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和教学法大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和教学法大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育学和教学法大题1学校教育2义务教育3教育学4遗传素质 5主观能动性6教育目的7教育方针8培养目标9教师10教师资格制度11教师聘任制 12教师轮岗制度13教师专业发展14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15师生关系16师德17核心课程18校本课程19课程标准20教学原则21班级授课制22复式教学23德育方法24行为训练法1教学方法2教学氛围3启发式教学4教学模式5教授法8指导读书法9演示法12实验法15讨论学习法 17调研学习法18研究性学习19教学技能20导入技能21板书技能22评价方法23纸笔测验24课堂观察25成长记录袋26合作评价28教学媒体29网络教学1.学校教育: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
2、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2.义务教育:指按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3.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4.遗传素质:又称遗传,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5.主观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它是人的主观意识方面的特性,故称为主观能动性。6.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称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7.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
3、导思想,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8.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也就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标准。 9.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职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0.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11.教师聘任制:是指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12.教师轮
4、岗制度:又称教师交流制或教师轮换制,是指为了促进教师成长和教育均衡,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有计划地组织其所属行政区域内的教师,在不同学校间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交流任教的制度。 13.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各方面专业素质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 14.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处于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初期的中小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特征。15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决定着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态度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的教育关系、心理关系等。 16.师德: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
5、中形成的比较稳定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17.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以问题为核心,把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学小组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教学的课程。 18.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19.课程标准:是指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有关学科的目标、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20.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应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21.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是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
6、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22.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3.德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取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 24.行为训练法:是通过道德实践和对道德行为的价值领悟、策略训练、奖惩等方式进行德育,以巩固道德信念、磨练道德意志、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1.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称。2.教学氛围:指的是
7、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部外部气氛、场景等。3.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5.教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方法。8.指导读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本或课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方法。 9.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12.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
8、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15.讨论学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与他人相互研讨、切磋琢磨、相互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17.调研学习法:就是调查研究学习法的简称,它是指学生亲自去熟悉和了解学习对象的一种学习方法。18.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19.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和技巧。 20.导入技能: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教学活动开始时,有意
9、识、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一种能力和技巧。 21.板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或形象的图表传递信息的能力和技巧。22.评价方法:指收集教学的信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时所采用的工具和手段的总称。 23.纸笔测验:是根据教育目标,通过编制、组成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引出学生的学习表现,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测试结果加衡量的一种评价方法。 24.课堂观察:是评价主体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设备在自然或人为创设的上课情境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查教师和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以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 25.成长记录袋:是显示学生学习成就信息的
10、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26.合作评价:是指多个评价主体从角度、多渠道获取关于学生的多方面信息以判断学生发展情况的评价活动方式。28.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的使用的媒介工具。29.网络教学:是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教学形式。1教育本质的含义2教育本质的特性3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4学习教育学对教育工作者的作用5列举学记中的教学原则6.20世纪初教育理论出现主要教育理论流派7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8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9教育的文化功能10教育的人口功能11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2教育本体功能13
1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14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15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16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的具体内容17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内容18学生的本质属性19理想师生关系的特征20师生关系的类型。列举课程目标的类型及其代表人物21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22世界各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23课程编制的基本环节24教学的基本功能25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26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27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28说课中“说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29教师教学工作评价途径30简析品德的结构31德育的过程组织的基本原则32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具体任务33教师德育过程中运用奖励的教育艺术34班级的功能35班级管理的内容
12、36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1.教育本质的含义。教育的质的规定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本质的特性。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3.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家庭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4.学习教育学对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第二,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第三 教师资格证答案整理终极版_文档下载 ,养33.教师德育过程中运用奖励的教育艺术奖励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
13、念。第的指向不仅是成功的结果,而且是获得成就的四,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过程。奖励的频率和程度恰当。注意奖励的灵展能力。第五,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活运用。坚持奖励的精神鼓励性质,学校德育5.列举学记中的教学原则:藏息相辅、师要慎用物质奖励。奖励应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 严然后道尊、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学不躐等 34.班级的功能归属功能;社会化功能;个性化6. 20世纪初教育理论出现的主要教育理论流功能;选择功能;保护功能派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35.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建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 设;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 7.教育
14、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36.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人力资本论;2.教育万能论;3.教育独立论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8.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人口数量影响制约理工作。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协着教育的发展;人口质量制约着教育的质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人口的就业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1教学方法制约学生那些方面的发展2中小学9.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教学方法的特点3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4教学能。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教育的文化选择功方法发展改革的基本趋势5布鲁纳结构课程和能。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教育的文化交流、发展教学理论基本主张6启
15、发式教学的课堂结融合功能。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构模式7赞可夫的教学新体系原则8罗杰斯以10.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9教学模式的功能10选择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教育是提高人口素和运用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11构建教学模质的重要手段;教育能够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 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2尝试回授-反馈调节教11.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是学模式的教学程序13暗示教学模式的教学策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略14中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15中小学学习的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基本方法16运用读书指导法德要求有哪些17心发
16、展过程和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学习方法指导内容包括哪些方面18合作学习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个别特点的发展。 的基本理念19指导学生提高上课效率包括哪12教育本体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些方面20教学技能的特点21备课包括哪些内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容22钻研课程标准的步骤23编写教案注意问1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 题24运用提问技能应遵循的原则25教师在教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人的学中如何提示26结课的意义与作用27中小学全面发展也是指人的“和谐发展”;人的全面发基本教学评价方法28纸笔评价的命题原则29展还意味着人的“多方面发
17、展”;人的全面发展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包括哪些方面30如何还指人的“自由发展” 实施课堂观察31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步骤14.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坚持社会主义性32说明合作评价的基本特点33当前教学媒体质和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坚持德、发展的主要趋势34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哪些主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要特点35网络教学的主要特点36网络教学的注重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劳动者”或“社会功能和作用37网络教学内容选用的原则 主义建设人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1.教学方法制约学生那些方面的发展:教学方15.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全体发展、全面发展、法影响学生精神面貌,制约学生
18、个性心理的发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充分发展、可持续发展。 展;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制约学生16.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的具体内容。 智力的发展;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负担,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心学生、教书育人、制约学生的身体的发展。 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中小学教学方法的特点:发展性;情感性;17.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内容。 主体性;多样性;技术性。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态度。 3.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与任18.学生的本质属性。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迅务;教材内容和学科性质、特点;学生的实际速发展的人、教育的对象。 情况;教学原则;教师的素养条件;教学目标;19.理想师生
19、关系的特征 各种教学方法的职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学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校的实际情况;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20.师生关系的类型。民主型、挚爱型、管理型、4.教学方法发展改革的基本趋势:由以教为重专制型、放任自流型。 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教学方法由单一化列举课程目标的类型及其代表人物 发展到多样化;各种教学方法从彼此孤立发展行为目标美国泰勒 生长性目标英国到相互结合。斯藤豪斯 表现性目标美国艾斯纳5.布鲁纳结构课程和发展教学理论的基本主21.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张:学习的过程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要依据 ;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注重内容的基程”(是新知识的
20、获得过程;是知识的转换过程;础性 ;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 是对知识的评价过程);认为学生的认识经历着22.世界各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 “动作表征、映像表征、符号表征”三个发展基础学科将得到进一步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阶段;教学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注意对儿童教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课程设置趋于的早期教育;注重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强调个性化、综合化 ;课程管理的动态化、弹性化 发现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 23.课程编制的基本环节。确定课程目标、选择6.启发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式:温故导新,提课程内容、组织课程活动、评价课程 出问题;讨论分析,阅读探究;交流比较,总24.教学的
21、基本功能。授受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结概括;练习巩固,反馈强化。 技能;发展基本能力;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7.赞可夫的教学新体系原则:高难度进行教学25.简析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三大主结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准备、展开、终结;八个亚结构准备阶段作用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启动、定向),展开(感知、理解、巩固、运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用),终结(检查、评价) 8.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以学生为中26.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 心”的培养目标;以的教学目标;建立新型师班级规模小型化 空间安排多样化 注重个别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观。 化教学
22、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化 9.教学模式的功能:构造功能;解释功能;启27.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发功能;推断功能。 内容设计;时间设计;措施设计;评价设计 10.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综合28.说课中“说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 性;发展性;递补性。 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说明教与学的双边11.构建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创新的原活动俺陪你 ;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说明采则;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原则;全程参与全员参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说明板书设计 与的原则;突出学生主体原则;开放的原则;29.教师教学工作评价途径领导评价、学生评实践探究的原则。价、同行评价、教师自评、专
23、家评价、学生成12.“尝试回授-反馈调节”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诱导-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尝试-探品德究知识的尝试;归纳-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变式-变式练习的尝试;回授-回授尝试效果,素。从品德能力的角度看,品德结构包括道德组织质疑和讲解;调节-单元教学结果的回授调判断力、决策力、践行力等若干侧面。从品德节。形式结构的角度分析,品德是由道德认知、道13.暗示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创设优雅的教学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所构成的综合体。 外部环境;学前动员;采用各种暗示手段。 31.德育的过程组织的基本原则保持教育与发14.中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展矛盾双方之间必要的张力。注意
24、学校德育的主的教学方法:讲授,谈话,讨论等;以直观物质与精神文化条件的建设。坚持教育与再教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以实际育、自我教育的统一。 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32.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具体任务培养学生正确15.中小学学习的基本方法:读书学习法;讨论的政治观点;为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基础;学习法;调研学习法;实践学习法;循环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学生思想品德法。方面的认识能力、践行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16.运用读书指导法德要求有哪些:教育学生爱好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要教会学生使用各种工具书,善于使用工具书;教会学生一
25、些读书笔记的方法,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并要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17.学习方法指导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指导;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掌握知识的指导;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学习个具体学科的方法指导。18.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互动观。合作学习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目标观。合作学习非常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追求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同时,合作学习还十分注意人际交往技能目标;师生观。合作学习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充分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参与者等多种角色;形式观。合作学习采用了班级授课制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组
26、织方式,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情境观。合作学习认为,组织学生学习的情境应该是合作性情境,而不应该是竞争性情境或个体性情境。19.指导学生提高上课效率包括哪些方面:课前准备;专心听;仔细看;善于想;敢于问;勤于解;重点记。20教学技能的特点:教学技能具有目标指向性;教学技能的形成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教学技能是学习与训练的结果;教学技能具有可操作性。21.备课包括哪些内容:包括做好三项工作,写出三种计划。三项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三种计划即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22.钻研课程标准的步骤:通读整个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学科体系;了解相关学
27、科的课程标准,了解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精读课程标准的每一部分。 23.编写教案注意问题:教学目的要写得具体明确,切记空洞抽象;有创造性,既依据教科书,又不要照搬教科书;要反复检查和修改教案。 24.运用提问技能应遵循的原则:目标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明确性原则;适宜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普遍性原则。25.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提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或缩小学生的思考范围;引出部分答案;提供与问题答案相关的旧知识;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把一个较大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较小的问题;从难度较大的问题退回难度相对较小的问题等方法进行提示。26.结课的意义与作用:能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
28、条理化;具有强化主体,明确要旨的作用;能使学生增强记忆,巩固知识;提高升华,开拓创新的作用;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训练技能,学以致用的作用。27.中小学基本教学评价方法:纸笔测验;课堂观察;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合作评价。 28.纸笔评价的命题原则:体现多维目标;恰当确定各种学习领域的比例;试题选择与试卷呈现方式丰富多彩。29.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包括哪些方面: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的交往状态;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问题的生成状态。 30.如何实施课堂观察:明确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内容的基本维度;选择观察方法;准备观察工具;观察结果的处理。 31.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步骤:确定
29、评价目的和目标;选择记录的工具;收集资料,组成成长记录袋和形成性反馈。32.简要说明合作评价的基本特点评价主体多元化;获取信息丰富化;评价方式统渐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媒体体系。2教学日益多媒化、综合化,即日益注意综合运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以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34.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哪些主要特点?丰富的表现力。交互性强。共享性好。 35.网络教学的主要特点。自主性。交互性。个性化。仿真性。及时性。灵活性。可控性。高效性。 36.网络教学的功能和作用。改变学习方式;有利于突出表现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促进了教学内容和目标结构的变革;可以节约和优化社会资源。 37.网络教学内容选用的原则。知识的
30、完备性和独立性原则。知识的新颖性原则。教学内容选用的科学性原则。 1试述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2试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论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4论理想师生关系构建的策略5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6论一堂好课的评课要求7学校教育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或学校德育的基本规律)8论班主任如何做好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工作 1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要求 2中小学教师学习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3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念4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5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6用板书技能注意的问题7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基本趋势 8结合实际分析合作评价的操作策略。 1.试述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
31、。一、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包括生产劳动与教育的结合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两方面。一方面,现代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现代大工业的特点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科学与技术的应用程度。即劳动者的教育程度越高,劳动熟练程度和工艺水平越高,劳动生产效率越高,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也越大。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所引起的劳动领域的不断变革,又必然要求教育主动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劳动者通过终身学习不断掌握现代生产所必需的最新科学技术以适应现代生产对人的素质的新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教育民主化一
32、方面体现为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对象普及化的范围扩大。另一方面可体现为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平等,享受教育资源的平等,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平等。三、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今天既有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形式;也有广播电视教育、函授教育、多媒体远程教育等教育形式。宗旨,今天正规、非正规,民办、公办等多种规格的教育形式已交织成一个多样化、网络化的立体教育世界。四、教育内容综合化。当前教育内容综合化趋势在学校教育中的最明显反应便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科学教育是以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为主的教育。它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科学知识,并具有追求真理、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而人文教育是以传授人文知识、培养
33、人文精神为主的教育。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运用一定的价值标准洞悉人生,完善心智。五、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从此,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以立法形式,确认“终身教育”为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原则,据此重新构建本国的教育体系。六、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根据时代的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制,变革教育手段,调整教育内容,提高教师素质等,使教育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正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和潮流。七、教育改革日益成为教育发展的常态模式。各国为了发展教育都在进行不断广泛而深入
34、的教育改革,不断进行的教育改革也不断推动着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不断向前发展。2.试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制约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影响条件,排除和控制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达到影响性质和方向的一致性,以保证教育目的的顺利实现。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性。 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有计划的、全面的和系统的。教育总是根据一定的要求有计划地选择教育内容,有效地组织教育活动,同时,教育对人的影响又是全面的,既影响受教育者的身体,也影响受教育者的精
35、神;既增进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也影响其思想品德。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避免盲目性。 学校教育中的教育者受过专门的培养训练,他们既掌握丰富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有效而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他们既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又有高尚的师德。因此,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可以少走弯路,获得最有效的发展。3.论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教师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根据不同的教育条件,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上。具体体在以下三个方面:1)因材施教。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36、,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2)教师讲课活动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难点,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和加工。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实验新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3)教师的教育机智。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头脑冷静灵活,意志坚定,遇到突发事件能应付自如,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机智来。 4.论理想师生关系构建的策略。(1)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班集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做出适当的教育决策 教师资格证答案整理终极版_文档下载 ,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
37、(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的学生观应该是把学生视为不成熟但同时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富有创造性的主题,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领域和独立人格。需要教师保护其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维护其合法权益、尊重其人格尊严,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其发展(3)努力提高教师个人修养: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伸自己雨有智慧才干;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加强自我修养,学会自我情绪控制,养成耐心、豁达、宽容的良好个性品质。5.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38、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
39、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6.论一堂好课的评课要求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第一,基础目标: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第二,提高目标: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主体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方面。第三,体验目标:
40、好的课堂教学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内容:科学合理。首先,教师要正确理解并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精选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其次,教学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再次,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再其次,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教学策略与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第一,学生主动参与。第二,合作学习。第三,学生自主学习及差异发展。第四,鼓励创新。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教学的核心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第一,课堂驾驭能力。第二,实践操作能力。第三,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过程应包括发展学生的道德认识
41、、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等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就是个体伴随着自然生命成长在品德结构上不断同化(量变)、异化(质变),形成更高质量、更具有丰富性的个性道德人格的过程。品德的发展是行为主体活动和实践的结果。道德存在的客观基础是社会中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以及个人有与社会的关系。作为协调这种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中的冲突的社会道德准则,只有主体参与这种关系之中,并通过亲身体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才能获得对他们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才能不断深化自己的情感体验、磨练自己的道德意志,从而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和自觉的行为习惯。品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不同阶段。
42、儿童品德的发展有固定的发展顺序。就个体而言,品德的发展尽管有早迟、快慢,但都必须遵循这一发展顺序;品德发展的各阶段虽然有各自不同的本质特点,但发展的各阶段又形成了一个连续的,相互衔接、相互交叉的统一体。整个品德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单纯受外部环境影响的支配到受行为主体自我控制的过程。 8.论班主任如何做好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工作 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目标是班集体理想的体现,并且能够形成学生坚定的集体信念,班主任在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时,要善于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借每一个目标的奋斗过程来推动班集体的逐步形成和巩固发展。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一个真正的班集体,必须有健全的组织系
43、统和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必须有一批积极分子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并从中选拔出学习较好,组织管理能力较强,愿意为同学服务,能够以身作则,并且在同学中具有一定威信的同学来担任班干部。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有无正确的集体舆论,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正确的集体舆论是学生自我教育你的重要手段,正确的集体舆论要靠班主任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来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和培养。良好的班风是巩固班集体的精神力量,是教育班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的形成需要班主任长期的,有意识地不断培养。有计划的组织开展集体活动。组织共同的活动是集体的生命。班集体只有在共同的集体
44、活动中才能巩固和前进。因为只有在实现集体的共同目标进行的系列活动中,全班学生才能充分交往,相互了解,建立友谊,为形成集体奠定情感基础;才能把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形成集体核心:才能激发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1.分析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要求:突出“启发式教育思想”。坚持“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按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要求来选用和设计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学法改革的一个重点;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是学生素质发展的内在策略,是提高学业成绩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对策之一;注重研究学法。实施
45、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就应以过去只研究教学法逐步过渡到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使教与学统一起来;促使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教学方法改革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学习态度,注重激情引趣;实现教学方法最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或优化不在于剔除或偏爱那些方法,而在于如何依据不同的制约因素对教学方法作出最佳选择。2.中小学教师学习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教师备课离不开教学方法;教师实践离不开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离不开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学生发展的制约因素(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制约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制约学生智力的发展;教学方法影响
46、学生的学习负担,制约学生身心的发展);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通过教学方法来体现;教学内容的改革必然伴随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教学改革最容易着手的是教学方法的改革)3.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学目的观:全面发展与主动发展的相互统一;教学过程观:启发式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学对象观: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是潜在的主体,在坚持学生具有共同性的基础上,承认学生存在这差异性;教师观: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转化者、是积极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创造者;知识观:坚持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传播与发现过程的统一,是现代启发式教学知识观的重要特征。4.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由重知识传授
47、的教学模式向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增长速度加快,终身教育普及和社会化竞争程度以及个人社会生活复杂化程度的提高,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由重教师的教学模式向中学生的教学模式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现代的各种教学模式都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注重调动学生参加与教学过程的能动性、积极性;由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发展。据统计,国外已有20多个教学模式,而我国在教改实践中提出的教学模式也已达10多种;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20世纪50年代后产生的教学模式大都属于演绎教学模式。 5.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研究性学习以项目
48、、课题、主题或问题为载体,超越严密的科学知识体系和书本中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探究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 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研究性学习包括调查、观察、考察、访问、测量、分析、综合、归纳、试验等;研究性学习是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偏重结果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或探究的过程,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问题上,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过程,形成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6.用板书技能注意的问题:体现意图,有目的性。板书设计要加强目的性,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书写规范,有示范性。要工整,必须遵循汉字的书写规律,做到书写规范、准确、清楚、美观大方,不潦草难辨,影响学生的学习; 语言准确,有科学性。板书用词要准确、恰当,能正确反映教材的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意图;层次分明,有条理性。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枝蔓有序、繁简适中、逻辑性强;重点突出,有鲜明性。教师的板书必须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使学生通过板书就能纵观全课,了解全貌,抓住要领,留下清晰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