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钢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审阅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宽钢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审阅稿).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宽钢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宽钢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产业投资建设规划产业投资建设规划目录目录一、规划思路.2二、原则.2三、规划目标.3四、区位环境分析.4五、背景分析.6六、实施保障.8重点项目分析:xx 项目.10重点项目分析:xx 项目.15为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一、规划思路规划思路产业的发展,要以核心领域为切入点,结合自身资源条件,重点积累关键技术,构建衔接有序的产业链条,以此推进行业的有效聚集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并成为服务区域建设的重要节点产业。二、原则原则1、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充分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分地区、分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路线,指
2、导推动产业现代化发展。2、坚持融合发展。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强化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3、创新机制,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积极稳妥推进产业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政策、资金投入,提高产业发展水平。4、协同推进。以区域协同发展为契机,找准产业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完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积极对接本地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主动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协调发展,打造产业创新中心。5、坚持市场主导。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优胜劣汰。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新的思路推进产
3、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6、坚持转型发展。引导要素优化配置,提高全要素发展。三、规划目标规划目标紧抓抢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区域群建设机遇,初步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打造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培育新业态。力争到 xx 年产值突破 xx 亿元,增加值达到 xx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xx%以上,成为区域新支柱产业。本地培育与招商引资相结合,累计新增规模以上企业 xx 家以上,力争 xx 家企业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积极打造产业新产品、新品牌,力争形成 xx 个知名品牌。四、区位环境分析区位环境分析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xx%,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xx%,一般公共预算
4、收入增长 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xx%,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xx%和 xx%。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暨乡村治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域治理超限超载等现场会在区域召开。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区域经济圈重要支点建设等攻坚突破,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但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正
5、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机遇。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转型升级压力较大,新旧动力转换还未完成;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束缚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市国际化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承载力不足,“城市病”显现;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大,民生保障任务依然繁重;影响安全稳定的各类风险隐患仍然存在,维护公共安全、促进和谐发展面临的挑战仍然较大。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
6、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再创新能力,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中心。(一)推进科技创新格局与国际接轨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构建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科技研发体系、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提升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竞争优势。(二)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接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和产业化。(三)推动科技创新生态与市场接轨着力完善各项制度和政策安排,构建以市场为主导的科技创新生态,让机构、人才、设备、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五、背景分析背景分析钢带,又称带钢,具
7、体是指以碳钢制成的输送带作为带式输送机的牵引和运载构件,也可用于捆扎货物,有着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便于加工、节省材料等多种功能。而中厚宽钢带作为钢带品类中的细分一类,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建筑工程以及日用五金等多个领域。钢材市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内中厚宽钢带生产规模的扩大。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钢材市场供应量较为充足,而且在近几年,由于民众对节能减排呼声的日益高涨,我国钢铁产业调整升级步伐也在逐渐加快,产品逐渐向高品质方向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钢材产量达到了12.05 亿吨,较 2018 年增长了 9.8 个百分点,
8、这为国内中厚宽钢带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建筑业等下游领域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市场对中厚宽钢带消费需求不断扩大,进而促使国内企业生产产能的进一步扩张,市场供应较为充足。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从 2014 年的 12301 万吨发展到 2018 年,我国中厚宽钢带产量达到了 15455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5.9%;但在 2019 年减少至 14938 万吨,同比下滑 3.4%;而截至到 2020 年 10 月,我国中厚宽钢带产量达到 14108.7 万吨,较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11.0%;预计在 2020 年底,我国中
9、厚宽钢带产量有望实现小幅增长。总而言之,在下游需求不断增长的驱动下,我国中厚宽钢带产业呈现为较稳定的发展态势。从市场格局来看,由于整个钢带市场准入门槛相对不高,国内从事这一领域生产的企业相对较多,市场竞争也较为激烈。目前我国行业内的钢带企业主要包括宁波奇异金属、无锡环胜金属制品、三星精密不锈钢(平湖)、浙江甬金金属科技股份等,但尚未有企业在市场上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因此市场集中度较低。而中厚宽钢带作为钢带行业的细分产品,未来本土钢带生产企业整合趋势较为明显。六、实施保障实施保障(一)加快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进一步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搭建集产学研于一体的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多渠道、多层次加大科技投
10、入,激发创新活力。要健全产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机制,加大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支持力度,调动成果转化积极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施人才强水战略,建立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熟悉政策法规、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干部队伍。(二)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积极推进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全面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健全产业有序转移的需求发现和对接服务机制,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措施和创新性政策。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主体市场化合作,协同实施一批技术创新工程,联合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升级转移,合作搭建区域服务业融合创新和展示交易平台,支持企业跨行业、跨区域开展合作。
11、(三)完善政策法规贯彻落实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规定,研究制定配套规范性文件,推进既有产业等方面形成完备的管理制度,全面提升产业依法行政水平。(四)积极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研究院等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快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服务职能,促进行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完善面向社会提供科技信息、技术推广、行业标准、成果交易的服务。进一步发挥中介组织在行业规划、法律法规制定、中小企业服务、行业预警、反倾销与应诉、贸易仲裁、项目评估、市场监管、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作用。(五)引入风险投资机制探索和促进风险投资与产业结合的模式,努力拓宽风险资本来源渠道。积极发展多种投资模式,培育多元化
12、的风险投资民间投资主体,吸纳个人投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大型企业集团资金加盟。(六)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建立会商机制,统筹协调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成立行业专家、行业协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等组成的决策咨询专家组,对产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实施等提供咨询指导,推动行业交流和合作。(七)加快项目建设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建立和实施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各地区要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对产业发展统一安排,加强调度协调,推进重点项目的建设,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按期建成投产。重点项目分析:重点项目分析:xx 项目项目(一)建设单位(一)建设单位xx 有限公司(二)公司基本
13、情况(二)公司基本情况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品牌发展。(三)机遇与挑战(三)机遇与挑战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
14、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围绕市场、产业、科技、资源、文化、人才的竞争更趋激烈,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
15、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多年积累的结构性和体制机制性矛盾需要调整,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过去五年形成的一系列发展优势将进一步释放,开启了全域统筹、创新驱动和国际城市发展的新时期。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为建设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打造区域性创新中心提供重大机遇。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为深化全域统筹战略,集聚人力资源,推进重大基础
16、设施建设,构建大都市区提供强大动力。同时,当前时期制约地区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困难和矛盾依然较多。一是经济发展面临争先进位与转型升级双重压力,区域性竞争加剧,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供给侧改革力度尚需加强,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尚需提高,源头创新能力不强,创新要素集聚不足。二是体制机制束缚明显,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尚未理顺,市场化程度不高,民营经济发展不快,发展环境有待优化,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需要进一步拓展。三是资源生态约束加强,水资源缺乏,长期发展积累的生态环境矛盾集中显现,城市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民生改善压力加大,城乡一体化发展任务繁重,基本公共服务还不够均衡,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财政收入
17、增速回落与民生支出刚性增长的矛盾更加突出,城市建设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程度不高,群众利益诉求日趋复杂多元,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亟须加快推进。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更好地适应趋势、创造优势、提升位势、形成胜势。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加快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实现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
18、。把开放作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完善载体平台,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以扩大开放转换动力、促进创新、推动改革、加快发展。把共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加强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等领域的薄弱环节建设,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厚植发展优势。突出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切实把厚植优势作为引领发展行动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强化竞争优势思维,把是否具备比较优势作为经济决策的基本遵循,体现在方方面面的思路举措中,找准比较优势,发挥已有优势、挖掘潜在优势,打造先发优势、利用后发优势,推动局部优势向综合优势转变,加快提升综合竞争力,
19、形成大枢纽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城市群、城市群带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发展新局面。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性调整,落实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支柱,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把加快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作为中心任务,持续完善提升产业发展载体,坚定不移地走产业集群发展之路。着力增强创新创
20、业活力。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推进人力资源强省建设,打造区域核心创新创业载体,突破技术创新关键环节,形成促进创新创业的体制架构和生态系统,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四)项目选址(四)项目选址xx 产业园(五)项目用地规模(五)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 59999.94 平方米(折合约 90.00 亩),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项目总建筑面积 65399.93 平方米。(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项目预计总投资 36183.65 万元,其
21、中:固定资产投资 30807.36万元,流动资金 5376.29 万元(七)资金筹措(七)资金筹措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八)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八)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125694.98 万元,税后净利润 16615.79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8759.91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27.34%,全部投资回收期 4.48 年。(九)进度规划(九)进度规划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31 个月。重点项目分析:重点项目分析:xx 项目项目(一)项目建设性质(一)项目建设性质该项目属于新建新建项目,依托当地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
22、宽钢带为核心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年产值可达 168000.00 万元。(二)项目承办单位(二)项目承办单位xx 集团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展号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公司满怀信心
23、,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服务、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及服务。(三)战略合作单位(三)战略合作单位xx 有限公司(四)项目提出的理由(四)项目提出的理由当前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蕴含着新的增长空间和机会。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全面部署打赢脱贫攻坚战,
24、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全方位的扶持,为我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经过多年努力,我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动能正在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增长动力正在培育,深化改革的红利正在释放,开放开发的空间正在拓展,全区上下加快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信心更加坚定,完全有条件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我区“十二五”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必须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问题和明显短板,突出表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产业发展层次低,链条短,竞争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大,结构调
25、整任重道远;创新型人才短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低;山川发展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不高,对外开放通道不畅,水资源瓶颈突出等。这些问题和短板,严重制约了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深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资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不断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二)加快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6、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体部署,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有序衔接、竞相发力,构建多支柱产业体系,不断增加有效供给。以市场化、法制化方式加快化解过剩产能,盘活“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资产,积极稳妥去除无效供给。(三)推动制造业开放发展。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重点区域的引领带动作用,提高利用内外资水平,深化国际产业合作,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完善国际物流通道,吸引全球要素集聚我市,促进本地产品分销全球,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新优势。(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完
27、善智能制造支撑体系,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五)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统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汽车、智能终端、机器人等重点产品,注重需求侧激励,统筹好、引导好、发挥好整机企业与基础企业双方积极性,加快破解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六)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提高企业质量控制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鼓励企业追求卓越
28、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重庆制造整体形象。(五)项目选址方案(五)项目选址方案项目选址位于 xx 产业园,地理位置优越,建设条件良好。(六)项目用地规模(六)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 139999.86 平方米(折合约 210.00 亩),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项目总建筑面积 201599.80 平方米。(七)项目进度规划(七)项目进度规划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3 个月。(八)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八)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项目预计总投资 75371.94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62977.52万元,流动资金 12394.42 万元(九)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九)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167672.39 万元,税后净利润 25046.1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11875.99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20.45%,全部投资回收期 4.0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