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 好父母.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444963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做 好父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怎样做 好父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做 好父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做 好父母.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会孩子怎样和别人交往许多研究显示,一个仅仅学业优异的孩子,他的人生未必成功,也就是说并不意味着他能在未来的生活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学习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要求我们的孩子还必须具备能够适应社会的多种能力。其实,在现代生活中,成功者往往都具备“极佳的人际关系、极强的工作能力”这两个重要的特点。因此,在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上,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一天中午,欢欢一回家,便把自己关进小屋,气得连饭也不吃一口。爸爸敲开房门,询问欢欢在学校里到底发生了些什么。爸爸再三询问,终于“撬”开了欢欢的话匣子。原来,欢欢一个要好的朋友和他闹了别扭,那个同学还平白无故地朝欢欢脸上打了一拳。欢欢当

2、时没有还手,但事后越想越气,以至于闹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晚饭后,欢欢的情绪渐渐平缓。爸爸抓住这个机会,开导他说:“欢欢,你那个同学做得不对,我也很气愤。”欢欢点点头。“但是,”爸爸话锋一转,“冤怨相报何时了?那个同学犯了错,我们不可能记恨他一辈子,你说对不对?”欢欢不吱声。“欢欢,你是个男子汉,应该有大海一样博大的胸怀。你可以主动去谅解那个同学,跟他打招呼,你说好不好?”欢欢低头不语,若有所思。第二天中午,爸爸问欢欢有没有跟那个同学说话。结果不出爸爸所料,欢欢摇了摇头。“为什么?”爸爸问。欢欢向爸爸倒出了心中的苦水:“我挨了打再去向那个同学摇尾乞怜,会不会让他和别人觉得我软弱可欺,从此会更肆无

3、忌惮地欺负我?”爸爸思忖片刻,耐心地对儿子说:“他是你以前的朋友,你认为你了解他吗?”欢欢点点头。爸爸又问:“以你对他的了解,你认为他真的会变本加厉地欺负你吗?”欢欢想了想,轻轻摇摇头。“那你就是怕其他同学说你软弱了,对不对?”“对呀!”欢欢脱口而出。“哦,这很好办,”说着,爸爸拿起纸笔,背着儿子写了一张纸条,装到一个信封里,粘好信封交给欢欢,“你去把这个信封悄悄塞给那个同学,怎么样?”“好吧!”欢欢答应了。晚上回到家,欢欢的愁容已经变成了笑脸,在他身后还跟着一个人那位同学接受了爸爸的邀请,来家里做客。在亲切的交谈中,爸爸得知那位同学因为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那天当欢欢和另外一位同学谈论这次考试

4、时,他因为情绪一时失控,才去冒犯欢欢的。末了,他还向欢欢郑重地赔礼道歉,欢欢也表示既往不咎。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欢欢和他又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爸爸对欢欢的“社交教育”,也精彩地以成功告一段落。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父母一定要放开手脚,多带孩子出门参加社交活动,孩子只有经历种种“大场面”,才能锻炼他们良好的交往素质。父母可以带孩子参加故事会、联欢活动等,还可以经常带孩子走亲访友,或把邻居小朋友请到家中,拿出玩具、糖果、图书、画报等让孩子和小朋友们一起活动。如果家里来了客人,父母要让孩子相识相伴,倒茶接待小客人,让孩子逐渐养成热情待客的良好习惯。孩子长期耳濡目染,会逐渐学会待人接物之道。这样

5、,会使孩子增长见识,增强信心,在社会交往时就会变得落落大方。孩子有自己的交往范围,孩子相互之间的社会生活是孩子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与小伙伴接触。父母们常犯的一个共同错误是总认为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找到自己的朋友。心理学家托马斯伯恩特指出:“一个孩子只有经常和朋友们在一起,才能增进友谊。因此,父母要为孩子交友牵线搭桥。”友谊是建立在共同兴趣的基础上的。如果你的孩子朋友不多,父母要帮助孩子在参加的各种活动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广泛兴趣,这样,在参加共同的活动中可以建立朋友之间的友谊。记住别人的生日并安排和朋友聚会的父母,以自己的言行告诉他们的孩子如何和朋友建立友谊,孩子

6、会从父母和朋友的交往中学到很多东西。在许多家庭中,倾听别人的意见,关心别人是作为家训世代相传的。郭兴设法把父亲对待友谊的美德传给他13岁的儿子郭富强。郭兴说:“最要紧的,我希望他尊重和同情别人。我父亲就是这样和别人友好相处的。”没有比友谊更贵重的礼物。在充满爱心、耐心和温情的指教下,父母能使孩子们接受并学会这些方法。要鼓励孩子和陌生人说话有一个故事说,自从嘉嘉上幼儿园后,他七十多岁的奶奶就紧张得不得了,一个劲儿地叮嘱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陌生人都是大灰狼”、“坏人经常扮成好人拐走小孩儿”什么的。嘉嘉妈妈稍有异议,她就会拿出一堆恶性新闻事件来证明自己多么正确。你会不会也有类似的困惑:让孩

7、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处处留心、小心提防,他还怎么建立对人基本的信任感?会不会成为一个自私、多疑、心理不健全的人?安全和信任,到底哪个更重要?一段时间以来市面上充斥着“危险的陌生人”之类的故事,似乎任何一个从你孩子身边经过的陌生人都是潜在的阴谋分子。尽管不能否认其背后的真实素材,然而多数故事被人为夸大了。当然,父母需要教会孩子如何拒绝不相识的人给予的礼物以及食物,并且不要跟自己不认识的人走。但如果你的孩子从小拒绝与任何不认识的人交往,久而久之,则不利于孩子今后在这个社会中生活。其实,养育子女的一大乐趣就是你会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对你和孩子更加开放了!过去互不相识的两位母亲会因为都带着小孩子,而停在路

8、边交流彼此的育儿经验;平时不会注意的老奶奶会突然跑过来和善地告诉你带孩子需要注意些什么。你可能会发现与陌生人交谈起来既轻松又快乐,那么为什么不让孩子分享你的乐趣呢?追问养鸭子的老先生他的饲养心得,或是与游乐园见到的同龄孩子唧唧咕咕一番,这都是属于孩子的乐趣。只要能保证处于父母的监控之下,不妨多给孩子们一点儿自由交往的空间。对孩子们来说,这个世界大着呢!(对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杨小惠的记忆中,小时候自己每次出门前,父母都会一再地叮嘱: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现在杨小惠已是一名白领,常常独自提着行李出远门,也养成了和陌生人随意聊聊的习惯。她觉得,只要记住古人的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9、。只要秉着一颗善心,人的善性总不会害你的。出门旅行,杨小惠喜欢坐火车,好处是除了可以看沿途的风景外,就是可以和面对面的人天南海北地聊天儿。这样既解除了旅行中的寂寞,也增长了许多见识。这种短暂的朋友,不用自报姓名,不用自我介绍,能聊的就多说几句,否则就各做各的事,要不然,凑伙儿打牌也行。读书的时候,杨小惠给同学、朋友的印象就是很害羞的那种人,轻易不与人交谈。刚出来找工作时,在招聘人的面前也是这样,问一句答一句,不懂得推销自己,展示自己。为了克服自己的害羞,给自己信心,杨小惠常常在周末去公共场所或露天广场整天整天地待着,看着身边的人来人往。当有人坐在对面时,她就很友好地笑一笑,与对方开始了聊天儿。

10、常常是这样的情况,当对方发觉杨小惠并无恶意时,就会与她一起打发某个周末无聊的下午。杨小惠现在这样健谈,全部归功于她常和陌生人说话。所以请父母们相信,并不是每个陌生人都是坏人,对他们而言,你同样是个陌生人。只要大家都没有害人的心,一定会相处得很愉快的。几乎每一位家长都知道这样的道理:孩子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可是,当家长们面对着自己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突然摔倒了,有哪位家长可以做到不管小宝贝儿,真的让孩子自己爬起来呢?其实,教子之道就是从这样的简单小事开始磨练孩子的性格、品质和责任心的。就在这摔倒了自己爬起来的简单举止背后,是一连串的人生哲理。能力的培养:能走,就可能会摔倒,摔倒了,就一定能够爬起来

11、。让孩子自己爬起来,其实是让孩子从理念上明确自己的事情必须要靠自己来做。家长从一开始就不替代一切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就意味着孩子永远可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意志力的培养:摔倒了要痛的,可能还会摔破皮的,这是家长最不可以忍受的眼前一幕。可这恰恰就是教育的重点要素。正是因为有疼痛的感觉,才更要让孩子学会感受、承受、忍受。试想,当孩子摔倒了,一家人一齐涌上来,是能够避免摔倒呢?还是能减轻孩子的痛苦呢?责任心的培养: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摔痛了还要自己忍受。聪明的孩子,在这些举动中,就会感悟出其中的道理,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这样,孩子就会尽量不摔倒,尽量不把自己摔痛。一个孩子在正常的发育成长过

12、程中,就可以感受得到许多的深层内涵。洋洋是一个十三个月大的男孩子,是游乐场上的小明星。虽然他的年龄不大,可已经在几层的滑梯上上下自如了,他甚至可以自己沿着滑梯由下至上走上去。人人都惊讶这孩子的平衡好,独立性强。他的父母也总是在旁边鼓励他尝试新的东西,掌握更难的动作。“想想办法,再试试,你可以上去的。”我们经常听他的父母这样说。通常的情况下洋洋摔倒了总是不哭。有一次,洋洋被地上突出的石子绊倒,痛得呀呀地哭了两声。他委屈地回头望望爸爸,可爸爸平静地说:“洋洋很勇敢,摔倒了可以自己爬起来。”洋洋听了这话真的停止哭泣,又爬起来继续玩开了。洋洋的父母是教练型的父母。他们给洋洋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他们也使

13、洋洋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同洋洋的父母交谈,他们说:“我们主张父母应像运动员的教练一样,给予孩子心灵的呵护,鼓励孩子克服困难,不断挑战自己。同时教练要给运动员足够的保护,好最大程度地减少孩子身体受伤的可能,并指导孩子心灵的自我健全发展。”做这样的父母不容易,因为为了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父母有的时候要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比如父母应该适时放开牵着孩子的手),当然父母此时一定要加倍警惕可能发生的危险,并且随时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因此,做一个过度保护孩子的父母简单,做一个教练型的父母更具有挑战性。日本的大岛先生有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那就是:爱,藏起一半。大岛先生有一辆漂亮的丰田小汽车,每逢节假日常常带上

14、全家人外出游玩。可是,大岛每天上班总是一个人驾车独往,绝不让10岁的儿子顺道搭车上学。一天,儿子的气管炎又犯了,走路也有点儿困难,就央求爸爸送他一程。“不行!”大岛斩钉截铁地回答。儿子只好背着大书包沿着大街慢慢地向学校走去。当他艰难地在十字路口正欲走上高高的天桥时,突然发现爸爸正站在天桥底下等着他。大岛见了儿子什么也没说,只是掏出手帕擦去儿子的泪痕,然后一手拉着儿子,一手为儿子提着大书包缓缓地跨上一级级台阶。“孩子,不要怪爸爸。你现在是学生,不能坐车上学。将来你长大有出息了,一定能买比爸爸这辆更好的轿车。”大岛的眼圈有些发红了。大岛先生这种特殊的育儿方式,不是丢失另一半爱,而是爱得更深沉、更科

15、学,这才是父母应有的真正的爱。让孩子带上梦想起飞梦想是孩子最贴心的童话,有梦想的孩子就有希望。如果你的孩子有梦想,就要尽力去加以关注和引导,让梦想成为孩子向着目标飞翔的翅膀。有一个教师,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品时发现一叠作文簿,它们是一个幼儿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作文题目是未来我是。他本以为这些东西在二战期间德国空袭伦敦时已在学校被炸飞了。没想到,它们竟安然躺在自己的家里,并且这一躺就是50年。教师随便翻了几本,很快他就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比如,有个叫罗德的孩子说,他有一个梦想,就是未来的他想成为一个海军大将军,因为有一次他在海中游泳时喝了三升海水,都没被淹死;还有一个孩子说,自己

16、将来必定是国家的总统,因为他能背出25个本国城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学最多的只能背出7个;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小盲童,他认为,将来他必定是一个国家大医院里的主刀医生,因为他听大人说,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一位盲人手术师。总之,31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绘了自己的未来,有当驯养师的、有当领航员的、还有想做邮差的,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老师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小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一家报纸得知他的这一想法,为他登了一则启事。没几天,书信便从四面八方向老师飞来。他们中间有商人、学者以及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普通民众。他们都表示很想知道儿时的梦

17、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簿。于是,教师按地址将作文簿一一给他们寄去。一年后,这个教师身边仅剩下盲童的作文簿没人索要。他想这个人也许不在了,毕竟50年了,50年里是什么事都会发生的。就在教师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一家医院的特别来信。信是一位医院的负责人写的:“那个盲童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我虽然不是手术台上的主刀医生,但我已成为一家医院的院长。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小时候美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

18、会出现在你的面前。”这位院长的这封信后来被发表在伦敦的太阳报上,因为他作为这个国家的第一位盲人院长,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假如谁能把五岁时想成为的一个特别角色的愿望保持50年,那么他现在说不定真的已成为梦寐已求的那个角色了。有一位木材商的儿子,从小生得呆笨,人们都喊他“木头”,事实也是这样。直到九岁,他才获得了一枚螺丝钉的奖励。一天,他梦见国王给他颁奖,因为他的作品被诺贝尔看中了。他很想把这个梦告诉别人,但又怕别人嘲笑,最后只告诉了妈妈。妈妈对他说,假如这是真的,你就有出息了。因为上帝把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放在谁的心中,就是真心想帮他完成的。男孩儿心想,他真是天下最幸福的人!世界那么大,上

19、帝却一下子选中了他。为了不辜负上帝的期望,他真的喜欢上了写作。但是上帝一直没有来,却等来了纳粹,他被关进了集中营。后来他从集中营出来,继续坚持写作。在1965年,他终于写出了第一部小说无法选择的命运,1975年又写出了第二部小说退稿,以后又写出了一系列作品。2002年,就在他不想再等待上帝时,瑞典文学院授予他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他就是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多少作家一生都在追求这个梦想,却没有实现,但是他做到了。大家都说凯尔泰斯很幸运,但更加幸运的是他有一个好母亲。是母亲让他拥有了这个在当时看来几乎是非常可笑的梦想。孩子是喜欢做梦的,有些梦在大人们看来也许不太现实,甚至是荒诞的。但孩子的世

20、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喜欢幻想,喜欢为自己设计未来,只要他们的梦是健康的、积极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去阻止他们呢?孩子好比是一张等待创作的画布,他们有理由想象自己在上面画出最美丽的图画;孩子是充满希望的幼苗,他们有理由想象自己把生命的色彩燃遍整个大地;孩子是早晨新鲜的太阳,他们有理由想象自己把世界的每个角落撒满阳光。即使孩子的有些梦十分遥远,甚至充满稚气,但做家长的千万不能嘲笑孩子的梦想是可笑的或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是应该尽力去呵护孩子的梦想,鼓励孩子按照梦想去做,并常常提醒孩子记住自己的梦想,告诉孩子只要去努力总有实现的可能。一滴晶亮的水珠,只要沿着小溪一路欢歌,奔腾不息,一定会汇入大海;一粒闪烁的

21、火花,只要发光不止,奋斗不息,一定会燎遍原野。父母要使用有爱意的处罚孩子虽然有着小天使般的可爱,但有时却又非常顽劣固执,叫爸爸妈妈头痛不已。当孩子实在是太过分时,再怎么理智的家长,也很难不被激怒。处罚孩子常常被认为是不好的,然而在屡劝无效或很危险的情况下,以爱为出发点的处罚,亦不失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在处罚孩子前,父母需要事先订立规则让孩子遵守,并提醒孩子若不遵守的后果是受罚,父母亦要切记言出必行。再者,父母处罚孩子时,必须让孩子具体知道为什么被罚,从而抚平他们愤愤不平的情绪及达到矫正错误行为的目的。最后,亦要留意处罚的程度及时间性,不许有情绪失控下过激的行为,亦不可无止境地剥削孩子的权利。适

22、当的处罚必须在父母的情绪比较平稳下进行,也要留一个改过的机会给孩子,让孩子知道“错而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在新西兰,打孩子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父母一般都不会体罚孩子。如果儿子在公共场所闹腾,只要不影响到别人,布鲁斯一般都会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孩子,比如随他闹去。如果影响到别人,布鲁斯会将孩子抱走,将他放在一个比较开阔而安静的地方,让他继续闹,直到他闹够。布鲁斯认为,孩子闹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他的某种目的。如果孩子看到自己的闹腾没有效果,自然会选择放弃。有段时间,儿子总喜欢往花园的鱼池里扔鹅卵石,并且屡教不改。布鲁斯会对儿子说:“你看看,你把小鱼砸痛了,把水池弄乱了。水

23、池不漂亮了吧?”然后布鲁斯会要求儿子把水池里的石头捡出来。有的时候,儿子可能也会耍赖,不肯去捡石头。如果儿子耍赖,布鲁斯一般不会强迫他去,他会自己下去把石头捡出来给儿子看。如果正好碰上儿子闹着要跟爸爸玩,布鲁斯就会借机对儿子进行教育:“你看看,你把石头扔进水池了。现在我要去捡石头,没有时间陪你玩。”这时候,儿子会体验到因为他的不良行为而产生的后果,于是就会明白,他真的不能把石头扔进水池。孩子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不懂事,他们只是控制能力差一点儿而已。因此,我们主张父母把孩子当成人看,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教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学着约束自己。英国父母基本是爱孩子的典范,他们对孩子的爱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24、但又绝对不溺爱孩子。英国人的绅士风度是对孩子进行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孩子一般也会比较绅士,很少在父母面前撒泼。每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英国父母也会采取一些惩罚措施,但是他们的惩罚十分耐人寻味。妮可在女儿四岁那天,给她买回一只有多种小动物叫声的特别漂亮的玩具小闹钟。小女孩儿对那只小闹钟爱不释手,为了明白闹钟“肚子”里的秘密,她将闹钟拆了个稀巴烂。无法妙手回春的女儿急得大哭起来。妮可平静地对女儿说:“你把闹钟弄坏了,你可以自己把它修好。如果需要帮助,你可以找妈妈。”小女孩儿真的开始动手“修理”小闹钟。虽然最终她没有把她的小闹钟修理好,但是整个修闹钟的过程给了她不少很特别的体验与锻炼,并从中学到很

25、多知识,同时也让她明白了,她必须对她所有的行为负责任的道理。美国父母十分关注孩子的个性、创造性、独立性与心理健康等问题,因此,对美国父母来说,惩罚是一件需要慎重对待的事情。一般从孩子一出生开始,父母就会考虑如何惩罚孩子以及怎样掌握惩罚的“度”的问题。当女儿几个月的时候,莎丽就开始对她进行惩罚教育了。某一天,女儿咬了莎丽。莎丽对女儿说:“哦,你把妈妈咬痛了。”与此同时,莎丽将女儿放进她的婴儿床,并离开她一会儿以示惩罚。莎丽对小宝贝儿的惩罚总是善意的,并且她在惩罚孩子的时候也会尽力让孩子体会到她深厚的爱意。美国人从来不打骂孩子,因为他们认为打骂会损害孩子的自尊。每次女儿有比较过分的举动,莎丽都会以

26、很严肃的眼神看着女儿,大多数时候,乖巧的女儿立刻就会明白妈妈的意思,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点。当然女儿也有不乖巧的时候,如果她的错误比较严重,莎丽会采取一些措施对女儿进行惩罚,比如取消周末女儿最喜爱的活动等等。加拿大也是个不主张体罚孩子的国家。保尔认为惩罚孩子应该制定一个长远目标,并围绕这个长远目标来进行。首先,他会给儿子定一些必须遵守的规矩,让儿子明白自己的底线究竟在哪里,一旦越过这个底线,就会受到惩罚。一天,他们在一家餐厅吃饭。儿子一坐下就开始玩他的刀叉,并故意将刀叉扔到地上。保尔不动声色地从地上捡起刀叉,放在原来的位置,并坚定地对儿子说“不”。但是儿子继续拿起刀叉往餐桌下扔,并大声而生气地

27、喊叫起来。保尔平静而坚定地将儿子手中的刀叉拿走,从椅子上站起来,抱着儿子到了外面。保尔将儿子抱进自家的汽车,严肃地对儿子说:“你把刀叉扔在地上,影响了其他人,我告诉过你不能这样做。因为我爱你,所以我希望你学会服从。现在我要让你明白我说不究竟是什么意思,你不能再进餐厅和我们一起吃饭,你只能在车里吃饼干。”受了惩罚的儿子安静下来,因为他立刻明白了,爸爸并没有跟他闹着玩的意思,他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让孩子有选择的机会对于家长来说,常见的现象就是父母会以“教师”的身份、大人的权威命令孩子这样做,不能那样做。其实,让孩子有机会做选择,觉得自己的意见被尊重,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另外还有一则故事,是说西

28、晋文学家左思的父亲一心让儿子学书法,于是请名家教导。可左思不感兴趣,学无所成;父亲又让孩子学琴,结果左思学了很长时间竟弹不出一支像样的曲子。父亲从失败中顿悟,便根据左思性格内向、记忆力强和酷爱文学的特点让他学诗赋。结果左思如鱼得水,终成一代文学家。有一个有趣的调查,在被调查的150名学生中,当被问到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难题,一时解决不了时,怎么办?150名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有困难当然是找父母解决。没有一名学生回答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找父母帮助。当被问到今后准备从事什么职业时,竟有80的学生说要等回家问过父母才能回答。孩子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不足,在自主选择时,出现偏差是难免的

29、,但是,并不能因此就不让他们选择。选择和责任是一对孪生姐妹,人的责任感是在自我选择中形成的,一个人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有被选择权,也就不会承担什么责任。因此,多给孩子一些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孩子对自己的事做主,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很重要。同时,在选择过程中,又能培养孩子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形成遇事冷静、有主见的良好心理素质。父母要倾听孩子说内心的感觉气极了的父母,往往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对孩子破口大骂。如果情绪失控的父母试着冷静下来,问问孩子的感觉,或许你会发现孩子其实也是情有可原的。吴女士和儿子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找到很好的交谈话题,两人常常是谈笑风生,无拘无束。在周围

30、人羡慕的目光中,可以感觉到他们被吴女士母子之间毫无阻隔的欢乐所感染。可是人们也很好奇,到底吴女士是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让孩子主动向她敞开心扉的?一天,儿子放学回家后若无其事地说:“今天下午上语文课的时候,我睡着了。”上课居然睡觉?!说真的,听到这样的话父母的头都会大了。吴女士怕自己的表情出卖了自己的情绪而影响到孩子继续说下去的欲望,就背过脸去偷偷做了一个深呼吸,并使劲儿在脑子里重复一个句子:“事情已经发生了,即使我生气也是无济于事的!”然后镇静地问他:“老师没批评你吗?”儿子轻松地回答:“没有呀,我趴着睡一下又抬起头来看看老师,老师不知道我睡着了,没人叫我,后来就醒了。”儿子的放松让吴女士可以

31、继续从问话中得到事情真相:“老师讲的课,你听到了?”儿子回答:“是啊!全部都听到了,我跟着老师读了,又写下要做的功课,一个都没少!”但其实,儿子的学习和作业效果并不像他所说的那样,做作业时儿子被题目难住了。吴女士问儿子:“你的功课这么难做,是不是因为睡觉漏掉一点儿没听到的关系呢?”儿子懊丧地回答:“是啊!我以为全部听到了呢,原来还是没有听齐啊!我以后上课一定不睡觉了!”知道孩子做错事后,大人仍要控制情绪、冷静处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此时如果大人的情绪失控就意味着谈话的中断。孩子都不喜欢让大人失望,如果我们过分地表现出失望和担忧,反而会造成以后孩子只报喜不报忧的严重后果。孩子的诉说都奔着大人能帮

32、他解决问题并理解他心情为目的去的,如果大人不但不能为孩子设身处地地着想,不能为孩子分忧,还对孩子的所作所为大肆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指责呵斥,孩子还可能再对大人说出自己的秘密吗?“阿姨,小杰今天摔我的铅笔盒。”“阿姨,小杰今天打了我。”当方女士在校门口接儿子时,不到一会儿工夫,来她这儿告状的小朋友不断,都是关于小杰的。“小杰,怎么回事?”方女士有点儿生气,语气也加重了。“阿姨,小杰今天还是值日生呢,还打人。”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诉说着自己的委屈,再看小杰站在那里,一声不响,头拧得硬硬的,眼睛还狠狠地盯着告状的小朋友。看着他这样子,方女士真想开口狠狠地批评他几句,但转念一想,出现问题肯定有原因,自己不能只

33、听告状方的,还应该听听被告的说法。于是方女士对儿子说:“小杰,妈妈相信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发生这样的事肯定是有原因的,你能讲讲为什么打人吗?”听了方女士的话,小杰那恨恨的样子也就放松了许多。“下课铃响了,我叫他们把课外书放回图书角,他们不听。等到就快上课了,他们还不放,我才动手的。”事后,方女士很庆幸刚才自己忍住了怒火,如果自己不问青红皂白将小杰批评一番,那在孩子的心目中将会留下不公正的印象,自己也难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如果孩子觉得你是一位善意的聆听者,他们会向你吐露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自然而然地寻求你的帮助。最重要的是,倾听时你要有耐心,沉得住气,让你的孩子把他们心烦的事一股脑儿地都说出来。

34、非原则性问题父母可稍作让步孩子在处理某些事情时,即使有失偏颇,但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做父母的可以稍作让步,这样通常可以立即解决问题。赵女士教儿子换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折叠衣服,往常很听父母话的儿子却坚决要按照自己的方法去折。赵女士向他解释说,用她的折法可以减少衣服的皱纹。但儿子违抗说:“我的同伴都穿着皱的衣服。”于是他们便高声争论起来,后来儿子索性把衣服扔在地板上赵女士见此情景,知道孩子已经进入了所谓难教育的“青春期”了。我们不否认,青春期常常是一个变化莫测的很难对付的时期。因为作为青少年,需要在自己的头脑中,并在别人的眼睛里树立起自己的个性。树立个性的要求虽然和反叛行为本身毫不相干,只是许多青少年

35、会以反叛行为来告诉别人,自己是一个具有特色的人。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变得反叛、任性起来的大孩子呢?在青少年首次出现独立行为时不要采取严厉措施,不要害怕对孩子小小的让步就会酿成将来不可救药的结果。如果父母对十几岁的孩子过分苛责,他们就会更加坚持自己的做法,那样一来,父母要强制他们听话就更难了,而且还可能爆发一场全面的争吵。例如,一个13岁的孩子提出星期六要去参加同学的生日晚会,宽容的父母会爽快地说:“好,但不要太晚回家。”心理学家评论这类父母,要么对他们的孩子抱毫不在乎的态度,要么为了取悦他们,而采取这种放任态度。专制的父母往往一口回绝孩子:“不,单独参加晚会你还太小,我们不许你再提这件事。”这

36、类父母习惯用命令的方式阻止孩子。而权威的父母此时会在考虑孩子提出的要求之后,告诉他:“你知道我们家里有个规矩,周末晚上10点钟就寝,如果你能在晚上10点钟前回家,你就去参加晚会吧!”其实,孩子们对父母这种权威性的要求很喜欢,因为那样既给了他们活动的余地,又有严格的限制。允许孩子享有自我负责的自由并加以纪律限制的父母,对孩子具有更大的影响性。因为他们不是事事处处对孩子加以指责,而是在节骨眼儿上加以提醒和指导,并避免絮叨引起孩子反感。美国加州有个家庭,在每星期日上午9 点钟举行弥撒,然后全家人一起吃早饭。有一次,16岁的孩子说他9点钟不能起床,还要睡一会儿。这时,父母可以提出正当的责问,把他当做一

37、个不遵家规和抵制宗教的孩子来对待。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只是平静地问他为什么要多睡一会儿?结果孩子告诉他的父母,是因为前天在学校里写新闻稿迟了,感到有些疲劳。于是这家人把做弥撒的时间推迟到上午11点举行。事实上,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的行为可塑性很强,没有必然发生的行为模式,也没有典型性的无缘无故作难的青少年。十几岁的青少年由于血管里内分泌腺素的生长,促使他们比小时候更加茁壮,更加聪明。但虽然如此,他们仍旧是父母的孩子,只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好的外部条件,他们就会按着父母期望他们前进的方向展翅高飞。孩子动作慢不等于磨蹭有个小孩儿今年七岁,在很多方面都很优秀,而且很有天赋,但却有一个经常让父母头痛的坏习

38、惯磨蹭。可能是小时候为了不让她把学习当做一种任务的原因,她的父母从她两岁开始在学习方式上就趋向于“在游戏中获取知识”,无论学习任何东西,都会为她营造一种玩的氛围,这种方式也确实让她学到了很多知识。可是,当她渐渐长大时,父母却在她身上发现了爱磨蹭的坏习惯。不管她做什么事,只要大人一起参与并带点儿玩的性质,她都完成得很出色。可一旦让她独自完成,问题就出来了,她会自己一个人来营造玩的氛围,做作业时随手拿起什么就有可能进入童话意境等等,甚至在学校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大家都做好课堂作业了她还没做好,直到老师点名了她才会一气呵成,其速度又是惊人的快,质量也很好,搞得老师也没办法。从孩子的身上寻找磨蹭的原因

39、1、“慢性子”现象:“慢性子”不等于磨蹭慢性子孩子的行为不能等同于“磨蹭”行为,不然就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学习困难。对慢性子的孩子的解决办法:(1)耐心对待(2)换位思维2、“厕所”现象:厕所是孩子的安全岛欲速不达和拖泥带水的状态都是我们需要克服的,游刃有余的境界是最理想的目标。解决厕所问题的办法:如果您的孩子也有“厕所现象”,就要及时反思一下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是否过高;学习任务是否安排得过满;您自己的心态是否过于紧张;您对孩子的态度(包括批评)是否过于严厉如果是这样,请您参考如下的建议:和孩子商量一下,重新调整学习计划,让计划中有玩和娱乐的时间。适当的娱乐,尤其是有保障的、计划内的娱乐

40、活动,比如看儿童节目、自由活动等,这样劳逸结合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规律,而且将对孩子一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不可估量的指导性作用。奉劝父母们千万不要做只知“严师出高徒”,只懂紧张、不懂放松的“教练”。因为,孩子的某些技能或许能靠刻板的训练培养出来,但他们的天才和潜能只能靠本人的兴趣和真诚、善意的爱来唤醒。唯恐被竞争游戏淘汰的人,大多无可奈何地成为竞争圈内的废品。把人生的坐标定位在长久的幸福上,比暂时性的输赢更为重要。3、“神游”现象:如何对待思想不集中、爱走神儿的孩子解决办法:(1)及时沟通(2)做一些提高注意力的游戏例1:手指命令。您伸出一指并发令“1”,表示向前一步走;伸出两指发令“2”,表

41、示向后一步走;伸出三指发令“3”,表示蹲下;伸出四指发令“4”,表示上跳;伸出五指发令“5”,表示拍手。先向孩子介绍每个手指命令代表的动作,然后让孩子跟着您发出的指令做相应的动作,发口令的速度可逐渐加快。例2:反命令。让孩子根据口令,用手指到身体的某个部位,但条件是:说“鼻子”要指耳朵,说“眼睛”要指“嘴”,说“胳膊”要指“腿”,发口令的速度可逐渐加快。4、“橡皮综合症”现象:如何对待过于认真的孩子过分追求完美的孩子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能取悦父母,形成了做事情一旦出现了不完美,就深感内疚,恐惧焦虑,不能坦然接受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最终导致消极、被动、自卑、懦弱等不良个性的形成。解决方法:(1)

42、 尊重孩子,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图做事(2)教育孩子凡事只求尽力,不求完美父母首先自己要做到:对孩子宽容,不苛求,不指责,在孩子的面前敢于承认自己的失误;再教育孩子做到:做人不要过于苛求自己,要学会宽容自己,宽容他人,要知道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只要付出了努力,尽自己的努力去做就行了。(3)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凡是具有强迫症倾向的孩子,一般自我意识发展比较弱,有顺从、胆小、自信心不足等明显的特点。父母要肯定孩子的独立见解,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产生自信。鼓励孩子经常与朋友们交往,交往的过程就是锻炼孩子独立思考、判断及处理人际关系的最好时机。(4)与孩子沟通对待孩子的过分认真,父母不要误认为

43、是优点而盲目地加以表扬;对待出现的问题,父母要及时找出原因,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发现孩子潜在的问题。父母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要心平气和,尤其不要向孩子发无明火。您的心情不舒畅也许来自其他原因,回家看到孩子的一点儿问题就把怒火撒到孩子的身上,这只能产生与孩子的矛盾,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从父母的身上寻找孩子磨蹭的原因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的一些做法,包括在生活中对待孩子的一些态度,有时在不经意间产生了错误的导向,使得孩子的磨蹭问题逐步形成。1、 父母的过分关心解决办法:(1)从生活中做起父母们自以为无私的包办、代替行为,恰恰剥夺了孩子发展自身能力的权利,而这正是孩子成长最珍

44、贵的要素。(2)给孩子思考的空间保证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前提是:给予孩子自己思考的空间,相信孩子的能力。父母不要扮演孩子学习上的“保姆”,因为孩子总要独立面对人生的。2、父母的喜怒无常喜怒无常是指人的情绪无缘无故地变化。有些父母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对孩子表现出异乎寻常的亲切,而稍不如意便勃然大怒,而后转瞬又归于平静。孩子不知道父母为什么发怒,也不知道父母为什么一会儿又不怒了,从而无法适应父母的喜怒无常。他们对此手足无措,无法应对。解决办法:(1)学会控制情绪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好结合自己的特点找到控制情绪的办法,不要因为一点儿小事儿而失去理智。父母非理性的大怒,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巨

45、大的恐惧。孩子经常受到恐惧的干扰,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做事情心不在焉,总爱“走神儿”,或表现为一惊一乍的,总是用被动的拖延来应对父母的变化无常的态度。学习上的“磨蹭”现象就是一种明显的表现。(2)尊重并理解孩子理想的父母应该永远镇静自若,永远和善、充满爱地对待孩子,永远知道管制孩子的最佳方法,永远能够花足够的时间在孩子的身上,永远对孩子抱有乐观、积极的态度,永远知道如何解答孩子的疑问。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是培养孩子自尊心的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心中真正有爱的父母,无需过多地考虑教育的技巧问题,因为自然的爱最能滋养孩子自然的天性,使孩子的各种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父母良好的自我修

46、养是孩子心理健康、免遭学习障碍困扰的基本保障。3、 父母的过高期望现代社会严酷的竞争环境使得许多父母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产生了诸多的误区。父母之间不顾现实条件地相互攀比,唯恐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他人。他们对学校的正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了,许多人在不考虑孩子兴趣和爱好的前提下,为孩子大量投资“额外的教育”,孩子除了周一至周五正常的学校学习外,还要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辅导班。孩子在周末没有休息,从技能的提高、智力的早熟上看,许多孩子的确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果”,但也的确有更多的孩子因此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自己的快乐童年。虽然他们过早地承担了竞争的压力,但他们尚无法遂父母那份“望子成龙”的心愿,由此带来的

47、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尖锐矛盾,孩子逐渐形成逆反心理,对本来有兴趣的学习也失去了兴趣,无兴趣地、被迫地学习,是产生“磨蹭”现象的最直接原因。解决方法:(1)发现孩子的兴趣与爱好,用兴趣和爱好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2)给孩子适当的娱乐时间。孩子需要一定的时间放松大脑,没有好的休息就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3)了解自己的孩子,不与别人攀比。脱离现象的过高期待,只能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4、父母的着急催促现象一:有些父母在孩子写作业时常常催促孩子:快点儿;赶快把作业做完,我们要出去了;这些作业必须在一刻钟内完成,等等。父母总是让孩子适应他们的时间安排,其实这样做是无法改变孩子的学习速度的,孩子往往会因此心里起急,塌不下心来,时时处在焦虑之中,所谓“欲速则不达”,正是这个道理。解决办法:父母首先应认识到硬性地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会产生问题,同时还应该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根据他的能力,在完成作业前与他共同制订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减轻孩子焦虑的心情,这样孩子就会主动地按照计划去做。现象二:还有一些父母自身就表现有情绪化的无序状态,一会儿要孩子安心写作业;一会儿又弄来食品让孩子马上吃;一会儿又要孩子拉琴让孩子不假思索地跟着他们的想法“忙活”。孩子只有手忙脚乱的份儿,使得他们变得经常做事虎头蛇尾,时间不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