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二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二课时.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案背景】1、 学科:语文。 2、学段:小学六年级下半学期。3、 课时:共二课时,第二课时。学习基础: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了生字新词,理清课文第一条线索:作者的游览路线,并且学习了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一同欣赏了沿途迷人的风光。【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作者的游览路线,另一条是泉水流经的路线。作者先写沿途的迷人风光,继而写外洞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 就学情来看,学生对游记是非常感兴趣,但学生对游记的特点以及写法认识还不够。 据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
2、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第二条线索:泉水流经的路线 3、品读文字,体会双龙洞的特点,感受作者细腻、精准的笔触和传神的表达效果,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品读文字,体会双龙洞的特点,感受作者细腻、精准的笔触和传神的表达效果,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方法】1、练习法 2、自主学习法。 3、直观演示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线索,文章的线索是什么?请生具体说。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不仅理清了文章的线索,还跟随作者欣赏了沿途迷人的风光。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进洞欣赏。打开课本自读第4自然段。二、精读课文(一)学习第四自然段(1) 自读第4自然
3、段,边读边想外洞有什么特点?(外洞的大)(2) 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外洞的大的?出示 PPT:“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3)哪些关键词让你感受到“大”的?“大会堂” 打比方 看大会堂图片“一千或是八百人”列数字 举我们莲花晨会的例子具体感受(4)作者主要是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的方法来突出的外洞大。让我们再一次通过朗读来感受外洞的特点。(5)说话训练:把内容说具体我们学校的广场真大啊?_小结:双龙洞是著名的地下景观,此时赫然呈现在作者眼前的是这样一
4、个规模巨大的溶洞,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奇特啊!过渡:游完了外洞,我们现在迫不及待地想到内洞去游览一番,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作者笔随泉流,带着我们来到哪里?(孔隙)(二)学习第五自然段(1)快速浏览第5自然段,孔隙留给你什么映象呢?(窄、小)(2)出示PPT自读要求“自读第五自然段,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孔隙的窄、小?请划出关键词句,并作批注。”交流讨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1)指名读这段话,思考:这段话写的是什么?(船小)(2)哪些关键词让你有这个感受?“两个,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小”等词
5、,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又窄又小的孔隙。(3)作者在这里通过写船小来衬托出孔隙的窄小的。(4)齐读,体会其中的关键词。“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1)这段话写的是什么?(船进出孔隙的方式) (2)为什么要以这种方式进出孔隙呢?(孔隙小)“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1)这段话写的是什么?(作者乘船的姿势)(2)乘船姿势是怎样的?(“仰卧”“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 (3)“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请你换一种说法:每一
6、处都贴着船底了(4)找一生作范例:逐一地指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每一处都贴着船底了,从这几个关键词语中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让我们读起来身临其境,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孔隙的窄小。“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1)这段话写的是什么?(作者过孔隙的感受) (2)作者有怎样的感受?找找关键词并说说你的体会(“挤压、稍微、准会”) (3)这三个词语准确逼真地写出了作者的真实感受,侧面衬托出了孔隙的窄小。这告诉我们,我们写游记不仅要写所见、所闻,还要写上自己的所感,这样文章会更加生动传神。 (4)再一次
7、齐读这段话,想象自己就仰卧在这样一条小船上,开始进洞,体会那种奇妙的感觉。(三)学法指导出示PPT“整体感知找特点 品读词句谈体会 感情朗读促理解” (四)自学第六、七自然段请你用这样的方法自学第六、七自然段。(5分钟) 交流讨论(1)感受内洞有什么特点?黑,哪些句子感受到内洞黑的?大,哪些句子感受到内洞大的?奇,哪些句子感受到内洞奇的?(2)重点欣赏内洞的奇。齐读:PPT:“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
8、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这就是金华双龙洞的名字来源。一奇。二奇石钟乳和石笋。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奇在哪?“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观看石钟乳和石笋“双龙蟠顶”“五百罗汉”“倒挂蝙蝠”“彩云遮月”“天马行空”“蛇龟共生”等图片。小结:双龙洞的内洞真是别有洞天啊,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一个奇异的天地啊!三、梳理第二条线索:泉水流经的路线(1)作者在内洞里走了一圈,眼睛和笔未离泉水,再一次落到了泉水上,作者在深黑的石洞里发现了什么?泉水的源头。(2)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而作者笔随泉流,所以第二条线索是泉水的流经路线。游记
9、中多次写到泉水,我们溯本求源,从源头说起,整理一下第二条线索。请你按顺序找找文中写到泉水的句子。“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一路迎着溪流”。所以泉水流经的线路是:(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小结:作者巧妙布下两条线索,使文章条理清晰,脉络分明,文字如泉水般流畅,不得不佩服叶老先生构思的巧妙和严谨。(3)作者在写外洞、孔隙、内洞时有无平均分配笔墨呢?详写孔隙、内洞,略写外洞(板书)可以看出全文安排合理、详略得当四、总结全文今天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双龙洞,感受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
10、般的杰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学们可以利用寒暑假多出去走走,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五、小练笔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请你用几句话描述这些千奇百怪的石钟乳和石笋。出示图片。六、作业布置 你在寒暑假一定去过许多令你难忘的地方,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按照一定的游览顺序写下来,注意详略得当。七、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外洞 大 略 孔隙 窄、小 详 内洞 黑、大、奇教学反思一、两条线索,贯穿全文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而作者笔随泉流,文中多次写到泉水第二条线索则是泉水的流经路线。作者巧妙布下两条线索,使文章条理清晰,脉络分明,文字如泉水般流畅,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叶老先生构思的巧妙和严谨。二、读
11、读品品,感受洞“趣” 朗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品读中有思考,读中有感悟,主要包括朗读自然段、关键词句。叶老先生的用词非常精准,在第五自然段描写孔隙部分,正是因为叶老先生觉得过孔隙的过程非常有趣,所以用了许多笔墨来描写,来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多读多品这些关键词句自然是这一部分学习的重点。三、学法指导,能力提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整个学习过程重视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学的能力,学完第四、五自然段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研读课文,拿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书、自学,感悟内洞的神奇。四、启发想象,迁移训练为了能够培养学
12、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出示石钟乳石笋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给图片起个名目,并用几句话描述这些千奇百怪的石钟乳和石笋。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交流的时候课堂气氛很热烈。五、丰富拓展,多元教学 课堂教学依托百度这一互联网搜索引擎,有效丰富并拓展了教学的内容,营造了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图文并茂,寓教于乐,有利于提升师生基于互联网教与学的能力与素养。反思自己整堂课的教学,虽然自己做了大量的准备。但是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高年级应更注重篇章的训练,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进行谋篇布局,如何安排处理文章的详略,还有学习本文的线索之后如何进行迁移的训练,通过移步换景的过渡句来贯穿全文。在聚焦语言文字的同时,来研制合宜的阅读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