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教材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新教材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课内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一、阅读社戏节选,完成15题。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
2、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1.用一句话概括上文所写的主要内容。2.选段中有几处语句构成了呼应,如:段中的“跑”及段中的“飞一般”,试再找出两处。3.上文中,“我”的心情不断发生着变化,请在下面括号内填
3、入恰当的词语,使之能准确反映出这个变化过程。( )( )( )4.第二段中把“扑面的吹来”改为“迎面的吹来”好不好?为什么?5.对选文内容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 )A选段从视觉、味觉、触觉、听觉等多方面着笔,描写了作者童年的一段愉快经历。B通过写两岸的景色来衬托船行之快,也可以突出农家孩子架船技术的高超。C“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这种心境及上文中急切想看戏的心情是矛盾的,也是作者矛盾心情的流露。D写船行的速度及“我”在看戏前急切而愉快的心情,表现“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E平桥村离赵庄只有五里,“他们换了四回手”,但“我却以为船慢”是因为“我”看戏心情的迫切,产生的错觉。二、阅
4、读回延安节选,完成17题。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1. 全诗采用的是 的形式。2. 这六小节主要写 3.理解诗句: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4.“羊羔羔”一词的喻意是什么?5.“母亲”是指_,这里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_的深厚感情。6.“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运用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故乡亲人对 7.“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采用_表现手法,强
5、调“我”和延安母亲之间 的关系。三、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完成14题。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
6、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
7、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 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2.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3.阅读选文,回答下面问题。(1)“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2)选文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请问,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4.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
8、但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是为什么?四、阅读恐龙无处不在节选,完成15题。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被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
9、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及亚洲和欧洲分开,
10、南美也及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 000万年前及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1.恐龙无处不在谈到了恐龙的灭绝,它为 提供了有力的证据。2.第段中加点词“几乎”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3.第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A泛大陆是由一个板块构成的。B板块及板块之间是相互缓慢运动的。C板块之间可以被拉开、挤压或抬升。D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等。5.选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11、?五、 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完成15题。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
12、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
13、国文化的一部分。1.以上选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从这几段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王阳明持什么态度?3.“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意思?4.本段选文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作者认为,“格物致知”的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六、阅读壶口瀑布节选,完成14题。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
14、水流。其时,正式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
15、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1. 在选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赏雨季壶口瀑布的感受呢?2. 在选段结尾处作者讲了关于黑猪掉进壶口瀑布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16、?3. 选段中“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体会句子中加点字“扫”的妙处。4. 分析选段中划线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以及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现代文阅读理解参考答案一、阅读社戏节选,完成15题。1.“我”和小伙伴看戏途中的见闻和感受。2.“淡黑”及“铁的兽脊” “起伏的”及“踊跃” (每处前后对应的词语一定要写完整,否则不得分)3.轻松(兴奋)焦急(平静)自失(或:轻松(兴奋)平静自失)(意思对即可。)4.不好。因为“扑”字暗含了船行之快,切合上一段的“飞一般”,如改为“迎”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意思对即可)5.B E 二、阅读回延安节选,回答下面
17、问题。1.陕北民歌信天游; 2.回忆当年在延安的革命生活。 3.概括延安对“我”在生活、思想上的抚育和培养。 4.喻我对延安母亲的眷恋就像羊羔羔吃奶望着妈一样。 5.延安拟人及延安人民亲密; 6.拟人对诗人依恋深厚的感情。 7.比兴,养育及被养育。三、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回答下面问题。1.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说明顺序:逻辑顺序。2.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或答“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也对)。3. (1)“凡是”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方,就一定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寒冷。这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大自然的语言
18、”是物候现象形象化的说法,以此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或答: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物候现象比喻为“大自然的语言”,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4. 举例多少应按需要而定。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地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如果只举一个例子,读者会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例子,更具说服力,读者就确信无疑了。四、阅读恐龙无处不在节选,回答下面问题。1.大陆漂移假说2.不可以去掉,“几乎”从程度进行限制,说明“板块构造”理论不是为地质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果去掉就及实际情况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3.列数字,用“四十多亿”“2.25亿”等数字具体准确说明泛大陆及其形成和分裂次数之多。4.A5.时间顺序五、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回答下面问题。1. 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2. 作者对王阳明的行为并不持批判态度,而只是以他的行为为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相反,他认为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3. 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索自己。探索。4. 举例证法,道理论证5.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进行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袖手旁观,而是进行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六、阅读壶口瀑布节选,回答下面问题。1.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2.从侧面烘托水流的汹涌和力量之大。3.“扫”不仅照应了“急慌慌”“匆匆”等词语,更写出了作者当时想看但又不敢多逗留的既喜又惧,深受震撼的情态。4.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枯水季节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水流快和密的特点展现了出来,令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