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浅谈数学教学细节的设计.doc

上传人:de****x 文档编号:56279797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学科浅谈数学教学细节的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数学学科浅谈数学教学细节的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学科浅谈数学教学细节的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学科浅谈数学教学细节的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数学论文之浅谈数学教学细节的设计 浅谈教学细节的设计 南溪镇化龙小学 徐其锋 教学细节是构成课堂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细节虽小,却能以小见大,透射出教者的教学理念、教学经历和教学智慧;看到教学设计、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的针对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假设老师能在课前有认识地、制造性地预设好每一个教学细节,在课堂中对教学细节之处加以详细、有效地指导,并运用本身积累的教学经历、教学机智处理好每一个生成的教学细节,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那么我们的教学将会更加有效,我们的课堂将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课前理解学情,设计好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细节 数学知识是高度抽象的,具有紧密的

2、逻辑性,数学课堂上经常会有一些单调乏味的知识性的学习内容。而小学生的留意稳定性不强,上课时不由自主的分心较多,他们的留意更容易被那些直观、形象的情景所吸引,他们喜爱新奇事物,对感兴趣的内容表现积极。按照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我们设计的教学活动要与学生心理期望的学习活动相吻合,要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去做与学习相关的活动,从而到达教学目的。 【课例】认钟表(人教版数学实验教科书第一册)教学片段: 师谈话:小朋友,你们平时喜爱看什么动画片? 生1:蓝猫调皮三千征询 生2: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生:是钟。 这是认钟表这一课的引入环节。开头的教学细节特别简单,也直截了当:看起来,大概特别一般,事实上老师也是花

3、了一番功夫的。课前老师深化一年级的小学生中调查理解他们都喜爱玩或看哪些东西?哪些动画片是多数小孩喜爱看的?通过一番功夫才选定了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这一话题作为开始内容的。几乎所有的小孩都在幼儿阶段看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这一动画片,能够说“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伴随了他们的学前时代。因此当老师征询:“喜爱看哪些动画片时?”学生特别自然地想起了它。能在课堂中看到久违了的这么熟悉的画面令每一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另一细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都不认识这个奇异的客人,你们认识吗?”“今天我们就和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们一起来认钟表,好吗?”这两句话不仅特别快地切入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上来,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积极性,让还

4、沉醉在兴奋、欢乐中的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为了让学生不断保持着这份新奇,本节课设计了如此一些练习: 首先在初步认识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后安排如下练习: 1、给时钟配音。让学生按照钟面上显示的整时时刻,模拟钟发出的声音给钟配音。 2、小组竞赛方式,老师说整时,学生拨钟,看谁拨得又准又快。 3、拨一个本人喜爱的整时,并说说这个时间你一般在干些什么? 其次在稳定深化环节安排了如此的游戏练习: 游戏一:猜时刻,按照老师说出的信息猜猜大约是几时。 游戏二:做修理工,按照给出的时刻给残缺的钟面装上时针或分针。 游戏三:边说时刻边跟着音乐模拟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动作,显示动画: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几时

5、起床开门(6时)吃奶酪,一看几时了?(7时)来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乐园,大约几时?(大约8时)先玩球(9时),再爬山,几时啦?(10时)午餐(11时)。躺在草地上休息一下,大约几时?(大约12时)一觉悟来(大约2时),玩滑滑梯(3时),跳舞(大约4时),看马戏表演,(5时)不早了,太阳下山了,(6时)回家啦。 老师围绕着“让学生会认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这一目的设计了练习,同时给这些练习穿上了五彩的花外衣,“给时钟配音”、“拨钟”、“做修理工”、“模拟动作”等等,这些新鲜的名词符合学生喜爱新奇事物的心理特点,不断吸引着他们。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消除了乏味,不知不觉地一步一步到达了教学要求。 二

6、、课中按照实情,有效指导好关键性教学细节 【课例】认图形(人教版数学实验教科书第二册)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物体吗? (老师依次从袋子中拿出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学生说知名称。) 师:请大家在学具袋中选择一个本人喜爱的积木拿在手中,看一看,摸一摸其中的一个面,说说本人看到的和摸到的是如何样的。 (学生汇报:长方体的一个面是长长的、方方的;正方体的一个面是四四方方的;圆柱的两个面是圆的。) 师:你刚刚看到的这些面都在物体上,你们有没有方法把它们记在纸上呢?(出示提供的材料:白纸、水笔、印泥、剪刀)同桌讨论,在全班进展交流。 学生汇报本人的方法:把积木放在纸上,描下来用印泥印

7、出来,把积木放在纸上,沿着边剪下来,师着重推荐画的方法:让学生将照模样描一描的方法演示给全班同学看,老师留意提示学生积木要紧紧按着不能挪动,笔要紧紧贴着积木的边,同时用课件再演示一遍。 学生特别快就掌握了这种方法,在纸上描出了图形。 把描出的图形贴到黑板上,将它们分一分,并说说分的理由,最后学生和老师一起给各图形起了个名字。 在本节课中有大量的学生操作,老师并没有放任自流,而是关于每一个操作都有明细的要求及指导。如“看一看、摸一摸”积木的面,通过“说说看到的和摸到的是如何样的”来初步感知各个面的不同;又如在如何将物体上的面画到纸上时给学生预备了充分的材料;在用“体”描“形”时先让学生将方法演示

8、一遍,接着老师提示要将积木“紧紧按着”,笔要“紧紧贴着”积木的边,最后再用课件演示一遍。这些细节的处理让学生对操作的要求明晰明白,尽管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但是他们却做得有条不紊,在这里老师的指导性的话语起到了点睛之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不断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角色,让学生的操作更有效。 三、按照学情开展,机智处理好生成的教学细节 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得交流与对话,动态生成是它的重要特点。整个教学进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老师意料不到的情况和征询题,这就需要老师具有一双“觉察”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生成别样的精彩。 【课例】认物体(人教版数学实验教科书第一册)教学

9、预设: 采纳小组合作的方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搭一搭、分一分、认一认、摸一摸的实践活动中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 实际教学:在第一个环节“搭积木”中,老师就觉察学生对乒乓球特别感兴趣。由于乒乓球放在平滑的桌面上要滚动,几次掉到了地上,因此好几个“不听话”的学生在忙着研究如何让乒乓球变得“老实”起来。老师看到了这一现象后,突发灵感,索性让那几个学生来介绍他们的实验成果。只见学生把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积木围成一圈,让调皮的球待在里面。老师及时地表扬了他们的制造制造,赞扬他们是了不起的小小制造家,同时对他们进展了采访: 师:为什么要把乒乓球围起来呢? 生:由于它会

10、滚。 师:为什么它会滚呢?请你摸一摸。 生:由于它四处都是弯的、曲的,不平。 师:给它起个名字,叫做“球”。 那么,为什么要用这些积木围在外面呢? 生:由于它们不会滚。 师:它们与球比,有什么不同呢?再请你摸一摸? 生:平平的。 师:再请你把这些积木分成两堆,好吗?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成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两堆,并直观认识这两种形体。 师:那么这种积木(圆柱)你们认为是放在里面好呢,仍然围在外面? 学生之间出现了两种意见,通过各自派代表来进展操作演示、说理辩论,最后得出圆柱有两个平平的面,也有一个会滚的面。 为了进一步感知四种形体的不同,这位老师还组织了一个课间游戏:小小运动会。请四位同

11、学分别用垫板托着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来赛跑,而且不能掉地。先请学生预测一下他们的名次。学生们一致认为托球确实信是最后一名,由于在跑的时候球确信要滚下来,圆柱可能也会滚下来,得看托的人如何放。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想完全正确。 老师面对教学中的“小意外”学生开小差,并没有简单的教育一下了事,而是在顺应学生实际需求的同时,找到与教学内容相联络的切入点,让学生以身作则;再通过老师的适当引导,逐步感遭到四种形体的根本特征。在这一教学活动中,老师敏锐地觉察了有价值的细节,立即改变预设的教学思路,抓住转眼即逝的教育时机,使细节成为教学地打破口,成为学生的兴奋点,产生意想不到、预设不到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意外发生,这就需要老师运用教学机智,处理好这些教学细节,使之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学细节的落实不是探求理念的创新,而是对实践方法的一种更完善更完满的追求。关于数学教学来说,确实是要在日常平凡的教学实践中,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精雕细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