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设计.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506614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PDF 页数:79 大小:3.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设计.pdf(7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设计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第 1 单元:话语学情分析:通过三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大多学生能够在自学中掌握生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新词。我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能够针对课文中的某段话、某个词发表自己有个性的感受,并随手写在书上以备与他人讨论交流。我班学生特别喜欢诗歌,因此在教学中不必给学生做过多琐碎的讲解,学生就能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学完后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然后组织展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三个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八个生字,重点指导“蕊”的写法。2、注重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体会诗中蕴含

2、的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的精神。3、能够仿照诗歌续写,独立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练习配乐朗读投影:生字学生准备:课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新词大地的话教材分析:大地的话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地拟人化为母亲,抒写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诗歌语言通俗,学习难度低,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更好地体味了大自然的魅力,感受语言情趣,也能够继续以“大地”或者其他人称向所有她想与之对话的对象说出自己想说的话。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语段压缩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句式仿用授课时数:2

3、 课时教学目标:1、独立认识汉字 3 个,学习会写 5 个汉字,在阅读过程中有重点地识记“蕊”字。2、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3、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全诗内容,体会诗中蕴含的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重点:1、本篇课文的前四节内容十分简单,通俗易懂。重点理解第五小节“一切有生命的精灵都是我的宝贝;一切宝藏都在我的体内”这句话。2、学会仿照诗歌说话、续写。教学难点:体会诗中的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精神。能根据关键词,理解诗意并仿写。课前准备:多媒体电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蕴含的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教师直

4、接板书“话”,提问:这是什么字?(话)一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2、教师再板书“大地的”,要求学生思考:大地会与谁对话?3、师:大地要说的话很多很多,它到底和谁对话了,说了些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地的话。(多媒体出示课文内容)二、品读悟情。1、教师配乐范读。师:现在老师配上音乐把诗歌朗诵一遍,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大地在和谁说话?指名学生回答。(板书:种子、飞鸟、游鱼、小草)设计意图:指导阅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这非常符合诗歌的特点,要在读中体会诗歌意境,教师饱含感情的范读,再加上音乐,让学生很快进入诗歌意境,对诗歌有个整体感受。2、学生自由读诗,自学生字词。(1)自由地轻声朗读

5、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联系上下文,并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3)同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以及理解情况。(4)全班交流。(课件出示生字词)纠正容易读错的音,比如“嘟噜”、“吐蕊”、“驱赶”等;重点识记“蕊”字。3、默读诗歌,理解内容。(1)默读诗歌,并在书上做些批注,批注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或读后的体会,也可以是自己不懂的的问题。(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4、分角色读,指导学生用“心”说话。(1)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什么?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2)指名四位同学扮演大地朗读课文的前四节,想象自己就是大地母亲,你想对种子、飞鸟、

6、游鱼、小草说些什么?其他同学就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仔细听大地的话,看能否听懂大地想对你说些什么?(3)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接读课文前四节,教师点击相关课件(每一小节都制作动画课件),读后其余学生评价。三、换位抒情。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或大地体内的其他生灵,听了大地母亲的话,你有什么想对大地母亲说的?你能说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听吗?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四、总结升华。1、学生齐读最后一小节。2、再回想刚刚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大地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语言回答。3、随机设疑: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有什么含义?(

7、板书:)(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落叶、石子)4、听课文录音,放动画课件,再次欣赏诗歌,感受大地的宽广胸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根据诗中的关键词,结构和语文风范,访写第一小节。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关登瀛1938 年生,儿童文学家。儿童长篇小说黄花谷 西部流浪记小脚印等,诗集春天的魔术师花意四季。二、以说促写。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大地母亲,你一定还有很多话语倾诉,你还想对谁说什么?请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来吧!(学生小组合作交流。)2、(课件出示)仿照诗歌前四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将自己要倾诉的话语写一节小诗。全班展示交流。三、课后拓展。(课件出示)课后继续修改自己写的小诗,准备活动课上

8、评比展示四、课后小结。板书设计:呵护种子成长任凭小鸟飞翔大地的话给游鱼足够的水给小草一定的地位总结升华:爱一切生命,储一切宝藏语言的魅力教材分析:语言的魅力 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一位衣衫褴褛的盲老人在行乞,开始人们无动于衷,后来当法国大诗人让彼浩勒在老人的乞讨牌前添上“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后,人们纷纷慷慨解囊。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巨大力量它可以在人与人之间织出爱的纽带。这篇课文生动感人,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容易吸引学生。但由于课文中的环境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很远,因此学生理解课文会有一些困难。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语言,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语言的巨大

9、力量,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教学目标: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衣衫褴褛、无动于衷、良辰美景等)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帮助学生了解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用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切实感受语言的魅力。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教学重点:理解第六自然段的内容,感受“春天到了,可是”一句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教学难点:感悟“春天到了,可是”一句打动人心的原因,体会语言的魅力。教学准备:图片(春天美景)、小黑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帮助学生了解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用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切实感受语

10、言的魅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课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魅力”这个词语,谁能上黑板写一写?(可以让曾经写错过这个词语的学生板演,从书写是否正确、规范上给以评价。)2、谁能说一说“魅力”是什么意思?(很吸引人)在现实生活中,你觉得什么事情很有吸引力?(启发学生结合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如:学生说春天的景色很吸引人,教师要引导学生简洁地描述一番,并注意相机地给以总结:这是大自然的魅力(书的魅力、网络的魅力、电视的魅力)其实,你知道吗?有时候语言也有它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语言的魅力。(板书:语言的魅力。学生齐读课题。)究竟是哪句话有这么迷人的魅力呢?让我们赶快打开书,去寻找一下答案。

11、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检查生字(出示小黑板:衣衫褴褛头发斑白无动于衷良辰美景绅士嬉戏)(1)学生自读、同位读、开火车读。(2)通过预习,你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处理方法:一要注意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如:衣衫褴褛,在学生说出词语的意思后,可再结合插图加深理解;二是将字典适当的引进课堂,区分“良辰美景”中的“辰”与“晨”在意义上的不同;三是注意评价,如:绅士,提议男生都做一个有礼貌的人。)3、指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正音时,可以强调:穿着(zhu)华丽)4、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2、3 名

12、学生)(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我什么也看不见无动于衷什么也没有得到春天到了,可是得到的钱多极了随机理解:无动于衷)三、再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过渡:同学们,随着木牌上的字的变化,人们由无动于衷到纷纷解囊相助,老人乞讨的钱也由无到有,而且还多极了,一天之中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可是,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从早到晚什么是不变的?1、默读课文,找一找什么情况没有变?(还是那个盲老人,身旁还立着一个木牌子;还是在巴黎繁华的大街上。)2、既然还是在巴黎这条繁华的街上,还是那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还是旁边立着一个木牌子在乞讨,可是为什么人们的变化这么大呢?过渡:这一切一切的变化,只是因为木牌

13、上的字变成了(学生齐读。老师范读。注意把握“可是”的语气。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3、品读这句话,说说你的感受。(让学生结合板书,发挥想像,充分发言。如果学生说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可让他们自读第六自然段再来体会。)4、(出示图片)是的,看到这句话,我们想到了春天的万紫千红,它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是那么的令人陶醉。(合上图片)可是,这良辰美景,(引读)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就(引读)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板书:产生同情)5、一句充满魅力的语言,唤醒了人们的同情心,

14、让我们饱含感情的读一读第六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四、研读课文。1、通读课文,质疑。(1)比较写在木牌两边的语言,谈谈你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2)“春天到了,可是”省略号里包含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诗人不写出来?2、默读课文,探究问题。3、小组讨论并汇报。(1)比较写在木牌两边的语言,谈谈你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写在木牌两边的语言分别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春天到了,可是”写这两句话有一个共同目的:获得别人的同情,得到一些钱。而这两句话所产生的效果却不一样:行人无动于衷、淡淡一笑、姗姗而去;“下午给钱的人多极了!”为什么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是因为诗人的语言更有魅力)“春

15、天到了,可是”它的魅力在哪?(富有诗意的语言,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2)朗诵第六自然段,体会感情色彩。“春天到了,可是”省略号里包含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诗人不写出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自由说,不写出来的原因是留给他人想像的空间,让人去意会,有些意思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填表。春天良辰美景行人 盲人陶醉 漆黑上午下午什么也没得到多极了同情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体会课文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积累语言。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二、拓展延伸过渡:一句有魅力的话有着神奇的魔力,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试着发挥语言的魅力,写几句话?(出示图片:1、不要踩草坪!2、浪费水罚款!)请你用有魅力

16、的语言说说,注意语言要少而精。(对于学生那些有创意的语句,教师可鼓励他们制成卡片,贴于宣传栏上。)三、课下延伸:在我们新建的校舍里,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了黑黑的脚印,请你设计一个警示语,好吗?如果你认为在新校舍的哪些地方还需要警示语,也请你动动笔,运用恰当的语言,让每一个学生都来爱护我们美丽的校园。四、课后小结。板书设计:语言的魅力我什么也看不见春天到了,可是什么也没有得到多极了语言是连接爱的桥梁秉笔直书教材分析:文章记叙的是战国时代的一个历史故事。故事发生的年代非常久远,因此文中出现了大量学生不易理解的历史性词语,如“齐庄公”、“相国”、“太史”等。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查找资料辅助课文教学的作

17、用。文章采用对话的形式,对几位太史宁可断头也不屈服于残暴的崔杼,恪守本分的职业道德精神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同时又运用崔杼由不可一世到无可奈何的心理变化描写衬托了太史们这种忠于职守的精神的伟大。因此,通过对于人物语言以及神态描写的学习,感受、体会、学习人物“秉笔直书”的伟大的人格精神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 8 个认读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 11 个生字。2、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忠实、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抓

18、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品格。教学难点;学会提出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准备: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语段压缩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句式仿用教师准备: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学生准备:查找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以及“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的解释资料。教学时数: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学过程:一、释词导入,激发兴趣历史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了解历史才能变得更加聪明。喜欢听历史故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林汉达先生带给我们的,描

19、写战国时期在齐国发生的小故事秉笔直书。(板书:秉笔直书。学生齐读课题。)战国时期离我们太久远了,在听故事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几个那个时期常用的特殊词语。(出示词语:“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扫清了听故事路上的拦路虎,我们可以来欣赏这一个小故事了。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秉”的象形字写法理解字的含义:拿、握。)那“秉笔直书”又是什么意思呢?相信欣赏完这个故事之后你一定会了解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秉笔直书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生字。(出示生字词:崔杼独揽大权伯仲忠贞屈服颠

20、倒黑白)(指名学生领读生字。)(出示重点、难点字:独揽颠倒秉笔直书。学生提示加点字的写法。生齐读生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一看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读课文。)(2)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谁?(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崔杼太史伯、仲、叔、季南史氏)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崔杼杀害了国君“齐庄公”,他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但太史们宁死不屈,崔杼杀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杀害太史季,因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来接替太史季的位置,当他

21、看到太史季安然无恙后才放心地离开了。(引导学生了解大体内容即可)三、自设问题,试读课文。1、围绕课题“秉笔直书”,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教师梳理归纳他们可能提的问题:谁秉笔直书?他为什么要秉笔直书?秉笔直书的后果是什么?)2、围绕自设问题,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试读课文。3、小组讨论交流。四、交流汇报。五、教师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忠实、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二、细读课文,理解人物特点。1、(出示课后的“金钥匙”:)为

22、了更好的理解太史伯、仲、叔和季,可以向自己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他们的职责是什么?(2)他们是怎样做的?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3)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围绕“金钥匙”的提示再次默读课文。)2、同桌交流,体会史官宁愿被杀头也要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这不仅仅是真话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在交流中重点理解这样几个句子:)(1)太史伯说的两句话,第一句:太史伯听了崔杼的话,严肃的说:“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先让学生充分的读句子,读出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意思。使学生在朗读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不

23、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重点体会“本分”,可以请学生说说每个人根据不同的工作,都有些什么本分。从而感受太史必须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2)第二句:太史伯说:“我只有一个脑袋,如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在理解了伯说的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后,再来读这一句话,可以多找几个学生读,甚至由老师范读,目的就是要引导体会伯为了说实话宁肯牺牲自己的那种毫不畏惧的精神。从而感悟人物性格的耿直,敢于直言。)(3)太史仲的话: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太史伯就因为说真话而被崔杼杀害了,仲

24、还敢这么说,难道他就不怕死吗?通过“面不改色”、“冷笑”,体会他的毫不畏惧,感悟人物特点。)(4)前面的三位太史都已经被崔杼杀害了,这时候第四位太史季他又是如何做的呢?太史季说:“我当然爱惜性命。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写的人。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小组交流,通过太史季的话,体会他毫不畏惧,点出崔杼杀人后的心虚,而季自己为了尽太史的本分宁肯去死的浩然正气。)3、指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在充分的读中再一次深刻体会四位太史一身正气、仗义直言的高尚品格。指导朗读要点:要注意抓住崔杼神态变

25、化的语句(生气、气哼哼、不再说话、恐慌、长叹一口气),读出不同的语气。(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范读、分组齐读)4、讨论:崔杼都已经杀了太史伯了,为什么仲、叔和季还要誓死按照事实写历史呢?(有学生可能会认为他们这样做不值得,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或许可以换一个竹简欺骗崔杼。老师这时候必须给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太史就是真实的记录历史的人,必须说真话、写真事,还历史以真实比个人的性命还要重要。领悟“秉笔直书”的深刻含义。)三、指导复述,交流收获。1、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2、回顾课文,积累语言。(有重点的摘抄词语,比如“不屈服”、“本分”,这样的词能够帮助理解几位太史秉笔直书的高尚品

26、格。)3、交流学文后的收获,联系现实思考太史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义,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4、结合课文,谈谈对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理解。四、教师小结课文内容。板书设计;秉笔直书太史伯尽职尽责太史仲刚正不阿太史叔太史季宁死不屈教学目标:1、学习摘录笔记的方法,再根据本组课文的重点,了解一些关于语言的词语。2、围绕一定的主题,畅谈自己的感受。3、浏览难忘的一句话,感悟“语言的魅力”。4、学会积累,学会倾听,学会交流。5、用真实的语言具体地叙述一件事,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重点:把一件事叙述得生动具体。教学难点:说真话,表真情,能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写出来。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

27、: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交流摘录笔记(一)我的摘录笔记1、出示幻灯。2、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了解词语的意义,体会他们的用法。3、根据本组课文,进行笔记摘录,小组交流。4、小结。摘录内容:重点的语句、重点的词语摘录的重要性:摘录需要注意:(二)读一读1、读一读词语。2、它们都有那些特点。3、你理解那些词语,讲给大家听听。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语段压缩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句式仿用4、用它们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5、表述语言的词语还有哪些?(三)畅所欲言你有下面的感受吗?任选一项说一说。1、此时无声胜有声。2、

28、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4、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1)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2)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回忆有无类似的感受。(3)谈一谈自己的感受。(4)背诵积累。(四)初显身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 4 个生字。2读通、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老师对学生的爱,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感情。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残疾人,你注意过他们吗?你了解他们吗?你帮助过他们吗?(学生自由谈)教师总结后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残疾人,来感受一下她的内心世界,体会师生之间的美好的感情。二、初读课文

29、,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气恼、裂唇、畸形、倾斜、温馨、抚慰等。解决下列问题:(1)“难忘的一句话”是哪八个字?(2)为什么这八个字让“我”难忘?三、检查读书效果1练读生字。2分自然段读课文。四、重点引导理解描写“我”和“伦纳德”夫人相貌的语句。五、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在初读的基础上,回答下面的问题:1讨论:你怎样看待“我”对同学撒谎和耳语测试时作弊?明确:我撒谎并非品质问题,而是为了维护自尊。2找出课文中体现“我”自卑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我”的感受。“我气恼,我说起话来还结巴”“我觉得这样说甚至没有人喜欢我”“可我先天失聪

30、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3讨论:试想当有人对你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时,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我”听到是反应这么强烈?这么难忘。4引导学生体会出我的感受强烈的原因:即老师的爱的强大力量。5弄懂为什么“我”觉得这八个字像一束温暖的阳光,改变“我”人生的看法。六、总结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及内容:习作(一)学习书中例文。1、读两个小片段,说说分别写什么?画出两段不同的地方,通过比较使你明白了什么?2、使文章生动的方法是什么?(二)习作审题会说话的-的话我总也忘不了那句话题一:1、可补充的内容较丰富,如动物(小鹦鹉、八哥)、人物。2、内容上注意写清体现“会说话”的事例。题二:

31、1、可补充的内容如令人难忘的话、令人振奋的话、奇怪的话2、注意选材要新颖。3、内容上突出为什么难忘、振奋、奇怪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使文章更生动。题三:1、抓住题眼忘不了的话,多问几个为什么。2、相关事例说清楚具体,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及内心活动。(三)金钥匙怎样做好主持人。板书设计:会说话的-的话我总也忘不了那句话春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春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单元以春潮为题安排了两篇散文。这两篇散文用不同手段面写了春天的景象。第一篇很有气势,第二篇非常细腻。两篇文章语言丰富,描写形象,细腻,字里行间表达出作者对春天(春潮)的喜悦之情。但是这两篇课文描写的景象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大,加上复句和

32、比喻句比较多,就给学生理解课文增加了难度。所以学习这两篇课文,首先是要读通读熟。在此基础上,教师用语言和画面设置情境,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反复体会朗读,感知并比较春潮和春水的样子和特点。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和春天到来时的作者的喜悦心情。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理解春潮来时恢宏的场面。2、联系上下文理解“衰竭、崩溃、禁锢、击溃、驯服”等词语的意思。3、通过金钥匙的提示,学习对描写景物的文章的基本质疑思路,通过质疑与解疑理解课文。4、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以及重点词语,积累好词佳句。提倡学生背诵这篇文章。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课文,体会春潮由

33、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和春天到来时的作者的喜悦心情。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理解春潮来时恢宏的场面。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语段压缩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句式仿用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图片或录像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找黄河上游壶口瀑布春天解冻时的画面资料。相应的音乐磁带。2、教师准备小说苦菜花的背景介绍以及与此文的联系。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通过想象和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看到春潮到来时的喜悦心情。教学过程:一、观看录像,引出课题。(播放海潮大浪滔天声音如雷的录像(画

34、面),也可以找到观潮中的录像播放大潮来时的景象。)这是大海浪潮翻滚的场面,你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看到的景象?(波浪滔天、势不可挡、震耳欲聋)春潮描写的也是潮,它是什么样的呢?板书课题和作者。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指名读,出示有关词语正音。(不一定是生字,学生读不准的字音都要纠正)例如“寒气凛凛、山涧、朝阳处、禁锢、喀嚓、驯服”等词语都要让学生读准。3、同位或小组间再把课文读一遍,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4、说说课文描写的春潮是什么。(师总结:北方冰冻的江河融化“开江“的景象)三、插入金钥匙,学习对散文质疑的方法。1、自由读“

35、金钥匙”内容,说说读明白了什么。(没有质疑习惯的班级或学生要把此作为重点环节,告诉学生质疑的好处,要求学生必须从现在开始这样做,已经有质疑习惯的班级和学生可以不用“金钥匙”提示的问题,而是提出自己更有独到性的问题。)2、根据提出的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大体找到每个问题所在的段落(理清思路)。根据问题明确哪个自然段是重点段。四、细读课文,通过重点词句理解感悟内容和思想感情。1、默读1、2 自然段,说说第一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总起句,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第一段)。从哪里看出“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找出有关句子画下来读一读。2、出示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说什么。引导学生找出“寒冷的威力在衰竭,雪

36、水融化,冻结的瀑布开始活动,冰封的大江变酥、变软、变暗”4句话的主要意思。(也可以用表格填写的形式知道本段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衰竭”的意思。3、自己练读这一段,引导学生抓住动词读重一些,体会景物的变化。指名读,其他想象画面。4、小结:在山中,雪水一股股汇集起来流进冰封的大江,终于有一天爆发了,那景象势不可挡。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春潮样子的句子读一读。5、出示第三自然段。学生说画出来的句子,教师标出来。指名读。问:读了这一段话,你有什么感觉?板书:气势很大,不可阻挡。抓住哪些词语才能把春潮的气势读出来呢?小组讨论一下,试读。以组为单位推选代表读,其他组评议,在评议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7、6、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段话中相关的词语(崩溃、禁锢、驯服)。7、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体会哪句好,好在哪里,然后把认为好的句子朗读出来。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风从窗缝里吹了进来,在我耳边吹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吹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起来,又摔倒下去。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竖起来,又摔倒下去。8、自由朗读 3、4 自然段,体会这两段的不同语气,再全班交流一下(急促、气势很大平缓、喜悦)。9、配乐朗诵 3、4 自然段。10、教师简介课文的写作背景。(基本含义:抗日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

38、,人民的力量汇集起来,就像势不可挡的春潮。胜利的春天一定会到来的),引导学生朗读全文,再次体会春潮由弱到强的气势。板书设计:春潮雪水融化大江酥软坚冰崩溃奔腾汹涌春水欢笑由弱到强、势不可挡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张青教材分析:三月桃花水是北师大版试验教材第八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美丽的春水图。课文篇幅虽然较短,但由于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多种句式,语言优美,适合学生反复品读,积累语言。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易激发阅读的兴趣,学生能抓住文章的主要部分认真阅读,边读边思、边思边圈画,综合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边读边思考,大胆表达自己

39、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有积极表达的愿望和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容易与文本产生共鸣。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五个,会写 11 个。2、与春潮对比阅读,体会两篇课文在语音、语速和用词方面的不同,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思维水平。3、体会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4、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达到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教具准备:准备一段悠扬的乐曲,指导学生配乐朗读,为平实的语言注入美的元素。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与春潮对比阅读,体会两篇课文不同的风格,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难点在体会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

40、妙处。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语段压缩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句式仿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还沉浸在以锐不可挡之势滚滚而来的二月春潮里,今天,三月桃花水犹如一首舒缓轻柔的小夜曲向我们涓涓流来。(板书课题)2、学生齐读课题。(如果没有相关的音像资料,教师可以以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导入,初次提示学生要与 春潮 对比阅读。教师在设计导语、总结语时语言应力求优美,从与文章意境相符。)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整体感知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出示生词)先自己读,再指名读。(出示的生词包括含生字的,

41、和以前没接触过的,如:催促、应和)3、交流: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解决了哪几个词语。(四年级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词语的习惯,尤其应该强化对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4、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检查学生读书的收获,引导学生读文章一定要从整体感悟。教师相机板书:水清如明镜水声如音乐)(学生的收获可能是零乱的,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整理,也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如:学生可能笼统的说三月桃花水很美,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再问问他:“这几句写的是水的()美。”)三、精读悟情师:看来,两读课文之后,三月桃花水那悦耳的流淌声和清澈的身影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印象

42、。这就是你们读书所得。让我们再用心读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有关的语句。(学生再次默读。教师提示学生用不同的读书记号做批注。)“水声如音乐”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1、3、4 段)2、(重点指导朗读第 4 段)请大家先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再自由练读。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心情。3、指名朗读,男女生进行朗读比赛。(发现读得好的,让他说说自己为什么读的好如;把自己当做沉睡了一冬的河流,醒来后心情愉悦;再如:学生结合“呵,河流醒来了!”一句,体会到作者看到河流哗哗流淌时的惊喜之情)4、教师引读第 3 段,全班感情朗读第 4 段。5、这样动听的流水声,你想用一个什么句子来夸夸它?(仿照“三月的桃花水,是

43、春天的竖琴”,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水清如明镜”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2、5、6 段)2、(重点指导学习第 4 段)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炊烟怎么能说明“水清如明镜”呢?(倒影)3、让我们也做一次大饱眼福的桃花水,尽览水中美景自由练读。4、想不想看一看水中美景?请大家闭上眼睛,看你能看到些什么。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闭目想象。5、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可以结合读书所得说,也可以继续展开想象说,教师及时评价这是省略号里藏的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认字、读书就行了,

44、还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通过创设情境挖掘出教材之外的东西,发展学生的思维。即阅读教学中还应注意创造思维的培养。挖掘出教材中隐藏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性思维等容易忽视的问题。四、总结全文1、三月桃花水,声如音乐,清如明镜,怎能不叫人沉醉,叫人流连全班齐读 7-9 自然段。2、读到这儿,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可能质疑“比金子还贵”“盛满心灵的酒杯”)3、让我们也把这“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的三月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吧。(全班配乐朗读全文。)点评:1、以读为本贯穿课堂始终,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读的指导手段丰富多彩,重视了默读的训练,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这有利于语言的积累和感悟,

45、有利于培养语感,加强情感的熏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教师把握住了这一点,没有因泛泛的拓展、想象、联系实际谈感受而占去了学生读书的时间。2、阅读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具有启发性(激发思考)和开放性(各种角度寻求答案;富有引起对话的魅力)的问题,给学生以广阔的读书、思考空间,鼓励自由学生发言,自由交流,自由质疑,以各人独特的生活经验、感受和体会相互启迪。如:“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是个牵动着全段的问题,几乎从整段课文中都能找到有关句子来回答。这样的问题不但给学生创设了思维和交流的空间,也会使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好习惯。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的共鸣等多方面谈自己感动的

46、原因,让多个孩子交流感受,读议结合中,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对话的舞台。教师还重视指导默读的方法,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自主的、创造的阅读能力和边读边想的习惯。3、体现了学习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无论是创设情境、识字、阅读还是说话,处处体现了方法与过程的指导,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游园不值、江畔独步寻花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游园不值、江畔独步寻花本课教材分析: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诗中抒发的是作者一人在江边散步时愉快高兴的思想感情。古诗用直描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万紫千红、莺歌燕舞的春天美景。游园不值作者是宋朝诗人叶绍翁。此诗用含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在一首

47、小诗中经历了感情由扫兴到欣慰的变化。本校学生状况分析:我们学校积极按照市“古诗文诵读工程”的要求,开展“每周一诗”活动。学生对古诗朗读、背诵都很感兴趣,对古诗意境有较强的把握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词,理解诗句意思。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两首古诗的异同。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唤起记忆,营造氛围。谈话: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你瞧,微风轻拂,万树摇绿,百花绽放,到处生机盎然,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理想,新的希望!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春天充满深情,歌颂赞美它!今天就让我们尽情地享受

48、春天、赞美春天,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吧!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语段压缩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句式仿用1、齐背春日。2、“万紫千红”主要指的是什么?(花)我们今天再来学和花有关的两首古诗。首先学习游园不值这一首。板书题目。解释“值”的意思。理解题目的意思。评析:教师的语言是动态的文本。优秀的教师语言表述能滋润孩子的心灵,激发学习的情趣;能引领孩子去想象,去应用。我很看重教师大段语言的表述。二、了解诗意,质疑解疑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指名读,纠正字音及不恰当的停顿。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

49、了解古诗大意,并且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4、在小组内交流。(1)、在小组内说一说古诗的大体意思。(2)、交流不理解的字词。(注意“屐”“印”的意思)5、全班交流不理解的问题。评析:“教是为了不教”。注重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是为学生的一生发展着想。三、入境品读,体味诗情。1、学生再次走进古诗,读古诗,谈自己的感受。2、抓住重点诗句领会诗情。(1)谈对“小扣柴扉久不开”的理解。如果没有联系到上句,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前两句。(2)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3)指导朗读: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4)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得慢一些。(5)就在作者失望扫兴的时候,事情发生

50、了什么变化?引出后两句。学生齐读后两句。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6)由作者高兴的心情引出“满园春色”。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把满园春色拍成电视片段,每一个同学都会有一个不同的版本。展示老师的版本:牡丹高贵地昂着头,/玉兰花谦虚地含着笑。/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黄鹂在枝头上歌唱。(7)学生准备版本,然后指名说。(8)指导朗读,把作者欣慰的感情读出来。3、赏读全诗,诵读全诗。(1)范读古诗。把作者由扫兴变为欣慰的感情读出来。(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3)全班有感情地诵读全诗。评析:情境对话,可让学生轻松地投入到这古诗创设的情境中去。学生能在想象的放飞中,触摸诗人的情感,得到读书的情趣,拥有表达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