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案小班人之初(共1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字经教案小班人之初(共16页).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三字经教案小班人之初【篇一:三字经:人之初的修身课】 三字经:人之初的修身课 【三字经其书】 古代没有幼稚园或者学前班,那他们小时候的启蒙教育是怎样的呢?随着人文历史的积累,民间的一些学者就总结了一些适合孩子的书籍,经过挑选,约定俗成了一批教材,三字经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本蒙学读本。 三字经,顾名思义,就是三字三字地读的一本经典,比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 相远。”这样三个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也便于孩童跟着大人复述、背诵。相传,它是南宋时一位名叫王应麟的学者编写的,共一千多字,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 【三字经名句】 玉不琢,不成器。子不学,不知义。 解读:玉
2、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学习 ,就不明事理。玉石原本包裹在其貌不扬的岩石里,只有经过打磨、雕刻、抛光、镶嵌等工序,才能变成无价之宝。人要成为有用之才,也要经过勤学苦练、承受各种考验和压力,才能明白什么是美好的品德。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代,读书人做官,农民种地,工人做工,商贩买卖,构成了一个繁荣的社会。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解读:做人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其次才是增加见闻。知道十百千这些数,认识一些文字。为什么古人把品德看得比才能更重要?我们想,如果一个人精通电脑,但是他道德败坏,就会成为一个破坏网络的黑客;如果他道德良好,就能帮助身边的人解决电脑
3、问题。道德的好坏,决定着一个人的好坏。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解读:天下的学问很多很广,如果面面俱到就会很难下手。但如果能够提纲挈领地学习 ,就能明白学问的根源。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一个大学问家也不是一天学成的。做任何事情都要一步一步来,学习 也要从根本开始。三字经就是一本“略说”形式的书,读完它,就能开始阅读其他的国学经典了。 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解读:阅读历史书和历朝的实录,就能博古通今,好像亲眼看到过历史一样。读书能增加我们的知识面,扩大我们的视野。虽然没有去过汉唐,但是读古人的书,就像亲眼看到过汉唐的盛世一样。因此古代有很多饱学之士,都能对历史了如指掌。
4、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解读:蚕吐丝可以织成绸缎,蜜蜂酿蜜可以食用,人如果不学习 ,就会没有能力,这样还不如蚕和蜜蜂。一个人只有有了一技之长,才有立身之本。学习 ,正是我们发现自己的长处的一个途径。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励。 解读:只要勤学肯定能有收获,只知道游戏是没有益处的。要时刻提醒自己,勉励自己好好学习 。读书和学习 需要恒心,也要有清醒的认识,随时勉励,随时反省,才能保证正确的方向。 【三字经故事】 孟母三迁 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段机杼。”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同芳人跪
5、拜、哭叫的样子。孟母觉得那个地方不适合给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孟母还是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又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这才开始喜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这时候,孟母满意地说:“这才是孩子适合居住的地方!” 有一回,孟子偷懒不学习 ,孟母就当着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说:“学到一半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用!”孟子听后,再也不偷懒了。 黄香温 席 “香九龄,能温 席”的故事,说的是汉朝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懂事了。每当炎炎夏日到
6、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蚊子赶走,让父母睡个好觉;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钻井被窝里,把被子暖热,让父母睡得温 暖。黄香的故事流传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说:“天下无双,江 夏黄香。” 囊萤映雪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是两个关于勤学的故事。 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萤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篇二:三字经教案 1-10课时】 三字经教学教案 (一) 教学内容:介绍三字经 教学目标: 交流三字经
7、的诵读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诵读三字经,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介绍三字经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现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
8、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二、小结: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呢?能给大家说说吗?三字经教学教案 (
9、 二 ) 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 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 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 (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 1. 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贵以专”4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 的字词,并将这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
10、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4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 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 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 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
11、 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三、小结: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教学内容: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 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一)故事激趣 (二)诵读感悟 (三) 小结。 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
12、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教师讲故事)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二、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
13、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三、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跟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3)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教师范读三字经 )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 (3)拍手打节奏,齐声诵读。 四、小结 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
14、!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五、作业: 回家以拍手歌的方式给父母诵读今天学的内容。教学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 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 1. 自读三字经中从“养不教,?老何为。”4句。用
15、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4句三字经的含义。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临刑前,县太
16、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 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面,母亲很悲痛的抱者儿子大哭。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且伤心地说:“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啊!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故事】清朝时,
17、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立了许多功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许多不服气的人,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不给他官做。张曜知道因为自己的不识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难过,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凭着他的学识,把官给争了回来。 三、讨论、交流: (1)你认为哪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为什么? (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 四、小结: 我们不能到长大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是儿童,早上八九点中的太阳,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教学内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
18、习礼仪。 授课目标 1、让学生懂得人类也许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3句三字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语句 1、两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游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句。 2、全班随音乐传球诵读三字经。游戏规则:每人诵读一句(6个字),接过球后,起立大声诵读,然后再转身传球。 3、总结: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二、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故事】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块还没有琢磨过的玉石
19、,于是他便把这玉石呈现给当时的楚厉王。没想到,宫里的玉匠竟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一生气,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将这玉石献给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运。卞和失望的抱着石头,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便将卞和请进宫来,命令玉匠把这块石头好好打造一下,发现果然是一块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将它命名为“和氏璧。”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块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人类也许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三、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3句。用自己喜欢
20、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3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跟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这3句三字经的含义。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同样的道理,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师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 ,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师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
21、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四、讨论、交流: (1)你认为哪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为什么? (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 小结:人类也许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五、扩展活动: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篇三:育灵通 三字经1 人之初教案】 第一课 人之初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三字经,了解内容中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的故事。 2.正确流利地诵读,读出节奏感,能加以背诵。 3.拓展积累:汉字、故事、古诗赏读 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地诵读,读出节奏感。 2.适度理解,能熟读成诵。 前置准备:教师:了解国学光盘
22、的操作 学生:了解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介绍三字经 1. 导入:你知道古时候,孩子上学学的是哪本书吗? 2. 介绍: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内容,也有很多有意识的故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东西。 二、诵读诗句 1. 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2.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3. 利用光盘跟着读 三、理解含义 1. 借助光盘,理解内容含义 2. 通过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的故事,进一步理解 3. 读读记记 四、神奇的汉字 1. 认识汉字“教” 2. 了解不同字体的“教” 五、日积月累 1. 故事奕秋教棋 2. 交流讨论: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应该像故事中的哪个学生呢? 六、诗歌赏读春夜喜雨 1. 多种方式朗读 2. 读读记记。 七、课后学习 读读背背人之初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