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第4章-人体感知与运动系统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因工程第4章-人体感知与运动系统优秀PPT.ppt(5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第4 4章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4.1 人在系统中的功能人在系统中的功能4.1.1 人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把操作者作为人机系统中的一个“环节”来探讨,人与外界发生联系的主要是三个子系统,即感觉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见图4-1。4.1.2 人的感知与反应机能1.1.反射弧反射弧 反射是神经系统调整肌体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反射是神经系统调整肌体活动的一种基本形成。反射活动的全部结构组成反射弧;反射弧成。反射活动的全部结构组成反射弧;反射弧具有五个基本环节,即感受器具有五个基本环节,即感受器 传入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放应器,见图放应器,
2、见图4-24-2(a a)。)。2.2.信息链信息链 人机系统的信息在人的神经系统中的循环过程人机系统的信息在人的神经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形成信息链,形成信息链,见图见图4-24-2(b b)。4.1.3 4.1.3 感觉通道与信息的协调感觉通道与信息的协调 人机系统中的最常用的感觉通道是视觉通道、人机系统中的最常用的感觉通道是视觉通道、听觉通道和触觉通道。听觉通道和触觉通道。4.2 4.2 视觉机能及其特征视觉机能及其特征4.2.1 4.2.1 视觉刺激视觉刺激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光。人的两眼可以感受到的光波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光。人的两眼可以感受到的光波只占整个电磁光谱的一小部分,其波长为只占整个电
3、磁光谱的一小部分,其波长为380780nm380780nm,见图,见图4-34-3。4.2.2 4.2.2 视觉系统视觉系统 视觉是由眼睛、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完成视觉是由眼睛、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完成的,见图的,见图4-4 4-4。眼睛是视觉的感受器官,人眼是直径为眼睛是视觉的感受器官,人眼是直径为2125mm2125mm的的球体,其基本构造与照相机类似,见图球体,其基本构造与照相机类似,见图4-5 4-5。视网膜最外层细胞包括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它们视网膜最外层细胞包括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它们是接受信息的主要细胞。是接受信息的主要细胞。4.2.3 4.2.3 视觉机能视觉机能
4、1.1.1.1.视角与视力视角与视力视角与视力视角与视力 视角:确定被看物尺寸范围的两端点光线射入眼球视角:确定被看物尺寸范围的两端点光线射入眼球视角:确定被看物尺寸范围的两端点光线射入眼球视角:确定被看物尺寸范围的两端点光线射入眼球的相交角度。的相交角度。的相交角度。的相交角度。=2arctg(D/2L)=2arctg(D/2L)=2arctg(D/2L)=2arctg(D/2L)视角;视角;视角;视角;D D D D被看物体上两端点的直线距离;被看物体上两端点的直线距离;被看物体上两端点的直线距离;被看物体上两端点的直线距离;L L L L眼睛到被看物体的距离;眼睛到被看物体的距离;眼睛到
5、被看物体的距离;眼睛到被看物体的距离;视力:眼睛辨别物体微小结构实力的一个生理尺度,视力:眼睛辨别物体微小结构实力的一个生理尺度,视力:眼睛辨别物体微小结构实力的一个生理尺度,视力:眼睛辨别物体微小结构实力的一个生理尺度,以临界视角的倒数来表示。以临界视角的倒数来表示。以临界视角的倒数来表示。以临界视角的倒数来表示。视力视力视力视力=1/=1/=1/=1/能够辨别的最小物体的视角能够辨别的最小物体的视角能够辨别的最小物体的视角能够辨别的最小物体的视角2.2.2.2.视野与视距视野与视距视野与视距视野与视距 视野:指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状况下,视野:指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状况下,视野:指
6、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状况下,视野:指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状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常以角度来表示。分水平视野(单视野常以角度来表示。分水平视野(单视野常以角度来表示。分水平视野(单视野常以角度来表示。分水平视野(单视野/双视野)双视野)双视野)双视野)和垂直视野,见图和垂直视野,见图和垂直视野,见图和垂直视野,见图4-64-64-64-6。视距:指人在操作系统中正常的视察距离,视距:指人在操作系统中正常的视察距离,视距:指人在操作系统中正
7、常的视察距离,视距:指人在操作系统中正常的视察距离,几种工作视距举荐值参阅表几种工作视距举荐值参阅表几种工作视距举荐值参阅表几种工作视距举荐值参阅表3-43-43-43-4。3.3.3.3.中心视觉和四周视觉中心视觉和四周视觉中心视觉和四周视觉中心视觉和四周视觉 中心视觉中心视觉中心视觉中心视觉视维细胞(感色实力强、能清晰视维细胞(感色实力强、能清晰视维细胞(感色实力强、能清晰视维细胞(感色实力强、能清晰辨别物体)。辨别物体)。辨别物体)。辨别物体)。四周视觉四周视觉四周视觉四周视觉视杆细胞(视察空间范围和正在视杆细胞(视察空间范围和正在视杆细胞(视察空间范围和正在视杆细胞(视察空间范围和正在
8、运动的物体)。运动的物体)。运动的物体)。运动的物体)。4.4.4.4.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双眼视物时,具有辨别物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双眼视物时,具有辨别物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双眼视物时,具有辨别物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双眼视物时,具有辨别物体深浅、远近等相对位置的实力,形成立体视觉。体深浅、远近等相对位置的实力,形成立体视觉。体深浅、远近等相对位置的实力,形成立体视觉。体深浅、远近等相对位置的实力,形成立体视觉。5.5.5.5.色觉和色视野,见图色觉和色视野,见图色觉和色视野,见图色觉和色视野,见图4-74-74-74-7。6.6.6.6.暗适应和明适应,见图暗适应和明适应,见图暗适应和明适应
9、,见图暗适应和明适应,见图4-84-84-84-8。视觉特征:视觉特征:1.1.1.1.乏累程度:水平优于垂直。乏累程度:水平优于垂直。乏累程度:水平优于垂直。乏累程度:水平优于垂直。2.2.2.2.视线变更习惯:左视线变更习惯:左视线变更习惯:左视线变更习惯:左右,上右,上右,上右,上下,顺时针。下,顺时针。下,顺时针。下,顺时针。3.3.3.3.精确性:水平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更精确。精确性:水平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更精确。精确性:水平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更精确。精确性:水平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更精确。4.4.4.4.视察状况的优先性:左上视察状况的优先性:左上视察状况的优先性:左上视察状况的优先性:左上
10、右上右上右上右上左下左下左下左下右下。视区右下。视区右下。视区右下。视区 内的仪表布置必需考虑这一点。内的仪表布置必需考虑这一点。内的仪表布置必需考虑这一点。内的仪表布置必需考虑这一点。5.5.5.5.设计依据:以双眼视野为设计依据。设计依据:以双眼视野为设计依据。设计依据:以双眼视野为设计依据。设计依据:以双眼视野为设计依据。6.6.6.6.接受程度:直线轮廓优于曲线轮廓。接受程度:直线轮廓优于曲线轮廓。接受程度:直线轮廓优于曲线轮廓。接受程度:直线轮廓优于曲线轮廓。7.7.7.7.颜色的易辨别依次:红、绿、黄、白;颜色的易辨别依次:红、绿、黄、白;颜色的易辨别依次:红、绿、黄、白;颜色的易
11、辨别依次:红、绿、黄、白;颜色相配时的易辨别依次: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颜色相配时的易辨别依次: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颜色相配时的易辨别依次: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颜色相配时的易辨别依次: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 白字、白底黑字。白字、白底黑字。白字、白底黑字。白字、白底黑字。据上述特征,适用视觉的原则参阅有关资料。据上述特征,适用视觉的原则参阅有关资料。据上述特征,适用视觉的原则参阅有关资料。据上述特征,适用视觉的原则参阅有关资料。4.3 听觉机能及其特征4.3.1 4.3.1 听觉刺激听觉刺激听觉刺激听觉刺激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音,声音的声源是振动的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音,声音的声源是
12、振动的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音,声音的声源是振动的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音,声音的声源是振动的物体,人的听感范围:物体,人的听感范围:物体,人的听感范围:物体,人的听感范围:2020000HZ2020000HZ。4.3.2 4.3.2 听觉系统听觉系统听觉系统听觉系统 起主要作用的部位:内耳耳蜗起主要作用的部位:内耳耳蜗起主要作用的部位:内耳耳蜗起主要作用的部位:内耳耳蜗 起帮助作用的部位:外耳、中耳、内耳的其它起帮助作用的部位:外耳、中耳、内耳的其它起帮助作用的部位:外耳、中耳、内耳的其它起帮助作用的部位:外耳、中耳、内耳的其它部分,见图部分,见图部分,见图部分,见图4-94-9。4.3.3 4.3
13、.3 听觉的物理特性听觉的物理特性听觉的物理特性听觉的物理特性 1.1.频率响应(感受性)频率响应(感受性)频率响应(感受性)频率响应(感受性)人耳能听闻的频率比为人耳能听闻的频率比为人耳能听闻的频率比为人耳能听闻的频率比为fmin/fmax=1fmin/fmax=1:10001000;频率感受的上限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连续频率感受的上限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连续频率感受的上限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连续频率感受的上限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连续下降,见图下降,见图下降,见图下降,见图4-104-10;听觉的频率响应特性对听觉传示装置的设计听觉的频率响应特性对听觉传示装置的设计听觉的频率响应特性对听觉传
14、示装置的设计听觉的频率响应特性对听觉传示装置的设计是很重要的。是很重要的。是很重要的。是很重要的。2.2.2.2.动态范围(声音的强度)动态范围(声音的强度)动态范围(声音的强度)动态范围(声音的强度)听觉声强的动态范围听觉声强的动态范围听觉声强的动态范围听觉声强的动态范围=正好可忍受的声强正好可忍受的声强正好可忍受的声强正好可忍受的声强/正好能听正好能听正好能听正好能听见的声强。见的声强。见的声强。见的声强。(1 1 1 1)听阈:在最佳的听闻频率范围内,一个听力正常的)听阈:在最佳的听闻频率范围内,一个听力正常的)听阈:在最佳的听闻频率范围内,一个听力正常的)听阈:在最佳的听闻频率范围内,
15、一个听力正常的人刚刚能听到给定各频率的正弦式纯音的最低声强人刚刚能听到给定各频率的正弦式纯音的最低声强人刚刚能听到给定各频率的正弦式纯音的最低声强人刚刚能听到给定各频率的正弦式纯音的最低声强IminIminIminImin。(2 2 2 2)痛阈:对于感受给定各频率的正弦式纯音,起先产)痛阈:对于感受给定各频率的正弦式纯音,起先产)痛阈:对于感受给定各频率的正弦式纯音,起先产)痛阈:对于感受给定各频率的正弦式纯音,起先产生难过感的极限声强生难过感的极限声强生难过感的极限声强生难过感的极限声强ImaxImaxImaxImax。(1 1 1 1)与()与()与()与(2 2 2 2)都与频率有关系
16、,是在某一频率下的听)都与频率有关系,是在某一频率下的听)都与频率有关系,是在某一频率下的听)都与频率有关系,是在某一频率下的听阈值或痛阈值。阈值或痛阈值。阈值或痛阈值。阈值或痛阈值。(3 3 3 3)听觉范围:由听阈和痛阈两曲线所包围的听觉区)听觉范围:由听阈和痛阈两曲线所包围的听觉区)听觉范围:由听阈和痛阈两曲线所包围的听觉区)听觉范围:由听阈和痛阈两曲线所包围的听觉区,见见见见图图图图4-114-114-114-11。3.3.3.3.方向敏感度(双耳效应)方向敏感度(双耳效应)方向敏感度(双耳效应)方向敏感度(双耳效应)(1 1 1 1)时差:)时差:)时差:)时差:t=t=t=t=声源
17、到两耳的时间差。人耳可觉察到的声声源到两耳的时间差。人耳可觉察到的声声源到两耳的时间差。人耳可觉察到的声声源到两耳的时间差。人耳可觉察到的声 信号入射的最小偏角为信号入射的最小偏角为信号入射的最小偏角为信号入射的最小偏角为3333。(2 2 2 2)人耳对不同频率、不同方向的声音的感受实力不同,)人耳对不同频率、不同方向的声音的感受实力不同,)人耳对不同频率、不同方向的声音的感受实力不同,)人耳对不同频率、不同方向的声音的感受实力不同,见图见图见图见图4-124-124-124-12。由于头部的掩蔽效应,造成声音频谱的变更。由于头部的掩蔽效应,造成声音频谱的变更。由于头部的掩蔽效应,造成声音频
18、谱的变更。由于头部的掩蔽效应,造成声音频谱的变更。4.4.4.4.掩蔽效应掩蔽效应掩蔽效应掩蔽效应 掩蔽: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所掩盖的现象。掩蔽: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所掩盖的现象。掩蔽: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所掩盖的现象。掩蔽: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所掩盖的现象。掩蔽效应: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掩蔽作用而提掩蔽效应: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掩蔽作用而提掩蔽效应: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掩蔽作用而提掩蔽效应: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掩蔽作用而提高的效应。高的效应。高的效应。高的效应。4.4 4.4 其他感觉机能及其特征其他感觉机能及其特征4.4.1 4.4.1 4.4.1 4.4.
19、1 肤觉肤觉肤觉肤觉 肤觉是仅仅次于听觉的一种感觉,可感受多种外界刺肤觉是仅仅次于听觉的一种感觉,可感受多种外界刺肤觉是仅仅次于听觉的一种感觉,可感受多种外界刺肤觉是仅仅次于听觉的一种感觉,可感受多种外界刺激,形成多种感觉。激,形成多种感觉。激,形成多种感觉。激,形成多种感觉。1.1.1.1.触觉,见触觉,见触觉,见触觉,见图图图图4-134-134-134-13和和和和图图图图4-144-144-144-14。2.2.2.2.温度觉温度觉温度觉温度觉 3.3.3.3.痛觉痛觉痛觉痛觉4.4.2 4.4.2 4.4.2 4.4.2 本体感觉本体感觉本体感觉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系统包括耳前庭系统和
20、运动觉系统,可感本体感觉系统包括耳前庭系统和运动觉系统,可感本体感觉系统包括耳前庭系统和运动觉系统,可感本体感觉系统包括耳前庭系统和运动觉系统,可感受身体和四肢所在位置的信息。受身体和四肢所在位置的信息。受身体和四肢所在位置的信息。受身体和四肢所在位置的信息。4.5 4.5 神经系统机能及其特征神经系统机能及其特征4.5.1 4.5.1 4.5.1 4.5.1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1.1.1.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2.2.2.2.四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以外全部神经的总四周神经系统,中枢神
21、经以外全部神经的总四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以外全部神经的总四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以外全部神经的总称,见图称,见图称,见图称,见图4-154-154-154-15。4.5.2 4.5.2 4.5.2 4.5.2 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1.1.1.1.躯体感觉区,见图躯体感觉区,见图躯体感觉区,见图躯体感觉区,见图4-164-164-164-16(a a a a)2.2.2.2.躯体运动区,见图躯体运动区,见图躯体运动区,见图躯体运动区,见图4-164-164-164-16(b b b b)3.3.3.3.其他功能区其他功能区其他功能区其他功能区4.6 4
22、.6 人的信息处理系统人的信息处理系统4.6.1 4.6.1 4.6.1 4.6.1 人的信号处理系统模型人的信号处理系统模型人的信号处理系统模型人的信号处理系统模型 人在人机系统中特定操作活动中的作用,可类比为一种信息传递和处人在人机系统中特定操作活动中的作用,可类比为一种信息传递和处人在人机系统中特定操作活动中的作用,可类比为一种信息传递和处人在人机系统中特定操作活动中的作用,可类比为一种信息传递和处理过程,见图理过程,见图理过程,见图理过程,见图4-174-174-174-17。感觉感觉感觉感觉 信号处理信号处理信号处理信号处理 反应反应反应反应 输入输入输入输入 系统系统系统系统 输出
23、输出输出输出 4.6.2 4.6.2 4.6.2 4.6.2 信息计量信息计量信息计量信息计量 信息:对数据加工后所得的结果。信息:对数据加工后所得的结果。信息:对数据加工后所得的结果。信息:对数据加工后所得的结果。信息信息信息信息 学问内容学问内容学问内容学问内容 信息可以严格定量,信息量用信息可以严格定量,信息量用信息可以严格定量,信息量用信息可以严格定量,信息量用bitbitbitbit为基本单位。为基本单位。为基本单位。为基本单位。定义定义定义定义H=log22nH=log22nH=log22nH=log22n。其中:其中:其中:其中:HHHH信息量信息量信息量信息量 n n n n某
24、信号中所含的二进制码的个数某信号中所含的二进制码的个数某信号中所含的二进制码的个数某信号中所含的二进制码的个数 用概率定义,若出现用概率定义,若出现用概率定义,若出现用概率定义,若出现“0”“0”“0”“0”的概率不是的概率不是的概率不是的概率不是1/21/21/21/2,而是,而是,而是,而是P P P P,出现,出现,出现,出现“1”“1”“1”“1”的概率是的概率是的概率是的概率是1-P1-P1-P1-P,则该信息量可由下式计算:,则该信息量可由下式计算:,则该信息量可由下式计算:,则该信息量可由下式计算:H=-Plog H=-Plog H=-Plog H=-Plog2 2 2 2P-(
25、1-P)logP-(1-P)logP-(1-P)logP-(1-P)log2 2 2 2(1-P)(1-P)(1-P)(1-P);注:当注:当注:当注:当P=1/2P=1/2P=1/2P=1/2时,恰好时,恰好时,恰好时,恰好H=-logH=-logH=-logH=-log2 2 2 2(1/2)=log(1/2)=log(1/2)=log(1/2)=log2 2 2 22 2 2 2 若信号源若信号源若信号源若信号源S S S S中有中有中有中有n n n n个相互独立的不同信号,某个信号个相互独立的不同信号,某个信号个相互独立的不同信号,某个信号个相互独立的不同信号,某个信号j j j j
26、出现的概率为出现的概率为出现的概率为出现的概率为Pj,Pj,Pj,Pj,且且且且PjPjPjPj之和为之和为之和为之和为1 1 1 1,j j j j信号应出现信号应出现信号应出现信号应出现nPjnPjnPjnPj次,则全部信号的平均信息量为:次,则全部信号的平均信息量为:次,则全部信号的平均信息量为:次,则全部信号的平均信息量为:H=H=H=H=(-nP1log2P1-nP2log2P2-nPnlog2Pn-nP1log2P1-nP2log2P2-nPnlog2Pn-nP1log2P1-nP2log2P2-nPnlog2Pn-nP1log2P1-nP2log2P2-nPnlog2Pn)/n/
27、n/n/n =-Pjlog2Pj (j=1n)=-Pjlog2Pj (j=1n)=-Pjlog2Pj (j=1n)=-Pjlog2Pj (j=1n)明显,当明显,当明显,当明显,当Pj=1/nPj=1/nPj=1/nPj=1/n时时时时,H,H,H,H达到最大达到最大达到最大达到最大Hmax=(1/n)*log2n=log2nHmax=(1/n)*log2n=log2nHmax=(1/n)*log2n=log2nHmax=(1/n)*log2n=log2n 当当当当n=2n=2n=2n=2时时时时,即与一位二进制编码表达的最大信息量一样即与一位二进制编码表达的最大信息量一样即与一位二进制编码表
28、达的最大信息量一样即与一位二进制编码表达的最大信息量一样 H=log221=log22 H=log221=log22 H=log221=log22 H=log221=log22 Hmax=log22 Hmax=log22 Hmax=log22 Hmax=log224.6.34.6.34.6.34.6.3感觉的信息处理感觉的信息处理感觉的信息处理感觉的信息处理 人的反应时间与感觉刺激物的刺激量有关。人的反应时间与感觉刺激物的刺激量有关。人的反应时间与感觉刺激物的刺激量有关。人的反应时间与感觉刺激物的刺激量有关。1.1.1.1.信息传输速度信息传输速度信息传输速度信息传输速度 C=H/T C=H/
29、T C=H/T C=H/T 其中:其中:其中:其中:CCCC信息传输速率;信息传输速率;信息传输速率;信息传输速率;H H H H传输的信息量;传输的信息量;传输的信息量;传输的信息量;TTTT传输的时间传输的时间传输的时间传输的时间 人的感觉通道的信息传输速率见图人的感觉通道的信息传输速率见图人的感觉通道的信息传输速率见图人的感觉通道的信息传输速率见图4-184-184-184-18。2.2.2.2.采样采样采样采样 采样间隔取决于刺激的频率。采样间隔取决于刺激的频率。采样间隔取决于刺激的频率。采样间隔取决于刺激的频率。若刺激的变更频率为若刺激的变更频率为若刺激的变更频率为若刺激的变更频率为
30、F F F F,则,则,则,则T=1/2FT=1/2FT=1/2FT=1/2F,由此可,由此可,由此可,由此可见,采样频率降低,则采样周期延长。见,采样频率降低,则采样周期延长。见,采样频率降低,则采样周期延长。见,采样频率降低,则采样周期延长。3.3.3.3.编码编码编码编码 辨别工作辨别工作辨别工作辨别工作数码、字母、斜线数码、字母、斜线数码、字母、斜线数码、字母、斜线 搜寻定位搜寻定位搜寻定位搜寻定位颜色、数码、形态颜色、数码、形态颜色、数码、形态颜色、数码、形态 计数工作计数工作计数工作计数工作数码、颜色、形态数码、颜色、形态数码、颜色、形态数码、颜色、形态 比较或验证比较或验证比较或
31、验证比较或验证各方法几乎没有区分各方法几乎没有区分各方法几乎没有区分各方法几乎没有区分 4.6.44.6.44.6.44.6.4中枢信息处理中枢信息处理中枢信息处理中枢信息处理 记忆是各种信息处理活动的基础,一般分为记忆是各种信息处理活动的基础,一般分为记忆是各种信息处理活动的基础,一般分为记忆是各种信息处理活动的基础,一般分为三种形式:三种形式:三种形式:三种形式:1.1.1.1.感觉信息储存感觉信息储存感觉信息储存感觉信息储存 2.2.2.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短时记忆 3.3.3.3.长时记忆,记忆曲线见长时记忆,记忆曲线见长时记忆,记忆曲线见长时记忆,记忆曲线见图图图图4-194
32、-194-194-19。4.7 4.7 运动系统的机能及其特征运动系统的机能及其特征 骨骨骨骨运动的杠杆运动的杠杆运动的杠杆运动的杠杆 关节关节关节关节运动的枢纽运动的枢纽运动的枢纽运动的枢纽 肌肉肌肉肌肉肌肉运动的动力运动的动力运动的动力运动的动力4.7.1 骨的功能和骨杠杆骨的功能和骨杠杆 1.1.1.1.骨的功能骨的功能骨的功能骨的功能 2.2.2.2.骨杠杆,见图骨杠杆,见图骨杠杆,见图骨杠杆,见图4-204-204-204-20 依据支点,力点(动力点)、重点(阻力点)三者不依据支点,力点(动力点)、重点(阻力点)三者不依据支点,力点(动力点)、重点(阻力点)三者不依据支点,力点(动
33、力点)、重点(阻力点)三者不同的位置分布,分为:同的位置分布,分为:同的位置分布,分为:同的位置分布,分为:1 1 1 1)平衡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杠杆 2 2 2 2)省力杠杆)省力杠杆)省力杠杆)省力杠杆 3 3 3 3)速度杠杆:用力大,但运动速度快)速度杠杆:用力大,但运动速度快)速度杠杆:用力大,但运动速度快)速度杠杆:用力大,但运动速度快 由等功原理,得之于力则失之于速度,反之亦然。因由等功原理,得之于力则失之于速度,反之亦然。因由等功原理,得之于力则失之于速度,反之亦然。因由等功原理,得之于力则失之于速度,反之亦然。因此,最大的力气与最大的运动范围两者是相冲突的。此,最
34、大的力气与最大的运动范围两者是相冲突的。此,最大的力气与最大的运动范围两者是相冲突的。此,最大的力气与最大的运动范围两者是相冲突的。4.7.2 4.7.2 4.7.2 4.7.2 主要关节的活动范围主要关节的活动范围主要关节的活动范围主要关节的活动范围 关节的活动范围有确定的限度,人体处于舒关节的活动范围有确定的限度,人体处于舒关节的活动范围有确定的限度,人体处于舒关节的活动范围有确定的限度,人体处于舒适时,关节必定处在确定的舒适调整范围内。适时,关节必定处在确定的舒适调整范围内。适时,关节必定处在确定的舒适调整范围内。适时,关节必定处在确定的舒适调整范围内。肌体的出力范围肌体的出力范围肌体的
35、出力范围肌体的出力范围 肌体所能发挥的力气大小取决于:肌体所能发挥的力气大小取决于:肌体所能发挥的力气大小取决于:肌体所能发挥的力气大小取决于:1 1)人体肌肉的生理特征)人体肌肉的生理特征)人体肌肉的生理特征)人体肌肉的生理特征 2 2)施力的姿态、部位、方式和方向,分别见图)施力的姿态、部位、方式和方向,分别见图)施力的姿态、部位、方式和方向,分别见图)施力的姿态、部位、方式和方向,分别见图4-214-21,图,图,图,图4-224-22和图和图和图和图4-234-23。4.7.4 4.7.4 肢体的动作速度与频率肢体的动作速度与频率肢体的动作速度与频率肢体的动作速度与频率 动作速度取决于
36、肢体肌肉收缩的速度,而操作动作动作速度取决于肢体肌肉收缩的速度,而操作动作动作速度取决于肢体肌肉收缩的速度,而操作动作动作速度取决于肢体肌肉收缩的速度,而操作动作速度还取决于动作方向和动作轨迹等特征。速度还取决于动作方向和动作轨迹等特征。速度还取决于动作方向和动作轨迹等特征。速度还取决于动作方向和动作轨迹等特征。动作频率取决于动作部位和动作方法。动作频率取决于动作部位和动作方法。动作频率取决于动作部位和动作方法。动作频率取决于动作部位和动作方法。4.8 4.8 4.8 4.8 人的运动输出人的运动输出人的运动输出人的运动输出4.8.1 4.8.1 4.8.1 4.8.1 反应时间反应时间反应时
37、间反应时间 反应时间(反应时间(反应时间(反应时间(RT RT RT RT)又称为反应潜藏期,它是指刺激和反应的时间)又称为反应潜藏期,它是指刺激和反应的时间)又称为反应潜藏期,它是指刺激和反应的时间)又称为反应潜藏期,它是指刺激和反应的时间间距。它由反应知觉时间(间距。它由反应知觉时间(间距。它由反应知觉时间(间距。它由反应知觉时间(tztztztz)和动作时间()和动作时间()和动作时间()和动作时间(tdtdtdtd)组成。)组成。)组成。)组成。即即即即RT=tz+tdRT=tz+tdRT=tz+tdRT=tz+td。影响反应时间的主要因素如下:影响反应时间的主要因素如下:影响反应时间
38、的主要因素如下:影响反应时间的主要因素如下:1.1.1.1.不同的感觉器官反应时间不同,以触觉与听觉最优,视觉次不同的感觉器官反应时间不同,以触觉与听觉最优,视觉次不同的感觉器官反应时间不同,以触觉与听觉最优,视觉次不同的感觉器官反应时间不同,以触觉与听觉最优,视觉次之。之。之。之。2.2.2.2.反应时间与刺激信号的强度有关。反应时间与刺激信号的强度有关。反应时间与刺激信号的强度有关。反应时间与刺激信号的强度有关。3.3.3.3.刺激的环境影响反应时间。信号与背景的亮度、颜色、信噪刺激的环境影响反应时间。信号与背景的亮度、颜色、信噪刺激的环境影响反应时间。信号与背景的亮度、颜色、信噪刺激的环
39、境影响反应时间。信号与背景的亮度、颜色、信噪比及频率的对比程度越强越好。此外,刺激信号的数目、显示器及操比及频率的对比程度越强越好。此外,刺激信号的数目、显示器及操比及频率的对比程度越强越好。此外,刺激信号的数目、显示器及操比及频率的对比程度越强越好。此外,刺激信号的数目、显示器及操纵器的设计也影响反应时间。纵器的设计也影响反应时间。纵器的设计也影响反应时间。纵器的设计也影响反应时间。4.4.4.4.人的主体因素也影响反应时间,如习俗、个体差异、乏累等人的主体因素也影响反应时间,如习俗、个体差异、乏累等人的主体因素也影响反应时间,如习俗、个体差异、乏累等人的主体因素也影响反应时间,如习俗、个体
40、差异、乏累等个人生理、心理状况。个人生理、心理状况。个人生理、心理状况。个人生理、心理状况。4.8.2 4.8.2 运动速度(用完成动作的时间来表示)运动速度(用完成动作的时间来表示)运动速度(用完成动作的时间来表示)运动速度(用完成动作的时间来表示)1.1.1.1.动作特点动作特点动作特点动作特点 2.2.2.2.目标距离目标距离目标距离目标距离 3.3.3.3.运动方向,见运动方向,见运动方向,见运动方向,见图图图图4-244-244-244-24,图图图图4-254-254-254-25 4.4.4.4.动作轨迹特征动作轨迹特征动作轨迹特征动作轨迹特征 4.8.3 4.8.3 运动精确性
41、运动精确性 1.1.1.1.运动速度与精确性:速度越慢,精确性越高,运动速度与精确性:速度越慢,精确性越高,运动速度与精确性:速度越慢,精确性越高,运动速度与精确性:速度越慢,精确性越高,见图见图见图见图4-264-264-264-26 2.2.2.2.盲目定位的精确性:正前方盲目定位精确性最高,盲目定位的精确性:正前方盲目定位精确性最高,盲目定位的精确性:正前方盲目定位精确性最高,盲目定位的精确性:正前方盲目定位精确性最高,见图见图见图见图4-274-274-274-27 3.3.3.3.运动方向与精确性,见图运动方向与精确性,见图运动方向与精确性,见图运动方向与精确性,见图4-284-28
42、4-284-28 4.4.4.4.操作方式与精确性,见图操作方式与精确性,见图操作方式与精确性,见图操作方式与精确性,见图4-294-294-294-29附录附录本章所附插图本章所附插图图图图图4-14-14-14-1返回图图图图4-24-24-24-2返回图图图图4-34-34-34-3返回图图图图4-44-44-44-4返回图图图图4-54-54-54-5返回图图图图4-64-64-64-6返回图图图图4-74-74-74-7返回图图图图4-84-84-84-8返回图图图图4-94-94-94-9返回图图图图4-104-104-104-10返回图图图图4-114-114-114-11返回图
43、图图图4-124-124-124-12返回图图图图4-134-134-134-13返回图图图图4-144-144-144-14返回图图图图4-154-154-154-15返回图图图图4-164-164-164-16返回图图图图4-174-174-174-17返回图图图图4-184-184-184-18返回图图图图4-194-194-194-19返回图图图图4-204-204-204-20返回图图图图4-214-214-214-21返回图图图图4-224-224-224-22返回图图图图4-234-234-234-23返回图图图图4-244-244-244-24返回图图图图4-254-254-254-25返回图图图图4-264-264-264-26返回图图图图4-274-274-274-27返回图图图图4-284-284-284-28返回图图图图4-294-294-294-29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