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贸易中的主导生产要素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国际贸易中的主导生产要素 .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国际贸易中的主导生产要素 摘要:生产要素理论经验了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再到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但其没有阐明生产要素的主次和优劣,基于此,本文提出主导生产要素概念,并对世界主导生产要素的历史演进进行了考察,农业社会的主导生产要素是土地和劳动,工业社会的主导生产要素是资本,后工业社会的主导生产要素是技术、管理和学问。 关键词:国际贸易主导生产要素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一、生产要素理论的发展自从有了经济学以后,对生产要素问题的探讨不乏其人。各派经济学者对生产要素的用语不一,且概念的表述各种各样,但它是探讨经济学和贸易理论的前提1。古典经济学大多没有清楚的生产要素的概念,甚至于没有明确的
2、生产要素用语。威廉配第认为全部物品都是由两种自然单位即土地和劳动来评定价值,换句话说,我们应当说一艘船或一件上衣值若干面积的土地和若干数量的劳动。理由是,船和上衣都是土地和投在土地上的人类劳动所创建的。2土地是财宝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宝之父和能动要素3。其后,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提出土地是全部财宝由以产生的源泉或质料。人的劳动是它的形式4。据此可以推断,配第和坎蒂隆虽然没有明确提诞生产要素的概念,但两人都认为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和劳动,这就是所谓的生产要素二元论。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将生产要素理论推动了一步,明确运用了生产要素用语,提出了生产要素三元论,认为产品是由人类所能驾驭的生产手段创建出来的,
3、即由人的劳动、资本和自然力创建出来。5效用是通过生产要素的协同活动和协力作用生产出来的。无论何时何地生产都不能缺少这三个要素。西尼尔原则上同意萨伊关于生产要素分类的观点,但与萨伊不同,他用节欲取代了资本。约翰穆勒追随萨伊,把资本主义生产条件归结为生产的三要素,即劳动、资本、自然要素(土地)。与萨伊不同的是,他认为惟一的生产力是劳动生产力,并事实上把资本生产力归结为特定生产方式下的劳动生产力。与古典经济学不同的是,新古典经济学有了清楚的生产要素概念,对生产要素的分类也更为精确。对生产要素理论进行特地探讨的当推马歇尔,他用几乎一本书的篇幅特地论述生产要素,认为生产要素通常分为土地、劳动和资本三类。
4、土地是指大自然为了赐予人类的在陆地、海上、空气、光和热各方面的物质及力气。劳动是指人类的经济工作,不论是体力方面的还是脑力方面的。资本是指为了生产物质产品以及为了获得通常被算做一部分收入的利益而储备的一切资源。6在此基础上,马歇尔认为资本大部分是由学问和组织构成的,主见把组织从资本要素中独立出来当作第四生产要素。由此可,马歇尔作为新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事实上提出了生产四要素论,进一步发展了生产要素理论,丰富了生产要素理论的内容。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对生产要素理论的分析始终局限于生产要素概念的内涵、分类、性质及其在生产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考察。现代经济学关于生产要素理论的探讨出现了一个大的视角转
5、换,把生产要素与国际分工、国际贸易联系起来,考察了一国要素禀赋状况与一国参加国际分工方式的选择和贸易模式的确定二者之间的关系,开拓了生产要素理论探讨的新方向。1933年瑞典经济学家奥林出版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提出了其国际贸易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每一地区在生产某些产品上具有优势,即该产品含有该地区拥有丰裕而便宜的相当大量的生产要素。7现代国际经济学的教科书把它叫做HO定理,即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充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然而,要素禀赋理论仍旧没有脱离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框架,只不过将劳动成本比较优势变成了生产要素上的比较优势而已。正因此,迈克尔波特在
6、1990年出版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提出闻名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其打造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体系中,放在第一位的就是生产要素,波特将生产要素分为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学问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五类,并将这些要素分成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两大类。8与奥林不同的是,波特关于生产要素与国际贸易、国际竞争的分析已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具有动态性质。二、主导生产要素的涵义综观生产要素理论的发展过程,关于生产要素的分析尤其是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没有阐述生产要素的主次、优劣问题。二是对生产要素的分析基本都是静态的,事实上生产要素形式是发展改变的且成一个序列。这两个问题正是本文提出国际贸易的主
7、导生产要素概念的基本动身点。所谓国际贸易中的主导生产要素是指整体经济活动和贸易商品生产中所必需的并在生产要素序列中居于主导地位、对外贸易中具有比较优势的物质或非物质要素。首先,商品生产中包含的生产要素多种多样,且成一个序列,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要素序列也在不断延长,到目前为止,这个生产要素序列为土地(或自然要素)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学问。其次,一国生产要素序列中的生产要素有主次之分,本文区分为主导要素和非主导要素。顾元勋提诞生产力主导性要素,并阐述了生产力主导性要素与制造模式分工发展之间的相互关联。9刘国武、李卫星提出学问企业的主导生产要素就是学问资本,并基于概念格理论进行了数学推论。
8、10但这些都不是本文基于国际贸易分析所提出的主导生产要素概念。就生产要素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而言,波特将生产要素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他已视察到并论述了不同形式的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和产业竞争力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但划分过于粗犷,没有提炼出最重要的主导生产要素。国内经济学者洪银兴认为我国单纯依据资源禀赋确定国际贸易结构,企图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作为出口导向,可能跌入比较优势陷阱。11明显,这已充分相识到以不同生产要素为主导的经济之间的重大区分。每个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肯定阶段,都有一个生产要素序列,这个序列中都有一个最多两个主导生产要素。美国从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和学问经济社会,其主导生产要素
9、是技术和学问;日本虽然没有美国的领先优势,但其工业化水平远在其他发达国家之上,其主导生产要素是资本和技术;中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资本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但在现在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生产要素依旧是劳动。再次,从世界范围来看,一国生产要素序列中的主导生产要素应是该国对外贸易中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主导生产要素可以区分为国家主导生产要素和世界主导生产要素,国家主导生产要素必需是一国要素序列中要素密集度最高且在对外贸易中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但不肯定是世界主导生产要素,世界主导生产要素代表了世界生产要素序列发展的最高或次高阶段。我们通过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分析会发觉,
10、每个国家都是以其主导生产要素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总是把其理论分析严格限定在两个国家之间,它分析两国之间的贸易基础是有效的,但在多国模型中要确定一国原委以何种模式参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却变得非常困难。假如以主导生产要素确定一国在多国模型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的位置将变得非常简单。最终,一国生产要素序列中的生产要素分为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两类,与之相对应,主导生产要素也有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之分。叶文虎等认为,社会经济发展要素分为物质和非物质的元素,12但哪些是物质元素,哪些又是非物质元素没有说明。于刃刚、戴雄伟将生产要素分为传统性生产要素和学问性生产要素。13本文将生产要素分
11、为物质要素或实体要素和非物质要素,物质要素主要包括土地、劳动和资本。而非物质要素主要包括技术、管理和学问。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考察,无论是物质要素还非物质要素,都曾经充当过主导生产要素。三、世界主导生产要素演进的历史考察主导生产要素的历史演进要以地理大发觉之后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起先作为时间起点,本文将这一时间起点定为1700年。从1700年至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发展可以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三个时代。各个时代的主导生产要素是不同的,但它依世界生产要素改变的序列进行历史演进。(1)农业社会(17001850年)是指以农业、矿业、渔业、林业为产业的社会。这
12、些经济部门,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主,可将其归类为第一产业,很明显这些产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例如天气改变、土壤肥力下降、森林资源与矿山资源采伐、挖掘过多而储量削减等等对第一产业都会产生影响。丹尼尔贝尔将其称为对自然的博奕。这一时期对应的是农业技术,人类已完全进入农业文明,虽然从18世纪中叶英国起先了工业革命,但此时的工业革命仅限于英国,其影响还未波及到全世界。因此,这一阶段的主导生产要素是土地和劳动,一国在对外贸易中之所能取得对别国的比较优势,在于该国拥有较多的土地财宝和劳动要素,增加土地和劳动要素的投入成为产出增长的动力机制。(2)工业社会(18501950年)是指以加工业、制造业、建筑业等部门构
13、成社会的经济结构、依靠机器大批量生产产品的社会。与农业社会相比,工业社会对应的是物理技术,占据的地域较少。例如,欧洲与北美洲、前苏联、日本等国家已经经验过工业社会这一发展阶段。工业社会的工作主要是设计人应付人造自然的策略,工业社会人被机器牵着鼻子走,劳动高度惊慌,留意力须要高度集中。这一时期,从英国起先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波及欧美的其次次工业革命,使机器大工业彻底占据了资本主义世界。在工业经济的国家里,发展经济的目标是生产商品,其制约因素往往是资本。14因此,这一阶段的主导生产要素是资本,一国在对外贸易中之所以能取得对别国的比较优势,在于该国拥有充裕的资本要素,生产越来越多的资本设备。(3)后工
14、业社会(1950年至今)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它不是现在西方社会延长线上的东西,而是在社会、技术组织及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形成了新的原则的一种社会发展阶段。WE哈拉尔认为,后工业时代包括两个相继出现的、与社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相适应的阶段。这两个阶段是特别独特的,所以每一个阶段又产生一个服务社会和一个学问社会。15后工业社会的第一个阶段是服务社会,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改变就是从以商品生产为基础转向以服务行业为基础。上世纪八十年头,汤姆斯托尼尔认为,当时美国出现的经济重点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改变与两个世纪前经济重点从农业转向制造业是类似的。16丹尼尔贝尔认为,在后工业社会的服务社会阶段:第一,工业社会
15、发展所带来的协助性服务运输、公用事业、销售等引起非制造业蓝领工人的增加;其次,白领工人在金融、不动产以及保险等行业中增加;第三,由于物质的丰富和收入的增加,人们对耐用消费品(衣着、住房、汽车等)、奢侈品和消遣消费的不断增长,第三产业部门如饭店、旅馆、汽车服务、旅游、消遣、运动等起先发展;第四,保健和教化成为人们普遍的要求;第五,人们对社会服务行业的更多要求,导致某些政府部门的增加和发展,等等。与这一阶段对应的主导生产要素是技术和管理,此时的技术主要表现在产品工艺的改进、新产品的研发、标准的制定,等等;同时,随着后工业社会已转变为人与人之间的博弈,管理成为一个生产要素,科斯指出:我们有一个生产要
16、素管理,它的功能是协调。17但这仅仅是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角度动身的企业微观协调管理,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角度动身,作为主导生产要素的管理的内涵已大大扩展,既包括企业微观协调管理,也包括跨国公司的全球资本运作、营销网络组织管理和资源整合,更包括国家政府为打造本国产业竞争优势而进行的宏观管理。后工业社会的其次个阶段是信息社会,人们的活动都与信息的搜集、传递、过滤、运用有关联。在这个时代,信息技术不仅对经济结构和劳动力构成带来了改变,而且正在越来越深化地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日常生活的一切领域。从而使得社会的劳动者的绝大多数从事创建、处理和安排信息的工作。新社会的战略资源是信息,在
17、信息经济的国家里,发展经济的目标是创建和运用信息,以提高各种生产的效率,并创建新的财宝。这时的制约因素是所驾驭的学问。18因此,这一阶段的主导生产要素是信息技术或学问。谁拥有信息技术学问并系统化地生产学问,谁就能取得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总之,世界主导生产要素的历史演进规律与世界生产要素序列的发展改变规律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将其以图表形式表述如下:参考文献: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702威廉配第配第经济著作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423威廉配第配第经济著作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664理查德坎蒂隆商业性质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35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3286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217贝蒂尔奥林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高校出版社,200112138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7075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