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双主体”是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必经之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企双主体”是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必经之路.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校企双主体”是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必经之路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习近平)。为此, 国务院于2014年5月颁布了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国发19号文),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并对2020年以前在中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出了顶层设计和线路图规划。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都给予了高度
2、重视。深入研究、科学决策、扎实推进,抓住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和关键环节,符合世界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切合中国企业界在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中实现创新驱动的内在需要,也表达了中国职教工作者主动寻求变革与发展的内在诉求,只要各方主体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坚持不懈、积极作为、协同努力,必将迎来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新跨越,并使之成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强大动力。现代职业教育的真正成功,必须在也必将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顶层设计之下真正实现政府、企业、学校三个主体之间的联动、互动才有可能完成,对这种政、企、校的合作联动机制的建立,我们将其界定为三个必须:即必须继续且正确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3、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让市场发挥决定性的资源配置作用,真正调动企业主动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积极性,发挥实现真正意义、实质意义上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主体责任;必须赋予学校自主办学、开门办学的充分权利,打破一切不符合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陈规陋习,允许学校在变革与创新中实现规范,在创新与变革中发现和建立新的职业教育规律。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业院校人才的输出口径与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所需人才的输入口径不相匹配,即技能型人才资源供需双方的诉求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具有高级速录师资质的速录人才的培养,司法系统、行政速录、媒体直播等行业的人才需求十分紧缺。而现有高校的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专
4、业设置未能实现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导致热门专业蜂拥而至,造成人才培养供求关系失衡,导致学生就业难,企业用工难,究其原因是一些学校未能正确处理好办学中“规模、质量和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受经济效益驱使,存在“追名逐利”式的办学发展模式。一些学校教育理念滞后,缺乏办学特色现象较为突出。同时,我国教育模式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培养出的人才动手能力差,普遍缺乏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对学生“实操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职业素质素养”的有效培养,导致学校在育人质量、人才规格和培养定位上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出现“供需口径”不一致或“专业与产业”错位对接等情形。 2、技能人才的就业意愿与企业的用人需求不
5、相适应。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和定位较为模糊,导致毕业生就业服务面向不清晰,普遍存在轻视和弱化产业一线生产或服务岗位。受此影响,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学生的择业观念、机会成本和市场需求、职业待遇之间难以形成有效匹配,导致毕业生不愿到一线工作,或者到了一线也稳定不下来。工作耐受力差、期望值过高,造成学生就业困难、而企业的技术工人又严重不足的局面。另一方面,受我国长期计划生育国策、社会人口日益老龄化,生育能力逐年下降的影响,适龄劳动力供给从2012年开始呈不断下降趋势,导致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之间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劳工荒”、“技工荒”困扰着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
6、发展,生产一线熟练技术工人短缺正日益制约着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这种状况不仅违背了“崇尚一技之长,人人皆可成才”的人才多样化和岗位需求多元化职业发展理念,而且与世界发达国家现状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职业认知。 3、“歧视蓝领,轻视技能”的社会价值观由来已久,白领、金领、灰领比蓝领高一等的意识根深蒂固。目前在我国“蓝领”几乎变成了“农民工”的代名词。多年来,“农民工”这个带有歧视性的称谓高频率和长期使用强化了这一群体自身的社会认同感,全社会通过一种温和与非强制性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迫使“农民工”这一群体不得不接受语言符号赋予他们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农民工”身份的标识意义与社会歧视含义表现得非常突出,不仅让
7、已经在岗的产业工人自轻自贱,甚至也严重阻碍了大部分原本愿意从事技术技能型工作的城市适龄劳动者参与产业一线的技术技能型工作。究其缘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从业人员普遍存在工作环境“脏乱差”、劳动强度大、薪资收入不稳定、保险不健全、社会地位低下和职业认同度低等实际情况。从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来看,这一庞大的职业群体理应享受平等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目前“农民工”称谓存在的社会条件和制度基础已经消失,取而代之以“产业工人”的称谓势在必行,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明智之举。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城市还是农村,80、90后新生代适龄劳动者对就业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吸引力越
8、来越低,一线产业技术工人面临断层,绝非危言耸听,政府相关部门、社会行业和企业应当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4、国家招考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歧视性政策严重制约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多年来,我国技能型人才一直面临“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窘境,职业教育成为事实上的“二流教育”。国家未能从制度设计上赋予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平等的地位。现有的考试制度“一棍子”把职教打入底层,中考时,普通高中,重点高中优先录取,剩下的去读中等职业学校;高考时,一本,二本,三本批次录取结束后,才轮到高等职业学校录取;职教毕业生就业的歧视性政策,比如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录取制度限制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户籍制度不让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大城市落
9、户;社会和人事部门人为隔断的职业晋升制度,比如职业院校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后,从初级工到高级工,最高只能升到高级技师;从学历晋升通道设计上看,学生一旦上了职校,绝大多数只能读到中专、大专,职业教育成了断头路。现有中、高职院校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生存发展的需要,普遍存在“宽进宽出”的教育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只会让社会越来越看低职业教育。 5、职业院校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企业的社会担当精神亟待加强。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的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就业教育。可是一些职业院校“重效益轻质量”、“重理论轻实践”,教育理念严重滞后,教学模式上墨守成规,教学安排中理论和实践比例不合理,学生
10、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低下;尤其是职业院校“双证书”的推行停留在制度和形式上,职业技能证书“证出多门”,交钱拿证司空见惯,证书含金量极其低下,等同于发放假证,欺骗社会和企业用人单位,考证变成为一些学校敛财的手段,学校和学生欺上瞒下,普遍存在严重的忽悠现象。近年来,国家逐年加大对于职业院校的财政投入和学生的奖助学金补贴,但一些学校虚报学生数套取补贴 ,经费使用的管理水平低下,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学生奖助学金评定任人唯亲等违纪违规现象较为突出,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6、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一直以来“政府呼声颇高、促进措施滞后”,尽管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来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但保障
11、措施不力,缺乏法律、制度的有效监控。部分公办职业院校和亟待转型的二本、三本院校因循守旧,墨守成规,面对日益高涨的改革浪潮,惧怕教育变革,或缺乏创新意识、或固守既得利益、或明哲保身、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传统思维,不能主动去拥抱变革,适应变革和推动变革。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缺失,企业和学校在经营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企业以生产盈利为主,而接纳学生参与企业实习必然会影响生产工期或工程进度;学生实习这类“破坏性”和“试验性”生产必然会影响企业的产品质量或工程质量,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学生参与企业实习期间的安全责任难以界定和赔付困难等因素导致企业不愿意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给校企合作蒙上
12、一层阴影,因此,目前校企合作的形式不多、广度不够,深度不足。学校和企业普遍把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头上,严重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对策及建议: 1、继续且正确发挥政府的主导责任。建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跨部门协调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省级职业教育工作协调发展领导小组, 组成由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学校等相关专业人士参加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专业指导评估委员会,统筹规划协调我省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积极引导和监督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和培养模式创新。切实解决人才“供需口径”的一致性难题。加强过程管理,指导、督导,注重多主体决策、吸纳有关利益方开门决策,防止出现部门决策可能产生的常
13、见问题。 2、呼吁政府主导,加强舆论导向,加大各大主流媒体对技能型人才和“蓝领”产业工人的宣传报道力度。传递“劳动最光荣,技能更可贵”的社会价值观,营造一种尊重技能人才,尊重一线艰苦行业人才的社会舆论氛围。从“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国家战略高度来认识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在政策和制度上建立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吸引、任用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倾斜,切实提高技能人才的酬薪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改善工作环境和畅通晋升通道,特别吸引更多城市大众的子女认同技能工作,选择服务一线岗位,鼓励和吸引包括城市青年在内的全社会适龄青年主动愿意选择从事一线
14、的劳务技术工作,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唯农民工选择劳务技术工种”的现状,彻底颠覆社会上传统的职业选择价值观。 3、为遏制当前职业教育大量存在的名为办学、实为“卖人”的挂羊头卖狗肉现象,强烈建议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用人部门、办学部门联合组建的教育教学评估机制,将评估结果与招生指标以及政府其他办学资源的配置挂钩,确保职业教育不偏离健康轨道,确立职业技术教育在公众和受教育者中的公信力。坚决遏制不顾质量、不顾需求、不顾就业的一窝蜂办学、唯利是图办学,解决当前一些学校招生规模贪多求大而毕业生大量跨行业就业的弊端,合理利用全社会有限的教育资源;强烈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切实肩负起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管职责
15、。必须坚决终结职业院校“宽进宽出”的教育模式,全面创新培养模式,积极推进职业院校“学分制改革”,建立“灵活学制”模式;实现分层次、分学年、分类别培养技能型人才,努力提高毕业证书的含金量。坚决杜绝院校对毕业生学历“造假”或“放水”的现象。职业院校必须调整和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对学生参与企业一线现场实习的教学过程。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硬性规定参加社会实践和企业现场实训和实习的课程教学比例应该占到70%,理论学习只应该占到教学的30%,方能颁发毕业证书,对于达不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应当采取补考留级、回炉重修直至劝退和肄业的处理措施,真正提高职业院校毕业证书的含金量。 4、呼
16、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于职业技能证书发放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职业院校、技能培训机构、省、市级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单位利用企业职工和院校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非法谋取私利,危害学生利益,危害社会和企业的行为。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必须强化企业实践过程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对于没有参加企业实习或者实习不达标,不合格的学生坚决不予颁发技能证书。按照行业的实际岗位要求和标准,科学设计职业资格证书的层次和等级,全面规范职业技能证书的发放要求和标准。强烈呼吁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学校和学生等建立起长效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办法,与此同时,还要对企业、学校和学生等各方主体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纪违规,弄虚作假、欺上瞒
17、下的学校、企业和学生发现一起,严处一起。彻底杜绝“滥发证、发假证”的现象。这种欺骗学生,欺骗企业,欺骗社会的恶劣行经是对国家和民族的犯罪。 5、呼吁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目前企业对毕业生诸多不满中最重要的是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缺乏感恩与诚信。学校抱怨企业接纳学生就业不配合、不主动,不得力;毕业生求职难对政府也存在诸多抱怨;企业指责政府制定配套政策不力,未能有效协调各方关系。这种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之间相互推诿、相互指责,相互抱怨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安定与社会和谐,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重专业教育,轻素质教育”的结果。为此,强烈呼吁
18、职业院校必须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感恩和诚信意识。既重视教学活动中的“言教”、更重视实践中的“身教”和“养成”教育。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是培养人才活动中的两个重要方面,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学校责无旁贷,刻不容缓,亟待加强。 6、为吸引企业主体参与现代职业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并承担越来越显著的主体责任,政府应该系统设计相关的支持政策并逐步通过立法程序纳入国家或地方性法规法律体系。必须要求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强制性要求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而不是走形式、欺上瞒下、忽悠应付,真正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升级条件下的技能型人才。政府职能部门应当
19、在制定工程招投标管理中实行“加减分”制度。设立专门评分和加分标准,对于积极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的企业实行投标额外加分制度。另一方面对于拒不接纳职业院校实习学生的企业采取减分扣分或者罚款等措施;同时,随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需要,对于主动承担对学生进行“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工具”培训的企业实行经费补贴或税收减免等奖励政策。必须从制度上强制要求和惩戒企业,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履行企业应尽的社会义务。 7、建议由政府牵头,统筹税务、银行、保险等社会各方资源,在政策制度上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广行方便,大开绿灯,努力促进技能人才培养实质性推进,全面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一是
20、政府应制定企业接纳和使用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获得政府补贴的财政支出奖励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应强制性要求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培养、吸纳职业院校学生参与生产实习,并对按照一定比例接受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二是实行促进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落实的信贷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改进金融服务,开辟校企合作信贷业务,如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设立实训基地、合作建设实验室和生产车间提供一定的信贷支持。三是鼓励商业保险公司联合推出职业院校学生实习险种,以加强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安全保障和社会保障。总之,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积极性。让社会、行业、企业,学校各方积极参与,努力共建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成长的良好环境。综上所述,我们对现代职业教育在中国的新发展、新跨越充满最深切的期待,抱有最充分的信心,怀着最坚定的决心。因为我们深知,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中国亟须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速度;在新一轮全球技术浪潮中,唯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创新性技术型人才为支撑,才能在制造业以及整个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升级中成功突围,这事关民族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我们不能懈怠,也不可懈怠。华可教育集团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5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