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3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一)第 1 课时观察物体(1)【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遭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学生讲故事)大家想一想
2、为什么同一头大象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二、探究体验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术头大象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合汇报。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木头大象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
3、度拍的呢?四个同学当中谁站起来看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4)请小组长把大象和照片收到抽屉里。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1)小兔子和小猴子给兔博士的家各拍了一张照片,请大家猜猜这两张照片分别是谁从哪个角度拍摄的?(2)学生汇报交流。3、巩固练习:(1)同学们做的太好了,现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放着一个茶杯,请你们从不同的操度观察这个茶杯,并完成练一练第一题。(2)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小组之间交流方法。(3)独立完成第三题,教师指名回答。四、课堂总结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
4、验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一)第 2 课时观察物体(2)【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
5、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一、复习导入师:出示饼干盒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下面三幅图是谁看到的?二、探究体验活动一:观察长方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长方体和一些图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长方体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图片?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
6、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4)和它们对着的三个面是什么样的?(5)请小组长把长方体和图片收到抽屉里。2、活动二:观察正方体和球每个小组的学生从前面、侧面、上面观察,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画下来。(2)学生汇报交流。3、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2)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小组之间交流方法。(3)独立完成第三题,教师指名回答。三、课堂总结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教学反思学生能自主观察出长方体、正方体、球从三个面看到各是什么样的。但对于练一练第三题部分学生想象不出对面是什么图形,于是我让孩子们回家亲自拿一
7、个长方体做上标记动手做一做,剪一剪,增强他们的空间想能力。第二单元加减混合运算第 1 课时连加【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的估算、计算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学会灵活地进行计算。2、能正确的计算 100 以内数的连加。3、在于同学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能正确的计算 100 以内数的连加。【教学准备】奥运录像片段或相应的故事图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播放奥运会开幕式的录像,请学生谈一谈对奥运会的理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新授(1)出示 27 届至 29 届奥运会奖牌数的统计表。(2)请学生说说从统计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合计是什么意思?
8、(3)教师提出要求,计算一下,第29 届奥运会我国一共活获得了多少枚奖牌?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4)指名去黑板上板演并交流算法。着重讲授连加竖式和连加综合算式。(5)结连加算式的运算顺序。三、练习与巩固(1)出示第一题,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算法。(2)找学生说明题意,独立完成。讨论为什么人数是 33 人而不是 32 人。(3)在练习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并交流算法。教学反思新授之前,有的学生能写出连加竖式的格式,有的学生写成两个竖式新授后学生能明白算理,加强学生估算意识、连加竖式的准确度及规范性。第二单元加减混合运算第 2 课时加减混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
9、探索加减混合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掌握 100 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掌握 100 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教材中“还剩多少个皮球”的情景图。首先出示教材中的情景图,可以由学生看着情景图讲故事。也可以教师讲故事学生认真听的同时注意观察情境图,讲故事的同时要对学生提出要求:注意发现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2)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明白要解决什么问题。首先问学生:从这幅情景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然后,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对
10、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以复习口算的形式解决。最后引出:“还剩多少个皮球”的数学问题。二、探究、交流1、小组讨论如何列出算式。先自己动脑筋想,再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或小组听。教师应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完整表达自己意思的习惯和能力。在组织学生交流的时候提出适当的要求。先说自己解决问题时是怎样想的,再说自己的计算过程。2、鼓励学生自己试着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与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获得相关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出现的算法以及算法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3、交流算法(1)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做法。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充分展
11、示出来,教师可以把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对学生的算法只要正确就要加以鼓励,不正确的方法在下一步做重点的讲解、指导和纠正。(2)教师加强指导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结合学生的算法,教师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方法。比如书写格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等。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讲解帮助所有的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方法。要注意加减混合运算竖式的书写格式,即加法进位和减法借位的指导。三、练一练学生说说有哪些数学信息,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板书板书设计本节课紧接上一课的内容,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加减混合运算。因此在教学开始时,便通过一个动画很好地复习了这部分内容。随后又通
12、过一个动画,形象地演示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通过自主的选择,发现、掌握运算顺序。新授之前,学生把连减的格式迁移到加减混合,新授后学生能明白算理,加强学生加减混合竖式的准确度及规范性。第二单元加减混合运算第 3 课时连减【教学目标】1、结合买书包和鞋的问题情景,经历自主尝试连减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过程。2、了解小括号的重要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试题。3、在与他人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解法,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增强自主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难重点】指导学生怎样把两个减法算式写成一个连减算式以及连减竖式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例题师:小华带
13、100 元钱到商店买了一个书包和一双运动鞋,小华还剩多少元钱?先说一说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教师提问:要想知道小华还剩多少元,必须先知道什么?自己进行计算后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有:100-29-50用竖式进行计算。要学生说计算法则: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减起。2、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位。100-29=71(元)71-56=15(元)29+56=85(元)100-85=15(元)100-(29+56)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这一环节中,一部分学生肯定会丢掉小括号,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小括号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这一组算式:152-79 25252
14、-116+58152-(79-25)252-(116+58)交流计算结果时、重点比较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数和运算符号相同。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带小括号的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二、练一练板书设计这节课出现的间题和上节课基本相同。就是多出一项有的孩子总忘记括号。尤其是算式类似,就差一个括号这类题、错误率更高。这就更考验孩子们的细心与耐心,当然也考验老师的耐心与正确引导。第二单元加减混合运算第 4 课时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混合运算应用的过程。2、掌握 100 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估计的计算方法。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15、系。【教学难重点】掌握 100 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估计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情境图先说一说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教师提问:我用 50 元钱买了一件物品,还剩 20 多元,猜一猜我买的可能是哪件物品?师先引导学生审题,题中关键词是什么、审题需要注意什么?生:关键词是一件,还剩 20 多元。师:要想知道我买的可能是哪件物品,必须先知道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清楚是怎么想的。可能出现的结果有:生:可能买了一个书包生:可能买了一本童话故事活动 2:小组几个同学一起,做猜一猜的游戏。再全班交流。二、练一练1、独立完成练一练第一题。再请几名学
16、生说一说他的答案。重点关注语言的准确与完整性。先引导学生审题,再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3、生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重点关注能简算的学生是否简算了。4、计时口算比赛。5、数学冲浪,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板书设计一、加强计算的练习,提高正确率;二、教学多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第四单元角的认识第 1 课时认识角、画角【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道观认识角的过程。2、知直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3、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教学重点】使学生知直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画大小不同的
17、角。【教学难点】会用直尺画大小不同的角。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人新知师:我们先来看一幅图(出示图)这幅图上有许多我们认识的图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把你发现的图形用你手中的小棒摆出来(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摆完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摆了哪些图形?分别用了几根小棒?(全班汇报交流)生 1:我用四根小棒摆成了一个长方形;生 2:我用三根小棒摆成了一个三角形;生 3:我用四根小棒摆成了一个正方形;生 4:我用四根小棒摆成了一个菱形;生 5:我用两根小棒摆成了一个角;随学生的汇报。教师把用两根小棒摆成的图形,放在投影上展示。(针对教材呈现的用四根、三根、两根小棒进行再加工,为学生提供一个十字路口的情景图
18、,图中蕴含了很多图形,让学仔细观察图,把你发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出来,这个开放情境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新的挑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发现图形,同时拉进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认识角师:刚才经过大家的认真观察、积极动脑,我们摆出了许多图形。其中像这样用两根小棒摆出的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图形角。哪个是角呢?角就是这两根小棒相夹的部分。请大家也像这几位同学这样用两根小棒摆成一个角。拼完后,同桌互相指一指哪是角?把你拼得角用手势告诉老师。(揭示角、摆角、指角、用手势比划角,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角,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为下面进一步认识角打下了基础。)三、探究与体验师:刚才大家用小棒拼
19、得角都是固定的角,下面大家想不想做一个可以活动的角,请大家用准备好的两条硬纸板和一个图钉做一个活动角。(学生操作)师:把你做的角举起来,同学们做的都不错!请大家像老师这样移动角的一条边,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你同桌说一说。生汇报:生 1:我发现移动一条硬纸板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生 2:我发现移动一条硬纸板可以形成大小不同的角。生 3:我发现两条纸板的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移动角的一条边你发现了什么?这一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符合了新课标的精神,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通过同桌交流,发现并进一步理解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师:移动一条硬纸板都可以形成哪
20、些角呢?请大家举起来(找几人回答)同桌互相比较一下谁得角大?谁的角小?师:总结,也就是说可以形成这几种类型的角(电脑出示实物图)如果把这几种角画下来是这样的(电脑出示角)这就是角,我们把它叫角 1、它叫角 2、它叫角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角,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同桌互相说一说)生:汇报。师:我们把这两条道线叫角的两条边(出示)这个点叫角的顶点。师:刚才通过大家的积极动脑认真操作我们认识了角,并制作了一个活动角,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折纸的游戏好不好?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彩纸折一个角,折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哪是角的边,哪是角的顶点?生:交流(找 4 一 5 人展示)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21、,安排用彩纸折角的游戏,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角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地方有角,谁来说一说你在哪见过角?(指名说)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把数学知识扩展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学生情绪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从教室中找出了许多角,并能笔画出哪是角,虽然找出了许多角,但学生仍有语言未尽的感觉。四、学习画角师:大家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个角?教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应怎样画。请大家自己试着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角,画完后同桌互相指一指角的边和顶点。五、实践与应用1、出示教材 32 页 2 题。同桌互相说一说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2、“问题讨论”栏目,哪些
22、图形里有角。哪些图形里没有角?说明理由。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由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出角。学生们比较容易理解。也能够画出来。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如何画角。需要学生们牢记。重点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第四单元角的认识第 2 课时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和画直角【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过程。2、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角。3、在认识角的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三种角的大小,培养初步的空间概念。【教学重点】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角。【教学难点】会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知道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会在方格纸上画
23、角。教学过程一、认识三角形1、教师出示红领巾、流动红旗、标志牌实物或图片。2、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他们各有几个角。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这些物品的形状都是三角形,都有三个角。二、认识直角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一副三角尺,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发现的很多,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与肯定。然后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 3 个角,比较三角尺与红领巾、流动红旗、标志牌上的角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找出三角尺中的最大角。教师告诉学生:三角板中这个最大的角叫直角。请同学们指出三角尺中的直角,摸一摸有什么感受并说一说。找身边的直角。“在我们身边的物品上的就有很多的直角,请你们找一找。”2、折
24、直角。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不规则的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就得到一个直角,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折一折。学生先独立折直角,再同桌交流自己的折法,最后全班交流。教师在黑板上画直角,告诉学生画道角的方法。学生试着画一画并把直角用符号表示出来。三、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1、出示书中的大小不同的角让学生比较。教师在黑板上画书中 31 页所示的 3 个大小不同的角。判断三个角的大小。“谁能判断这三个角中。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你是怎样判断的?能按大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吗?”先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2、判断直角让学生判断一下,这三个角中有没有直角。教给学生判断直角的方法: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
25、直角比一比。教师示范。学生自己操作,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分别量一量书中 31 页所示的 3 个大小不同的角找出其中的直角。3、认识锐角、钝角。鼓励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与书上的 3 个角比较并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学生结合操作进行充分的交流。揭示锐角、钝角。教师告诉学生: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请同学们说出红领巾、流动红旗、标志牌上的角各是什么角。四、观察钟表,辨认角教师用钟面教具演示,边操作边讨论。1、(拨 2 时整),2 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什么角?(锐角)教师提问:什么时间分针和时针还能组成锐角?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钟面演示。2、(拨 3 时整),3 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什么角?(直
26、角)教师提问:什么时间分针和时针还能组成直角?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钟面演示。3、(拨 9 时 30 分),9 时 30 分时针和分针组成什么角?(钝角)教师提问:什么时间分针和时针还能组成钝角?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钟面演示。4、同桌合作练习,一人拨表,一人说表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一定时间互换,教师巡视指导,强化对角的认识。五、问题讨论判断下面各图各有几个角?有没有直角?独立思考,小组内讨论。班内交流:判断有没有直角时,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教学反思在教学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同学拨一个角,其他同学逐个判断并说明理由,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学生在制作直角时,
27、做出的直角并不是很规范,没有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评价。学生画出的角不是很规范,需要加强指导。第六单元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第 1 课时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1)【教学目标】1、在数一数、用相同颜色的花片表示菊花的数量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2、用花片表示某种物品的数量,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分类统计的作用,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教学重点】用花片表示某种物品的数量,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用花片表示某种物品的数量,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是什么花?还见过什么样的花?自己喜欢什么颜
28、菊花?二、探究与体验1、学生数一数每种菊花各有多少?要求:找一种容易数的形式,并提出“做一做”。2、集体进行订正。3、出示第二幅情境图:学生仿上活动。4、说一说:每种水果各是多少?哪种水果多?5、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6、班上交流同学们的问题。三、小结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第六单元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第 2 课时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2)【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2、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自己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把数据记录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中。3、积极参与统计活动,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了解统计的意义,能完成统计表和象
29、形统计图。【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把数据记录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中。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夏天都有哪几种天气吗?谁来说一说?生:阴天、晴天、雨天。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天气有关的知识统计。二、合作探究1、出示一个月的天气变化情况图,先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各种天气符号的含义。2、小组合作统计这个月的天气情况,给学生充分的统计时间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讨论一下,统计数据时如何做到不重不漏。3、交流各自的统计方法和结果重点交流学生不同的统计方法。4、根据统计情况,学生填写统计表然后观察统计表,说一说自己知道了什么。5、用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三、
30、课堂练习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四、课堂小结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并适时总结。第六单元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第 3 课时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3)【教学目标】1、经历把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2、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把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根据整理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教学重点】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并让学生体验,“正”字方法可使记录简单明了。【教学难点】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并让学生体验,“正”字方法可使记录简单明了。教学过程一、创
31、设情景,互动激趣伴随快乐大本营片头曲,师生互动。师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目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快乐猜猜猜。师描述出大风车。动画城。七巧板,东方儿童等儿童节目的特征。让学生猜节目名称。例如:教师描述:大风车:我们在中央 1、中央 7 和少儿频道中都能看到它,它以一种儿童玩具命名,小主持人有屠化,张静,刘慈航等七人,小栏目有玩偶 1 牵 1 顽皮家族、新闻袋袋裤,片头曲是。(哼唱)动画城:也是中央电视台的儿童节目,主持人有小鹿姐姐,小蜻蜓,哆来咪,达达狼,现在正上演哪吒传奇。淘学小顽童:河北电视台周日晚播出,成成主持,口号是一一有理,快乐无罪。东方儿童: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以教学为主的一档儿童
32、教育、益智类节目,人物有“快乐教授”、“天线宝宝”。(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随时停止描述)请更多的学生发言。师问:在这些儿童节目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节目?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这节课我从游戏快乐猜猜猜引入,师生互动中进人统计活动,因为这是一个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人到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师:有什么方法能一下子让人看出喜欢这 4 个电视节目的人数吗?【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统计的必要性】二、开展活动,解决问题师:你想用什方法进行调查,才能知道大家的意见呢?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1、小组合作收集数据。小组调
33、查:先在小组里调查。每人只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儿童节目,由组长负责记录。(利用 1 号表单)小组汇报:你们组是怎样进行调查记录的。2、比较归纳,择优选择。方案一:交流各组统计方法,如出现画正字的统计方法,教师则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哪种方法可使记录简单明了?并且明确画正字的方法比较简单明了。方案二:如没出现画正字的统计方法,教师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大家,提示学生可以用这种方法统计,并让学生用这种方法再统计一次,体验这种方法记录简单明了的优越性。学生完成 1 号表单。小组长汇报(调查记录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另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的方格里用自己组表示的符号记录。3、分析统计结果结合统计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你
34、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与情境相对应,解决课开始提出的问题,学生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决策。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作用】三、应用实践,提高认识。1、师:轻松一下,咱们来做一个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并用正字统计法,记录胜负结果。师发 2 号表单。学生做游戏,并记录。【在原有课本练习中进行补充,让学习与学生的生活挂钩】2、同学们都很喜欢电视节目,那么,每天你看多长时间的电视?学生先说一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并把结果填在表中。师: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讨论交流,对看电视这件事的看法。【从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发散学
35、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看电视可以增长知识,但如果时间把握不好,会产生负面影响】四、课外延伸。师:播放 2004 年中国奥运健儿在赛场拼搏领奖的镜头,在浓浓的爱国氛围中,师布置作业。统计出 2004 年奥运会中国与其他各国金牌数,填人统计表。提出问题:作为一个跨世纪的小学生为了能让我国的体育事业向着高水平发展,请献上你好的想法和建议,可独立完成,也可以和父母、同学合作完成。教学反思统计教学的重点不是教知识点,也不是教技能,而是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本着这个原则,我在设计上,通过学生分组查、合作交流、小组汇报、解决实际问题来展开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
36、使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这节课小学生们按我的设想表现的非常好。第八单元探索乐园【教学目标】1、经历拼摆、交流、观察等探索稍复杂图形的排列规律的过程。2、能发现图形排列中的简单规律,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找数字规律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教师谈话,先让学生说一说春节期间最高兴的事情,然后启发学生庆祝春节中有规律的现象。师:同学们,春节过得很高兴吧!谁愿意把你们最高兴的事情给大家说一说?(请几个人发言
37、)师:春节期间,街道、商店等公共场所都增加了许多装饰品,营造喜庆的氛围,哪个同学发现了有规律摆放的现象:学生可能说出,街道挂的彩条、商场楼顶的彩灯等。师:同学们真细心,能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今天这节课,我们利用三个图形来“创造”规律,有信心吗?二、自主探索把图形有规律地摆一行。在九宫格里有规律地摆图形。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图片各三张,把它们有规律地摆成一行。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摆的情况。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自己的摆法呢?告诉大家你摆的图形的规律是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进行启发式对话。学生可能有图形位遭不同的摆法,让学生充分交流 o(1)出示九宫图,提出“要使每行或每列
38、的图形相同”的要求。让学生把图片各 3 张摆在九宫格里。学生摆,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不同的排列方法个别指导。(2)交流不同的排列方法,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规律是什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摆法的机会。(3)提出“要合每行和每列的图形各不相同,应该怎样摆放”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摆一摆。(4)交流学生不同的摆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学生说,教师摆。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结果的机会。(5)探索、总结图形排列规律。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了解方格中图形摆放的变化规律。三、课堂练习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第 1 课时认识除法(平均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动手操作把 10 颗松
39、果从“任意分成 2 份”到“平均分成 2 份的”过程。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写出每份的结果。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了解“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实质。【教学重点】动手操作把 10 颗松果从“任意分成 2 份”到“平均分成 2 份的。”【教学难点】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通过情境谈话引出本课课题。1、出示课件。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新朋友,你们看这是谁?(松鼠)秋天到了。松鼠妈妈去森林里采了 10 颗松果让他们去分。如果你是松鼠兄弟你打算怎样去分?谁来说一说?教师指名答,板书分法。2、讨论。师:请大家观察这些分法,你认为哪种
40、分法最好最公平。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最后形成共识:每只松鼠分 5 颗松果最公平。因为分得一样多。3、动手操作。出示课件。师:要想两只松鼠分的同样多,应该怎样去分呢?请大家拿出 10 个小圆片代表 10颗松果,分一分吧。(学生动手操作)师:谁到黑板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分的?学生在黑板上演示)4、出示课件,边演示边说。师:帮小松鼠分松果,我们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先两个两个的分再一个一个,还可以一人五个。不管用哪种方法去分,每只松鼠最后都得到了同样多的松果。那么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5、出示课件。师:谁试着把刚才把刚才平均分的过程说一说。有(10)个
41、松果,平均分给(2)只松鼠,每只松鼠分得(5)颗松果。二、练习1、出示课件。师:有 12 块糖,每人分()块。你们看这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2、分糖。师:到底怎样才能做到平均呢?请大家拿出 12 个花片代表 12 块糖。来分一分吧。找学生在黑板上边说边演示。3、摆圆片。按要求动手圆片,再填空。4、看图说一说是怎么分的。5、按要求填空。若有难度可摆圆片。总结:份数越多,每份分得越少;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分得越多。三、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通过劳动获得了香甜的果实,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呢?教学反思在教学时组织学生以同桌为单位动手分一分,让学生亲身体会任意分和平均分的不同,重点理解什么是平均
42、分及平均分成几份是什么意思,会动手平均分成几份。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第 2 课时认识除法(除法算式)【教学目标】1、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表示的过程,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2、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会根据具体情境写出除法算式。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初步体验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教学重点】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境写出除法算式。教学过程一、分苹果,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1、(1)教师出示题目:8 个苹果平均放到 2 个盘子里,每盘几个?(板书)(2)教师提问“平均放到 2 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知道:把 8 个苹果放到 2 个盘子里,每盘要放
43、得同样多。(3)师生合作分苹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学生用学具自己试着分一分。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演示课件。学生的汇报可归纳为:先把苹果每盘放 1 个,没分完,再把剩下的桃,每盘放一个,以此类推道到分完。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 4 个。师生小结:8 个苹果,分在 2 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 8 个苹果平均分成了 2 份,每份是 4 个。(4)归纳概括除法含义:教师讲述:把 8 个苹果平均放到 2 个盘子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里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2、结合例题,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44、(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2)教师问学生“把 8 个苹果平均放到 2 个盘子里,每份几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要分的苹果是几个?(8 个)。把“8”写在除号前面(教师板书:8)把 8 平均分成几份?(2 份)把“2”写在除号的后面(板书:2)每份是几?(是 4),教师把“4 写在等号后面(板书:4)教师让学生对照算式 8 2=4 说一下,这道除法算式是怎么列的?可以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3)教师指着“8 2=4”向学生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它表示把8 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 4 个,这个算式读作:8 除以 2 等于 4板书)。(4)同学之间互相说
45、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读出算式。二、分萝卜1、教师出示例 2,让学生用学具实际分一分,在把结果填在书上。2、读算式,说算式表示的意思,使学生知道:这个算式读作“12 除以 4 等于 3”,表示把 12 平均分成 4 份,每份是 3。3、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三、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习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复习,理解掌握本节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四、练一练。完成 1、2、3 题。1、第一题学生动手分一分,写出除法算式。第2、3 题指导学生明白题意,再写出除法算式。教学反思这节课学生们第一次接
46、触除法这种运算。知道了平均分的时候。求一份是多少要用除法去计算。知道了除法算式怎么读、写。注意强调读法当中是“除以”。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第 3 课时认识除法(分几份)【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2、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出除法算式。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是第二种分法”,能知道这种方法怎样用算式来表示;而且知道这种分法与第一种分法是紧密联系的。【教学难点】理解第二种分法的含义。初步感悟到两种方法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47、问:谁能用简单的语言来说说,我们上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2、实物演示出示:把 6 个桃子,平均分成 3 份每份几个?请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来,一边分,一边说。下面几个提问可以用投影片(或实物投影)显示。问:根据他刚才分的过程,谁能列出一个除法算式?(6 3=2)问:算式中的每个数的名称各是什么?(算式中 6 叫被除数,3 叫除数,2 叫商)问:这个算式该怎么读?(读作:6除以 3 等于 2、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把 6 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是 2、3、教师谈话:今天,我们要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分东西的另一种方法。二、探究新知1、分桃子(1)出示 6 个桃子,每盘放 2
48、 个,可以放几盘?(2)师问:这道题跟刚才的题目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3)请同学们试着按要求分一分。(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4)教师找学生在实物投影上边说边摆分的过程二(5)问“6 个桃子,每 2 个放一盘,能分成几盘?”2、分足球(1)出示 20 个足球,每只筐里装 5 个,需要几只筐?(2)提问:“每只筐里装 5 个”,是什么意思?(每 5 个放一筐,就是说每份是5个,每盘要放得同样多(3)请同学们试着按要求分一分。(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在分之前教师让学生回想刚才分桃子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
49、,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然后再动手实际的分一分。(4)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演示(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再让 1个学生边说,边操作一下分的全过程师生小结:20个足球,每 5 个放一筐,放了 4 盘.(5)问: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用除法表示,谁能把刚才我们分桃子的过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生:20 5=4(盘)(6)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先叫几个学生试着说一说)(7)教师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同时板书:有 20 个,每 5 个分一份,分成了 4份。3、对比感悟(1)师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种分东西的方法,也就是一个一个分的方法题目的特点是已知要分的总数是多少,要把
50、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谁能简单说说今天学习的这种分东西的方法?(今天学习的是第二种分东西的分法,也就是一份一份分东西的方法题目的特点是:已知要分的总数和一份的数各是多少,求能分成多少份(2)问:这两种分东西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三、巩固练习1、先摆一摆,再写出算式。(1)12 根小棒,每 2 根一份,能分成几份?12()=()(2)12 根小棒,每 6 根一份,能分成几份?2、看一看这两道题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1)要分的总数不变,每一份的数越小,分得的份数就越多;(2)反之,要分的总数不变,每一份的数越大,分得的份数就越多少。四、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