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考试复习题带全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考试复习题带全复习资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复习题一、 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以下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绪论:有一道选择题 选C 可知论 1.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 CA 阶级斗争理论 B 社会主义学说C唯物史观 D辩证法理论2.“及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CA马克思主义具有的根本内容 B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功能作用C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实践根底3.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C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4马克思主义的直
2、接理论来源是: C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历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5“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开展到垄断时代 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的时代7学习马克思主义根本
3、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C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8.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局部中, B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A.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1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A.以实践为根底的科学性及革命性的统一
4、 B.及时俱进 C.科学性及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1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B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1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AB DA 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B 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提醒,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C 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D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想无法知道的事
5、情第一章:1.“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旧唯物主义 BA.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是机械唯物主义 D.割裂了运动及静止的辩证统一2.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C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开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D.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3.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C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根底C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4.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
6、界观C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 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5.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场出现了 DA. 可知论及不可知论的对立 B. 唯物论及唯心论的对立 C.辩证法及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及唯心史观的对立6.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BA对于自然现象的根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7. 马克思主义创立前,不存在: DA.唯物论及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及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及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及唯心史观的对立8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根本问题是CA哲学及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
7、及周围世界的根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9.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根本派别的依据是 CA 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 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 对哲学根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答复D 对哲学根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答复10.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及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1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及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8、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1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 DA.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答复 B.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答复 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答复 D.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答复13.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CA世界开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质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1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根本派别是 B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15.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根本派别的依据是 CA 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 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 对哲学根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答复D 对哲学根本问题
9、第二个方面的不同答复16.在哲学根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CA 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 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 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 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17.“我思故我在是 D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18.“在我们的视野之外,存在完全是一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一观点是 D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19.下面关于唯物主义的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DA.世界统一于物质需要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艰巨的开展来证明B.成认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产生的前
10、提和根底C.唯物主义要求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D.唯物主义就是立足于人的感官之欲的逐利活动20.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CA成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成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21.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DA 变是世界的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 变及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D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2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是BA.都是狡辩论的观点 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狡辩论 C.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D.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唯物主义23.“风定花犹落
11、,鸟鸣山更幽形象低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 BA. 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 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 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24.?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说明慧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D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25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B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及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
12、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26.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AA相对性 B. 有限性 C. 客观性 D. 一维性27.一般认为,“真空即表示其中什么都没有,然而及常识相反,量子论研究说明,真空物质是以量子场的形式存在的一种能量最低的运动状态。这说明 AA.离开物质运动的空间根本不存在 B.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C.空间是绝对性及相对性的统一 D.空间是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2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
13、理是: A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2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DA 矛盾是事物开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开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开展的总趋势30.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以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B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观念的东西及物质的东西没有
14、本质上的区别31“心诚那么灵,心不诚那么不灵的说法是 D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张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3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那么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说明人的意识具有 AA 能动性 B 客观性 C 对象性 D 任意性33近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以下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 ABD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C.事不必难,知难不难D.问题及解决问
15、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34.“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说明了 CA哈姆雷特会在不同人的头脑中显现不同形状 B人的个体差异性C人的意识的个体差异性 D人的意识的能动性35. 人及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及时间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了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根底是 C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D.工具的制造和使用36.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异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异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说明 C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
16、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37.人在哲学上 BA.仅仅是主体 B.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C.仅仅是客体 D.既非主体,也非客体38.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到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BA. 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实践是可以使“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40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A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自在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41.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
17、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为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顿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DA.人及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及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42.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及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这段话应理解为A BA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
18、世界的伟大力量 B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C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D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 43.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答复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异。这句话说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A. 直接现实性 B. 客观规律性 C. 主体能动性 D. 普遍有效性44.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BDA认为但凡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认
19、为事物变化开展只有连续性,没有连续性 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认理解45.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好处;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BA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 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 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D 事物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运动46对立统一规律提醒了: BA.事物开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开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C.事物开展变化的状态和形式 D事物开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47.事物开展的动力是 B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48.孔子?论语?指出:“君子和而
20、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A. 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异、差异的同一B. 和谐是以同稗同C. 矛盾的一方只有克制另一方才能到达统一D. 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开展的动力49.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开展,这一事实说明 BA矛盾一方克制另一方促使事物开展 B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开展所利用 C矛盾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开展 D 矛盾一方的开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开展提供条件50.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 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AA 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B 矛盾双
21、方是相互渗透的C 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D 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5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BA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52. 中国古代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后,他没有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BA.办事情要学会抓主要矛盾,抓中心 B.办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解决矛盾的过程就是促使矛盾转化的过程 D.只要打破常规,就能出奇制胜53.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22、 C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朴素唯物论观点 D机械唯物论观点54.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约是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工作中,如果每一环都打点折扣,最后得到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蕴含的道理是 AA.肯定中包含着否认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现实性和可能性相互转化55.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畏,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B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 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认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56“先富
23、共富和“台阶式开展战略表达了质量互变规律中: AA总的量变过程中局部质变的原理B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原理C量变是质变的根底的原理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原理57.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适宜。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适宜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CA.注重量的积累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C.坚持适度原那么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58.“当一位出色的老
24、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当他说什么都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DA.在科学研究中,经历是不可靠的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59.有一那么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C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认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60.“是就是,否是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D OR CA. 它对否认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 它对
25、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C. 它否认了肯定及否认的对立统一关系D. 它否认了事物开展的曲折性61.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必须 DA.否认资本主义的一切 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C.借鉴并开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D.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进措施62.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DA 事物的开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B 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 事物的开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程D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第二章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及“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 AA.唯物主义反映论及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B.经历论及唯理论的对
26、立C.新认识论及旧认识论的对立 D.可知论及不可知论的对立C2.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 可知论及不可知论的对立 B 唯物辩证法及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及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及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3.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D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根底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4.“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开展的。这句话说明 B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开展的动力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及否的标准5
27、.“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说明 AA.人的认识是主体及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开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构造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6.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说明 B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B.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
28、择、加工和转换 C.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 7.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B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结果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被多数人认可否8.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答复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异。这句话说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BA. 客观规律性 B. 直接现实性 C. 主体能动性 D. 普遍有效性1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
29、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D。A、人的经历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历比间接经历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历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根底失者在朝野。 14.“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完毕真理 。主要说明马克思列宁主义CA.还不是真理性的认识 B.只是不完全的近似的真理 C.是仍然要不断要开展的真理 D.是暂时的正确的认识1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D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人们获得感性经历至关重要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16“人的
30、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B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及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17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CA.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D.对客体的选择和建构18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9科学
31、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及认识是合一的20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D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21.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B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 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 D客观物质性的优点22.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D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历论和唯理论C能动革命的反映
32、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2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C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开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历毫无用处24.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B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B.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D.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2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B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2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
33、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27.“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这是 BA.形而上学观点 B.辩证法观点 C.狡辩论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28.十月革命后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历来谈社会主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CDA 在社会主义建立中经历比理论更重要 B 只能从经历不能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 C 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开展社会主义理论D 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理论 29、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重要意义在
34、于它使理性认识ABDA 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B 承受实践的检验C 起着改变事物开展总趋势的作用D 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第三章1.“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的_B_历史观A 唯物主义 B唯意志论 C宿命论 D 循环论2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BA.吃喝穿住 B.物质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结成社会关系3.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的根底是 BA地理环境 B劳动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4.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表达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CA.社会形态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人口因素5.“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
35、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说明 A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根底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开展的根本动力6.“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说明 AA.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B.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C.文化是社会开展的主导力量 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7.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及之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
36、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蔼的奴隶主感谢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才是无耻之流。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 B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人的社会意识及社会存在是有不一致性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8.群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D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开展的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的开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9.从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D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
37、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开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开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0.费尔巴哈说过:“皇宫中的人所想的,和茅屋中的人所想的是不同的。这是因为 DA.分工造成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B.对于不同的个人而言,他们不可能有共同的意识C.主观能动性的正确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D.人的社会意识,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等社会物质生活状况1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在于它 CA.同社会存在开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开展具有不平衡性1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C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
38、相互影响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1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A 劳开工具的状况 B 劳动者的素质C 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 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13.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达和主要标志是 DA 管理方式 B 劳动对象 C 劳动者 D科学技术16.社会形态是 D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B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C 国体和政体的统一D 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的统一17.推动社会经济开展并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经济规律是 DA 价值规律 B 剩余价值规律C 社会根本经济规律 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
39、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BA人及自然的关系 B人及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及被管理的关系 D分工协作关系19.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根本标志是 CA 产品的分配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C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D 生产关系及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20.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BA.传统意识B.生产方式C.阶级关系D.政治制度21.社会主义社会开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 DA 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B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C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D 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开展2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开展的根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DA 对立统一规律B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C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根底开展要求的规律D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23.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假设干历史问题的建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标准的表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