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初三物理教学工作安排集合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初三物理教学工作安排集合8篇.docx(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初三物理教学工作安排集合8篇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1一、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内容。发展性目标: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生活中热现象。融通性目标: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二、教学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教学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转换法 小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课件,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的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学同学们,我们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宏观世界,那么,如果深入物体内部,会是
2、一个怎样的情况呢?回顾第十一章的“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学习,请同学们回答下面的问题。(播放课件)1.物质由_组成。2.分子是_的最小微粒。3.分子是很_的,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_m,用肉眼直接看不到。4.分子的数量很_。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回顾,我们能够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二)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实验:1.学生参与:请同学们判断桌子上甲烧杯中无色透明的液体,是什么物质?2.演示实验: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之间的扩散实验。由上面的两个实验,引入分子的扩散现象: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叫做扩散现象。证明:气体可以发生扩散现象。递进提问
3、:气体可以发生扩散现象。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也能发生扩散现象呢?课件展示:硫酸铜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证明: 液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课件展示:1.铅片和金片的扩散。2.存放煤的墙角,几年后墙壁表面厚厚的一层都变黑了。证明: 固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总结: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探究活动(二)提问:扩散现象能证明什么?请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证明了:1.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2. 分子间有间隔。学生分组动手实验:30ml的酒精和30ml的水混合,观察混合后总体积。3分钟后请学生回答看到的现象,证明了什么?通过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60ml。证
4、明:分子间有间隔。探究活动(三)提问: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猜想:温度。猜想的理由(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能证明扩散快慢跟温度有关):学生回答:教师补充:1.同样大的糖块放在热水中比放在冷水中扩散的快。2.其他情况相同时,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比放在家里干的快。3.妈妈炒菜时,老远就闻到香味,但吃菜的时候却感觉没有那么香。学生动手实验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凉水,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装等量的热水,用钢笔分别在凉水、热水中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比较两杯中红墨水的扩散现象。(3分钟)结论: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扩散越快。(三)启思点拨提问:1.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
5、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 2.分子间存在间隔,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很难被压缩?(学生讨论3分钟)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教师出示:“弹簧连着乒乓球”教具。讲解:用两个乒乓球代表某种物质的两个分子,中间用一个弹簧连接。分析: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平衡状态)时,两分子(两乒乓球)之间的距离设为r0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 F斥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引力。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斥力。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r0 时,F很小,几乎为0教学小结:(学生一起大声读一遍,加强印象)一、分子热运
6、动的基本内容: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3.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扩散现象: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2.扩散现象随温度升高而日趋明显。3.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发生。4.扩散现象说明: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有间隔。(四)差异评价这节课,我学会了我感受最深的是我想我将会我还有疑惑的是第十六章 第1课时 分子热运动 课堂实录一。激情导学思考后回答1.物质由_组成。2.分子是_的最小微粒。3.分子是很_的,如果把分子设想成
7、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_m,用肉眼直接看不到。4.分子的数量很_。二。合作探究活动(一)1. 判断无色透明的液体是什么物质?2. 演示实验:NO2气体和空气扩散实验。注明:1) NO2气体制取方法:(方程式)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 NO2气体是红棕色的有毒气体。3)NO2气体处理:用NaOH溶液。3. 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证明:液体之间是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师:三鑫美不美?生:美。师:爱不爱三鑫?生:爱。师:我们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到了一个美丽的三鑫。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宏观世界,同学想不想知道,如果深入到物体的内部,有将会是一个什么样
8、的情况? 我们在第十一章第一节就学习过分子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后回答几个问题:1.物质由分子组成。2.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分子是很小的,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用肉眼直接看不到。4.分子的数量很多的。师:1m =_nm 10-10m=_nm生:1m=109nm 10-10m=0.1nm (好,掌声!)(教师结合课件,讲解分子大小)师:通过对前面学过的知识的回顾可知;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师:请同学们判断我们实验桌子上大烧杯里面无色透明的物质是什么液体?学生动手实验(3分钟)生:是酒精。师:大家的判断跟这位同学的是否一样?生:是。师:我们
9、为什么能够判断它就是酒精这种物质呢?生:闻气味。师:通过闻气味能够判断是酒精,说明这个酒精分子进入到空气中,然后通过我们的鼻子可以判断它是酒精。师:下面我们进行课本P124实验。首先,教师将这个实验的装置简单的介绍一下。师:装置由两个集气瓶和一个毛玻璃片。下面集气瓶中装的是NO2气体,上面集气瓶中装的是空气。师:NO2气体在化学中我们学到过,它是生:红棕色的气体。师:NO2气体是红棕色的有毒气体。师:它的密度跟空气的密度相比较,哪的大?生:NO2气体的密度大些。师:下面我将这个密度大的NO2气体放在下面,我们看看它能不能进入到上面的空气中?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用浓硝酸和铜起化学反应生成
10、NO2气体)现象:过一会可以看见下面的NO2气体分子进入到上面的空气中,上面的空气分子进入到NO2气体中,最后两集气瓶中的颜色几乎变得均一。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扩散现象。总结: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叫做扩散现象。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可以证明气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那么肯定有同学想知道,液体和固体之间是否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呢?生:可以。师:可不可以,我们要通过实验来证明。演示实验: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师:请同学们思考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密度哪个大?生:Cu SO4 溶液。师:我们将 Cu SO4 溶液放在量筒的下面,水放在上面。因为C
11、u SO4 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需要很长的时间,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两者扩散经过10天,20天,30天后的现象。证明:液体之间是可以发生扩散现象。4. 1)金的扩散现象。2)。煤扩散到墙里的现象。证明: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活动(二)5.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6.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后得结论。现象:30ml的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60ml。活动(三)7.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晒衣服8. 墨水在热水中和冷水中扩散快慢。(三)启思点拨课件展示:1.金的扩散现象。2.煤扩散到墙里的现象。证明: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总结: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
12、以发生扩散现象。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我们可以直接感知,同学们想想:它能够告诉我们哪些微观世界的知识?同学之间讨论30秒。生: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师:还能够说明说明?学生思考,但思考没有结果,教师通过实验启发。师:为了便于同学们思考,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酒精和水混合”实验)器材:两个量筒,酒精,水。师:用两个量筒分别量取30ml的水和酒精,然后将酒精到在水中,看看混合后的也液体总体积是否有60ml。?学生动手实验(3分钟)师:请一位同学将自己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叙述出来。生:30ml的酒精和30ml的水混合后总体
13、积小于6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好,掌声!)师:扩散现象,是我们看见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它能推测我们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有间隔),这种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什么方法?生:转换法。师:好,那么请同学们再思考:扩散到底有没有快和慢呢?生:有。师: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生:温度。师:同学们猜想是 :温度,那有没有理由?通过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以初步的证明:扩散现象跟温度有关呢?生:冰块熔化。师:冰块熔化,是同一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扩散现象是发生在两种及以上的物质之间。所以,冰块熔化不属于扩散现象。生:冲咖啡的时候用热水,溶化的要
14、快一些。师:很好,是扩散现象跟温度有关,还有没有?生:衣服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些。师:很好,衣服上的分子在太阳下,温度高些,水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快一些。还有没有?生:我们在化学课的时候做的品红在温水中的扩散速度比在冷水中要快。师:好的,下面我们正好一起来做做这个实验。?学生动手做实验(3分钟)师:通过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证明了什么?生: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热高,扩散得热快。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分子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师:分子不停的在做无规则的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分子间存在着间隔,为什么固体和液体又很
15、难被压缩呢?学生讨论30秒。生: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好,掌声!)师:总结: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引力实验分子作用力演示模型演示实验:两铅块相吸实验。师:我这里有两铅块,我先在地面上摩擦几下,好,同学们看看它们能不能粘在一起?生:1.能。2.不能。师:请同学们看好了。现象:下面的铅块没有掉下来。师:铅块受到重力,但不会掉下来,说明什么?生:上面的铅块和下面的铅块分子之间有引力。教师出示:乒乓球弹簧模型。师:我这里有一个模型,可以便于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 这里,老师用两个乒乓球代
16、表某种物质的两个分子,中间用一个弹簧连接。下面我们来分析: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平衡状态)时,两分子(两乒乓球)之间的距离设为r0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 F斥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引力。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斥力。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r0 时,F很小,几乎为0课堂小结:(教师给出总结,学生齐读)(四)差异评价课堂练习: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断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在炉边烤火感到暖和B.打开酒精瓶盖能闻到酒精气味C.刮风时路上扬起灰尘D.铁钉放久了生锈2.互相接触的物体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_现象。它可以发生在_,
17、_,_之间。3.下列现象中不是扩散现象的是( )A.扫地时灰尘满天飞B.放入杯中的糖使整杯水变甜了C.在无风的房间里打开一瓶香水,过了一会儿,整个房间都有香味D.滴入水中的红墨水使水变红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2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我继续教三个班,初三六班59人,初三九班50人,初三十班53人。总的特点来讲,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有差别,由于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种执着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的思想能力已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表象向内部延伸;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懂得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不单从一个方向去思索,而是多角度、多侧面去寻求答案。从上学期的期末物理成绩来看,这三个班的成绩
18、较好,在年级中处于上游水平,这就决定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同时由于学生思维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导致有些学生的物理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不理想,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二、教学内容分析重点难点:内能和比热容各章节特点:物理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基本概念、理论更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总复习中要使学生对每个部分中的知识,按知识结构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扩展成知识面,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如:在对速度这一知识进行复习的时候,就可
19、以把研究得到这一物理概念的思想方法迁移到密度、功率、等其它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去,举一反三,即要做到“书越读越厚(知识内容多)书越读越薄(概括整理、总结)知识越来越丰富”,这样才能在考试时思维敏捷,得心应手。三、教学目标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3、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初三年级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在
20、“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维目标的教育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
21、效法”、“类比”、“模型”等。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5、学困转化与个别
22、辅导针对个别同学的学习情况,吸取上学期对赵鹏程同学转化的经验和教训,加强课后辅导,通过个别谈话,寻求针对学困生更好的恰当的学习方法,使之在学习成绩上又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注意巩固已经转化的同学,教学活动中更对的关心、关注他们,努力做到作业面批,检测后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法。四、教研工作1、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取长补短,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更上一个台阶。2、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业务学习笔记。3、及时上传教案、习题、课后反思等业务内容。4、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争取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课。总之,初三的教学紧张而繁杂,这些只是我的本学期的计划,在真
23、正的操作中争取做到尽心尽力,做出好成绩!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3我所任教的是一所初级中学。学生差异、分化很大。简单地说,这些学生将来所处的社会层次的跨度也是很大的。对于这样的学生,如何实施初三最后总复习阶段的教学呢,我想从自己多年从事初三教学工作的情况来说一下一些想法和做法。第一轮时间从3月中旬到4月中旬,历时5周,对单元知识进行系统复习、梳理。这一轮复习可以遵循这样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各知识块的知识复习要交叉进行。根据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与训练,初中物理共分13个单元。前7个单元为力学知识,接下来是光学和热学知识,各占2个单元,最后是电学知识,共4个单元。如果复习时按其次序逐章复习,学生
24、事先知道了顺序,同时由于同一知识块的单元知识放在一起,学生往往会产生枯燥的感觉。可以先讲一部分力学知识,插讲一个光学单元,再将一部分电学知识,再插一个热学的单元。第二个原则是先主再次。根据历年中考试题的分析,中考涉及10个重点知识,在每年的试题中必考,而且所占的比例约60%。这10个重点知识分别为力的概念、平衡力、密度、压强、反射定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比热、串并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率。它们共涉及7个单元,可以先复习这7个重点单元再复习其余次要单元。如先复习力、密度、压强,浮力、机械、运动可以放在最后。因为学生在复习之初,都会较认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疲劳。这时再复习其次的6个单元
25、。这6个单元不仅次要,而且相应地难度也较低,学生往往比较容易度过这一段时间,又不影响教学进度和学习效果。第三个原则是初二、初三的内容交叉进行,也无非是给学生一个调节,加强新鲜感。第二轮复习,从4月中旬到下旬,即区水平测试之前,为时2周。这两周以这时块为单元进行复习,并穿插历年的模拟卷的强化训练。这主要是考虑到第一轮复习,虽然对13个单元都过了一遍,再由于第一轮历时较长,许多知识容易遗忘。再者要把各单元知识适当综合,以使学生能较早接触,适应水平测试题。因为水平测试题难度与中考接近,而第一轮复习,以基础知识为主。所以学生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这次考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填报志愿的问题。第三轮复习,从5月初
26、到5月底,即毕业考之前,历时3-4周。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放在一些中等题上。主要进行一些专题复习。同时由于一部分学生毕业考后要分流入学,采用分层教学。课后作业把10个重点知识再过一边。专题复习可以可以分成4类。第一类是题型专题,如:作图专题、计算专题等。第二类是难点问题专题,如:故障分析、归纳能力训练等。第三类是热点问题专题,如:电学实验压轴题、固体压强推导题、液体压强中的模型应用等。第四类是弱点问题专题,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综合应用,这部分知识难度不大,但是由于是初二的知识,又有一定的综合性,所以学生往往会有一定的困难。这4类专题复习可以交叉进行,视学生情况而定。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所取舍
27、。比如作图和计算专题,这些题目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太简单了可以不用,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尤其是基础很差的学生,这部分题目直接关系到他是否能及格,是否能毕业。所以要花大力气,保证这类专题的复习。对于这部分学生还有一个复习重点是历年的毕业考试卷的强化训练。专题复习和历年的毕业考试卷交叉进行。教学时,前半节课讲解,后半节课学生独立练习,课后批改以后,对每个人进行个别辅导,独立订正,直到全部通过合格为止。然后让他们再来做一份初中物理知识点分散,总复习时难度较大,特别是第一次带初三的青年教师,感到茫茫题海,无从下手。怎样从宏观(整体复习方案)、微观(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心理等方面进行调控,以提高复习效率,收
28、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以上几个方面谈谈我在近几年初三物理复习中的实践和思考,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一、制定严密的计划,采用三轮复习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考复习前应制定严密的计划,计划要细,细到本节课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做什么类型的题,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等。计划还要全:包含复习过程中的阶段性过关考试,学校组织的联考、全市统一的毕业会考等,另外对实验操作的复习和练习,也要合理安排。复习中要强调重点,多练难点,不漏知识点。鉴于现在中考命题指导思想的逐渐转变,从宏观上进行三轮复习是必要的。第一轮:抓住课本,夯实基础.可看课本再现知识,再有针对性的选择习题,以点代面,突破薄弱点,教材中的难点。这
29、轮复习实际上是完善初中物理复习目标,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化,便于学生记忆。这么多的知识点如果仅靠老师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变成新课的浓缩,在有限的时间内是不可能的,也是无效的,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动眼、动脑、动手,分析讨论问题,然后再总结,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不要为学生包办一切。对于一般性的考点通过练习再现,对于考点中的重点、难点要以例题形式出现。如对力学中的难点浮力的复习,首先要深化对浮力公式的理解,F浮=液gV排中, 液不是物体的密度,是物体所浸入的液体密度,V排也不是物体的体积,是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只有物体完全浸没时,V排才等于V物。其次对浮力在中考中出现的题型
30、举例分析,包括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用弹簧称二次称重法测物体所受浮力,漂浮物体的计算等,最后对浮力与压强,简单机械有联系的简单的综合题也要涉及一些,这样既让学生尽早接触综合练习又能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第二轮:把握重点,专题复习。(1)板块式专题复习: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把所有内容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四大板块,重点加强每块知识的联系,提高复习的难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按题型专题复习:根据中考题目类型,分为选择,填空,实验(包括操作实验),计算等专题,进行专门练习,使复习纵横交错,从整体上掌握复习重点。(3)热点知识专题复习:把近几年来中考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编成若干个专题进行复习。此复
31、习以练为主,以讲为辅。练习时采用题组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反复出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此题与彼题的异同,既顺利解决了问题又熟练掌握了方法,且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三轮:针对考点,强化训练。经过前两轮的复习,无论从知识的掌握,还是从解题能力的培养都会有所提高,但在临考前心理上很不稳定,因此要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或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正确率。二、学习物理概念,力求做到五会初中将学习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
32、意义。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三、重视画图和识图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在初中物理课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大纲要求的画图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比方说,作光路图、作
33、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等;另一部分,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要注意结合条件看图,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简单(即分析图形),更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来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四、重视观察和实验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观察,才能对
34、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学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重视实验,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
35、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弯曲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平均速度;还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会更全面。五、学会两头堵的分析方法物理知识的特点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许多同学都感到物理题不好做。这主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对头的缘故。拿到一道题后,一般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从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个思路接通时,
36、便得到解题的通路。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两头堵的方法。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真正领会和掌握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体会并加以应用。六、注意适当分类,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图去帮助记忆和理解。有时,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
37、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七、中考物理考试要点分析知识点主要有,力学主要有四个:二力平衡(包括一条直线力的合成、功、功率、机械效率、),密度,压强,浮力。电学主要有三个: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力学主要要理解力的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三个重要力:一个是重力、还有摩擦力和压力。在学力学时,应该与生产、生活相联系,并且力争建立物理情景,千万不要死记硬背。对于每一个力学概念要加强理解,力争弄明白每个概念怎么来的,它在讲述什么内容,这个概论有什么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必要的训练,多做题,通过做题检验自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查缺补漏。电学电学计算题是初中电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常作为中考的压轴题.现行大纲
38、规定:电路的计算限于两个电阻串联或并联的情形.为了增加中考试题难度,提高试卷的区分度,有利于重点中学选拔人才,命题者往往在电路的变换上做文章.如:电路中开关的开、闭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动;电路图中电压表的连接往往有别于常规,给学生对其连接实质的识别设置一定的思维障碍.我们认为:解析电学计算综合题的关键是教会学生用以下基本知识去简化电路:1、不计导线电阻,认定R线0.2、开关闭合时等效于一根导线;开关断开时等效于开路,可从电路两节点间去掉.3、电流表内阻很小,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时,有电流表的地方可看作一根导线.4、电压表内阻很大,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时,有电压表的地方可视作开路,从电路两节点间
39、去掉.5、短路模型:用电器和导线并联时,用电器中无电流通过,可以从电路的两节点间拆除6、电压表的连接有别常规时,可据关联分流法判断电压表跟哪部分电路并联,就是测那段电路两端的电压.力学:近年各地中考力学计算题主要以浮力问题为中心,把浮力、密度、压强、做功等问题结合在一起,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归纳起来,可以为如下几类:一、浮力、密度型例:(山西)如图1,重0.9牛的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为25厘米3。若对该物体施加0.3牛的竖直向下的力时,该物体刚好全部浸入液体中。(取g=10牛/千克)求:(1)液体的密度。(2)物体的密度。二、浮力、压
40、强型例:(河南)将质量为0.25千克、体积为0.1分米3的物块挂在弹簧秤下。求:(1)将物块没入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为多少?(2)若盛水的容器是一个底面积为0.2分米2的圆柱形铁桶,则物块放入水中后,水对铁桶底部增加的压强为多少?三、浮力、密度、压强混合型四、解方程组型例:(北京)某人绳子将一物体从水面下2米深处的地方匀速提到水面下0.5米处的过程,人对物体所做的功为54焦。当将物体拉到有1/5体积露出水面时,让其静止,此时绳子对物体的拉力为40牛。不计绳的质量,忽略水的阻力,求物体的密度。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4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初三物理科已全面进入中考复习工作,面对中考复习,我们是以初中
41、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复习中,强化基础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教学中,加强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二、教学目标1、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他们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力争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合格率达98%以上。2、强化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种类型的考题,能熟练运用多种解题方法进行解答。3、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4、力争中考平均分达90分以上,优分率达85%以上,及格率达90%以上,低分率控制在3%以内。
42、三、教学措施1、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但学生的自制力不是很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习惯,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2、要重视基础教学:物理现象、规律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是教学的基础。因此,认真研究书本中出现的每个问题,是学习的第一步。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应灵活多样、适当拓宽,促进有意义学习。不做超过课程标准的繁难试题,提高学习效率。3、联
43、系实际:注意观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理现象(如家用电器等),能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设计实验,会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对习题中出现的与生活相关的电现象进行透彻的分析是学好电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切忌就题论题。能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是学好物理的必经之路。4、关注探究:在中考的各类试题中,实验与探究题所占的比例既是的,也是部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头疼的问题。对实验探究的学习,应以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实验能力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所需的重要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验学习应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操作、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及必要的分析
44、与论证等内容。5、强化规范:规范是成功学习的前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强化解题规范化训练,明确方法、严格要求。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四、教学课程和时间安排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备注补课2.1-2.8第1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讲声音的特性噪声与声的利用第3讲光的传播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成像第4讲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及应用补课2.18-2.27第5讲物态变化第25讲分子热运动内能第26讲比热容热机第27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3.1-3.7第6讲电流和电路第7讲串并联电路第8讲电压电阻第9讲欧姆定律2、3.8-3.14第10讲电功率及其测量第11讲电与热安全用电3、3.15-3.21第12讲磁场电流的磁
45、场第13讲电动机与发电机第14讲信息的传递4、3.22-3.28第15讲宇宙和微观世界第16讲质量和密度第17讲运动的描述时间与长度的测量5、3.29-4.4第18讲力与运动第19讲弹力重力摩擦力第20讲杠杆简单机械第21讲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6、4.5-4.11第22讲浮力及其应用第23讲功功率机械效率第24讲机械能7、4.12-4.18综合一与声音相关的问题综合二与光相关的问题综合三与物态变化相关的问题综合四与内能和热量相关的问题8、4.19-4.25综合五与密度相关的问题综合六与压强、浮力相关的问题综合七与运动和力相关的问题综合八与做功、机械相关的问题9、4.26-5.2综合九电路的连接和控制综合十欧姆定律电功率综合十一电与磁10、5.3-5.9专题一作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