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屈原《湘夫人》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屈原《湘夫人》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屈原湘夫人教案 篇一:湘夫人优秀 湘夫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充分的“知人论世”掌握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建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3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建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长恨歌未完部分,要求学生明确长恨歌主题,并谈谈本人欣赏的语句。 接着学习同样抒写爱情的湘夫人。 二、知人论世: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出色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
2、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创始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 屈原的作品,按照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征询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
3、1篇。在语言方式上,屈原作品打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过失落,灵敏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崎岖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方式都有宏大的制造性。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立的一种具有浓重地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确实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4、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跟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三、以意逆志。 (一)老师范读课文,强调字音。 (二)学生结合课后注释,逐段疏通课文。 (三)老师逐段讲解评析。 整体感知: 1师征询:诗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 生答:湘君和湘夫人,这首诗标题尽管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 2师征询:诗歌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答:讲的是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悲剧。3师征询: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答:幽怨 哀婉 进入文本 1、解读第一段, (1)齐读
5、: (2)请生翻译: 湘夫人将要降临北洲上,放眼远眺呵使我分外惆怅。秋风阵阵,柔弱细长,洞庭波涌,落叶飘扬。登上长满白薠的高地放眼望。我与佳人约会,在黄昏张设落账。鸟儿啊为何聚拢在水草边?鱼网啊为何挂到树枝上? (3)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第一段写湘君约会湘夫人,他带着忠诚的期盼,久久彷徨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 (4)与湘夫人约会的湘君见到了什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 赏析名句的妙处? 运用了融情入景的艺术手法。凉快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此二句纯用白描,表现了一种宽阔而雄壮,凄凉、冷落的景象,衬托了人物的惆怅
6、、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了感情的基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5)第一段中“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是什么意思?在表现情景关系上有什么特点? “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 比兴手法,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惊奇的场景:鸟儿聚拢在水草上,鱼网那么被挂在树上。这是比喻湘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 这里是因情造景,意味寓意。 2、解读第二段 (1)齐读: (2)请生翻译: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思念湘夫人啊无法讲。心思恍惚,望眼欲穿,只见那洞庭水渐渐流淌。 (3
7、)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跟随行为和心理活动 (4)“沅有芷兮澧有兰”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比兴。沅芷,澧兰都是最好的香草比喻本人所恋慕的人。以水边泽畔的香草兴起对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渐渐而流暗示远望中光阴的流逝, ( 串: 第二段在第一段的根底上,进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以水边泽畔的香草兴起对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渐渐而流暗示远望中光阴的流逝,是先秦诗歌典型的艺术手法,其好处在于人物相感、情景合一,具有特别强的感染力。) 3解读第三段: (1)齐读: (2)请同学翻译(译文):野麋寻食,为何来到庭院? 蛟龙游戏,为何来到浅滩? 清晨我
8、骑马在江边奔驰,晚上我渡大江西岸旁。听说佳人呼唤我,我将快速奔驰与你同往。把我们的房屋建造在水中,又将荷花叶子苫在房顶上;用荪草饰墙,紫贝饰坛,撒布香椒,充满整个中堂;桂树作栋,兰树作椽,辛夷楣门,白芷铺房;编结薜荔作帷帐,分开蕙草做隔扇已安放;雪白的美玉做镇席,散放石兰传播芬芳;荷叶做的屋顶呵,加盖芷草,再把杜衡缠绕在房屋四方。集合各种香草充满庭院,放置各种香草播满门廊。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为迎接湘夫人众神如流云一样。 (3)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 第三段是湘君梦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 (4)作者在文中第本段罗列了哪些香草植物?其作用是什么? 本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
9、巢的过程和步骤。作品在这里一口气罗列了荷、荪、椒、桂、兰、辛夷、药、薜荔、蕙、石兰、芷、杜衡等十多种植物,来尽力表现相会处的华美艳丽。其目的,那么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衬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著、深挚的爱情,以及期待共同生活的美妙愿望,同时也衬托了湘夫人的高洁、美妙的形象。 (5)第三段中也描写了反常之景,是哪几句?有何作用?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这里是因情造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又是两个反常现象,与前文对鸟和网的描写同样属于带有隐喻性的比兴,再次强调爱而不见的事愿相违。也有把这种理解为他在急迫的求觅中,突然产生了听到佳人呼唤
10、、并与她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因此作品有了以下最富想像力和浪漫色彩的一笔。 串:(我们学习离骚明白,屈原诗歌有个重要的特点,确实是喜爱用香草美人的意象,试找出诗中出现的香草意象?生答:白薠 白芷 兰草 辛夷 薜荔 杜衡杜假设 石兰) 4、解读第四段: (1)齐读: (2)请同学翻译(译文):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假设,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小姐。时机啊不可多得,我姑且逍遥,舒闲自由。 (3)第四段写了什么内容? 第四段表现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行为和心境。 (4)为什么男主人公要把衣袖抛入水中? 这衣袖是谁赠送的? 明确:湘君久等湘夫人不能
11、,内心无望,便向江中抛弃了湘夫人赠送的礼物。 (5)“搴汀洲兮杜假设,将以遗兮远者”,为什么最后要采香草送给小姐? 明确:湘君向江中抛弃了对方的赠礼,但外表的决绝却无法抑制内心的相恋。他最终同样恢复了平静,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恋相思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历程。他在汀洲上采来芳香的杜假设,预备把它赠送给远来的湘夫人。表现了他对爱情坚贞不渝,对理想执着追求。 5、主题探究: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 诗歌反响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妙愿望,也浸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详细见) 6总结:写
12、法借鉴 (1)情景交融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 (2)因情造景鸟萃兮苹中, 香草美人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罾何为兮木上。篇二:湘夫人赏析教案 湘夫人 屈原 目的要求:初步理解屈原,理解楚辞和楚文化的特点。感受此表现的凄美意境。掌握屈赋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比兴特征。 一、作家作品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屈原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正是中国立即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那么秦帝,纵那么楚王。”屈缘故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
13、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场面。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锐利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前304年,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购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同时以“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完全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拘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接着施行投诚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
14、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本人的政治理想。 作品有离骚、天征询、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征询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征询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征询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疑心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根底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制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屈原坚持“美政”理想,确实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确实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份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确实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不断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发奋图强,做个中兴之篇三: 湘夫人公开课教案 第1页(本章共6页) 第2页(本章共6页) 第3页(本章共6页) 第4页(本章共6页) 第5页(本章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