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2总复习资料【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必修2总复习资料【人教版】.doc(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化学必修总复习资料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教学目的1: 巩固学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巩固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课时:2.5课时知识体系 1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的综合网络1. 原子结构(C) 原子的组成核外电子 e = Z原子核原 子质子 Z中子 N(AZ)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Z)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电荷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电荷数() 区别概念: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的互称;也就是说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同位素质量与12C质量的1/12的比值。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它们在元素中原子所占百分数(丰度)乘积之和。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r = Ar1a% Ar2b% 核外电子的电子排布(了解)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电子云(运动特征):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范围内高速、无规则的运动,不能测定或计算出它在任何一个时刻所处的位置和速度,但是电子在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的几率(机会)有一定的规律,可以形象地看成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
3、原子核周围,我们把它称为电子云。电子层: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根据电子能量的差异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远近不同,把电子分成不同的能级,称之为电子层。电子能量越高,离核越远,电子层数也越大。电子层符号KLMNOPQ电子层序数n1234567离核远近近 远能量高低低 高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每一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2n2 ;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核外电子总是先占有能量最低的电子层,当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电子层。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2. 元素周期表(B) 元素周期表见课本封页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解周期名称周期别名元
4、素总数规律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又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叫周期。7个横行7个周期第1周期短周期2电子层数 = 周期数 (第7周期排满是第118号元素)第2周期8第3周期8第4周期长周期18第5周期18第6周期32第7周期不完全周期26(目前)族名类名核外最外层电子数规律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第8、9、10三个纵行为第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个纵行标为一族。7个主族7个副族0族第族主族第A族H和碱金属1主族数 = 最外层电子数第A族碱土金属2第A族3第A族碳族元素4第A族氮族元素5第A族氧族元素6第A族卤族元素70族稀有气体2或8副族第B族、第B族、第B族、第B族、第B族、第B族、第B
5、族、第族基础达标11原计划实现全球卫星通讯需发射77颗卫星,这与铱(Ir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恰好相等,因此称为“铱星计划”。已知铱的一种同位素是19177Ir,则其核内的中子数是A.77B.286C.191D.1142分析发现,某陨石中含有半衰期极短的镁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28Mg,该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A12B14C16D183. Se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下列关于说法正确的是 A互为同素异形体 B互为同位素C分别含有44和46个质子 D都含有34个中子4. 下列分子中,电子总数最少的是A. H2S B. O2 C. CO D. NO5. 某些建筑材料中含有氡(Rn),氡是放射性元素。 2
6、22Rn、219Rn、220Rn分别来自镭、锕、钍,因而分别称为镭射气、锕射气和钍射气。下列有关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氡是双原子分子 B. 氡气因其化学性质活泼而对人体有害 C. 氡气因其具有放射性而对人体有害 D. 222Rn、219Rn、220Rn是三种同素异形体6. 几种单核微粒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则A. 一定是同位素 B. 一定是同种原子 C. 一定是同种元素 D. 一定质量数相等7. 同温同压下,等容积的两个密闭集气瓶中分别充满12C18O和14N2两种气体。关于这两个容器中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 质子数相等,质量不等 B. 分子数和质量都不相等C. 分子数、质量均相等 D. 原
7、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均相等8. 已知元素A的氢化物分子式为H2A,其最高价氧化物含氧60%,则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 16g B. 32g C. 16 D. 329. A元素原子的L层比B元素原子的L层少3个电子,B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比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多5个,则A与B可形成的化合物类型为 A. AB B. BA2 C. AB4 D. B3A210. 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A. x2 B. x4 C. x8 D. x1811. 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
8、电子,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XY B.XY2 C.XY3 D.X2Y313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氟离子的是14. 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 B.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C. 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 D. 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小15. X、Y、Z为短周期元素,这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4、6,则由这3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能是A. XYZ B. X2YZ C. X2YZ2 D. X2YZ316. 美国劳仑斯国家实验室曾在1999年宣布用86Kr离子轰击208Pb靶得到11
9、8号元素的一种原子,其质量数为293。其后,反复实验均未能重现118号元素的信号,因此该实验室在2001年8月宣布收回该论文。但是科学家们相信,完成的第七周期包含的元素数目与第六周期相同。若118号元素将来被确认,则下列预测合理的是A. 它的中子数是118 B. 它是第八周期元素C. 它是活泼的金属元素 D. 它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 17. 已知碳有三种常见的同位素:12C、13C、14C,氧也有三种同位素:16O、17O、18O,由这六种微粒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中,其相对分子质量最多有A.18种 B.6种 C.7种 D.12种18. 氯元素的天然同位素有和。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则天
10、然氯元素中和的原子数目之比约为A.3:1 B.1:3 C.3:2 D.4:119.下列各组中的三种微粒,所含质子数与电子数都相等的是A. Na+、 Mg2+、 Al3+ B. HCl、H2S、 Ar C. H2O、OH-、 Na+ D. NH4+、 Na+、F-20.某元素R的核内含有N个中子,R的质量数为A,在其与氢化合时,R呈-n价,则WgR的气态氢化物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A. B. C. D. 21对第n电子层,若它作为原子的最外层,则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与n-1层的相同;当它作为次外层,则容纳的电子数比n+1层上电子数最多能多个,则第n层为 AL层 BM层 CN层 D任意层22A、B、C
11、均为周期表中的短周期的元素,它们在周期表的位置如下图。已知B、C两元素在周期表中族数之和是A元素族数的倍;B、C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 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倍,则A、B、C所在的一组是ABe、Na、Al BB、Mg、Si CO、P、Cl DC、Al、P23. 关于主族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主族序数等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 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C. 最低负价数的绝对值等于原子最外层达稳定结构时所需电子数D. 都既有正化合价,又有负化合价2411g 2H218O所含的中子的物质的量为A4.5mol B5mol C5.5mol D6mol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
12、213DCBCCCADDBABA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DDCABCBCDD教学目的2:巩固学习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教学课时:2.5课时知识体系 23. 元素周期律(C) 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这就是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内容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呈现周期性变化;即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
13、律同 周 期(从左到右)同 主 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逐渐增大电子层排布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递增电子层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逐渐减弱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1 7)非金属负价 = (8族序数)最高正价 = 族序数非金属负价 = (8族序数)最高氧化物的酸性酸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对应水化物的碱性碱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形成难易、稳定性形成由难 易稳定性逐渐增强形成由易 难稳定性逐渐减弱碱金属、卤素的性质递变 几个规律金属性强弱: 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难易;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
14、的氧化性);M(OH)n的碱性;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原电池中正负极判断,金属腐蚀难易;非金属性强弱: 与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难易;单质的氧化性(或离子的还原性);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nROm)的酸性强弱;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半径比较三规律:阴离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电子层结构相同;阳离子与上周期稀有气体电子层结构相同。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 其相应的阴离子半径;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 其相应的阳离子半径;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阳离子,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离子半径逐渐减 元素化合价规律最高正价 = 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的负化合价 = 最外层电子数8,最高正价数和负化合价绝对值之和为8;
15、其代数和分别为:0、2、4、6。化合物氟元素、氧元素只有负价(-1、-2),但HFO中F为0价;金属元素只有正价;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奇、偶关系:最外层电子数为奇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为奇数,如Cl的化合价有+1、+3、+5、+7和-1价。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为偶数,如S的化合价有-2、+4、+6价。 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是:Na;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是:O、F。 元素性质、存在、用途的特殊性形成化合物种
16、类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元素是:Br;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是:Be、Al;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起化合反应的元素是:N;,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是:S;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是:S。基础达标21. 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的是A. 氮 B. 磷 C. 氧 D. 硫2下列单质中,最容易跟氢气发生反应的是AO2 BN2 CF2 D. Cl23. 下列
17、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A. H3PO4 B. HNO3 C. H2CO3 D. H3BO34X、Y、Z为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4,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X肯定为碱金属元素B稳定性:Y的氢化物Z的氢化物CX、Y两元素形成的固体化合物一定为离子晶体DY、Z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熔点较低5.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A BC D B.原子序数 A BC DC. 离子半径CDBA D. 单质的还原性ABDC 6. 下列元素中化学性质最活泼的是
18、A. 硅 B. 磷 C. 硫 D. 氯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原子及其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B. 元素周期表中从B族到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 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D.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8. 已知(Be)的原子序数为4。下列对铍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铍的原子半径大于硼的原子半径 B. 氯化铍分子中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C. 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的弱 D. 单质铍跟冷水反应产物为氢气10. 下列关于原子的几种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18O与19F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 16O与17O具有相同的电子
19、数C. 12C与13C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D. 15N与14N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11. 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目前已发现的所有元素占据了周期表里全部位置,不可能再有新的元素被发现B.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C. 俄国化学家道尔顿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作出巨大贡献D. 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12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此元素是A S B CCSiD Cl13.主族元素R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RO3,则其氢化物的化学式是A.HR B.RH3 C.H2R D.RH314.同周期X
20、,Y,Z三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H3ZO4H2YO4YZ B. 非金属性:XYZC. 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由强到弱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由弱到强15.下列微粒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是A.P3-,S2-,Cl- B.Cl-,S2-,O2- C.Ca,Mg,Na D.K+、Cl-,S2-17. 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HClO4、H2SO4、H3PO4的酸性依次增强,BHCl、HBr 、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C钠、镁、铝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DP、S、Cl最高正价依次降低。18.X元素的阳离子、Y元素的阳离子和Z元素的阴离子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的阳离
21、子半径大于Y的阳离子半径,则X、Y、Z三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顺序正确的是A.XYZ B.YZX C.YXZ D.ZXY19.A、B两元素位于短周期,A原子半径小于B原子半径,两元素可形成A显正价的AB2型化合物,下列有关A、B两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A、B可能为同一周期 B. A位于B的下一周期C. A只能是金属元素 D. A可能是第二周期中的第A族或第A族元素20A、B为前三周期元素,两者组成A2B3型离子化合物,A离子比B离子少一个电子层,已知B的原子序数是x,则A的原子序数是Ax-3 Bx+3 Cx+11 Dx-1121. 已知元素X,Y的核电荷数分别为a和b,它们的离子Xn+的Yn-的
22、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 a + m = b - n B. a + b = m + n C. a m = b + n D. a + m = b n22. 下列各组中的三种酸,按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的是A. H2SiO3、 H2CO3、HNO3 B. H2SO4、HClO4、HBrO4C. HNO3、H3PO4、 H4SiO4 D. H2SO4、 H3PO4、 HClO4参考答案:123456789BCBDCDADACAC101112131415161718CBCBB教学目的3:复习巩固化学键的相关知识并了解晶体的知识。教学课时:2.5课时知识体系 34. 化学键 定义:
23、在原子结合成分子时,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分类 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离子键共价键概念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电子云重叠)所形成的化学键成键微粒离子(存在阴阳离子间和离子晶体内)原子(存在分子内、原子间、原子晶体内)作用本质阴、阳离子间的静性作用共用电子对(电子云重叠)对两原子核产生的电性作用形成条件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化合时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形成共价键决定键能大小因素离子电荷数越大,键能越大;离子半径越小,键能越大原子半径越小,键能越大;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影响性质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硬度等分子的稳定性,原子晶体的熔沸点
24、、硬度等实例 极性共价键与非极性共价键的比较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定义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电子云重叠)发生偏移的共价键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共价键,共用电子对(电子云重叠)不发生偏移原子吸引电子能力不相同相同成键原子电性显电性电中性影响性质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实例HClHH 、ClCl 电子式的书写电子式是用来表示原子或离子最外层电子结构的式子。原子的电子式是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画小黑点(或)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离子的电子式:阳离子的电子式一般用它的离子符号表示;在阴离子或原子团外加方括弧,并在方括弧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电荷的电性和电量。 分子或共价化合物电子式,
25、正确标出共用电子对数目。离子化合价电子式,阳离子的外层电子不再标出,只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正电荷,而阴离子则要标出外层电子,并加上方括号,在右上角标出负电荷。阴离子电荷总数与阳离子电荷总数相等,因为化合物本身是电中性的。 用电子式表示单质分子或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结构式:用一根短线来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应用于共价键)。金属键与范德华力、氢键存在范围作用本质作用强弱决定键能大小因素影响性质金属键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及金属晶体内静电作用强离子电荷数越大,键能越大;离子半径越小,键能越大金属晶体的熔沸点、硬度等范德华力分子间和分子晶体内电性引力弱结构相似的分子,其
26、式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硬度等氢键分子间和分子晶体内电性引力弱(稍强)分子晶体的熔沸点 化学反应的实质: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2. 离子键、共价键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关系化学键的种类实例非金属单质无化学键稀有气体分子(单原子分子)He、Ne非极性共价键O=O、ClCl、HH(均为非极性分子)共价化合物只有共价键()特例:AlCl3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离子化合物只有离子键 、离子键、极性共价键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离子键、极性共价键、配位键3. 晶体分类注:在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和金属晶体中均不存在分子,因此NaCl、SiO2
27、等均为化学式。只有分子晶体中才存在分子。w.w.k.s.5.u.c.o.m 类型比较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构成晶体微粒阴、阳离子原子分子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形成晶体作用力离子键共价键范德华力微粒间的静电作用物理性质熔沸点较高很高低有高、有低硬度硬而脆大小有高、有低导电性不良(熔融或水溶液中导电)绝缘半导体不良良导体传热性不良不良不良良延展性不良不良不良良溶解性易溶于极性溶剂,难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任何溶剂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一般不溶于溶剂,钠等可与水、醇类、酸类反应典型实例NaOH、NaCl金刚石P4、干冰、硫钠、铝、铁w.w.w.k.s.5.u.c.o
28、.m基础达标31. 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A. CaCl2 B. Ba(OH)2 C. H2O2 D. Na2O22下列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的是A. NaOH B. CO2 C. NaCl D. HCl3.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 BF3 B. H2O C. SiCl4 D. PCl54X是由两种短周期元素构成的离子化合物,1 mol X含有20 mol电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含电子数一定相等B晶体中一定只有离子键没有共价键C所含元素一定不在同一周期也不在第一周期D晶体中阳离子半径一定小于阴离子半径5. 下列各组物质中,
29、化学键类型都相同的是A. HCl与NaOH B. H2S与MgS C. H2O和CO2 D. H2SO4和NaNO36. 能证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的现象是 A. 氯化氢极易溶于水 B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 C氯化氢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 D氯化氢是无色气体且有味 7. 下列物质中,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A. O2 和 O3 B. CO 和 CO2 C. 12C 和 13C D. CH4 和 C2H68下列物质中,属于分子晶体的是A. 食盐 B. 干冰 C. 金刚石 D. 二氧化硅9通常情况下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是A. CH4 B. O2 C. HCl D. Cl210. 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 碘
30、升华 B. 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 酒精溶于水 D. HCl气体溶于水11. 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12. 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A. 次氯酸 B. 过氧化氢 C. 氨基 D. 二氧化碳13.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固态物质熔化(或升华)时,克服的微粒间相互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的是A. 冰醋酸和硬脂酸甘油酯 B. 金刚石和重晶石 C. 碘和碘化钠 D. 干冰和二氧化硅 14. 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H2SBBF3CCI4DPCl5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4和NO2都是共价化合物 B. CCl4和NH3都是以极性键结合的极性分子 C. 在CaO和SiO2晶体
31、中都不存在单个小分子 D. 甲烷是对称平面结构,是非极性分子16.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17. 新闻:美国科学杂志12月17日评选出2004十大科学突破中,有多项与水有关,其中之一是关于对水的研究有新进展,一些科学家对于水分子如何聚合以及电子及质子如何在水中溶解等问题上,都有了新发现。另据 2004年4月14日中科院网报道,中科院物理所王恩哥小组他们首次证明存在一种稳定的二维冰相。它是由四角形和八角形的氢键网格交替组成的,研究人员把这种新的冰结构命名为镶嵌冰。有趣的是,这种镶嵌冰可以在室温下稳定存在。有关这种镶嵌冰的推测肯定不正确的A. 镶嵌冰密度不可能比4oC水大 B. 镶嵌冰
32、中四角形环比八角形环中水分间的氢键键能强C. 每个水分子形成两个氢键 D. 镶嵌冰属于分子晶体参考答案:123456789DCCDCBABC1011121314151617DCACACCCCw.w.w.k.s.5.u.c.o.m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目的1:1. 了解化学反应中化学键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及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2. 了解原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常用电池的化学反应。教学课时:2.5课时知识体系 11.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任何化学反应除遵循质量守恒外,同样也遵循能量守恒。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E反:
33、反应物具有的能量;E生:生成物具有的能量): 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实质: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表现形式H0或H为“”H0或H为“+”能量变化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键能变化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小于反应物总键能联系键能越大,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反之键能越小,物质能量越高,越不稳定,图 示 常见的放热反应: 所有的燃烧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 生石灰和
34、水反应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 晶体Ba(OH)28H2O与NH4Cl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铵盐溶解等 燃料的燃烧 燃烧的条件:达到着火点;与O2接触。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又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提高煤炭燃烧效率的方法: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目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煤炭的利用率)2. 原电池原 电 池能量转换(实质)化学能电能(两极分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电极正极负极较活泼金属较不活泼金属Pt/CPt/C金属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不一定都是金属材料,也可以是碳棒、金属氧化物、惰性电极。电解液和负极
35、反应(也可不反应)构成条件两极、一液、一反应(自发) 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电解质溶液 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 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负极(Zn):Zn - 2e- = Zn2+(氧化反应)离子迁移内电路阳离子正极 阴离子负阳离子向正极作定向移动,阴离子向负极作定向移动。正极(Cu):2H+ + 2e- = H2(还原反应)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正极(+)负极极板因此而带正电荷,正极极板由于得到了带负电的电子显负电性。总反应:Zn+2H+=Zn2+H2重要应用制作电池、防止金属被腐蚀、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干电池、铅蓄电池、新型高能电池、 几种常见新型原电池化 学 反 应特 点锌锰
36、电池负极:(锌筒):Zn-2e-=Zn2+(氧化反应)正极:(碳棒):2MnO2+2NH4+2e-=Mn2O3+2NH3+H2O总反应:Zn+2MnO2+2NH4+=Zn2+Mn2O3+2NH3+H2铅蓄电池负极: Pb-2e-+SO42-=PbSO4正极: PbO2+4H+2e-+SO42-=PbSO4+2H2O总反应: 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锌银电池 Zn|KOH|Ag2O负极: Zn + 2OH- - 2e-= ZnO + H2O正极: Ag2O + H2O+2e- = 2Ag + 2OH-总反应:Zn + Ag2O + H2O = 2Ag
37、+ Zn(OH)2能量大,体积小,但有优越的大电池放电性能,放电电压平稳,广泛用于电子表、石英钟、计算机CMOS电池等锂电池新型电池负极: Li e-=Li+正极: MnO2+2e-=MnO2-总反应: Li+ MnO2=LiMnO2温度使用范围广,放电电压平坦,体积小,无电解液渗漏,并且电压随放电时间缓慢下降,可预示电池使用寿命。适做心脏起搏器电源、高性能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电池等。氢氧燃料电 池电解质溶液为30%的氢氧化钾溶液:负极: 2H2 4e- + 4OH-= 4H2O正极: O2+ 4e- + 2H2O = 4OH-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负极: 2H2 4e-= 4H+正极: O2+
38、 4e- + 4H+ = 2H2O甲烷燃料电 池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溶液:负极: CH4 + 10OH- -8e- = CO32- + 7H2O正极:2O2 + 8e- + 4H2O = 8OH-总反应:CH4 + 2O2 + 2OH- = CO32- + 3H2O电池是如何发明的?电池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可以说已经成为不可离开的东西了:大到汽车用的蓄电池,小到电子表上的纽扣电池。你可知道,200多年前的电池发明过程中有一段曲折的故事,它至今仍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 1800年,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收到了意大利帕费亚大学物理学教授伏打 (AVolta,1745-1827)的一封信,信中说他制成了一种能够提供“不会衰竭的电荷及无穷的电力”的仪器,这里所说的那种仪器,就是后来所说的伏打电池。那么,伏打是如何发明出这种电池的呢?事情还须回到一年前:伏打收到他的同胞、生理学家伽法尼的一篇论文。文中谈到他的一次偶然发现:当他把悬有去了皮的青蛙腿的铜钩挂在铁架台上,发现蛙腿会发生奇异的痉挛现象。伽法尼从职业本能出发,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肌肉收缩上,认为这是一种由生物电引起的现象。起初伏打也曾这样想,不久便对此产生了怀疑。物理学家的敏感把他的注意引到了两种金属的接触上,他的结论是“接触电”或“金属电”,而非“生物电”。 接下来,伏打做的实验就是把不同的两种金属(锌和铜)放进食盐水中进行实验。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