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要点基础心理学.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6302928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要点基础心理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要点基础心理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要点基础心理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要点基础心理学.doc(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要点基础心理学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知、情、意和个性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意志 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得到了: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科学事实的证明;生理科学研究资料的证明临床事实的证明;人们生活经验的证明 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 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心理学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 心理反应特点有能动性和主动性 心理反映的形式可以是:事物的形象;概念;体验;活动 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行

2、为主义学派主要特征是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 由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使得我们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客观地研究他的心理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应重视人自身的价值,要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人本主义心理学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的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把人看做信息加工系统,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认识活动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 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心理活动的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脑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可分为:感觉神经元

3、;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功能是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大脑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又是植物神经系统工程;一般不受意识的支配包括交感神经和副支交感神经;与情绪反应有密切的关系 以沟和裂为界线,可把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大脑包括脑干、间脑和端脑 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 网状结构调节睡眠与觉醒和神经结构 丘脑是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 下丘脑是皮层下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 以沟和裂为界线,可把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大脑皮层

4、感觉中枢包括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 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 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 大脑两半球解剖结构对称,但功能不对称,表现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 “割裂脑”实验证明,对右利手的人来说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 程包括:兴奋;抑制 巴甫洛夫发现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有:条件反射的抑制规律,神经过程的扩散和集中规律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规律动力定型 反射是指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是无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的抑制包括:外抑制超限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 神经

5、细胞长时间工作,或在强烈刺激作用下出现的条件反射的抑制现象是:超限抑制;保护性抑制 相互诱导是一种神经过程进行而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出现的现象 兴奋和抑制的相互作用所发生的相互诱导包括:正诱导和负诱导;同时性诱导和相继性诱导 动力定型是指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 吃食物流口;瞳孔在强光作用下收缩是无条件反射 谈虎色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 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感觉的属性包括:它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是人

6、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是:差别感觉阈限;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JND 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韦伯定律: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可能用公司表示为:I/I=K 费希纳定律可以表示为S=KR 感觉适应是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对光适应是在强光作用下视觉阈限迅速提高的过程 对暗适应是在暗环境中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 为了保护对暗适应只要戴上一个红色的眼镜就可以 红灯灭后眼睛里出现了蓝色的后象这是负后象 联觉是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

7、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米 视网膜视细胞层的视觉神经细胞是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 位于中央窝上的视觉神经细胞是锥体细胞 按照色觉异常的程度可把色觉异常分为完全色弱和部分色弱 色觉异常的遗传途径大多数昌由外祖父通过母亲传给外孙的 人耳对H范围内声音的感受性和耐受性都比较高 赫兹的空气振动、乐意、噪音在听觉适宜刺激的范围内 老年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特点是首先丧失对高频声音的听觉 科蒂氏器官是听觉的感受器 听觉的感受器是颞叶的颞上回 声音的基本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声波的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嗅觉适宜刺激的主要特性是它的分子能散布于空气当中、具有挥发性、有气味 嗅觉的感受器是鼻

8、腔上膜的嗅细胞 嗅觉适宜刺激必须具有挥发性是因为嗅觉器官位于鼻腔上膜 味觉适宜刺激的主要特点是能溶于液体的物质 基本的味觉有咸、甜、苦、酸 因为味觉的感受器味蕾位于舌面和上颚等处,所以它的适宜刺激必须是能溶于液体的、有味道的 皮肤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皮肤表面的温度是皮肤不觉得热和凉的温度、是生理零度 动觉的咸受器分布在肌肉、筋腱、关节 生理零度是指皮肤表面的温度 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内耳的前庭器官 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内耳的前庭器官 运动觉又是动觉 内脏感觉包括饥饿、饱胀、窒息、疲劳、便意和性 内脏器官的活动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感觉 痛觉感受器分布在全身所有的组织中 痛觉

9、的生物学意义在于它对机体具有保护性的作用 内脏痛不同于皮肤痛表现在内脏痛的性质不清、内脏痛的定位不准、内脏痛具有放射的性质 下列说法中不科学的是痛觉反映一个人意志力强弱、痛觉比较容易适应、痛觉反映了一个人的灵敏程度 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 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等多种 距离知觉产生的单眼线索有对象的重叠、线条或空气的透视作用、明暗阴影或运动视差、眼睛的调节作用 眼睛的调节作用是距离知觉的单眼线索、距离知觉的双眼线索、深

10、度知觉的单眼线索、浓度知觉的双眼线索 距离知觉产生的双眼线索有双眼视轴的辐合作用、双眼视差 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 深度知觉产生的主要线索是双眼视差 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生物钟是机体生理节律所引起的人的行为的节律性的变化,可以调节人和行为、给人估计时间 人对时间的估计可以根据日出日落的交替、一年四季的变化、生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情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所产生的知觉 似动现象是指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位移却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 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错觉一般按照线段长短、线段方向、面积大小、不同感

11、觉起相互作用 错觉的性质包括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只要具备产生错觉的条件,错觉就一定会发生、错觉所产生的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从亮处到暗处,开始看不到东西,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到的现象属于感觉适应 电灯灭了,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的现象属于感受后像 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这是同时对比现象、彩色对比 吃完苦药后再吃糖觉得糖更甜、一样亮的灰分别放在白背景和黑背景上看起来明度不一样了、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的现象属于感觉对比现象 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听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的现象属于联觉现象

12、 电影、动画、霓虹灯的动感变化是依据似动现象的原理制作出来的 记忆是指信息输入到大脑,在大脑中储存,并从大脑中提取的过程、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记忆按其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五种 遗忘是指对识记进的材料不能回忆的现象、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的现象 语义记忆是对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记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是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 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表象特性是直现形象性、片断不稳定性、可操作性和概括性 表象可以为相象提供素材是因为表象具有可操作性

13、、直现形象性 划分三个记忆系统的标准是确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方式和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 瞬时记忆保存的时间一般在一秒钟以内 短时记忆的信息是可以被意识到的 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是听觉的编码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时记忆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 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 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衰退或干扰 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头脑中出现的过去感知的事物的形象 表象具有积累感性知识、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为想象提供素材的作用 三个记忆系统是以住处的编码、储存和提取方式作为标准来划分的 瞬时记忆是以刺激物的形象、感受觉后象的形式保持信息的 记忆广度就是短时记忆的容

14、量、为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衰退、前摄抑制、后摄抑制 瞬时记忆转入短时记忆的条件是:对识记的材料加以注意;意识一瞬间时记忆的信息 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机械复述;精细复述 干扰会造成长时记忆的遗忘,干扰可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 前摄抑制是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系列位置效应是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表现为两头的材料比中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 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反映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根据思维的形态所划分的思维的种类包括: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关系是:概念的内涵越深其外延越窄;概

15、念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外延越窄 概念的形成概念的掌握是: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人工概念:人为制造出来供实验用的材料是对自然概念的模拟是因为模拟的自然概念,所以与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概念有很大的距离 问题空间:对问题解决情景的认识;以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对如何从初始状态过渡到目标状态的认识 瓦特看到水开时蒸汽把壶盖顶起来,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牛顿看到苹果掉到地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洗澡时觉得身体受到水的浮力发现了浮力定律鲁班被带齿的丝毛草划破了皮肤而发明了锯子都是原型启发的例子 把文字母中间会把它读成B,而把它放到阿拉伯数字中间会

16、把它读成师对某位同学印象好,阅卷时会不自觉地多给他几分等都是定势的表现 心理学家认为,通用的问题解决策略有:算法策略;启发式策略 循环子目标策略;逆向搜索策略;计划简化策略都属于启发式策略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的基础形式有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 把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根据思维的形态划分的 辐合思维是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 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 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所包含的个体 问题解决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 迁移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会骑自行车有助于

17、学骑摩托车是正迁移 原型启发是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定势是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 通用的问题解决策略是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 启发式策略就是运用已有经验,在问题空间中只做少量搜索就能过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其活动的形式有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用来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 威尔尼克中枢又是听觉性言语中枢 布洛卡中枢受到损伤的病人理解字词的含义发生了困难 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幻想是指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意识是每日在觉醒状态下的

18、觉知 无意识是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包括无意识的行为和对刺激的无意识 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阶段 在睡眠状态下脑电波主要是频率较低、波幅较高的波 梦境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生物节律是指以时为单位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 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言语的特点包括: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言语活动离不开语言 外部言语包括:口头言语;书面言语等形式 参与言语活动的皮质部分包括:言语运动中枢;言语听觉中枢视觉性言语中枢;书写性言语中枢 有意想象包括:理想;空想;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幻想的特点是:其内容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

19、;其内容指向于未来 意识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里波消失出现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的脑电波;眼球开始上下左右快速移动;梦境开始出现 梦的特点包括:梦境的不连续性;梦境的不协调性;认知的不确定性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状态,不是心理过程;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既有目的又无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转移是按照任务的要求,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现象 注意的动摇是在注意稳定的条件下,感受性发生周期性增强和减弱的现象,又称注意的起伏 注意的分散是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

20、引去的现象 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活动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 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是: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分心;注意的分散是: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能够分配注意的条件是: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所从事的活动不能在同一感觉道内完成所从事的活动不能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 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可把需要分为物

21、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内驱力是由生理需要引起的,推动个体进入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 诱因是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有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 动机和行为和关系表现为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按照需要产生的根源,可把动机划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按照是否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的动机,可把动机区分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社会需要包括:求知;交往需要 可以激发动机的因素有:需要内驱力;情绪;诱因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为:不同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不同行为可以由相同或相似的动机引起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同一行为

22、可以由相同的动机引起 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而产生的社会性动机包括: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兴趣和爱好 兴趣的品质包括兴趣的:广度效能;稳定性 爱好是:指向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指向认识某种对象的兴趣推动人努力学习和积极工作的有效动力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长需要:是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旺盛 情绪和情感:是主体以一种主观感受的形式进行反映的;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有其外部表现形式;会引起一定的生理变化定势往往是一种无意识动机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当兴趣不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识,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便成了爱好 马

23、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是少数人能够达到的 马斯洛把较低层次、与个体的生命悠关的;直接关系到个体生存的需要称为缺失性需要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是表情 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 表情的产生既有先天的又有后天学习模仿的成分 关于表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有一些是全人业都共同的,有一些是不同文化背景

24、下的从有差异的 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调节和促进活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则可破坏和瓦解活动,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组织功能 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 詹姆斯兰格情绪外周理论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情绪和情感变化的维度是指对情绪和情感固有特征的度量,包括动力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度 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 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言语表情表现在:说话的音调说话的速度;说话的节奏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表现在:情绪是感情反映的过程;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情绪适用于动物和人;情感只适用于人

25、;情感比情绪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表现在:情绪和情感是同心理现象有两个不同的方向;情绪代表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情感通过情绪来表现 情绪和情感具有适应;动机组织;信号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表现在情绪和情感的动力性;情绪和情感的强度;情绪和情感的紧张度;情绪和情感的激动度上 意志是指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 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分为准备阶段和招待阶段 意志行为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思想上确立行动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案 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权衡利弊拿不定主意时的矛盾心情是双重趋避式冲突 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表

26、现出来的 人格中的各种心理特征彼此交织,相互影响,使人具有独特的精神风貌,说明人格具有整体性 外界环境的刺激只有通过人格的中介才起作用,说明人格具有功能性 构成人格的主要成分包括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处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智力是人的认知能力,是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按照能力发展的程度,可把能力分为能力、才能和天才 按照能力的构造,可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可把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按创造程度,可把能力分为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发展水平、类型和发展早晚 能

27、力类型的差异是指在感知能力、想象力以及音乐、美术、体育运动等特殊能力方面上的差异 气质是指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动力性质方面的心理特征,所谓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 希波克拉底把人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甫洛夫根据实验结果把高级神经活动划分成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 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由两种基本神经过程的三个特性的不同组合 多血质的神经过程的特征是强、平衡、灵活 黏液质的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是强、平衡、不灵活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

28、人格特征 态度是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观念的反应倾向性 性格的结构的组成部分是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指的是一个人如何对待社会、集体、他人以及自己;是性格的各种特征中能够起到决定其他性格特征的 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等层次 荣格把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 荣格把兴趣和关注指向于内部的人格类型是内向型 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奥尔波特把人格个人特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卡特尔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 卡特尔找出了互相独立的人格根源特质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属于人格的特质理论,认为人格的维度包括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意

29、志行动的特点是:一种有目的的行动;一种受意识调节和支配的行动;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表现出现的 动机冲突的形式主要有: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 意志的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和意志的自觉性品质相反的品质是:武断从事;受暗示性 人格具有独特性和整体性;稳定性和功能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特性 能力:和完成某种活动相联系的个性心理特征;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智力:是人的认知能力;是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包括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和思维力等;的支柱和核心是思维力 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表现为:能力是掌握知识的技能的前提能力决定

30、了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向、速度和巩固的程度;能力决定了掌握知识和技能所达到的水平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也会促进相应能力的发展 素质包括一个人生来具有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构成气质的神经过程;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神经系统 气质的特性表现在:感受性和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和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心理活动的指向性 气质类型有:体液说;体型说血型说;激素说 气质特性的感受性和耐受性一般表现为:感受性强耐受性弱;感受性弱耐受性强 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不决定一个人智力的高低会影响对环境的适应和健康 性格:容易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更多体现了人格

31、的社会属性是个体间人格差异的核心 性格的各种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组合;在不同的场合下会显露出它们的不同侧面 构成态度的基本因素是:认知情感;行为倾向性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中的本我:指的是人的原始的无意识本能,特别是性本能组成的能量系统;寻求直接的满足,遵循快乐原则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一个人的气质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 社会心理学 1.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试诞生于(1908)年。 2.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3.社会学家艾尔乌德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4.勒温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是,其中,E的含义

32、是(个体所处的情境)。 5.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6.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7.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8.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内,态度属于(个体层面)的研究内容。 9.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社会层面)的研究内容。 10.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哲学思辩、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等三个阶段。 11.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经验描述阶段)。 12.社会心理学的哲学思辩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

33、(19世纪上半叶)。 1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辩。 14.经验描述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15.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16.实证分析阶段始于(20世纪20年代)。 17.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18.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19.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者,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

34、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20.口头调查又称为(纸笔法)。 21.访谈可分为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前者是(面对面)访谈,后者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进行的,常见的有电话访谈等。 22.关于访谈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访谈法就是普通的“聊天” B.要取得访谈的成功,访谈者必须在双方的人际沟通中创造信任的氛围,取得被访者的积极配合 C.访谈法也是直接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D.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者双方互相影响的过程 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研究者应严格按访谈问卷的顺序以及原有问题提问)。 24.关于参与观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观察者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内部

35、信息,且材料来源可能更加真实 B.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可能会有一些负面影响 C.观察者隐瞒自己的身份,有助于减少被观察者的紧张感或唐突感 D.参与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者的自我体验 25.(系统性原则)不是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26.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资料,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方法,叫(档案法)。 27.关于档案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档案法的优点是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干扰小 B.缺点是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分析数据的难度也较大 C.档案法是一种内容分析的方法 D.心理咨询中考察求助者的个人成长报告,不属于档案法 28.(勒温)被学术界认为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 29.实验社会

36、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奥尔波特)。 30.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社会心理学研究结论不存在所谓的“生态学效度”问题 B.实验室实验的结果不能任意推广到现实情景中 C.学习社会心理学理论,一定要把握其局限和适用范围 D.20世纪70年代社会心理学危机的原因,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结论的解释力较弱 31.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32.观察学习所包含的过程有(注意过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33.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 34.关社会交换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社会交换论是主张从经浊学的投入与

37、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 B.趋利避害是人类行的基本原则 C.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或倾向于扩大满意度、减少不满意度 D.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冲突基础上的人们的竞争性活动 35.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这是霍曼斯社会交换论的(剥夺满足命题)。 36.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不包括 A.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的 B.事物的意义源于全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事物自身中 C.事物的意义在于得与失的权衡结果 D.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37.(集体潜意识)不是弗洛

38、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 38.荣格创立了分析心理学,他认为心理治疗的目的应该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及(完整的人格),而不是治疗症状。 39.集体潜意识理论是由(荣格)提出来的。 40.霍妮认为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别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 41.沙利文认为(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42.早在公元前328年,古希腊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人在本质上社会性的动物。 43.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44.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 45.关于再社会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

39、再教化。 46.()不是社会化的载体。 A、家庭B、大学C、杂志D、观念 47.个体的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条件的。 48.性别表示(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49.(国家意识阶段)不是爱国意识的发展阶段。 50.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51.企业家属于(功利型)角色 52.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这是(角色失败)。 53.作为教师,既需要权威者的角色,又需要和学生作朋友的角色,这两种角色有时难以协调,这是(角色间冲突)。 54.一位中年男子在工作单位是领导、管理者的角色,而在家中又是听从、顺从父母的孝顺儿子的角色,他觉

40、得自己转换困难,那么他面临的是(角色间冲突)。 55.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镜我)。 56.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57.身份的特点不包括(系统性)。 58.詹姆斯关于自尊的经典公式是(自尊=成功/抱负)。 59.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60.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61.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知觉)为基础的。 62.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称为(图式)。 63.(自我图式)是个体在已往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的认识。个体会在

41、此基础上加工有关自己的信息。 64.受(图式)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 65.(印象形成)是指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按照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66.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 67.(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 68.(近因效应)是指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 69.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第一印象)很重要,个体以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 70.首因效应和近因效

42、应表明,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 71.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是(光环效应)。 72.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可能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 73.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 74.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75.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性质。 76.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个体在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后,会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形成(总体印象)。 77.(加法模式)是指人们形成总体

43、印象时参考的是各种品质的评价分值的总和。 78.在形成总体印象时,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的高低来形成对他人的好或不好的总体印象,被称为印象形成中的(平均模式)。 79.加权平均模式指形成对他人的总体印象时,不是根据简单的平均结果,而是根据重要性确定出各种特征(权重),然后将其与每种特征的强度相乘,最后加以平均。 80.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一些次要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仅仅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这种模式被称为(中心品质模式)。 81.(印象管理)是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

44、对自己的印象的形成,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 82.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现实生活中,个体要为他人、公众所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达式现必须符合社会以他的(角色期待)。 83.印象管理是一种(社交技巧)。在人际交往中,互动的双方都知道对方在不断地观察、评价自己,所以个体往往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辞、表性和行为等,以期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84.在印象管理中,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个体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这种做法被称为(自我抬高)。 85.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45、被称为(归因)。 86.(行为内因)是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 87.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两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做(综合归因)。 88.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稳定的。如内因中人的(情绪)是易变性因素。 89.可控性原因表明个体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行为及其后果。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变化)的预测。 90.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的行为做出(较准确)的预测。 91.美国心理学家罗特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控制点)理论。 92.美国

46、心理学家罗特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 93.某些人认为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的作用造成的,相信社会的安排,相信命运和机遇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的状况,认为个人的努力无济于事。这种人被称为(外控者)。 94.(内控者)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 95.(内控者)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96.海德是归因思想的创始人,他认为人们归因时,首先使用(不变性)原则。 97.折扣原则是归因理论的主要研究者(凯利)提出的。他发现,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

47、因,那么某一原因引起某一特定结果的作用就会打折扣。 98.协变原则认为人们归因时如同科学家在科研中寻求规律,试图找出一种效应发生的各种条件的(规律性)协变。 99.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如果(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 100.行动者和观察者对行动者行为原因的看法有差别,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社会视角)影响归因过程及其结果。 101.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102.在成败归因中,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失败时外归因,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是一种(自我防卫)策略。 103.在竞争条件下,个体倾向于

48、把他人的成历外归因,而把他人的失败内归因,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这种倾向叫(动机性)归因偏差。 104.失眠者往往认为失眠是自己内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自己神经衰弱、焦虑、紧张等等,因而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归因)模式来使失眠程度得到缓解。 105.(社会动机)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 106.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动机)。 107.一般来说,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U型曲线)。 108.根据研究,每种活动都存在最佳动机水平,这种最佳动机水平随活动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109.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心理倾向被称为(亲合动机)。 110.亲合起源于(依恋)。 111.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合倾向(越高)。 112.焦虑是非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高焦虑者亲合倾向(较低)。 113.出生顺序是影响亲合的一个重要因素。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长子、长女恐惧时的合群倾向要比他们的弟妹们(高)。 114.亲和动机是人际吸引的(最低级)层次。 115.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的成就动机之间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