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驱动产品项目运营管理方案_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频驱动产品项目运营管理方案_范文.docx(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变频驱动产品项目运营管理方案变频驱动产品项目运营管理方案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2二、 行业竞争格局2三、 必要性分析4四、 6管理的兴起及在世界级公司的实践5五、 6质量水平的测算与度量7六、 三大著名质量奖9七、 卓越绩效模式及框架17八、 质量检验18九、 统计质量控制21十、 项目计划24十一、 项目控制27十二、 网络图29十三、 关键链30十四、 项目管理的产生与发展31十五、 项目管理的内容32十六、 发展战略与运营战略36十七、 运营战略的制定38十八、 企业竞争力41十九、 KANO模型42二十、 生产率的概念43二十一、 生产率的计算及改良45二十二、 项目简介46
2、二十三、 公司概况51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51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51二十四、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5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53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5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5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5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60二十五、 项目进度计划6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62一、 产业环境分析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必须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转型、率先、特色”的发展理念。机遇千载难逢,任务依然艰巨。只要全市上下精诚团结、拼搏实干、开拓创新、奋力进取,就一定能够把握住机遇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加快实现全面提档进位、率先绿色崛起。二、 行业竞争格局从全球电机市场的竞
3、争格局来看,占主导地位的仍是通用电气(GE)、西门子(SIEMENS)、ABB、东芝三菱(TMEIC)等几家大的跨国集团,他们掌握着世界最先进的电机设计制造技术,尤其在大中型电机的技术上占有优势。从发展的趋势来看,国内的电机行业近些年虽然通过合作、引进等方式提升了设计及制造水平,但受限于国内基础工业(主要为绝缘材料和电加工设备)的发展水平,受限于基础研究及有限元数值分析手段的缺乏,国内厂商与国际一流厂商还有一定差距。世界电机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很高,竞争越来越激烈,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受挤压。目前,我国电机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加技术密集型产业,大中型电机市场集中度较高,中小型电机市场的集中度较低,
4、竞争激烈。电机行业内部存在较大的分化,上市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因资金充足、产能规模较大、品牌知名度较高等原因,在整个行业的发展中占据了先机,逐步扩大了市场占有率。而数量众多的中小型的、同质化的电机生产企业只能分享剩余的市场份额,在行业内形成“马太效应”,促使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部分弱势企业被淘汰。普通类型电机生产企业众多,单一生产企业市场份额普遍较低,市场集中度不高,但近年行业正处于不断整合的过程中,有逐渐提高的趋势。国内中小型电机生产企业约2,000家,其中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约300家,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广东、福建等省市。根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小型电机分会的统计:2021年统计
5、的60家中小电机的主要生产企业中,有12家企业电动机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电动机产品销售收入行业内营业收入前三名为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从中小型电机行业的发展势头来看,“十三五”期间,行业部分企业通过产品新技术应用、专用化程度提升、能效升级及品质控制等,获得了中高端市场的认可,智能制造新模式逐步推进,优质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经营困难增加,面临逐步被淘汰的窘境。在中小型电机市场,高技术含量产品如永磁伺服电机、高效电机、专用电机等市场竞争相对良性。而在低端市场,由于生产企业众多,同质化严重,以低价参与市场竞争的现象较为普遍
6、,导致低端市场利润率偏低。三、 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
7、,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四、 6管理的兴起及在世界级公司的实践20世纪80年代,当一家日本公司从摩托罗拉手中买走摩托罗拉在美国的一家电视机制造厂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摩托罗拉的这个电视机厂在日本人手里像变戏法一样,电视机的缺陷率降到原来摩托罗拉公司管理下的1/20。正是在这一时期,摩托罗拉和通用电气先后放弃了电视机的生产,甚至整个美国都放弃了电视机的生产。今天GE仍然有电冰箱生产线,但与中国海尔相比,已显得微不足道了。电视机、电
8、冰箱真的无利可图,成为鸡肋了吗?显然不是,直至今天,日本的电视机仍为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顾客所青睐,中国的冰箱则畅销欧美。正是在这个背景下,1987年,时任摩托罗拉通信部门经理的乔治,费歇尔,即后来柯达的CEO创立了一种质量管理新方法,这种革新性的改进就是6方法。就在同时,美国政府为了提高国内产品的质量,于1987年设立了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奖。在随后的几年时间,摩托罗拉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行6方法,鲍勃,高尔文提出初始目标:未来5年中,使质量提高10倍。当然摩托罗拉公司的绝对目标是产品质量达到6。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摩托罗拉公司于1989年赢得了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该公司取得了以下成就
9、:所带来的节约额累计达到140亿美元;股票价格平均每年上涨21.3%;销售额增长5倍;利润每年增加20%。1996年年初,杰克韦尔奇领导的GE实施三大战略举措:6、全球化和服务。GE认识到:GE的生存有赖于顾客满意,顾客满意度决定于产品或流程的质量、价格和交付期。6是解决质量问题既治标又治本的方法。事实上,正是GE真正把6这一高度有效的质量管理战略变成了管理哲学和实践,从而形成一种企业文化,首创并培养了“冠军”“黑带大师”“黑带”“绿带”等不同层次的骨干。除摩托罗拉、GE等先行者,其他世界级公司也先后推行了6项目,这些公司有:德州仪器(1986)、ABB(1993)、霍尼韦尔(1994)、西屋
10、(1996)、西门子(1997)、诺基亚(1997)、亚马逊(1999)、索尼(1997)。五、 6质量水平的测算与度量由于种种原因,任何流程在实际运行中都会产生偏离目标值或者期望值的情况。“借用”上面的计算结果,对于标准差为的生产过程,如果过程结果的缺陷率减少到3.4ppm,因为这一指标是质量特性值落在6,+6之外的量值,就认为该生产过程的结果达到了6质量水平。显而易见,在均值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的标准差越小,质量水平越高。对于给定的规格范围,当生产过程的标准差小到使质量特性值在规格范围之外的量值减少到3.4ppm时,就认为该生产过程的结果达到了6质量水平。1、单位缺陷数与百万机会缺陷数单
11、位缺陷数是测算6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每个检查单位的缺陷数。测量DPU的意义在于:不但能够知道有多少缺陷产品,而且能够知道每个缺陷产品上有多少个缺陷项。在进行6测算时,另一个重要指标是百万机会缺陷数,是指每个百万出错机,会的缺陷数。引入百万机会缺陷数强调了把质量管理重点放在过程控制上。此外,该指标为比较不同业务的质量水平提供了可能,排除了性质、复杂程度等因素对评价带来的影响,因此是对具有不同复杂程度的产出进行公平测评的通用尺度。其中,出错机会是在每一个单位工作中可能发生的且最终导致客户不满意的最大错误个数。对一项业务,确定其出错机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这又是6测量中的一个重点。也许6质量项目的
12、内涵正在于此:准确把握每一项关键业务,其本身就是对业务流程的改进。有了百万机会缺陷数,就可以对任一业务进行评价。当某项业务每百万出错机会中有不多于3.4次缺陷时,可以认为这项业务达到了6质量水平。而当某一公司所有关键业务都达到了6质量水平时,可以认为该公司的总体质量水平达到了6。虽然直到今天,没有哪一家公司的总体质量水平达到了6,但世界级公司正在朝着这一目标前进,致力于达到顾客满意,实现持续改进。2、首次产出率与流通产出率首次产出率是指过程输出一次达到顾客要求或规定要求的比率,也就是一次提交合格率。流通产出率是指构成过程的每个子过程的FTY的乘积。用FTY或RTY度量过程,可以揭示由于不能一次
13、达到顾客要求而造成的报废和返工返修,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质量、成本和生产周期的损失。这与通常采用的产出率的度量方法不同。在很多企业中,只要产品没有报废,在产出率上就不计损失,因此掩盖了由于过程输出没有一次达到要求而发生的返修费用和生产周期的延误。六、 三大著名质量奖在全世界所有国家质量奖中,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的当属日本戴明质量奖、美国鲍德里奇奖和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这三大质量奖被称为卓越绩效模式的典型代表和经济奇迹的助推器。1、日本戴明奖为了纪念戴明博士对日本人民的友情和对当时正处于幼年期的日本工业的持续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1951年,日本国家质量最高奖戴明奖设立。(1)戴明奖的种类戴明奖
14、分为以下三类。1)戴明奖。戴明奖授予在质量管理的研究、统计方法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以及TQM推广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2)戴明应用奖。戴明应用奖授予在规定年限内通过应用TQM而取得与众不同的改进的组织或部门。自1984年开始,其他国家的组织或部门也可以申请戴明应用奖。3)戴明控制奖。戴明控制奖授予在规定的年限内通过应用TQM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方法而取得了与众不同的改进效果的组织的某一个部门。(2)戴明奖的评审标准戴明奖(应用奖)包括10个考察项目。每个考察项目又进一步细分为数目不等的检查点。2、美国鲍德里奇奖1987年8月20日,美国总统里根签署了国会通过的美国100107号公共法案马尔
15、科姆鲍德里奇国家质量改进法。依据该法案,设立鲍德里奇奖,用以表彰美国在TQM和提高竞争力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企业。美国国家质量奖以鲍德里奇的名字命名是为了表彰鲍德里奇在促进美国国家质量管理的改进和提高上所做出的突出贡献。(1)鲍德里奇奖的评审标准鲍德里奇奖从7个方面对组织进行评审,即领导作用,战略规划,对顾客和市场的关注,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对人力资源的关注,过程管理,经营结果。这7个方面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框架。这一框架就是后来被广泛应用的卓越绩效模式框架。对上述7个方面,评价的具体内容如下。1)领导作用:检查高层管理的各项能力以及组织社会责任的定位及履行措施。2)战略规划:检查组织战略的定位
16、以及重大决策的实施。3)对顾客和市场的关注:检查组织对顾客需求的定义以及与客户建立关系的方式。4)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检查组织为了对关键的组织流程和组织绩效提供支持而管理、有效利用、分析和改进数据和信息的方式。5)对人力资源的关注:检查组织促进其成员充分拓展其潜能并激励他们调整到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轨道上的方式。6)过程管理:检查组织的运营和支持等各个关键流程的设计、管理和改进。7)经营结果:检查组织的各关键业务领域的绩效和改进措施,以及客户满意程度、财务和市场表现、人力资源表现、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表现、运营表现、公共和社会责任。此外,还检查组织与其竞争对手关系的处理。(2)鲍德里奇奖的实施鲍德
17、里奇奖的评审和奖励由美国商务部负责,具体管理机构是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美国质量协会协助NIST从事对申请者的评审、准备相关文件和具体政策以及各类信息的发布等工作。鲍德里奇奖的评奖过程包括自我评审与申请、专家评审、信息反馈、奖励与经验推广四大阶段。1)自我评审与申请。各类组织可以根据公开发布的标准进行自评。完成自评工作后,如果组织希望获得该奖项,可以向NIST提出申请,接受评审委员会的严格审查。在提交的申报材料中应着重说明所取得的卓越绩效。2)专家评审。所提交的申报材料由鲍德里奇奖评审部门的专家进行审查和评定。评审分为4个步骤:第一步由评审部至少5位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定;第二
18、步对第一步评分高的申请单位进行一致性审查和评定;第三步对第二步评分高的申请单位进行现场考察;第四步由仲裁委员会最终评审,推荐获奖者名单。3)信息反馈在评审结束后,每一个申报单位都会收到评审部门的反馈报告。报告由评审部门的美国高级专家签署评定意见。反馈报告根据评定准则逐项列出申请者的强项和需要改进的薄弱环节。反馈报告是申请单位改进业绩的指南,也是未能获得奖励者继续申请该奖项的一个重要指南。4)奖励与经验推广获奖单位可以公开发布获奖信息或通过媒体宣传所获得的奖项。获奖者要与其他美国机构分享其取得成功业绩的经验,但不要求分享其专利信息。分享经验的主要途径是美国一年一度的追求卓越大会。3、欧洲质量管理
19、基金会卓越奖日本戴明奖和美国鲍德里奇奖在推动和改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方面所取得的质量成效使欧洲企业管理者有所感悟。他们认为欧洲有必要建立一个能与之相娘美的欧洲质量改进的框架。当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的雅克,戴勒指出:“为了企业的成功,为了企业竞争的成功,我们必须为质量而战。”1990年,在欧洲质量组织和欧盟委员会的支持下,EFQM开始策划欧洲质量奖。1991年10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EFQM年度论坛上,由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马丁本格曼正式提出设立欧洲质量奖(EuropeanQualityAward,EQA),以表彰卓越的企业,并帮助所有申请者追求卓越。1992年,由西班牙国王首次向获奖者颁发了欧洲质量奖。自
20、此,每年颁发一次。欧洲质量奖现更名为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1)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的奖励范围及颁奖类别申请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的组织可以分为4类:大企业、公司运营部门、公共组织和中小型企业。前三类申请者要具备以下4个基本条件:雇员不少于250人;至少有50%的活动已经在欧洲运营了5年以上;前3年内申请者没有获得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同年同一母公司,其独立运营分部申请者不得超过3家。(2)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的评审标准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从手段和结果两大方面对组织进行评审。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的总分为1000分,手段和结果各占500分。1)手段标准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
21、卓越奖从5个要素来评审组织手段的有效性,即领导作用(100分)、人员(90分)、方针与战略(80分)、资源(90分)、过程(140分)。从手段上可以评审组织做了什么。领导作用要素考察领导者如何促成任务和远景目标的实现,如何制定长期成功所需要的战略,并通过适当的行动和行为予以实施;人员要素考察组织如何在个人、团体和组织高层上管理、开发和释放员工的知识和潜能,如何制订活动计划来支持方针与策略和过程的有效运行;方针与战略要素考察组织如何通过明确的战略,并由相关的方针、计划、目的和过程支持,来实现组织的使命和远景目标;资源要素考察组织如何计划和管理其外部合作关系和资源来支持其方针与战略以及过程的有效运
22、行;过程要素考察组织如何设计、管理和改进其过程来支持方针与战略,使顾客和其他受益者满意。2)结果标准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从4个要素来评审组织结果的有效性,即人员结果(90分)、顾客满意(200分)、社会结果(60分)、经营绩效(150分)。从结果上可以评审组织获得了什么。人员结果要素考察就员工而言,组织取得了什么成果;顾客满意要素考察就顾客而言,组织取得了什么成果;社会结果要素考察就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而言,组织取得了什么成果;经营绩效要素考察就企业经营而言,组织取得了什么成果。(1)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的评审过程1)自我评估并提交申请申请者首先根据评审标准自我评估,然后在每年的2月或
23、3月以申请文件的形式将评估结果提交给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2)专家评审并选出入围者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小组对申请者的申请文件进行审查,然后评分选出入围者。3)现场考核被选出的入围者将接受现场考核。现场考核由以前获奖者的代表和欧盟委员会、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以及欧洲质量管理组织的代表执行。他们将对申请文件的内容和不确切的地方进行现场验证。现场考核对申请者而言是学习卓越模式的好机会。4)选定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单项奖获得者现场考核结束后,基于评审小组的最终报告,评审委员会选定单项奖获得者。获得单项奖意味着组织已经在卓越绩效经营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5)产生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获得者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
24、卓越奖获得者产生于单项奖获得者。获奖者都将参加声望很高的欧洲质量论坛,媒体将对此进行广泛深入的报道,在整个欧洲他们都将得到认可,成为其他,组织的典范。获奖当年,将举行一系列的会议邀请获奖者与其他组织分享他们达到优秀的历程与经验。七、 卓越绩效模式及框架卓越绩效模式是当今国际上广泛认同的一种组织综合绩效管理的有效方法。这种系统的绩效管理方法通过领导作用、战略规划、对顾客和市场的关注、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对人力资源的关注、过程管理、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的集成来改变组织的形象。其中,领导作用、战略规划和对顾客与市场的关注构成了“领导一战略一市场”循环;对人力资源的关注、过程管理和经营结果构成了“资源一
25、过程一业绩”循环。两个循环以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为基础和纽带相互促进,最终实现组织整体绩效和竞争力的大幅度提升。卓越绩效模式的核心是引导企业满足甚至超越顾客需求,达到顾客满意,实现卓越经营绩效。朱兰认为,卓越绩效模式的本质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具体化。对于任何一个致力于追求卓越的企业,卓越绩效模式提供了评价准则,企业可以采用评价准则所集成的现代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不断评价自己的管理业绩,从而走向卓越。因此,卓越绩效模式是手段,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卓越绩效是目的。实现目的的路径是利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定期对组织进行系统的诊断,识别存在的不足,实施持续改进,取得预期的绩效水平。卓越绩效模式
26、是世界级成功企业公认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也是中国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卓越经营的努力方向。八、 质量检验1、检验数量和检验频度(1)产品检验数量的确定检验数量就是检验产品的数量,依产品的不同而异。对量大且成本低的产品如回形针、爪钉和木杆铅笔等,因漏掉不合格品所造成的损失非常低,同时生产这些产品的过程通常相当可靠,以致废品很少,所以一般只需进行少量检验。对量小且价值高的产品如飞机、大型舰船和运载火箭等,因某一部件的失效不但导致产品功能的失效和惊人的财产损失,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危害,所以对这类产品要进行大量检验,甚至是逐件检验。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对自动生产线上
27、的产品,可选择自动检验。在实际质量控制中,检验数量根据检验费用和预期的漏检不合格品所发生的费用来决定。显然,随着检验数量的增加,检验费用会随之增加,而因漏检不合格品所发生的费用就会减少。传统的观点是与总费用最低所对应的检验数量就是最优检验数量。目前的观点是,只要减少不合格品,就会降低成本,所以检验数量越多越好。(2)检验频度的确定检验频度就是检验的频率程度,主要依赖于生产过程处于非受控状态的比例和拟检查批量的大小。对一个稳定的生产过程,就不需要进行频繁的检验,而对一个非稳定的或近期有质量问题的生产过程,就要加大检验频度。对小批量的生产过程需要抽取大量样本,而对大批量生产过程,抽取的样本可相应地
28、少些。2、检验点的确定因为每一项检验都会增加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所以检验位置的确定至关重要。检验点就是检验位置。就制造业而言,有以下典型的检验点。(1)原料或外购件入库前,即要控制源头质量。(2)成品出厂前。就发生的费用来说,在工厂内部处理不合格品比在顾客那里要低得多。(3)高附加值操作之前。最不经济的是由高技能的工人使用高精尖的机器设备去加工不合格的半成品。(4)在不可逆转工序之前。陶器在烧制之前可返工,一旦烧结,不合格品就只能被弃掉或作为次品降价处理。(5)在一道覆盖性工序之前。油漆、电镀和安装往往会掩盖产品的某些缺陷,所以必须在这些工序开始之前对产品进行一次检验。在服务领域,检验点通常是采
29、购的原材料和物资的入库点、服务窗口和已经完成的服务项目(如已修理好设备、汽车等)。3、检验地点的确定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进行现场检验。例如,当检查船身的裂缝情况时,就要求检查人员到船上检查。而当进行药品试验、食物样品分析、金属强度测试、润滑剂的流动黏性测试时,在实验室里进行效果更好。下面是集中(通常为实验室)检验和现场检验各自的特点,检验人员可以参考这些特点,并根据具体要检验的产品来确定检验地点。集中检验的特点有以下六项:可进行一些特殊项目的检验,如可进行药品的毒理和药理分析;设备精良;检验环境良好,低噪声、无震动、无粉尘;按事先制定好的检验规程进行操作,结果更为准确;由训练有素的检验人员进行检验
30、;等待检验结果的时间较长,有时为了等待检验结果可能会使生产中断一段时间。现场检验的特点有三个:可避免外来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如样品的损坏或样品在带到实验室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理化性质的变化;可以很快得到检验结果,以便迅速做出决策;检验设备、试剂、操作规程或人员等有一定的限制。九、 统计质量控制1924年,来自贝尔实验室的美国数理统计专家休哈特制定了第一张控制图。1930年,同样来自贝尔实验室的数学家道奇与罗米格编制了第一批抽样数表。1931年休哈特的工业产品质量的经济检验一书问世,统计质量控制理论逐步形成。统计质量控制就是应用统计抽样原理,抽取一部分产品(零件),对这些产品的主要质量特性给予数量
31、测定,并经过统计分析来判断产品质量的情况和趋向,借以预防和控制不合格品的产生。它的主要特点是,从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上看,由事后把关变为事前预防;从质量管理的方法论上看,广泛深入地应用了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1、质量散差的原因质量散差是指按一定标准制造出来的大量同类产品的质量所存在的差异。质量散差有下列几个来源:人员、机器设备、原材料、方法、环境及测量等。要求上述条件绝对保持不变是不可能的,因此产品质量散差就必然存在。对于这几个来源的散差原因还可以归为两大类:偶然性原因和必然性原因。偶然性原因又称随机性原因或不可避免的原因。这种原因所造成的质量散差比较小,如机床的微小振动、原材料性质的微小差异、
32、刀具的正常磨损、夹具的微小松动、工人操作技术的微小变化等。这些因素的出现是带有随机性的,一般不易识别,且难以消除,即使勉力消除,往往在经济上也是不合算的。必然性原因又称系统性原因或可以避免的原因。这种原因往往突然发生,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且前后是一致的,如机床、刀具严重磨损,设备调整不准,夹具严重松动,或者材料中混入了不同材质、规格的原材料等。这类原因一般容易识别和查找,并且易于采取措施进行消除。一般说来,偶然性原因引起的误差往往表现为产品质量特征值分布的离散性,而必然性原因引起的误差则反映在质量特征值分布的离散性与集中性,并且更多地表现在分布的集中性上。假如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发生变化的原
33、因全部属于偶然性原因,就称生产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已在这个稳定过程中制造出来的产品,而且正在制造和将要制造的产品的质量都有可靠的保证;反之,若有必然性原因在起作用,影响着产品,质量的变异,那么就表示生产过程脱离了统计控制状态,应该及时发出警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确保生产过程重新回到统计控制下的稳定状态。划分偶然性原因与必然性原因是相对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某些偶然性原因的机理或规律一旦被人们准确地掌握,就当作必然性原因对待了。2、控制图统计质量控制的主要工具是控制图。控制图是按样本序号或时间顺序绘制的有关产品质量的样本统计量图形。在图上有中心线及上下两条控制界限。中心
34、线是产品质量特性的分布中心,即均值,上下控制界限是允许产品的质量特性在此间的变动范围。如果要求产品的合格率为99.7%,那么就可以选择平均数加减3g作为上、下控制界限。3、计量特性值控制图计量特性值控制图的管理和控制对象为长度、重量、时间、强度、成分及收缩率等连续量。这里介绍两种计量特性值控制图,即均值控制图和极差控制图。4、计数特性值控制图计数特性值控制图主要以不合格品数、不合格品率、缺陷数等质量特性来控制产品质量。5、控制图的观察与分析绘制控制图的目的就是根据控制图中样本点的分布形态推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如果生产过程中只有偶然性因素在起作用,那么样本点就呈现出随机性分布。否则,生产
35、过程就处于失控状态。人们根据经验总结出来一些典型失控状态的表现形式,大致分为10类。要特别说明的是,不属于这10类,并不表示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一个总的原则就是:只要样本点的分布破坏了随机性,生产过程中就有必然性因素在起作用,因而生产过程就处于失控状态。十、 项目计划项目管理首先要制订一个详尽的项目计划,以确定项目的范围、进度和费用。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项目计划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但由于制订项目计划是在决策的初始阶段,不确定性大,在实施中应逐步展开、修正。项目计划主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什么,项目经理与项目团队应当完成哪些工作;怎样,如何完成这些工作;谁,确定承担工作分解结构中每项工作
36、的具体人员;何时,确定各项工作何时开始,需要多长时间,需要哪些资源等;5多少,确定工作分解结构中每一项需要多少经费;6哪里,确定各项工作在什么地方进行。一般地,项目计划的步骤或内容有:需求分析、确定项目目标、任务分解、资源规划和作业计划。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就是明确市场对项目的需求和业主对项目的要求。项目的需求通常分为两类:基本需求和附加需求。基本需求包括项目的范围、质量、成本、进度,即项目的四项核心内容。此外,法律法规方面的要求也属基本要求。质量、成本、进度三者是相互制约的。附加需求是指对市场开辟、争取支持等方面的要求。如对环境影响、施工噪声等方面所提出的要求等。2、确定项目目标项目目标就是
37、实施项目所要达到的期望结果。确定项目目标的作用是明确项目以及项目团队共同努力的方向,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为实施项目计划奠定基础。项目目标是评判项目是否成功的基准。确定项目目标必须遵从SMART原则,包括目标明确、可度量、可实现、成果驱动、时间性。3、任务分解为了提高估算成本、时间和资源消耗的准确性,提供测量和控制执行情况的标准,便于明确职责和进行资源分配,将整个项目按照工作内容详细分解,分成独立的可衡量的活动。工作分解结构是一种将项目最终交付的硬件、软件或服务等成果,分解为各自组成要素,再将各组成要素(或子系统)一直分解到能够描述项目任务之间关系的数据结果,并对其编码的工具。WBS是预算、作业
38、计划、工作说明书及可行性分析的基础。4、资源规划资源规划就是确定实施项目活动需要哪些有形资源(人力、设备、材料)以及每种资源需要多少的活动。资源包括自然和人造资源、内部和外部资源、有形和无形资源。5、作业计划作业计划是确保按期完成项目的重要依据。作业计划主要包括工作说明,确定活动顺序,任务和责任分派,项目预算和成本估算等。(1)工作说明工作说明是对需要进行的每项工作的一个精确说明,要说明的各项工作在WBS中都有一个确定的编码。工作说明是分派任务和责任的依据。工作说明的内容包括任务描述,该任务的结果和可交付成果的形式,完成该任务应参照的标准、指南、程序以及有关文件,完成该任务的各种投入等。(2)
39、确定活动顺序根据工作组合关系、产品结构、拥有的资源(设备、人员等)以及管理目标,确定组成项目的各项活动的先后顺序。甘特图是描述活动顺序的一种实用方法。甘特图就是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直观地表示项目的该项活动的顺序与持续时间的条状图。(3)任务和责任分派任务和责任分派是将WBS中规定的各项任务和SOW中规定的任务要求,分派给组织中的部门或个人。任务和责任的分派结果是任务矩阵。(4)项目预算和成本估算成本估算是预算的基础,项目预算对于控制资源投入和取得预期的项目收益至关重要。项目预算首先确定整个项目的成本目标,然后在WBS基础上确定有关人力、材料、差旅等事项的预算目标。十一、 项目控制1、项目控制
40、的一般方法(1)建立文件体系。项目控制的文件主要包括:工作范围细则、职责划分细则、项目程序细则、技术范围文件、成本控制文件、信息控制文件等。(2)建立会议制度。在各个关键时刻召开会议。项目进行中应定期召开例会,如每月一次。还有些非定期的特别会议,在必要时随时召开。(3)建立信息控制制度。加强通信联系、沟通各方面信息是搞好项目的关键性一环。通常的联系方式有信件、电话、谈话、电传、图纸等。2、以计算机为基础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大型项目中,资源昂贵,技术条件复杂,涉及的人数、机构和职能相互依存程度高,传统的专业或职能信息系统不能满足要求,应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3、WBS在项目控制中的应用将细分化了
41、的所有项目要素统一编码,使其代码化,WBS还可以充当一个共同的信息交换语言,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系统之间所有信息的沟通。其优点是为所有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基准,不会因人员的变更而变化。十二、 网络图网络图是一种由活动、事件和路线三要素组成的图体模型。网络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箭线表示活动的箭线式网络图;另一种是以节点表示活动的节点式网络图本书主要介绍箭线式网络图。1、网络图的组成要素(1)活动活动是指一项工作(工序)或一项作业。它需要消耗一定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在箭线网络图中用箭线表示活动,箭尾表示活动的开始,箭头表示活动结束,箭线上标示活动的名称,箭线下标示该活动所需的时间。在不设时
42、间坐标的网络图中,箭线的长短与活动所需时间无关。有时为了正确反映各项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需要引入虚活动,用虚箭线表示。所谓虚活动,是不消耗时间与资源的活动,仅表示活动的逻辑关系。(2)事件事件指一项活动的开始或结束的瞬间,不消耗资源,也不占用时间,用圆圈表示,是两条或两条以上箭线的交接点,又称节点。第一个事件指网络的始点事件(源),表示计划任务的开始。最后一个事件指网络的终点事件(汇),表示计划任务的结束。介于始点和终点之间的事件称为中间事件,表示前一活动的结束、后一活动的开始。(3)路线路线是从网络始点事件开始,沿箭线方向,到网络终点事件为止的路径,中间有一系列首尾相接的节点和箭线组成的通道
43、。路线所需时间是路线中各项活动的活动时间之和。时间最长的路线(或时差为0的路线)为关键路线。2、网络图的绘制原则(1)方向性。各项活动从左至右,不能反向。(2)活动有始有终:箭线的首尾必须有节点,不能从一条箭线中间引出另一条箭线。(3)两点一线:相邻两个节点之间只能有一条箭线直接相连,如存在两个以上的活动,其余活动应使用虚活动。(4)顺序编号。从小到大,从左至右,不能重复。(5)源汇合一。一个网络图中,只能有一个始点事件和一个终点事件。如出现几道工序同时开始或结束,可用虚箭线把始点事项或终点事项连接起来。十三、 关键链1997年,以色列物理学家艾利,高德拉特出版了关键链一书,将约束理论应用于项
44、目管理领域,其核心思想是利用有限的资源来实现项目计划管理,通过设置缓冲来达到整个项目的有效执行。与传统的项目计划管理技术不同,关键链技术不仅考虑了任务间的紧前、紧后约束关系,还考虑了任务间的资源冲突。关键链技术充分考虑了项目周期的制约因素和资源瓶颈,为项目管理人员缩短项目周期指明了方向。关键链技术通过项目缓冲、汇入缓冲和资源缓冲机制来消除项目中不确定因素对执行项目计划所造成的影响,以保证项目计划的有效执行。关键链技术强调把行为学的理论,如帕金森定律、“学生综合征”等应用于项目管理,真正实现了项目管理中的技术与人力资源的有效结合。利用关键链技术进行项目管理的步骤如下:建立计划框架;定义活动;绘制
45、网络图;识别约束,确定关键链;设置缓冲;编制基准进度计划。十四、 项目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尽管项目实践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如我国古代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万里长城、故宫古建筑群等,但是将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进行分析研究,其历史并不长。通常认为,项目管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如曼哈顿计划。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以关键路线法和计划评审技术为代表的网络计划技术被提出,并在60年代得到应用。19501980年,项目管理主要应用在美国国防建设部门和建筑公司。从80年代开始,项目管理的应用扩展到其他工业领域(行业),如制药、电信、软件开发等。项目管理是一种特别适用于那些责任重大、关系复杂、时间紧迫、资源有
46、限的一次性任务的管理方法。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这类任务越来越多,人们对项目管理越来越重视。目前有两大项目管理的研究体系:以欧洲为代表的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以美国为代表的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它们分别制定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则制定了关于项目管理的国际标准ISO10006。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一些高校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这方面的工作,到1991年才成立全国性的项目管理研究会。财政部于1994年得到世界银行的赠款,专门用于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在实践上,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项目管理体制首先在建设项目上有所突破。鲁布革水电站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
47、,1984年在国内第一次采用国际招标,推行项目管理,缩短了工期,降低了造价,工程质量优良,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项目管理在我国必将越来越受关注。十五、 项目管理的内容项目管理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为了完成一个既定目标,由临时性组织,在特殊的运行机制下,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充分利用既定有限资源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把项目管理分为五大过程组和十大知识领域。五大过程组即启动过程组、规划过程组、执行过程组、监控过程组、收尾过程组。十大知识领域,即项目整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项目干系人管理。1、五大过程组PMBOK明确了五大过程组的具体含义。启动过程组是定义一个新项目或现有项目的一个新阶段,授权开始该项目或阶段的一组过程。规划过程组是明确项目范围,优化目标,为实现目标制订行动方案的一组过程。执行过程组是完成项目管理计划中确定的工作,以满足项目规范要求的一组过程。监控过程组是跟踪、审查和调整项目进展与绩效,识别必要的计划变更并启动相应变更的一组过程。收尾过程组是完结所有过程组的所有活动,正式结束项目或阶段的一组过程。2、十大知识领域(1)项目整合管理项目整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