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耐挫力低下的原因及其对策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耐挫力低下的原因及其对策探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生耐挫力低下的原因及其对策探究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一)研究的背景1基于我校学生耐挫力低下的问题剖析我校是一所办学规模中等的镇中心小学,共有23个班级,一千余名学生。9月20日,我校四(1)班的曹祎辰同学因为作业没按时上交被班主任老师批评了几句,中午饭吃了以后,他就从校门口走了出去,结果下午上课时老师发现人不见了,马上发动学生和男老师找,直到放学后才找到。平时中餐我到一(3)班去吃,协助班主任老师管理班里的学生,一(3)班有个男同学在吃饭时因为某些原因被老师批评了几句,竟然和老师对骂,并且气呼呼的就坐到位子上,饭也不吃了。以上两个例子只不过是平时教学中碰到的很普通的事情。但他反映出了现
2、在的一些学生,在家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平时受到爸妈等长辈的宠爱,经受不住挫折,尤其是严重挫折的打击和考验,心里承受能力普遍偏低。他们在家里、在学校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或某些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时,就感到焦虑、苦闷、紧张、心烦、抑郁、厌倦学习。不少学生会因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走向极端。如:因不能忍受家长的批评、学习退步等离家出走,甚至杀害父母或自杀等。其中影响比较大的事件就是2000年发生在金华四中的“徐力杀母案”。 在我们的学生当中,不能正确面对一次或几次的挫折和失败的人不在少数,因此,一个教育工作者适时培养学生耐挫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得尤为重要。2基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场理念的改
3、革,它更强调以人为本。耐挫力是个体承受、内化挫折的能力。耐挫力高,则可以化解挫折带来的不良影响,培养坚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个性特征;反之,则会对个体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形成不良的个性。对小学生进行耐挫教育,提高耐挫力刻不容缓。今天的青少年是21世纪的主人。21世纪的社会发展与国际竞争的是人才的素质,而人才的素质如何,不仅要看考分的高低、知识的多少,更要看能力的强弱,特别是要看人才的承受能力、适应能力与生存能力以及人才的意志品质的优劣。生活的道路历来是不平坦的,未来的社会竞争更为激烈,成功与挫折同在,危机与挑战同在。中国父母是世界上最宠爱孩子的父母。他们希望把世上的一切幸福都给孩子
4、,把一切不幸和痛苦都揽到自己身上,让他们看不到失败,不知道烦恼、苦难为何物,这是社会上有识之士所忧心忡忡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建议,每6000名儿童应不少于一名学校心理学家为他们服务。而按这一标准,中国至少需要2万以上的学校心理学专家。但因为现有的培养机构无法从质和量上保证这一需求。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提高学生耐挫力的重要手段。而如今的学校,特别是广大农村小学,基本上没有心理辅导专职教师。目前,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发展不平衡,规范不一致,急需我们去建设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的学校心理辅导机构和确立管理要求,使心理辅导成为学校教育做不可缺少的部分。广大农村小学基本上没有建立为学生提供各种心理辅导服务的校
5、内机构:学校心理辅导室。如今的金东区,学校里应试考试的风气很浓。很多老师为了评职称,平时一味抓学生的成绩,很少主动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此职称评定制度不改,学生的课余时间就永远被教师布置的作业所吞没,教师也不会主动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纵观国内的相关论文,在对如何通过加强心理辅导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耐挫力方面的研究很少。3基于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培养的不仅是身体健康的学生,同时也应是心理健康的学生。当今小学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因素之一的耐挫力,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耐挫折能力是个体对挫折可忍耐,可接受程度的大小,是身心健康的一个显著标志之一。著名学者黄学规说过:
6、“人生的成功往往是挫折的恩赐。”拥有健康的身心是保证我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每位小学生都要把培养健康的身心作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小学生由于身心发育不够成熟,不能客观的看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加上缺乏克服困难与承受挫折的锻炼,耐挫能力差,适用能力弱,看来无关紧要的失败,也会引起很大的挫折感,甚至精神异常。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人们不可能杜绝其产生,但作为主体的人,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去积极地应对挫折,战胜挫折,(二)研究的意义1.对学生的意义对小学生来说。一个从小经过逆境磨练的人,成年后就更能有效地适应环境。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等,都说的这个
7、意思。正因为如此,许多有远见的教育家,都非常强调从小让孩子经受艰苦磨练,使其懂得生活中还有逆境、坎坷、困难等字眼。有人说:“人生能有几回搏!”这话固然深刻,但“人生总有几回挫”,也许更有普遍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挫折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成熟和成功的“催化剂”。只要能帮助学生从容地面对它,自信地战胜它。成功就离他们很近了。2.对教师的意义 对教师来说,切实提高学生的耐挫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同时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要广泛地接触每一位学生, 耐挫教育必须要因人施教,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观察、了解、分析从而掌握他们的性格、能力、教
8、育环境以及承受挫折的最大限度,从而有针对性地从各个方面有的方矢地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其次,要积极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敢于主动地接触我们,形成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一种安全、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下,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挑战,以一种良好的稳定的情绪状态去战胜面临的困难.2.对社会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人们越来越发现,挫折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它不只是哪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是涉及到21世纪的民族素质的问题。许多大、中、小学校长、教师、社会有识之士以及新闻舆论等都在大声疾呼,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及挫折教育,这是百年大计。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综
9、述 孟子有句古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由此可见,一个能担任大任的人才,必须要有顽强的耐挫能力。挫折,它可以把人百炼成钢,也可以把人压得粉碎。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挫折的态度。挫折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这正是引导孩子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独立的意识和坚忍不拔的品质。在挫折教育中,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让孩子经历挫折,而不注重在孩子经受挫折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引导,常会产生比较消极的情绪和抵触心理。据统计,我国目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疾患中,30%左右是源于年幼时,经历挫折和打击,没有得到
10、正确的引导。因此在孩子经历挫折的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或肯定性的评价,以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也应做好引导工作,帮孩子分析受挫折的原因,使孩子在经历挫折时,能主动对待挫折,在挫折的磨练中造就自己坚强的性格。孩子的耐挫力能力正是随着这些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各种能力的提高而增强的。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学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挫折,能使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学会分析和处理问题,真正地“长大”。但当一个人长期不能有效地应付挫折,不能缓解由此产生的负面的情绪时,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与
11、行为异常,或患身心疾病。日本学者系川英夫指出:“养尊处优的环境是产生不了新思想的,甚至可以说,处于优越环境的人往往会日趋堕落,险恶的环境,需要人去顽强抗争的环境,对产生新思想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险恶的环境正是使人锻炼成长的动力。”日本信奉只有让儿童经受一定的以忍耐为内容的身心训练,而不是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才能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坚韧和顽强的品质。从幼儿园起,孩子们就裸露锻炼。儿童常年不穿上衣,男孩整个冬天只穿短裤,以培养儿童的意志力和顽强精神。日本人重视对儿童进行忍耐的教育,并将其与历史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一些学校给学生准备“忆苦饭”,让他们记住日本过去生活的最困难的日子。日本人还重
12、视通过一些由孩子自己组织的活动进行同样的教育。一些小学生在没有老师带领的情况下,面对既无水源又无淡水的艰苦的自然环境,安营扎寨,寻觅野果,捡拾柴草,寻找水源,克服重重困难,进行自救活动。三、理论依据1.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受到来自两个学科的影响。在社会心理学内部一开始就存在着两种理论观点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谓社会学方向的社会心理
13、学和心理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在解释社会心理现象上的不同理论观点,并不妨碍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特点。2、认知心理学认知学派认为人可以是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不合理的;情绪是伴随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任何人都存在理性和非理性思维;任何困扰都是内化语言重复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其代表人物埃利斯的“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代表对这一事件的认识与评价,即信念(Beliefs),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认知学派认为心理障碍是认知歪曲(非理性观念),如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的的思维方式
14、等造成的。合理情绪疗法主要有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合理情绪想象技术等四、概念界定耐挫力:所谓耐挫力是指当个体遇到挫折时,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境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耐挫力强,则可以化解挫折带来的影响,尽力克服困难,积极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完成任务,从而增进知识和才干,培养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积极向上、坚忍不拔的个性特征;耐挫力弱,则会消极悲观,丧失信心,失去前进的动力和目标,对个体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形成不良的个性。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
15、而已。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
16、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五、课题研究内容及措施本课题研究分析小学生耐挫力低下的原因,通过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提高小学生对抗挫折的应付能力。(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生现有耐挫力情况分析。 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对小学生耐挫力的影响的调查分析。 3、提高小学生耐挫力的对策研究。(二)研究的主要措施 1、构建课题系统,制定研究方案。 2、组织研究小组,保证研究时间。 3、对本校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培训。 4、组织学生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讲故事、听积极报告或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对抗挫折的应付能力。 5、建立心理咨询室,通过心理
17、咨询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 6、聘请心理辅导专家定期来校举办耐挫教育讲座。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一)、培养目标 1、使学生意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人生并非出处美好、舒适。 2、使学生意识到挫折的双重性,培养学生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3、在学习和生活中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可行的目标,保持中等期望水平,不可轻易否定自己。 4、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提高学生对抗挫折的应付能力。(二)研究目标 1、揭示社会、学校、家庭等造成小学生耐挫力低下的原因。 2、建立一个学校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耐挫教育。七、课题研究的步骤研究步骤时间安排主要内容方法选用达到的要求准备阶段2012.1
18、02012.11.11、学校、家庭和社会引起小学生耐挫力低下的影响程度及原因的调查。2、制定研究方案。3、成立课题组。4、搜集相关资料。调查法统计法谈话法问卷法社会测量法1、摸清学校、家庭和社会引起小学生耐挫力低下的影响程度及原因。2、掌握相关资料。3、完成课题申报工作。实施阶段2012.11.22013.5.301、建立心理咨询室,并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2、各班进行主题班会活动、校外生存训练等。3、筛选个案并研究。观察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1、初步分析小学生耐挫力低下的原因。2、改进活动计划。3、通过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提高耐挫应对能力。2013.6.12014.5.301、请心理辅
19、导专家对学生进行讲座及课题研究指导。2、中期监控反馈。3、对教师进行心理辅导知识培训。总结法行动研究法1、进一步通过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提高耐挫应对能力。2、完善对策的可操作性。总结推广阶段2014.6.12014.8.311、在学校开展小学生耐挫力提高程度的调查。2、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心理辅导室。3、撰写相关论文和结题报告。4、组织专家评审5、推广应用调查法总结法统计法谈话法社会测量法文献资料法1、学生对耐挫力的正确认识及有效提高的成果表现。2、完善学校的心理辅导室。3、研究报告及相关材料。八、人员分工姓 名课题内分工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张 弘实施人员的培训和课题的过程指导金东区教科所区
20、教科所副主任钱光明组长 负责研究经费的筹措和落实等工作金东区曹宅镇中心小学校长(小高)朱晓玲副组长 负责研究经费的筹措和落实等工作金东区曹宅镇中心小学校教科所主任(小高)严忠能负责人 课题的总体构思设计并实施金东区曹宅镇中心小学教师(小一)施桂仙组员 方案实施 资料收集金东区曹宅镇中心小学教师(小一)曹詹俊组员 方案实施 资料收集金东区曹宅镇中心小学教师(小高)九、预期成果1、调查报告:小学生耐挫力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2、有助于提高小学生耐挫力的教学案例以及案例分析。3、有关小学生耐挫力低下的原因及其对策的论文。4、研究报告:提高农村小学生耐挫力的策略研究报告十、参考文献1、时蓉华.社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3、徐光兴主编,学校心理咨询优秀案例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4、岳晓东、祝新华著,中小学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3月第1版5、卡耐基 美好的人生 快乐的人生中国文联出版1987年12月6、邵志芳、李林, 认知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