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备课.doc(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4.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佳句。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句意,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2.了解作者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教学
2、内容1.古诗词三首教材简析1、本课文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是通过诗句诵读,让学生感受自然风光之美。在对诗句的欣赏与诵读,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积累古诗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2、学生已经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诗的意思,积累佳句,具备一定的语言积累能力。本课继续研读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知道学习古诗的方法,懂得欣赏并积累诗句的重要与兴趣。班里学困生对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起来吃力。2、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各种可能和困难障碍:自己查阅工具书扫清读音和词义障碍,上网搜集作者资料来了解背景;针对重点诗句理解起来困难。3、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可
3、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的估计:结合诗人背景、环境来体会诗句意思,了解所写地点的特点,进而欣赏此地风景之美。目标定位1.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2.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教学重点: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教学难点: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诗的意思,积累佳句。了解作者语言表达特点。方法选择赏析、诵读、想象、背诵教学准备课件、插图教 学 过
4、 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谈话引入师: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生: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设计意图: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亭庭指导读准 谙暗:区别音、形、义设计意图:读准字音,正确读准古诗。四、提出研讨问题:分组学习1. 熟读三首诗,读准字音。2. 暴露学生资源:每首诗讲了什么意思?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3. 组织互动研讨
5、: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教师参与组内讨论。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朗读、赏析,知道古诗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六、作业:1. 积累佳句。 2. 读、背三首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会背诵、默写。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提出研讨问题:1.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设计意图:通过重点词的分析、理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2.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有感情,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闲、相看两不厌
6、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3. 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4. 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二、吟诵、理解望洞庭提出探究要求:1.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暴露学生资源:2.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3. 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
7、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4. 指导背诵望洞庭三、吟读、理解忆江南1. 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2. 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胜:超过)3. 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设计意图:在前两首诗的学习基础上,能独立理解此诗意思,体会情感。4. 联系前面诗句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
8、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忘怀?5. 指导背诵忆江南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1. 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2. 推荐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设计意图:通过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增长学生的知识积累。五、板书设计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拟人 形象比喻 人 情 景借景抒情 (湖 山)美 珍惜 回忆 怀念习题设计第一组:组词停( ) 坐( ) 孤( ) 镜( ) 摇( )亭( ) 座
9、( ) 狐( ) 境( ) 遥( )第二组:1.填空独坐敬亭山作者( )朝代( );望洞庭是( )朝代的( )写的;忆江南是( ),作者( ),朝代( )。写出你积累的诗中佳句 2.写出诗中比喻句 ,把( )比作( )。设计意图:积累词语,能灵活运用了解作者,掌握作者所写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作业设计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设计意图:积累诗句,读诗句训练想象能力。教学反思2.桂林山水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4.通过自读
10、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准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文字资料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2.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先看看山吧。著名的五岳是各具特点,还有天下第一山黄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等座座都令人流连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荡荡、滚
11、滚东流的第一大河长江,中华民族的摇蓝黄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镜般的天池又让人心旷神怡。正是这样的山山水水将祖国大地装典得格外美丽。(课件展示1)在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丰采,使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受到触动,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语赞美她,讴歌她。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诗,我给大家读读:诸峰如笋拔垢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在老师的描述中你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著名的风景区了吗?(板书:桂林山水)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桂林山水,共同去领略那儿的独特景象。二、学习课文,了解内容。第一部分: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历史、
12、名称由来。1.了解一些桂林的基本情况,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1)读一读这段文字。(2)指一指:地图中桂林的位置。(3)算一算:桂林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2001+214-1=2214年(4)说一说:桂林名称的由来,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互相讨论。2学生回答,相应补充:(1)请学生来指图。能不能再给大家说说桂林在哪个自治区,在什么方位?(2)桂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她不仅是驰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从古至今还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云集在此,所以又有“文化城”的美称。早在1982年就成为了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3)想象,金秋时节,在郁郁葱葱的桂树掩映下的桂林,不时飘来阵阵桂花的香气,真是令人心醉呀
13、!3.过渡:同学们桂林的名字美,她的风景更美!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评价)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桂林山水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呢?第二部分:感觉桂林秀山、清水、奇洞的景色(教学重点) 1请同学们打开书P115默读第二自然段,正是独具特色的秀山、清水、奇洞构成的锦绣画卷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思考: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水是怎么清澈?洞又有多奇特呢?课前我们班同学已经分成了三大组,每一组围绕一个主题,按照给出的自学提纲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学习。现在就请三组同学分别来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了。2比一比,哪一组介绍的最好。(1)按照顺序,首先请第一组来介绍
14、山。 师总结:现在我明白了“诸峰如笋拔地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的含义了。桂林的山真是神姿仙态,婀娜秀丽啊!(2)接着请第二组同学给我们介绍水。 师总结:刚才他们在介绍漓江的水时仍离不开讲桂林的山,是吗?其实这正是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秀山围绕着清水,清水倒映着秀山,山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所以才会形成“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的奇观!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句,来体会它的含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3)最后再请第三组来介绍洞。 师总结:这奇幻多姿的岩洞被人们称为瑰丽无比的“艺术宫殿”,真是名符其实!我想无论是谁看到这种神奇的景像都会叹为观止的!可以说桂林的奇洞美石为桂林山水锦上添花。
15、3通过你们的介绍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山的秀美、水的清澈和洞的神奇,领略了“三绝”的绝妙之处。大家想想,单独着桂林的山、水、洞都已如此美,如果三者浑然一体,那将是多么妩媚多妖,仙境般地桂林风景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段录像,整体地欣赏一下桂林美景。(看录像,展示2)桂林山水真是太美了!难怪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三部分: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教学难点)1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林秀美的山、清澈的水、奇特的洞、美妙的石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一起去初步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 (1)请大家看书P116-117桂林仙境的奥秘这一部分的2、3自然段,先自己读读,再讨论讨论:桂林山水形成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 *
16、石灰岩:它是形成桂林山水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石灰岩就没有今天的桂林山水。 *含有二氧化碳水:CO2水;(教师板书) (2)关于这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有没有问题要提? 学生可能提问:什么是石灰岩?石灰岩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是石钟乳、石笋? (3)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动画演示。(课件展示3) 看一段动画介绍。现在有没有明白什么是石灰岩,它是怎么形成的了吗?今天桂林的山、水、洞、石就是由石灰岩发育而来的。 为什么要含有CO2的水?桂林的雨水中为什么含有CO2?含有CO2的水是怎样使石灰岩形成桂林的山、水、洞、石?接下来我们来解决这几个问题。请大家继续看动画介绍,答案就在里面,仔细听认真看呀!(课件展示4) 什
17、么是石钟乳、石笋、石柱?看动画介绍。(课件展示5) (4)小结:含有CO2的雨水,既像一位雕塑家,又像一位美容师。经过几百万上,把石灰岩塑造、打扮成了繁花似锦、千姿百态的山、峰、洞、石,形成了桂林的仙境。2同学们一定觉得大自然特别神奇,的确大自然充满了无穷的奥秘,等待着你们不断地增长知识去控索。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一些问题,还有一些问题也很容易值得探索,大家如果有兴趣,课后我们还可以一起继续去研究。3其实在我国云南石林、广东肇庆也有一些由石灰岩形成的峰林;华北地区也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可为什么它们没有形成象桂林这样秀美的山水,为什么人们唯独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1)看这段话,自由读,
18、想想原因(说说桂林山水能甲天下的原因)(课件6) (2)指名说。 桂林一带的石灰岩分布广、厚度大、质地纯净。 小结:对!尽管石林、庆肇的石灰岩厚度大、质地纯净,但由于面积小,分布不广,所以不能形成“桂林山水”那样雄伟壮观的气派。 高温多雨的气候又给桂林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小结:华北地区虽然有大面积的石灰岩,但气候干少雨,比较寒冷,因此难以形成桂林婀娜多姿。 (3)小结:正是因为这些优越的条件,使桂林的风景,不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发育的完美上,都是独树一帜,天下第一。第四部分:桂林山水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桂林山水,引来无数旅游观光的中外游人,令他们留连忘返。那么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对我国的社会发展
19、有哪些影响呢?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 (1)第一个影响是什么?(她让世界了解了我国的锦绣河山和灿烂文化,增进了我国与世界的社会交往) 让我们来读读一些国际友人游览过桂林后的感想。(出示课件7,请学生读) 这些话语是国际友人对桂林极高的评价,从他们的评价中我们不难发现:桂林已经成了一扇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已经让无数的外国人领略到了我们国家山水的神奇和文化的灿烂。 (2)第二个影响是什么?(她使中国人面对这举世无双的国宝,感到无比骄傲。) 我们大部分同学是通过这节课了解了桂林,那么你们面对这举世无双的车宝是怎样的心情呢? 你看连江总书记游览过桂林后都激动地讲了这番话。人们一起读读。(出示课件
20、8江总书记的话) 这句话是最能代表每一位看到桂林山水的中国人内心骄傲、自豪的感情了。 (3)还有什么影响?(她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增加了社会财富,从而推动了社会前进),请大家看一组资料。(出示课件9)2总结:从这几个数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桂林的旅游业的确不仅沟通了中国与世界的社会交往还增加了国家和地方的社会财富,促进了桂林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三、拓展延伸桂林的山水如此美丽,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桂林人民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个资源,每年都要隆重举办“山水旅游节”,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 今年将举行新世纪的第一个“山水旅游节”,老师要请大家一起来当小小设计师。我们来看看
21、课后活动的内容。 同学们可以个人设计,也可以合作设计。我们要进行评比。把好的设计寄给桂林市旅游局。如果被选中,你设计的标志和宣传语说不定就会传遍大江南北,传到世界各地,这也是对桂林旅游业的一个贡献,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四、作业布置:正确朗读课文;欣赏桂林山水的美。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重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了解文章语言表达特点,模仿例段写话。教学准备:课件 漓江资料教学过程:一、故事导人,激发
22、兴趣;广西桂林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死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米,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再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
23、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1.范读课文。(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1自由朗读。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
24、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说。(板书:静、清、绿) 3.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1)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小结: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
25、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5)再次播放录象,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4.激情点拨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2)播放画面,
26、音乐伴奏,学生试背。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1.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2.出示要求。出示文字: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3.朗读比赛。要求: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4.全班交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 (围绕教单目标,读写结合。让学生悟出写作方法。)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1.
27、范读。播放录象,音乐伴奏。2.激情点拨。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幅画是谁画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板书:美如画)3.出示动画,文字,生齐读最后一节,音乐伴奏。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 (对于桂林山水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方能领悟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1.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2.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七、板书设
28、计:2 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 山 总写静 清 绿 奇 秀 险 分述 感受课后反思:自控监测:一、比一比,组词语。赏( ) 漓( ) 桨( ) 峰( ) 绕( ) 绵( )尝( ) 璃( ) 浆( ) 蜂( ) 烧( ) 棉( ) 栽( ) 峦( ) 彩( ) 裁( ) 恋( ) 采(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大海 翠绿的( ) ( )的西湖 新生的( )( )的泰山 无瑕的( ) ( )的香山 连绵不断的( )三、判断句子的正误,在正确的句子后面画,错误的句子后面画1.“形态万千”的意思是:有一千种或一万种形态、姿态。()2.“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是比喻句。()3.这篇文章的中
29、心思想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4.“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和“这样的水被这样的山围绕着”的意思是一样的。()5.因为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了一道道水纹,所以我才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准备:课件 双龙洞的资料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30、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3.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二、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2.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三、教学难点: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板书:3记金华的双龙洞)(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 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不
31、要读成zh;“蜿”的读音是wn,不要读成w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盘曲:曲折环绕。课文中指汽车沿盘山道曲折向上行驶。(“曲”读q)明艳:明亮鲜艳。课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鲜艳。突兀:高耸。课文中指山势高耸。森郁:树木茂盛繁密。课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孔隙:窟窿眼儿;缝儿。课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儿。(“隙”读x)婉蜒: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中形容洞顶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石钟乳: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常与石笋上下相对,
32、由含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也叫钟乳石。名目:事物的名称。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各种名称。变化多端:变化多种多样。端,项目。文中形容钟乳石和石笋形状多种多样。一转:走一圈儿。课文中指作者在内洞里走了一圈儿。进: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课文中指内洞大约有十来排平房那么深。上源:水流起头的地方。课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头。(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1范读: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指导。(2)课文
33、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板书:金华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边板书边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四)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1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第七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学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后,按游览顺序分段和概括段意献比较
34、容易了。2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写4月14日作者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第二段:写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 第三段: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第四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第五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第六段:写乘船出洞。(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1请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2.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
35、热爱。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二、教学重点1.了解金华双龙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2.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和“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句话的含义。四、教学过程(一)结合课文引入新课。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华,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二)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学生在书中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作者沿途看
36、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一段的第二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对这句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教师可设计提问:盆栽的杜鹃有人照顾,上肥浇水,怎么在作者眼中却没有山上的杜鹃有精神?引导学生理解花儿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吸收阳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长,显示出它的本性姿态,而格外地有生机有灵气。作者有崇尚自然、赞美自然之意。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2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作者写出来的和没有直接写出来的颜色画出一幅明艳的画面。映山红的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
37、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联系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绿”是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颜色。刚长出时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粉红色的山上,开满了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红,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丛丛,一簇簇,在一片新绿的映衬下格外生机勃勃。)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讨论: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
38、会时高时低,时断时续。溪流是从双龙洞中流出来的。)作者边欣赏着山中明艳的春色,边倾听着淙淙溪声,一路逆溪流而上,来到了双龙洞洞口。(三)了解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来概括。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板书:山路美)(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板书:宽大)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读一读,说一说。(高山之上,树木繁密,感到很有气势,也不禁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览的一条线索。迎着溪流入洞乘船
39、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四)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板书:孔隙)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这是学生理解上的又一个难点。教师可以用“高楼上看物体,物体好像变小”的生活经验作比方,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1.默读第四段,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与我们平日乘船水上游,游法上有什么不一样?(作者只能仰卧在船上,身子紧贴船底,由管理处的工人把船拉进拉出。)不仅游法上不一样,心情也是大不
40、相同呀!读一读作者当时的感觉,体会体会他当时的心情。(随着小船慢慢移动,光线越来越暗,作者的视线也越来越模糊,心情也紧张起来)2.讨论: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因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状,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觉山石挨着他,似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越往内洞走,黑暗越浓,这种压迫感就越强)真为作者捏着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实这段水路并不长,大约就十米,但让人觉得船儿走了好久好久。孔隙中乘船真是太“险”了!(板书:险)(五)背诵第四段。(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内洞的特点,感受内洞的“奇”。2.练习给
41、课文编提纲。二、教学重点1.了解双龙洞内洞的特点。 2.练习课文编提纲。三、教学难点:给课文编写提纲。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同桌学生相互检查课文第5自然段的背诵。2教师了解学生背诵的情况。(二)联系上文引入新课。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板书:内洞)(三)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学生边听边画出写洞中双龙的句子。2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学习,互相启发,开阔思路。(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
42、。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板书:奇)洞中有名称的石钟乳和石笋多达四十多个,而工人首先指点给作者看的是洞顶双龙,为什么?(因为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请一名学生朗读描写双龙的句子。双龙有形有态,更妙的是一黄一青,双龙盘绕在洞顶,为洞中平添了几分气势。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钟乳和石笋,侧耳倾听,耳边响起轻缓的声音,寻声找去,只见(学生接下去读写泉水的句子) (板书:深黑的石洞里)(四)小结: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43、(五)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1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通过记叙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2在写一篇文章之前,我们的大脑中要有一个思路我要写一篇什么内容的文章(板书:题目),我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板书:中心),我要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写通顺(板书:材料安排)这个思路就是文章的提纲。3练习给课文写提纲。结合记金华的双龙洞,按刚才老师讲的写作思路,试着给课文写个提纲。指导学生给课文写提纲。作者游历了双龙洞,有很多感受,他想把这次游历记叙下来,这就是文章的内容。(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他要表达什么情感或说明什么道理呢,这就是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的
44、中心我们刚刚总结了。(板书:表达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确定了写作的内容和要表达的中心,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呢?我们来看作者是怎么做的。作者这次游览,所见所闻很多,但不能把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全部写进文章。所以必须对材料进行整理和选择。选择最能体现这次游览特点的,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作者挑选了山路上的景色,因为它能表现大自然的美,也增添了作者游双龙洞的兴趣。作者挑选了洞口、外洞、进入内洞、内洞几处景物来写,因为这些都是作者游览的对象,也是作者游览的顺序,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挑选好材料后,还要对选好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段落清晰。本文的作者是按游览顺序组织材料的,同学们把作者对材料的安排按顺序写下来。(在本上写)板书:1.交待时间地点 2.路上见闻3.外洞4.由外洞进入内洞5.内洞6.出洞4小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