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建筑保温材料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581351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X 页数:128 大小:12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建筑保温材料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郑州建筑保温材料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州建筑保温材料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建筑保温材料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1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郑州建筑保温材料项目商业计划书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8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8二、 项目建设地点8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8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9五、 建设背景、规模9六、 项目建设进度10七、 环境影响10八、 建设投资估算11九、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2十、 主要结论及建议13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15一、 行业基本风险特征15二、 行业壁垒16三、 构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20第三章 选址分析23一、 项目选址原则23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3三、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高品质现代化都市27四、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31五、

2、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4第四章 建筑工程技术方案36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36二、 建设方案38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39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39第五章 法人治理41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41二、 董事46三、 高级管理人员51四、 监事53第六章 SWOT分析说明55一、 优势分析(S)55二、 劣势分析(W)57三、 机会分析(O)57四、 威胁分析(T)58第七章 运营模式66一、 公司经营宗旨66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66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67四、 财务会计制度71第八章 原材料及成品管理74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74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74第九章 节能

3、可行性分析76一、 项目节能概述76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77能耗分析一览表77三、 项目节能措施78四、 节能综合评价79第十章 环保方案分析80一、 编制依据80二、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80三、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81四、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82五、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82六、 环境管理分析83七、 结论84八、 建议84第十一章 投资方案86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86二、 建设投资估算86建设投资估算表88三、 建设期利息88建设期利息估算表89四、 流动资金90流动资金估算表90五、 项目总投资91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1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92项目投资计划

4、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3第十二章 经济收益分析94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94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5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96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9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99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9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1三、 偿债能力分析10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3第十三章 招标及投资方案105一、 项目招标依据105二、 项目招标范围105三、 招标要求105四、 招标组织方式106五、 招标信息发布109第十四章 项目总结110第十五章 补充表格112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12建设投资估算表11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4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15流动资金

5、估算表116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7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8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9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9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20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21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4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25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26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27能耗分析一览表127报告说明多功能复合化保温材料是我国建筑保温与装饰材料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建筑保温与装饰材料的复合化是指将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相复合进而能够实现材料性能的互补与优化。我国新研发的多功能微孔轻质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便是复合化建筑保温与装饰材料之一

6、,其既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同时也能满足民用建筑外墙材料防火相关规定。目前,我国对建筑保温与装饰材料的保温性能与防火性能要求日趋提高,多功能复合化保温材料将成为我国建筑保温与装饰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143.1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206.2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39%;建设期利息76.4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5%;流动资金860.4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77%。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79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6024.96万元,净利润1374.14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5.66%,财务净现值2337.62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51年。

7、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经初步分析评价,项目不仅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其社会救益、生态效益非常显著,项目的建设对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在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及投资等方面建设条件较好,项目的实施不但是可行而且是十分必要的。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第一章 项目概况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郑州建筑保温材料项目

8、项目单位:xx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占地面积约10.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有关部门的行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承办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项目的建设要求,对项目的实施在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研究、分析和预测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与建设规模,并提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项目能否实施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确定建设条件与项目选址。2、确定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3、项目实施进度建

9、议。4、分析技术、经济、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情况。5、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国民经济评价。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一)编制依据1、国家建设方针,政策和长远规划;2、项目建议书或项目建设单位规划方案;3、可靠的自然,地理,气候,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4、其他必要资料。(二)技术原则按照“保证生产,简化辅助”的原则进行设计,尽量减少用地、节约资金。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辅助、服务设施及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先进可靠的工艺流程及设备和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使生产中的排放物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和规定,重视安全与工业卫生使工程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

10、建设背景、规模(一)项目背景随着混凝土外加剂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内混凝土预拌化、混凝土工程大型化、工程环境复杂化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国内预拌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不仅仅要求其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还要求其具有高工作性,因此对混凝土外加剂的性能需求也趋于多功能化,并趋向有机型、多功能型、复合型方向发展。为此,在以减水剂为主要混凝土外加剂的基础上,膨胀剂、速凝剂、缓凝剂、阻锈剂、引气剂、早强剂等功能性外加剂也必将得到快速发展。(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该项目总占地面积6667.00(折合约10.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1075.40。其中:生产工程7823.78,仓储工程1101.16

11、,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270.74,公共工程879.72。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吨建筑保温材料的生产能力。六、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七、 环境影响该项目在建设时,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制度及环境影响报告书制度。处理好生产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烟尘、污废水、噪声、固体废弃物分别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城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帮界噪声标准、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该项目在建设生产中

12、只要认真执行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八、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143.1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206.2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39%;建设期利息76.4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5%;流动资金860.4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77%。(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3206.27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716.5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20.40万元,预备费69.30万元。九、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

13、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79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6024.96万元,纳税总额857.99万元,净利润1374.14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5.66%,财务净现值2337.62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51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6667.00约10.00亩1.1总建筑面积11075.401.2基底面积4333.551.3投资强度万元/亩307.312总投资万元4143.182.1建设投资万元3206.272.1.1工程费用万元2716.572.1.2其他费用万元420.402.1.3预备费万元69.302.2建设期利息万元76.

14、472.3流动资金万元860.443资金筹措万元4143.183.1自筹资金万元2582.573.2银行贷款万元1560.614营业收入万元79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6024.966利润总额万元1832.197净利润万元1374.148所得税万元458.059增值税万元357.0910税金及附加万元42.8511纳税总额万元857.9912工业增加值万元2846.5213盈亏平衡点万元2523.49产值14回收期年5.5115内部收益率25.66%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2337.62所得税后十、 主要结论及建议该项目工艺技术方案先进合理,原材料国内市场供应充足,生产规模适宜

15、,产品质量可靠,产品价格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该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抗风险能力强,盈利能力强。综上所述,本项目是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一、 行业基本风险特征1、混凝土行业周期性波动以及产业政策的影响混凝土外加剂的下游混凝土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运行周期密切关联,因此混凝土行业的周期性波动以及外加剂行业产业政策的调整会对外加剂行业需求量、行业利润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另外,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政策的出台,促进了我国建筑保温与装饰材料行业持续高速发展。但受制于行业发展起步较晚,相关细分行业规范与标准尚未完善,未来政策的出台与执行、细分行业规范与标准的制定速

16、度均会对建筑保温与装饰材料行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材料成本是混凝土外加剂与建筑保温与装饰材料产品的主要成本构成,材料成本占成本的比例一般都超过80%。如萘系减水剂的原材料工业萘为煤化工行业的副产品,聚羧酸系减水剂的主要原材料聚醚单体为石油化工产品,上游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产品价格波动会导致本行业的利润水平会随之波动。3、环保政策的影响2016年以来,我国环保政策日益严格,中央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化工企业退城入园政策。由于减水剂母液合成环节属化学过程,因此各地纷纷出台政策要求减水剂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甚至是专门的化工园区,未在工业园区的企业可能存在搬迁的风险,相应提高了混凝土外

17、加剂企业的环保进入门槛,部分在安全生产或环境保护不达标的企业被淘汰。因此环保政策会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的格局产生较大的影响。二、 行业壁垒1、生产技术壁垒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属于建筑材料与高分子化学、表面活性剂的前沿交叉领域,属于精细化学品行业,生产技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尤其是减水剂,其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化学合成和物理复配两个环节。化学合成形成的减水剂母液是进行物理复配过程的主要原材料。化学合成过程作为减水剂生产的核心生产流程,对减水剂母液的性能好坏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进而成为决定混凝土外加剂质量的最为关键因素。化学合成涉及高分子化学领域的聚合技术,因此在产品的研发及生产环节均需要相对专业、长期

18、经验积累的人员。另外,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分子结构自由度大,需企业根据客户需求利用表面活性剂领域的研究手段进行量身定制,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既需要具备分子结构与性能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且需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与丰富的从业经验。前述要求构成混凝土外加剂行业行业生产技术壁垒。而针对于建筑保温与装饰材料行业,随着我国相关政策持续推动,行业标准与规范的持续完善,保温产品功能将日趋多元化,新型保温材料逐步普及并向产品绿色化、产品轻质化等方向发展。多功能复合化保温材料将成为我国建筑保温与装饰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建筑保温与装饰材料的复合化需要将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相复合进而实现材料性能的互补与优化,如既有良

19、好的保温性能又满足民用建筑外墙材料防火相关规定等。另外,伴随我国提出的“碳中和”与“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出台的绿色建筑、建筑节能等政策以及逐渐完善的行业标准,未来新型保温材料将进一步在材料、生产工艺以及产品上绿色化、产品功能上多元化、产品上轻质化与透明化等方向发展。前述趋势要求企业不断储备人才,加大技术研发,构成建筑保温与装饰材料行业的生产技术壁垒。2、应用技术壁垒外加剂物理复配过程是针对不同客户对混凝土的施工、力学性能、耐久性等性能的具体要求,通过在母液中掺加其他功能性外加剂,从而形成直接应用于混凝土的外加剂产品。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水泥品种多样、砂石集料地材质量差异较大,长期大规模开采天然河

20、砂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部分地区天然砂资源已出现枯竭,因此利用尾矿、废石、建筑垃圾等生产的机制砂石替代河砂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增加了外加剂物理复配过程的复杂性。另外混凝土服役环境差异大,施工企业和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现场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混凝土外加剂生产企业的复配技术水平、现场技术服务质量成为外加剂产品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这就要求技术人员不仅对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有深入了解,且需要具备较强的混凝土相关专业知识。前述物理复配工艺要求的订制化服务能力和现场技术服务能力,构成了进入行业的应用技术壁垒。3、资金壁垒混凝土外加剂与建筑保温与装饰材料的下游行业是基础建设行业,主要客户系为工程提供服务

21、的商品混凝土企业或工程建设单位。基础建设行业占用资金量大,通常需要工程建设单位或商品混凝土企业进行垫资服务,而工程建设单位和商品混凝土企业大多会将垫资周期转嫁给上游企业如外加剂、建筑保温与装饰材料等企业以缓解自身资金压力。另一方面,混凝土外加剂、建筑保温与装饰材料企业的上游一般为大型化工企业,规模大、行业集中度高、议价能力强,混凝土外加剂企业难以将垫资周期转嫁给上游,主要原材料的采购通常需要采用现款交易,使得混凝土外加剂、建筑保温与装饰材料企业业务开展需要储备较多的流动资金。另外,近年来如水泥、砂石等基础建筑材料有趋于集中的现象,该等企业的议价能力逐步增强,工程建设单位或商品混凝土企业愈发难以

22、向其转嫁资金压力,使得混凝土外加剂与建筑保温与装饰材料企业成为转嫁资金压力和风险的重要对象,从而给混凝土外加剂企业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导致混凝土外加剂、建筑保温与装饰材料企业需要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构成了资金壁垒。4、销售渠道及品牌壁垒销售渠道的建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一方面,混凝土外加剂销售需要较强的技术力量做支撑,才能与客户达成有效的沟通;另一方面,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对客户的产品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客户在选择混凝土外加剂时会比较谨慎,很多客户会进行多次试验进行验证,才会进行选择试用,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这也形成了进入该行业的销售渠道壁垒。大型基础设施施工企业和大型混凝土生产

23、企业,一般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品牌美誉度的长期积累和与客户互信合作关系是新进入者无法在短期内实现的,构成了该行业的品牌壁垒。5、产品认证壁垒近年来我国建筑保温与装饰材料行业发展迅速,政策要求与客户需求不断提高。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生活习惯等不同,各地区对建筑保温与装饰材料产品的质量要求存在差异。因此该行业的产品在某一地区进行销售前,通常需要相关企业深入研究该地区的客户需求、政策要求,并改进产品,确保其质量、性能指标符合目标市场的客户需求及政策要求,并获得目标地区相关部门对该产品的认证。前述情形构成了进入该行业的产品认证壁垒。6、安全和环保壁垒2016年以来,我国环保政策日益严格,

24、中央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化工企业退城入园政策。虽然聚羧酸系减水剂产品是绿色、环保无污染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但其母液合成环节仍属化学过程,因此母液的合成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复配环节则要求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在此背景下,各地纷纷出台政策要求减水剂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甚至是专门的化工园区,相应提高了混凝土外加剂企业的环保进入门槛,淘汰了部分在安全生产或环境保护不达标的企业。为达到国家安全及环保要求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以及相对应的设备投入,都为行业新进入者设定了进入壁垒。三、 构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以数字化为引领,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经济体制改

25、革为重点,按照“要素配置讲效率、公共服务讲均衡”的原则,加强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促进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迈向全国营商环境第一方阵。围绕“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持续推动简政放权、简化流程、数据整合,全面实现“不见面”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就近可办、郑州大都市圈全域联办,更好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持续深化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两张单”改革,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维护公平公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以承诺制为核心的极简审批,最大限度

26、降低制度交易成本,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推行国际标准、国际规则、国际标识,推进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实现管理法治化、服务规范化、环境国际化,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机制,对竞争类、功能类、公共服务类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国有企业发展效益和活力。建立健全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促进国有金融资本保值增值。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保护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合法权益,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加大对龙头企业

27、支持力度,打造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积极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加快建设“亲清在线”政府政策兑现直通平台,落实“免申即享”,推动“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政策直达企业转变。第三章 选址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郑州,简称“郑”,古称商都,是河南省省会、特大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

28、纽,截至2021年,全市辖6区5市1县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东新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7567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郑州市常住人口为12600574人,城镇人口987.9万人,城镇化率78.4%。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12003亿元。郑州地处中国华中地区、黄河下游、中原腹地、河南中部偏北,位于黄河中下游和伏牛山脉东北翼向黄淮平原过渡的交接地带,西部高,东部低,中部高,东北低或东南低;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郑州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拥有亚洲作业量最大的货车编组站。郑州航空港区是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航

29、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首家期货交易所。郑州是联勤保障部队郑州联勤保障中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驻地,也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组成部分。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支持的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郑州历史上曾五次为都,拥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0项。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全面形成,基本实现“两化五强”建设目标。“两化”:一是现代化。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国内城市第一方阵

3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城市核心功能大幅提升,城市软实力全面增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是国际化。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水平大幅提升,国际交流活动更趋频繁,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引进国际组织实现重大突破,经济外向度进入全国城市先进行列,国内大循环节点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联结点地位和作用充分显现,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先行区。“五强”:一是创新强。创新创业蓬勃发展,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

31、、人才链高度融合,成为全省创新策源地、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二是枢纽强。建成衔接国际国内的运输网络和物流体系,实现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信息港“四港”高效联动,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路”畅通全球,成为辐射全国、链接世界、服务全球的国际综合枢纽。三是生态强。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广泛普及,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资源能源高效集约利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富有成效,基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郑州。四是文旅强。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具有郑州标识的文旅品牌和文旅名片,成为古今相映生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独特魅力的黄河流域国际旅游门户,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

32、得到广泛认同,建成具有黄河流域鲜明特征的文旅强市。五是法治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郑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更加浓厚,社会更加稳定有序,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郑州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周期更短、迭代更快,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带来巨大变量,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产业分工格局调整和竞争加剧。从国内大势看,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步入生

33、态文明时代、数字时代,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科技创新、产业层次、供给质量、流通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们自身发展看,郑州已经发展成为经济总量上万亿、人口过千万的特大城市,区位交通便利,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市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更加突出。同时,我市转型发展压力不断增大,科技创新基础薄弱、基础承载能力不足、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主体发展不充分等制约还比较突出,生态环境质量尚未根本好转,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加快推进,各级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开放意识、创新

34、精神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区域经济极化与分化过程中,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郑州必须保持清醒、增强定力、勇往直前、奋勇争先,努力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十四五”时期,是郑州加快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把郑州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使命放在“两个大局”中进行谋划,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区域竞争带来的新挑战和自身发展面临的新任务,增强赶超意识、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善于化危为机,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夺取“十四五”时期郑州发展新胜利。三、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高品质现代化都市围绕“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城市发展格局,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

35、态空间,走好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子,创造“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现代化都市环境。(一)高质量做好城市规划设计深化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全市规划一盘棋、一张网、一张图,建立分类、分层、全流程规划管理机制。坚持规划引领、设计先行,统筹功能定位与空间结构、交通组织、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布局和空间管控“三条红线”,统筹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规划、城市设计,推进规划全覆盖、城市设计重点区域和重点路段全覆盖。强化规划刚性执行,建立健全严格的规划调整审核制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二)推进城市核心板块建设围绕“城区片区单元板块”的城市架构,坚持规划设计引领、产业主导、项目支撑、“三生

36、”融合,坚持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先行,按照“一年起步、三年初具雏形、五年基本成型”的建设目标,科学谋划和集中打造32个核心板块,使之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城市建设开发的新亮点、城市网络结构的关键点,带动各城市片区提升品质、有序开发,推进城市多点支撑、布局优化、结构协调,推动城市由大起来向强起来转变,让城市的现代化气息韵味越来越浓。探索总建筑师制度,加强建筑设计,注重细节设计,提炼特色城市元素,把设计的理念贯彻于城市建设方方面面,拿出绣花功夫、匠心精神来设计城市的角角落落,让每一个建筑和城市景观“可以阅读、能够阅读”。(三)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三项工程、一项管理”为抓手,持续推进老城

37、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一环十横十纵”城市道路综合改造提升,以道路更新带动城市形态更新、业态更新、功能更新,推动老城区环境、品质全面提升。坚持以“两优先、两分离、两贯通、一增加”为核心,完善城市交通微循环体系和慢行系统,让行人出行体验有根本性提升。持续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利用存量空间、低效空间,加强公共服务配套,补齐文化、医疗、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短板,缓解主城区停车难问题。完善城市家具,打造好街角小广场、小景观,提升绿化水平,为市民休闲创造更多空间。加强老建筑、老设施、老厂房、老街道的历史文化保护,延续郑州城市文脉,捡起历史文化“碎片”,打造具有中原特色的街巷、街坊,使历史厚重和时代

38、脉动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城市智慧化精细化管理,实现线上发现问题、线下解决问题的高效联动,不断提升智慧交通、智慧管网、智慧城管、智慧社区、智慧安保等建设水平。(四)推进“轨道上的都市”建设强化轨道交通在城市现代化发展中的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作用,围绕“市区连片成网、都市圈互联互通”,全面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推动三期规划项目建设,加快K1、K2线建设,启动四期建设规划,争取“十四五”末运营里程达到700公里左右,把郑州打造成为“轨道上的都市”。加强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的协调衔接,以轨道交通为主体构建大循环,以地面公交为补充构建小循环,形成地上地下交通“零换乘”体系,提升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可达性。坚持T

39、OD发展导向,加强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区域的联动发展,坚持“开发是原则、不开发是例外”,加强轨道交通站点物业、形态、开发权等控制,做好与产业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将轨道站点打造成交通的节点、发展的支点、城市建设的亮点。加强网络化轨道交通与网络化城市结构的协同耦合,调整完善线网规划,与32个城市核心板块建设紧密结合,引导好人流走向和城市功能开发,以网络化的现代轨道交通体系支撑多中心、分布式、网络化的城市结构。提升水、电、气、暖、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水平,推动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构建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增强承载经济和人口能力。(五)推进城乡区

40、域融合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做好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有序衔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50个精品村、300个示范村为带动,建成一批文旅农旅融合、文化特色彰显、生态风貌独特的新农村。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力发展科技型、服务型、示范型、生态型农业,服务全省粮食核心区建设及农业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建设具有都市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全国重要的粮食育种中心。加快培育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县域经济体系,完善县城承载功能,充分发挥好县城承接农村人口转移的主体作用。加快补齐城乡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县域医

41、疗卫生、教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以土地流转为抓手,严格农地性质,引入社会资本,创新合作模式,积极发展农业规模经营,重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集体组织的服务功能。(六)推进郑州大都市圈协同发展发挥好国家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深度推进郑开同城化,高标准规划建设郑开同城化先行示范区,加快推进郑许、郑新、郑焦协同发展,引领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加快完善都市圈跨区域交通体系,推动郑汴洛轨道快线、“1+4”大都市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建设,形成高效便捷的通勤化都市圈交通体系。坚持产业协同布局、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农

42、业等融合发展,促进跨区域的产学研结合,构建都市圈产业集群。统筹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加快修复生态,打造沿黄生态带,优化生态环境。探索推进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同城化,推进文旅融合、协同发展。打造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深化与沿黄城市群合作发展,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特色彰显的协同发展大格局。四、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体系数字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产业结构转型、质量升级,打造优势突出、竞争力和支撑力强大的现代产业体系。(一)强化先进制造业支撑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大

43、力发展以大批高素质劳动力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着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全市的战略支撑产业来抓、作为全市“一号”产业来打造,围绕智能终端的研发与制造补链延链,形成产业集群、壮大产业规模,努力让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把郑州这座城市“立”起来、“强”起来的产业。加快推进汽车、智能装备、新型材料、现代食品等优势产业发展,通过数字化赋能、服务化转型、集群化培育,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重点突破、形成规模。积极培育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发展,努力形成特色和优势。着力培育高质量企业集群,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

44、发展的格局。推进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和智能工厂(车间)。深化品牌、标准化、知识产权战略,推动质量革命,在国内外叫响郑州品牌、郑州创造、郑州质量。(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现代服务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带动区域产业升级、城市品质提升。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充分联动,突出以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为重点抓好现代金融业发展,以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的科技服务业发展,以“枢纽+开放”体系为依托的贸易流通业发展,带动现代物流、商务会展、设计创意、商品交易等产业发展、功能提升。加快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

45、重需求侧管理,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创新消费产品、消费场景、消费方式,推动现代商贸、健康医疗、养老服务、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服务业提质提速发展。努力打造时尚化、国际性消费中心城市,统筹都市区、主城区、中心城区及社区商业的分层级商贸业发展体系,建设连续性、标志性的商业大街、步行商业街区,形成多中心、广集聚、网络状的大都市商业新格局。推动二七商圈、高铁站商圈、花园路商圈等业态调整、品质提升,集聚国际知名消费品牌,保护传统老字号品牌,着力打造具有郑州文化特色、现代时尚的消费聚集区。扩大节假日消费,发展夜经济,提升乡村消费、社区商业消费。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三

46、)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统筹有形空间和无形空间,推进各级各类平台整合协同,实现产业发展空间有效拓展。航空港区发挥“航空+保税”的优势,打造突出时间效率需求、“速度”偏好型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形成大枢纽、大开放、大产业发展格局;郑东新区以数字经济为支撑、以总部经济、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为重点,加快打造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高端服务业大平台;高新区突出科技型制造业,推进信息安全与智能传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规模、上水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经开区围绕汽车与装备制造业科技研发、补链强链及产品升级,全面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32个城市核心板块突出产业支撑、产城融合,加快布局新型楼宇经济、总部

47、经济、服务型制造、现代商贸业等符合城市经济特征的现代产业。各类开发区(园区)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强化产业发展空间管控,创新机制、优化功能、配置资源、集聚要素,加快布局一批小微企业特色园区,形成“顶天立地”大企业带动、“铺天盖地”中小企业配套支撑的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发展局面。(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新一轮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抓好企业上云工作,建设“工业大脑”,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加快国家大数据综试区核心区、中国智能传感谷、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5G及北斗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争取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中部最强数据中心。深化“数字郑州”城市大脑项目建设,构建以“一件事”为牵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手册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