,我施工队在各条测线正式采集时又进行了各条线的试验工作,从而保证了采集参数的适应性。由于本区属丘陵地貌,沟壑较发育,地表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其间有多层厚度不定,硬度不一的钙质团块充斥其间,给施工作业中的钻井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1)测量工作施测过程中,采用PTK直接放样法,根据PTK的指示进行实地放样。测出每个检
14、波道、每个炮井的坐标及高程,并打下木桩,采用醒目的红、黄彩色塑料条作出标记,穿越建筑物时用红漆在墙上标示出线号与桩号。保证测线位置的准确性。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测量人员克服悬崖陡壁、沟壑纵横的极为不利的施工环境,保证了每个激发点和接收点的准确位置,作业方法严密,精度可靠。放样误差均小于设计要求,从而为资料的处理和解释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2)钻井工作本区钻井主要采取手盘钻施工。此种钻机在本区最深井位可钻至二十米,一般可达十米以上。但对于地表出露的胶结砾石和钙质团块(俗称砂礓石),就存在不易钻进的情况,一般来讲,采用多井组合激发。(3)仪器组施工放炮施工过程中,仪器操作人员和现场资料把关人员严密注
15、视监视记录上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及时整改放炮时的在用排列上的每一道接收点的情况,使每一炮、每一道都能按规程和要求,得到最佳产品。同时,我们派有专门人员进行现场把关,发现问题及时更改。(4)现场资料处理工作当日放炮的所有监视记录都作到了当时评价,对不符合要求的炮,尽量提出补救措施,及时补炮。每天的资料评价情况,都及时反馈回施工各班组,以利于改进各班组的工作。每条测线结束,我们及时进行监视记录的复评工作。截止3月15日,结束了该区的施工任务。圆满的完成了野外数据的采集工作。施工过程中,我们派专人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了有效的检查、督促。野外施工结束,我们及时对原始班报和监视记录进行了野外三级验收,
16、认真填写河南省新安煤田新义井田深部普查二维地震勘查自检明细表。具体内容如下:全区设计试验物理点85个,试验完成试验物理点共计88个。上线生产中又针对性的做了54个试验物理点,经评审全部合格。生产中,完成测线长度54.12km,主测线6条(D1 D6),完成测线长度35.6km;联络线2条(L1、L2)完成测线长度18.52km;完成生产物理点2407个。其中甲级1277个,甲级率53.05%;乙级1105个,乙级率45.91%;废品25个,废品率1.04%。废品主要为高压电干扰大,影响单炮评级质量。由于工区内地形地物非常复杂,如穿越多个大范围的村庄、密集的房屋、穿越集镇、高压线及高压电站、穿越
17、老百姓庄稼地时遇到的坟地,炮点位于高差20多米的陡崖悬坡上等等一系列情况,造成了一定的丢炮,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进行弥补,但仍留下一定的空炮,但从叠加出来的时间剖面看,质量较高,圆满完成了此次野外工作量。具体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价情况见下表:表2 质量初评测线号工 作 量质量评价合格率设 计物理点完 成物理点甲级甲级率乙级乙级率废品废品率D0127828216658.8711641.13100 D0243042325359.8116939.95100 D032251649960.376439.0210.6199.39 D0417217212572.674727.33100 D05365267160
18、59.9110639.7010.3799.63 D062101598955.977044.03100 L0161060327245.1133154.89 L0232533717351.3416448.6610.3099.70小计26152407133755.55106744.3330.1299.88实验阶段试验物理点点8588100生产中线上试验物理点54100生产试验段112100合计27002661表3 二、三级验收明细表测线号工 作 量质量评价合格率设 计物理点完 成物理点甲级甲级率乙级乙级率废品废品率D0127828215856.0312042.0641.4298.58D0243042
19、322452.9619646.3430.7199.29D032251649054.887344.5110.6199.39D0417217212472.094827.91100D0536526716160.3010438.9520.7599.25D062101599559.976440.25100L0161060326143.2833455.3981.3398.67L0232533716448.6616649.2672.0897.92小计26152407127753.05110545.91251.0498.96试验阶段试验物理点8588100生产中线上试验物理点54100试验段112100合计27002661备注针对试验阶段试验点分布不均,上线生产中又针对性做了54个实验点。目前二维地震野外采集作业已经结束,转入室内进行资料整理、处理与解释阶段。预计2009年6月底提交正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