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预防基本知识.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6210676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事故预防基本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全事故预防基本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事故预防基本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事故预防基本知识.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 安全事故预防基本知识第一节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基本知识一、 概念:1. 危害是指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2. 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3. 危险除害因素是指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职业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4. 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原因能量、危害物质失控。5. 失控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人员失误、管理缺陷。6. 事故隐患泛指现有系统中可能导致事故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7. 故障是指系统、设备、元件在运行中由于性能(安全性能)低下,不能实现预定功能(含安全功能)的现象。8. 故障产生的原

2、因认识程度、设计、制造、磨损、疲劳、老化、检查和维修保养、人员失误、环境、其它系统影响。9. 故障发生并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主要表现在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泛、缺陷和设备强度、刚度、稳定性、人机关系有缺陷。10. 人的不安全行为即职工在劳动中违犯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行为。11. 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态度不正确、技能和知识不足,健康或生理状态不佳和劳动条件(设施条件、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差。12. 不安全行为分类分13类即: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和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进入不安全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吊物

3、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忽视使用必须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或用具、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13. 管理缺陷是影响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14.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作业是保证及时、有效地实现目标,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是预防发生事故和人员失误的有效手段。15. 客观因素(环境的不安全条件)温度、湿度、照明、风雨雷、视野、噪声、振动、通风换气、色彩等环境因素都是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的原因,也是发生失控的间接因素。16. 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17. 危险陷害因素分类按国标G

4、B/T13816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规定分6类。即1)物理性、2)化学性、3)生物性、4)心理、生理性、5)行为性、6)其他。18. 事故分类按国标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规定分20类。即1)19. 职业病分类参照卫生部、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分为7类。即1)生产性粉尘、2)毒物、3)噪声与振动、4)高温、5)低温、6)辐射、7)其他危害因素。20. 国际劳工组织(ILO)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中定义:重大事故在重大危险设施内的一项生产活动中突然发生的、涉及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的严重泄漏、火灾、爆炸等导致职工、公众

5、或环境急性或慢性严重危害的意外事故。21. 危害因素辨识作业是事故预防、安全评价、重大危险监督管理、建立应急预案体系以及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基础。22. 危害因素分析方法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寿命的不同阶段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定。常用方法有两种:1)直观经验法(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方法)、2)系统安全分析法(故障树、事故树、安全检查表)二、在第二节 危险陷害因素控制的基本知识一、 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和原则1. 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陷害因素;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陷害因素;3)处置危险危害物并减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

6、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的要求。2. 选择事故事故对策的原则:1)设计过程中当预防事故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宜按等级顺序优先选择技术措施:(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使生产设备本身具有本质安全性能)(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为设备设计一种或多种安全装置,最大限度预防和控制事故。(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人员采取相应对策或紧急撤离危险场所)(4)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因素。2)按等级顺序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二、 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

7、策措施预防伤亡事故行之有效的控制对策:1. 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2. 设置安全装置。3. 机械强度试验。4. 电气安全对策:1)安全认证、2)备用电源、3)防触电、4)电气防火防爆、5)防静电措施。5. 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6. 工程地点布置与整洁。7. 个人防护用品。第三节 应急预案的基本知识一、 定义:1. 事故应急系统是指通过事前计划和应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并尽可能排除事故,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低程度。2. 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针对不同的紧急情

8、况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是指导应急人员的日常培训和演习,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是指导应急救援行动按计划有序进行,防止因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混乱而延误事故应急救援,从而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助于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二、 应急预案级别划分1. 我国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将事故应急预案分为6级级(企业级)事故的有害影响局限在一个单位(如某个工厂、火车站、仓库、煤气或石油管道加压站等)界区内,并能被现场的操作者遏制或控制在该区域内。级(县、市/社区级)事故影响可扩大到公共区(社区),但可被该县(市、区)或社区的力量、加上所涉及的工厂或工业部门的力量所控制。级(地区/市级)

9、事故影响的范围大、后果严重或是发生在两个县或县级市管辖区边界的事故,应急救援需运用地区的力量。级(省级)对可能发生的特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特大危险品运输事故以及属省级特大事故隐患、省级重大危险源应建立省级事故应急预案。这是一种规模极大的灾难事故或是一种需要用事故发生地的城市或地区所没有的特殊技术和设备进行处理的特殊事故。需用全省范围内的力量来控制。级(区域级)事故后果极其严重,其影响范围能跨越省、直辖市、自治区,控制需邻近省、市力量援助。应建立区域级应急救援预案。级(国家级)事故后果超过省、直辖市、自治区边界以及列为国家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设施或场所,应制定国家级应急预案。企业发生

10、事故,就应即刻实施应急程序,如需上级援助,应同时报告当地县(市)或社区政府事故应急主管部门,根据预测的事故影响程度和范围,需投入的应急人力、物力和财力逐级启动事故应急预案。三、 应急预案的类型根据事故应急预案对象和级别,应急预案可分为4种类型:1. 应急行动指南或检查表针对已辨识的危险源采取的特定的应急行动。即简要描述应急行动必须遵从的基本程序,如发生情况向谁报告、报告什么信息、采取那些应急措施,这种应急计划主要起提示作用,对相关人员要进行培训,有时将这种预案作为其它类型应急预案的补充。2. 应急响应预案针对现场设施和场所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编制的应急响应预案,如化学泄漏事故的应急响应预案、台风

11、应急预案等。应急响应预案要包括所有可能的危险状况,明确有关人员在紧急状况下的职责,这类预案仅说明处理紧急事故的必需的行动,不包括事前要求(如培训、演练等)和事后措施。3. 互助应急预案相邻企业为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制定的应急预案,这类预案适合于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以及高风险的大企业,需要高效的协调管理。4. 应急管理预案是综合性的事故应急预案,这类预案详细描述事故前、事故过程中和事故后人做何事、什么时候做、如何做。这类预案要明确完成每一项职责的具体实施程序。应急管理预案包括事故应急的4个逻辑步骤:预防、预备、响应、恢复。三、应急预案的基本要素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明确应急反应组织机

12、构、参加单位、人员及其作用。明确应急反应总负责人,以及每一具体行动的负责人。列出本区域以外能够提供援助的有关机构。明确政府和企业在事故应急中各自的职责。2.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确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地点。确定事故影响范围及可能影响的人数。按所需应急反应的级别,划分事故严重程度。3.通行程序和报警系统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确定现场24小时的通告、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确定24小时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以便应急指挥和疏散居民。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避免误解)。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明确向公众报警的标准、方式、信号等。明确应急反应指挥中心怎样保证有关人员理解并对应

13、急报警的反应。4.应急设备与设施明确可用于应急救援的设施,如办公室、通讯设备、应急物资等列出有关部门、如企业现场、武警、消防、卫生、防疫等部门。描述与有关医疗机构的关系,如急救站、医院、救护队等。描述可用的危险监测设备。列出可用的个体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等)列出与有关机构签订的互援协议。5.能力与资源明确决定各种应急事件的危险程度的负责人。描述评价危险程度的程序。描述评估小组的能力。描述评价危险所使用的监测设备。确定外援的专业人员。6.保护措施程序明确可授权发布疏散居民指令的负责人。描述决定是否采取保护措施的程序。明确负责执行和核实疏散居民(含通告、运输、交通管制、警戒)的机构。描述对特

14、殊设施和人群的安全保护措施(如学校、幼儿园、残疾人等)。描述疏散居民的接收中心或避难场所。描述决定终止保护措施的方法。7.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明确各应急小组在应急过程中对媒体和公众的发言人。描述向媒体和公众发布事故应急信息的决定方法。描述为确保公众了解如何面对应急情况所采取的周期性宣传以及提高安全意识的措施。8.事故后的恢复程序明确决定终止应急、恢复正常秩序的负责人。描述确保不会发生未授权而进入事故现场的措施。描述宣布应急取消的程序。描述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描述连续检测受影响区域的方法。描述调查、记录、评估应急反应的方法。9.培训与演练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并确保合格者上岗。描述每年培训、演练计划

15、。描述定期检查应急预案的情况。描述进行公众通告测试的频度和程度并评价其效果。描述通讯系统检测频度和程度。描述对现场应急人员进行培训和更新安全宣传材料的频度和程度。10应急预案的维护明确每项计划更新、维护的负责人。描述每年更新和修订应急预案的方法。根据演练、检测结果完善应急计划。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应急预案形成完整的文件体系,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应急行动的有效工具。应包括总预案、程序、说明书、记录共4个文件体系。应急培训与演习为提高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救援队伍的整体能力,以便在事故的救援行动中,达到快速、有序、有效的效果。经常性地开展应急救援培训训练或演习应成为救援队伍的一项重要日常性工作。

16、1.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的指导思想加强基础、突出重点、逐步提高为原则。2.应急救援与演练的基本任务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3.应急培训应包括1)政府部门主管部门的培训;2)社区居民培训;3)企业全员培训;4)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培训。4.应急培训的基本内容对参与应急行动所有相关人员进行的最低程度的应急培训,要求应急人员了解和掌握如何识别危险,如何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如何启动紧急情况警报系统,如何安全疏散人群等基本操作,尤其是火灾应

17、急培训以及危险物质事故应急培训。主要包括4方面:报警、疏散、火灾应急培训、不同水平应急者培训。(初级意识水平应急者、初级操作水平应急者、危险物质专业水平应急者、危险物质专家水平应急者、事故指挥水平应急者)5.训练和演习类型应急训练的基本内容包括基础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和自选科目训练4类。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名词解释:1.危险化学品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2.危险化学品事故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3.应急救援指在发生事故时,

18、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4.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设施、场所)5.危险目标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化学品所在场所或设施。6.预案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7.分类指对因危险化学品种类不同或同一种危险化学品引起事故方式不同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而划分的类别。7.分级类别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程度划分的级别。第二章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的执

19、法依据第一节事故统计与分类的基本知识伤亡事故的统计伤亡事故统计工作作用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领导科学决策和正确指导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伤亡事故统计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已在原有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形成了新的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国家统计局以国统函2003文件批准执行。1.填报单位及报表种类1)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基层表A1)、伤亡事故伤亡人员报表(基层表A2)的填报单位是在报告期内发生伤亡事故的企业。(及时报送)2)从业人员、人口及国内生产总值(基层表A3)的填报单位是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半年报)3)煤矿从业人员、产量及国内生产总值

20、(基层表A4)的填报单位是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半年报)4)伤亡事故情况B1B6表由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汇总上报。(按行业、事故类型、事故原因、地区、时间分别按月、年报)5)煤矿伤亡事故情况C1C3表由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汇总上报;未设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省(区、市)由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汇总上报。(按月、年报)6)消防火灾事故D1,由公安部消防局报送;(按月、年报)7)道路交通事故D2,由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局报送;(按月、年报)8)水上交通事故D3,由交通部海事局报送;(按月、年报)9)铁路运输事故D4,由铁道部安监司报送;(按月、年报)10)民航飞行事故D5,由民

21、航总局安全办公室报送;(按月、年报)11)农业机械事故D6,由农业部农机监理总站报送;(按月、年报)12)渔业事故D7,由农业部渔政指挥中心报送; 13)综合报表(按地区E1)、综合报表(按行业E2),由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送。(按半年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7)中规定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评价指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7)中,关于伤亡事故经济损失主要包括5个方面:1)用于伤亡者的费用、2)物资损失、3)生产成果的减少、4)因劳动时间的丧失而引起劳动价值的损失、5)因事故

22、引起的其他损失。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1.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医疗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2)善后处理费用: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3)财产损失价值: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2.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处理环

23、境污染的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见标准的附录部分)。其他损失费用。3.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文牍公式:EEd+Ei E经济损失Ed直接经济损失Ei间接经济损失2)工作损失价值计算公式VwDlM/(SD)Vw工作损失价值Dl一起事故总损失工作日数,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受伤职工视伤害情况按国家标准(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附表确定;M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S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D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3)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损坏的固定资产,以修复费用计算。4)流动资产损失

24、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均按账面值减去残值计算。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等均以企业实际成本减去残值计算。5)事故已处理结案而未能结算的医疗费、歇工工资等,采用测算方法计算(见标准附录部分)。6)对分期支付的抚恤、补助等费用,按审定支出的费用,从开始支付日期累计到停发日期(见标准的附录部分)。7)停产、减产损失,按事故发生之日起到恢复正常生产水平时止,计算其损失的价值。4.经济损失的评价指标和程度分级经济损失评价指标:千人经济损失率RS()E/S1000RS千人经济损失率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S企业职工平均人数,(人)百万元经济损失率计算公式:RVE/V100RV百万元经济损失

25、率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V企业总产值(万元)经济损失程度分级一般损失事故损失小于1万元较大损失事故损失10万元1万元重大损失事故10万元特大损失事故损失100万元四、 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按国家标准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T154991995)中给定的标准计算,该标准于1995年10月1日实施。标准规定了定量记录人体伤害程度的方法及伤害对应的损失工作日数值,适用于职工伤亡事故造成的身体伤害。五、 伤亡事故的分类目前对事故的分类大致有按严重程度、伤害部位、受伤性质、事故起因物、不安全状态及不安全行为分类。为便于事故调查与处理,进行分级管理,在调查事故时通常按严重程度对事故进行分类。即分

26、类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事故严重程度的区别、事故的分类管理和事故调查处理以及分析研究事故对策。事故饮食人身受到伤害和财产受到损失两方面。因此对事故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一般用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两项指标进行衡量。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分类伤亡事故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按伤害程度分类: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低于105d的失能伤害重伤指损失工作日105d的失能伤害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按严重程度分为: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重伤事故指有重伤无死亡事故;死亡事故分为重大伤亡事故、特大死亡事故2.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令1989第34号)中对特别重大事故定义如下:1)特别

27、重大事故是指造成特别重大人身伤亡或者巨大经济损失以及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具体解释如下:民航客机机毁人亡(40人及以上)事故。专机和外国民航客机在中国境内发生机毁人亡事故。铁路、水运、矿山、水利、电力事故造成一次死亡50人及其以上;或造成一次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及以上。公路和其他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其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及其以上的事故。一次造成职工和居民100人及其以上的急性中毒事故。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有关解释(劳安字199123号第三条所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问题解答)“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

28、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是指职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管理不善,以及企业领导指派到企业外从事本企业活动)所发生的轻伤、重伤、死亡事故。(和急性中毒事故)”1)轻伤事故指职工负伤后休一个工作日以上,构不成重伤的事故。2)重伤事故指职工负伤后休105个工作日及以上,构不成死亡的事故。(指造成职工膨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3)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人以上的事故。重大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人及以下事故。急性中毒事故指生产性毒物一次或短期内通过人的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大量进

29、入人体,使人体在短时间内发生病变,导致职工立即中断工作,并须进行急救或死亡的事故。4.火灾事故按严重程度分为:一般、重大、特大三类1)依据火灾统计管理规定(1989年11月29日公安部、劳动部、国家统计局(89)公发26号文):第五条按照一次火灾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物直接损失金额,划分为3类特大火灾(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重伤20人及以上;死亡、重伤20人及以上;受灾50户及以上;烧毁财物损失50万元及以上。重大火灾(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死亡3人及以上;重伤10人及以上;死亡、重伤10人及以上;受灾30户及以上;烧毁财物损失5万元及

30、以上。一般火灾不具有前列两项情形的燃烧事故。2)依据火灾统计管理规定(1997年公安部、劳动部):第六条按照一次火灾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物直接损失金额,划分为3类特大火灾(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重伤20人及以上;死亡、重伤20人及以上;受灾50户及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及以上。重大火灾(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死亡3人及以上;重伤10人及以上;死亡、重伤10人及以上;受灾30户及以上;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及以上。一般火灾不具有前列两项情形的燃烧事故。5.航空飞行事故分类根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等级(GB/146481993)将飞行事

31、故分为:特别重大、重大、一般飞行事故。6触电事故分类触电事故调查统计规程中,根据事故性质的严重程度及经济损失大小,分为特别重大、重大、一般事故。7.道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分类轻微、一般、重大、特大、特别重大5类事故。8.水上交通事故分类依据船舶海损事故统计报告规定和船舶交通事故统计规则分类重大、大、一般、小四类事故。9.铁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分类:一般、险性、大、重大、特别重大五类事故。第二节事故调查的原则与程序伤亡事故的调查基本原则逐级上报,分级调查处理。伤亡事故调查的原则和程序以及事故调查组的人员组成、工作程序、任务、责任和权利等等,在国家的有关法规、标准中有明确规定。一、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

32、分析规则对于死亡事故、重伤事故,按如下要求进行调查,轻伤事故参照执行。1.事故的现场处理:(抢救受害者、保护现场、做好标记、破损部件保持原样等。)2.物证搜集;3.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4.证人材料搜集;5.要尽快向被调查者搜集材料,对证人的口述材料,应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6.现场摄影;7.事故图绘制。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令第75号)规定:第九条 轻伤、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第十条 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地设区的市(或者相当于设区的市一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

33、行调查。重大死亡事故,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前两款的事故调查组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还可邀请其他部门的人员和有关专家参加。第十一条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 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二) 与所发和生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第十二条 事故调查组的职责:(一) 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二) 确定事故责任者;(三) 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四) 写出事故调查报告。第十三条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企业和有关单位,有

34、关人同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第十四条 事故调查组在查明事故情况后,如果对事故的分析和事故责任者的处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劳动部门有权提出结论性意见;如果仍有不同意见,应急报上级劳动部门协商处理;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报同级人民政府裁决。但不得超过事故处理工作的时限。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三、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令1989第34号)规定:1.特大事故调查组的组成:1)特大事故发生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国务院归口管理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涉及军民两方面事故,邀请军队派员参加。2)国务院认为应当由国务院调查的

35、事故,由国务院或授权的部门组成调查组。3)特大事故调查组应当根据所发生的事故具体情况,由事故发生单位的归口管理部门、公安、劳动、监察、计划综合、劳动等部门派员参加,并邀人民检察院和工会派员参加。如需要可选聘其他部门或者单位人员或有关专家进行技术鉴定和财产损失评估。2.调查组成员应符合的条件:(一) 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二) 与所发和生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3.调查组成员应遵循的原则:1. 对本单位和外单位人员不分亲疏、一视同仁。2. 对信息、事实或物证不得采取歪曲、隐藏或销毁的态度;3. 力求将所有可用于确定事故原因的、经证实的、记录下来的信息,提供给调查组的任何成员;4.

36、处理任何可能不利于某些人、单位或机构的信息要特别谨慎,必须有事实证明,时刻记住调查过程中的批评始终是对事不对人。5. 调查过程中要查明和分析与事故有关的所有事实、情况和状态。必须善于否定那些不真实的情况;6. 完全依据个人的经验作出判断和评估要特别谨慎,因个人的经验往往并不是最正确的;7. 不要匆忙地作出结论,特别是在调查的初期。8. 与其他单位参加调查的人员讨论问题时要委婉和客观,当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时要拿出论据,平静地进行商讨;9. 凡是提出来商讨的问题,自己首先要把它弄清楚。四、伤亡事故调查的步骤1.事故通报;2.事故调查小组的成立;3.事故现场处理;4.事故事实材料收集;5.事故有关证物

37、收集;6.事故人证材料收集记录;7.事故现场摄影及拍照;8.事故图(表)的绘制;9.事故原因的分析;10.事故调查报告编写;11.事故调查结案归档。第三节事故调查的组织二、 事故调查成员应遵循的原则:1. 对本单位和外单位人员不分亲疏、一视同仁。2. 对信息、事实或物证不得采取歪曲、隐藏或销毁的态度;3. 力求将所有可用于确定事故原因的、经证实的、记录下来的信息,提供给调查组的任何成员;4. 处理任何可能不利于某些人、单位或机构的信息要特别谨慎,必须有事实证明,时刻记住调查过程中的批评始终是对事不对人。5. 调查过程中要查明和分析与事故有关的所有事实、情况和状态。必须善于否定那些不真实的情况;

38、6. 完全依据个人的经验作出判断和评估要特别谨慎,因个人的经验往往并不是最正确的;7. 不要匆忙地作出结论,特别是在调查的初期。8. 与其他单位参加调查的人员讨论问题时要委婉和客观,当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时要拿出论据,平静地进行商讨;9. 凡是提出来商讨的问题,自己首先要把它弄清楚。三、 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通常事故调查报告中应当包括主要的信息有:1. 背景信息:1)事故单位的基本情况;2)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3)事故涉及到的人员及其他情况;4)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5)操作人员及证人。2. 事故描述:1)事故发生的顺序;2)破坏的程度;3)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4)事故的类型;5)事故的性质;6

39、)承载物或能量(能量或有害物质);3. 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能量源)2)间接原因(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4. 事故教训及预防事故发生的建议,包括立即采取的措施以及长期的行动规划。5. 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建议;6. 事故调查组的成员名单;7.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四、 事故调查常用的技术方法事故树分析方法是对既定的生产系统或作业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事故条件及可能导致的灾害后果,按工艺流程、先后次序和因果关系绘制程序方框图,表示导致灾害、伤害事故的各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三章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的原因分析第一节 事故调查的取证一、 事故现场处理:要做到1. 救护伤员,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2.

40、 认真保护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3. 抢救伤员需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标记;4. 保护事故现场区域,不要破坏现场,除非还有危险存在;准备必需的草图梗概和图片;仔细记录或进行拍照、录像并保持记录的准确性。二、 事故有关物证的收集:通常包括1. 现场物证: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2. 现场搜集的所有物件应贴有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3. 所有物证必须保持原样,不得冲洗擦拭。4. 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5. 对事故的描述,以及估计的破坏程度。6. 正常的动作程序。7. 事故发生地点、地图(地方与总图)8. 证据列表

41、以及事故发生前的事件。三、 事故事实材料收集应包括两方面内容1.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1) 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2) 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支付工资的形式。3) 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4) 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5) 受害人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2.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1)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2)使用的材料、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验与分析;3)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

42、行情况;4)善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声响、色彩度、道路、工作面情况以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5)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应注意它的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6)出事前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健康状况。7)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四、 事故人证材料收集记录当事故发生后,应尽快寻找证人,搜集证据。与事故发生之前在现场的人员、见证人、目击者和当班人员了解事故现场状况、周围环境情况及人为因素等各方面信息。五、 事故现场摄影及事故现场图绘制在收集事故现场的资料时,可能要通过对事故现场进行摄影或拍照来获得更清楚的信息。1. 显示事故现场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

43、。2. 可能被清除或被践踏的痕迹:如刹车痕、地面和建筑物的伤痕,火灾爆炸引起的损害,受害者的受伤部位等,及时拍照。3. 事故发生现场全貌。4. 利用摄影或录像,以提供较完善的信息内容。在绘制事故现场图应标明:1.确定事故发生地点坐标、伤亡人员的位置图;2.确定涉及事故的设备各构件散落的位置并作出标记,测定各构件在该地区的位置。3.查看、测出和分析事故发生时留在地面上的痕迹。4.必要时,绘制现场剖面图。5.绘制图的形式,可以是事故现场示意图、流程图、受害者位置图等。第二节 事故的原因分析一、 事故原因的分析在事故原因分析时通常要明确以下内容:1) 在事故发生之前存在什么样的不正常。2) 不正常的

44、状态在那里发生;3) 在什么时候首先注意到不正常的状态;4) 不正常状态是如何发生的;5) 事故为什么会发生;6) 事件发生的可能顺序以及可能的原因(直接、间接原因)7) 分析可选择的事件发生顺序。(一) 事故原因分析的基本步骤1.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2.分析伤害方式,按以下七项内容进行:受害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3.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从能量源和危险物质考虑)4.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即人不安全行为和物不安全状态)(二) 事故直接原因的分析在国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1986)中规定:属于“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

45、的不安全行为”者为事故的直接原因。(三) 事故间接原因的分析在国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1986)中规定:属于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劳动组织不合理。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7.其他。二、 事故的致因论(一) 事故因果连续论在事故因果连锁论中,以事故为中心,事故的原因可概括为3个层次: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1. 海因理希事故因果连锁论:最初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5个因素:即遗传和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提出多米诺骨牌形容事故产生的过程,如移去中间一颗骨牌,则连锁破坏,事故中止。2. 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论:提出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的5个因素:即管理失误工作条件、个人原因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事故伤亡。过程:1)控制不足管理2)基本原因起源论3)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