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第1课时)-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案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第1课时)-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案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2.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 题: 3.1 直线的倾斜角及斜率教学内容: 3.1.1 直线倾斜角及斜率教学目的: 理解和掌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定义. 掌握经过两点P1(x1,y1)和P2(x2,y2)的直线斜率公式.教学重点: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概念以及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教学难点: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概念以及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 本章首先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介绍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等概念;然后建立直线的方程: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等;通过直线的方程,研究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以及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等. 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坐标法,它是解析几何中
2、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坐标法的基本特点是,首先用代数语言(坐标及其方程)描述几何元素及其关系,将几何问题代数化;解决代数问题,得到结果;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最终解决几何问题. 本章自始至终贯穿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图形的研究过程中,注意代数方法的使用;在代数方法的使用过程中,加强及图形的联系.直线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几何图形,能为今后灵活地运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打好坚实的基础.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由浅及深的学习规律,渗透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二、讲解新课(1)为什么学习解析几何? (2)解析几何的桥
3、梁是坐标系,理论根据是曲线的方程及方程的曲线的概念。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它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对于一给定函数,作出它的图象的方法: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在直线上任找两点即可.这两点就是满足函数式的两对值.因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一般地,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是以满足的每一对的值为坐标的点构成的.由于函数式也可以看作二元一次方程.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个方程的解和直线上的点也存在这样的对应关系.直线的方程;方程的直线以一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某条直线上的点,反过来,这条直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这时,这个方程就叫做这条直线的方程,这条直线叫做这个方程的
4、直线指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研究直线时,就是利用直线及方程的这种关系,建立直线的方程的概念,并通过方程来研究直线的有关问题.这就是解析几何的思想。(可举例)提出问题经过两点有且只有(确定)一条直线.那么,经过一点P的直线l的位置能确定吗?这些直线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它们的倾斜程度不同 怎样描述直线的倾斜程度呢?引入新课知识点1 直线的倾斜角直线l及x轴相交时,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及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指出:(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及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那么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定义二)当直线和轴
5、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直线的倾斜角为0。根据定义,我们可以得到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180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一条直线都有唯一的倾斜角,而每一个倾斜角都能确定一条直线的方向.倾斜角直观地(从形的方面)表示了直线对x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知识点2 直线的斜率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常用表示.即。倾斜角是的直线没有斜率即不存在。(斜率是从数的方面刻划直线相对于x轴倾斜程度.)指出:(1)角的问题(几何)用角的函数(代数)来研究,为什么选择正切?(只涉及点的坐标,而不涉及距离,很方便。但又有定义域需要讨论的问题,最容易犯错误的地方。)(2)倾斜角和斜率之间的关系:(单调性的
6、充要结论)(3)强调:不成在。凡是在研究直线的任何问题时,一定要讨论斜率的存在及不存在两种情况。(4)两个基本类型:已知倾斜角的值求斜率的值;已知倾斜角的范围求斜率的范围。(求范围是难点,强调要画出两个图形,用形数结合的方法处理)知识点3 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分析:(1)只能借助于倾斜角及,故要讨论。(2)当时的代数形式是推导:(用向量的观点)设直线的倾斜角是,斜率是,向量的方向是向上的(如上图所示).向量的坐标是.过原点作向量,则点P的坐标是,而且直线OP的倾斜角也是,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即同样,当向量的方向向上时也有同样的结论.指出:(1)当时,公式显然成立。当(即直线和x轴垂直)
7、时,直线的倾斜角,没有斜率(即适用范围,公式不包括的情况,再次强调凡是在研究直线的任何问题时,一定要讨论斜率的存在及不存在两种情况。)(2)斜率公式的形式特点,及斜率公式及两点的顺序无关,即两点的纵坐标和横坐标在公式中的前后次序可同时颠倒;(3)斜率公式表明,直线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可以通过直线上任意两点坐标表示,而不需求出直线的倾斜角;(即求斜率的第二种方法,还有用向量的观点求斜率。通过直线的方程求斜率,通过直线的位置关系求斜率,等)三、典例解析例1 已知A(3,2),B(-4,1),C(0,-1),求直线AB,BC,CA的斜率,并判断它们的倾斜角是钝角还是锐角.解:直线AB的斜率k1=0,
8、所以它的倾斜角是锐角; 直线BC的斜率k2=-0.50,所以它的倾斜角是钝角; 直线CA的斜率k3=10,所以它的倾斜角是锐角.例2 求过下列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及倾斜角:解:,即, 。所以这条直线的斜是1,倾斜角是 斜率不存在,。 ,。(重点:要画出图形,然后分析出结论,注意反正切函数的主值区间) 当m=1时,K不存在, =90;当m1时,K=,=arctan;当m1时,K=,=+arctan。指出:(1)此题要求学生掌握已知直线上的两点的坐标求斜率的问题。(2)此题还要求学生掌握已知斜率求倾斜角的问题,本质是解三角方程。应结合正切函数及反正切函数的知识写出斜率在不同取值范围内所对应的倾斜角表达
9、式:当时,;当时,;当时,例3 (1)已知直线经过A(2, 1), B(1, m2)两点(mR),求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2)已知直线经过A(cos, sin2) 和B(0,1) 两点,求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解: (1)因为直线经过A(2, 1), B(1, m2),kAB=1-m2,又mR,kAB(-, 1,倾斜角的范围为(2)当cos=0时,sin2=1-cos2=1, 此时A,B重合. cos0,K=-cos, 因此倾斜角的范围是。指出:此题是已知斜率的范围求倾斜角范围的问题,它的本质是解简单的三角不等式。难点是含参数,要注意对参数的讨论(关键是讨论的基点是什么。)以及要画出图形
10、,形数结合的观点解题。例4 已知三角形的顶点A(0,5),B(1,-2),C(-6,m),BC的中点为D,当AD斜率为1时,求m的值及|AD|的长.解:D点的坐标为(-,),kAD=1.m=7.D点坐标为(-,).|AD|=.四、课堂练习1. 求经过A(3, m)、B(m2+1, 2)两点的直线的斜率k和倾斜角解:当m2+1=3,即m=时,斜率k不存在,倾斜角;当m2+13,即m时,k=;当tan=k=0,即m-或m2时,=arctan;当tan=k=0时,即-m2时,=-arctan.2. 直线过点M(0, 2),N(-, 3m2+12m+11),求直线 的倾斜角的范围。解:k=(m2+4m
11、+3)=-(m+2)2+。即tan(-, , 而(-, =(-, 0)0, ,当tan(-, 0)时,由0, ,得();当tan0, 时,0,。综上所述,所求直线的倾斜角0,(, )。五、备选习题1. 已知A(1,3),B(0,2),求直线AB的斜率及倾斜角.解: kAB=,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180,直线AB的倾斜角为60.2. 已知直线的倾斜角,求直线的斜率:(1)=0;(2)=60;(3)=90.解:(1)tan0=0,倾斜角为0的直线斜率为0.(2)tan60=,倾斜角为60的直线斜率为.(3)tan90不存在,倾斜角为90的直线斜率不存在.3. 求过下列两点的直线的斜率k及倾斜角
12、.(1)P1(-2,3),P2(-2,8); (2)P1(5,-2),P2(-2,-2).解:(1)P1P2及x轴垂直,直线斜率不存在,倾斜角=90.(2)k=tan=0,直线斜率为0,倾斜角=0.4. 过点P(1,1)的直线l及x轴和y轴分别交于A、B两点,若P恰为线段A的中心,求直线l的斜率和倾斜角.解:k=-1,倾斜角为.5. 已知点A(-2,3),B(3,2),过点P(0,-2)的直线l及线段AB有公共点,求直线l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解:(-,)(-,+).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经过原点且斜率分别为1,-1,2及-3的直线a,b,c,d.解:设直线a上的另外一点M的坐标为(x,
13、y),根据斜率公式有:1=,所以x=y.可令x=1,则y=1,于是点M的坐标为(1,1).此时过原点和点M(1,1),可作直线a. 同理,可作直线b,c, d.7. 求经过点A(-2,0),B(-5,3)的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解:kAB=1,即tan=-1,又0180,=135.该直线的斜率是-1,倾斜角是135.8. 若三点A(2,3),B(3,2),C(,m)共线,求实数m的值.解:kAB=-1,kAC=,A、B、C三点共线,kAB=kAC.=-1.m=.9. 已知P(3,2),Q(3,4)及直线ax+y+3=0.若此直线分别及PQ的延长线、QP的延长线相交,试分别求出a的取值范围. 解:直线l:ax+y+3=0是过定点A(0,-3)的直线系,斜率为参变数-a,易知PQ、AQ、AP、l的斜率分别为:kPQ=,kAQ=,kAP=,k1=-a.若l及PQ延长线相交,由图,可知kPQk1kAQ,解得-a-;若l及PQ相交,则k1kAQ或k1kAP,解得a-或a;若l及QP的延长线相交,则kPQk1kAP,解得-a.六、教学小结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