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基础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基础复习题.doc(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会计学基础第一章总论一、会计的形成和发展西周时期把日常的零星核算称为“计”,把对一定时期经济情况的集中考核称为“会”。公元944年定型的,在宋朝流行的“四柱清册”式的结算方式的出现,使我国的会计在当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从国际上看,会计同样有悠久的历史,经马克思考证,早在远古的印度公社(太古共同体)中就已经有了会计。 马克思所说:“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必要。”说明会计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二、会计是一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特有的方法体系和工作程序,对经济组织的价值运动进行
2、反映和监督,并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的管理活动。会计是一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管理活动;管理的对象是价值运动(资金运动);管理的职能侧重于反映(核算)与监督(控制);管理的形式是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管理的手段是系统的会计方法体系和工作程序会计活动的基本特征:会计是一种专门的经济核算方法;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是一种专业管理活动。会计所具有的“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特征,说明会计本身就有反映(核算)与监督(控制)的职能。三、会计的任务(一)正确、及时、完整地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核算资料和有用的经济信息。(二)控制资金运动的全过程,促进增产节
3、约、增收节支、提高资金使用效果。(三)监督财经纪律的遵守和执行情况,正确处理国家、单位、个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四)开展经济预测、参与经济决策、利用会计信息向决策者提供决策备选方案、考核分析预算和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四、目前公认的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主要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项(一)会计主体就是会计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它规范了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会计范围。会计主体是会计的第一个基本假设,不一定是法律主体,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是法人,但它属于会计主体。同样,一个母公司和它的子公司可能都是独立的法人,但会计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往往把他们视为一个统一的会计主体。(
4、二)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会计主体不是一次性的经营,也不是随时准备关闭、停产、清理,或有一个预定的经营期限,而是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当期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有了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处理最重要的一环,即各项资产的计价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持续经营假设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也是随着人们对它的认识的逐步提高而提炼出来的。任何企业或会计主体,在其最终停业之前,都要视为持续经营的企业或会计主体进行会计处理。持续经营假设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资产计价和费用分配问题。(三)会计分期是指在会计上。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济活动过程,人为地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时间段,并按该时间段定期进行会计反映的一种约定。会计分期也是现代
5、会计的一个基本特征,它为会计活动提供了时间性特征。会计分期实际上是财务会计整个理论结构的基础。列宁:“如果不把不间断的东西割断不加以割裂、不使之僵化,那么我们就不能想象、表达、测量、描述运动。”说明会计分期也是顺利进行会计活动所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世界各国的会计分期单位分为历年制会计年度或跨年制会计年度。我国的会计年度采用历年制。会计分期实际包括3层意义:第一它是确定会计活动起讫时间的一种约定,其目的是定期提供会计信息。第二它是一种假设,是假设企业在持续经营情况下,人为地为结账需要而划定会计活动时间范围的做法;第三它是为业主(所有者)及有关单位、部门和人员及时了解价值运动过程和结果的需要而产生
6、的。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理论前提:一是解决会计实物及其对象的空间范围及其界限,即会计为谁服务问题,二是解决会计实物及其对象的时间范围及其界限,即价值运动的分期问题。会计主体假设解决了会计学空间界限问题,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解决了会计学时间界限问题。这三条会计假设共同构成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最基本的时空观。 由于会计分期假设必须要求每个会计期间所采用的会计方法一致,从而产生了可比性要求。(四)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必须采用货币作为标准或统一的计量尺度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但也不排斥“次要”的其他计量单位。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
7、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在编制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会计计量上必须假设货币尺度在时间具有相同的购买力。马克思:“货币是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形式,一切商品都已经用他们的价格表现出来,它们在观念上代表一定的货币额”;“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它们在质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可以比较”,“我们在计算时,在记账时,每时每刻把商品转化为价值符号,抛开商品原材料和它们所具有的一切自然属性,只把它们当做交换价值登记下来。”说明不同的经济要素,要用统一的货币来计量五、如何正确确认和划分各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在会计上有两种会计基础可供选择,即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一)收付实现制又称实收实付制或现金制,它是以
8、“实收实付”作为确定各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1、凡是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不论该收入在什么时间赚得,均作为本期收入处理。2、凡是本期实际付出款项的费用,不论该费用发生在什么时间,均作为本期费用处理。3、凡不是本期收到的收入,即使在本期赚得,也不作为本期收入处理。4、凡不是本期支付款项的费用,即使在本期发生,也不作为本期费用处理。(二)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或应计制,它是按收入、费用是否应该计入本期损益,即是否应收应付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1、凡是本期赚得的收入,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收入处理。2、凡应由本期收入补偿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付出,均作为本期费用处理。3、凡不是本期
9、赚得的收入,即使在本期收到款项,也不作为本期收入处理。4、凡不应由本期收入补偿的费用,即使在实际付出款项,也不作为本期费用处理。收付实现制不强调收入和相应费用的因果关系和匹配关系,不能恰当地反映各期成本和经营成果,故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六、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一)可靠性,就是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
10、要求的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最主要的特征。一项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可以根据三个因素加以衡量:忠实表达、可核实性和不偏不倚性。可靠性不等于精确性(二)相关性,就是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有三类:一是国家宏观管理部门;二是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三是企业的内部职工和企业经营管理部门。要使会计信息具备相关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会计信息必须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及时性。(三)可理解性,就是企业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清晰、简明
11、,便于理解和分析、利用。(四)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不等于单纯的统一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就是应当按交易或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六)重要性,就是每个企业都要明确自己的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划分重要与不重要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而是需要会计人员自行作出专业判断,一般可根据金额大小和性质是否重要两方面加以综合考虑。(七)谨慎性又称审慎性或稳健性,即会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八)及时性,就是会计核算工作要讲求实效、会计业务
12、额处理要及时进行,以便对会计信息及实地加以利用。七、会计方法体系由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组成。(一)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方法体系中的核心部分,也自成体系,是一种记账、算账、报账、处理会计信息的技术方法;包括:1、设置账户,是对会计对象进行归类反应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2、复式记账,就是在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予以记录和反映的一种记账方法3、填制和审核凭证,是会计的一项专门方法,会计凭证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是指一些可以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完成的初始凭证,记账凭证是根据原始凭证填制的,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4、登记账簿。就
13、是运用复式记账的原理,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中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经济业务,收集、处理会计信息的一种专门方法。账簿是用来记账的簿籍,是会计信息得以记录的载体。5、成本计算,就是按各成本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并计算各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6、财产清查,是通过对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的实地盘点和对应收款项与债权人和对,以证实资产有效的一种专门方法。7、编制会计报表,是根据账簿记录,并经过加工整理,以书面报告形式,定期总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专门方法。(二)会计分析方法是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对资金运动过程加以分析,据以说明资金、成本、利润计划的完成
14、情况的方法,是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手段,是一种“用表”、“用账”参与管理的方法。(三)会计检查方法也可称为财务检查方法,是对会计资料进行检查的方法,会计检查包括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检查。通过会计检查可以保证会计核算内容的正确、真是、合法,使会计核算体系中账证、账账、账实、账表相符,保证会计信息的连贯性和一致性。第二章 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就是会计报表所要反映的内容,它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材料,是对会计核算对象进行分类而形成的基本项目,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资产负债表所要反映的主要内容,故被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其好比是图片,是静态的;收入、费用和利润构
15、成利润表所要反映的主要内容,故被称为利润表要素,其好比是电影,是动态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会计主体在某一时点上的静态财务状况,即某一时点上会计主体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种会计要素的结余情况。利润表反映即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财务状况的动态变化,即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收入、发生的费用以及收入和费用相配比的结果。这些会计要素的发生额实际上就是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动额,反映了资产负债表要素的动态变化。资产负债表对资产负债表要素的反映,利润表对利润表要素的反映,其实是对这些要素进行进一步分类分项揭示的过程。我国现行准则规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项要素。二、资产是指企业过去
16、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一)从资产的定义来分析,资产应具体如下的特征1、资产的实质是经济资源,它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如果一项资产不能在未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它就不能继续作为资产,而应将其价值转为费用或损失处理;如果一项资产能够在未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但其创造经济效益的潜力在逐渐减弱,那么,它它虽然仍需列为资产,但其账面价值却应随着其服务潜力的衰竭而逐渐转化为费用。不能以企业是为(否)为之付出代价作为判断是否为资产的标准2、资产必须能被企业所拥有或控制。法律上的所有权概念是资产计量的一项主要依据,却不是
17、唯一的依据。只要一项经济资源所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归属于某一会计主体(或某一企业),则该项经济资源从实质上就属于这一会计主体(或企业)3、资产必须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能形成资产(二)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同时还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三)资产的分类1、按统计方法不同,资产可以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货币资金以及只能用货币量予以计价的资产,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非货币性资产是指以实物和其他非货币形式体现的资产,如存货、
18、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将企业资产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有利于人们认识和掌握这两类资产的计价方式。货币性资产除了涉及外汇业务方面内容外,一般都不存在计价问题,而与非货币性资产的计价则要考虑其所使用的计量属性。故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计价方式是不同的。对企业资产采用的按计价方法不同分类,在物价水平不稳定,货币币值波动剧烈的情况下,其作用更显著。 2、按流动性不同,资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一般包括:库存现金、各种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不能
19、在一年内或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一般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等 资产按流动性分类的目的:一是向投资者提供有关企业清算变现能力的信息;二是恰当地选用不同的计价基础;三是预测货币资金的流动情况。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是投资安全性的主要标志;为了有效地选择不同的计价方法,对资产按流动性分类是一个重要前提。(四)资产核算的意义1、为计算收益和资本增值提供基础;2、向投资者报告企业财务状况和企业经营责任;3、为债权人提供企业偿债能力的信息;4、为管理人员提供经营决策信息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
20、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一)负债的特征1、负债是企业的现时义务,即目前承担的经济业务;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负债产生于过去的交易或其他过去事项4、在正常情况下,负债应有确定的受款人。或其债权人是已知的;5、负债必须能以货币计量,即到期需偿付的数额能用确切的货币数额表示或用合理的方法加以估计。现时义务的结束,可采取若干方式,如支付现金、转让其他资产、提供劳务、以其他义务替换该项义务、将该项义务转换为企业债权、债权人放弃债权等。构成负债的经济要素必须具有可计量性这一基本特征。(二)将一项现实业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同时还要满足以下2个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
21、利益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资源能够可靠地计量。(三)负债的分类1、按偿还期的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一般来说,流动负债均属于短期的支付业务,通常可细分为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一年年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等。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的区别:一是偿还期限不同;二是流动负债一般都不计息或利息较低,而非流动负债利息较高;三是流动负债一般作为流动资产的资
22、金来源,而非流动负债一般用于形成非流动资产;四是流动负债一般金额较小,而非流动负债金额往往很大2、按其金额的确定程度分为应付金额确定的负债、应付金额视经营情况而定的负债、应付金额需要估计的或有负债三类。应付金额确定的负债: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债券等应付金额视经营情况而定的负债: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应付金额需要估计的或有负债:或有负债实质上是一种潜在的负债,只有在未来偶然性事件发生时才成为企业的真正债务。或有负债通常只采用附注说明、括弧表示或在表外补充说明的方法加以列示,并且不将其加在负债合计数内。应收票据贴现(四)负债计量的意义一是有助于正确反映某些资产的价
23、值;二是正确核算某些收入的基础;三是正确计算某些费用的条件;四是有助于正确定企业的净收益;五是正确揭示所有者权益的前提条件。负债的计量方法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对于重置成本、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地计量。四、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一)分类1按组成内容不同,分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它是企业所有者权益构成的主体,是企业注册成立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企业正常运行所必须的资金,是企业承担民事责任的财力保证。资本公积
24、包括资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是指投资者实际缴入企业的资本超过其持股比列应缴入的金额的差额。其他资本公积反映的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盈余公积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一般包括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按照规定,只要企业有利润,就必须按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而且在未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之前不得分派股利。当法定盈余公积金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金主要用于弥补亏损、分派股利和转增资本。当企业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时,转增后结余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少于注册资本的25%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留待以后年度的利润或待分配利润。利润的形成
25、与分配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即利润的形成与分配往往有一个时间差。2、按来源构成的不同,可分为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按照投资主体的不同分为国家投入资本、法人投入资本、个人投入资本和外商投入资本。按照投资形式的不同可分为货币资产投资、实物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二)确认条件;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三)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1、负债是企业的一项有偿还期的债务,到期企业必须还本付息;而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她在企业的经营期内不存在还本付息
26、的问题;2、企业的债权人与企业只存在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无权参与企业的管理,而企业所有者即对企业的资产享有所有权,又享有亲自管理企业或委托他人管理企业的权利。3、负债是债权人对企业全部资产的求偿权;而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求偿权。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求偿权优先于使用者的求偿权。4、负债到期后需支付预先已经确定本金或一定的利息,且所支付的利息形成费用,可从营业收入中扣减,金额多少与企业经营状况无关;而企业所有者对企,业有收益要求,且收益多少不能事先确定,分得利润或支付股利多少与企业经营状况有关,不能从当期收入中扣减,必须作为利润分配的内容之一。5、负债可以单独计价,所有者权益的计量属
27、性不明确,不是直接计量的结果,是资产计量和负债计量后随之确定的结果。(四)所有者权益核算的意义1、反映企业资金来源和结构2、揭示企业的偿债能力3、揭示收益分配的限制4、揭示对清算分配的限制五、收入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现金或其资产流入量。它通过销售产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而实现,通过流入的资产价值来计量。(一)收入的特征:1、收入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然的交易或设想中产生;2、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的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3、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二)收入的分类
28、1、按照收入与企业经营范围的关系分类,收入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2、按照收入性质的不同,收入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和建造合同收入。(三)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判断一项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转移给买方,需要视以下不同情况而定:(1)大多数情况下,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伴随着所有权凭证的转移或实物的交付而转移。(可以确认收入)(2)有些情况下,企业已将所有权凭证或实物交付给买方,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A企业销售的商品在质量、品种、规格等方面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要求,又未根
29、据正当的保证条款予以弥补,因而仍负有责任。(当时不能确认收入)B、企业销售商品的收入是否能够取得取决于买方(代销方或委托方)销售其商品的收入是否能够取得。(当时不能确认收入)C企业尚未完成售出商品的安装或检验工作,且此项安装或检验任务是销售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不能确认收入)D销售合同中规定了由于特定原因买方有权退货的条款,而企业又不能确定退货的可能性(当时不能确认收入)(3)有些情况下,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但实物尚未交付。(可以确认收入)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经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4、收入
30、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销售商品必须同时满足上述5个条件,才能确认收入,任何一个条件没有达到,即使受到货款,也不能确认收入。(四)销售退回。销售折让以及销售折扣的区别1、销售退回是指购货方因商品质量或品种不合要求而将企业已售出的商品退回企业的现象。发生退回时,应一律冲减当月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2、销售折让是指购货方对质量或品种不合要求的商品,要求供货方在价格上给予一定的折让(即降价)发生折让时,卖方应将所折让之价款作为商品销售收入的抵减项目处理3、销售折扣是指销货单位为鼓励购货方尽早支付货款或增加其采购量而给予购货方的一种价格优惠。分商业折扣和现金折
31、扣两种。商业折扣是指可以从商品价格单上规定的价格中扣减的一定折价金额,是企业的一种促销策略。对企业会计核算没有影响。现金折扣是企业为鼓励客户在一定期限内早日偿付货款而给予的价格优惠。发生现金折扣的,应当按照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认销售收入,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五)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应当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1、完工百分比法是指按照劳务的完成程度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方法(1)如果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那个的会计年度,且在资产负债表日能对该项交易的结果作出可靠估计的,则应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仅适用于提供劳务的交易。(2)对于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
32、完成的劳务,应在劳务完成时按照完工程度为100%,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确认的金额为合同或协议总金额。2、确认条件(1)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2)与劳务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3)劳务交易的完成程度能够可靠地确定(4)劳务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六)让渡资产使用权的确认和计量1、收入形式:让渡本企业现金的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租金收入、债权投资的利息。股权投资的现金股利2.确认条件:(1)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六、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一
33、)特征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费用是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不包括企业向所有者分配利润)3、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二)费用的分类按照是否构成产品成本,费用可分为计入成本的费用和不计入成本的费用(间接费用)1、计入成本的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直接为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等发生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商品进价和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不能直接进入生产经营成本的费用2、不计入成本的费用(期间费用)主要是指与生产产品无直接关系,属于某一期间耗用的费用,它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三)费用的确认标准1、按
34、与营业收入的因果关系确认费用2、按系统而合理的分摊方式确认费用3、直接作为当期费用确认七、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一)计算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包括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
35、得(或损失)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二)利润核算的意义1、利润核算可反映企业的主要经营成果2、利润是企业缴纳所得税和进行收益分配的基础3、利润指标是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投资和信贷决策的重要相关信息4、利润是进行财务预测的重要工具5、利润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尺度(三)利润分配程序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提取法定公积金(10%)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八、从会计角度看,会计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一)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是指取得或者制造某项财产物资
36、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金额。(二)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金或其他等价物金额。(三)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四)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五)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
37、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能可靠地计量。九、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分为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主要经营过程;商品流通企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商品购进、商品销售和商品储存三个环节;预算单位的经济活动是一种预算收支的执行过程不存在资金的循环和周转。第三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原理一、账户(一)账户及其基本结构。这种旨在及时揭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的金额及其增减变化,通过连续记录来编制会计报表所需数据的方法就是设置“账户”。账户就是这种方法所使用的手段或工具。在账户体系中,记载资产项目的金额及其增减变化的账户被称为“资产账户”;记载负债项目的
38、金额及其增减变化的账户被称为“负债账户”;记载所有者权益项目的金额及其增减变化的账户被称为“所有者权益账户”;或“资本账户”;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也可被通称“权益账户” “T”形账户:资产项目的增加额计左方,减少额计右方;权益项目的增加额计左方,减少额计右方。即负债项目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增加额计右方,减少额计左方。(二)账户的借方和贷方用“借方”和“贷方”分别表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后,账户的基本结构: 借 贷 表 表 示 示 账户借方(左方) 账户借方(右方) 反 反 映 映 资产的增加 资产的减少 负债的减少 负债的增加 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所记录
39、的金额一般包括:“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四项要素。资产类账户的余额一般在借方,权益类的账户余额一般在贷方。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的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对资产账户而言: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对权益账户而言: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四)收入账户和费用账户被统称为损益账户,这些账户结账后一般无余额。(五)成本账户反映了费用转化为资产的过程,余额在借方。表示本期尚未完成全部转过程,并沉淀为在产品资金成本的那部分费用。 资产账户(账户名称) 权益账户(账户名称)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40、 期初余额 期初余额 借方发生额 贷方发生额 借方发生额 贷方发生额 期末余额 期末余额 收入账户(账户名称) 费用账户(账户名称)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减少或转销额 增加额 减少或转销额 增加额 本期发生额 本期发生额 本期发生额 本期发生额生产成本 借方 贷方 期初余额:期初未完工产品 即在产品的成本本期发生额:本期发生的 本期发生额:转出完工产品的成本生产费用期末余额:期满未完工产品 即在产品的成本(六)会计科目账目的名称就是会计科目,会计科目由国家统一规定,是会计制度的组成部分。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名称在账簿中设置的计账户头。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表现在两者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
41、分类,二者相互依存、构成会计核算和会计记账的基础;区别表现在账户具有一定的结构,以便反映某一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化情况二、复式记账原理和借贷记账法(一)会计恒等式是企业财务状况的表达式,是复式记账的基础,也是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础,因此又被称为资产负债表恒等式。表达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最基本的等式。说明了企业所有的资产与权益(即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恒等关系。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基本等式的变形,它强调所有者权益只是一种留剩权益,说明了所有者权益体现在企业的净资产当中。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这是基本等式的一种扩展形式,它说明的是企业经营成果
42、对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的影响,还说明了企业的盈利归所有者所有,企业的亏损由所有者负担。依据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对象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因素的影响,会计事项有9种基本类型依据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会计事项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的影响,会计事项有16种类型纵观各种类型的会计事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任何类型的会计事项的发生,必然会引起会计恒等式中至少两个项目的变动。而为了全面反映会计事项所引起的变动,就必须对每笔会计事项同时在至少两个账户中相互联系地做双重平衡分录,即复式记账。(二)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以会计恒等式为基础,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它大约在13世纪产生于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