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大厦Q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商业银行大厦QC.doc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目录一、工程概况2二、课题简介2三、小组简介4四、课题选择6五、现状调查6六、确定目标9七、原因分析9八、确定主要原因11九、制定对策17十、对策实施19十一、效果检查27十二、巩固措施31十三、总结回顾及下一步打算31十四、工程获奖证书32转换层Y型柱施工质量控制XXXXXXX建设工程有限公司XX农村商业银行大厦项目部QC小组一、工程概况农村商业银行大厦工程座落于XXX前进东路、黄浦江路交汇处,总建筑面积48340m2,建筑高度99.3m,地下2层,地上23层。由XXXX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新建,XXXX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主体设计,XXXXXX监理有限公司
2、监理,XXXXXX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施工。图1 整体效果图 图2 Y型外立面效果图本工程由主楼与一侧裙楼组成。主楼地下2层,地上23层;裙楼地下2层,地上3层。采用外框内筒结构形式,主楼建筑外立面以竖向线条装饰,在四层设转换层,竖向采用“Y”型柱进行竖向承载力转换,同时,“Y”型与人民币“¥”的形状相似,喻指金融大厦。工程质量目标为确保扬子杯,争创国优工程。二、课题简介本工程主楼在四层转换层周圈共设置38根“Y”型转换柱,转换层上部立柱间距1500mm,柱规格为400500;下部柱间距3000mm,规格为800900;采用C40混凝土,交叉部位截面8002530500,高4.95m。 图3
3、 Y型柱结构立面设计图结构设计中在四层顶周圈设置8002600预应力大梁,进行层间荷载传递并约束Y型柱顶端。由于楼层高,竖向荷载大,且采用Y型柱形式转换,结构安全隐患大,除在设计阶段专门进行了抗震模拟外,设计单位对于Y型柱部位的施工质量也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Y型柱部位的施工质量控制是本工程的控制重点,也是施工难点。三、小组简介XXXXX商业银行大厦项目部QC小组成立于2011年3月1日,该QC小组由现场经理、技术人员和工人组成的“三结合”型QC小组。全组成员均接受TQC基础教育培训,人员搭配合理。小组主要成员多次参加公司的相关QC攻关活动,2011年本QC小组被评为“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
4、二等奖”,经验丰富。1、 小组简介 小组简介表 表一小组类别攻关型组成时间2011.3.1小组名称XXXXX商业银行大厦项目部QC小组注册编号QC小组活动时间2011.32011.8获奖情况2011年,获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制表:张晓琴 审核:张红 时间:2011年3月2日2、 QC小组成员简历 小组成员简历及分工表 表二序号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务组内职务组内分工1何木林男40大专项目经理组长组长全面实施2张红男35硕士技术科长副组长现场协助配合、方案实施3庄成卓男25本科技术科员成员方案设计4张晓琴女32本科资料员成员过程记录,资料整理5陈祖良男37大专施工员成员方案编制及数据分析6
5、王青男25大专质检员成员质量跟踪、测量及数据收集6谢春风男34本科质检员成员施工过程操作方法跟踪控制7倪培本男36大专技术员成员砼配合比、施工机具及材质控制8张新华男34高中模板工长成员模板安装9梁建林男50高中钢筋施工员成员钢筋加工及钢筋连接质量控制制表:张晓琴 审核:何木林 时间:2011年3月2日3、 活动形式(1)、组织QC小组全体成员召开课题讨论方案,研究措施。(2)、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收集各种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原因,召开对策制定会议。(3)、对成果进行总结,讨论今后设想和打算。4、活动制度每周五下午开展QC小组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1.5小时。要求QC全体成员必须全部参加,
6、参加活动的人次数不低于总数的95%。小组活动计划表 表三时间安排活动阶段2011年3月4月5月6月7月8月选择课题P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分析原因确定要因制定对策实施对策D实施效果检查C巩固A总结成果制表:张晓琴 审核:何木林 时间:2011年3月5日四、课题选择u 结构要求:由于采用Y型柱结构,上部柱荷载均通过Y型结构传递给下层柱,且Y型构造从受力来说是不利的,容易因Y型部位的破裂导致整个结构的失稳。u 建筑外观要求:Y型柱结构是工程建筑设计的亮点之一,也是建筑师一直要求不得改动的部位,要求满足设计外立面造型整体美观效果。u 质量控制难度:沿楼层周圈共38根Y型柱,斜柱部位钢筋多,交叉部位钢筋密集
7、,混凝土浇筑振捣困难,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u 本工程为创国优工程,结构工程要求一次成优,柱结构内实外光,尺寸准确,而Y型结构形式给准确定位、支模带来了很大难度,影响着结构的成型质量。u 工程合同签订后,项目部即组织人员对本市有Y型结构(或斜柱)的建筑进行了现场调查,共检查了360个点,发现Y型结构柱(斜柱)的合格率仅为75.6%,难以满足工程项目创优目标的实现。Y型结构柱(斜柱)现场检查表 表四 项目问题项目A项目B项目C项目D不合格点28262115制表:张晓琴 审核:张红 时间:2011年3月15日 基于以上理由,我们选择了“转换层Y型柱施工质量控制”作为本次活动的课题。五、现状调查5.1
8、与同类工程比较由于Y型主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少,实例不多,考虑Y型结构柱分解开来,施工难度主要及质量控制要点集中在斜柱及斜柱交叉根部,因此,在现状调查阶段,我们确定以斜柱作为调查对象,质量检验标准以斜柱相近的柱、梁的检验标准来确定。Y型柱(斜柱)质量验收标准 表五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垂直度(倾斜度)8全站仪、尺量2截面尺寸3尺量3表面平整3靠尺、楔形塞尺制表:张晓琴 审核:张红 时间:2011年3月10日外观尺寸验收标准参照现浇结构施工分项工程要求,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对于梁柱框架结构,为了确保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安全和稳定,一般采用先浇筑至梁底,然后梁板一
9、次浇筑施工,但本工程Y型柱上部转换梁主要起联系作用,要求与柱在水平方向有足够联系力,因此,为保证结构整体安全,梁柱要一次性浇筑,非常不利于模板安装及施工质量控制。在道路桥梁工程中,桥墩部位采用Y型结构较多,由于柱截面大且通常为异形截面,一般采用定型钢模板施工,此种方法可以确保模板质量,但施工成本较高,一次性投入较大,对于本工程不太适用。5.2施工中常见问题调查QC小组共走访了近年来我市相关的斜柱工程4项,共检查了360个点,合格率为75.6%,统计了斜柱施工中较易出现的几类质量问题:1、垂直度(倾斜度)偏差大;2、表面空鼓麻面;3、表面平整度偏差大;4、截面尺寸偏差大;5、混凝土接茬错台;6、
10、其它。5.3主要问题确定根据调查结果,运用统计方法,确定高大混凝土柱施工过程中的主要质量缺陷:Y型结构柱(斜柱)现场检查表 表六 缺陷描述项目垂直度偏差大表面裂缝空鼓表面平整度偏差大截面尺寸偏差大混凝土接茬错台其它项目A1492111项目B1252322项目C1051110项目D733200合计43228843制表:张晓琴 审核:陈祖良 时间:2011年3月14日质量缺陷统计表 表七序号质量缺陷描述问题点数频率累计频率检查人1垂直度偏差大4348.9%48.9%何木林张红陈祖良2表面裂缝空鼓2225.0%73.9%3表面平整度偏差大89.1%83.0%4截面尺寸偏差大89.1%92.1%5混凝
11、土接茬错台44.5%96.6%6其它33.4%100%合计88100%制表:张晓琴 审核:张红 时间:2011年3月15日根据质量缺陷统计表,我们绘制了质量缺陷排列图。图4 影响Y型柱(斜柱)成型质量的缺陷排列图48.9%频数(N=88)累计频率(%)73.9%83.0%96.6%100%56.8%34.1%22.7%100%0%100垂直度偏差大表面裂缝空鼓平整度偏差大截面尺寸偏差大其它38228445.5%11.4%接茬错台20304050607080904368.2%79.5%90.9%92.1%由缺陷排列图可知,影响Y型柱(斜柱)成型质量的主要问题是垂直度偏差大、表面空鼓裂缝。六、确定
12、目标通过以上图表分析,我们得到了影响Y型柱成型质量的主要症结:垂直度偏差大、表面空鼓裂缝,只要全力解决这两个缺陷,那么Y型柱的成型质量合格率就能达到(360-88+65)/360100%=93.6%。即使这两个缺陷的合格率达到90%,那么Y型柱的成型质量合格率也能达到(360-88+6590%)/360100%=91.8%。因此,我们设定了QC小组本次课题攻关的目标:目标值:Y型柱(斜柱)的成型质量合格率达到90%。合格标准:Y型混凝土柱表面垂直度8mm; 无严重影响质量的麻面空鼓现象。75.6%90% 020406080100合格率实施前目标值图5 Y型混凝土柱成型质量目标制图人:张晓琴 制
13、图时间:2011年3月20日七、原因分析针对垂直度偏差大、表面空鼓裂缝这两个影响Y型柱(斜柱)成型质量的主要问题我们QC小组于2011年3月20日,在项目部会议室召开了原因分析会,同时邀请公司质检科、技术科负责人参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大家集思广益,将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并进行归纳整理,绘制了以下关联图:- 31 -图6 质量缺陷关联图 制图人:张晓琴 审核:何木林 制图时间:2011.3.20 通过关联图分析,共得出末端因素11个:1、 人员流动性大;2、 技术交底不全面;3、 振捣工具选用不当;4、 钢筋密集无法振捣;5、 砼配合比不符要求;6、 施工后未及时养护;7
14、、 模板陈旧质量差;8、 模板方案设计不合理;9、 钢筋布置不合理;10、 测量仪器未校正;11、 测量校核次数偏少。八、确定主要原因8.1根据各末端因素,绘制要因确认计划表,具体如下:要因确认计划表 表八序号末端因素确认内容确认方法标准负责人时间1人员流动性大检查进场人员统计记录及流动情况调查分析主要施工人员不应更换何木林2011.3.302技术交底不到位检查有无技术交底记录查看记录现场考核有且100%实施张红2011.3.303振捣工具选用不当检查施工日记及当班工人,振捣工具配备调查分析振捣工具保证振捣到位陈祖良2011.3.274钢筋密集无法振捣检查图纸,钢筋配置情况调查分析钢筋布置应保
15、证混凝土正常布料张红2011.3.305砼配合比不符要求检查混凝土配比单及施工日记,配合比是否合适查看记录混凝土流动性大,便于浇筑王青2011.3.306施工后未及时养护检查施工日记,有无及时养护查看记录施工后12h内进行养护陈祖良2011.3.277模板陈旧质量差模板质量现场测量模板平整度2mm,无损坏陈祖良2011.3.278钢筋布置不合理检查图纸及钢筋安装现场现场验证调查分析工艺合理,且严格按照标准实施庄成卓2011.4.29模板设计不合理检查模板方案及受力分析现场验证模板方案合理,便于施工张红2011.4.810测量仪器未校正检查施工过程测量控制情况现场验证调查分析测量工具精度满足要求
16、王青2011.3.3011未全过程测量检查测量记录调查分析测量工具精度满足要求倪培元2011.3.30制表人:张晓琴 审核:张红 制表时间:2011年3月25日8.2对末端因素进行逐项要因确认8.2.1要因确认一末端因素:人员流动性大标准:主要施工人员不应更换实测:2011年3月30日,由组长何木林检查了进场人员的个人资料,根据项目部与班组签订的劳务合同,明确要求专业工种人员不得随意更换;在现场检查中发现,施工班组为乡邻施工人员组成,人员基本固定,未发现人员随意调配及流动情况。人员流动情况统计表 表九施工班组班组人数人员月流动情况培训率人员流进人员流出流动统计钢筋班45325100%木工班50
17、246100%合计955611100%制表人:张晓琴 审核人:张新华、梁建林 制图时间:2011年3月30日结论:非要因。8.2.2要因确认二末端因素:技术交底不到位标准:技术交底详细,具体到施工人员实测:2011年3月30日,技术科张红检查了对施工班组的技术交底情况,并进行了考核。发现交底齐全,执行情况良好,施工班组比较熟悉施工工艺,了解规范要求,考核合格率达到91.6%,对Y型柱施工质量不会产生大的影响。考核情况统计表 表十施工班组班组人数考核情况合格率不合格合格良好钢筋班455403288.9%木工班503473994%合计958877191.6%制表人:张晓琴 审核人:张红 制图时间:
18、2011年3月30日结论:非要因。8.2.3要因确认三末端因素:振捣工具选用不当标准:振捣工具应保证混凝土振捣到位实测:针对振捣棒,2011年3月27日陈祖良对现场所用振捣棒进行了检查,振捣棒完好,型号主要为电动插入式振捣器,平板振捣器。插入式振捣棒统计表 表十一振捣棒直径(mm)作用半径(mm)振捣厚度(mm)使用范围30150300适用于薄窄结构40150300适用薄型墙体、圆柱50350300一般砼结构制表人:张晓琴 审核人:陈祖良 制图时间:2011年3月27日通过统计,小组成员认为可满足一般混凝土施工需求。结论:非要因。8.2.4要因确认四末端因素:钢筋密集,无法振捣标准:钢筋布置应
19、保证混凝土正常布料实测:2011年3月30日,张红组织技术科、预算科对Y型柱结构钢筋进行翻样,按照设计院详图放样, 在Y型交叉部位,上方斜柱及立柱钢筋均集中在一起,在Y型的变截面的底部,钢筋密集,振捣棒无法插入振捣。结论:要因。图7 Y型柱设计配筋详图8.2.5要因确认五末端因素:砼配合比不符要求 标准:混凝土流动性大,便于浇筑实测:本工程Y型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由于结构安全性考虑,需要预应力梁、Y型柱一起浇筑,且Y型柱部位钢筋密集,采用普通混凝土,由于振捣不便,粒径较大石子无法通过,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并不能保证下部混凝土的强度。结论:非要因。8.2.6要因确认六末端因素:施工后未及时养
20、护标准:施工后12h内进行养护实测:2011年3月27日,陈祖良对本工程前期的混凝土养护日记进行检查,混凝土养护都在浇筑12h内进行,本工程混凝土养护均安排专人进行养护,并安排质检员王青负责跟踪检查。结论:非要因。8.2.7要因确认七末端因素:模板陈旧质量差标准:模板面板平整度2mm,无损坏实测:2011年3月27日,陈祖良对本工程进场的模板进行了抽检,明确旧模板不得使用在Y型柱部位,对新进场的模板检查,面板平整度均在2mm以内,同时安排质检员王青负责模板拆除的旁站监督,不得损坏模板。图8 进场模板因此,判定为非要因。8.2.8要因确认八末端因素:钢筋布置不合理标准:结构可靠,便于施工实测:2
21、011年4月2日,庄成卓、谢春风负责Y型柱的钢筋、模板的样板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发现:如果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钢筋的弯折,加工困难,斜柱部位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无法控制,模板无法安装。 图9 Y型柱设计配筋局部详图结论:要因8.2.9要因确认九末端因素:模板设计不合理标准:模板方案合理,模板变形在允许范围内实测:2011年4月12日,张红、庄成卓对本工程的模板施工方案进行复核,模板方案采用普通模板支撑系统,钢管为483.0,面板为15mm厚木模板,龙骨为5080mm方木,14对拉螺栓;计算中采用柱模板计算程序,未考虑倾斜部位的支撑;样板施工中,面板及龙骨无法承受高大Y型混凝土柱浇筑过程中产生的巨
22、大侧下压力,部分面板及龙骨出现了过大变形,导致柱表面观感差,垂直度偏差大,严重影响施工质量。柱箍采用双钢管,螺栓虽进行了加密设置,但柱箍在Y型部位有一定的变形,无法再次周转使用,混凝土有胀模现象。面板及龙骨问题情况统计表 表十二序号出现问题问题数量1面板变形过大,不能恢复原状,局部面板出现劈裂。32方木龙骨挠度过大,不能恢复原状,局部出现断裂痕迹。2制表人:张晓琴 审核人:陈祖良 制图时间:2011年4月7日柱箍及对拉螺栓问题情况统计表 表十三序号出现问题问题数量1柱箍截面变形,影响受力42柱箍出现较大弯曲,无法再次周转1制表人:张晓琴 审核人:陈祖良 制图时间:2011年4月7日结论:要因8
23、.2.10要因确认十末端因素:测量仪器未校正标准:测量工具精度满足要求实测:2011年3月30日,陈祖良检查了现场所用测量工具,发现所有测量工具均已标定,测量精度满足规范要求,不影响高柱施工质量。结论:非要因8.2.11要因确认十一末端因素:测量校核次数偏少标准:全过程测量控制实测:2011年3月30日,陈祖良、谢春风检查了样板施工阶段的测量数据,在钢筋布置、模板安装过程均进行了测量,测量中采用全站仪结合直尺进行,但在高程测量时,采用吊线坠、尺量,不够精确,但小组成员认为通过布置测距仪可以解决该项问题。结论:非要因。8.3要因确认结果汇总表根据以上的逐项分析确认,绘制要因确认结果汇总表。要因确
24、认结果统计表 表十四序号末端因素确认内容确认方法确认地点负责人结论1人员流动性大检查进场人员统计记录及流动情况调查分析项目部何木林非要因2技术交底不到位检查有无技术交底记录查看记录现场考核项目部张红非要因3振捣工具选用不当检查施工日记及当班工人,振捣工具配备查看记录调查分析施工现场陈祖良非要因4钢筋密集无法振捣检查图纸,钢筋配置情况调查分析项目部张红要因5砼配合比不符要求检查混凝土配比单及施工日记,配合比是否合适查看记录项目部王青非要因6施工后未及时养护检查施工日记,有无及时养护查看记录施工现场陈祖良非要因7模板陈旧质量差模板质量现场测量施工现场陈祖良非要因8钢筋布置不合理检查图纸及钢筋安装现
25、场现场验证调查分析项目部庄成卓要因9模板设计不合理检查模板方案及受力分析调查分析施工现场张红要因10测量仪器未校正检查施工过程测量控制情况现场验证调查分析施工现场王青非要因11未全过程测量检查测量记录调查分析项目部倪培元非要因制表人:张晓琴 审核人:何木林 制图时间:2011年4月12日九、制定对策9.1、制定方案对比分析表小组成员确认要因后,制定方案,并进行对比优选。绘制方案对比分析表。对策评价选择表 表十五序号要因提出对策对策分析比较对策确定对策1钢筋密集无法振捣优化钢筋数量,采用并筋,增大钢筋直径等措施减少柱内钢筋振捣棒无法振捣部位主要为梁柱交叉部位,减少柱内钢筋无法解决问题对策二对比对
26、策一施工方便,质量有保证,设计院也倾向于对策二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或细石混凝土不用振捣,材料费用增加,振捣人员减少,密实性好2钢筋布置不合理按照设计院钢筋布置,购置新设备进行钢筋加工现有钢筋弯折机已满足施工要求,新添设备费用高,一次性投入大对策二对比对策一,施工方便,费用减少,且不影响后面模板施工,质量有保证斜柱交叉处核心部位钢筋重新布置,取消弯折,满足锚固长度钢筋无需弯折,施工方便,钢筋进入核心部位的长度减少,节省钢筋,经过与设计院沟通,设计院予以认可3模板设计不合理在现有模板支撑体系基础上,进行加固,增大木楞截面,并加密,采用双槽钢柱箍因材施工,通过计算进行加固处理,费用增加不多的情况下,达到
27、设计要求对策一对比对策二,不用购置新模板系统,节省费用,但常规模板支撑系统用量提高采用定型全钢模板需新购置钢框模板,周转次数高,耐久性好,但本工程Y型柱仅在转换层有,需购置数套方可满足工期要求。制表人:庄成卓 审核人:何木林 制图时间:2011年4月14日9.2、制定对策表进行方案的优选后,制定对策表。对策表 表十六序号要 因对 策目 标措 施地点完成人完成日期1钢筋密集无法振捣采用自流平细石砼浇筑混凝土密实,无麻面空鼓1、钢筋绑扎过程中,在Y型柱交叉部位以下沿柱高布置混凝土导管。2、自流平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最大粒径不大于20mm;3、浇筑过程沿柱周均匀布料,浇筑速度控制在2m/h;4、浇
28、筑至顶后,待内部空气排除后,及时补浆。现场何木林王青陈祖良2011.4.152钢筋布置不合理斜柱交叉处核心部位钢筋重新布置,取消弯折,满足锚固长度钢筋布置合理,便于模板安装1、由庄成卓负责完成钢筋详图布置,取消弯折钢筋,斜柱轴向钢筋进入核心处长度满足锚固长度要求;2、经设计院确认后,进行钢筋施工。现场张红庄成卓谢春风2011.4.183模板设计不合理在现有模板支撑体系基础上,进行加固,增大木楞截面,并加密,采用双槽钢柱箍等模板方案合理,模板变形在允许范围内1、重新复核模板计算书,按梁柱两种形式考虑支撑系统;2、增大木楞截面,柱箍采用双槽钢进行加强项目部张红庄成卓陈祖良2011.4.22制表人:
29、庄成卓 审核人:张红 制图时间:2011年4月15日十、对策实施实施一: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Y型柱部位1、 QC小组决定使用自流平混凝土浇筑Y型部位后,与设计院进行了沟通,同意在保证浇筑质量的前提下,使用自流平混凝土。2、 由于钢筋密集,为保证浇筑过程中混凝土能穿过窄小的空隙,经与混凝土搅拌站联系,自流平混凝土采用中砂、516mm的颗粒级配石子、高效减水外加剂和活性细掺合料等配制,C40自流平细石砼具体配比如下:配合比原材料水泥砂石水粉煤灰外加剂每立方砼用量(kg)3808159161721006.24实际每立方砼用量(kg)3808539271231006.24塌落度20030砂率说明 水
30、泥: PO 42.5 蛟桥 粉煤灰: 二级灰 砂中砂: 湖北外加剂: PCA聚羧酸 石 子: 516 丰华颗粒石子水 : 水 当原材料品种规格发生变化,本配合比无效。 3、 组织编制自密实混凝土浇筑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保证施工参与人员熟悉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特性,保证浇筑施工质量:1)浇筑前柱底用商品砂浆接浆,砂浆所用水泥、细骨料、外加剂的配合比必须与自密实混凝土所用相同。2)采用泵送自密实商品混凝土浇捣。浇捣时把输送管出口放置与柱顶模板内测,沿柱边均匀灌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内的气泡排除后,浇筑斜柱部位混凝土,柱体灌满后,插入振动棒至中间部位以下500800mm边拔边振捣,使柱混凝土中的
31、气泡排出,柱顶补足、排气、收平。图11 Y型柱注浆导管布置图3)对交叉部位以下的混凝土柱,采用导管插入浇灌(如右图),导管口距底部50cm高。4)对振动棒无法插入的部位,用木槌敲击模板、钢筋,使柱内混凝土体产生震动波,促使气泡排出即可(见下图)。 图12 施工操作示意图5)清除柱梁顶浮浆,用塑料布覆盖养护。6)由于混凝土水固化后温度较高,需水量和收缩比较大,必须加强前期养护,浇捣后用塑料布遮盖梁顶,并适当洒水,拆模时间定为7d,以防止混凝土中的水蒸汽流失和保证拆模时混凝土有一定的强度,以免出现混凝土表面开裂和损坏混凝土表面及棱角。拆模后应立即洒水用薄膜包裹养护,养护时间为14d。实施一效果检查
32、:拆模后,小组成员对Y型柱的观感质量进行了检查,未发现影响质量的空鼓麻面现象。图13 拆模后Y型柱结构成型图实施二:钢筋布置不合理通过样板施工,发现由于钢筋布置问题,导致模板安装困难,在Y型根部的保护层厚度偏大或偏小情况严重,在分析钢筋的详细布置后,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钢筋的布置进行了调整:1、 由小组成员庄成卓对Y型柱部位的钢筋按照03G101图集的要求,重新对该部位的钢筋进行布置,并得到了设计院的认可。1) 钢筋具体布置:在转换层部位(14.65m)Y型柱的竖向受力钢筋均采用插筋形式,按照图纸要求角度钢筋成型弯折到位,锚固长度满足1.5Lae;9.8514.65m的柱顶两侧需封头的竖向
33、受力钢筋锚入梁(500mm*800mm)中,满足Lae。2) 在14.65m19.35mY型柱中部(箍筋非加密区或Ln=H/6范围外)设置直螺纹机械连接头,接头百分率50%,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错开35d;当Y型柱竖向受力钢筋至19.35m时,柱顶钢筋全部封闭0.5 Lae并弯折,且弯折平直段满足200mm或直锚Lae。3) 19.35m23.55m柱也同样采用插筋形式,插入Y型柱中,长度同样满足1.5Lae,在柱箍筋非加密区设置直螺纹机械连接头,接头百分率50%,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错开35d;在19.35m楼层预留钢筋。2、 Y型柱钢筋绑扎过程中,由于为竖向钢筋为倾斜状态,箍筋定位难,且与模板
34、有一定的工序交接,为保证Y型柱钢筋绑扎质量,必须按此操作顺序进行。工序一:先安装固定箍筋,然后将机械连接接头下部斜柱钢筋插入三层柱中,箍筋根据电脑放样制作,并根据截面变化用短钢筋头等间距固定;图15 插筋示意图工序二:安装两个分叉斜柱的钢筋,首先将钢筋与机械接头连接,并套入箍筋,在两个斜柱与梁交界处,安装定位箍筋,再均匀分配箍筋。图16 Y型柱钢筋施工详图工序三:钢筋隐蔽验收后,设置保护层垫片,安装模板。模板安装前,用钢管作为支撑。实施二效果检查:Y型柱部位的钢筋布置,设计院一直比较关注,在施工及钢筋隐蔽验收中都参与进来,对Y型部位的钢筋安装质量非常满意,一次性通过质监站的隐蔽验收。通过更改钢
35、筋布置方式,方便了模板安装,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单根Y型柱模板安装较样板间施工提前半天,保证了工期。图17 焊接后箍筋图图18 钢筋布置样板实施三:模板设计不合理通过样板工程的实践,模板设计不合理在本工程中主要体现在:1)方案设计中仅将斜柱视为柱,未考虑斜柱由于倾斜,自重带来的变形;2)未考虑梁柱整体浇注及混凝土高流动性导致的对侧向模板的压力增大,导致模板及柱箍的变形;3)Y型柱交叉部位的模板细部设计不合理。针对模板方案设计中的问题,我们QC小组采取了以下措施加以解决:1、由张红、庄成卓对原模板方案进行校核,重新计算,进行详细设计。2、针对Y型柱在空间上的变化及钢筋、模板具体尺寸,对其加以信息化
36、设计,通过CAD放样,精确计算钢筋穿插及模板尺寸。3、方案设计中,将斜柱视为柱及梁的综合因素,即:斜柱下方支撑视之为梁,斜柱侧支撑视之为柱,有效地解决了支撑方式及拆模的技术要点。图19 模板设计概念确定3、在原方案基础上,对主要构件的截面进行加大,提高受力性能,减少变形:增大木楞截面,原方案中为5080,改为100100,竖向布置,中心距300;柱箍采用14#槽钢双拼,间距300,对拉螺栓为16。图20 模板支撑示意图4、在Y型柱交叉部位,对Y型柱交叉内侧的模板进行详细设计,采用双面顶托支撑加固,防止模板上浮。图21 Y型柱交叉部位模板示意图5、方案通过总公司审批后,我们专门召开专题会,对施工
37、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并当场考核。实施三效果检查:通过对模板方案的深化设计,在原有方案基础上进行加固处理,有效解决了模板方案设计中的不足,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拆模后均进行了检查,未发现超出允许范围的变形;图22 Y型柱拆模后表面平整拆模前及拆模后的检查数据如下:模板构件问题情况统计表 表十七序号出现问题问题数量1面板有变形(观察可看出),中心变形量8mm。42面板变形过大,不能恢复原状,局部面板出现劈裂。03方木龙骨有挠度,能恢复原状。24方木龙骨挠度过大,不能恢复原状,局部出现断裂痕迹。05柱箍截面变形,影响受力06柱箍出现较大弯曲,无法再次周转0制表:张晓琴 审核:何木林 时间:2011年6月1
38、3日由于采用分段施工,在首段轴Z1Z18/Za段,对拆模后的Y型柱进行检查,共12根Y型柱,全部检查,现场共抽查60个点,合格率为91.7%;以混凝土成型垂直度8mm为标准,根据抽查结果绘制了质量问题统计表: Y型结构柱(Z1Z18/Za段)现场检查表 表十八序号质量问题描述问题点数检查人1垂直度偏差大2何木林谢春风王青2表面空鼓麻面03表平整度偏差大14截面尺寸偏差大15混凝土接茬错台16其它0合计5制表:张晓琴 审核:何木林 时间:2011年6月13日十一、效果检查1、目标值完成情况QC小组经过近半年的技术质量攻关活动,顺利完成了课题,成功解决了Y型柱施工的技术难题,在转换层Y型柱全部施工
39、完成后,我们QC小组对Y型柱再次进行了抽查,48根Y型柱中共抽查16根,240个点,合格率92.1%,超出了预定的90%的合格率。检查统计数据如下:Y型结构柱质量缺陷检查统计表 表十九序号质量问题描述问题点数检查人1垂直度偏差大5何木林谢春风王青2表面空鼓麻面13平整度偏差大74截面尺寸偏差大35混凝土接茬错台16其它2合计19制表:张晓琴 审核:何木林 时间:2011年8月12日 图23 Y型柱质量缺陷饼分图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原来占主要质量缺陷的垂直度偏差大,表面空鼓麻面已经成为次要问题,达到了小组的预定目标。 020406080100合格率实施前75.6%90%目标值图24 Y型混凝土柱成型质量目标对比92.1%实施后制图人:张晓琴 制图时间:2011年8月15日2、现场施工成型效果,工程获苏州市优质结构工程图25 拆模后Y柱实景图1图26 拆模后Y柱实景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