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2年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2022年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2022年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关于2022年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农业全产业链是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与主体紧密关联、有效连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重点和中省政策支持的主要方向。一、产业链培育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产业高质高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聚焦产业兴盛和农夫增收目标,仔细落实五个扎实和五项要求,立足自然资源优势,顺应供应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健康发展,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详细来看,有五个方面的发展优势。一是资源优势。*地处黄河中游、陕
2、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面积广,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农业资源禀赋优越。光、热、水、气等生态气候条件完全符合苹果优生区七项指标要求,处于中国苹果产业带的核心位置。犬牙交错的沟壑山川为现代畜牧业发展供应了自然的防疫隔离屏障,吸引了新希望、东方希望、伊利集团优然牧业等企业集团投资建场;1100多万亩洋槐林和500多种蜜源植物,是业界公认国内最大的优质洋槐蜜蜜源基地和全国四大中蜂爱护区之一;依托山地资源建成的95式日光温室,比川地温室光照*60-90分钟,夜间棚内最低气温提高3-5,采光更好、保温性更强;夏季气温凉快,气候干燥,露地菜品质好,香菇花菇出菇率高,具有反季节生产的优势。二是规模优势。
3、经过多年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苹果为主、现代养殖业和设施农业为两翼、区域特色产业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粮食面积产量持续稳定在220万亩和70万吨左右;以*苹果、*苹果为主的绿色果品基地达到331万亩,今年产量达到400万吨;以生猪、湖羊为主的规模养殖场达到1575个,正在成为全省生猪、肉羊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蜂群规模达到25万箱;以南泥湾瓜菜为主的设施农业基地达到26.9万亩,播种面积达到46.89万亩,是全省千亿级设施农业六大板块之一。三是装备优势。2017年以来,以苹果产业后整理为突破口,累计建成了103条最先进的苹果智能选果线,农产品冷气库贮存实力由80.1万吨提高到1
4、58.8万吨,增长了96%,占到苹果产能的40.3%,产业化整体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陕西*苹果有限公司建成的3万吨冰温立体气调库,实现了仓储保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先进的水果保鲜气调库。*区推广的小冷库+电商*有我一棵苹果树等新型产业模式,让小农户共享了产业链延长的收益。与此同时,蔬菜的分级包装加工、畜产品的分割冷链配送等也先后在*、*、*、*等县区落地,进入了产业链延长拓展的新阶段。四是技术优势。建立了覆盖生产、储存、运输、加工等全产业链的*苹果标准综合体和*小米标准综合体,累计制定苹果、蔬菜、食用菌、畜产品、马铃薯、中药材等绿色、有机标准和操作规程100多项,而且通过示范带动
5、和技术培训,将一项项技术传递到了千家万户。苹果主栽品种经过两轮更新换代,引进响富、烟富、瑞雪等新优品种30多个,果园豆菜轮茬增肥成为全国主推技术,坑施肥水、坑式熏烟防冻等技术全国领先,*、*和富县整区域通过国家绿色和良好农业生产基地认定。谷子轻简化栽培技术(免间苗、免中耕、免除草、全程机械化)加快普及,日光温室病虫害绿色生态综合防控技术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覆盖面达到80%以上。五是品牌优势。目前,全市农产品累计注册商标1203件,涵盖了苹果、蔬菜、畜禽等主要农产品,有40件获得国家地理标记证明商标和爱护产品,6件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苹果、*红枣、黄龙核桃、常泰制药、成功山醋、轩辕酒)。*
6、苹果以73.62亿元品牌价位值列全国果品类区域品牌第三,*苹果以687.27亿元品牌价值位居全国水果类价值榜首。今年,又双双入选2021中国苹果产业榜样区域品牌。二、面临的逆境与挑战当前,三农工作已经进入了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来谛视,我市农产品供应与需求还不匹配,有的优而不多,有的多却不优,优质不优价;产业链仍不完整,产前农资供应和社会化服务实力不足,产后营销体系不全、精深加工实力弱,缺乏核心竞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振兴仍旧面临诸多新挑战。果业方面,抵挡自然灾难实力薄弱,全市防雹网面积28.2万亩,果园节水浇灌面积25.95万亩,分别仅占总面积
7、的8.5%和7.8%。关联产业发展滞后,果袋用量200亿只以上,但只有14家果袋厂,实际生产实力仅有92.77亿只;果箱用量约为3.3亿个,我市的4家纸箱厂年生产加工实力不足2800万个,仅占8.5%;2021年进入高端市场的份额只有32.1%,鲜果出口仅为0.18万吨。目前全市还没有上市的果业企业,产值过亿元的只有4家,而烟台达48家,农字号上市企业18家。果品精深加工实力56.4万吨,占苹果总产量的14.1%,受市场价格波动制约还很明显。畜牧业方面,上游饲草供应链资源丰富,载畜量可达856.7万个羊单位,但未能有效转化为草产品,全市尚没有一家专业化、规模化饲草加工企业,饲料年需求量近200
8、万吨,基本依靠外调解决。养殖环节虽然先后引进了新希望、东方希望等大企业集团,但产业的整体经营规模仍旧偏小,规模化率仅为44.8%,低于全省10.8个百分点。屠宰分割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精细分割销售比例不足15%。以生猪为例,12个屠宰厂年屠宰量仅为21.3万头,只占到设计产能的21.5%,产业增值效益随着鲜活畜禽运输流向了市外甚至省外。设施农业方面,主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大部分蔬菜干脆采收入市,无品牌、无包装,缺乏市场竞争优势。集约化育苗实力还比较弱,种苗需求量在3.5亿株左右,即使每株按0.8元计算,就有近3亿元的产值,而目前自给实力还不足30%(目前育苗实力1.02亿株)。采后预冷不刚好,
9、贮运设施设备落后,生产流通环节腐损率高。目前只有*、*等县区的10家企业开展净菜分级、包装、预冷等商品化处理,70%左右的蔬菜通过菜贩进入市场。与此同时,从产业要素保障来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也面临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制约。一是劳动力短缺。目前形成的产业格局基本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随着农村优秀青年流失、青壮年劳力转移,务农劳动力素养逐年下降,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必需走高素养农夫培育和社会化托管服务相结合的路子。二是产业投入不足。2020年,市级财政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总额约为3.5亿元,其中78%为面对贫困村、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资金,实际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只有7700多万元,在产业基地建设和产
10、业链提升等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产业资金需求增加与财政投资削减的冲突越来越突出。截至2021年11月底,金融机构对三农领域的贷款(涉农贷款)余额达到550.44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为212.49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了11.43%和16.71%,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4.39%和18.42%。因此,主动争取中省政策支持,创新机制引入社会力气和金融资本,是破解资金短缺难题的重要方向。三是成本价格挤压。一方面,劳动力、土地流转、生产资料、物流运输等成本地板不断攀升,2015年至2020年,果业亩均生产成本由4200元增加至5200元,仅套袋成本每亩就增加了300元。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波动不断加剧,20
11、20年库存苹果平均销售价格较2019年果季每公斤低1元左右,2021年中早熟品种销售均价在4.4-5.2元/公斤,较上年同期每公斤低0.9元。2020年-2021年,生猪价格从最高的34元/公斤最低跌破亏损临界点(16元/公斤),挤压了农业效益提升空间。三、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总体思路总体思路: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重点聚焦苹果、畜牧业、蔬菜、食用菌等四个产业,以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为目标,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纵向拓展农业新业态、贯穿产加销,横向拓展农业新功能、融合农文旅,推动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壮链、优
12、链,促进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打造创新实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平安可限制、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供应坚实基础。苹果产业链。前端以百千万示范工程为牵引,巩固提升22.6万亩高质量发展核心区和100万亩带动区、200万亩辐射区,整县整区域推动绿色、有机果园创建,建设*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同时增加*国家苹果种质资源圃和*县楸子种质资源基地功能,推动品种培优。中端全力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全面推行冷藏保鲜、分级分拣、分类包装,主动引进企业做强精深加工产业,激励生物(有机)肥、果箱、果袋、果网和防雹网等关联加工业生产。后端以国家级*苹果批发市场
13、、*县仓储冷链库群、陕果和农投配送体系以及销售市场前置仓为载体,构建从产地到市场干脆配送的流通网络,着力做强*苹果*苹果公用品牌和一批有影响、有市场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支持发展订单生产和果树认养,2025年创建*县百亿级和*区、富县、*县50亿级全产业链重点县,全产业链产值达到600亿元以上。畜牧产业链。以生猪、肉羊肉牛、家禽、蜜蜂为重点,前端以龙头企业引领为核心带动提升养殖规模化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发展规模养殖,着力增加良种繁育、饲料饲草加工和疫病防控实力,打造高效养殖和优质饲草产业带;中端重点提升畜禽屠宰分割实力,在主攻方向上,生猪、肉禽以热鲜肉、冷鲜肉、冷冻肉、速食产品等生产加工及肉制
14、品质量平安监管为主,肉羊肉牛以生鲜分割肉、预冷肉、精包装及熟食制品为主,禽蛋在增加精品蛋供应的基础上,依托*劳山鸡业和食品烘焙行业发展精深加工,蜂产业以精品蜂蜜、花粉、蜂王浆、果酒等加工产品为重点,激励新希望、东方希望等企业配套屠宰加工项目,支持黑萨牧业等企业提升屠宰分割实力,促进屠宰厂向现代化深加工企业转型;后端围绕畜产品营销,培育企业品牌和冷链物流配套企业,加强加工配送、冷藏冷冻、冷链运输等市场流通设施建设,发展专业化授粉蜂场,促进养殖场与有机肥加工厂合作联营。到2025年,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500万头、50万头和500万只,家禽饲养量达到1000万只,蜂群40万箱,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5
15、%,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80亿元。蔬菜产业链。前端以基地建设和种苗供应为重点,依托山地资源,新建改造10万亩设施基地,发展节地节能、大空间、高性能棚室和黄龙、*高山冷凉菜,研发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和自动化调控设施,在提升*、*、*等现有育苗企业供苗实力基础上,依据种苗需求再布局10个左右育苗中心和一批专业化育苗基地。后端突出企业引领,引进和培育一批联农带户的链主企业,引导万亩以上基地普遍开展蔬菜分等定级、清洗包装等产地初加工,配套健全采后预冷和冷链物流体系,发展采摘、休闲等新业态,培育*茄子等品质优、销售好的高端精品蔬菜。与此同时,着力培育发展设施钢架制造、保温被和棚膜加工等产业链。2025年蔬菜
16、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种苗供应实力达到需求量80%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0亿元。食用菌产业链。前端的菌种、原料、菌袋等向*县、*县、*县、*县等资源聚集区集中,发挥菌需物资供应、菌棒生产企业的作用,重点强化菌种选育和集约化制棒弱项,组建食用菌产业研发中心,建设20个左右菌棒加工中心。中端的栽培生产向基地和农户分散,实行基地+农户的方式,重点发展规模化的香菇、平菇种植,提升设施化和标准化水平,培育花菇等高端鲜菇。后端的分级营销、加工、菌渣利用等向企业和合作社集中,培育壮大新隆菌业、嘉康菌业等本地企业,着力补齐贮藏、烘干、冻干等短板,开发高端食用菌加工产品,培育菌渣有机肥产业链。2025年
17、食用菌产业规模达到1.5亿棒,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亿元。四、产业链建设的重点任务根据全产业链打造、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从产前、产中、产后全环节入手,从科技、绿色、品牌、质量全要素集成,实施产业链培育发展九大行动。(一)标准化水平提升行动。根据新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的要求,面对高端和特定市场,加快调优产品结构、调精品质结构、调适产业结构,扩大高端功能苹果生产规模、打造精品畜产品和鲜菜订单直供基地,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实力。围绕四个重点产业链,根据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的要求,加快推动产地环境、投入品管控、农兽药残留、产品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标准制(修)订工
18、作,开展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农产品质量平安县创建,带动产业基地质量效益全面提升。以开拓国际市场为目标,以鲜苹果、苹果汁等有出口基础的农产品为依托,认定并建设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辐射带动实力强的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二)农产品加工业倍增行动。统筹发展冷链分级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推动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农产品加工转化实力较2020年翻一番。初加工以产地为重点,就地就近建设苹果、畜产品、设施瓜菜等生鲜农产品清洗分拣、预冷保鲜、净菜鲜切、分级分割、产品包装等产业链和食用菌烘干设施,削减产后损失,提升入市品级。精深加工以培育领军企业和园区建设为
19、核心,依托产业链资源优势,提升*苹果、*农副产品和*、*、*等农产品加工集聚园区,启动建设*、*、黄陵农产品加工和物流园区,吸引关联企业投资,推动加工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综合利用加工重点推动果蔬皮渣、畜禽皮毛骨血、畜禽粪污等副产物综合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三)农产品品牌打造行动。围绕重点产业链,构建以区域公用品牌为主体,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为支撑的产业链品牌体系。着力打响*苹果*苹果南泥湾蔬菜地椒羊洋槐蜜等公用品牌,争取列入国家农产品品牌书目,创建省级以上区域公用品牌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引导企业与农户等共创企业品牌。树立一批名、特、优、新高端精品品牌,满意差异化、特性化需求
20、。深层次挖掘品牌文化内涵,创新品牌营销推介方式,通过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等平台,以及网络视频、直播带货等形式,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溢价实力。(四)产销地市场连接行动。提升国家级*苹果批发市场、*农产品交易中心、*新区中国农批、*区慧丰、黄陵隆坊、*白家川物流园等市场引领和价格调控实力,确保功能充分发挥。组建重点产业链产销合作联盟或行业协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者,批发市场、物流基地等流通中介,集团消费、连锁超市、大中型餐饮等销售终端紧密合作,发展直销直供、物流配送、认养认购等新业态,提高产销对接效率和应急供应实力。拓展农产品线上流通渠道,汇合京东、一亩田等网络销售平台,发展
21、直播带货,推动网络营销。(五)科技支撑实力提升行动。以产业链为载体,以节本增效、质量提升、产品研发为主攻方向,依托8个院士团队和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高校,实行多种形式打造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或产业联盟,集中优势力气攻克品种更新、产品研发、农机农艺融合、工艺改造提升等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借力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加速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供需精准对接的科技推广机制,健全覆盖全部乡村、服务到户到田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六)基础设施装备升级行动。启动耕地质量爱护与提升行动,统筹各类农田建设资金,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提升,攻克连作障碍,推动水肥一体化
22、,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和地力水平。围绕四个重点产业链轻简化生产和管理,促进农机装备升级换代,发展绿色高效智能农机及配套技术,打造一批机械化程度高、农机农艺融合的示范园、示范场。以管理高效化、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服务便捷化为目标,推动物联网、遥感等信息技术在产业链上的示范应用,拓展我市才智农业大数据采集、监测、共享、分析、预警等方面的功能。增加重点产业链抵挡冷冻、风雹、干旱、洪涝等自然灾难实力,探究形成预警预防、群防群控和社会化服务的工作机制。(七)现代经营制度创新行动。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支持供销、农夫合作社及乡村企业等,开展农技推广、土地托管、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以及市场信息、农资供
23、应、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机作业及修理、农产品营销等服务,推动托管服务由产中向产前、产后环节延长,以服务规模化带动经营规模化。激励发展产业联盟,引导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化联合体,每条产业链至少建设5个示范联合体。支持规模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入股、合作等方式带动小农户共享全产业链经营收益,打通小农户从生产向加工、流通、营销等二三产业环节链接的路径。(八)绿色生态农业推动行动。着眼绿色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算好经济账、生态账。做好农牧结合文章,统筹产业间规划,推广果沼畜、菜沼畜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促进产业间循环链接。做好农水结合文章,坚持蓄水、引水、提
24、水多措并举,大力发展高效节水浇灌和集雨窖、棚面集雨等设施,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做好农环结合文章,实施清洁田园提升行动,持续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畜禽粪污、秸秆果枝、废弃农膜、果渣菌渣尾菜等资源化利用,推广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打造黄河流域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九)多元业态融合促进行动。根据功能多元、业态多样、服务创新的思路,主动发展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劳动体验等业态,推动农业与乡村旅游、康养、人文等产业融合,促进休闲农业串珠成线、集群成链。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重点打造环*城区休闲采摘、黄土黄河文化旅游、民俗文化体验、农业自然景观、现代农业观光等50条精品线路,促进休闲农业串珠成线,集群成
25、链。五、工作建议(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高位推动、统筹推动,实行一条产业链一名链长,一个工作专班推动,落实四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及其专班工作职责,逐级制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动方案,明确产业链建设重点方向、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支持政策。(二)强化财政支持。统筹用好中省预算内农业方面的投资、中省市农业专项资金和乡村振兴连接资金,把产业链建设作为优先保障领域,加大资金投入。(三)强化人才支撑。邀请产业链中种养、加工、营销、标准、资本运作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团队,每个专家团队明确一名组长和一名联络员,为产业链供应技术支持和决策询问。(四)强化工作调度。年初对各产业链专班和县(市、区)下达目标任务,纳入县域经济、乡村振兴考核指标,年底对工作进展状况进行考核。依据工作须要适时召开工作调度会、专题会和推动会,对四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发展状况按季度进行监测、评估、调度。(wWw.Wk114.Cn 转载请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