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2016版复习预习资料2017.11.2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2016版复习预习资料2017.11.29.doc(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导论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状况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的程度。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识记: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经济规律的科学。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最初出现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包括资产阶级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领会:(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由马克思、思格斯创立于 19世纪 40-60 年代。(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
2、理的基础上,立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单应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由马克思、思格斯创立于 19世纪 40-60 年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创立的,是以批判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为基础的,也是植根于社会经济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运行及其发展趋势,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向未来社会经济关系过渡的历史必然性。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识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
3、生产中必然发生的一定的关系;(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的总和;(3)政治经济学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社会生产关系。识记:(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第一,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获得吃、穿、住、行等的基本生活资料,才能生存。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第二,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从事生产活动之外的其他一切社会活动,如政治、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物质资料生产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2)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
4、对象。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资料,生产资料+ 人的劳动= 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3)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其辨证关系: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辨证统一的运动过程。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它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方式、数量和性质;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领会:(1)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中相互之间必然发生一定的
5、关系;第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的总和;第三,政治经济学必须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社会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复杂系统。简单应用:政治经济学必须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社会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必须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具体表现在:第一,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
6、展和变革。但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具体表现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时,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性质和状况时,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也是矛盾统一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性质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与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为:适应新的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能够保护和促进新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而旧的上层建筑则维护旧的经济基础,或延缓旧的经济基础的瓦解
7、,阻碍新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发展。由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必须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识记:(1)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其研究任务就在于揭示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经济运动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有什么样的经济规律;第二,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
8、;第三,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否则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领会:(1)经济规律的特点:|第一,自然规律一般长久不变;而经济规律随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自然规律可以离开人们的活动独立存在并发生作用;而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第三,自然规律的发现和利用是没有阶级性的;经济规律的发现和利用是有阶级性的。(2)经济规律的类型:第一,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第二,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第三,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规律等。(3)基本
9、经济规律:在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规律是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基本经济规律决定该社会的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决定该社会生产的实质和社会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简单应用:经济规律体系:一定社会形态经济规律体系,既有几个社会形态和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也有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领会:(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强调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的经济事实和经济现象出发,透过各种经济现象揭示出隐藏在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政治经济学,可以科学地揭示经济关系及其运行规律。(2)科学抽象法:抽象法是唯物辨证法的具体运用。它是运
10、用人的抽象思维能力,从大量想象中,排除各种外在的、非本质的联系,抽取某种共同的、本质的联系,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和理论体系的方法。(3)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是唯物辨证法的具体运用。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就是指思维推理过程要符合和反映经济现象的历史发展过程。但是,在逻辑与历史相一致方法的运用中,逻辑与历史并非是绝对一致的。当思维的逻辑进程与历史进程不一致时,历史进程必须服从于思维的逻辑进程。第五节 政治经济学的特征及学习意义领会:(1)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政治经济学具有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由它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政治经济学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11、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第一,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指这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反映一定阶级的意志和要求,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第二,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是指这门科学从实际出发,正确而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并为社会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真理;第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而具有无产阶级鲜明阶级性的科学,它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高度统一,它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从实际出发,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政治经济学的制度性、社会性与历史性的统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经济制度,
12、研究的是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的生产关系,研究的是不断变化的生产关系,|这三者是统一的。综合应用:学习政治经济学原理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政治经济学为学习其他经济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第二,政治经济学是树立科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第三,政治经济学是进行我国经济建设的理论依据。|第一篇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第一章 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 经济制度变革的过程及规律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自然经济形成于原始社会,存在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等多个社会形态。商品经济是自然经济的对立物。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才发展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形式。
13、第一次科技革命,18 世纪 60-70 年代,蒸汽机的发明。第二次科技革命,19 世纪后期,以电、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20 世纪 40 年代,以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核能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识记:(1)经济制度变革的过程: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2)人类社会五种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原始公社制度: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原始公有制及平均分配制度,构成了原始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青铜器);奴隶制度: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是奴隶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铁器);封建制度:封建主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
14、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者 -农奴或农民是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雇佣劳动剥削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剥削制度。领会:(1)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第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二,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使生产关系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必然要求突破旧的生产关系,建立起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又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新的上层建筑的建立,保证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促使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
15、系束缚中解放出来;第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的动力,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并最终推动上层建筑的变化和整个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不断发展。(2)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的灭亡及被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取代的过程都是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第二节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识记:(1)自然经济及其基本特征:自然经济也称自给自足经济,是指为满足生产者个人及家庭或经济单位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特征:第一,自然经济是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第二,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性经济;第三,自然经济是直接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2)商品经济及其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商品经济是
16、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是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前提的,这些经济条件主要有:第一,社会分工,是前提;第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决定性条件。领会:(1)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在的两种基本经济形式。(2)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发展过程:第一,简单商品经济(小商品经济)阶段,存在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第二,发达商品经济(市场经济)阶段,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3)商品经济的经济特征: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第一,商品经济是以社会
17、化生产为物质基础的经济形式;第二,商品经济是以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的交换经济;第三,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竞争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第三节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合理配置社会经济资源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前提。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经济资源合理而有效的配置可以通过市场和计划两种方式,或这两种方式不同程度的结合来实现。无论是市场配置方式还是计划配置方式,它们都属于经济体制范畴,是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识记:(1)资源配置: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把经济资源按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和地区,使各种生产要素合理而有效地组合,以保持社会经济均衡和快速地发展,获得最大的社会产出。|(2)市场经济
18、:以市场为主要手段来配置资源的方式称为市场经济;(3)计划经济:以计划为主要手段为配置资源的方式称做计划经济。区别:市场经济主要以市场机制间接地分配社会经济资源;计划经济是按照预先拟定的计划和规划直接分配社会经济资源。领会:(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按一定比例配置社会经济资源是人类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有所不同,它既可以借助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通过市场来实现,也可以运用政府的力量,通过人们预先制订计划直接分配社会经济资源来实现。(2)社会化大生产中配置的两种不同方式:市场配置和计划配置。简单应用:(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商品经济,
19、它们本身都不具有特定社会经济制度的属性,而属于经济体制范畴,反映的是经济运行方式,表明的是经济活动的组织特点,它们都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配置资源的方法和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2)市场配置方式与计划配置方式的异同:区别:市场经济主要以市场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间接地分配社会经济资源;计划经济是按照预先拟定的计划和规划直接分配社会经济资源。同:都属于经济体制范畴,反映的经济运行的方式,不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属性。计划由政府提前制定,计划生产、计划消费,连带着具有政企不分的特点,第四节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总是同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经济体制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概括。经
20、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同时,经济制度的性质、特征也要通过与其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反映出来。经济体制既受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也受生产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识记:(1)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形态中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决定社会形态的根本性质,规定了该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基本原则,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2)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形态中经济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领会: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第一,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中占统治
21、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形态最本质的经济关系,决定社会形态的根本性质,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形态经济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第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济体制总是同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经济体制的特点;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经济体制反映社会经济制度的要求。然而,经济体制本身并不具有社会经济制度的属性,属于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不是社会经济制度性质的标志。因此,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可以实行类似的经济体制,相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第 2 章 商品和价
22、值第一节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因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有密切的关系。复杂劳动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可以多倍于简单劳动。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算的,复杂劳动可以折算成倍加的简单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分是相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影响着价值量发生相应的变化。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识记:(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
23、产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的范畴。(2)使用价值是商品具有的效用,即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3)价值是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4)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5)抽象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6)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领会:(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第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统一的,两者互相依赖、互为条件,彼此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就不成为商品。价值的存在以使
24、用价值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就是价值的物质载体。价值就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一种物品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不是为了交换,就不能成为商品。第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和互相矛盾的。商品的生产者生产商品不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取得价值,商品生产者只有将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商品消费者,才能获得商品的价值。商品消费者购买了商品是为了消费,他所需要的是使用价值,要获取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和商品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价值。第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商品的内在矛盾,必需通过市场交换才能解决。交换成功了,生产者让渡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实现了价值,消费者支付
25、了商品价值获得了使用价值,商品中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在矛盾就得到了解决。而一旦交换不成功,商品价值不能实现,使用价值不能进入消费,商品的内在矛盾就表现出来了,商品生产者就会陷入困境。(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关系:首先,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关系。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其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存在差别和矛盾。一是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抽象劳动则是抽去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二是具体劳动量上不同,质上|不能比较;而抽象劳动
26、质上相同,量上可以比较。三是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则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四是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劳动,但它不是使用价值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形成价值唯一源泉。(3)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关系: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由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两个条件即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决定的。第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和影响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第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及私有
27、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第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直接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简单应用:(1)商品的内在矛盾。(2)商品生产中的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二因素是由体现在商品生产中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3)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第一,它是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第二,它是建立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马克思运用这一学说,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第三,还是一系列理论基础,如资
28、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综合应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第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和影响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归根到底都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第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劳动交换是商品经济的本质。正是由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才决定了商品交换的必然性,导致了简单商品经济的产生。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私有制的发展,私人劳动和社会劳
29、动的矛盾进一步发展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简单商品经济也就逐步发展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第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直接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或者私人劳动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社会劳动,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的地位以及盈亏程度,从而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经济利益甚至在贫富两极分化中的命运。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只有交换出去获得价值,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从而生产和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第二节 商品的价值量识记:(1)个人劳动时间(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