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习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习题答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 搜集整理。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下载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习题答案第1章习题答案1. 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出的周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是以研究国民经济为对象,研究宏观经济总量(增长绿、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变化规律为基本内容,研究宏观经济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实现机制和措施的一门科学。萨伊定律 “供给创造需求”是萨伊定律的核心内容,这一定律包括四个要点:一
2、是一种产品的生产给另一种产品创造了需求;二是货币交换的实质是产品与产品之间的交换;三是某种产品过剩是因为另一种产品供给不足,所以造成生产过剩的原因是供给不足;四是局部的产品失调可以通过价格来调节。萨伊定律重视供给,主张自由放任,强调实物经济和充分就业均衡,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思想基础。凯恩斯革命凯恩斯革命以他在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为标志。他不是继承和发展已有的经济学研究成果,而是恰恰对其进行了全面批驳和否定,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一整套崭新的经济学理论体系。首先凯恩斯“革”了萨伊定律的“命”,他强调需求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通过他的三大心理定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的边际
3、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性偏好规律)论证了“有效需求原理”,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造成失业的最根本原因。凯恩斯认为,由于有效需求经常不足,因此,经济生活便无法始终保持充分就业。相反,非充分就业才是经济常态,生产过剩的危机也不可避免。其次,凯恩斯“革”了经济“自由放任”说的“命”。他主张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强调政府对需求的管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治理衰退,解决失业问题。最后他“革”了古典、新古典经济学方法论的“命”,他一反古典、新古典经济学的个量的均衡分析方式,在经济学的研究工具上,创造了一整套以总量为研究对象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从而完成了震惊世界的“凯恩斯革命”。政策时滞 政策时滞是政策从
4、开始讨论到正式出台所经历的时间,叫内在时滞,政策从实施到看到政策效果所经历的时间叫外在时滞,内在时滞和外在时滞统称政策时滞。单一规则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抨击凯恩斯的财政政策,反对布雷顿森林会议决定的固定汇率,提出货币供应增长目标,强调货币供应必须稳定,他认为价格指数取决于政府的货币投放量,所以通货膨胀现象永远是货币现象。他主张货币存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也就是“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在保证物价水平稳定不变的条件下,由政府公开一个在长期内固定不变的货币增长率,这样货币增长会得到有效控制,从长期来说有望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相一致。理性预期所谓“理性预期”,穆斯给下的定
5、义是:“由于预期是对未来事件有依据的预测,所以它们在本质上与相关的经济理论的预测是一致的。” 卢卡斯认为,政府官员并不具有比常人更聪明的才智和信息的垄断权和专有权,他们的头脑和计算机在信息的处理上并不比华尔街的经理们的头脑和计算机反映得灵敏。所以,人们在预期上不会犯系统性错误,当人们正确地预期到政策的结果时,政策就会失效。只有预期不到的政策才会起作用,而政府是不能长期蒙蔽公众的,人们会很快熟悉新政策,并对自己的预期做出调整。政府应该避免任何一种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政府不能搞“兵不厌诈”,而要“取信于民”。固定规则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才是最适宜的政府宏观调控方式。挤出效应政府扩大需求的政策却
6、挤出了需求的现象,这是政府实施宏观政策尽量避免的。比如政府增加投资是一种扩大需求的政策,但是这部分投资的资金是从公众那增加税收得来的这就挤掉了公众的部分需求(公众本想拿这部分钱去购买自己的消费品,结果交了税);如果政府的这部分资金是从商业银行贷款,挤掉了商业银行向企业的贷款从而挤掉了企业的投资。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是经济中平均物价水平上升的百分比,也可以用价格指数来计算。当期通货膨胀率=(当期价格指数)-(上一年的价格指数) /上一年的价格指数。它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通货膨胀率可以用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GDP平减指数来表示,但消费物价指数是最重要的,一般所说的通货膨胀率
7、是指消费物价上升的百分比。经济增长率 是指GDP增长率。经济增长率=(GDPt-GDPt-1)/GDPt-1。经济增长率是末期国民生产总值与基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以末期现行价格计算末期GDP,得出的增长率是名义经济增长率。 以不变价格(即基期价格)计算末期GDP,得出的增长率是实际经济增长率。 在量度经济增长时,一般都采用实际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率也称经济增长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指在一定时期内以该期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就是以现价计算的最终产品价值。实际(真实)GDP是
8、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价格来计算不同时期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那个不变的价格就叫基年的价格,所对应的年份叫基年。比如某国计算名义GDP比十年前增加了20倍,可是用十年前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GDP却比十年前少了许多,从这种现象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通货膨胀很严重,经济在倒退。失业率、自然失业率与潜在GDP 失业率=失业人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劳动市场供求平衡时,失业率通常不是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率为零是不存在的。当社会达到充分就业即劳动市场均衡时,决定的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潜在GDP是指当社会的所有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都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所能生产的GDP水平就是潜在的GDP,它是充分就业的
9、GDP。潜在GDP就是社会达到最大生产能力时的GDP。潜在GDP一般不容易达到,和实际GDP有缺口。那么实际GDP、名义GDP与潜在GDP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名义GDP等于实际GDP乘以GDP平减指数,实际GDP等于潜在GDP,社会就达到充分就业。如果实际GDP小于潜在GDP,社会就存在非志愿失业。如果实际GDP大于潜在GDP,说明经济高涨,生产要素超负荷运转是短期现象,不久就回到等于或小于潜在GDP的位置。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时,社会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这时的实际GDP等于潜在GDP。就是说当社会达到潜在GDP时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总需求和总供给总需求是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社会对产品和劳务(最
10、终产品)的需求总量,也称总开支。总需求是消费需求(居民消费C)、投资需求(厂商投资I)、政府需求(政府支出G)和国外需求(出口X)之和。总需求函数是总产出(或GDP或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数量关系,它的几何表示就是总需求曲线,这条需求曲线是一个以横轴为总产出(GDP),以纵轴为价格水平的向下倾斜的曲线。对于它的这种形状各经济学派没有分歧。总供给是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或GDP)。总供给等于居民的供给(储蓄S)、厂商的供给(消费品C)、政府的供给(税收T)和国外的供给(进口M)之和。总供给函数是总产出(或GDP或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数量关系,它的几何表示就是总供给曲线,各个经济学派对这条
11、需求曲线的形状分歧很大。凯恩斯认为是水平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认为是向上倾斜的,古典学派认为是垂直的。2. 选择题(1) 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属于实证经济学命题?( C )A1982年8月美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B美国1981年失业率超过9%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经济学人信息部预测2007年美国GDP增长率为2.2%,通货膨胀率为3.3%(2) 奥肯定律描述的是( C )。A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变化关系 B膨胀率与增长率的变化关系C失业率与增长率的变化关系 D潜在GDP与实际GDP的变化关系(3)“凯恩斯革命”革的是( ABC )的命。A萨伊定律 B传统经济学的个量分析方法 C主张
12、经济自由放任 D主张需求管理(4) 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C )。A弗里德曼 B拉弗 C卢卡斯 D托宾(5)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 ABCD )。A失业问题 B通货膨胀问题 C经济增长问题 D国际收支平衡问题 3. 思考题(1)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当代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分析对象,研究国民产出的决定与变动,以及国民产出与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和周期、经济政策、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学说。由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经济变量是经济社会中的宏观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叫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宏观经济变量是:国民生产总值、失业率、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总供给与总需
13、求和利率、税率等。总之,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2) 宏观经济学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宏观经济学经历了萌芽、诞生和发展。 萌芽阶段主要是古典学派的一些宏观经济学思想如威廉配第在历史上第一次估算了国民收入的数量、弗朗斯瓦魁奈关于经济总量的分析和萨伊定律等。 宏观经济学的诞生阶段主要是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以及凯恩斯学派对其的贡献和完善正统经济学的形成。凯恩斯建立了解决失业问题的宏观管理理论以后进古典综合派对其作了一下的发展:ISLM模型的建立。希克斯、汉森等人建立了这个模型。库兹涅兹、杜森贝利、弗里德曼和默迪理安
14、尼等对消费函数与投资函数理论的发展。提出乘数加速原理。凯恩斯的投资函数理论把投资作为利率和预期利率的函数。但这不足以解释影响投资的因素,新古典综合派从更广泛的方面研究了投资。他们提出了加速原理,研究了收入对投资的影响;提出了乘数加速原理;还分析了企业的固定投资和住房与存货投资及资本更新对投资的作用。投资需求理论则重点对预期收入的分析和对投资成本的分析做了更深入的研究。 货币理论的发展与对供给理论的吸纳。托宾的现代偏好理论和资产选择理论、鲍莫尔的平方根和惠伦的立方根理论都是对凯恩斯货币理论的重要发展,现代货币理论在宏观经济学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甚至有人认为宏观经济学本质上是货币理论。凯恩斯学派吸
15、纳了供给学派重视供给的主张,对宏观经济进行了总供给总需求分析。现在的总供给分析已经成为凯恩斯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理论和通货膨胀理论的发展。新古典综合派吸收了哈罗德和多马的经济增长理论,从而在宏观经济学中增加了动态的和长期的分析。经济增长理论后来成为宏观经济学一个重要的分支,对经济增长的研究直到现在仍然是一个不断深入的重要课题。他们吸收了菲利普斯提出的工资增长率(通货膨率)与失业率成反比的所谓“菲利普斯曲线”所表明的观点,提出通货膨胀与失业率是可以替代的,指出高失业率对应低膨胀率,高膨胀率对应低失业率。对凯恩斯模型的扩展与计量。对凯恩斯模型的扩展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把封闭的凯恩斯模型
16、扩展为开放经济下的凯恩斯模型;其二是把凯恩斯的两重均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模型扩展为三重均衡(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同时均衡)模型。以这些模型为基础致力于宏观计量模型的研究,不仅验证了宏观经济理论,而且预测了经济形势,制定了经济政策,推进了宏观经济学向精细化和实用方面的发展。建立了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也是新古典综合派的一个重要贡献。他们继承了凯恩斯的财政思想,强调赤字财政对消除失业的积极作用,并将政府借新债还老债看做一种基本无害的游戏;在货币政策方面,他们强调利息率对投资的调节作用,强调货币供给量对利息率的控制作用。新古典综合派形成了需求决定论指导下的宏观经济
17、政策。他们还用供给管理政策来弥补需求管理政策的不足,对开放经济的政策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使得宏观经济政策学越来越完善。西方世界80年代出现滞胀以后又涌现出多种薛培对经济学历理论的贡献和发展,发展方向是多元的。(3) 宏观经济学的每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宏观经济学在萌芽阶段主要是探讨如何衡量经济总量问题。建立和完善阶段主要围绕如何解决失业问题和通货膨胀问题展开论证。发展阶段主要围绕研究经济增长的源泉,政府因该怎么样实施调控政策问题展开论证。(4) 面粉是最终产品吗? 要看面粉的去向,如果面粉进入加工阶段它就不是最终产品,如果它直接出口货卖给本国的消费者它就是最终产品。(5) 价格指数有几种
18、计算方法? 1) 拉氏指数。是德国经济学家拉斯贝尔(Laspeyre)于1864年首先提出的,称为拉斯贝尔公式。他主张不论是数量指标指数还是质量指标指数,都把同度量因素(权数)固定在基期来编制指数。其价格指数和物量指数的公式如下。 价格指数 式中,p1和q1为报告期的价格和产量,p0和q0为基期的价格和产量。2) 帕氏指数。是德国经济学家帕舍(Paasche)于1874年首创的,称为帕氏公式。他主张不论是数量指标指数还是质量指标指数,都把同度量因素(权数)固定在报告期来编制指数。其价格指数和物量指数的公式如下。价格指数 3) 费雪指数。是美国统计学家费雪(Fisher)于1911年提出的。费雪
19、指数是指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的几何平均数,主要用于对指数公式的测验,以及调和拉氏与帕氏两种指数的矛盾。其价格指数和物量指数公式如下。价格指数 根据基期的不同,还可分为定基价格指数和环比价格指数。定基价格指数是以某一年为基期计算以后各期价格指数,并编制价格指数序列。环比价格指数是以上一年为基期来计算本期价格指数。 第2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略)二、单选题 1、B 2、A 3、A 4、B 5、A三、判断题四、简答题(略)五、计算题1、50 10002、800;40;310;33103、62440;63869.4;4.95%;2.29%第3章 习题答案1. 名词解释加速原理:是指国民收入(产量)变动
20、引起投资变动的理论,即当国民收入(产量)的变化量增长时,会引致投资的加速增长;反之,当国民收入(产量)的变化量下降时,会引致投资的加速减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即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门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如果消费函数为一阶连续可导函数,则边际消费倾向(MPC)公式可写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按照凯恩斯一般心理规律,消费增加的速度慢于收入增加的速度,即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所以凯恩斯主义的这一消费心理规律也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乘数原理:乘数原理说明产出随着自发支出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产出的变化能够大于
21、自发支出的变化。2. 选择题(1) 当消费函数为C=a+bY,a,b0,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A )。A.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B. 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 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2) 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MPC=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必是( C )。A. 1.6 B. 2.5C. 5 D. 4(3)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B )。A. 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B. 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C. 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D. 国民收入增加,但储蓄水平下降(4) 若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的征收将会使( D )。A. 支出乘数和税收乘
22、数都增大B. 支出乘数增大,净税收乘数变小C. 支出乘数和净税收乘数都变小D. 支出乘数变小,而净税收乘数变大(5) 四部门经济与三部门经济相比,乘数应( B )。A. 变大 B. 变小C. 不变 D. 变大、变小或不变均有可能,不能确定(6)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 C )。A. 在任何收入水平上,总消费对总收入的比率B. 在任何收入水平上,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消费支出的变化C. 在任何收入水平上,当收入发生微小变化时,由此而导致的消费支出变化对收入水平变化的比率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7) 一般的家庭是按如下方式从收入中支出消费的( D )。A. 当收入增加时,收入中的消费支出比例增大B. 除
23、了很低的收入水平外,各收入水平中的消费支出比例是相同的C. 各收入水平中的消费支出比例是相同的D. 当收入增加时,收入中消费支出比例是减小的3. 分析题(1)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为什么?答:不能。一般来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平均消费倾向由于消费水平总大于零,因而APC大于零,为正数;但在收入偏低时,为保证基本的生活需要,消费可能大于收入,所以APC也可能大于1。(2) 简要说明乘数理论的适用条件有哪些。答:1) 自发需求增加引起收入多倍增加的条件:社会存在足够的闲置资源2) 存在闲置资源条件下,乘数效应的发挥也受以下因素的影响a.如果某种重要资
24、源(我国的能源、交通等)处于“瓶颈状态”,乘数作用的发挥也会受到限制:一些重要资源的供给不足,使社会不可能利用其他闲置资源。b.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独立性程度。如果储蓄和投资的决定有一定的联系,即储蓄不仅与收入有关,而且还与利率有关,则由投资增加引起的利率上升会增加储蓄减少消费,降低边际消费倾向,从而部分地抵消由投资增加所引起的收入增加,缩小乘数效应。c.货币供给量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如果在投资增加时,货币供给不能随着货币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利率就会上升。更高的利率不但鼓励储蓄抑制消费,而且减少投资,最终将缩小乘数效应。(3) 决定总需求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分别说出这些因素的变化对总需求有什么影响
25、?答:根据四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为:国民经济收入均衡时,总需求AD=Y,所以上式中的各个变量均构成了均为决定总需求的重要因素。各种因素对总需求的影响,也可以通过上式明显看出,注意要考虑乘数和作用方向。该题也可简单使用AD=C+I+G+NX来解释。(4) 按照凯恩斯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什么是“节约的悖论”?试解释。答:增加储蓄会导致均衡收入下降,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消费或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经济繁荣;反之,减少消费或增加储蓄会通过减少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经济萧条。由此得出一个看来是自相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
26、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好事。这就是所谓的“节约的悖论”。(5) 请用加速原理解释投资波动剧烈的原因。加速数原理认为投资只和产量变动有关,即在一个时期内资本存量调整到意愿资本存量水平与资本的租用成本无关,而只和产量变化成比例。由于资本产出比率是大于1的数,产出的微小波动可能引起投资的较大波动,这就为经济周期中投资的剧烈波动提供了一个解释。4. 计算题(1) 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 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若投
27、资增至100,求增加的收入; 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 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4)消费函数 从C=100+0.8Y变化为C=100+0.9Y,乘数从5变化为10。(2) 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9YD,投资I=300,政府购买G=160,税率t=0.2,T0=0单位都为10亿美元,试求: 均衡收入。 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假定投资不是外生变量,而是内生地由方程I=300+0.2Y决定时,新的均衡收入水平和投资乘数为多少? 假定加入进出口因素,并假定净出口函数为,新的均衡收入水平是多少?计算此时
28、的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并与求出的乘数比较,说明这些乘数的值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为什么? 第4章习题答案2、BABAC4、(1)L=0.4y+3000-600r5400亿美元07 (2)M=4333.3M=300083.3亿第5章习题答案2、AABCC ACCCA4、(1)a:y=750-25r b:y=750-50r c:y=600-40r斜率变小斜率变大 (2)IS:y=1250-3000r LM:y=750+2000rr=10% y=950r=5% y=800 (3)IS:y=1250 LM:y=1000+20r 图略。y=1250 r=12.5 c=1100 i=150y=
29、1250 r=7.5 i=150 c=1100因为IS曲线垂直,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系数为零。当货币供给增加时,利率水平下降,但投资并没有变化,因而收入不变。 (4)IS:y=800-25r LM:y=500+25r r=6 y=650g=20 m=20第6章习题答案1(1)C (2)C (3)C (4)D (5)C (6)C (7)B2解:(1)当价格水平P=2时,劳动需求为:Ld400-10*(W/P)400-10(20/2)300 由于劳动供给为380,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而劳动需求决定就业,所以就业为300,失业80(2)当价格水平为P=5时,劳动需求为:Ld=400-10*(W/P)4
30、00-10(20/5)360由于劳动供给为380,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而劳动需求决定就业,所以就业为360,失业20 (3)要实现充分就业,那么就是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Ld400-10*(W/P)400-10(20/P)380,得到价格P10所以当价格水平提高到10时,可以实现充分就业。3解析:(1)当原材料的单位实际成本增加时,总供给曲线将向左移动至AS1 。产出水平沿着AD曲线下降到Y1,价格水平从Po上升到P1。 (2)如果名义公资具有向下的刚性时,则此时名义工资保持在某一水平,又没有需求稳定政策的话,经济的产出将维持在Yl的水平,它低于充分就业水平。这时,一方面价格水平从P0上升到
31、Pl,实际工资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就业和产出都低于充分就业水平,名义工资不会下降,工人也不能要求更高的工资水平。 (3)当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名义工资可伸缩时,产出和就业低于充分就业水平就会使名义工资下降。名义工资下降减少了单位产出的成本,总供给曲线将从ASl向右移动至AS位置,经济在YF和P0水平重新达到均衡。 (4)如果政府增加支出、减税或扩大名义货币供给,就可把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至ADl的位置。扩张性的需求政策虽可使产出恢复到YF的充分就业水平,但同时会导致价格水平进一步上升,即从Po上升到P2。 (5)如果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只是暂时的,那么AS曲线向左移动至AS1后,将来一段时间,随着
32、原材料成本的下降,还会恢复到As的位置。实际产出的下降,价格水平的上升也只是暂时的。第7章习题答案1、选择题:(1)B (2)B (3)B (4)C (5)B第8章习题答案1、选择题:(1)B (2)A (3)B (4)A (5)D 第9章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略)二、单选题15ABADB 69DCCB三、判断题四、简答题(略)五、计算题1、3.3% 2.7%2、1.3 7.69%第10章习题答案1、选择题:(1)D (2)A (3)B (4)A (5)B第11章习题答案1、选择题:(1)C (2)C (3)A (4)A (5)A2、计算题:(1)经济增长率为3.2%;(2)人均产出增长率为
33、1.2%。第12章习题参考答案1、 名词解释:开放经济: 开放经济(open economy)是一种经济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可以自由地开展与外部世界的交往,具体地讲就是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绝对优势:所谓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也称绝对利益)是指某国或地区用相同数量的资源所能生产出的某种商品比另一国家或地区能够生产的这种商品多。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代表人物是18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斯密。国际收支平衡表 : 国际收支平衡表也称国际收支差额表,它是系统记录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所有国际经济活动收入与支出的统计报表。它反映了
34、一定时期一国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一国与别国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不论是否涉及外汇收支都必须记入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包括商品和服务的买卖、馈赠、政府交易和资本流动。外汇: 外汇是国际汇兑的总称。它指一国对外结算时所使用的外国货币、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支付凭证和信用凭证。其内容包括外国货币、各种长期外国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等。 汇率制度:汇率制度又称汇率安排,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传统上,按照汇率变动的幅度,:汇率制度被分为两大类型: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于在一定的幅度之内。从战后的情
35、况看,西方各国在70年代之前是实行固定汇率制。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各国银行必须为任何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按官方汇率提供外汇:当有盈余时购入外汇,有赤字时售出外汇,以维持固定汇率。2、选择题 ( 1)B、(2)B(3)B(4)D(5)D(6)D3、思考题)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是什么?所谓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也称绝对利益)是指某国或地区用相同数量的资源所能生产出的某种商品比另一国家或地区能够生产的这种商品多。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代表人物是18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斯密。他用分工来解释国际贸易。他认为一国之所以和别国进行国际贸易,其原因在于生产中
36、的绝对优势不同:一个国家会出口那些生产技术上比别国先进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在生产技术上比别国落后的产品。也就是说各国所存在的生产技术上的差别以及由此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比较优势理论引入了机会成本的概念。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不同产品上的比较成本或机会成本和另一个国家相比是有差别的,从而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什么是马歇尔勒纳条件?汇率上升会增加进出口,但汇率上升或者说本币贬值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从而改变国际收支,取决于该国出口商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弹性和该国
37、国内市场市场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如果两者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则本国货币贬值可以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状况。该结论首先由马歇尔提出,又经勒纳修改,因此称为“马歇尔勒纳”条件。) 什么是汇率?根据不同的标价法应该如何理解一国货币汇率的上升或下降。汇率指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又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即用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另一种货币单位的“价格”,表示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汇率的标价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所谓直接标价法,也称价格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即用本国货币来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汇率越高,就表示单位外币所能换取
38、的本国货币越多,说明本国货币的币值越低,本币汇率下降,外币升值。所谓间接标价法,也称数量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在间接标价法下,汇率是以外国货币来表示的单位本国货币的价格。一定单位本国货币折算的外国货币增加,说明本币汇率上升,即本国货币升值或外国货币贬值。反之,如果一定单位本国货币折算的外国货币量减少,说明本币汇率下降,即本国货币贬值或外国货币升值。显然,如果人们知道了一种外币的间接标价,只要取其倒数,即用除以这个标价,就能得到该外币的间接标价。为避免对汇率标法在概念上产生混淆,一般惯例认为,无论在哪一种标价法中,外汇汇率都指外币兑本币的汇率
39、。) 请简要评析弹性分析法。上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崩溃以后,各国纷纷实行竞争性的贬值,以希望扩大出口,从而导致汇率变动异常频繁。这种汇率的剧烈波动对一国国际收支带来了很大影响,也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注意,于是弹性分析法产生并流行起来。弹性理论是马歇尔的供给弹性和需求理论在外汇市场的引申,它是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和勒纳于1937年首先提出来的。归纳起来说,弹性分析法主要是基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来分析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作用的一种理论。弹性分析法的主要内容该理论假定:(1)其他一切条件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化对进口商品的影响;(2)贸易商品的供给几乎完全弹性;(3)充分就业和收入不变,因而进出口商品
40、的需求就是这些商品和其替代品的价格水平的函数;(4)没有资本移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基本结论是:汇率变动通过国内外产品之间、本国生产的贸易品与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可以影响一国进出口的供给和需求,从而影响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的缺陷第一,它假设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收入不变而价格可变,这与马歇尔勒纳条件中出口供给完全弹性的假设是相互矛盾的。第二,弹性分析只考虑了汇率变动通过价格相对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而忽略了收入效应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第三,弹性分析将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收支,没有考虑贬值对资本项目收支状况的影响。第四,弹性分析只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而本币贬值以后,国际收支的调节过程是一
41、个动态过程。第五,马歇尔勒纳条件能否使一国国际收支得到改善,其前提条件是进出口的供给弹性均为无穷大,即进口和出口的供给曲线为水平线。但如果进出口供给弹性不是无穷大,则本国货币贬值不一定使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条件是以同种货币表示的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因此,在进出口供给弹性不是无穷大的情况下,马歇尔勒纳条件不在适用。) 试论述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方法。吸收分析法,原名支出分析法,它是詹姆米德和西德尼亚历山大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它以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针对弹性分析的缺陷,主张从一国的国民收入和支出的关系出发,研究国际收支的调节问题。其基本精神来自于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理论,以有
42、效需求的变化来影响国民收入和支出行为,从而调整国际收支。) 试论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原则及其结构。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原则可简单概括为:一个国家的任何交易活动,如果挣了外汇,就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计入贷方项目,并给一个正号,反之,则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项目,并给一个负号。国际收支平衡表所包含的内容十分繁杂,各国又大都根据各自不同需要和具体情况来编制,因此,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详简也有很大差异,但其主要项目基本上是一致的。大体上可分为四大类,即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和误差与遗漏。) 国际劳动力流动有那些特征?第一,多数移民技术或受教育水平较高。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多数移民或受
43、过良好教育,或技术水平较高,或具有某种特殊技能。他们为实现劳动力自身价值或利益的最大化寻求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出国就业谋生,从劳动和收入条件较差的国家或地区流向劳动和收入条件较好的国家或地区。第二,当代国际劳动力流动发展趋势具有分散性。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不再是劳动力输出国的主体,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流动劳动力增加,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发展趋势日益呈现出分散性。由于各国工资结构差异、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等因素,发达国家劳动力流向欠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之间劳动力互相对流的现象增多。例如1976年流入欧共体的603万劳工中约一半来自西欧国家
44、。第三,重视人才竞争。随着世纪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才在竞争中作用越来越被各国所重视,国际劳动力流动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国家都制定了限制低素质劳动力流入和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政策措施,高素质劳动力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国际劳动力市场、在国外就业、进入国外较高层次的工作岗位。第四,劳动力跨国短期流动日益普遍。战后,随着许多国家外来移民门槛的提高,低素质劳动力或难以流动,或只能进行短期流动。例如加拿大政府1972难颁发短期或临时就业签证来调节国内劳动力供求矛盾以适应经济发展。此外,劳务输出成为国际劳动力流动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于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多数劳工因其劳动力素质总体水平较低,以及劳
45、务输入国的限制性措施,从事脏、累、收入低的职业比重大,劳务输出的经济效益低;而发达国家在科技、资本、人才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在这些领域的劳务输出和国际承包工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美、日、意、法、英、德六个发达国家的国际承包公司总数占世界的2/3。) 阐述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既可指货币形态资金的国际间转移,也可指生产要素的国际间转移。资本流动的规模可通过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项目中的流出总额、流入总额、以及流入净额来放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追求高额利润
46、。资本的流动往往首先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在国内外投资机会相等的情况下,之所以将资本输出国外,是因为国外投资与国内投资相比,前者的预期所得到的利润更大。第二,追求新技术。许多国家的投资者在国外开展投资经营活动的目的是想获取那里的技术和管理技能。例如德国和荷兰的跨国公司购买美国本土电子公司,主要动机就在于获取技术。第三,寻求政治稳定,回避国际风险。政治稳定的国家不大发生诸如没收财产等国有化风险以及干涉私人企业经营活动、冻结资产等事件,因此往往成为外国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如目前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加拿大。第四,避开本国市场的竞争。当投资者本国市场上产品竞争已非常激励,特别是其本身优势不足时时,为了避开锋芒,投资者把眼光瞄准海外。第五,开拓海外市场。一些投资者投资于海外,一方面是为其零部件及机器设备等产品创造市场,另一方面是为充分利用过时机器设备等闲置资源。与此同时,还可使其专有技术资本化,分散固定资本,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