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概述(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LED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概述(范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CMC.泓域咨询/资源环境承载力概述OLED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概述目录第一章 宏观环境分析2第二章 公司简介5一、 基本信息5二、 公司简介5三、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6第三章 行业背景分析8第四章 项目简介11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11二、 项目建设地点11三、 建设规模11四、 项目建设进度11五、 建设投资估算11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2第五章 资源环境承载力概述14一、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14二、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的类型16第一章 宏观环境分析“十三五”时期,从全球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主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
2、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从国内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迈向中高端,发展动力深刻转换,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成为发展新主题。从合肥看,人均生产总值将由1万美元接近2万美元,经济社会处于创新转型升级的战略关键期,在经济发展上进入工业化后期新阶段,在城市化发展上进入现代都市区发展新阶段,在对外开放上进入国际化发展新阶段,在环境建设上进入生态优先新阶段,在深化改革上进入攻坚冲刺和规范成型新阶段。总体来看,宏观环境对合肥发展有利
3、。一是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以智能制造为标识的工业4.0时代和以新能源为标识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国家大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为合肥发挥科教优势,加速融入全球发展分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供了宝贵机遇。二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速推进的机遇。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合肥作为双节点城市,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加速,合肥与长江中游城市群联系更加紧密,城市地位更加凸显,为提升发展能级提供了新机遇。三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机遇。随着合肥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的不断提升,进一步凸显了区位优势,极大地拓
4、展了发展空间,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增加了商业机会和创业机会,有利于强化城市集聚辐射能力,有利于加快枢纽型经济发展。四是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机遇。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全国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等创新试点,为合肥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加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提供了新机遇。与此同时,也要增强忧患意识,集中精力解决好制约和影响合肥科学发展的各类结构性、深层次矛盾。一是提升城市地位面临新挑战。地区和城市间对高端要素和产业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合肥城市综合实力不强,辐射带动力有限,与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二是发展动
5、力转换面临新挑战。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结构不协调,产业结构不优,服务业比重不高,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三是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新挑战。城区与县域在发展水平和能力上存在较大差距,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还有很多难题需要破解。四是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新挑战。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任务较重,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对资源、能源平衡和环境承载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等将面临更多考验。五是维护社会公平面临新挑战。富民、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口老龄化带来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压力日益增大,多元利益协调难度加大,对提高施
6、政水平和保障城市常态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章 公司简介一、 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孙xx3、注册资本:126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0-9-187、营业期限:2010-9-18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9、经营范围:从事OLED相关业务(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二、 公司简介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
7、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品牌发展。公司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总体原则基础上,坚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不断促进企业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补齐生态环境保护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短板,走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降成本、补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表格题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
8、8年12月资产总额6256.395005.114692.29负债总额2256.931805.541692.70股东权益合计3999.463199.572999.60表格题目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18628.9214903.1413971.69营业利润2930.082344.062197.56利润总额2777.962222.372083.47净利润2083.471625.111500.1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083.471625.111500.10第三章 行业背景分析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即有机发
9、光二极管,是继CRT(显像管)、LCD(液晶)显示后基于电致发光的第三代显示技术。与LCD相比,OLED具有对比度更高、能耗更低、更轻薄、可实现柔性显示等一系列优势,更加适应5G时代万物互联的显示需要,或将成为中小尺寸显示领域的主流技术。OLED材料是OLED面板的关键组分,决定OLED面板的显示性能。对于OLED终端材料制造,前端材料制造商首先将基础化学原料做成中间体,然后进一步加工成升华前材料,并将其出售给终端材料制造商。经过终端材料制造商,最终形成了用于生产OLED面板的OLED终端材料。众多厂商加速进场,全球OLED显示行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OLED面板出
10、货量为5.78亿块,较上年增长3.7%。由于2020年面板平均价格下降,全年OLED面板总收入仅增长0.7%至326.8亿美元。在面板市场的带动下,上游OLED材料市场呈现高速发展。2015年全球OLED材料市场规模4.75亿美元,2020年市场规模增至15.76亿美元,2015-2020年均复合增速高达27.11%。OLED材料合成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是将材料升华至电子级的过程和成品材料到基材的过程,目前,全球OLED升华后材料供应商主要为韩国、日本、德国和美国制造商,全球市场基本处于被国外制造商垄断的状态。在基板涂覆方面,小分子材料主要采用真空镀膜工艺,主要由日韩厂商垄断;虽然高分子材料采用
11、旋转涂覆或喷涂印刷技术,相关技术主要掌握在欧美厂商手中,但喷墨打印工艺尚不成熟,尚未实现工业应用。我国OLED材料市场的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国内企业投资规模加大,产业技术升级,逐步实现材料国产化;另一方面,为降低国际贸易摩擦的潜在风险和降低运输成本等因素,国际显示材料龙头企业近年来都建有国内工厂或授权OEM。OLED终端材料的制作难度大,目前国内只有少数企业具备供应能力,如奥来德等。以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莱特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OLED材料企业逐步突破专利壁垒,不断巩固强化自身产品优势、成本优势、服务优势,逐步获得下游面板厂商的认可。随着OLED面板的更新迭代,国内OLED材
12、料企业有望陆续通过下游面板厂商认证,开始进入其新一代材料供应商体系,实现批量供应。未来,随着国内厂商生产技术及产品性能的持续提升,并不断完善自身量产配套、品质管控及器件应用能力,OLED面板行业国产化将加快推动OLED材料的国产化,进而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共同促进国内OLED行业的发展。第四章 项目简介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OLED项目项目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占地面积约44.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建设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2933
13、3.00(折合约44.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49946.18。其中:主体工程30735.12,仓储工程7289.13,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5702.16,公共工程6219.77。四、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五、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6270.2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3111.5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59%;建设
14、期利息382.6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5%;流动资金2776.0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06%。(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3111.52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1225.4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582.12万元,预备费303.92万元。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297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23639.27万元,纳税总额2933.57万元,净利润4428.43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0.64%,财务净现值6591.13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94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
15、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29333.00约44.00亩1.1总建筑面积49946.18容积率1.701.2基底面积18186.46建筑系数62.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284.262总投资万元16270.232.1建设投资万元13111.522.1.1工程费用万元11225.48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1582.122.1.3预备费万元303.922.2建设期利息万元382.632.3流动资金万元2776.083资金筹措万元16270.233.1自筹资金万元8461.583.2银行贷款万元7808.654营业收入万元297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
16、万元23639.276利润总额万元5904.577净利润万元4428.438所得税万元1476.149增值税万元1301.2710税金及附加万元156.1611纳税总额万元2933.5712工业增加值万元9893.3713盈亏平衡点万元12525.29产值14回收期年5.94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20.64%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6591.13所得税后第五章 资源环境承载力概述一、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早在20世纪初期,“承载力”的概念被引入生态学领域,相继出现了种群承载力、土地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耗竭和环境恶化的问题日
17、益突出,以及人们对资源环境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入,资源环境承载力在区域规划、空间开发、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资源环境现状评价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维持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可持续的前提下,一定区域、一定时期、一定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资源环境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生存、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从评价主体看,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既包括单项分类分析,也包括综合集成分析。可以说,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描述发展限制的一个常用概念,不仅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变量,而且已成为区域人口与经济规模和发展方式与速度的刚性约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区域空间开发的重要基础条件,不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空间
18、开发必然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传统规划在指导思想上,只追求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而忽视了资源保障和环境容量,使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区域发展不协调等突出问题。近年来,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衡量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正在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2006年颁布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第20章提出“推进形成国家主体功能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2010
19、年国务院颁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明确指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强调“根据资源环境中的“短板,因素确定可承载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及适宜的产业结构”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并部署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绿色发展的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2013年党的十八届
20、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第十四条“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特别指出了要“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强调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根据各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确定人口规模,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二、 资源
21、环境承载力分析的类型根据承载主体的涵盖范围来划分,可将承载力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某一具体的自然要素作为分析对象,又称为单要素承载力分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承载力等资源支持要素,或空气、水等环境约束要素;另一类是从区域整体的角度出发进行的综合承载力分析,如区域承载力、生态承载力等。单要素承载力是宗合承载力分析的前提,综合承载力分析是对单要素承载力在区域尺度上的系统集成,因而必须是在作为其组成要素的主要资源环境承载力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一)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土地资源承载力是承载力研究中较早开始且最为成熟的研究领域,目前“以多少土地、粮食,养活多少人口”仍是土地资源承载力分
22、析的核心内容。在开放系统下,从区域资源、环境、生态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出发进行实证分析成为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的重要发展方向。技术方法层面,借助3S技术等获取准确的资源空间信息并实现基础数据的空间化,提高了分析的科学性和精确程度。(二)水资源承载力分析水资源承载力通常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确保社会发展处于良性循环条件下,以区域可利用水量为依据,能够维持工农业生产、城市规模、生活质量、生态需求的状况下,水资源所能持续的人口数量。水资源承载力的承载主体是区域的水资源量,即可供区域开发利用的各种形式、各种质地的水资源,其承载对象是所有与水相关联的人类活动,包括工农业生产、商业娱乐和人类生活。以水资源的
23、可持续利用为中心,探讨影响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已成为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的重点问题。同时,考虑到水资源具有动态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在水资源承载力分析方法中逐步引入系统动力学、多目标情景规划等动态分析方法。此外,水资源承载力分析还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调入、调出以及跨区占用问题,在开放系统下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也是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的重要问题。(三)矿产资源承载力分析矿产资源承载力是指在一个可预见的时期内,在当时的科学技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矿产资源的经济可采储量(或其生产能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矿产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力也就是对社会物质生产、人口、环境的支
24、持程度,可以从矿产资源对物质生产、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等方面建立承载力指标体系。(四)环境承载力分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自然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一般用环境容量进行衡量。环境容量是指区域自然环境和环境要素对人为干扰或污染物容纳的承受量或负荷量。环境承载力概念由环境容量概念演化而来,通过对区域大气、水、土壤、噪声、固废和辐射等环境要素的承载力开展分析,明确环境对各种污染物的容纳能力以及人类在不损害环境的前提下能够进行的最大活动限度。广义上,生态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在一起分析,统称生态环境承载力。由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动态性特点,生态环境承载力传统的数据
25、获取与分析方法,通过将地面观测与遥感相结合,将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与GIS集成,促进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向模式化和动态化方向发展。(五)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分析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单要素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已难以解决社会发展所遇到的新问题,于是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分析逐渐成为重要方向。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从自然资源支持力、环境生产支持力和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等角度,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进行评估。此外,日益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引起重视,出于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考虑,反映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生态承载力概念逐渐兴起,分析对象主要以生态脆弱地区、城市地区以及流域等典型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