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计划与控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成本计划与控制.pptx(8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本资料来源本资料来源 第三章 质量成本管理 质量成本管理掌握质量成本的概念及质量成本的组成和质量成本的管理 质量成本(Quality-related costs)是指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所需的有关费用。它包括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所进行的质量活动应支付的费用以及因未达既定质量水平,由于质量不良所造成损失的费用的总和。 “矿中金山” 有人把质量故障造成的损失形象地比喻为“矿中金山”,也就是说,如果把因质量故障造成的损失有效地控制起来,并降低到最低限度,其效益好比是开采出“一座金山”。“冰河中的冰山” 冰河中的冰山示意图冰山露出水面部分(质量故障损失显见部分)冰山隐藏在水下部分(质量故障损
2、失隐见部分)“冰河中的冰山”含义 为人们显而易见的质量故障损失好比是冰河中的冰山显露在水平面上的那个小小部分,而隐藏在水平面下的冰山是质量故障损失的隐见部分,约占整个损失的90左右。降低质量损失的意义 如果能把质量损失中的显见部分,特别是隐见损失控制住,降低下来,就会大大降低企业的总成本,所获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是十分可观的。 质量成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运行质量成本,一部分为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是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质量故障所造成的损失费用之和。 产品出厂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而支付的费用进货检验费用工序检验费用成品检验费用质量审核费用保持及试验设 备精确性
3、的费用试验及检验损耗费 用存货复试复验费用质量分级费用检验仪器折旧费用计量工具购置费用质量计划工作费用质量教育培训费用新产品评审费用工序控制费用质量改进措施费用质量审核费用质量管理活动费用质量奖励费用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 工资及其附加费用废品损失费用返修损失费用复试复验费用停工损失费用处理质量缺陷费用减产损失产品降级损失费 是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水平所需要的费用 指用于预防产生不合格品与故障等所需的各种费用申诉受理费用保修费用退换产品的损失费用折价损失费用产品责任损失费用 指成品出厂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而支付的费用 指在产品运交顾客以前,因不能满足规定
4、的质量要求造成的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试生产产品等因报废而造成的净损失价值。a. 废品损失;b. 返工返修损失;c. 复检测试费用;d. 停工损失;e. 产量损失;f. 故障损失处理费用;g. 降级损失等。a. 废品损失费 指无法修复或在经济上不值得修复的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试生产产品等因报废的净损失价值。b. 返工返修损失 指对不合格的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进行指对不合格的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进行修复而使其合格所耗用的原料、材料、动力、人修复而使其合格所耗用的原料、材料、动力、人力等费用。力等费用。c. 复检测试费用 对经过返工或其它校正作业的产品进行再检验的费用。d. 停工损失 指
5、由于质量故障而引起的减产、停工损失等费用。e. 产量损失 加工过程的实际产量,低于改进控制方法可能得到的产量而发生的损失。f. 故障处理费用 指对已发生的质量事故进行分析处理所发生的各种费用。g. 降级损失等 指产品存在轻微质量缺陷,但产品的主要性能均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而需降级减价处理所造成的损失价值。(2) 外部故障损失成本 指产品出厂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费和处理这类质量问题而支付的各种费用之和。a. 用户索赔费用;b. 退货损失;c. 保修费用;d. 折价损失等。(2) 外部故障损失成本a. 用户索赔费用 指产品出厂后,因产品质量缺陷,由用户提出申诉而赔偿用户的全部费用。
6、b. 退货损失 产品交付后,由于质量问题而造成的退货、换货所支付的全部费用。c. 保修费用 根据保修合同规定或于保修内,对客户提供修理服务的一切费用。d. 折价损失等 因客户接受低于标准的产品而承认的折扣让价费用。它包括因产品降级出售而损失的收益。(3) 鉴定成本 指鉴定产品质量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而支付的费用。a. 进货检验费用;b. 工序间检验费用;c. 成品检验费用;d. 试验设备维护费用;e. 检验和试验设备费用;f. 工资及附加费用等。(3) 鉴定成本a.进货检验费用 鉴定供方提供产品质量的费用。b. 工序间检验费用 指对中间产品和产品制造过程中各工序的状况进行鉴定所支付的费用。c
7、. 成品检验费用 指对产品入库、出厂的质量鉴定所发生的费用。e. 检验和试验设备费用 查核产品在整个加工期间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所需的检测和试验设备等费用 。f. 工资及附加费用 专职检测、计量人员的工资、检验部门的办公费、各种附加费用等。(4)预防成本 是指用于预防产品质量缺陷和不合格品的发生而支付的质量管理活动费用。a. 质量培训费用;b. 质量管理费用;c. 新品评审和质量审核费用;d. 质量改进费用;e. 质量信息费用;f. 工资及附加费等。(4)预防成本a. 质量培训费用 企业为达到质量要求,对有关人员进行质量管理意识、质量管理知识、技能培训所发生的费用。b. 质量管理费用 为开展质量管
8、理活动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如制定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等)c. 新品评审和质量审核费用 用于对新品评审、产品质量审核、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所支付的费用。d. 质量改进费用 企业为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和工作质量、调整工艺、开展工序控制所支付的费用和可以列入产品成本开支的产品质量技术改进措施费用。e. 质量信息费用 搜集和分析质量信息或资料(用于辨认质量问题、发出警报、促进研究、改进质量等)的费用f. 工资及附加费等 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工资、专职质量管理部门办公费用及各种附加费用等。1)为提供特殊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所支付的费用。2)产品的验证试验和评定的费用,如经认可的独立试验
9、机构对特殊的安全性能进行试验所发生的费用。3)为满足用户要求,进行质量体系认证所发生的费用。是为用户提供所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其费用项目有:(1)质量成本只是针对产品制造过程的符合性质量而言的。(2)质量成本是那些与制造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品密切相关的费用。(3)质量成本并不包括制造过程中与质量有关的全部费用,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设计部门在设计过程中保证产品设计的结构合理、性能先进、工艺性好,可以降低新产品的设计评审和鉴定费用。在产品投产后,若能尽量少更改或不更改设计,就可避免生产中的故障和不合格品的发生,即能减少预防成本。 生产部门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如提高操作者的工作质量水
10、平,就可以保证产品质量,降低内部损失成本;如果每道工序都能优质生产,达到免检水平,就可以降低鉴定、检查成本;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做好了各项质量工作,使生产的产品质量完好地达到技术要求,又能保证产品出厂后不会发生或很少发生故障,而减少了外部损失成本。 销售部门在产品出厂前后都能做好用户服务工作,如产品售出后,对用户进行培训,教会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和维修产品;在产品投入使用后,又能做好服务和调查工作,就能避免因使用不当而造成的事故损失,并能把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有关部门,做为改进质量的依据。 质量成本管理就是组织对质量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等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 为了编制质量成本计
11、划,首先需要对质量成本进行预测,即根据企业的历史资料、质量方针目标、国内外同行业的质量成本水平、以及产品的质量要求和用户的特殊要求等,通过分析各种质量要素与质量成本的变化关系,对计划期的质量成本所作出的估计。 质量成本计划是在预测的基础上,针对质量与成本的依存关系,用货币形式确定生产符合性产品质量要求时,在质量上所需的费用计划。 质量成本分析的目的,是通过质量成本核算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对质量成本的形成、变动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找出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因素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 质量成本报告是根据质量成本分析的结果,向领导及有关部门汇报时所作的书面陈述,以作为制订质量方针目标、评价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12、和进行质量改进的依据。 质量成本控制是以质量成本计划所制订的目标要求为依据,采取各种手段,把影响质量总成本的各个成本项目控制在计划范围内的一种管理活动。质量成本控制一般分为3个步骤:1)事前控制 2)事中控制 3)事后控制 质量成本的控制是在质量成本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产品质量计划和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制定和落实实施对策,使产品质量、质量成本处于受控状态。质量总成本曲线图 质量成本控制通常采用对质量总成本曲线进行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凹形曲线形状的分析和对质量成本的统计核算去查找质量管理、产品质量存要的问题,确定产品质量、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工作的方向。质量总成本区域图质量总成本曲线质量最适宜点质量最适宜
13、点质量改进区质量改进区质量控制区质量控制区质量过剩区质量过剩区内外部故障成本内外部故障成本70%预防成本预防成本10%内外部故障成本内外部故障成本50%预防成本预防成本10%内外部故障成本内外部故障成本40%预防成本预防成本50%三个不同区域的意义 质量控制区: 产品质量处于最适宜水平区域,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工作处于质量控制区。三个不同区域的意义 质量改进区: 产品质量远低于最适宜水平。原因: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偏低,质量管理工作不善,应加强预防和鉴定成本,改变质量成本结构,转入质量控制区。三个不同区域的意义 质量过剩区: 因采取过剩的预防和鉴定措施,造成产品局部功能过剩,影响企业效益,应放宽产
14、品质量标准,或减少不必要的预防和鉴定措施,使产品和质量成本结构发生变化,转入质量控制区。 质量成本考核就是对质量成本责任单位和个人的质量成本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察和评价,以达到鼓励和鞭策全体员工不断提高质量成本管理绩效的目的。 首先,对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进行开展质量成本管理重要意义的教育,其次对企业的统计与财会人员进行教育,以使他们掌握质量成本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调查,研究哪些项自对质量成本影响较大,确定质量成本构成项目,制定各种统计表及科目代号。 1)建立质量成本科目;2)规定与质量成本管理有关部门的职责、权限、任务及相互之间的业务 关系;3)规定质量成本管理有关人员的职
15、责范围和工作标准;4)规定有关记录、表格的填写方法、报送时间及传递流程;5)指定质量成本管理负责部门及负责人应承担的工作任务、职责和权限。 按照确定的质量成本科目,收集质量成本的数据,进行质量成本的统计与核算。 各部门按规定的期限对质量成本进行统计、核算后,并做出报告;财务部门根据核算汇总进行质量成本分析,并向厂长及有关部门提出正式报告,报告的频次和方式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决定。1)企业制订目标质量成本,并将目标成本层层分解,使各部门、 各环节明确自己应达到的目标;2)各部门制订降低质量成本计划及质量改进措施计划。1)从现有帐目中直接收集。如废品损失、保修费、检查费、赔偿费等;2)车间原始记录。
16、如废品报告单、物资领用单、工艺路线单等;3)建立临时记录卡、质量攻关、改进支出;4)检查工具、仪器增加的费用;5)从现有帐目中,区分质量成本与非质量成本。 建立质量成本的第二阶段,质量成本数据的来源以会计资料为主、质量管理人员的估算为辅。 提供有关技术性能指标、新产品评审费、设计评审费、废品率、返修工时、质量事故、检验工时、外部质量事故、退换货次数、赔款损失、质量教育培训费、质量改进、计量工具购置费等。1)概念清楚;2)明确定义和费用范围;3)不重复、不遗漏;4)便于核算;问题导向好,便于质量成本分析。一级科目:质量成本;二级科目: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三级科目中,计
17、入质量成本细目。1)质量成本总分类台帐;2)质量成本预防费用明细帐;3)质量成本鉴定费用明细帐;4)质量成本内部故障费用明细帐;5)质量成本外部故障费用明细帐; 6)质量成本外部保证费用明细帐。1)质量成本核算应根据质量成本科目的具体内容、质量 成本的开支范围和费用发生的区域,将其归口到有关 部门,建立完善的网点,明确传递程序,进行责任归 口管理。 3)各质量成本归口管理部门应建立相应的质量成本科目 帐户,明确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范围和渠道以及有关 原始凭证,按期将报表逐级上报财务部门,以便进行 核算。2)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费用归集、分配体系及 相应的费用数据报表。第四节 质量成本分析与
18、报告 质量成本中4类费用的大小与产品合格质量水平(即合格品率或不合格品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变化关系。反映这种变化关系的曲线称为质量成本特性曲线。其基本形式如所示。图1 质量成本特性曲线C1:预防成本与鉴定成本之和,它随着合格品的增加而增加;C2: 内部损失与外部损失成本之和,它随着合格品率的增加而减少;C:上述4项成本之和的质量总成本曲线,即质量成本特性曲线。1)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再也找不到能够改进质量、降低内外部损失成本的措施,则内外部损失成本就达到了最佳区域。2)当内外部损失成本达到了最佳区域,而检验标准、方法和手段基本良好,又找不到降低鉴定成本的措施时,则鉴定成本就达
19、到了最佳区域。3)当大部分预防质量事故的工作已被列入质量改进措施计划,预防质量事故的工作已有改进,未列计划的预防工作已有健全的预算编制程序加以控制时,则预防成本就达到了最佳区城。 第四节 质量成本分析与报告质量成本的最佳区域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质量总成本;2)质量鉴定成本;3)质量预防成本;4)内部损失成本;5)外部损失成本;1)预防成本占质量成本总额的比率%1001计划期质量总成本计划期预防成本q第四节 质量成本分析与报告结构指标是指各分项成本占质量总成本的比例。2)鉴定成本占质量成本总额的比率 %1002计划期质量总成本计划期鉴定成本q3)内部损失成本占质量成本总额的比率%1003
20、计划期质量总成本计划期内部损失成本q4)外部损失成本占质量成本总额的比率%1004计划期质量总成本计划期外部损失成本q第四节 质量成本分析与报告 是指一定时期内,质量成本或其内部4项成本的增减值或增减率。1) 质量成本总额减少值 = 基期质量成本总额 - 报告期质量成本总额2)预防成本减少值 = 基期预防成本 - 报告期预防成本3)鉴定成本减少值 = 基期鉴定成本 - 报告期鉴定成本4)内部损失成本减少值 = 基期内部损失成本 - 报告期内部损失成本5)外部损失成本减少值 = 基期外部损失成本 - 报告期外部损失成本6)内外部损失成本减少值 = 基期内外部损失成本 -报告期内外部损失成本第四节
21、 质量成本分析与报告质量目标指标主要有:第四节 质量成本分析与报告是指质量成本于其它有关经济指标的比值指标。产品总成本质量成本总额1)百元商品产值的质量成本 产值总额质量成本总额100% 2)百元总成本的质量成本 100% 销售收入质量成本总额3)百元销售收入的质量成本 100% 4)百元利润的质量成本 产品销售利润质量成本总额100% 5)百元利润损失成本 产品销售利润内外部损失成本100% 6)百元销售收入损失成本 产品销售收入内外部损失成本100% 7)百元总成本损失成本 产品总成本内外部损失成本100% 1)企业质量成本总额的计划目标分析2)企业质量成本总额的相关指标分析3)企业质量成
22、本总额的趋势分析 指质量成本总额中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质量损失、外部质量损失的发生金额和各自占的比重,可用于分析企业质量成本的项目构成是否合理,寻求比较合理的质量成本水平。 第四节 质量成本分析与报告1)企业质量成本构成的计划目标分析2)企业质量成本的结构比例分析 1)各责任部门的质量损失分析 2)各产品的质量损失分析3)外部故障成本分析 用于对质量成本管理实施情况与管理水平作出分析。 用于对质量成本管理的经济效果作出分析,并定量地对质量工作或质量系统作出评价。第四节 质量成本分析与报告 是对质量成本指标的实际发生值与上期的指标值作出比较,从它们的增减变化或增减的变化率,来了解其变动情况,
23、进而找出变化的原因,以便采取措施加以改进。设C为质量成本总额的计划期与基期的差额,即: C基期质量成本总额 - 计划期质量成本总额 设其增减率为P 第四节 质量成本分析与报告基期质量成本总额CP 100%指标分析的内容包括:1)质量成本总额分析;2)质量成本构成比率分析;3)质量成本与其它经济指标的比率分析。 趋势分析就是要掌握质量成本在一定时间期内的变动趋势。 排列图分析就是应用排列图原理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以找出影响质量成本的主要因素的一种方法第四节 质量成本分析与报告 敏感度分析是指当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投入量发生变化时,会使企业内外部损失成本发生怎样的相应变化。这种敏感度可用
24、下式计算:设R为敏感度,则有的预防及鉴定成本之和计划期内比上期多投入计划期内外损失成本上期内外损失成本R第四节 质量成本分析与报告1)R0,说明企业的内外损失成本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增加。这说明所采取的质量改进措施不合适,没有找准造成高额质量成本的关键原因。2)R = 0,说明改进前后的质量成本相同,质量的改进没有取得效果。3)0R1,说明计划期质量改进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明显。4)R1,说明在增加了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后,内外损失成本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意味着所采取的措施效果较好,用较少的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投入,能使质量得到显著的改善。第四节 质量成本分析与报告计算R的结果可能出现4种情况:
25、给中层部门的报告,除了报告总体情况外,还应该根据各部门的特点提供专题分析报告,使他们能从中发现自己部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重点。 第四节 质量成本分析与报告 给高层领导的报告,要求简明扼要地说明企业质量成本总体情况、变化趋势、计划期所取得的效果以及主要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第四节 质量成本分析与报告1)质量成本核算数据 企业计划期内质量成本发生额、构成 项目金额和计划年度内质量成本累计额、构成项目累计金 额。2)质量成本相关指标 企业产值质量成本率、销售质量成本 率、利润质量成本率、总成本质量成本率和单位质量成 本。3)质量损失的各种归集 企业按责任部门和产品分类归集的 质量损失金额以及按质量缺陷、
26、产品分类和顾客特点归集 的外部质量损失金额。4)质量成本差异归集 企业进行质量成本核算、质量成本相 关指标计算和质量损失的各种归集后,对于各项数据中与 企业质量成本计划控制目标有偏差的项目,在质量成本报 告中要按偏差的严重程度排序列表。 质量成本分析主要包括质量成本总额分析、质量成本构成项目分析、质量损失分析和质量成本差异分析等内容。 1)质量成本总额分析 包括企业质量成本的计划目标分析、相 关指标分析和趋势分析三个方面。 2)质量成本构成项目分析 包括企业质量成本构成项目的计划 目标分析和结构比例分析两个方面。 3)质量损失分析 包括企业责任部门质量损失分析、责任产品 质量损失分析和外部质量
27、损失分析三个方面。 4)质量成本差异分析 主要是对企业中出现的质量成本严重差 异情况作进一步的技术经济分析,找出原因,落实责任。第四节 质量成本分析与报告根据企业质量成本分析结果而提出的质量改进建议,是供企业领导和各有关部门进行决策和进一步制定改进措施用的。1) 减少或避免质量缺陷的改进建议;2) 质量成本构成的合理化建议;3) 质量管理体系中要素活动改进的建议;4) 质量成本管理的改进建议。第四节 质量成本分析与报告 采用Pareto图、时间序列图、因果分析图等图示方式整理和分析企业质量成本数据,可让阅读报告者一目了然地看出企业质量问题的关键所在。 通过文字方式来描述企业质量成本发生的状况、
28、问题和改进建议。 采用表格、图示和陈述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企业质量成本发生的状况,揭示企业质量问题、阐述企业质量改进方向。第四节 质量成本分析与报告 采用表格形式整理和分析企业质量成本数据,可供阅读报告者简单明了地掌握企业质量成本的全貌。 第五节第五节 质量成本计划与控制质量成本计划与控制 是在分析研究各种质量因素与质量成本的依存关系时,结合企业对产品质量改进和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采取一定的措施,利用大量观察的数据和一定的科学方法,对一定时期的产品质量成本水平和目标进行测算、分析和预见,使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 1)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质量成本指明方向;2)为企业制定质量
29、成本计划提供依据;3)为企业内各部门指出降低质量成本的方向和途径。1)用户资料,包括用户关于产品质量、价格和服务的要求;2)竞争对手资料,包括产品质量、质量成本(这些资料很难获得)、用户对竞争对手产品质量、价格和服务的反应等;3)企业资料,主要包括本企业关于质量成本的历史资料,如质量成本结构、质量成本水平等;4)技术性资料,即企业所使用的检测设备、检测标准、检测方法以及企业所使用的原材料、外购件对产品质量及质量成本的影响资料,还有企业关于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及新工艺使用的情况。5)宏观政策,即国家或地方关于产品质量政策等。 当影响因素比较多,或者影响的规律比较复杂时,可组织经验丰富的质量管理人员
30、、有关的财会人员和技术人员,根据己掌握的资料,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作预测。 这是根据质量成本的历史资料,对未来时期各有关因素变化可能引起质量成本升降的程度,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质量成本进行计算和分析预测的方法。 这是根据质量成本的历史资料,预测其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等的比例来预测质量成本的方法。 质量成本计划是在预测的基础上,用货币量形式规定当生产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时,所需达到的质量费用消耗计划。即反映计划期企业主要产品的单位质量成本构成和水平情况。 即反映计划期各种可比产品和不可比产品的单位质量成本以及可比产品质量成本降低额计划。即反映计划期质量费用水平的计划。 即反映计划期质量成本的结构和
31、各种基数(如销售收入、利润、商品总成本等)相比的比例情况的计划。 质量成本控制是指质量成本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对人、机、物实行有效控制,以便及时协调所出现的各种矛盾,纠正出现的各种偏差,保证质量管理中的各项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就是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达到质量成本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1)建立质量成本控制的组织体系。2)以计划数字为指标,分层归口控制。3)监督质量改进措施的执行。4)监督质量管理推行计划的实施。5)重点控制故障成本的降低方案的有效实行。6)财会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要监督检查计划的实施,协调解决 发生的问题,并制定出有关质量成本管理的制度和考核办法。 第五节 质量成本计划与控制1)确定质
32、量成本控制的标准2)控制监督质量成本的形成过程(这是控制的重点)3)查明造成实际质量成本偏离目标质量成本的原因,然后在 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实际质量成本更好地达 到目标质量成本的要求 一个功能完善的控制系统应该具有测量机构、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各个机构相对独立,承担自己的职能,又有机地组成一个系统,为整体目标服务,追求整体效果。具体的控制活动主要有:1)明确企业质量成本的计划控制目标和质量成本方案;2)实行预防控制,严格执行企业质量成本控制程序,有效实施 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方案;3)对偏离企业质量成本计划控制目标的项目,及时查明原因并 提出和实施改进措施。对于行之有效的控制活动,可制定
33、标 准化程序,颁布执行。 1)财务监督。企业各责任部门的质量成本管理效果,必然表现在财务指标上。 2)质量审核。 对于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审核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审核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活动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成本管理程序和计划期内的质量成本管理方案的要求,其结果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质量成本计划控制目标;二是审核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程序文件、计划期内质量成本管理方案以及质量成本计划控制目标是否完善、正确和符合企业质量管理及经营发展目标的要求。因此,质量审核是监督企业各部门对质量成本管理活动进行自我诊断、自我调节和自我改善的重要控制手段。3)检查考核。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必须密切合作,将质量成本计划控制目标层层展开落实到各责任部门和责任岗位,并制定严格的考核细则,与奖励制度、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考核各责任部门、责任岗位的工作业绩,从而达到企业质量成本控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