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正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正文.doc(7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第一章 概 述第一节 矿井基本建设过程xxx矿是kkk县属国有企业,创办于1966年,当时设计矿井生产能力6万吨/年;1985年,郴州地区煤炭局批准xxx矿技改设计,生产能力由6万吨/年扩为15万吨/年。到1991年12月,矿井技改工程竣工,1992年,地区煤炭局组织专家对xxx矿技改项目进行验收,同时以关于kkkxxx矿技改工程竣工投产的批复(煤基技字1992第161号)批准矿井技改投产,并批准矿井扩建为15万吨/年;2006年9月,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报省煤炭工业局批复核定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kkkxxx矿为证照齐全的合法矿井,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2,有效期至
2、2015年11月23日;煤炭生产许可证证号为41059,有效期至2013年12月31日;安全生产许可证证号为()MK安许证字20111,有效期至2014年12月30日;工商营业执照注册号为0004(1-1)NM,矿长ggg于2011年1月24日已取得矿长资格证,证号为436,矿长安全管理资格证,证号为436MA。第二节 核定工作过程本院受kkkxxx矿的委托,对该矿生产能力进行核定,我院按照生产能力核定办法,组建了矿井生产能力核定小组,配备了有关专业技术专家。生产能力核定小组本着合法、科学、公正的原则,以严格、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矿井的各主要生产系统能力进行核查与核定。通过深入现场和井下实地
3、考察、统计分析、科学计算和分析,按照标准规定,核定煤矿生产能力。根据生产能力核定办法和核定标准,生产能力核定工作过程如下:核定人员培训-与矿方签订生产能力核定合同-签订合同后,进驻矿方对矿井各生产系统及环节进行现场核查、实测并收集相关资料-资料整理-编制生产能力核定报告。第三节 核定依据生产能力核定的依据是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技术规范、规定、标准及矿方提供的相关资料。主要核定依据有:一、国家法律、行业技术规范、规定、标准部分1、安全生产法、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2、 国务院令第446号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3、煤矿安全规程
4、 (2011年版)4、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5、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6、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8、 湖南省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补充规定9、其它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二、矿方提供的相关资料1、湖南省kkk矿区xxx井田xxx矿矿山储量年报(2012年)及矿产资源储量年报备案书(国土资年报备字20131号)2、相关图纸:矿井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包括后3年的采场接续计划安排)、矿井通风系统图、矿井运输系统图、矿井排水系统图、矿井供电系统图、工业广场平面布置图、矿井水文地质图;3、矿方提供的有效证照:煤矿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
5、产许可证、工商营业证、矿长资格证复印件; 4、关于kkkxxx矿技改工程竣工投产的批复(基技字1992第161号);5、瓦斯抽采系统和瓦斯抽采设计、瓦斯防治能力评估报告 6、提供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说明及有关图纸7、其它相关资料。第四节 核定主要生产系统环节及结果通过对矿井各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进行核定得出,提升系统能力核定为20.496万t/a,矿井排水系统能力核定为?符合规定,供电系统能力核定为17.53万t/a,井下运输系统能力核定为18.36万t/a,采掘工作面能力核定为15.0796万t/a,通风系统能力核定为22.498万t/a,地面生产系统能力核定为15.8万t/a;按照核定办
6、法和原则,矿井生产系统能力现场核定结果为15万t/a。第五节 最终确定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根据现场生产能力核定结果,结合矿井的各项技术改造,目前矿井生产能力最终确定为15万t/a。第二章 矿井概况第一节 矿井位置及交通xxx矿位于kkk东北部,北临桂阳县,往南西方向距kkk城约32km。该矿井行政区划属kkk,矿区范围由11个拐点组成,面积为1.2km2,准采标高为200-100m。矿井所在地交通方便。省道S州)()段从矿井的南边通过。沿S往西分支可达幽幽经等,往东可与106国道、京广铁路相衔接。矿井距S2约10km,有简易公路与相连,煤炭运输较为便利。矿井地理坐标:kkkxxx矿交通位置图第二
7、节 矿井开采范围、面积及资源储量 一、矿井开采范围、面积根据kkkxxx矿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2)批准开采范围,矿井范围由11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为1.8392km2,准采深度为+200-100m。xxx矿拐点坐标及开采深度表(80系)拐点号拐点坐标拐点号拐点坐标XYXY12347.58.2458.58.2369.58.2310.57.23二、资源储量根据湖南vv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湖南省kkkbbbbbb井田xxx矿矿山储量年报(2012年1月2012年12月)及该年报的矿产资源储量年报备案书(资储年报),截止2012年12月底止,井田内保有资源储量180.5万t,其中111b为35.4万
8、t, 122b为94.4万t,333为50.7万t。第三节 地质特征一、地层及地质构造1、地层xxx矿含煤岩系为上二叠统龙潭组上段。xx矿区xxx井田该层厚54190m,一般厚118m。该段中共含煤七层,自上而下分别命名为、煤,其中、煤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平均可采总厚3.53m。现将含煤岩系自下而上列述如下: 浅灰至深灰色薄层细粒或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厚035m,平均厚3m。 灰黑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或砂质泥岩,偶夹炭质泥岩及薄煤(煤)。厚024m,平均厚1m。 灰至深灰色中厚层状细或中粒长石石英砂岩,顶部夹薄层状粉砂岩。厚338m,平均厚15m。 灰黑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或泥岩,厚012m,平均厚
9、2m。 煤层,似层状和透镜状,局部为炭质泥岩,有时分叉为23层。煤层厚度04.71m,煤层厚度不稳定,变化大。从本矿范围内见煤厚度资料看,煤层不稳定,煤厚0.62.58m,平均厚1.16m。 黑色粉砂质泥岩、泥岩,含大量瘤状菱铁矿结核。厚360m,平均厚25m。 浅灰至深灰色中厚层状细粒或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厚128m,平均10m。 灰黑色团块状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偶夹炭质泥岩及薄煤层。厚016m,平均厚3m。 煤层,层状,较稳定,局部分叉为12层。从本矿及附近见该煤钻孔地质资料来看,煤层局部较稳定,煤层厚06.26m,平均1.53m,属较稳定煤层。 灰黑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厚025m,
10、平均厚6m。 下部为灰色中厚层状细粒砂岩;上部粉砂质泥岩及粉砂岩夹不稳定煤层(煤)。厚度021m,平均厚4m。 浅灰至灰白色厚层状中粒砂岩。厚度648m,平均厚18m。 浅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细砂岩,局部为中粒砂岩,底部有时夹砂质泥岩及不稳定煤层(煤)。厚度015m,平均厚5m。 灰黑色团块状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粉砂岩。厚度250m,平均厚15m。 煤层,深黑色,似层状或透镜状,常分叉24层。厚度04.98m,平均厚0.88m。从本矿及附近见该煤钻孔地质资料来看,煤层不稳定,煤层厚0.63.24m,平均1.09m,属中薄煤层。 下部为黑色薄层炭质泥岩(煤层);上部灰黑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夹少量条带状
11、细砂岩及粉砂岩,含大量似层状菱铁矿结核及星点状黄铁矿。厚度019m,平均厚3m。 灰色薄层状细粒石英砂岩,含黄铁矿结核。厚015m,平均厚4m。xxx矿主采V煤层,、煤局部可采。2、构造bbbbbb井田区域构造位置处于耒向构造带南段西侧,以南北向构造发育为特点,由一系列规模较大的向斜、背斜构造组成褶皱系,矿区所在的袁家向斜是该褶皱中的一个二级构造,向斜轴部出露大冶组,两翼则为大隆组、龙潭组,两翼地层倾角一般3050。它控制煤系的分布,与其配套断裂构造有具挤压特征的南北向断层,一般规模较大,一般向东倾,倾角45左右;具拉张特征的近东西向断层,一般规模较小,但对井田的破坏较大。矿井范围内的主要构造
12、形迹有褶皱、断层。据详查报告资料及地表调查,矿井范围内有3个褶皱、4条断层,现分述如下: 褶皱有: 滑乐向斜:位于滑乐一带,矿井范围内仅出露此向斜的北部,出露长约350m,轴向近南北,两翼对称,出露龙潭组上段。aaa背斜:位于aaa一带,矿井范围内出露此背斜的北部,出露长约700m,轴向近南北,两翼岩层为龙潭组上段,倾角2065不等。 尖岭向斜:出露于尖岭一带,矿井范围内出露此向斜的北部,长约1600m,轴向近南北,两翼倾角2856不等,核部开阔,主要由大冶组组成,翼部出露大隆组,至47线附近收敛。 断层有: F79张性正断层:位于aaa矿井中部,出露长约210m。走向大致南北,断面产状946
13、8,大板冲附近见煤底板砂岩和龙潭组下段接触,-砂岩和煤顶板砂岩接触,缺失煤及其顶底板岩层,断层破碎带宽4.4m左右,落差约18m。出露于矿井中部,长约200m,走向近南北向,断面产状8877。4606孔于195m见煤下砂岩与煤顶板接触,破碎带宽5.5m,落差25m,往东南方向变小,并逐渐消失。 F83张性正断层:位于aaa矿井中西部,出露长约520m,走向近南北向,断面产状26777,落差20m,45孔见破碎带宽2.8m,缺失煤,-有缺失。地表见龙潭组下段与煤接触。F79、 F82、F83三条正断层呈近平行排列,走向南北,间距30150m。 F104张性正断层:出露于aaa矿井北部,长约170
14、0m,走向大致东西,倾角约67,断层破碎带及角砾十分明显。矿井内140m大巷见煤与煤顶板接触,破碎带宽5m,通过断裂带时,巷道垮落,发生漏水,落差约15m。综合上述,xxx矿矿井范围内褶皱、断层相对较发育,总体上看,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尚属中等类型。二、煤层及煤质1、煤层xxx矿范围内可采煤层有、煤层,述叙如下:煤层:位于龙潭组上段上部,煤层呈似层状或透镜状,煤层厚04.98m,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可采,属不稳定煤层。煤厚点中最厚1.26米,最薄1.03m,平均煤厚1.10m,采区所属的原储量块段的平均煤厚为0.92m。平均煤厚增加0.18m。煤层:位于龙潭组上段中部,煤层层位较稳定,煤层厚度变化不
15、大,煤层厚06.89m。煤层结构较简单,大部可采,属较稳定煤层。煤层:位于龙潭组上段中下部,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层厚04.71m。煤层结构较简单,局部可采,属较不稳定煤层。期间采区的煤层厚度0.83m至 1.85m,平均煤厚1.37m。2、煤质 煤的物理性质煤层:黑色至灰黑色,条痕为深黑色及灰黑色,以光亮型为主,偶有暗亮型和亮暗型,块煤多具金属光泽,粉煤具暗淡的土状光泽,煤层硬度;较低,常易碎成粉末状及片状,密度中等,比重在1.371.6之间,平均1.39;具参差或平整状断口,燃烧试验,一般不易着火,无焰无烟。煤层:黑色至灰黑色,条痕为深黑色及灰黑色,以光亮型为主,也有暗亮型,块煤多具金属光泽
16、,粉煤具暗淡的土状光泽,煤层硬度较低,常易碎成粉末状及片状,密度中等,比重在1.381.6之间,平均1.39;具参差或平整状断口,燃烧试验,一般不易着火,无焰无烟。煤层:黑色至灰黑色,条痕为深黑色及灰黑色,为光亮型、暗亮型和亮暗型,块煤多具金属光泽,粉煤具暗淡的土状光泽,煤层硬度;较低,常易碎成粉末状及片状,密度中等,比重在1.381.6之间,平均1.44;具参差或平整状断口,燃烧试验,一般不易着火,无焰无烟。 煤的化学性质及煤类据详查报告提供的煤质化验成果:煤层编号水份(%)灰分(%)挥发份(%)硫分(%)磷(%)发热量(MJ/kg)视密度(t/m3)WadAdVdafSt,dPdQgr,d
17、ARD 煤的工业牌号及工业用途由上述化学分析结果可知:煤层的挥发分一般在10%左右,不具粘结性,其工业牌号为无烟煤(WY)。其中煤层属低灰、中高硫、低磷、特高热值无烟煤。煤层属低中灰、低硫、低磷、特高热值无烟煤;煤层属特低灰、低中硫、低磷、特高热值无烟煤。主要作为人民生活用煤,工业上,也可作为良好的动力用煤及化肥用煤。三、开采技术条件1、 瓦斯等级根据cc省煤炭局湘煤行20134号关于2012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该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10.04m3/min,相对CH4涌出量为48.21m3/t;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13.22m3/t,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煤尘爆炸危险性根据cc
18、省煤炭工业局文件(c煤行2013号)“关于2012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该矿煤尘无爆炸危险性。3、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根据cc省煤炭工业局文件(c煤行2013号)“关于2012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该矿煤层属自燃发火煤层。4、煤层顶、底板条件煤层顶板为黑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厚度250m,平均厚约15m。裂隙较发育,易于垮落。底板为灰黑色薄层状泥岩、粉砂岩,厚度56m,岩石松散易碎,遇水后易膨胀,易引起底鼓。煤层顶板为灰黑色薄层状页岩、粉砂质泥岩、粉-细砂岩,伪顶为炭质页岩,较发育,一般厚24m。节理裂隙较发育,抗压强度为79303kg/cm2;抗拉强度为3.865kg/cm2
19、,属较易垮落的岩石,煤采出后不久即有自行垮落现象,属一级顶板。底板为粉砂岩、细砂岩,一般厚3m,局部有0.5m伪底。抗压强度为30316kg/cm2;抗拉强度为6.942kg/cm2,弱到中等强度,遇水后易膨胀,造成底鼓现象,间接底板为厚128m中细粒砂岩。煤层顶板为黑色粉砂质泥岩、泥岩,一般厚10m。裂隙较发育,易于垮落。底板为灰黑色薄层状粉砂岩,厚34m,为软性岩石。综上所述,矿井中煤层顶底板稳定性较差,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5、水文地质条件矿山范围内地形坡度较大,冲沟发育,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但大气降水可沿裂隙补给地下,是矿坑充水的主要因素。断层的富水性弱,导水性较差,对矿坑充水影响小。但
20、当断层附近有地表水体切割时,通过对厚煤层的大量回采,浅部易产生导水裂缝,造成断层破碎带与地表水体相沟通,可能会改变断层的导水性和富水性,故对F83、F104等切割地表水体处开采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突水。可采煤层位于龙潭组上段,由于斗岭组下段及上段为良好的隔水层,故含煤岩系的下伏、上覆含水层对矿坑充水无直接影响。含煤岩系内部的含水层为斗岭组中段的细-中粒砂岩,含构造裂隙水,富水性中等,对矿坑充水影响中等。矿山范围老窿较多,采空区地表局部塌陷,大气降水可通过裂隙补给地下水,是矿坑主要充水来源之一。根据矿山多年井下涌水量的观测统计,井下涌水量一般为120m3/h,最大涌水量180m3/h,雨季井
21、下涌水量稍有增加。但随着井下开采面积的扩大及逐步向深部开采,井下的涌水量将逐渐加大。综上所述,矿山充水的主要因素是大气降水、老窑水及局部地表水。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6、其他该矿区属地温正常区,地温梯度小于3/100m;在本矿区煤矿开采历史中从未发现地温异常点,故该矿不会有地温异常现象;无冲击地压现象。第四节 矿井开采现状一、开拓方式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多水平开拓,共划分3个水平,一水平为+136 m以上,二水平为+50m,三水平为-50m,一水平、二水平已采完,现生产水平为-50m水平。xxx矿各井口参数表如下:参数名称井口坐标井筒坡度斜长(m)落底(m)XYH(m)主斜井副斜井南风井北
22、风井采区开采顺序是由边界向中央推进,北翼265采区己采完,现布置有235采区、242采区和副265采区3个采区,其中2个采区同时生产,1个采区作为现生产采区的接替采区。在南、北两翼布置有副2658、副2353等2个采煤工作面和242采区+20北底板预抽巷、-50北大巷、335采区-25北运道(煤巷)、455轨道上山等4个掘进工作面。二、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该矿常用采煤方法为走向短壁后退式、局部厚煤层采用倾斜分层壁式采煤;回采工艺为爆破落煤,人工攉煤,工作面搪瓷溜槽自溜,单体液压支柱配梁(绞接梁)支护,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矿井工作日数为330d/a,“三、八”制作业。三、提升系统1、主斜井地面至-
23、50m水平,井筒坡度30,斜长488.6m,提升设备型号为2JK-21.0型矿用双筒提升绞车,配电机型号为JR127-8,额定电压380V,额定功率130kW,绞车实际提升最大速度2.5m/s;采用双钩串车提升,1T标准“U”型矿车。该绞车采用变频调速电控系统。核定单绞提升量为单独提升煤用MGC1.1-6矿车串5车/次,提升矸石用KFU0.75-6型矿车串4车/次、下放材料4车/次,材料下放按下放空车计算,不考虑提升时间,井底未设缓冲煤仓;井口已安装自动摘钩和机械推车装置,一次提升循环时间实测为300s,采用人工挂钩,操作时间实测为50s。全矿工作制按每年工作330d,每天提升时间18h班最大
24、提升时间6h计算。2、副斜井副斜井:地面至-50水平,井筒坡度28,斜长530.4m,提升设备型号为JTP1.61.5型矿用单筒提升绞车,配电机型号为JR127-8,额定电压380V,额定功率115kW;采用单钩串车提升,主要负责全矿升降人员。辅助提升矸石、材料等。升降人员用型号为XRC10-6/6的人车二辆。3、暗斜井运输 +50水平运输大巷以下煤炭运输,由下列暗斜井提升至+50,再通过电机车运至+50主井车场,提升到地面。225采区轨道上山225暗斜井:+50至-50,设计坡度30,斜长202m,提升设备型号JTB-1.0x0.8型矿用单筒提升绞车,配电机型号为YB250M-6,额定电压6
25、60V,额定功率45kW;采用单钩串车提升至+50。副265采区轨道上山副265暗斜井:+50至0,设计坡度25,斜长154m,提升设备型号JTB-1.0x0.8型矿用单筒提升绞车,配电机型号为YB250M-6,额定电压660V,额定功率45kW;采用单钩串车提升至+50。235采区轨道上山235暗斜井:+50至0,设计坡度30,斜长120m,提升设备型号JTB-1.0x0.8型矿用单筒提升绞车,配电机型号为YB250M-6,额定电压660V,额定功率45kW;采用单钩串车提升至+50。242采区轨道上山242暗斜井:+50至-50,设计坡度30,斜长210m,提升设备型号JTB-1.0x0.
26、8型矿用单筒提升绞车,配电机型号为YB250M-6,额定电压660V,额定功率45kW;采用单钩串车提升至+50。245采区轨道上山245暗斜井:+50至-50,设计坡度30,斜长206m,提升设备型号JTB-1.0x0.8型矿用单筒提升绞车,配电机型号为YB250M-6,额定电压660V,额定功率45kW;采用单钩串车提升至+50。215采区轨道上山225暗斜井:+50至-50,设计坡度30,斜长202m,提升设备型号JTB-1.0x0.8型矿用单筒提升绞车,配电机型号为YB250M-6,额定电压660V,额定功率45kW;采用单钩串车提升至+50。四、矿井排水矿井采用多级排水方式,矿井在+
27、136水平、+50水平、0水平和-50水平均设有水泵房,+50水平水泵房为0水平和-50水平集中排水二级泵房,+136水平水泵房为辅助泵房,现将各水泵房装备分述如下:1、+50m水平水泵房+50水泵房安装3台D100-504型水泵,水泵额定流量为100 m3/h 配套电机型号为YB2280M-2,功率为90kW/台,3台水泵配置了2路DN1506无缝钢,直排地面;水仓容积为1150m3。2、+136m水平水泵房136水泵房安装3台125D256型水泵,水泵额定流量为101 m3/h ,配套电机型号为YB2250M-4,功率为55kW/台,排水主管路和备用管路均为DN1256无缝钢管,直排地面;
28、水仓容积为800m3。3、265采区0水泵房265采区(0)水泵房配备3台100D168型水泵,其中1台工作泵、1台备用泵、1台检修泵;水泵额定流量为54 m3/h ,配套电机型号为YB200L2-2,功率为30kW/台,排水主管路和备用管路均为DN1005无缝钢管,排至+50;水仓容积为210m3。4、副265采区0水泵房副265(0)水泵房配备3台100D168型水泵,其中1台工作泵、1台备用泵、1台检修泵;水泵额定流量为54 m3/h ,配套电机型号为YB200L2-2,功率为30kW/台,排水主管路和备用管路均为DN1005无缝钢管,排至+50;水仓容积为210m3。5、副井-50水泵
29、房副井-50水泵房配备3台D85-453型水泵,其中1台工作泵、1台备用泵、1台检修泵;水泵额定流量为85 m3/h ,配套电机型号为YB250M-2,功率为55kW/台,排水主管路和备用管路均为DN1005无缝钢管;排至+50。水仓容积为1000m3。6、235采区0水泵房235采区(0)水泵房配备3台100D168型水泵,其中1台工作泵、1台备用泵、1台检修泵;水泵额定流量为54 m3/h ,配套电机型号为YB200L2-2,功率为30kW/台,排水主管路和备用管路均为DN1005无缝钢管,排至+50;水仓容积为210m3。五、矿井供电1、供电电源 xxx矿地面设有一座6kV的变电所,用电
30、均来自aaa35kV区域变电所,35KV区域变电所电源进线分别取自肖家110KV和袁家35kV变电站,供电是可靠的。35kV区域变电所的二段6kV 母线,由2条LGJ-95线路2个回路分别向xxx矿6kV变电所供电。其中1条LGJ-95线路工作,一条LGJ-95带电热备用,单条线路长度为1800米。2、地面供电地面现安装供地面低压用电的变压器3台,其型号为S9-750/6/0.4型二台和S9-200/6/0.4一台,主要用于地面绞车、空压机站、办公、生活及其他辅助设施用电。3、井下供电井下电源直接由地面6kV变电所6kV母线供电。沿副井安装2个回路下井电缆:+50水平中央变电所下井电缆2个回路
31、来自地面6kV的变电所, 下井电缆 ZQ20350高压交联电缆,电缆长度为500m, 2个回路采用分列运行。其中1个回路供电,另1个回路带电备用。+50水平中央变电所共安装有3台矿用变压器,其中2台型号为KSGB-400/6/0.69供应+50水平水泵和南北二翼的动力电源;1台型号为KSGB-400/6/0.69为“三专”变压器,为南北二翼局部通风机专用电源。六、井下运输1、+50水平大巷运输+50水平运输大巷为煤矿井下主要运输大巷,采用机车运输方式,使用机车型号为CTY5/6G-88型蓄电式电机车2台,单列串车25辆,担负南北二翼采区的煤炭、矸石和材料的转运任务;运煤炭用MGC1.1-6型1
32、T标准“U”型矿车,自重600kg;运矸石用KFU0.75-6型的矿车,载重1200kg,自重740kg;用轨道型号为18kg/m。 2、-50水平大巷运输-50水平运输大巷,采用机车运输方式,使用机车型号为CTY2.5/6-48 型蓄电式电机车2台,单列串车15辆,担负-50水平的煤炭、矸石和材料的转运任务;运煤炭用MGC1.1-6型1T标准“U”型矿车,自重600kg;运矸石用KFU0.75-6型的矿车,载重1200kg,自重740kg;用轨道型号为18kg/m。 七、矿井通风矿井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南、北风井现各安装2台主抽风机,其中1台工作,1台备用;工作风机和备用
33、风机型号均为4-72-1120B 离心式风机,配套Y315M-8型电机,额定功率为75KW, 额定风量2189 m3s,额定静压1434Pa。其中主斜井进风量为30.94m3s,副斜井进风量为15.01m3s,矿井总回风量49.76m3s。八、地面生产系统地面生产系统较简单,井下生产的煤炭由主斜井绞车提升至地面后,经地面运输轨道自溜至煤仓,井口至煤仓距离为73110m,翻煤后空车人力推至井口;煤仓设有4个电动翻滚笼,装煤矿车进入煤仓后,经电动翻滚笼翻入振动筛,经筛分后,分别进入混煤仓和块煤仓。串车提升的矿车到地面后, 可分解同时进入四个电动翻滚笼翻煤。矸石经主斜井绞车提升至地面后,自溜至矸石道
34、下部,经地面矸石道绞车提升至自动翻笼翻,将矸石翻入矸石山即可。材料贮存在地面工业广场或仓库,用矿车或材料专用车人工装卸推至主斜井井口车场,利用绞车下放至各用料点即可。地面煤炭外运:煤炭采用汔车往外运输,煤仓下部设有四个汽车装煤斗口,从斗口开闸将煤放入汽车货箱内。第三章 矿井目前生产状况 第一节 矿井建设及审批xxx矿是kkk县属国有企业,创办于1966年,当时设计矿井生产能力6万吨/年;1985年,地区煤炭局批准xxx矿技改设计,生产能力由6万吨/年扩为15万吨/年。到1991年12月,矿井技改工程竣工,1992年区煤炭局组织专家对xxx矿技改项目进行验收,同时以关于kkkxxx矿技改工程竣工
35、投产的批复(技字1992第11号)批准矿井技改投产,并批准矿井扩建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2006年9月,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并报省煤炭工业局批复,核定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第二节 生产系统变更矿井最后一次扩建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于1992年通过扩建竣工验收,近几年没有大的系统改造,只是陆续对个别淘汰或报废的设备进行了更换。扩建技改矿井生产水平主要在+50m水平,现生产水平已进入-50m水平,主要生产系统变更情况如下:1、矿井增加了地面瓦斯抽采系统,原有北一风井作为矿井瓦斯抽采专用井。2、矿井开采水平由+50m水平延深至-50m水平,现在主要生产水平为-50m水平,主、主、副
36、斜井落底水平已延深到-50m标高。主要生产系统已变更为-50m水平。3、矿井采煤方法有改进,由过去非正规采煤法改为走向长壁式采煤法,回采工作面支护由木支护改为单体液压支柱配梁。采用了先进的回采工艺。4、南风井主要通风机进行了更换。由4-72-11NO12C型风机更换为4-72-11NO20B型风机。5、井下主要运输大巷更换为22kg钢轨,+50m水平运输大巷电机车由2.5t改为5t蓄电池机车。6、供电线路进行了改造,线路截面加大,主要变压器进行了更换,供电容量增加。7、地面煤仓翻煤、储煤系统进行了改造,由手动翻滚笼改为电动翻滚笼。扩建了一个煤仓,其储煤容量增加。第三节 现有生产布局矿井开拓方式
37、为斜井多水平开拓,共划分为3个水平,一水平为+136 m以上,二水平为+50m,三水平为-50m,+136m水平为回风水平、二水平已采完,现生产水平为-50m水平。-50m水平共划分8个采区,其中:南翼划分为215、235、255三个采区,北翼划分为225、245、242、副265和265五个采区,南翼的采区平均走向长度约360m左右,北翼的采区平均走向长度约510m左右。采区开采顺序是由边界向中央推进,北翼265采区己采完,现-50m水平现布置有235采区、242采区和副265采区3个采区,其中2个采区同时生产,1个采区作为现生产采区的接替采区。采掘工作面有副2工作面等2个;掘进工作面有24
38、2采区+20北底板预抽巷、-50北大巷、335采区-25北运道(煤巷)、255轨道上山等4个。该矿常用采煤方法为走向壁式采煤法、局部厚煤层采用倾斜分层壁式采煤;回采工艺为爆破落煤,人工攉煤,工作面搪瓷溜槽自溜,单体液压支柱配梁(铰接梁)支护,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第四节 资源回收率 根据省kkkbbbbbb井田xxx矿矿山储量年报(2012年)及矿产资源储量年报备案书(资年报备字20131号)和现场核查,矿井采区回采率为89.3%以上。第四章 矿井生产能力核定第一节 资源储量核查情况一、法定资源储量文件根据火火编制的湖南省kkkbbbbbb井田xxx矿矿山储量年报(2012年1月2012年12月
39、)及该年报的矿产资源储量年报备案书(国土资储年报备字206号),截止2012年12月底止,井田内保有资源储量180.5万t,其中111b为35.4万t, 122b为94.4万t,333为50.7万t。二、上年度资源储量核实数据截止2012年12月底止,井田内保有资源储量180.5万t,其中111b为35.4万t, 122b为94.4万t,333为50.7万t。三、现场核查情况1、采区回采率根据火火编制的湖南省kkkbbbbbb井田xxx矿矿山储量年报(2012年1月2012年12月)和现场核查,该矿采区回采率为89.3%。2、安全煤柱矿井安全煤柱留设符合有关规定;3、矿井“三量”根据矿方提供的
40、相关资料和现场核查,矿井2012年底开拓煤量112.79万t,准备煤量48.73万t,回采煤量5.81万t;可采期分别为6.3年、38个月、5个月,符合规定要求。4、煤层开采顺序矿井有三层煤可采,其开采顺序是从上往下开采的下行式开采方式,符合要求。5、煤层配采情况矿井实行了厚薄煤层、难易开采煤层、不同煤种煤质煤层合理配采情况;6、超深越界开采情况经查对相关资料和现场核查,矿井无超深越界开采现象。四、服务年限核查矿井资源储量=111b+122b+333K=35.4+94.4+50.70.8=170.36万t式中:K-可信度系数,按照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地质构造中等,煤层赋存较稳定取0.8。矿
41、井设计资源/储量=170.36-0=170.36万t矿井可采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Kc=170.360.893=152.1万t式中:Kc-采区回采率,根据生产煤矿回采率管理暂行规定第11条规定,煤厚1.3-3.5m取80%,按实际取89.3%。界内可采储量为152.13万吨。矿井服务年限核查:本次拟核定生产能力为15万t/a。矿井剩余服务年限为7.8a。 G=152.13/1.315=7.8(年)式中:kB取值1.3,根据该矿井地质构造中等,煤层赋存较稳定的赋存条件,故kB取值为1.3,服务年限7.8年。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2.2.4条规定新建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为15a,扩建矿井不低于新建矿
42、井设计服务年限的50%,本次生产能力核定时,矿井剩余服务年限为7.8年,符合要求。第二节 主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 一、主斜井提升概况地面+50水平,井筒坡度30,斜长292m,提升设备型号为2JK-21.0型矿用双筒提升绞车,配电机型号为JR127-8,额定电压380V,额定功率130kW,绞车实际提升最大速度2.5m/s;采用双钩串车提升,1T标准“U”型矿车。该绞车采用变频调速电控系统。核定单绞提升量为单独提升煤用MGC1.1-6矿车串5车/次,提升矸石用KFU0.75-6型矿车串4车/次、下放材料4车/次,材料下放按下放空车计算,不考虑提升时间,井底未设缓冲煤仓;井口已安装自动摘钩和机械推
43、车装置,一次提升循环时间实测为300s,采用人工挂钩,操作时间实测为50s。全矿工作制按每年工作330d,每天提升时间18h班最大提升时间6h计算。二、有关参数及性能指标校核、验算1、主井提升系统能力计算 一次提升量的验算: 提升长度:LC=L+L3 =292+50=342mL-井筒斜长,342m;L3-井口至钢丝绳与天轮接触点的斜长,取50m; 一次提升量:=6.62辆式中:m-钢丝绳静力安全系数,取6.5;b-钢丝绳抗拉强度,取1570MPa.mp-钢丝绳每米质量,2.12kg/m查表 提升机最大静张力:提煤(5辆)FJ1=n(Qk+QC)(sin30+f1 cos30)+LPk(sin3
44、0+f2 cos30) =46.88kN60 kN 提矸(4辆 )FJ2=n(Q+QC)(sin28+f1 cos28)+LPc(sin28+f2 cos28)=45.68kN6.5提矸:m= Qd/Fj2=355/45.68=7.776.5 根据上述依据确定:提煤采用MGC1.1-6型1吨标准U型矿车,矿车自重600kg,装煤1000kg。提矸用KFU0.75-6翻斗式矿车,矿车自重740kg,装矸1200kg。一次提煤时串车5辆,提矸时串车4辆,(下放空车8辆)。 提升时间校验计算2JK-21.0型矿用双筒提升绞车运行最大速度2.5m/s提升时列车组在井硐上、下各30m处于减速运行状态,按
45、1m/s计算。则整个提升循环时间为:=240s按实测时间300s计算。 计算公式: ( 1 )式中A主井提升能力,万t/a每次提升煤炭量,5车10.8=4.0t/次; (0.8为装载系数)R出矸率,xxx矿2012年总计出矸12200(平均每天37车),每车重1.7t,原煤产量13万tR=(122001.7/)100%=15.9%、分别为提升其他材料、提升材料、提矸石的一次循环时间,均按正常提升时间取值,、为300s,材料下放,故为300;每班提升人员上下的总时间,地面主井不承担提升人员任务,时间为0s;提升煤和矸石的不均匀系数,取1.25;一次提升矸石重量,4车1.7t/次=6.8t/次每次提升材料的重量,1t/次5车=5t/次;M吨煤用材比重;3.0%xxx矿2012年总计提升各类材料3960车(平均每天12车),每车重1t,原煤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