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胶公司企业竞争战略选择与实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胶公司企业竞争战略选择与实施.docx(6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结构胶公司企业竞争战略选择与实施结构胶公司企业竞争战略选择与实施目录一、 项目简介3二、 基本的竞争战略7三、 竞争战略的选择与实施10四、 战略方案选择及其标准15五、 企业战略管理过程16六、 竞争者分析18七、 行业环境分析22八、 领导职能28九、 计划职能29十、 管理的任务29十一、 管理的定义30十二、 企业的外部和内部目标31十三、 目标管理的内容33十四、 公司概况35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36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36十五、 发展规划分析37十六、 组织机构管理43劳动定员一览表44十七、 法人治理结构45十八、 项目风险分析58十九、 项目风险对策60一、 项目
2、简介(一)项目单位项目单位:xxx(集团)有限公司(二)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占地面积约33.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建设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22000.00(折合约33.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35388.56。其中:主体工程25656.84,仓储工程3339.07,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3871.98,公共工程2520.67。(四)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
3、、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五)项目提出的理由1、符合我国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近年来,我国为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先后出台了多项发展规划或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政策的出台鼓励行业开展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促进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利于本行业健康快速发展。2、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广阔的终端消费市场及逐步升级的消费需求都将促进行业持续增长。3、公司具备成熟的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工艺研发,公司已经建立了丰富完整的产品生产线,配备了行业先进的染整设备,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工艺,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染整综合服务。公司通过自主培养和外部
4、引进等方式,建立了一支团结进取的核心管理团队,形成了稳定高效的核心管理架构。公司管理团队对行业的品牌建设、营销网络管理、人才管理等均有深入的理解,能够及时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对公司战略和业务进行调整,为公司稳健、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4、建设条件良好本项目主要基于公司现有研发条件与基础,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对研发测试环境的提升改造,形成集科研、开发、检测试验、新产品测试于一体的研发中心,项目各项建设条件已落实,工程技术方案切实可行,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全面提高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具备实施的可行性。结构胶主要有环氧、聚氨酯及乙烯基等,其中以环氧结构胶为主。环氧胶粘剂与其他类型胶粘剂相比
5、,具有胶接强度高、固化收缩率小、易于改性等优点。环氧树脂结构胶主要成份为环氧树脂和固化剂,不同类型的环氧树脂结构胶粘剂的性能差异能够通过配方设计的不同来满足。环氧胶粘剂因具有性能和成本优势而成为大多风电叶片制造厂商的首选。(六)建设投资估算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6424.8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2971.4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97%;建设期利息304.0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5%;流动资金3149.3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17%。2、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2971.47万元,包括工程费
6、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1065.0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568.80万元,预备费337.58万元。(七)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288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24419.66万元,纳税总额2171.33万元,净利润3196.3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2.83%,财务净现值1145.73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7.01年。2、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22000.00约33.00亩1.1总建筑面积35388.56容积率1.611.2基底面积13640.00建筑系数62.00
7、%1.3投资强度万元/亩376.672总投资万元16424.892.1建设投资万元12971.472.1.1工程费用万元11065.09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1568.802.1.3预备费万元337.582.2建设期利息万元304.042.3流动资金万元3149.383资金筹措万元16424.893.1自筹资金万元10219.863.2银行贷款万元6205.034营业收入万元288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24419.666利润总额万元4261.857净利润万元3196.398所得税万元1065.469增值税万元987.3810税金及附加万元118.4911纳税总额万元21
8、71.3312工业增加值万元7796.1313盈亏平衡点万元12505.82产值14回收期年7.01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2.83%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145.73所得税后二、 基本的竞争战略(一)波特的竞争战略根据波特的理论,企业基本的竞争战略是为了取得三个优势:成本领先、差异化和专一。成本领先战略强调以很低的单位成本价格为价格敏感用户生产标准化的产品。差异化战略旨在为对价格相对不敏感的用户提供某行业中独特的产品与服务。专一战略指专门提供满足小用户群体需求的产品和服务。1.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又称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在提供相同的产品或服务时,其成本或费用明显低于行业
9、平均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的竞争战略。或者说,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全部活动的累计总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的水平。成本领先战略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低成本优势,其意义是使企业能够在相同的规模经济下,获得最大的盈利,或累积更多的发展资金,或在不利的经营环境中具有更强的讨价还价的能力。成本领先是三种基本战略中最明确的一种。在这种战略指导下,企业的目标是要成为其行业中的低成本生产厂商。2.差异化战略与成本领先战略形成鲜明对比,差异化战略更直接地强调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即通过向客户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在差异化战略的指导下,企业力求就客户广泛重视的一些方面在行业内独树
10、一帜。它选择被行业内许多客户视为重要的一种或多种特质,并为其选择一种独特的地位以满足客户的要求,它因其独特的地位而获得溢价的报酬。差异化战略赖以建立的基础是产品本身、销售交货体系、营销渠道及一系列其他因素,并且其重点因行业不同而不同。3.专一战略因为着眼于在产业内一个狭小空间内作出选择,专一战略与其他战略相比迥然不同。采取专一战略的企业,往往选择行业内一个或一组细分市场,并量体裁衣使其战略为选定的市场服务而不是为其他细分市场服务。通过为其目标市场进行战略优化,专一战略的企业致力于寻求其目标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尽管它并不拥有在全面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专一战略结合上述两种战略形成了两种形式:特定目标市
11、场上的成本领先战略和特定目标市场上的差异化战略。在特定目标市场上的成本领先战略指导下企业寻求其目标市场上的成本优势,而在特定目标市场上的差异化战略中企业则追求其目标市场上的差异优势。采取专一战略的企业较之那些以全行业为战略目标的竞争对手而言,在竞争优势和战略目标方面具有优势:以全行业为战略目标的竞争对手也许会在满足特殊市场需求方面表现欠佳,或者由于在满足某一市场需要时表现过头而难以同时承受多目标市场的高成本压力,这些缺陷为采用专一战略的企业提供了机会。(二)用户一体化和系统一体化近年有不少企业创造了另外两种基本的竞争战略:用户一体化和系统一体化,并获得了成功。他们将这两种新的竞争类型与波特提出
12、的传统的一般竞争类型组合,提出了竞争战略三角模型(见图54),该模型的一个角是波特提出的传统的一般竞争类型,它们的共同基础是产品的经济性;三角形的另一个角是用户一体化战略,其成功的基础是用户经济性;三角形的最后一个角是系统一体化战略,它们以提高系统的经济性为竞争基础。1.用户一体化战略用户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将提高用户价值为己任,力求通过企业的活动来降低用户个别成本,从而提高用户的价值。虽然采用此类型可能会造成企业成本水平的提高,但由于个别用户价值提高的贡献量不但大于市场一般水平,还大于本企业为此提高的成本量,所以企业的利润水平还是有所提高。用户一体化战略以用户经济性作为竞争的基础。用户一体化战
13、略往往采用包括供应商、企业及用户在内的合伙或联盟的方式。2.系统一体化战略系统一体化战略是企业以与企业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整个系统的优势为竞争优势的基础,以形成系统经济为其活动的经济基础。这一战略是通过建立并拥有产业标准来实现的。三、 竞争战略的选择与实施1.成本领先战略的选择与实施成本领先战略,从逻辑上要求企业是成本领先者,而不是竞争这一地位的几个企业之成本领先战略采取前向、后向和横向一体化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成本领先的收益。选择成本领先战略往往是因为有这些因素的影响:市场中有很多对价格敏感的用户;实现产品差别化的途径很少;购买者不太在意品牌间的差别;存在大量讨价还价的购买者。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要
14、点在于使价格低于竞争者,从而提高市场份额和销售额;将一些竞争者逐出市场。成功的成本领先战略通常应贯彻整个企业,其实施结果表现在高效率、低管理成本、低奖金、制止浪费、严格审查预算需求、大范围的控制、奖励与成本节约挂钩及雇员对成本控制活动的广泛参与。采取成本领先战略的风险有:竞争者可能会进行效仿,这会压低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行业内某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可能会使这一战略失效;购买者的兴趣可能会转移到价格以外的其他产品特征上。在目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成本领先战略一般都与差异化战略结合使用。2.差异化战略的选择与实施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为创造和维持与众不同的差异化优势,通常要承担比成本领先战略高得多的成
15、本负担。差异化战略通常考虑差异化形成要素,差异化成本和客户需要,去影响企业价值链中的差异化价值活动,为用户创造可接受的价值。这种价值最终表现为降低客户的成本,或者提高客户的绩效,或者兼而有之。因此,了解和确定什么是客户的价值是建立差异化战略的出发点。客户的价值体现在其价值链中,企业通过自己的价值链与客户的价值链的联系,去识别和确定需要实现的差异化价值。决定采取某种差异化战略,必须首先仔细研究客户的需求和偏好,以便决定将一种或多种差异化特征结合在一个独特的产品中,达到所需要的产品特性。成功的差异化战略能够使企业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其产品,并通过使客户高度依赖产品的差异化特征而得到客户的忠诚。产品差异
16、化可体现于如下方面:服务水平、零配件的提供、工艺设计、产品的性能、寿命、能耗及使用的方便性。采取差异化战略的一种风险是,客户对某种特殊产品价值的认同与偏好不足以使其接受该产品的高价格。在这种情况下,成本领先战略会轻而易举地击败差异化战略。采取差异化战略的另一种风险是竞争者可能会设法迅速模仿产品的差异化特征而削弱差异。相对于实行差异化战略的企业而言,成本领先者虽然具有成本低的竞争优势,但仍必须在竞争对手差异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与差异化竞争对手价值相等或价值近似的产品,以领先于产业平均收益水平。差异化基础上的价值相等能使成本领先者直接将其成本优势转化为较竞争对手高的收益。差异化的价值近似意味着为获取满
17、意的市场份额而进行的必要的削价不会抵消成本领先者的成本优势,因此成本领先者能赚取高于产业平,均水平的利润。3.专一战略的选择与实施专一战略的成功实施,要求所经营的行业有足够的规模,有良好的增长潜力,而且对其他主要竞争者的成功并不是至关重要的。诸如市场渗透和市场开发这样的战略可提供相当大的专一经营优势。中型和大型企业要想有效地采取专一战略,必须将其与差异化战略或成本领先战略结合起来使用。所有的企业实际上都在采用差异化战略。因为在任何一个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能够以最低的价格实现差异化,其他公司则必须通过其他途径使自己的产品实现差异化。当客户有独特的偏好或需求,或当竞争公司不想专业化于同一目标市场时
18、,专一战略最为有效。采用专一战略的企业将经营目标集中于特定消费者群体、特定地域市场或特定规格的产品,从而能够比服务于更广泛市场的竞争者更好地为特定的细分市场服务。采用专一战略的风险在于,一旦竞争结构改变或消费者需求偏好改变,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在其细分市场上获得持久的成本领先或差异化地位,并且这一细分市场的产业结构很有吸引力,那么实施专一战略的企业将会成为其行业中获取高于平均收益水平的佼佼者。在选择专一战略时,细分市场结构上的吸引力是一个必要条件,因为一个行业中,一些细分市场比其他市场盈利率要低得多。只要实施专一战略的企业选择不同的目标市场,行业中通常总有容纳几种持久
19、的专一战略的市场空间。大多数产业所包含的大量的细分市场,即每一个包含着不同的客户需求或不同的最优化生产或交货体系的细分市场,都是专战略的候选市场。4.用户一体化战略的选择与实施在采取用户一体化战略时,企业的活动边界实际上已经由仅包括本企业扩大到包括消费者活动在内的较大的范围。用户不再是企业的外部环境,而是企业内部成分之一,而且决定企业内部其他活动成分的构成及活动原则。企业可以通过接近用户来与用户形成一体。例如,与用户一起开发新产品,按用户的要求安排自己的系统等。这种一体化有双重作用:其一是用户用于学习如何使用某产品或服务的投资,会形成较高的转换成本;这一较高的转换成本将用户与企业更牢固地捆绑在
20、一起;其二是企业了解用户的要求,将提高企业满足用户要求的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对用户的吸引力。在成本敏感性较高、成本结构复杂而且变化较快的产业中,采用用户一体化战略,有可能改变消费者的生命周期特征,甚至改变产业的竞争规则,从而改变已经稳定的产业组织关系。产业组织关系的改变可以改变企业在产业中的地位。5.系统一体化战略的选择与实施系统一体化战略不仅意味着企业活动边界进一步扩大,而且改变了传统的企业关系及企业与用户的关系。在系统一体化类型中,企业与其他具有直接业务互补关系的企业(如计算机软件商及硬件商,音响设备制造商及CD盘的制造商就互为互补方)的活动成为统的活动系统。通过相关企业对系统的大量投资及建
21、立与系统相适应的产业标准的方法来提高业务相关企业(主要是供应商和外加工企业)的转移成本,从而锁住业务相关企业和用户,将竞争对手挤出该系统。四、 战略方案选择及其标准对企业战略有基本认识以后,企业战略方案的制定是很关键的。战略方案的建立与选择过程是一个重大的决策过程。战略方案的建立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内容:考虑战略选择影响因素;提出决策目标;确立方案标准;建立、比较和选择备选方案;评估风险。这里有三个要点:1.战略选择影响因素企业在进行战略选择前,首先应该考虑以下因素:公司过去的战略、高层管理者风险的态度、公司环境、公司文化与权力关系、低层管理者或职能部门人员的态度、竞争者的行为和反应、时限的长短。
22、2.案标准的分类方案标准可以分为限定性标准和合格标准。限定性标准是指一个方案能够成为可行方案的最低标准,一般使用限定性标准来确定可行方案;合格标准是指判定一个方案最后是否能够作为最终方案的合格判定标准,一般使用合格标准来确定满意方案。3.选择标准时应该回答的问题在战略方案的选择阶段决策者应该明确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样的方案可以达到这些标准?即什么样的方案可以达到预期目标?出现什么情况这个方案会失败?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则会使这个方案产生负效应?对企业会产生什么负效应?对社会将会产生什么样的负效应?方案标准不仅是判断方案可能产生的效果的标准,而且是判断一个方案是否可行或满意的标准,假如一个方案不能够对
23、上述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那么这一方案就不能列为可行方案。五、 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企业战略管理是决定企业将采取何种战略,以及如何对所选战略进行评价和实施,即企业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定、评价和实施的全过程。战略管理过程的基本思路是:企业高层领导者要根据企业宗旨和目标,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外部环境,确定存在的经营机会和威胁;评估自身的内部条件,认定企业内部优势与弱点;比较企业及其主要竞争对手经营的优势和劣势,建立长期目标,制定可供选择战略以及选择特定的战略实施。管理人员要尽可能多地列出可供选择的战略方案。所以设计战略方案是进行战略决策的重要环节,在此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各个方案进行评估,以决定哪一种
24、方案最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目标,最后作出决策。战略实施就是要将备选战略转化为行动方案,根据战略计划的要求,进行企业资源的配置,调整企业结构和分配管理工作,并通过计划、预算和进程等形式实施既定的战略。在执行战略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还要对战略的实施成果和效益进行评价,同时,将战略实施中的各种信息及时反馈到战略管理体系中,确保对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的有效控制,并根据情况的变化修订原有的战略,或者制定新的战略,开始一个新的战略管理过程。因此,战略管理是一个循环的、不断发展的全过程整体性管理过程。战略评价是战略管理的最后阶段。由于外部及内部因素处在不断变化中,所有的战略都将面临不断的调整与修正,所以,管理者有必
25、要了解战略管理各阶段存在的问题。这一阶段的活动包括重新审视外部与内部因素、度量业绩、采取纠正措施。综上所述,战略管理过程是指对一个组织的未来方向制定决策和实施这些决策。由此,战略管理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战略分析与选择即战略规划阶段和战略实施与评价阶段。战略规划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定义企业使命、建立企业的战略目标、提出企业的组织方针、建立实现企业使命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选择决定用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具体战略方案、分析与评价企业内外战略环境。战略实施与评价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实现企业战略的组织结构、确保实施战略所必要的活动能有效地进行、监控战略在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进行战略评价等。六、
26、 竞争者分析企业进行竞争者分析的目的在于预测竞争对手的行为,开展竞争者分析的重要性依赖于企业所处行业的结构。在一个生产同质产品、分散程度很高的市场上,市场竞争是众多生产者决策的结果,分析单个竞争者显得毫无意义;而对于高度集中的行业;一个企业的竞争环境主要受几个主要竞争对手的影响。竞争者的信息一般包含以下三大方面:预测竞争者未来的战略和决策,预测竞争者对本企业采取战略的反应;确定如何影响竞争者才能有利于本企业的发展。竞争者分析的基本框架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1.识别竞争者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不仅要了解谁是自己的顾客,而且还要弄清谁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从表面上看,识别竞争者是一项非常简单的工作,但
27、是,由于需求的复杂性、层次性、易变性,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演进以及产业的发展,使得市场竞争中的企业面临复杂的竞争形势,一个企业可能会被新出现的竞争对手打败,或者由于新技术的出现和需求的变化而被淘汰。企业必须密切关注竞争环境的变化,了解自己的竞争地位及彼此的优劣势,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2.确定竞争者目前的战略分析的起点是确定对手正在采用的战略。竞争对手的战略可以通过企业的言行表现出来。当然,言、行不一定相同,企业的战略意图与实际实施的战略会有很大的区别。了解企业战略意图的主要来源是年度报告、企业股东大会发布的信息、一些高级管理者的谈话和一些投资分析家的会议记录。而企业正在实施的战略,必须通过
28、竞争者的行为和决策体现出来,比如正在实施的投资项目、雇用人员状况、最近启动的收购与兼并计划、最新的广告和宣传计划等。对竞争者目前战略的了解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实施计划的员工进行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与评估战略的投资家进行沟通。3.确定竞争者的目标要预测竞争者战略的未来变化,就必须了解其目标,特别是确定竞争者基本的财务与市场目标。这样企业才能知道,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赢得多一些市场份额。企业必须跟踪了解竞争者进入新的产品细分市场的目标。若发现竞争者开拓了一个新的细分市场,这对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发展机遇;若企业发现竞争者开始进入本公司经营的细分市场,这意味着企业将面临新的竞争与挑战。对于这些市场竞争动
29、态,企业若了如指掌,就可以争取主动,有备无患。4.竞争者对行业的假定竞争者的战略决策受外部环境、所处行业、宏观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也反映了高层管理者的理念。长期的实践表明,这种行业内流行的高层管理者的理念会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以前在任何时点上,不同的企业都遵循相同的原则,这种在行业内流行的理念被称为“行业处方”。进入21世纪以后,这一切逐步开始发生改变,行业的“边界”假定已经被互联网“捅破”。5.确定竞争者的实力对企业而言,如何评价竞争对手具有的实力也很重要。竞争者面对市场威胁的反应能力取决于其自身的实力。在评价竞争对手实力这一阶段,关键是要审视该公司的战略资源,主要包括:财务状况
30、、资本设备、劳动力、商品忠诚度和管理技巧。同时也要评价该公司各主要环节的能力,比如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服务能力、财务能力、市场占有能力、产品竞争力等。6.竞争者的反应行为按竞争者的反应行为可将竞争者分为迟钝型竞争者、选择型竞争者、强烈反应型竞争者、不规则型竞争者。某些竞争企业对市场竞争措施的反应不强烈,行动迟缓。这可能是因为竞争者受到自身在资金、规模、技术等方面的能力的限制,无法作出适当的反应;也可能是因为竞争者对自己的竞争力过于自信,不屑于采取反应行为;还可能是因为竞争者对市场竞争措施重视不够,未能及时捕捉到市场竞争变化的信息。另外一些竞争企业对不同的市场竞争措施的反应是有区别
31、的。例如,大多数竞争企业对降价这样的价格竞争措施总是反应敏锐,倾向于作出强烈的反应,力求在第一时间采取报复措施进行反击,而对改善服务、增加广告、改进产品、强化促销等非价格竞争措施则不大在意,认为不构成对自己的直接威胁。此外,许多竞争企业对市场竞争因素的变化十分敏感,一旦受到来自竞争者的挑战就会迅速地作出强烈的市场反应,进行激烈的报复和反击,这些强烈反应型竞争者通常都是市场上的领先者,具有某些竞争优势。还有些竞争企业对市场竞争所作出的反应通常是随机的,在某些时候可能会对市场竞争的变化作出反应,也可能不作出反应;它们既可能迅速作出反应,也可能反应迟缓;其反应既可能是剧烈的,也可能是柔和的。七、 行
32、业环境分析(一)行业性质行业状况是企业需要面对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环境,也可以称为任务环境。企业首先要判断自己所处行业是否存在发展的机会,根据行业寿命周期来判断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而判断该行业的行业性质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行业的寿命周期是一个行业从出现直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领域所经历的时间。行业寿命周期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行业寿命周期曲线的形状是由社会对该行业的产,品需求状况决定的。行业是随着社会某种需求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社会对这种需求的发展而发展,最后,当这种需求消失时,整个行业也就随之消失,行业的寿命即告终止。行业的寿命周期长则达百年,短则也有几十年。行业
33、的寿命周期是在忽略产品型号、质量、规格等差异的基础上对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予以考察和分析得出的。判断行业处于寿命周期的哪个阶段,可以用市场增长率、需求增长率、产品品种、竞争者数量、进入(或退出)行业的障碍、技术变革和用户购买行为等作为分析指标。(二)行业能力分析行业能力是指某个行业中每个竞争者所具有的能力的总和。行业能力分析主要是对行业规模结构和行业技术状况的分析。行业规模结构分析是为弄清行业的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这对于确定企业的经营范围具有重要意义。进行行业规模结构分析的内容有:行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总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行业产品结构与该产品发展趋势之间的关系;行业目前的实际生产能力
34、与设计能力之间的关系;行业内规模能力悬殊型和规模能力均衡型各自所占的比重;本企业规模与行业规模的发展趋势之间的关系等。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技术状况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只有对行业技术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正确判断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行业能力的发展水平。进行行业技术状况分析的内容有:行业目前的技术位于技术寿命周期的哪个阶段?行业的总体技术水平如何?行业技术的变化节奏如何?行业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本企业的技术水平在行业中处于什么地位?(三)行业竞争结构分析在某个具体的行业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力量对比构成了行业竞争环境。一个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行业内的经济结构,行业的经济结构状况又对
35、竞争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起制约作用。所以,要根据行业内影响企业竞争的经济力量及其发展变化来确定企业的竞争战略,进行良好的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是制定优秀的企业战略的基础。但是,“大云平移”之下,“跨界”的挑战打破了原来的行业结构认知,因此,在分析讨论时应该加入这方面的思考。波特在其所著的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了影响竞争的五种力量。他认为,任何一个行业都存在着五种竞争作用力,即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讨价还价能力、供方讨价还价能力和现有行业的竞争强度。企业的竞争环境就源于企业在行业内同这五种竞争作用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其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同时也决定了行业内企业的最终获利
36、能力。行业竞争结构和竞争强度分析是在行业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行业中竞争压力的来源和强度,进而作好对竞争的防范。在对行业中的竞争进行分析时通常所采用的方法是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波特认为:企业的获利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强度,而竞争强度取决于市场上所存在的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正是这些力量的联合强度影响和决定了企业在行业中的最终盈利潜力,为此企业想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必须首先对这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进行分析。1.潜在进入者潜在进入者是指当前在本行业外,有能力和准备进入本行业的企业。由于潜在进入者,的加入,使行业内原有的竞争力量的格局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变化。因为潜在进入者在加入某
37、一新领域时,会向该行业注入新的生产能力和物质资源,以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其结果可能导致原有企业因与其竞争而出现价格下跌、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的局面。这种由于竞争力量的变化而对行业内原有企业产生的威胁称为进入威胁。但是,一个企业能否进入另一个行业,取决于该行业对潜在进入者设置的进入障碍,以及该行业现有企业对进入者的态度。如果进入障碍比较高,对欲进入行业的企业来说就会非常困难,对行业内现有企业来说,进入威胁就会小一些;反之,进入威胁就会增大。决定进入障碍的因素有:规模经济、产品差异、资金需求、转换成本、销售渠道以及政府的政策、法规和法令等。然而,“大云平移”打破了这一规律。2.现有企业间的竞争这是指
38、行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和程度。不同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是不同的。如果一个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基本上势均力敌,无论行业内企业数目多少,行业内部的竞争必然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某个企业想要成为行业的领先企业或保持原有的高收益水平,就要付出较高的代价;反之,如果行业内只有少数几个大的竞争对手,形成半垄断状态,企业间的竞争便会趋于和缓,企业的获利能力就会增大。决定企业间竞争激烈程度的因素有:主要竞争者的数目、竞争者之间的实力对比、行业销售水平的增长程度、产品及服务的差异化程度、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退出障碍等。3.购买者如果购买者的砍价能力弱,可以为行业内企业提供较大的利润空间,市场竞争也比较缓和;如果购买
39、者的砍价能力较强,就可能挤压行业的利润空间,并使行业内企业处于紧张的竞争状态。所以,强势的购买者往往成为行业发展的威胁。比如,汽车零部件厂商受到的最大威胁来自于整车制造商,它们时不时发出的全球采购言行都是对国内零部件行业的威胁,从而导致零部件行业被挤压成了微利和高危行业。4.供应商供应商的抬价,会导致质量方面的风险。所以,强势的供应商威胁行业发展的不仅是价格,还有质量,从而导致行业内企业竞争优势减弱。5.替代品替代品是指与本企业产品具有相同功能或类似功能的产品。强势替代品是指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替代品的价格会比被替代品的价格更具竞争力,这样的威胁将导致行业内企业格局发生变化。当行业缺乏替代品或
40、替代品竞争力不强,行业内企业仍然是原有的竞争格局,强势企业可以保持较高的价格和利润空间。虽然五种竞争力量共同决定行业竞争的强度和获利能力,但是,对于不同的行业或在不同的时期,各种力量的作用是不同的,一般是最强的力量或某几种力量共同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因此,进行竞争战略分析就必须抓住那些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竞争力量。应该指出的是,企业对行业的竞争强度和获利能力并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企业可以通过制定适当的战略或进行战略调整来谋求相对优势地位,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甚至改变影响行业的竞争结构。(四)市场需求状况分析市场需求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可以从市场需求的决定因素和需求价格弹性两个角度分析
41、市场需求。人口、购买力和购买欲望决定着市场需求的规模,其中生产企业可以把握的因素是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产品价格、差异化程度、促销手段、消费者偏好等影响着购买欲望。影响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有产品的可替代程度、产品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购买者在该产品上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购买者转换到替代品的转换成本、购买者对商品的认知程度以及对产品互补品的使用状况等。(五)行为内战略群体分析确定行业内所有主要竞争对手战略诸方面的特征是行业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战略群体是指某一个行业中在某一战略方面采用相同或相似战略的各企业组成的集团。战略群体分析有助于企业了解自己的相对战略地位和企业战略变化可能产生的
42、竞争性影响,使企业更好地了解战略群体间的竞争状况,发现竞争者,了解各战略群体之间的“移动障碍”,了解战略群体内企业竞争的主要着眼点,预测市场变化和发现战略机会等。进入21世纪以后,尤其是在“大云平移”之下,行业内战略群体分析的作用已经发生变化,研究的视野必须更加宽广。八、 领导职能领导,静态地讲是能够影响他人行为的个人或集体;从动词和组织的管理活动来讲是指管理者的一种行为和影响力,这种行为和影响力用于引导和激励组织成员去实现组织目标。所以,领导职能的内容是激励、指导、引导、促进和鼓励,一个组织的目标能够实现,是靠组织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管理的重要职能,就是通过领导的作用引导和激励组织成员去实
43、现既定的组织目标。九、 计划职能计划是管理过程中的首要职能。计划的含义可以从两个角度讨论。第一,从名词的角度(静态的)理解,计划是指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方案。第二,从动词的角度(动态的)理解,计划是拟订实现组织目标和行动方案的过程。后者就是管理的计划职能。通常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不会只有一条,因而会存在多种行动方案可供选择。从有效性和高效率的观点出发,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选择行动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从中作出一个选择的过程,即为决策过程。最后选择的行动方案,即为决策。十、 管理的任务人们组成群体的最初和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和改善生活,而群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步调一致。为此,人们在群体中就必须放弃以前
44、的那种各自为政的散漫行为方式,在群体中通过成员间的协同行动和群体目标的实现来满足个人的需要。因此,群体中的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在大方向上应该是一致的,并且在不/同视角下互为基础。在群体中协调个人的行为,就需要管理。随着群体中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逐步得到有序安排,组织就形成了。这样,一个组织的存在肯定有其目标,管理的任务就在于引导和协调组织成员的行为以达到组织的目标。具体讲,就是把组织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加以合理的组合和运用,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为推动组织向目标一步一步地接近,必须规定组织中每个成员应当从事的活动,并使他们的活动相互协调。如果这些活动都规定得当、协调一致、进行顺利,
45、那么组织中各成员的活动就会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这一意义上讲,在管理过程中要鼓励那些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成员行为,阻止那些妨碍组织目标实现的不利行为。在规范组织成员行为的过程中,制度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组织管理的“基础设施”。由于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必须以系统思想为指导进行持续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断优化、夯实和保障实施。管理的现代化,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的方方面面现代化,更需要其内涵升华为先进的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所有组织成员的态度和行动之中,并影响组织的精神面貌和整体影响力。十一、 管理的定义管理的定义是:确立组织战略和目标,整合组织所有的一切资源,通过优化配置和
46、运作资源更好地实现组织战略和目标的所有的活动过程。这一定义有五层含义:第一,管理是一个活动过程。因此,管理是动态的。第二,管理的任务是达成组织的战略和目标。第三,管理的手段是配置和运作组织拥有的资源。由于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可能是分散的或多种多样的,所以必须对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第四,管理的核心是持续改进和追求更好(卓越)。第五,管理的本质是决策和协同。过程中的矛盾和不协调可能会成为组织实现既定目标的阻力和障碍,管理就是要努力消除各种不协调和障碍,使成员能够协同行动而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十二、 企业的外部和内部目标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往往存在着多重目标。企业的有些目标是考虑本企业以外的组织或个
47、人的利益,而有些目标则是与本企业的成员或其所有者(如企业的投资者)休戚相关。这里讨论的焦点不是企业内部或外部的目标哪一方面较为重要,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来达到企业的这些目标。1.外部目标管理者必须认识到,顾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树立为顾客服务的理念、以顾客为导向开展经营活动必须贯穿于整个企业,而不只是与顾客有直接接触的部门的工作。管理者必须明白,企业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存在需求,有一部分人愿意成为它的服务对象,即顾客。为了争取顾客,企业必须使它的服务和产品在价格、质量等方面能与其他企业竞争,并获得足够的利润继续发展。因此,企业的基本目标就是服务目标,即服务于顾客的需求。当人们接受了企业的服务,也就自然接受了这个企业。另外,企业的目标还必须同社会的意愿相一致。由法律和条例所表达的社会价值观,以及顾客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接受程度都是企业的外部目标。若想让企业健康发展,就必须认识并满足这些外部目标。2.内部目标在实现服务于顾客和社会的外部目标的同时;企业还应关注满足自身利益的一些目标,即企业的内部目标。企业的内部目标有三类:第一类,竞争目标。企业存在着成为同行中佼佼者的愿望。第二类,员工目标。企业一般都是录用能够满足组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