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朝阳高三一模理综化学试题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北京朝阳高三一模理综化学试题与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理科综合测试(化学) 2018.3(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300分)本试卷共17页,共300分。开始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K39 40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6.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是中华名瓷,传统制作过程如下。其中以化学反应为主的是 A.踩泥B.拉坯C.上釉D.烧制7.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碱性:()3 B相对原子质量:KC酸
2、性:44 D稳定性:H2OH2S8. 溶液的电解产物可用于生产盐酸、漂白粉、氢氧化钠等产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的电子式: B. 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C. 电解溶液时,阴极区增大的原因:2H2O + 2e= 2+ H2 D. 漂白粉露置在空气中:()2 + 2 + H2O = 3 + 29.屠呦呦率领的团队先后经历了用水、乙醇、乙醚提取青蒿素的过程,最终确认只有采用低温、乙醚冷浸等方法才能成功提取青蒿素。研究发现青蒿素中的某个基团对热不稳定,该基团还能及作用生成I2。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推测青蒿素在乙醚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B通过元素分析及质谱法可确认青蒿素的分子式 C青蒿素
3、中能将氧化为I2的基团是酯基 D青蒿素中对热不稳定的基团是“” 10.液态N2O4是火箭推进系统的有效氧化剂。实验室制备少量N2O4的流程如下: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反应利用了3的还原性 C反应的颜色变化是由化学平衡移动引起的 D反应可由右图所示装置实现11.测溶液可研究反应过程。用盐酸分别滴定23、3溶液,测得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曲线从B1点开始滴定)。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曲线表示用盐酸滴定23的过程 BB、C1点均满足:c() + c() = 2c(32-) + c(3) + c() C曲线、说明23及盐酸的反应分步进行 D段和B1C1段
4、发生的主要反应均是3+ = 2+ H2O12.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溶液的浓度均为1 )。实验现象产生无色气泡产生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呈浅红棕色产生无色气泡(能使湿润试纸变蓝)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A. 中:2 + 2+ 2H2O = 22+ 3H2 B.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3的氧化性强于水 C. 中: + 33+ 6 = 3+ + 32+ 3H2O D. 中使湿润试纸变蓝的气体是3 25(17分)有机物P是某抗病毒药物的中间体,它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已知: (1)A为芳香化合物,其结构简式是 。 (2)AB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类型是 。 (3)M无支链,N中含有的官能团是 。 (
5、4)M连续氧化的步骤如下: M转化为Q的化学方程式是。 (5)X的分子式是C4H7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消去反应 bY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c1 X及溶液反应时,最多消耗2 (6)E的结构简式是。 (7)以乙烯为起始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M,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26.(12分)久置的4溶液变黄,一般认为是二价铁被氧化为三价铁的缘故。某研究小组对转化过程进行研究。(1)甲同学认为在酸性条件下2+易被氧化:42+ + O2 + 4 43+ + 2H2O 。其依据是c()增大,平衡向 移动,c(
6、3+)增大。 (2)乙同学依据如下反应,推测在酸性条件下2+不易被氧化: 2+ + 1 O2 + H2O ()3 + (将反应补充完整) (3)研究在不同下2+被O2氧化的氧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结果如下图。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二价铁被氧化的过程受溶液酸碱性影响 b越小,2+越易被氧化 c增大,2+的氧化速率变快 用K22O7标准溶液测定2+浓度,从而计算2+的氧化率。反应如下: 62+ + 2O72- + 14 23+ + 63+ + 7H2O 若滴定x 溶液中的2+,消耗 a 1 K22O7标准溶液b ,则溶液中c(2+) 1 。 (4)通过以上研究可知,新配制的4溶液中常加入稀H2
7、4,其目的是 。 (5)利用铁的不同价态的转化设计电池: 。电池所涉及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能表示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的是 。 该电池不能以水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 电池通过 的移动完成放电。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27(14分)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2和(主要成分为、2的混合物),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有多种方法。 (1)碱液吸收法:采用石灰乳脱除2。脱除后的主要产物是 。(2)液相氧化法:采用溶液进行脱除。 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 溶液吸收的主要过程如下: () + () 2() + () H1 32() + H2O(l) 23() + () H2 ()
8、转化为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研究对脱除率的影响。调节溶液的初始,的脱除率如下:初始3.54.55.56.57.5脱除率91%88%83%65%51% 影响脱除率的原因是 。 (3)研究发现,在液相氧化法中,一定量的2能提高的脱除率。当5.5时,2对有效氯含量、脱除率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据图1,通入2后有效氯含量降低。2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针对图2中脱除率提高的原因,研究者提出了几种可能发生的反应:A2 + 2 + H2O N2O + H24 B22 + 2 +2H2O N2 + 2H24C42 + 22 + 4H2O N2 + 4H24 用同位素示踪法确认发生的反应:把152和按一
9、定比例混合,通入2的水溶液中,检测气体产物。a气体产物中主要含有15N2、N2O,则发生的主要反应是 (填序号)。 b同时检测到气体产物中还有15,产生15的化学方程式是 。 28.(15分)某小组以4 +4I22I2 +2H2O为研究对象,探究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因素。实验气体a编号及现象溶液迅速呈黄色2溶液较快呈亮黄色2长时间后,溶液呈很浅的黄色空气长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 (1)实验的作用是 。用4萃取、的溶液,萃取后下层4的颜色均无明显变化。 (2)取萃取后上层溶液,用淀粉检验:、的溶液变蓝;、的溶液未变蓝。溶液 变蓝说明、中生成了 。 (3)查阅资料:I2易溶于溶液。下列实验证实了该结
10、论并解释、的萃取现象。 现象x是 。(4)针对中溶液未检出I2的原因,提出三种假设: 假设1:溶液中c()较小。小组同学认为此假设不成立,依据是。 假设2:O2只氧化了2,化学方程式是。 假设3:I2不能在此溶液中存在。 (5)设计下列实验,验证了假设3,并继续探究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因素。 . 取中亮黄色溶液,滴入品红,红色褪去。 . 取中亮黄色溶液,加热,黄色褪去,经品红检验无2。加入酸化的3 溶液,产生大量沉淀,长时间静置,沉淀无明显变化。 . 取中亮黄色溶液,控制一定电压和时间进行电解,结果如下。电解时间 / 溶液阳极阴极t1 黄色变浅、有少量42-检出I2 ,振荡后消失H2t2(t2
11、t1)溶液无色、有大量42-检出I2 ,振荡后消失H2 结合化学反应,解释上表中的现象: 。 (6)综合实验证据说明影响I被氧化的因素及对应关系。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理科综合测试参考答案 20183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BADDBAC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CDACAACD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180分)25(17分)(1)(2分)(2) 取代反应(2分)(3)羧基(2分)(4)2322202Cu23222H20(2分)(5)c(2分)(6)(2分)(7)22 H2O 32 O2 30 一定条件 3 H2 3
12、222(3分)26.(12分)(1)右(或正反应)(2分)(2)4 2+ + O2 + 10 H2O 4 ()3+8(1分)(3)(2分)6abx(1分)(4)防止2+被氧化及抑制2+水解(2分)(5)图b(1分)22H20 = 21 + H2, 20 + H20 = 2 (2分)2O3 + 6 + 6 = 2 + 3 20(1分)27.(14分)(1)3(或4) (2分)(2)2O (2分)2()+3()2O(l) 23()+3() (2分)降低,促进2O 正向移动(或 ) c()升高(2分)(3)S02+ H2O = S042- + 3 + (2分)和C(2分)b.3 S02+1523H2
13、3H24+15(2分)28.(15分)(1)对照组,证明只有02时很难氧化(2分)(2)I2(2分)(3)上层黄色,下层无色(2分)(4)假设1:S02的溶解度比C02大,H23的酸性强于H23,故溶液酸性更强(2分)假设2:2 S02 + 02 + 2H2O = 2 H24(2分)(5)阳极发生22 I2,生成的I2及溶液中的S02发生反应:S02+ I2 + 2H2O = H24 + 2,以上过程循环行,使溶液中的S02减少,S042-增多,黄色褪去(2分)(6)通过I、,说明c()越大越易被氧化;在酸性条件下,比易氧化,说明c()越大,越易被氧化;及反应条件有关,相同条件下,电解时出未电解时未检出I2(3分)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