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题库——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题库——选择题.docx(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机械零件的强度30题1.1有限寿命疲劳极限符号中,N表示寿命计算的 B 。A. 循环基数; B. 循环次数; C. 寿命指数; D. 寿命系数。1.2绘制坐标中的简化疲劳极限应力线图,绘制此图起码应具备的条件是 C 。A. 各种循环特性值r下的实验结果;B. 某一循环特性实验求得的疲劳极限应力;C. 材料的屈服极限,以及疲劳极限和;D. 根据理论计算出一系列数据。1.3形状相同、尺寸一样、工作条件也相同的零件,用 A 制造时则有较大的应力集中系数。 A. 铸铁; B. 低强度钢; C. 高强度合金钢; D. 高强度钢。1.4两轴线互相干行的圆柱体接触,受径向压力,则两零件的接触应力 A 。
2、 A. 相等; B. 不相等; C. 及直径有关,直径大的接触应力大; D. 无法判断。1.5机械由于某些原因不能 C 时称为失效。A. 工作; B. 连续工作;C. 正常工作; D. 负载工作;1.6代表变应力,其脚标-1代表 D 。A. ; B. ;C. ; D. 。1.7两圆柱体接触,其直径,弹性模量,长度,则其接触应力和的关系是 A 。A. ; B. ; C. ; D. 。1.8对于受循环变应力作用的零件,影响疲劳破坏的主要因素是。 A. 最大应力; B. 平均应力; C. 应力幅; D. 无法判定。1.9当三个相同零件甲、乙、丙承受的是相同的,但应力的循环特性分别+1,0,-1,其中
3、,最易疲劳损伤的零件是。A. 1; B. 0; C. 1; D. 一样。1.10零件表面经淬火、氮化、喷丸、滚子碾压等处理后,其疲劳强度。A. 增高; B. 不变;C. 降低; D. 增高或降低视处理方法而定。1.11零件强度计算中的许用安全系数是用来考虑。A. 载荷的性质,零件价格的高低,材料质地的均匀性;B. 零件的应力集中、尺寸大小、表面状态;C. 计算的精确性,材料的均匀性,零件的重要性;D. 零件的可靠性,材料的机械性能,加工的工艺性。1.12在外载荷个变的情况下,试判断下列零件上各点应力的变化特性(用应力循环特性系数表示):推力球轴承波动体上一点的接触应力,r为。A. 1; B.
4、1; C. 1; D. 0 r+1。1.13某齿轮传动装置如图1-2-1所示,轮1为主动轮,则轮2的齿而接触应力按变化。A. 对称循环; B. 脉动循环;C. 循环特性0.5的循环; D. 循环特性1的循环。1.14图1-2-1所示的齿轮传动装置,轮1为主轮,当轮1做双向回转时,则轮1的齿面接触应力按 B 变化。A. 对称循环; B. 脉动循环;C. 循环特性-0.5的循环; D. 循环特性1的循环。1.15零件受变载荷作用时,则在其内部 B 。 A. 只会产生静应力; B. 只会产生变应力;C. 可能产生静应力,也可能产生变应力;D. 无法判定。1.16对于受循环变应力作用的零件影响疲劳破坏
5、的主要因素是 C 。 A. 最大应力; B. 平均应力; C. 最小应力; D. 应力幅。1.17塑性材料制成的零件进行静强度计算时,其极限应力为 B 。 A. ; B. ; C. ; D. 。1.18零件受对称循环向力时,对于塑性材料应取 C 作为材料的极限。 A. 材料的强度极限; B. 材料的屈服极限; C. 材料的疲劳极限; D. 屈服极限除以安全系数。1.19一等截面直杆,其直径15,受静拉力40,材料为35#钢, 5402,320 2,则该杆的工作安全系数为 D 。 A. 2.38; B. 1.69; C. 1.49; D. 1.41。1.20同样形状、尺寸、结构和工作条件的零件,
6、采用下列不同材料制造;a) 20-40;b) 35#钢;c) 40。其中有效应力集中系数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C 。 A. a) 和b); B. c) 和a); C. a) 和c); D. b) 和a)。1.21两圆柱体沿母线相压,载行为时,最大接触应力为,若载荷增大到2 时,最大接触应力变为 B 。 A. 1.26; B. 1.41; C. 1.59; D. 2。1.22由试验知,有效应力集中、绝对尺寸和表面状态只对 A 有影响。 A. 应力幅; B. 平均应力; C. 应力幅和平均应力; D. 最大应力和最小应力。1.23用基氏法绘制零件极限应力的简化线图时,必需的已知数据有 D 。 A.
7、、; B. 、; C. 、; D. 、。1.24一钢制零件材料的疲劳强度极限152 2,取寿命指数m9,应力循环基数,则当应力循环次数时,材料的疲劳强度极限 A 2。 A. 144; B. 152; C. 160; D. 165。1.25两圆柱体相接触,其直径,弹性模量,泊松比,长度,其接触应力及的关系有 A 。 A. =; B. =2;C. =4; D. =8.1.26零件的工作安全系数为 C 。A. 零件的极限应力比许用应力;B. 零件的工作应力比许用应力;C. 零件的极限应力比零件的工作应力;D. 零件的工作应力比零件的极限应力。1.27对于承受简单的拉、压、弯及扭转等体积应力的零件,共
8、相应应力及外载荷成 A 关系。 A. 线性; B. ; C. ; D. 。1.28对于循环基数的金属材料,下列公式中,正确的是 A 。 A. ; B. ; C. 寿命系数; D. 寿命系数。1.29已知某转抽在弯扭复合应力状态下工作,其弯曲及扭转作用下的安全系数分别为,则该转轴的实际安全系数值为 C 。 A. 12; B. 6.0; C. 5.69; D. 18.0。1.30四个结构及性能相同的零件甲、乙、丙、丁,承受最大载荷应力的值相等,而应力循环特性分别为+1、0、-0.5、-1,则其中最容易发生失效的零件是 D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2、螺纹联接40题2.1当
9、螺纹公称直径、牙型角、螺纹线数相同时,细牙螺纹的自锁性能比粗牙螺纹的自锁性能 A 。A. 好; B. 差; C. 相同; D. 不一定。2.2用于连接的螺纹牙型为三角形,这是因为三角形螺纹 A 。A. 牙根强度高,自锁性能好; B. 传动效率高;C. 防振性能好; D. 自锁性能差。2.3若螺纹的直径和螺旋副的摩擦系数一定,则拧紧螺母时的效率取决于螺纹的 B 。A. 螺距和牙型角; B. 升角和头数;C. 导程和牙形斜角; D. 螺距和升角。2.4对于连接用螺纹,主要要求连接可靠,自锁性能好,故常选用 A 。A. 升角小,单线三角形螺纹; B. 升角大,双线三角形螺纹;C. 升角小,单线梯形螺
10、纹; D. 升角大,双线矩形螺纹。2.5用于薄壁零件连接的螺纹,应采用 A 。A. 三角形细牙螺纹; B. 梯形螺纹;C. 锯齿形螺纹; D. 多线的三角形粗牙螺纹。2.6当铰制孔用螺栓组连接承受横向载荷或旋转力矩时,该螺栓组中的螺栓 D 。A. 必受剪切力作用; B. 必受拉力作用;C. 同时受到剪切及拉伸; D. 既可能受剪切,也可能受挤压作用2.7计算紧螺栓连接的拉伸强度时,考虑到拉伸及扭转的复合作用,应将拉伸载荷增加到原来的 B 倍。A. 1.1; B. 1.3; C. 1.25; D. 0.3。2.8采用普通螺栓连接的凸缘联轴器,在传递转矩时, D 。A. 螺栓的横截面受剪切; B.
11、 螺栓及螺栓孔配合面受挤压;C. 螺栓同时受剪切及挤压; D. 螺栓受拉伸及扭转作用;2.9在下列四种具有相同公称直径和螺距,并采用相同配对材料的传动螺旋副中,传动效率最高的是 C 。A. 单线矩形螺旋副; B. 单线梯形螺旋副;C. 双线矩形螺旋副; D. 双线梯形螺旋副。2.10在螺栓连接中,有时在一个螺栓上采用双螺母,其目的是 C 。A. 提高强度; B. 提高刚度;C. 防松; D. 减小每圈螺纹牙上的受力。2.11在同一螺栓组中,螺栓的材料、直径和长度均应相同,这是为了 B 。A. 受力均匀; B. 便于装配.; C. 外形美观; D. 降低成本。2.12螺栓的材料性能等级标成6.8
12、级,其数字6.8代表 A 。A. 对螺栓材料的强度要求; B. 对螺栓的制造精度要求;C. 对螺栓材料的刚度要求; D. 对螺栓材料的耐腐蚀性要求。2.13螺栓强度等级为6.8级,则螺栓材料的最小屈服极限近似为 A 。A. 480 ; B. 6 ; C. 8 ; D. 0. 8 ;2.14不控制预紧力时,螺栓的安全系数选择及其直径有关,是因为 A 。A. 直径小,易过载; B. 直径小,不易控制预紧力;C. 直径大,材料缺陷多; D. 直径大,安全。2.15对工作时仅受预紧力F,作用的紧螺栓连接,其强度校核公式为,式中的系数1.3是考虑 C 。A. 可靠性系数; B. 安全系数; C. 螺栓在
13、拧紧时,同时受拉伸及扭转联合作用的影响;D. 过载系数。2.16紧螺栓连接在按拉伸强度计算时,应将拉伸载荷增加到原来的1.3倍,这是考虑的 B 影响。A. 螺纹的应力集中; B. 扭转切应力作用; C. 安全因素; D. 载荷变化及冲击。2.17预紧力为的单个紧螺栓连接,受到轴向工作载荷作用后,螺栓受到的总拉力F0 C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大于或等于。2.18一紧螺栓连接的螺栓受到轴向变载荷作用,已知=0,=,螺栓的危险截面积为,螺栓的相对刚度为,则该螺栓的应力幅为 C 。A. ; B. ;C. ; D. 。2.19在受轴向变载荷作用的紧螺栓连接中,为提高螺栓的
14、疲劳强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B 。A. 增大螺栓刚度,减小被联接件刚度;B. 减小,增大;C. 增大和; D. 减小和。2.20若要提高受轴向变载荷作用的紧螺栓的疲劳强度,则可 B 。A. 在被连接件间加橡胶垫片; B. 增大螺栓长度;C. 采用精制螺栓; D. 加防松装置。2.21有一单个紧螺栓连接,要求被连接件接合面不分离,已知螺栓及被连接件的刚度相同,螺栓的预紧力为,当对连接施加轴向载荷,使螺栓的轴向工作载荷及预紧力相等时,则 D 。A. 被连接件发生分离,连接失效; B. 被连接件将发生分离,连接不可靠;C. 连接可靠,但不能再继续加载;D. 连接可靠,只要螺栓强度足够,可继续加载,直到
15、轴向工作载荷F接近但小于预紧力的两倍。2.22对于受轴向变载荷作用的紧螺栓连接,若轴向工作载荷F在01 000N之间循环变化,则该连接螺栓所受拉应力的类型为 A 。A. 非对称循环应力; B. 脉动循环变压力;C. 对称循环变应力; D. 非稳定循环变应力。2.23对于紧螺栓连接,当螺栓的总拉力F0和残余预紧力F不变,若将螺栓由实心变成空心,则螺栓的应力幅及预紧力会发生变化, D 。A. 增大,应适当减小; B. 增大,应适当增大;C. 减小,应适当减小; D. 减小,应适当增大。2.24在螺栓连接设计中,若被连接件为铸件,则有时在螺栓孔处制作沉头座孔或凸台,其目的是 A 。A. 避免螺栓受附
16、加弯曲应力作用; B. 便于安装;C. 为安置防松装置; D. 为避免螺栓受拉力过大;2.25螺旋起重器的效率。A. ; B. ; C. ; D. 。2.26螺旋副的自锁条件是。A. ; B. ; C. ; D. 。2.27所列四种公称直径、螺距、材料均相同的传动螺旋中,传动效率最高。A. 单线矩形螺旋副; B. 单线梯形螺旋副;C. 双线矩形螺旋副; D. 双线梯形螺旋副。2.28用普通螺栓联接的螺栓组受横向载荷或旋转力矩时,该螺栓组中的螺栓受力情况是。A. 只可能受到剪切及挤压; B. 只有拉力;C. 同时受剪切及拉伸; D. 可能受剪切,也可能受拉伸。2.29汽缸内压力在02间循环变化时
17、,缸盖联接螺栓的应力类型为循环变应力。A. 非对性; B. 脉动; C. 对称; D. 非稳定。2.30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在工作载荷和残余预紧力不变的情况下,要提高螺栓强度,可以来取的措施有 A 。 A. 将被联接件间的橡胶垫片改为皮革垫片; B. 在螺母下放置弹性元件; C. 将被联接件问的金属垫片改为橡胶垫片; D. 螺母下放置的弹性元件。2.31受拉紧螺栓联接拧紧的主要目的除了增强联接的紧密性外,还可以 A 。A. 防松; B. 减少偏心载荷;C. 降低疲劳强度; D. 减少动载荷。2.32受横向载荷的蛹栓组联接中,用铰制孔螺栓时,靠来承受横向载荷。A. 螺杆的挤压; B. 螺纹的
18、挤压;C. 结合面间的摩擦力; D. 无法判定。2.33在常用螺纹中,效率最低、自锁性最好的 C ,效率较高,牙根强度较大,制造方便的是,联接螺纹常用,传动螺纹常用。A矩形螺纹; B梯形螺纹;C三角螺纹; D. 管螺纹。2.34螺纹副在摩擦系数一定时,螺纹的牙型角越大则。A当量摩擦系数越小,自锁性能越好;B当量摩擦系数越小,自锁性能越差;C当量摩擦系数越大,自锁性能越差;D当量摩擦系数越大,自锁性能越好。2.35紧螺栓联接强度公式中,系数1.3是考虑。A应力集中; B安全系数;C拉扭复合;D承载面积是按内径面积计算,但螺纹牙也承担一定的抗拉作用。2.36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为保证被联接件不
19、出现缝隙,因此。 A剩余预紧力应小于零; B剩余预紧力应大于零; C剩余预紧力应等于零; D预紧力应大于零。2.37一螺拴联接拧紧后预紧力为,工作时又受轴向工作拉力F,被联接件上的残余预紧力为,则螺栓所受总拉力Q等于。(注:是螺栓的联接相对刚度)A; B;C; D。2.38外载荷是轴向变载荷的重要联接,螺栓所受总拉力在及之间变化,则螺栓的应力变化规律按。Ar为常数; B常数; C常数; D. 无法确定。2.39为提高螺栓联接的疲劳强度,应 A 。A. 减小螺栓刚度,增大被联接件刚度;B. 同时减小螺栓及被联接件的刚度;C. 增大螺栓刚度,减小被联接件刚度;D. 同时增大螺栓及被联接件的刚度。2
20、.40当袖轴上安装的零件要承受轴向力时,采用 A 来轴向定位,所能承受的轴向力较大。 A. 圆螺母; B. 紧定螺钉; C. 弹性档圈; D. 无法确定。3、键、花键、无键和销联接23题3.1平键联接选取键的公称尺寸选取的依据是。A. 轮毂长; B. 键长; C. 传递的转矩T值; D. 轴的直径。3.2矩形花键采用定心方式。A. D大径; B. d小径; C. b长宽; D. 内径。3.3采用两切向键时,两键应相隔_ B _。A. 0; B. 120; C. 180; D. 90。3.4楔键联接可以实现轴及轮毂的。A. 轴向固定; B. 周向固定;C. 同时做轴向和周向固定; D. 无法判定
21、。3.5标准平键的承载能力通常取决于。A键的剪切强度; B键的弯曲强度;C键联接工作表面挤压强度; D轮毂的挤压强度。3.6花键联接的强度取决于强度。A齿根弯曲; B齿根剪切;C齿侧挤压; D齿侧接触。3.7设计镀联接的主要内容是:(a)按轮毂长度选择键长度;(b)按轴的直径选择键的剖面尺寸;(c)按使用要求选择键的类型;(d)进行必要的强度校核。具体设计时的一般顺序为。A(a)(b) (c) (d);B(b) (a) (c) (d);C(c) (a) (b) (d);D(c) (b) (a) (d)。3.8一齿轮及直径70的轴段采用平键相联接,平键的标记为:键20801096-79,齿轮分度
22、圆直径d2=200,圆周力F15,则键联接产生的挤压应力为(见图1-4-1)。A31.75; B36.44; C39.68; D48.59。3.9半圆键联接的主要优点是。A人对轴的强度削弱较轻; B键槽的应力集中较小;C工艺性好、安装方便;D. 以上都不对。3.10当键连接强度不足时可采用双键,使用两个平面键时要求键 D 布置。A. 在同一直线上; B. 相隔90; C. 相隔120; D. 相隔180。3.11键的剖面尺寸通话根据 C 按标准选取。A. 传送扭矩大小; B. 功率大小; C. 轴的直径; D. 轮鼓的长度。3.12轴上键槽用斤铣刀加工的优点是 C 。 A. 装配方便; B.
23、对中性好;C. 减小应力集中; D. 传动力矩大。3.13普通平键联接的主要用途是使轴及轮毂之间 C 。A. 沿轴向固定并传递轴向力;B. 沿轴向可作相对滑动并具有导向作用;C. 沿周向固定并传递转矩;D. 安装及拆御方便。3.14当轮毂轴向移动距离较小时,可以采用 C 联接。 A. 普通平键; B. 半圆键; C. 导向平键; D. 滑键。3.15某变速齿轮需在袖上频繁移动,拟采用矩形花键联接,若两联接表面硬度均大于50该联接宜采用 B 定心方式。 A. 外径; B. 内径; C. 齿侧; D. 任意。3.16影响过盈联接承载能力最为敏感的因素是配合面的 D 。 A. 直径尺寸; B. 长度
24、尺寸; C. 表面粗糙度; D. 过盈量。 3.17及多键联接相比,花键连接的下列特征中,有 B 是不符合事实的。A. 适合于批量生产; B. 大大地削弱了轴的强度;C. 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 D. 轴上零件在轴上对中性好。3.18在矩形花键中,加工方便且定心精度高的是 B 。 A.齿测定心; B. 内径定心; C. 外径定心; D. 齿形定心。3.19当轴作单向回转时,平键的工作面在键的 A 。A. 上、下两面; B. 上表面或下表面;C. 一侧面; D. 两侧面。3.20普通平键联接工件时键的主要失效形式为 B 。A. 键受灭剪切破坏; B. 键侧面受挤压破坏;C. 剪切及挤压同时产生;
25、D. 磨损和键被剪断。3.21普通平链联接强度校核的内容主要是 A 。A. 校核键侧面的挤压强度; B. 校核键的剪切强度;C. A、B均需校该; D. 校核磨损。3.22 C 不能列入过盈配合联接的优点。A. 结构简单; B. 工作可靠;C. 能传送很大的转矩和轴向力; D. 装配较方便。3.23切向键联接的斜度是做在 C 上的。A. 轮毂键槽底面; B. 轴的键槽底面;C. 对键的接触面; D. 键的侧面。4、带传动30题4.1带传动是依靠 B 来传递运动和功率的。 A. 带及带轮接触面之间的正压力; B. 带及带轮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 C. 带的紧边拉力; D. 带的松边拉力。4.2带张
26、紧的目的是 D 。 A. 减轻带的弹性滑动; B. 提高带的寿命; C. 改变带的运动方向; D. 使带具有一定的初拉力。4.3及链传动相比较,带传动的优点是 A 。 A. 工作平稳,基本无噪声 ; B. 承载能力大; C. 传动效率高; D. 使用寿命长。4.4及平带传动相比较,V带传动的优点是 D 。 A. 传动效率高; B. 带的寿命长; C. 带的价格便宜; D. 承载能力大。4.5选取V带型号,主要取决于 A 。 A. 带传递的功率和小带轮转速; B. 带的线速度; C. 带的紧边拉力; D. 带的松边拉力。4.6V带传动中,小带轮直径的选取取决于 C 。 A. 传动比; B. 带的
27、线速度; C. 带的型号; D. 带传递的功率。4.7中心距一定的带传动,小带轮上包角的大小主要由 D 决定。 A. 小带轮直径; B. 大带轮直径; C. 两带轮直径之和; D. 两带轮直径之差。4.8两带轮直径一定时,减小中心距将引起 D 。 A. 带的弹性滑动加剧; B. 带传动效率降低; C. 带工作噪声增大; D. 小带轮上的包角减小。 4.9带传动的中心距过大时,会导致 D 。 A. 带的寿命缩短; B. 带的弹性滑动加剧; C. 带的工作噪声增大; D. 带在工作时出现颤动。4.10若忽略离心力影响时,刚开始打滑前,带传动传递的极限有效拉力及初拉力之间的关系为 C 。 A. ;
28、B. ;C. ; D. 4.11设计V带传动时,为防止 A ,应限制小带轮的最小直径。 A. 带内的弯曲应力过大; B. 小带轮上的包角过小; C. 带的离心力过大; D. 带的长度过长。4.12一定型号V带内弯曲应力的大小,及 B 成反比关系。 A. 带的线速度; B. 带轮的直径; C. 带轮上的包角; D. 传动比。4.13一定型号V带中的离心拉应力,及带线速度 A 。 A. 的平方成正比; B. 的平方成反比; C. 成正比; D. 成反比。4.14带传动在工作时,假定小带轮为主动轮,则带内应力的最大值发生在带 B 。 A. 进人大带轮处; B. 紧边进入小带轮处; C. 离开大带轮处
29、; D. 离开小带轮处。4.15带传动在工作中产生弹性滑动的原因是 C 。 A. 带及带轮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小; B. 带绕过带轮产生了离心力; C. 带的弹性及紧边和松边存在拉力差; D. 带传递的中心距大。4.16带传动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其原因是 C 。 A. 带容易变形和磨损; B. 带在带轮上出现打滑; C. 带传动工作时发生弹性滑动; D. 带的弹性变形不符合虎克定律。4.17一定型号的V带传动,当小带轮转速一定时,其所能传递的功率增量,取决于 C 。 A. 小带轮上的包角; B. 带的线速度; C. 传动比; D. 大带轮上的包角。4.18及V带传动相比较,同步带传动的突出优点是
30、 B 。 A. 传递功率大; B. 传动比准确; C. 传动效率高; D. 带的制造成本低。4.19带轮是采用轮辐式、腹板式或实心式,主要取决于 D 。 A. 带的横截面尺寸; B. 传递的功率; C. 带轮的线速度; D. 带轮的直径。4.20当摩擦系数及初拉力一定时,则带传动在打滑前随 B 的增大而增大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拉力。 A. 带轮的宽度; B. 小带轮上的包角; C. 大带轮上的包角; D. 带的线速度。4.21设计V带传动时发现V带根数过多,可采用来解决。 A. 增大传动比; B. 加大传动中心距; C. 选用更大截面型号的V带; D. 无法确定。4.22在设计V带传动中,选取小
31、带轮直径d1,主要依据选取。A. 带的型号; B. 带的线速度;C. 传动比; D. 高速轴的转速。4.23确定单根带所能传递功率的极限值的前提条件是。A. 保证带不打滑; B. 保证带不打滑、不弹性滑动;C. 保证带不疲劳破坏; D. 保证带不打滑、不疲劳破坏;4.24带传动的挠性磨擦欧拉公式推导的前提条件是。A.带即将打滑;B. 忽略带的离心力;C. 带即将打滑,并且忽略带的离心力;D. 带即将打滑,并且忽略带的弯曲应力。4.25带传动中,用方法可以使小带轮包角加大。A. 增大小带轮直径d1; B. 减小带轮直径d1;C. 增大大带轮直径d2; D. 减小中心距a0。4.26带传动主动轮直
32、径=180,转速=940 ,从动轮直径710,转速=233 ,则传动的滑差率。A. 1.2; B. 1.5;C. 1.8; D. 2.2。 4.27V带传动中,V带两侧间的夹角应带轮槽间的楔角 。A. 大于; B. 等于; C小于; D. 无法确定。4.28在V带传动中,采用张紧轮装置时,张紧轮一般应装在。A. 松边的内侧; B. 松边的外侧;C. 紧边的外侧; D. 紧边的内侧。4.29设计V带传动时,若发现速度过高(),在不改变、的情况下,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是。A. 增大; B. 减小;C. 增大中心距; D. 减小中心距。4.30计算V带传动作用在轴上的压力Q的公式是 。A. ; B. ;C. ; D. 。5、链传动30题5.1及带传动相比较,链传动的优点是 B 。 A. 工作平稳,无噪声; B. 寿命长; C. 制造费用低; D. 能保持准确的瞬时传动比。5.2链传动作用在轴和轴承上的载荷比带传动要小,这主要是因为 C 。 A. 链传动只用来传递较小功率; B. 链速较高,在传递相同功率时,圆周力小; C. 链传动是啮合传动,无需大的张紧力; D. 链的质量大,离心力大。5.3及齿轮传动相比较,链传动的优点是 D 。 A. 传动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