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师职业理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教师职业理念.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综合素质第一章 教师职业理念第一节 素质教育观一、 素质教育的内涵1. 素质的含义(1) 狭义的素质,就是生理学和心理学上所使用的素质概念。教育大辞典认为,素质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来的某些解剖生理上的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特点,尤其是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的特点。”(2) 广义的素质,主要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2. 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各项规定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
2、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3.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1) 应试教育的教育观(2) 素质教育的教育观(3)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A. 从指导思想上看,B. 从教育目的上看C. 从教育对象上看,D. 从教育内容上看,E. 从课程结构上看F. 从学生课业负担上看,G. 从师生关系上看,H. 从教育方法上看,I. 从教学途径上看,J. 从评价标准上看,4.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3、1)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3)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二、 素质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 素质教育的产生:素质教育思潮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93年2月13日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定“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2. 素质教育的发展1999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2001年5月29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
4、定指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要“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001年秋季,新课程开始在全国38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区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素质教育进入一个新阶段。2006年6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表明素质教育上升为国家意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
5、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三、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 教育要面向全体2. 教育要促使学生全面发展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5. 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四、 中学素质教育的构成1. 德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1) 内容: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2) 中学德育的要求:A. 注重中学生基本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培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理想,构建良好的品德心理结构。B. 中学的德育要他律和自律结合
6、,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矛盾斗争转化,使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C. 中学德育要组织引导学生多方面活动和交往,使社会性和实践性统一。D. 中学德育应在渐进和反复中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高。2. 智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活动。(1) 智育内容: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知识。(2) 智育要求:A.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B. 记忆与思考相结合。C.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D. 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相结合。3. 体育:使学生掌握健康和运动的知识,形成运动技能和卫生习惯,发展体力和运动能力,增强
7、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的教育。(1) 内容:200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将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归纳为五个学习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2) 要求:A. 教学方法多样化。B. 坚持体育锻炼的全面性。C. 坚持体育锻炼的循序渐进。D. 坚持体育锻炼的经常性。E. 适应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个体差异。4. 美育:审美教育,是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1) 内容: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艺术美(2) 要求: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美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途径。5. 劳动技术教育:
8、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1) 内容:按劳动性质划分为自我服务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手工工艺、学工学农劳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家务劳动等;按劳动种类划分为家庭饮食起居、使用安装维修、加工工艺、种类技术及农产品加工等四个系列。(2) 要求:A. 从教学实际、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特点出发,认真组织学生课外活动,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和专题活动。B. 坚持以实践为主,在“做”中学,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C. 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将课内教育内容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接触社会,进行力所能及的课外活动,接受学校、社会的合力教育。6. 心理健康教育:根
9、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1) 内容:A. 学生心理健康维护B. 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C. 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2) 要求:A. 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B. 积极开展活动C.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五、 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1.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1) 实施素质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2) 树立素质教育观念2. 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1)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2) 加大教育督导力度(3) 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4) 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3. 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1) 改革学校内部
10、管理体制(2) 提高校长和教师的素质(3) 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六、 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1. 实施中学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1) 课程计划的全面性和科学性(2) 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全面性和科学性(3) 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科学性(4) 教学方法的科学性(5) 教学评估的全面性和科学性(6) 以课堂为主渠道进行交往的和谐性2. 实施中学素质教育的辅助途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七、 实施素质教育应避免的误区1.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2. 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3.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作业4. 素质教育就是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
11、助者和服务者5. 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6.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7. 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第二节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一、 “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1.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渊源(1) 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礼、乐、设、御、书、数;(2) 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等人都提出过使人的体力、智力和道德等多方面和谐发展的问题。(3)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考察和说明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科学的方法论,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指出认得全面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2. 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
12、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3.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1) 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 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 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4)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二、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义人的全面发展可以理解为人的身心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各个层次全面、充分、自由、和谐、统一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特征可集中概括为:1. 个人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发展,这是发展的量的方面的特征;2. 个人智力和体力充分的、自由的发展,这表现为发展的质的方面的特征
13、;3. 个人智力和体力统一的发展,这表现为发展的度的方面的特征。三、 “以人为本”的基本涵义1. “人”的概念2. “本”的概念四、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 学生是发展的人2. 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4. 学生是独特的人5.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五、 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1. 因材施教的前提(1) 分析研究学生的内容(研究所教学生群体特点规律、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学习经历)(2) 分析研究学生必需的技能(3) 分析研究学生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4) 分析学生差异,因材施教2. 因材施教的的措施(1) 教学要有针对性(2) 多引导
14、,多表扬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一、 教师职业概述1. 教师的概念从广义来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都可称之为教师;从狭义上讲,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2. 教师职业的性质(1) 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2)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3. 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1) 教师是传道者(2) 教师是授业解惑者(3) 教师是研究者(4) 教师是管理者(5) 教师是引导者(6) 教师是课程开发者(7) 教师是心理医生二、 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1. 职业道德素养(1) 热爱教育事业(2) 热爱学生(3) 团结协作(4) 为人师表
15、2. 知识素养(1) 精深的专业知识(2)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3) 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3. 能力素养(1) 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2) 强化创新精神(3) 重视交往与合作三、 教师专业发展方法1. 制定教师发展规划(1) 职业规划的内涵(2) 职业规划的意义2. 履行教师职业承诺(1) 教师对于学校的承诺(2) 教师对于学生的承诺(3) 教师对于教学的承诺(4) 教师对于专业的承诺(5) 教师对于职业的承诺3. 丰富教师专业生活(1) 做一名有目标感的教师(2) 做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3) 做一名有专业技能的教师(4) 做一名有学习能力的教师(5) 做一名有约束力的教师(6) 做一名有积极性的教师四、 现代教师观1. 教师角色的转变(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2. 教师行为的转变(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教师应尊重、赞赏学生(2)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3) 在对待自我上,教师应注重反思(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教师应加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