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基础知识学习资料.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6218793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学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学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学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管理基础知识学习资料.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设备管理知识学习资料一、 填空题1. 设备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上所需的(机械)、(装置)和(设施)等可供长期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物质资料,是(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2. 生产设备是指在工业企业中直接参加生产过程或直接为生产服务的机器设备,主要包括(机械)、(动力)及(传导)设备等。3. 生产技术装备是(生产)设备、(试验)设备、(仪器仪表)与(工艺)装备的总称。4. 设备管理是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和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的

2、科学管理。5. 设备台账分三类即设备(序号)账、设备(分类)账、(使用单位)账。6. 设备修理通常有(大)修、(中)修、(项)修和(小)修四种类别。7. 设备磨损一般有(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种形式。8. 设备更新一般有(原型)更新和(技术)更新两种方式。9. 设备的润滑“五定”指(定人)、(定时)、(定点)、(定质)和(定量)。10. 设备的润滑“三过滤”指(入库)过滤、(发放)过滤和(加油)过滤。11. 设备故障指设备(系统)或零部件丧失其规定的功能。设备故障按其发展情况可分为(突发)性和(渐发)性两大类。12. 故障停机时间指从设备发生故障(停机)开始,至故障(被排除后投入生产)为止

3、的停机时间。一般以小时计时。13. 设备事故分为(一般)、(重大)和(特大)事故三类。14. 设备事故发生后,必须遵循的“三不放过”原则是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15. 设备选型应遵循“(先进)、(适用)、(经济)”的原则。16. 设备巡回检查制度是明确设备巡检(时间)、(路线)、(内容)、(记录)、分析和处理所作的规定。17. 设备利用率主要是指生产设备在(数量)、(时间)、(能力)等方面利用程度的指标。18. 设备完好率是根据各类设备完好标准,对设备进行逐台检查所确定的完好台数与设备总台数之比。19. 反映设备的技术状况好坏

4、的主要指标有(设备完好率)、(故障停机率)和设备对均衡生产影响的程度。20. 编制年度设备检修计划一般按照(搜集资料)、(编制草案)、(平衡审定)和(下达执行)四个程序进行。21. 设备管理的“5S”是日本TPM中的术语,指(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和(素养)。22. 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23. 设备岗位责任指企业对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修理)和保管等管理工作建立的岗位责任制。24. 三级保养制是(专业管理维修)与(群管群修)相结合的一种设备维修制度。25. 三级保养的具体内容包括(日常维护)保养,(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26

5、. 修理周期是在用设备相邻两次(大)修之间的时间。27. 重点设备是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需要,确定为对(质量)、(成本)、(安全)、(环保)以及维修方面有重大影响的设备。28. 质量“三包”是设备制造部门的产品出售后,对其设计和制造质量在规定时间内负责(包修)、(包换)、(包退)。29. 设备完好标准是评定设备是否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和(维护保养)状况而制定的(定性)和(定量)考核要求的基本依据。30. 设备管理要遵循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的三条方针。31. 设备工程可分为两大部分:产生设备之前的阶段称为设备(规划)工程;产生设备之后的阶段称为设备(维修)工程。3

6、2. 设备的成套性是指设备(工艺性)配套、(单机)配套、(机组)配套。33. 设备的功能指设备的生产(效率)和(功能)。34. 维修定额包括各类修理的(劳动)定额、修理(停歇时间)定额、修理(费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润滑油以及辅料等的消耗定额。35. 备件按零件类别分:(机械)备件,(电气)备件,(动力)备件,(起重运输)备件等。二、 名词解释1. 设备工程:设备工程是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而对设备一生运动全过程所进行的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的总和。2. 设备技术性能:设备技术性能是技术规格、精度等级、结构特性、运行参数、工艺规范、生产能力等的总称。3. 设备技术状况:设备技术状况是指设备所具有的

7、工作能力,包括性能、精度、效率、运动参数、安全、环保、能源消耗等所处的状态及变化状况。4. 设备可靠性:是指设备或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或指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的无故障工作的可能性。5. 设备维护:是为维持产品完好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而进行的作业。6. 设备修理:是为恢复产品完好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和寿命而进行的作业。7. 修理周期:在用设备相邻两次大修之间的时间。对于新设备,从投产至第一次大修止为第一个修理周期。8. 设备故障:指设备(系统)或零部件丧失其规定的功能者。9. 设备事故:指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产或(效能降低),停机时间和经济损失超过规定限额

8、者。10. 维修费:为了维持和恢复设备性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所需的费用,包括维护费和修理费。11. 检修社会化:检修社会化工作是指由分散的、小规模的检修转变为集中的、由社会分工联系起来的大规模社会化检修的过程。12. 固定资产: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中单位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较长,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上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工具、劳动设施和其它物质资料。13. 设备折旧: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消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的那部分价值。14. 设备档案:指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直至报废更新的全过程中形成的图纸、文字说明、凭证和记录等文件资料,通过不断收集、整理、鉴定而建立的设备档案

9、。15. 计划预修制:一种按修理计划对机器设备进行预防性的日常维护保养、检查和大、中、小修理的制度。16. 预防维修:为了防止设备性能、精度劣化或设备故障和事故停机,从“预防为主”的观点出发,根据事前的计划和相应的技术要求所进行的预防性维护和修理。17. 预知维修:是一种以设备状态为依据的预防维修方式。它是根据设备的日常点检、定检、状态监测和诊断提供的信息,经过统计分析来判断设备的劣化程度、故障部位和原因,并在故障发生前能进行适时和必要的维修。18. 计划修理:指根据设备的实际技术状况和精度指数的测算制订修理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各类设备采用不同类别的修理,防止设备意外磨损及突发故障。19. 计划

10、内修理:它是指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维修。常作为确保设备有效运转的预防性措施(如更换易损件,润滑运转零件)。20. 计划外修理:它是指无法纳入计划或在不可预计、事先未曾列入计划情况下安排的修理。如故障修理和事故修理以及因采取事后修理方式而没有列入计划的修理。21. 状态监测:对设备整体或局部在运行过程中物理现象的变化进行的检测(包括点检和检查)。22. 设备点检:为了维持设备所规定的性能,按照设备的规定部位,通过人的五官和监测仪器,判别有无异状或性能是否良好的检查,根据规定标准使设备异状和劣化能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23. 定期检查:按规定的检查周期,由维修工对设备性能和精度进行全面检查和

11、测量。24. 巡回检查:设备维修人员或动力站房运行人员对各自负责维护的设备所进行的日常巡视,其目的为及时发现事故预兆、排除故障隐患。25. 备件:在设备维修工作中,为了缩短修理停歇时间而按照储备原则预备的零(部)件。三、 判断题1. 设备选型应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的原则。()2. 设备应具备易于维修的特性。运行的设备应便于进行清扫、点检、润滑、调整等日常保养活动。()3. 无故障运行时间即平均初次出故障时间,指设备投入正常运行后至第一次出现故障的时间。()4. 设备的有形磨损通过修理补偿,无形磨损则通过现代化改装补偿。()5. 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的完全补偿通过更新实现。()6

12、. 定期修理作业是指通过设备状态监测和设备的点检工作发现设备的缺陷,为恢复设备性能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有计划地停止设备工作而进行较小规模的修理作业。()7. 装配精度一般包括零件间的配合精度、相互位置精度和相对运动精度等。()8. 运行的设备应便于进行清扫、点检、润滑、调整等日常保养活动。()9. 维修性的定量表示为一旦发生故障,能在规定的维修条件下及时完成修理作业的概率。()10. 设备的可用性是指在要求的外部资源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设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刻或时间区间内处于可执行规定功能状态的能力。()11. 设备的可用性是设备可靠性、维修性和维修保障性的综合反映。()12. 设备使用过

13、程即设备在负荷下运转并发挥其规定功能的过程。()13. 设备使用应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实行定人定机、凭证操作。()14. PM小组是由工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为减少设备故障,提高设备生产率为目的而自动组织起来进行活动的集体。()15. 设备的原始记录一般指新设备有关其开箱检查、安装试车及启用运行的记录。()16. 专业安全规程与技术操作规程相结合,称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7. 设备寿命是指设备发生费用的整个时期,从规划设置阶段、使用阶段至报废为止。()18. 设备可使用时间是设备处于完成预期功能的状态的时间段。()19. 设备劣化趋向管理是指通过每次点检定量掌握设备的劣化状态,从变化的趋向

14、推测故障期,提高预防性修理的准确性。()20. 设备完好率是根据各类设备完好标准,对企业设备进行逐台检查所确定的完好台数与设备总台数之比。()21. 设备故障停机率是考核设备技术状态、故障强度、维修质量和效率的一个指标。()22. 设备利用系数是设备在一段时间间隔内,实际使用时间与可利用的时间之比值。()23. 设备保养“十字”法就是“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24. 节能性好的设备,表现为热效率、能源利用率高、能源消耗量少。()25. 设备的环保性是指设备的噪音和设备排放出有害物质(废气、废水、废渣)以及设备的各种泄漏对环境的污染程度。()26. 设备技术状态是指设备所具有的工作能

15、力,包括性能、精度、效率、运动参数、安全、环保、能源消耗等所处的状态及变化状况。()27. 一级保养是以操作人员为主,由维修人员辅助,按计划对设备进行的定期维护。()28. 例行保养是设备的操作、使用、监管、巡视人员根据不同类型的设备及运行、使用条件进行自己责任所规定的保养工作。()29. 日常保养是操作者对所操作设备每日(班)必须进行的保养。()30. 设备治理漏油八字方法为:改、换、堵、疏、封、接、修、管。()四、 简答题1. 设备管理应遵循哪些方针、原则?答:企业的设备管理应当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

16、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2. 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保持设备完好,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3. 完好设备要达到哪些要求?答:完好设备的要求一般有以下三种:(1)设备性能良好,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功能达到设计或规定标准,运转无超温超压现象;(2)设备运转正常,零部件齐全,安全防护装置良好,磨损、腐蚀程度不超过规定标准,控制系统、计量仪器、仪表和润滑系统工作正常;(3)原材料、燃料、润滑油、动能等消耗正常,基本无漏油、漏水、漏气(汽)、漏电现象,外表清洁、整齐。4.

17、 设备周期费用主要由哪些费用构成?答:寿命周期费用是指设备一生的总费用,它包括设备的研究、设计、制造或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直到报废为止所产生的费用总和。设备寿命周期费用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设置费,设备如由企业自制,则包括调研、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费用,如系外购,则包括购置费、运输费、安装和调试费。另一部分是维持费,它包括运行费和维修费两部分。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设置费+维持费+清理费-残值。5. 设备操作规程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答:设备操作规程是操作人员正确掌握操作技能的技术性规范。其内容是根据设备的结构运行特点,以及安全运行等要求,对操作人员在全部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事

18、项、程序及动作等作出规定。其内容如操作前现场清理及设备状态检查的要求;设备运行工艺参数;操作程序要求;点检、维护、润滑等要求。操作人员认真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减少故障,防止事故发生。6. 设备使用规程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答:设备使用规程是根据设备的特性和结构特点,对有关设备使用作出的规定。一般包括:在设备投产前编制审定设备操作、维护的文件、资料,如操作规程、维护规程、润滑卡片、设备点检和定检卡片等;对操作人员的教育与考核,要求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实际操作、维修技能的教育培训,具备对该设备“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的能力;建立必要的业务规定、规则,如对多人操作设备的

19、机台长的选定、对关键设备专人维修的规定、设备事故报告制度、交接班制度的建立等。7. 设备维护规程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答:设备维护规程是对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方面的要求和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设备要达到整齐、清洁、润滑、紧固、防腐、安全;保持文明的区域环境;定期检查或评比操作人员的维护活动等。坚决执行设备维护规程,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持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8. 故障管理的展开程序是什么?答:设备故障管理首先要确定专门技术人员,完善故障记录和状态监测方式(主观的或客观的)。通过故障记录和状态监测掌握故障原因的信息,从常发故障和典型故障中积累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各类设备的故障频率,平均故障间隔期

20、等故障动态、机理,找出故障发生规律。然后确定故障管理重点,确定监测、检查、维护、预修等措施,以避免突发性故障和控制渐发故障的发生。9. 什么是“三位一体”点检制或点巡专检?答:由三个方面的点检人员,进行不同内容的点检组成的统一的点检体制。三个方面包括岗位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专职点检人员的定期点检、专职工程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10. 什么是设备点检?答:为了维持设备所规定的性能,按照设备的规定部位,通过人的五官和监测仪器,判别有无异状或性能是否良好的检查,根据规定标准使设备异状和劣化能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日常点检是以人的五官为主进行检查,而定期点检则除了以人的五官检查外还要用仪器测定。

21、11. 什么是巡回检查?答:设备维修人员或运行人员对各自负责维护的设备所进行的日常巡视,其目的为及时发现事故预兆、排除故障隐患。运行人员的巡回检查,通常是按规定的时间、路线和检查点进行的。12. 设备使用的“三好”的具体内容有哪些?答:设备使用的“三好”是管好、用好和修好设备。具体如下:(1)管好设备指操作者应负责保管好自己使用的设备,未经领导同意,不准其他人操作使用;(2)用好设备是指严格贯彻操作维护规程和工艺规程,不超负荷使用设备,禁止不文明的操作;(3)修好设备是指设备操作人员要配合维修人员修理设备,及时排除设备故障。13. 操作人员的“四会”的具体内容有哪些?答:为提高操作人员的设备管

22、理素质,要求其做到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具体如下:(1)会使用,操作者应学习设备操作维护规程,熟悉设备性能、结构、传动原理,弄懂加工工艺和工装刀具,并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正确使用设备;(2)会维护,学习和执行设备维护、润滑规定,上班加油,下班清扫,经常保持设备内外清洁、完好;(3)会检查,了解所用设备的结构、性能及易损零件部位,熟悉日常点检、完好检查的项目、标准和方法,并能按规定要求进行日常点检,及时发现隐患;(4)会排除故障,熟悉所用的设备特点,懂得拆装、注意事项及鉴别设备正常与异常现象,并能判别其故障部位及原因,会作一般的调整和简单故障的排除。14. 设备点检制的基本内容是什

23、么?答:设备点检制是为规划设备点检标准而制成的制度。包括点检的内容、周期、手段、方法、责任人、分析和处理及信息反馈等。15. 设备状态监测的目的是什么?答:设备状态监测的目的是随时掌握设备技术状况和劣化规律,合理安排维修,防止发生故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16. 如何实现设备故障“零”目标?答:实现故障为零有五项具体措施:(1)完善基本条件(清扫、加油、紧固);(2)遵守使用条件;(3)使设备劣化得到及时修复;(4)改进设计上的弱点;(5)提高操作、维修技能。17. 点检的主要环节有哪些?答:点检因设备不同而内容各异,但任何设备的点检均须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并标示于点检表中。(1)确定检查点

24、;(2)确定点检项目;(3)制定点检的判定标准;(4)确定点检周期;(5)确定点检方法和条件;(6)确定点检人员;(7)编制点检表;(8)做好点检记录和分析;(9)做好点检管理工作;(10)做好点检人员的培训工作。18. 润滑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润滑的基本原理是润滑剂能够牢固地附在机件磨擦面上,形成一种油膜,这种油膜和机件的磨擦面结合力很强,两个磨擦面被润滑剂隔开,使机件间的磨擦变为润滑剂本身分子间的磨擦,从而起到减少磨擦和磨损的作用。19. 设备检修规程有哪些主要内容?答:设备检修规程是对设备检修工艺、修理方法、质量标准、竣工验收等作出规定的技术性文件。其内容有:检修前设备技术状态的调查,

25、包括缺陷、故障、事故、隐患及功能失常等情况;检修前预检测试记录,包括各项性能、精度参数和噪声、振动、泄露、磨损、灵活、老化、失效等的程度;设备修理所需的修复件、更换件及工、检、研具明细表;设备修复件及设备修理的程序和工艺;设备的修理质量标准和有关要求;设备修理后的试运行、试加工等的规定。对复杂的关键设备,还应绘制设备修理工程网络图。20. 如何安排设备检修计划?答:设备检修计划是消除设备技术状况劣化的一项设备管理工作计划。应根据设备规定的运行周期、技术状况、检测数据、零部件失效规律,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及其复杂程度等,采取与实际需要相适应的修理类别并综合考虑生产、技术、物资、劳动力与费用等各

26、方面的条件,来安排检修日期和确定检修时间。21. 设备列入大修计划的依据有哪些?答:设备列入大修计划的主要依据如下:(1)设备的技术状况;(2)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对设备的要求;(3)安全与环境保护的要求;(4)设备的修理周期结构及修理间隔期;(5)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22. 什么是设备的可靠性和可靠度?答:可靠性是指设备或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或指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的无故障工作的可能性。产品的可靠性是质量的一个综合指标。可靠度是指系统(产品、设备、部件)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保持工作能力的概率,是可靠性的量化指标。23. 什么是设备技术档案?答:设备技术

27、档案是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等全过程活动中形成并经整理应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说明、计算资料、照片、录像、录音带等科技文件资料。它是企业技术档案的一部分。24. 为什么要检修社会化?答:检修社会化工作是指由分散的、小规模的检修转变为集中的、由社会分工联系起来的大规模社会化检修的过程。主要是针对各企业维修普遍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现状及其弊病提出的。开展检修社会化的基础是检修专业化。检修工作的社会化,又可称为市场化、商品化。具体讲,对大多数中小型设备使用单位,除日常维修工作外不再设置专业检修队伍和设备,对大型企业及联合公司等,拥有数量庞

28、大及型号繁多的设备的单位,其难以承担的设备检修工作也可外委市场及时完成。备品配件除特殊类型、工艺外,均可通过市场满足需要。25. 如何实施好大修计划?答:大修计划实施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1)做好修前的技术及生产准备工作;(2)根据修前实际准备工作和预测可能完成情况以及生产与维修时间的平衡,在年度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季度和月份大修计划,并认真组织施工作业;(3)在执行季度及月份计划的同时,应做好滚动计划;(4)注意掌握计划与实际的差异,在年中做好年度计划的修改与调整,使年度计划进一步落实。26. 什么是设备管理“5S”?答:“5S”是日本TPM中的术语,指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和

29、素养。这五个词的日本读音罗马拼音首字母是“S”,所以称为“5S”。其含义是:整理:把紊乱的东西收拾起来,把不用的东西清除掉,有用物则按序排列好。整顿:把设备整顿的整整齐齐或配备齐全。清洁:没有污染、杂物、油污。清扫:打扫的干干净净。素养:人和举止作风要体现出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礼貌。“5S”活动是员工自主管理的一种具体体现。27. 设备操作应遵循哪“五项纪律”?答:(1)实行定人定机,凭操作证操作设备;(2)经常保持设备整洁,按规定加(换)油,保证合理润滑;(3)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交接班制度;(4)管好设备附件和工具,不损坏,不丢失;(5)发现异常立即停车检查,自己不能处理的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检查

30、处理。28. 什么是“八步法”?答:“八步法”指设备预防维修质量保证体系的“八步法”,即正确使用、精心维护、掌握状态、抓好衔接、计划滚动、综合平衡、减少停歇、确保质量的“八步法”。它是正确处理使用(操作人员)、生产(生产部门)和维修(机动部门)三者的关系而建立起来的设备预防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它来自实践,要求全员执行,其主要特点是纵向联结,一环扣一环;横向沟通,一岗接一岗;从而促使生产与维修逐步走向良性循环。29. 什么是设备租赁?答:筹措资金与增加设备紧密结合的一种新型投资方式。运用租赁手段可以在资金不足或无资金的情况下,从国内外租到所需的设备来进行生产。用户可采用一次或分期付款的办法支付租金

31、。租赁费用分期摊入产品成本,可收到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资金活的效果。租期结束后,用户有可能以极少的资金取得设备的所有权。30. 什么是设备转让?答:转让设备是指本企业将不再需要而转让给其他企业的设备。设备转让时,由双方协商同意,按质论价,并按规定办理有关过户手续。国家规定必须淘汰、报废的设备,以及已经报废的设备,企业不得转让。31. 什么是设备报废?答:企业生产设备中,凡因严重磨损、腐蚀、老化,致使精度、性能、出力达不到工艺要求者;能耗高或污染严重超过国家规定者;发生事故严重损坏者;专用设备无法修复、改造或虽能修复、改造但经济上不合算的,按规定手续提出申请,经鉴定、批准后予以报废。32.

32、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有哪些作用?答: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将企业设备系统的信息,包括设备台账、计划信息(包括一、二级保养、换油,大、小修)、状态信息(包括运行、故障、事故、维修费用、经济效益、精度等)定期分析处理,反馈给使用部门,使设备系统在受控状态下运行。即:数据处理、管理报表、管理决策、作业调度、现场管理。33. 设备修理前准备工作有哪些内容,其目的是什么?答:对应修理设备进行全面的修理前检查,鉴定并测绘需要更换零件的图纸,提出修理工艺、修理用的主要材料、缺损件明细表和专用工、检、研具清单等。做好修前准备工作,以提高修理质量和修理的经济效果,缩短修理时间。34. 如何作好设备管理统计工作?答:(

33、1)要明确设备统计是国家对企业设备管理的状况实行监督检查和组织协调的手段,统计数据应准确、齐全、可靠,及时上报并承担法律责任。(2)设备统计应努力对设备“一生”实行跟踪统计,统计数据应反映综合管理的目标值。(3)企业必须建立设备统计的系统管理及网络管理,反映企业综合经济指标及设备管理维修技术经济指标。(4)统计分析要及时反馈,以指导决策,加强设备管理。35. 设备润滑管理制度包含哪些内容?答:润滑管理制度包括:(1)润滑材料供应管理制度;(2)润滑总站与分站管理制度;(3)设备清洗换油及其工艺流程的规定;(4)切削液等工艺用油液的管理制度;(5)废油回收及再生管理办法;(6)润滑工安全技术操作

34、规程;(7)润滑油库安全防火制度。36. 红旗设备的标准是什么?答:红旗设备具体标准为:(1)为完好设备,达到甲级维护水平;(2)运转率达到90%以上,完成生产计划;(3)无重大设备及人身事故;(4)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及资料如技术档案、各种记录、三大规程(操作、维护、检修)、管理制度、图纸资料等齐全,并能很好执行;(5)操作及维修人员做到位,并落实岗位责任制。37. 设备维护的“四项要求”指什么?答:(1)整齐,工具、工件、附件放置整齐、设备零部件及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线路、管道完整;(2)清洁,设备内外清洁,无黄袍;各滑动面、丝杆、齿条等无黑油污,无碰伤;各部位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不漏电;切

35、削垃圾清扫干净;(3)润滑,按时加油、换油,油质符合要求,油壶、油轮、油杯、油嘴齐全,油毡、油线清洁,油标明亮,油路畅通;(4)安全,实行定人定机和交接班制度;熟悉设备结构,遵守操作维护规程,合理使用,精心维护,监测异状、不出事故。五、 论述题1. 设备副厂长的设备管理职责是什么?答:设备副厂长的设备管理职责是:(1) 贯彻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条例和规定,组织制定本单位实施细则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并贯彻执行。(2) 对厂长负责,全面组织领导全厂设备动力系统的管理与维修,以保证企业经营方针和目标的实现。(3) 审定设备、动力管理工作的方针、目标;审定有关设备、动力的考核指标。(4) 审定本单位设备更新改造规划,组织审定重大更新、改造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审定年度设备大修理计划以及重要设备的调拨与报废。(5) 组织动能生产与供应,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运行。(6) 检查全厂重要设备使用、维护、检修情况,督促采取改进措施,以保持完好技术状态。(7) 组织开展设备维护竞赛活动和设备动力系统人员进行有计划的技术业务培训。(8) 对重大设备事故提出处理意见。2. 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试述如何搞好本单位设备管理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