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修论语十则读后感.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5773847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选修论语十则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选修论语十则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选修论语十则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选修论语十则读后感.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选修论语十则读后感中学选修论语十则读后感1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耀着才智的光线。 论语十则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及看法的;二是讲思想修养方面的。这十则教给了我如何处世待人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看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习了不思索就会迷惑,只思索不学习就会有害。小学学古诗枫桥夜泊时,其中有一句“江枫渔火对愁眠”老师给出的说明是:江边的枫树伴着渔家的灯火,带着思想之愁我难以入眠。可是我发觉:枫树“性恶湿”,不宜生长在江边。我又查阅了一下,发觉“江枫”还有一种说法为:“江边的枫树”且当时就有一座桥名曰“枫桥”。

2、因此,我认为江枫应实行其次种说明。我将我的想法告知了老师,老师说:“现在大多采纳第一种说明,而且这两种说法处于争辩之间,还是选择第一种更为妥当。”老师还夸我擅长思索、探究呢!既然“学而思”如此有益,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说的是:遇到了寒冷的冬季,这以后才能知道松树柏树是最终凋谢的。我们正应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无论何种境地都应坚贞不屈、高风亮节。文天祥面对着敌人提出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诱惑,义正言辞地加以拒绝,忍受着敌人残酷的严刑拷打,宁死也不愿背叛自己的祖国。在生命的最终时刻,他表现得大义凛然,毅然地吼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应当像他一样

3、坚贞不屈,不畏艰险的环境,保守自己的节操!我们应勇于挑战困难,像松柏一样在寒风中挺立! 论语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知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 有人说过:“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 中学选修论语十则读后感2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地位不言而喻。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2000年。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00年的宝座。论语原委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呢?粗看论语,不过是

4、一本语录,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化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 论语十则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及看法的;二是讲思想修养方面的。这十则教给了我们如何处世待人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看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习了不思索就会迷惑,只思索不学习就会有害。论语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知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 中学选修论语十则读后感3 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则、道理,这些方法通过于丹的白语化,用很多浅显的故事,而变得

5、懂俗易懂,看起来很朴实的语言,但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更简洁的说:它告知我们的是为人处世的原则。 自古就有一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中国的统治者也有许多人用此治理天下,在今日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现实生活中的到处不合时宜,让每个人都难免会感到有缺憾事和不如意感,或许我们无力去变更事实,而通过论语的解读,可以变更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看法,告知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难,如何在工作中把这种缺憾转化为动力和力气,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实。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缺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

6、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还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缺憾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道德志向,在论语中孔子谈志向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定力与信念。无论你的志向是大是小,实现全部志向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的内心的感受恒久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 中学选修论语十则读后感4 这几天,我们都在学论语十则,在这十则论语中,我喜好个中的三则,它们别离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觉得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几句的意思都是

7、关于念书和进修的。如第一则讲了进修的要领和立场以及做人要有涵养;其次则讲了要复习已经学过的常识,就能贯穿新的内容;第三则讲进修要领,叙述进修和思索的辩证相关。 我先说一下我对第一则的读后感吧,我以为第一则的第一句讲的是进修要领,人在进修和实践中把握常识,增加手法,这不就是进修中的爱好吗,其次句讲的是进修的爱好,孔子与别人一路接头题目,这不就是进修的爱好吗。第三句讲的是为人立场,孔子的意思是让我们做人要气度坦荡,要有涵养。 我对其次则的领会并不是很深,可是我知道孔子的意思是在温习的进程中,可以得到新常识,新领悟,新独创,这种人可以做先生。有一个好的进修要领很重要,常识就是通过不绝地创新才不绝的富

8、厚和成长起来的。 第三则就是一个进修要领,但愿同窗们记着这句话。学是思的基本,思是在学中举办,二者相辅相成,不行以偏废,这才是正确的进修要领。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知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须要的那种欢乐的生活。我想:遇上快乐的事,就尽情享受,与人共享,因为你的欢乐也会让别人欢乐;遇上难受的事,一时的哀痛难受人之常情,但长时间沉迷于此,你的生活质量就会大大下降。希望大家都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欢乐地生活! 中学选修论语十则读后感5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9、 题记 假日里,一本论语捧在手中,我感受到了她的暖和与朴实,感受到了她的博大与厚重。这里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她恒久都没有失去脚下那朴实的起点。 她就像一位慈爱的长者,告知我修养身心的道路,并且还会给我指明一条脚下的路,让我不断前进,直到抵达自己的志向目标,而且她还让我明白了很多. 论语让我明白了学习要做到扬长避短,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说,假如一个人,他“诵诗三百”,诗经倒背如流、烂熟于心,但你让他去做一件事情,他却磕磕绊绊完不成,让他去办个外交事物,他却不能顺当地跟人家谈判,那么就算他书读得再多,甚至都背会了,也没有任

10、何实际用处。 其实这种状况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常常遇到。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常常问大人的一个问题“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很多家长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当我成为一名初中生后,生物课上人的繁殖不仅让我知道了人是怎样来的,还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新的相识。当我遇到再有小孩子问大人这样问题时,我就会用我学到的学问告知他们,这不是什么不能说的隐私,这是很一般的常识。我信任我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机会学以致用。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做到扬长避短,发挥自己擅长表达的特长。 在论语中,我明白了人要孝敬父母,凡是以孝为先。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问老师什么是孝,孔子说,做子女

11、的要尽到孝道,光让父母有吃有喝还不够,最不简单的就是对父母态度温和。让我们看看今日的所谓孝道,在物质条件已经很丰富的年头,让长辈有吃有喝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又有几个让能真正做到对父母态度温和呢? 我们每个人都体会过在父母身边长大的欢乐,可是一旦走向社会,却为什么要到最终才能想到要对父母尽孝呢?这就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作为一名中学生对父母的孝道可能就是在生活上和学业上不让父母操劳,在各方面都表现优秀,让他们容颜有光,我想这也算是尽孝了吧! 我还从论语中明白了仁爱的意义。我们常常说,关键时刻能够自告奋勇的英雄,他平常肯定是有储备的。英雄的行为有时候只在一个瞬间,但是考验的却是他平常的人格。仁爱就是这样一种日常的涵养,在生死危难关头,使人可以有如此无谓的表现。 论语里始终贯穿的“仁、义、礼、智、信”让我明白了做人的基本道理、让我明白了做事的基本原则、让我明白了大爱、小爱、博爱、让我明白了. 两千多年来,论语因为她的博大精深,她的深刻内涵,始终被人们所仰慕,而我却只能了解其皮毛,我想我将穷毕生之精力去解读她、感悟她,我信任她肯定还会让我们明白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