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pdf(9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1 对子歌教学目标:1认识 1 个生字,会写 3 个字。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3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教学重点难点:1完成识字任务,了解课文内容。2在反复吟诵中体会对子歌的特点。教学准备:相关的对子歌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中国人每年都要过春节,在春节的时候,家家都贴春联,不知同学们是否注意过这些春联,发现这些春联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子歌,来了解对联的特点。二、自由朗读,学习基础知识三、再读对子歌,指导朗读。四、通过反复诵读后,让学生观察对子歌,在什么地方体现了对偶这种修辞方法的。这种对
2、偶的体现可以是一个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短句子。五、小组讨论:这些相对的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懂?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六、拓展与运用出示课后习题中出现的对联,让学生通过加标点的形式,读出不同的对联。板书设计:对联的特点对联的种类教学回顾:1-2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学目标: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6 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式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1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2对联是在怎样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作者的资
3、料。2搜集对联和关于对联特点的资料。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关于“郑板桥”,你知道哪些?2交流关于郑板桥的资料。3齐读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自由读课文,结合书后生字表和工具书读准字音。2值得注意的读音有:傍晚、袅袅、狂风骤起、菱藕、斛。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学听准字音。4通过查字典弄清字音与字意。5着重强调易错的字。三、再读课文,体会当时作者见到的情景。1为生动形象地描绘郑板桥坐船去兴化途中所见的情景,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十分注重四字词语,请同学找一找。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湖光山色”“轻烟袅袅”“渔歌阵阵”等等。3创设情境,指导朗读。4交流课前
4、提出的问题:指导朗读“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5画一画对联的第一句和文中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文中哪些语句写了对联的后半句。6分别指导朗读第 1 自然段和第 3 自然段。7交流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想象郑板桥当时看到的画面。8再读这副意味深长的对联。四、背诵与积累1背诵对联2.背诵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语句。板书设计:情境半湾活水千江月湖光山色一粒沉沙万斛珠细浪如银教学回顾:1-3 茶酒趣联教学目标:1认识 1 个生字,会写 3 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联的妙趣。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
5、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式的喜爱。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对联的妙趣所在2能够尝试自己写对联。教学准备:搜集带有趣味故事的对联。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我国古代文学殿堂中,有一支瑰丽的奇葩对联。我们对对联并不陌生,前几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对子歌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等文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与对联有关的文章茶酒联趣。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2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3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测读。三、分层次指导朗读1根据本文趣的特点,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2要根据商人和学者的各自特点读出人物的不同的内心情感。3重点要指导怎样朗读这副
6、对联,要根据三字对、四字对的特点,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4要根据对联的内容,读出情趣来。四、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朗读1了解内容,理清商人请人题上联和学者巧对下联的经过。2理清这个过程还应注意两个方面,由于悬挂了对联,商人的生意才由“人不多”到“红火起来”;商人由“夸下海口”到“绝无戏言”,这个过程都与“对联”密切相关。3反复读,品味这副对联的妙处何在。从内容上看,上联下联内容完整,浑然一体。人生的经历、人生的态度自然蕴含其中。4思考与交流“茶酒联趣”趣在哪里?四、积累与背诵板书设计为名为利心苦力苦苦中寻乐逍遥快乐教学回顾:23 泊船瓜洲教学目标:1会写 1 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3
7、了解诗歌大意,并能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背诵古诗。2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欣赏“绿”“还”等字,培养语文素养。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王安石简介;南京春景的文章片段。2教师准备幻灯片。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泊船瓜洲。二、了解作者知诗人(板书)三、认识诗题解诗题(板书)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3理解题目的意思四、初读古诗,感知内容抓字眼,明诗意(板书)
8、1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2指名读,正音:间、重、还3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1)“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隔开了什么?看图。(读一读,读出距离短。)(2)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3)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4)“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5)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6)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五、尝试背诵第二课时一、复习背诵古诗二、再读古诗,深入推敲 入诗境,悟诗情(板书)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
9、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谁还能送首诗给诗人?(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4)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3指导品读(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谁来读一读?(2)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出关键字。再读。4小结:5齐读三、拓展学习总结全诗,指导学法板书设计:欣赏诗歌知诗人,解诗题抓字
10、眼,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教学回顾:24 游园不值教学目标:1认识 2 个生字,会写 1 个字。2了解诗的大意,想象春色的美好,知道美好的事物是压抑不住的。3了解作者侧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背诵古诗。2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豁达的情怀,培养语文素养。教学准备:有关作者的资料和课件。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设置故事情境宋朝诗人叶绍翁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怀着愉快的心情匆匆到好朋友的家里,但他来到朋友家门前,却发现朋友不在家。此时诗人的心情该是怎样的?(生答)正当诗人彷徨无着之际,不经意间抬头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现眼前:高高的墙上,一
11、枝红杏从园中伸了出来。诗人有所感悟,写下了游园不值这首诗。(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2读诗题,理解题目3简介诗人二、初读古诗,感知内容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2复习古诗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3 利用你手中的各种资料,自学第二部分内容。(合作完成)(师生互动)(抓字眼,明诗意)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古今汉语不同特点。师点拨“怜”在汉语中有“可怜”、“爱惜”两种解释,这里应该是“爱惜”的意思。“小”字本意与“大”相对,这里引申为“轻轻”读全诗。完整地说说诗意。三、尝试背诵古诗第二课时一、复习背诵古诗二、再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感情(入
12、诗境、悟诗情)1描绘诗中的情景2你认为园主人是怎样一个人?(淡泊名利的人)师点拨:小中见大,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红杏”一词一语双关,喻园中主人闭门隐居,但他的美德、名声在外。说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压抑不住的。诗人本来要扫兴而归,一转身却看到墙头脉脉含情的一枝红杏,蒙着阴影的心情顿时一亮,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板书:扫兴、喜悦)3.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更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呢?(两句应该读出扫兴、惆怅之感,后两句应读出欢快、喜悦之情)4.指名读,齐读。诗人虽然没有看到满园的春色,仍然满腔的喜悦,请同学们看着课文插图给这个园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再想象一下满园的春色是什么样的?5.听了你们的描
13、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之中,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背诵全诗。同学们可否用音乐来唱出来。(自拟题目,写一则短文)三、思维拓展,延伸探索1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息的主题。老师这里也有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让我们共同来欣赏。(投影出示)(学生有感情朗诵)自由欣赏,小组自定。2齐读,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通过感情来朗读细细体味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春色吧!(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朗读)3同学们还搜集了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或者叶绍翁的诗句,让我们大家共同来分享。(小组选一名同学读)四、总结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抒发对春天的感受吧!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学习古诗人的方法去发现,去感悟
14、、去动情。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应因文而宜,与时俱进,去雕琢、去彩饰,反璞归真。板书设计: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扫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喜悦(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教学回顾:表达人类的朋友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2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有层次地将小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写清楚,并介绍自己与小动物之间印象深刻的故事。教学重点难点:有层次地将小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写清楚,感受到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最好的朋友。教学准备:仔细观察并了解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教学时数:3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二、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
15、师生共同评议1说说你观察小动物的发现?2你有哪些感受?3说说你和小动物之间的故事。4描述小动物的外形。5描述小动物的情感。6描述与小动物的情感。三、交流评改教学回顾:表达读书笔记教学目标:了解读书笔记,学会写读书笔记。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写读书笔记。教学准备:查资料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一本好书就犹如一位好朋友,让你受益无穷。所以我们班许多同学都和书交上了朋友,每每得到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就爱不释手,其实要想读书受益,和好书交上真正的朋友,最佳的办法就是学会写读书笔记,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你的思想认识和读写能力。二、了解读书笔记1.什么是读书笔记2.读书笔记
16、的种类三、写读书笔记的注意事项:1.要有读有感,以感为核心。2.要有真情实感。四、选一本你最喜欢的书,学写读书笔记教学回顾:表达自我介绍教学目标:通过书信介绍自己。教学重点难点:能写出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准备:向父母了解自己名字的意义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讲讲自己的名字老师没有认识你们的时候,先知道了你们的名字,在这些名字中,老师还看出了你们父母对你们的期望和爱。那自己知道你名字中的含义吗?二、游戏,猜猜他是谁1.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来,讲另一个同学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但不说出他的名字来。2.其他同学猜一猜,前面的同学讲的确良谁。3.评一评,是不是抓住了同学的
17、特点。三、选材指导:哪些内容适合写进文章里,哪些不适合。四、读文总结1.读书中例文。2.分析,例文好在哪?(1)作者的名字中,蕴含了特殊的经历,作者详写了名字的来历。(2)习作中注意了细节描写五、完成自己的习作。教学回顾: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5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3大体把握诗的大意,体会诗的情感,感受这首送别诗所表达的旷达的人生态度,体会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2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老师手上拿的是
18、什么?准确来说,这是一张毕业照。翻到照片的背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样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经常被引用到各种毕业照、留念册上。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句诗出自何处呢?其实,它就出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二、简介作者:知诗人三、题解解诗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之:动词,到的意思。回忆送孟浩然之广陵四、初读古诗,了解诗意抓字眼,明诗意(一)教师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回顾关于律诗的知识。2以学生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二)学生读诗,了解诗意1首联是在写景吗?或是写什么?诗人在长安送别朋友,按理他是不可能望到四川的,但是这里诗人却用“望”
19、字连接这两个地方?为什么?板书:意境开阔2我们和朋友即将分别时会怎样?诗人是怎样做的?颔联中的“宦游人”指的是什么人?诗人是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与朋友的离别的?(态度坦然3 颈联尾联中诗人宽慰友人不要哭泣,那言下之意要怎样呢?那就是说这里除了对友人的宽慰还要?(微笑)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积极进取)你有什么样的感受?4请学生完整说说诗意。五、尝试背诵古诗第二课时一、复习并背诵古诗二、再读古诗,想象情景,体会感情入诗境,悟诗情1经过同学们上节课的学习和刚才的背诵,诗中的哪句诗给同学们的感觉最直接?明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明确:A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这个知己,纵
20、然我们分隔天涯海角仍像在一起一样。B 四海之内都有知己,纵然对“知己”的不同理解使得我们对这句诗有不同理解,“诗无达沽”。两种理解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也是诗人写作这首诗的原因,那是什么?(离别)3想象一下当时离别的情景,谁能表演一下。4通过他们的表演,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与友互勉、超越时空、乐观豁达。三、小结:四、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板书设计:首联 点明地点 意境开阔颔联 离别原因 坦然面对颈联 与友互勉 乐观豁达尾联 宽慰勉励 积极进取教学回顾:22 滁州西涧教学目标:123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了解诗的大意,能根据诗句想象画面,感受
21、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情。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体味意境。2背诵诗歌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了解诗人,理解诗题三、初读古诗,了解诗意.1学生自由读诗,2学习古诗前两行。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指导理解关键词“独怜”。说说前两行诗的意思。3学习古诗后两行,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试着将诗意说出来。四、借助诗意,背诵古诗第二课时一、复习并背诵古诗二、再读古诗,体会感情1作者为什么会独独喜爱这涧边生的草呢?“幽”给人一种什么感受?2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这就要从第
22、一句诗中去寻找答案了,是什么?3为什么将幽草与黄鹂并提,用“独怜”这个字眼?(指导朗读)4作者想要回家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景象?此时作者是一种什么心情?无可奈何。这里还蕴含着另外一层深意。(请学生介绍)三、请同学们评论此诗,谈谈自己的收获。板书设计: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教学回顾:表达用日记记录你观察到的变化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2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注意规范的格式教学准备:先期作好观察的记录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过写日记。这次习作,请同学们试着用日记的形式来连续记录你
23、的观察和发现。可以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植物或动物,也可以选择人的活动进行观察记录。二、表达提示:1回忆一下,你是怎样把过去的日记写得清楚、细致的?2阅读下面两则观察日记的方法,同学之间讨论一下。三、交流评改:1比较自己前后两篇观察日记,看看你是否较好地记录了被观察事物的变化和发现。2交流自己的观察日记,听年同学和老师的意见,并对如何改进你的观察日记进行思考。教学回顾:31 腊八粥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教学重点: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教学难点:体
24、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教学准备:建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有条件的可以找来沈从文 腊八粥的全文,仔细阅读,对小说全文的大概内容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吃过腊八粥吗?喜欢吗?为什么叫腊八粥?谁能根据你查到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学生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记号,画出读不准音的词语。2正音,并反复读关键词语。3同桌一起读重点段落。4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5请其他同学们认真在心里跟着读。6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7学生汇报,教师点拨。三、再读课文:
25、1学生围绕课后题默读思考。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3学生汇报:4教师相机总结。第二课时一、分析人物特点:1“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结合文中语句加以说明。2师生交流。3文中的母亲呢?用刚才的方法。4师生交流。二、指导朗读:1本篇课文人物对话描写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组织朗读比赛,互相点评,取长补短。三、作业:1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2查找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板书设计:腊八粥沈从文“八儿”母亲其乐融融教学回顾:32 故乡的元宵教学目标:1认识 9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
26、想象画面。3了解作者笔下故乡的元宵节的相关风俗。4积累作者“详略得当”的写法。教学重点:作者以“详略得当”的写法描绘了故乡元宵节一系列民间节日活动。教学难点:文中描绘了故乡元宵节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民间节日活动,从中体会到汪曾祺散文流溢浓郁的生活情趣,散发着欢乐的气息。教学准备:学生找相关的资料。教学安排:2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教师写“元宵”二个字)谁能读一读,你想到了什么?你们喜欢元宵节吗?谁能说说自己印象中过元宵节的情景。今天学习一篇跟元宵节有关的文章。板书“故乡的”,请大家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课文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笔下的元宵节有什么特点?2
27、总体感觉故乡的元宵节不大热闹,元宵节那天白天没有晚上热闹。三、学习重点段落1“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作者介绍了哪些“灯”?结合相关语句说说各自的特点。2学生默读圈画。3汇报交流。四、要点串讲,指导朗读1选择感兴趣的部分,有感情地读一读。2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3交流汇报,教师点拨。五、拓展升华体会本篇文章开头、结尾的妙处,积累写法特点。板书设计:故乡的元宵汪曾祺灯节走马灯孩子自己的灯看“围屏”教学回顾:表达小导游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能把自己到过的一处地方的大致情况说清楚,态度自然大方,普通话准确、流利,有一定的感情。2学生要认真倾听别人说话,并能对自己想了解的情况,大胆地向说话的人提出
28、问题。3学生要将介绍的景点写通顺具体,注意与写景文章的不同。4培养学生处处留心观察的习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美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及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美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言习惯。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祖国各处风光的相关材料,如:万里长城、桂林山水等风光图。2.创造性地布置双向互动的语言环境。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去过那些旅游景点?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说一说。这次习
29、作就请同学们介绍自己游览过的一处景点。说不定经过你们的介绍,会使它成为有名的景点呢。二、明确任务1怎样才能当好这个小导游呢?2交流,明确要求。(1)仪态:大方、礼貌;(2)语言:用普通话,讲出特点;(3)感情:热爱祖国、为之自豪(4)态度:耐心解答(5)内容:抓住景物特点游客:文明、注意倾听、提有价值的问题。三、介绍风景,抓住特点1小组介绍:在组内一边展示,一边向小组的同学介绍,注意说出风景名胜的特点。2全班交流:推荐学生汇报(用实物投影展示图片),全班同学做游客,介绍过程中可以随时提问。(使用文明用语)四、交流评改1他们的导游工作做得怎样?给你的启发是什么?2如果你还有机会再当一次小导游,你
30、想做一个怎样的有吸引力的开场白?五、师生总结今天的“旅游说明会”大家不仅欣赏了美丽的各地风光,了解了许多的风土人情,还激发了热爱祖国的热情,而且提高了大家的表达能力。可见,这次“旅游说明会”我们开得很成功。祝贺你们!教学回顾:4-1 一只贝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理解“旋涡”“脖颈”“棱角”“荣誉”“稀罕”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贝赞美的思想感情。3.感悟美好的事物来自辛勤的汗水和心血。4读懂课文内容,明白文中的道理,学习贝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2.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
31、写作手法。教学准备:搜集一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人物的小故事。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出示贝壳和珍珠)你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只贝。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己完成,教师指导。2自由读文。3学生自读课文。4同桌合作识记生字。5指名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三、再读课文,交流体会学习课文第 1、2 段。1初读了课文,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贝?2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再体会体会。3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师相机出示课文第 1 段。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想象画
32、面。5指生读。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第 310 段。出示: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它默默地,它说不出来。1生自读句子。2这只贝还有绚丽的色彩吗?还有精美的图案吗?读后你心里有什么感受?3生交流感受。4再读第 3 段,说说这段文字中的哪个词一下子就打动了你?再读读,体会一下。5生交流,师相机指导理解:默默、荣誉6相机抓住“折磨”这个词语理解贝的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7生理解“折磨”的意思。8再读课文,透过“折磨”这个词你还能读出什么感受?想想石子在贝的身体里是种什么样的感受?9生读课文,谈感受。10你们都在认真地读,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透过这
33、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11再读课文,再体会体会,在“可怜”的背后你又读出了什么?12思考:“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二、学习写作方法,拓展迁。1说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含义。2把你想对这只贝说的话写下来。三、总结希望你们也做一个像这只贝一样的人: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板书设计:一只贝可怜可敬折磨磨制默默无闻勇于奉献教学回顾:4-2 藏羚羊跪拜教学目标:1品味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对表现心理的作用。2在听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圈画分析和讨论交流中理解藏羚羊跪拜的情感和老猎人的心理;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深刻含义
34、。3感受藏羚羊的母爱、老猎人的慈善情怀,学会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教学重点难点:1.感悟藏羚羊跪拜中蕴涵的深刻情感,揣摩老猎人复杂的内心世界。2.感受伟大而深沉的母爱、慈善的情怀,学会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动物母爱的故事。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直接引入课文。这节课我们要共读的是一则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藏羚羊跪拜。1理解“跪拜”。2生活中你见过跪拜吗?他们为何跪拜?3把你的感受表现出来,融进你的声音里,读一读。4读一读课题,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带着我们的问题一起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中。1放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
35、。2边读边想,找一找,画一画,文中哪些句子让你读懂了刚才同学的质疑。三、全班交流读文感受,解决质疑。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一、再读课文(一)找到文中描述藏羚羊跪拜的句子,感悟内涵1练读句子2细究动词。藏羚羊哪些动作让你的心灵为之一颤,用声音表现出来。3理解“奇怪”。当老猎人举枪瞄了起来,老猎人认为这只藏羚羊应该怎么做?可是这只藏羚羊却是(读)4想象。藏羚羊想通过这一连串的动作向老猎人述说什么?5它用眼神来央求,读它用跪拜来哀求,读它用长泪来乞求,读6是什么让这顽强的生灵向老猎人屈服,跪拜呢?它是在求猎人放自己一条生路吗?(二)研读老猎人1这一切,老猎人起先明白吗?文中哪句写出老猎人的不安。
36、2呈现句子。夜里躺在地铺上的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3.想象。他难以入眠,他在想:他双手一直颤抖着,他仍然在想:4上灯了,藏羚羊跪拜的画面在老猎人的眼前浮现;夜深了,藏羚羊跪拜的画面在老猎人的脑中呈现。5藏羚羊这深深一跪,让老猎人感到奇怪,后来他明白了吗?6呈现句子。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7老猎人埋掉了,但埋不掉的是。课文学到这,我们该对课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吧?这一跪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这深深的一跪,跪出了。8藏羚羊这深深的一跪,已刻在老猎人的心里,从此,老猎人放弃狩猎,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同时,这一跪也深深地印在作者的心里。
37、9呈现句子。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要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10凭你对文字的理解,你觉得作者对这只藏羚羊怀着怎样的感情?二、总结板书设计:神圣母爱慈善情怀藏羚羊跪拜敬重生命关爱自然教学回顾:表达一次调查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言的表达、应用文写作的能力。2明确调查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做好实地调查。教学准备:做好先期的调查准备。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调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作好调查前的准备,准备好要调查的问题。2.调查时要先作个简短的自我介绍,使用文明用语。语言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3.写好调查的记录。记录主要的调查
38、内容。调查记录一般包括:调查时间、调查对象、调查问题、调查对象的回答、谈话感受等。4 将调查记录给被调查人过目,或注上“未经被调查人审阅”二、交流评改1.调查时是否不礼貌,说话是否得体,举止是否大方。2.整理调查记录时,要注意删掉重复和不必要的话,并将修改的记录同原稿进行比较,看看不什么不同。教学回顾:教学时间:教学课题:51 题西林壁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2.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如何让解读诗歌。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爱古诗文,学会全面看待问题。重点难点:1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道理。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
39、。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介绍诗人入手)1.简介苏轼(重点介绍他的成就及诗风)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其中的一首诗。(出题解题)3.简介诗的生成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意境)二、学习古诗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同桌互读,检查预习情况,互相指正。(2)指名读,师作适当的鼓励评价。(3)全班齐读古诗。2.再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任务:A、根据“注释”试着说说每句诗的意思。B、在学习过程中,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2)反馈小组学习情况师:刚才大家的讨论非常热烈,现在老师想听听来自各小组的汇报,告诉
40、老师你们读懂诗意了吗?小组运用了什么好办法理解诗意的?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抓住“岭”、“峰”的不同概念体会庐山景象的多变。让学生运用简笔画描述。出示小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在远处_,在近处_,在高处_,在低处_,庐山的景象各不相同。(2)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庐山的变幻莫测)(3)指名读读这句诗,并说说诗意。理解“缘”并指导写法。纟 缘(右上部分是两笔:撇折 横折)此山是指哪儿?作者为什么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4)指导朗读,要求读出作者感慨的语气。3.复读古诗,结合实际体会诗中所含的哲理。(1)同样的一件事物,可是在不同的角度却有着不一样的样子,你们有过和
41、作者一样的感受和经历吗?那么,你们认为作者仅仅只是在说庐山吗?你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了吗?(2)出示练习 2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是因为_,因此我们要_就要_。4.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板书设计: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的角度不同,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不识/庐山/真面目,观察效果不同。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教学回顾:教学时间:教学课题:52 黄山松教学目标:1.认识 10 个生字,会写 6 个字。2.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3.了解黄山松的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42、.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教学准备:投影图片。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步感知黄山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有条理地介绍自己对黄山、黄山松的认识和了解。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介绍对黄山松的认识和了解。二、学习生字、新词。1.利用词典掌握要求掌握的生字。2.重点指导易错字音和易错字形,理解词语。3.小组学习、汇报。三、朗读课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多种形式组织朗读练习。3.指名读文。第二课时一、导入黄山松有哪三个特色?二、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简单地
43、想一想画它们的原因。三、学生汇报:1、读一读你画的语句,简单地说一说画的原因。2、板书“不可思议”,课文中哪儿出现了这个词语,你发现了吗?(第一个特色;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真是不可思议啊!)3、看到长势这么好的黄山松,作者为什么感到不可思议了呢?4、黄山松的根屈服了吗?你从哪看出来的?5、还有更不可思议的呢?在这一段中,你发现了吗?(屏幕出示“更有不可思议的呢:”)这有什么更不可思议呢?(全部的根扎在石中生长,黄山松会长得苍翠坚劲,而现在只有少半的根吸收养料,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说明它的生命力十分顽强。)6、面对这样顽强的黄山松,你想对它说什么?7、课文中哪里还出现了“
44、不可思议”这个词语?第三个特色8、哪里能看出蒲团松的团结力强大呢?9、师:同学们,我们留心不难发现,作者在写第一个和第三个特色时都用到了不可思议这个词语,而写第二个特色却没有用,是不是说第二个特色让作者感到很普通呢?四、总结五、作业板书设计:黄山松顽强奇特团结不可思议教学回顾:教学时间:教学课题:5-3 桂林山水甲天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 9 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 9 个生字,并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2联系上下文,了解课文中关于“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传说故事可以增强景区神秘感。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真诚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5、。重点难点:1.了解文章行文的顺序,并学会迁移,在作文中能学以致用。2.学会抓住特点描写景物。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2检查自学情况(1)读生字词,教师正音。(2)指名读。(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3全班通读课文,思考分段交流第一段(1):介绍桂林山水形成的传说。第二段(2):“桂林山水甲天下”名称的由来。第三段(35):独秀蜂及桂林石头。第四段(6):写阳朔山水甲桂林。4质疑问难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
46、我们继续学习朵云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师:下面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默读再重温课文,并思考你从文中了解到哪些内容?二、精读课文1全文围绕两个字来展开全文,这两个字是什么?(是奇观)2谁来读读文章的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桂林山水是中国山水风景的一大奇观?在文章第一段是如何体现的?3.独秀峰如何体现“奇观”?4.阳朔县山水风光又是怎样体现奇观的?5.找同学朗读这一段,然后回答问题6.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桂林山水的?7.文章不仅结构紧凑,思路清晰,而且语言也很优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你找出你任为写的精彩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三、拓展练习用一段话写一写家乡的某处景物
47、,要写出特点来,另外要注意写景顺序,不少于 400 字。板书设计:桂林山水甲天下传说由来独秀蜂阳朔山水教学回顾:教学时间:教学课题:6-1 快乐王子(一)教学目标:1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2能快速默读课文并了解大意。3能复述王子和燕子“舍生取义”的经历。4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的过程。教学重点:1通过体会人物心理变化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舍生取义”的真正含义。教学难点:1抓住具体语言文字来体会王子的内心世界。教学准备:查阅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读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48、,理解生词。二、质疑问难,学习课文1简述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情?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3“快乐王子为什么流泪?”4文章写了快乐王子几次捐献活动?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朗读课题。请同学读出不同的感情。(快乐悲伤)2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王子流泪的原因和几次捐献活动,谁能回顾一下?3你还有什么疑问,想从课文中了解到什么,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再次走入王尔德的童话故事快乐王子。4你对三件事情中的哪件感兴趣,拿出笔圈注,注意抓住具体的语句来谈。二、抓住重点词句,汇报所得。(1)救助写剧本的年轻人:王子在帮助了女裁缝后,又去帮助了谁?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引导学生读描写年轻人的语句王子他看到了一
49、幕怎样的情景,才让他下定决心去帮助那位年轻人的?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位作家,你认为应该是什么?(2)救助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来这样一位善良的王子和这样一只好心的燕子又去帮助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哪些语句深深地触动了你呢?谈体会,读出感受。引读分角色朗读。(3)救助穷人:三、学习课文,提升情感师:多么忠诚的燕子啊,它不辞劳苦地奔波着,至死不渝地陪伴着王子。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让我们关注快乐王子(二)第三课时一、练习复述课文二、完成练习,三、推荐王尔德的作品。板书设计:快乐王子(三次捐献)饥饿的病孩不得意的剧作家孤苦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回顾:教学时间:教学课题:6-2 快乐王子(二)教学目标:1认识
50、 3 个生字,会写 2 个生字。2快速默读课文并了解大意。3能复述童话的结尾部分。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5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鼓励学生拓展阅读。教学重点:1联系提示语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1通过体会人物心理,理解快乐的真谛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王尔德的其他通话作品。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后,首先可以回顾前一篇文章,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童话快乐王子的大意。二、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读了文章的结尾后,快乐王子和燕子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多么善良的王子啊,他做出了那么多的牺牲,给人们带去了那么多的欢乐,连大街上也能听到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