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层受热过程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概要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流层受热过程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概要优秀PPT.ppt(9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其次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全球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要点一逆温现象、分类及其影响(难点)一般状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热。但在确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围内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即下冷上热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造成“逆温”现象的缘由有很多种:一是地面辐射冷却(辐射逆温)。下图表明白这种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图a为正常气温垂直分布情形,在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很快,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离地面愈远,降温愈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起先的逆温(图b);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图c);日出后,太
2、阳辐射渐渐增加,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渐渐自下而上消逝(图d、e)。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以冬季最强。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逝较慢。二是冷空气下沉(地形逆温)。在山谷与盆地区域,由于冷却的空气会沿斜坡流入山谷和盆地,因而常使山谷和盆地的辐射逆温得到加强,往往持续数天而不会消逝。三是空气平流(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了空气对流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水汽凝合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使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
3、市及工矿区上空,由于凝合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峻的大气污染事务,如光化学烟雾。特殊提示逆温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出现多雾和晴朗干燥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亲密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加剧近地面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就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刚好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假如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峻。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现象假如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而逆温现象假如出现在高空,却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
4、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平安。要点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概念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能大量吸取地面长波辐射,将热量保存在大气层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返还给地面,这就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2)过程“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虽然须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干脆吸取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取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取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取得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取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太阳辐射是地面的干脆热源)“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能量。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
5、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取,使大气增温。(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干脆热源)“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确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图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特殊提示(1)为什么同纬度地区,随海拔上升,气温降低?海拔越高,空气越淡薄,虽然随海拔上升,太阳辐射增加,但空气的保温作用较弱,地面失去的热量较获得的热量多,所以海拔越高(同纬度地区),气温越低。说明:海拔每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6,指的是同纬度地区或某一地区随海拔
6、增高,温度的变更状况。(2)对流层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对流层的高度取决于空气的对流运动的强度,空气对流运动的强度又取决于近地面空气温度的凹凸和空气上下层温差的大小,近地面温度的凹凸又取决于纬度凹凸、季节变更、天气变更等等。一般状况下,近地面大气温度高,对流层高度就大。纬度低,对流层高度大;纬度高,对流层高度小。同一地区,夏季(或白天)对流层高度大,冬季(或黑夜)对流层高度小。夏季(或白天)陆地上的对流层高度大于海洋上;冬季(或黑夜)相反。同纬度地区暖流流经的地区对流层高度大于寒流流经的地区。(3)地球上气温适合人类生存的缘由:日地距离适中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地球上有大气。(4)大气热力作用与自然
7、现象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对流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上升平流层的臭氧大量吸取紫外线。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比晴朗的白天低云层具有反射作用,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高大气逆辐射强,可以削减地面热量的损失。晴朗的天空呈蓝色、霞、日出前和日落后天空光明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树阴下、房间中无阳光直射仍旧光明散射作用。冬季风速较大因低纬度与高纬度相比,太阳高度大且白昼长,所以南北温差大,引起风速大。晴天的气温日较差大白天晴朗,获得太阳辐射多,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地面热量损失大。交通信号中“红灯停”红光的波长较长,难被散射,穿透力强,以红灯
8、为停止的信号灯更为醒目。有阅历的农夫利用人造烟幕在深秋、初冬为防止蔬菜、作物被霜冻冻坏在夜晚增加了云量,增加了大气逆辐射,从而达到保温作用。月球上昼夜温差大,青藏高原气候日较差大减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要点三气温的时间变更规律(1)气温的日变更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对流层气温主要受地表增热与冷却作用的影响。对流层大气主要因吸取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地面辐射量的多少又取决于地表吸取并储存的太阳辐射量。随着太阳辐射的日变更,气温也相应出现了日变更。当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即太阳辐射最强时,由于地面储存的热量要传给大气还须要一个过程,所以陆地气温最高值不出现在正午,而出现在14时前后;同理,最低气温也不出现在太阳
9、辐射弱的日落时,而出现在黎明(即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它反映气温的日变更程度,大小与纬度、季节和其他自然地理条件有关。由副热带地区向两极减小。夏季大于冬季,初夏大于盛夏,因为夏至夜晚时间短,地表猛烈降温时间短,最低温度不够低。陆地大于海洋,盆地和谷地(空气不流淌)大于平原,沙漠大于潮湿地区,阴天(气温昼低夜高)小于晴天(气温昼高夜低)。气温日较差的极值出现的时间随距离地面高度的增大而后延,幅度随距离地面高度的增大而减小。(2)气温的年变更月均温最高值和最低值由于地面储存热量的缘由,就北半球而言,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不出现在太阳辐射最强的夏至日,而一般出现在
10、夏至后的l2个月,如中、高纬度大陆的7月;月平均气温的最低值也不出现在太阳辐射最弱的冬至日,而一般出现在冬至后的l2个月,如中、高纬度大陆的1月。由于热容量大于陆地,海洋吸热和放热都慢于陆地,因此海洋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8月,最低值出现在2月。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它的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赤道上气温年较差小,中纬度地区(因为冬、夏季节明显)气温年较差较大。在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陆地大于海洋,这主要与陆地、海洋吸取太阳辐射性能及热量等的差异有关。此外,气温年较差还受到地形(高地气温年较差小于凹地、谷地)、植被(植被覆盖地气温年较差小于裸地)、天气(多
11、云雨区气温年较差小于少云雨区)、海拔(海拔愈高气温年较差越小)的影响。(3)地形与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的关系山地尤其是较小山地的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的平原小,而高原的气温日较差比同纬度的平原大,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的平原小。要点四全球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渐渐降低;同纬度的陆地与海洋气温存在差异;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20N30N的沙漠地区,最冷的地方在南极大陆(7月),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在西伯利亚(1月)。如下表所示。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无论冬季还是夏季,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北半球较曲折;1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
12、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海陆分布造成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南半球较平直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地表性质均一)同纬度地带气温低,则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高,则等温线向高纬凸出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寒流经过处气温低,暖流经过处气温高地形(地势高低);洋流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我国冬季,等温线密集;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线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度越低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即北方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南方正相反);冬季风(大气环流,北方冬
13、季风影响大)夏季,等温线稀疏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太阳辐射(南方太阳高度大,北方白昼时间长)特殊提示(1)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及应用等温线是地图上气温相等点的连线,等温线图是用若干条等温线来反映某一地区气温分布状况的专用地图。阅读和应用等温线图是中学学生必需驾驭的一项基本技能。依据等温线数值的变更特点推断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向北增大为南半球,向北递减为北半球。依据同纬度海陆间等温线的弯曲状况推断季节或海陆位置。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北半球向高纬、南半球向低纬)凸出,海洋上向南(北半球向低纬、南半球向高纬)凸出,是北半球的夏季,反之是北半球的冬季。冬季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是陆地,向高纬凸出的是海
14、洋,夏季则正好相反。依据等温线的疏密推断温差大小。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温差小,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温差大。依据等温线的分布特点推断地形类型。等温线为闭合状态时,数值里大外小的为盆地,里小外大的则为山地。依据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a.某地区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纬线延长方向一样,说明影响该地区气温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b.某地区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该地区气温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c.某地区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气温比同纬度低,若该地区在陆地上则地势较高,若该地区在海洋上或沿海地区则有寒流经过;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时正好相反。依据海洋等温线的弯曲状况推断洋流性质及流向。沿海海疆等温线向高
15、纬凸出说明该海疆温度高于同纬度其他海区,有暖流经过,反之则有寒流经过。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2)赤道地区不是地球表面最热地区的缘由:地球表面的燥热中心不在赤道地区,而是在北纬2030的沙漠地区,主要是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缘由是:北半球陆地最热月为7月,这个月太阳直射在北回来线旁边地区,这些地区的地面充分吸取了猛烈的太阳辐射而天气燥热;这些地区又在副热带高气压的限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因而天气晴朗、干旱且气温较高;这些地区沙漠遍布,在猛烈的太阳辐射下增温快速,而沙漠向深层导热的实力较差,所以当沙漠表层的温度达到确定的高度时,沙漠表层的热量就会不断地向大气中输送,使大气猛烈增温;另外
16、,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亚、欧、非三大洲紧邻且陆地面积大,而非洲又少半岛和海湾),广袤内陆得不到海洋潮湿空气的调整,这也加剧了这些地区的燥热。要点五温度、高度与气压的关系及等压面的判读1.温度、高度与气压的关系一般状况是:在不同高度上,越往高空,气压越低。近地面和高空气压往往相反。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1)在垂直方向上,气压总是下面高,上面低。(2)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的地方等压面就向上弯曲,气压低的地方等压面就向下弯曲。热的地方近地面等压面对下弯曲,高空向上弯曲。冷的地方近地面等压面对上弯曲,高空向下弯曲。(3)近地面是低压的地方其高空确定为高压;而近地面是高
17、压的地方其高空确定为低压。2依据等压线(面)的弯曲状况确定下垫面的冷热状况据等压线的分布,如右图所示,同一高度面上a处等压线向上凸出,说明该处气压较高,而处于同一高度的b处气压较低,因为ac,cd,而db,所以ab。依据高空气压状况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的特点,可以确定近地面A处气压较低(这里必需特殊留意,A处气压低不是与其高空的a处相比,而是与近地面的B处相比而言的,对A处来说,其气压恒久大于高空的a处),B处气压较高。A、B两处的气压差异是由地面热力状况的差异进而引起空气的上升、下沉运动所致。地面温度较高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地面气压较低;地面温度较低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地面气压较高。因此
18、我们可以依据地面气压凹凸,反推地面的冷热状况。A处近地面气压低,说明空气受热上升,从而得出地面温度较高的结论。3依据等压面的凸向推断气压的凹凸在等压面图中,常常见到比较不同的高度及同一高度上各点的气压凹凸的问题,以及考查等压面凸向的问题。这类问题解答的原则是:不同海拔高度上,越向高空,气压值越低,因为越向高空,空气的密度越小;在近地面旁边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高空气压的凹凸与近地面气压凹凸相反。下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依次为乙、甲、丙、丁,且图上空的丙为高气压,丁为低气压,而地面上的对应点分别是甲为低气压,乙为高气压。在热力环流形成的等压面上,向上(高空)凸的地
19、方为高压,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简称“高凹凸低”。利用等压面的凸凹状况可推断:气温凹凸。近地面的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近地面气温高。海陆分布。冬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海洋;夏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陆地。城市和郊区。城市近地面的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要点六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形成(重点)1.城市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煤、石油、自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因而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使城市犹如一个暖和的岛屿,人们称之为“城市热岛”。当大的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地区上升,在郊区下沉,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向城市
20、中心,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称为城市风。2海陆风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面气温比海面高。陆地上的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下降;海面因有下沉气流而气压上升,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由海洋吹向陆地,这就形成了海风。夜间,陆地冷却比海洋快,气温比海上低,近地面气压高于海面,空气由陆地吹向海洋,这就形成了陆风(如下图所示)。3山谷风白天,山坡上的空气增温猛烈,于是暖空气沿坡爬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快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底,形成山风(如下图所示)。4沙漠与森林之间的热力环流白天在太阳照射下,沙漠地区增温猛烈,气温高,空气上升,在高空形成高气压,
21、在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林区升温慢,气温相对较低,空气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于是在近地面风由林区吹向沙漠地区,在高空风由沙漠地区吹向林区(如图a);夜间,沙漠地区降温猛烈,近地面气温低,林区降温慢,气温相对较高,在近地面,沙漠地区形成高气压,林区形成低气压,风从沙漠地区吹向林区,高空风从林区吹向沙漠地区(如图b)。要点七等压线图的判读方法1.常见等压线图的组成要素 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单位:hPa)(1)低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低气压区,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增大。(2)高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区,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减小。(3)低压槽:由低压延长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槽。低压槽中各条
22、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槽线。(4)高压脊:由高压延长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脊。高压脊旁边气压比两侧要高,在高压脊中各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脊线。2推断各种气压场的天气状况高气压中心晴朗;高压脊晴朗;低气压中心阴雨,大风;低风槽阴雨。3推断各地的风向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确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其次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对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4确定风速同一等压场中风速大小的确定,关键在于等压线的密集程度,等压线密
23、集则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就大,相反风速就小。不同等压场中,首先看数值,然后判定方法同上。特殊提示风的形成与力的关系特点对风向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即等压线越密,风速越大。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当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始终与风向垂直,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加摩擦力对风有阻碍作用,可减小风速,始终与风向相反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要点八大气环流的形成和移动(重、难点)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包括地球上
24、的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2作用:使凹凸纬度之间和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以交换,促进了地球上的热量平衡和水平衡。3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1)太阳辐射引起的凹凸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是大气环流产生的根本缘由。(2)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产生的干脆缘由和原动力,加上地转偏向力的存在,促成了三圈环流的形成。对于我们来说,必需驾驭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首先,赤道旁边和两极地区由于热力缘由(气温凹凸)而分别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大约在南北纬30旁边和南北纬60旁边,由于动力缘由(大气运动)而分别形成了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低、中、高纬形成三圈环流,三圈环流在地面
25、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在地球表面南北半球对称分布,凹凸气压带相间分布(如下图)。分布风带成因属性(影响气候)9060极地东风带极地高压吹向副极地低压冷干6030中纬西风带副热带高压吹向副极地低压温湿300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低压干燥地球上的风带地球上的风带地球上的气压带分布气压带成因及特性气流影响气候90附近极地高气压带热力原因、冷高压下沉冷干60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动力原因、冷低压上升温湿30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干热0附近赤道低气压带热力原因、热低压上升湿热特殊提示(1)热力缘由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缘由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由于
26、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运动,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区和高气压区的缘由,称为热力缘由。赤道地区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源,极地是最大的冷源,因此,与之相应的气压带是由热力因素形成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气流运动造成空气质量在确定区域内聚集辐合或辐散,导致气压发生变更的缘由,称为动力缘由。在近地面,气流辐合上升,气压降低;气流辐散下沉,气压上升。(2)风带中风向的确定:依据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风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一样的。严格来讲,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向北移动;6月2
27、2日至12月22日,向南移动。但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要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典例1(2010广东韶关)图1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2示意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3)题。(1)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气压低于地B地气压高于地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低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更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风向为东南风Bb为上升气流Cc的风向为西南风 Dd为上升气流(3)若该图表示白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陆地,乙是海洋B甲乙都是陆地C甲是海洋,乙是陆地D甲乙都是海洋【剖析】本题组考查获得信息、解读信
28、息实力,学问上考查了对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实力的驾驭状况。图2中显示乙地气压差较低,说明乙地近地面(地)为低压、高空(地)为高压;而甲气压差大,说明甲地面(地)为高压、高空(地)为低压。则地气压高于地,d为上升气流。若该图表示白天,结合海陆风和热力环流原理可推断:温度高的为陆地,则乙为陆地、甲为海洋。【答案】(1)B(2)D(3)C典例2(2010江苏盐城二模)下图是某地区2010年1月8日某时500百帕等压面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等压面上甲点的风向应是()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2)造成甲乙两地等压面高度不同的根本缘由是()A地势凹凸 B海陆性质C纬度位置 D大气
29、环流【剖析】第(1)题,由500百帕等压面分布图可以推断在甲的东侧是一个低压槽,受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甲地风向应当为西北风。第(2)题,甲乙两地等压面高度不同,主要与乙地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的影响有关,是由两地海拔不同造成的。【答案】(1)D(2)A典例3(2010东北四校联考)读“我国平均入春日期等值线图”,回答(1)(2)题。(1)关于图中各城市入春日期及缘由的叙述正确的是()A兰州比西宁入春日期早的缘由是河水调整气温B太原比石家庄入春日期晚,因为太原地处谷地C重庆的入春日期反映了纬度地带分布规律D上海比济南的春天晚是因为受海洋影响大(2)对图中各地平均入春日期等值线
30、影响最小的因素是()A纬度 B植被C距海远近 D地形【剖析】第(1)题,影响我国各地入春早晚的因素很多,南北纬度差异是重要因素,另外海陆位置、地形等也影响了个别地区的城市入春时间,综合分析各因素影响,D推断是正确的。第(2)题,森林植被可以调整气温,对各地区气温凹凸变更的影响与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等相比是最小的,故选B。【答案】(1)D(2)B典例4(2010湖北八校联考)读我国某地气温变更图,回答(1)(2)题。(1)该地可能位于()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C长江中下游 D海南岛(2)下列关于该地气温变更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图的气温变更主导因素均为太阳辐射B甲图7月高温主要因为7月
31、伏旱季节降水少光照强C乙图7日气温低主要是因为受冷空气影响D丙图气温变更小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变更小【剖析】第(1)题,图甲为一年中气温的变更,由图甲可知,该地最低月气温在010之间,所以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选项四地中,东北、华北位于温带地区,海南岛位于热带,长江中下游位于亚热带。第(2)题,甲为气温年变更曲线图,影响一年气温变更的主导因素为太阳辐射,乙、丙两图是气温短时间变更,受冷空气、云层厚度影响大;甲图7月高温主要是因为7月正午太阳高度大、昼较长。【答案】(1)C(2)C 例1(2010全国卷)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
32、(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3)题。(1)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A4B12C16D18(2)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白天变更晴天比多云天猛烈C从正午到午夜渐渐降低D白天变更比夜间变更平缓(3)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A8日15时左右B8日22时左右C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剖析】第(1)题,图中等值距为2,最高温为大于21、小于23,最低温大于5、小于7,故图示最大温差大于14、小于18。选C。第(2)题,读图知,9日最高值达21以上,高于8日气温最高值,A错;9日9时到18时比8日等温线更密集,说明白天气温变更晴天比多云天猛烈,
33、选B,一天中,14点前后温度达到最高,故从正午(12点)到午夜(0点)温度不是渐渐降低的,C错;白天等温线比夜晚密集,说明白天气温变更更快,D错。第(3)题,首先明确城市热岛效应是指由于城市废热排放,使城市温度明显高于郊区的现象,所以热岛效应最强时段应是城郊温差较大时段,选项中8日22时左右符合要求。【答案】(1)C(2)B(3)B例2(2010山东)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1)(2)题。(1)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干脆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
34、大(2)当地该日()A日落时间为17时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剖析】第(1)题,图中信息显示,该地5时、20时近地面出现逆温现象,大气较稳定。12时、15时近地面气温随海拔上升而降低,无逆温现象。故本题选A。第(2)题,据当地为北半球中纬度且5时日出可分析出:日落时间为19时,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北回来线之间,正午地物影子不是年内最长,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故本题选B。【答案】(1)A(2)B例3(2010江苏)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旁边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扩散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
35、。回答(1)(2)题。(1)导致冰岛火山灰扩散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2)这些扩散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依次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剖析】第(1)题,冰岛位于北极圈旁边,所处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冰岛位于欧洲西北部,使其火山灰扩散到欧洲上空的气流为西风。第(2)题,火山灰是岩浆喷出地表在大气中冷凝形成的,之后经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故迁移的起始圈层是大气圈,终了圈层是岩石圈。正确选项为A。【答案
36、】(1)B(2)A例4(2007海南高考)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1)(3)题。(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A或 B或 C或 D或(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A或 B或 C或 D或(3)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剖析】本组题考查大气水平运动规律。第(1)题,空气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高压流向低压即由MN,北半球向右偏。若在高空,不受摩擦力影响,形成稳定的风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应当是所示方向。若在近地面,要受到摩擦力作用,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形成稳定风后,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故选图中的。第(2)题,若在高空,且PMPN,空气由N流向M。若是北半球,空气将向右偏转,且不受摩擦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选;若在南半球,大气应向左偏,用同样方法可选。第(3)题,在近地面,空气做水平运动时,所受三个力的合力为零,随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且成180角。【答案】(1)A(2)C(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