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439550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关键词:玉米;施肥;水灌论文摘要:本文根据玉米的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份的吸收,阐述了不同阶段所施用的肥料及施肥方法及玉米的水灌和病虫害的防治。 1 玉米施肥技术 玉米是喜温、喜光、C4高产作物。它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茎叶繁茂,产量高,需肥量大,同时对肥料反应敏感,在确定玉米施肥量时,应需综合考虑。 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各异,氮素是玉米一生吸收矿质最多的元素,其它依次为:钾、磷、钙、镁、硫。平均每生产100千克玉米籽粒需氮2-4千克,五氧化二磷0.7-1.5千克,氧化钾1.5-4.0千克。苗期由于植株小,生长慢,对养分吸收数量小,玉米苗期需肥占全生育期肥量的20%;

2、拨节孕穗到抽穗开花期,玉米生长速度迅速加快,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齐头并进,吸收占全生育期的85%。开花授粉以后,吸收量下降,此阶段占总需肥量的13%。 要重视基肥。玉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中要重视磷钾肥。施用种肥可以壮苗;若土壤肥力低,基肥不够或者没用基肥的方法,施用种肥效果明显,使用时采取条施或者穴施,注意要与种子隔开或者与土混合,防止烧苗。氮、磷、钾合理施肥是保证玉米产量的前提。 氮肥:玉米需氮量较多。幼苗期占2.1%,虽然需量较小,但作用很大,此期严重缺氮,将不形成果穗而造成空杆,轻度缺氮发生老苗现象,产量显著下降。拔节至抽雄开花的穗期占51.2%,此期氮不足,影响花粉发育不能

3、正常授粉结实,百粒重下降。后期占46.7%,缺氮严重减产。 磷肥:玉米需磷比氮少得多,磷对根系发育、雌雄穗分化形成和改善玉米的色泽与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幼苗期占1.1%,缺磷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紫苗。前期缺磷后期难补,生长中期5-8片叶、需磷最多,占63.9%缺磷对子实的形成不利,后期需磷占35%,缺磷严重减产。 钾肥:玉米需钾时间早,吸收量也多,从苗期开始吸收钾肥,孕穗期吸收最多,开花期钾的积累达到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高峰,后期减少,因此钾肥宜早施底肥。 玉米在碳酸盐黑钙土或碳酸盐草甸土上种植时,在土壤有效锌低于0.000050.0001%时应施用硫酸锌。 玉米的施肥,应

4、根据需肥量、土壤养分供给量、肥料利用率以及计划产量等指标来确定。 一般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4万公斤,磷酸二铵150200公斤,尿素150225公斤,硫酸钾5075公斤,硫酸锌7.515公斤。其中尿素的30%做底肥,70%在玉米6-7叶期追肥。 合理追肥促进后期生长:、早施苗肥,尤其在北方春玉米区,气温低,雨水少,肥效较慢,应早施苗肥;夏玉米区尽量抢墒直播,一般情况不施基肥,所以要早施苗肥。、适施穗肥,穗肥多在大喇叭口期追肥。不论地块肥力如何,春玉米和夏玉米的田块穗肥的增产效果显著。追肥要深施,深施肥效长且稳定,促进根系深扎,扩大吸收面积,利于增产。 2 玉米水灌技术 玉米是较耐旱的作物,蒸腾系

5、数仅240-360,在生长季节有250mm降水的地方就能种植玉米,但最适合玉米生长的年降雨量是550-650mm,且雨量分布均匀。 玉米需水曲线与单株曲线相一致,玉米苗期耗水较少,播节期需水激增,是玉米水分临界期,这时如遇干旱,减产严重。乳熟期仍需较多水分,此时缺水会降低粒重,蜡熟期需水较少,干燥天气有利于成熟。玉米灌溉应在玉米8-10小时,此时正是雌雄穗分化期,利于结大穗、夺高产。 玉米灌溉定额为: 干旱年:地面灌190023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140017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10001200立方米/每公顷。 一般年:地面灌160021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11001500立方

6、米/每公顷;喷灌8001000立方米/每公顷。 湿润年:地面灌130016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90011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650800立方米/每公顷。 玉米播种时滤水量在50100立方米/每公顷。玉米灌溉一般为湿润年710叶期灌一次,一般年710叶期、抽雄前10天至开花后20天各灌溉一次。干旱年56叶期、拔节期、抽雄前10天至开花后20天、灌浆期各一次。 3 玉米丝黑穗病(乌米)发病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丝黑穗病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玉米一旦染病造成损失很大。 3.1 发病 规律 病菌的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沾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三年左右,玉米播种发芽时,冬孢

7、子同时萌发侵入玉米。从种子萌发至5叶期,都可侵染。病菌侵入后,蔓延在生长锥基部的分生组织中,花芽分化时菌丝向上蔓延至花蕾原始体,形成丝黑穗。 3.2 防治 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减少初侵染来源。一是铲除病苗和可疑苗;二是中期铲除病苗;三是后期割除病株,并把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施用腐烂的粪肥;加强苗期管理,促进快出苗,增强抗病力;药剂处理种子:用吉农高新吉农4号种衣剂处理种子可兼治地下虫害和丝黑穗病,也可用立克秀拌种,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 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 玉米粗缩病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也称玉米条纹矮缩病,是由灰飞虱吸食叶片汁液后,使玉米植株中毒感染病。染病症状是:植株扭曲生长

8、,有的植株发生矮化、节间缩短,呈丛生型(君子兰苗),叶色浑绿,叶片厚短而宽,硬而脆,密集丛生。背面叶脉上产生粗细不一的蜡白条纹突起,用手摸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矮化严重,一般是在四至五叶片染病,一般不能抽穗,造成绝产,七叶片之后感病的植株能抽穗结实,但发育不良,减产幅度很大,因此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上的指名病害。 玉米粗缩病具体预防和防治措施: 玉米粗缩病主要以预防为主,植株一旦染病 治疗 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在预防和防治上主要做到: 一是清除田间地边杂草、消灭灰飞虱繁殖场所; 二是适当早播,调整播种期,使玉米苗期避开灰飞虱迁飞盛期; 三是在播前药剂拌种,可用种子量的0.2%-0.3%,甲拌磷,

9、或用75%的3911乳油,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3%。 四是苗期喷药防治:玉米四叶期可用40%水硫磷乳油,30毫升,喷雾,也可用菌毒清600倍液或毒宁6000倍液,加喷施宝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喷雾,可有效预防灰飞虱的侵害。 转贴于论文联盟 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水利建设是农业生产众多环节中重要的一环,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所以我国必须致力发展农村水利建设,才能更直接的提高国民经济收入,带领国民真正的过上小康生活。“水利是农村经济的命脉”科学地概括了水利与农村经济的关系,因此,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发展农村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达到高产稳产。我国人多地少,降水资源时空分布

10、不均,自然灾害频繁,以及农业生产对水利的要求逐渐提高,给我国农村水利建设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而加快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村水利保障,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1。1、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1.1建设标准偏低,老化严重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且排灌标准很低,目前功能普遍衰减。既造成排涝能力弱,农田积水无法排出,又导致提灌能力差,不能满足灌溉需要。1.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尽管我国农田水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新时期“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对外开放”的要求有很大差距。我国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建于20世纪5

11、0年代至60年代,由于勘测、规划、设计仓促,经费不足,配套不全,施工条件简陋,工程质量差,后期又缺乏维修管理,经过几十年的运行,不少工程已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普遍老化损坏,大型灌区骨干建筑物的完好率不足40%。相对于大型灌区的骨干工程,中小型灌区以及农田水利田间工程的现状更令人担忧,导致输水效率低,渗漏损失大。因此,我国一方面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又是灌溉水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低2。1.3保护意识淡漠,疏于管理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使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

12、设。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1.4重经济轻水利,投入不足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资、投劳力度逐步弱化。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投资、投劳数量逐年减少,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步入低谷。随着农村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农村小型水利投劳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村以下小型工程投劳的组织难度明显加大,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后,筹资筹劳总量有限,能够投入农田水利的资劳微乎其微。1.5农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下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价已经放开,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外国的农产品已占领了我国的部分市场,加之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不

13、高,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2、加强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的对策2.1扩大水源,增大贮量我国是世界13个严重缺水国家之一,特别是西北地区和华北平原农区平均降水500650mm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只靠自然降水很难保证粮食的可持续增长。因此,应采取跨地区西水北调工程的规划与实施,以扩大水源,提前研究“溯天运河构思”。可从雅鲁藏布江筑坝,把水位提高到海拔3588m,能将2000亿m3水引入黄河,再利用黄河小道,把水引入西北、华北缺水区。经青海湖调蓄,把水输入新疆盆地和河西走廊及晋、冀、辽、蒙北平原。“大西线”调水方略如能实现,我国西北华北平原缺水问题会得到彻底解决,工农业的

14、生产才能持续发展。2.2加强农村水利基础建设,扩大旱地浇灌优良的水利设施是确保农业均衡用水和粮食增产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温室气体排放,气温增高,干旱灾害将更加严重,为了抗旱夺丰收,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扩大旱地浇灌,通过以奖代补,以工代偿。多渠道筹措资金,每年利用冬春农闲时间,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社进行水利基础建设,整治病塘病库,维修和兴修引水渠道,改善小型雨水集蓄工程,做到排水有沟、蓄水有池、沉沙有凼、护坡有草,增加农业供水能力,扩大旱地浇灌面积,改变目前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其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2.3植树造林,搞好生态工程蓄水为了解决我国工农业缺水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把林

15、业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对现有荒山荒坡分期分批进行绿化,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营造水保林、用材林、经果林,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不断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涵蓄水源,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增强农业抗御干旱能力,确保我国粮食安全。2.4发展节水农业农业是用水大户,目前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70%左右。由于输水管道和渠堰遭损毁,年久失修,在农业输水过程中,有30%40%的水渗漏浪费,因此修好渠道、发展节水农业、减少农业用水量、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对缓解我国用水资源短缺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节水农业是以节约用水为中心的农业,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涵,其核心是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通过对水

16、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如改目前的大水漫灌、串灌为滴灌、渗灌、喷灌等措施,能充分提高农田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益,保持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2.5节能减排,防治水土污染为了防止我国水土继续受到污染,在工业上要节能减排,控制工业“三废”直接排放,要严格执行水法和水土污染法。对污水要通过化学处理,回归利用,灌溉农田,使污水资源化,达到既增加供水量,又治理污染,这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农业上要推行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多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提倡生物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通过上述办法防治水土点源、面源污染,缓解城市农村供水矛盾。3、结论总之,发展好农村水利,可以增加我国农田灌溉,让农

17、民脱离那种靠天过日子的时代,扎扎实实搞好农村水利,农村水环境才能改善,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才能提高,从而促进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使农民群众在水利发展中更多收益,确保农民安居乐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思考摘要: 分析 了我国实施第二步 发展 战略、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中所面临的突出 问题 ,讨论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农村 发展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地位,并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农田水利 WTO 农村 经济 0 前言 进入新的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二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有

18、 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 现代 化进程。然而,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问题(“二农”问题)。从建国初期到现在,工农、城乡的非平等对待政策已使我国农业、农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农业与 工业 、农村与城市发展极不平衡。如果“三农”问题得不到解决,受损害的不仅仅是农民,不仅将动摇农业的基础地位,城镇化、工业化也将失去基础,社会难以稳定,受损害的将是21世纪的整体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 加强农业基础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就必须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的农业基础还

19、很脆弱,抗御 自然 灾害的能力不强,许多地方还是靠天吃饭,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进入新阶段后,我国农业生产不仅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而且在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无论是着眼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是减轻农民负担,都需要加强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因此,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1 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1)水资源严重短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国家,不仅水资源总量明显不足,而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区域性缺水和

20、季节性缺水严重。华北地区(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低于500m3,已经成为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预计到2030年仅该地区就将缺水250460亿m3;西南山丘区降水相对丰富,但蓄水能力不足,存在“工程型缺水”:一些地表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水量相对丰富的地区由于污染加剧,存在严重的“水质型缺水”:沿海发达地区淡水资源不足,许多城市出现饮用水困难1。我国 目前 已经深切体会到了水资源匮乏的严重性及其对社会、经济的 影响 ,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在全球气候变暖、全国来水减少、污染加剧、水质恶化、河床淤积、湖泊萎缩、北方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已达极限、部分地区出

21、现水生态危机的条件下,要保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今后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避免同水危机而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不仅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技术领域的最重要议题,也已成为党和政府关心的 政治 问题的中心议题之一。 近年来,农业的干旱缺水呈现越来越严重的势态。全国农田受旱面积由20世纪70年代的平均0.113亿hm2年,增加到90年代的平均约0.267亿hm2年,1999年全国受旱灾面积达0.400亿hm2,2000年、2001年的特大旱灾造成我国粮食减产约10。由于水资源短缺,农业、农村在与工业、城市的争水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工业、生活、环境保护用水比例不断提高,农业用水比例大幅度减少2。而由于农

22、业产业结构调整,渔、副、牧业用水量比重不断增加,种植业灌溉用水量日益减少。如果说过去一些地方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现在,种植业将最有可能成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牺牲品。 (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尽管我国农田水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新时期“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对外开放”的要求有很大差距。我国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建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由于勘测、规划、设计仓促,经费不足,配套不全,施工条件简陋,工程质量差,后期又缺乏维修管理,经过几十年的运行,不少工程已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普遍老化损坏,大型灌区骨干建筑物的完好率不足403。相对于大型灌区的骨干工程,中小

23、型灌区以及农田水利田间工程的现状更令人担忧,导致输水效率低,渗漏损失大。因此,我国一方面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又是灌溉水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低。 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投入不足。改革开放前,在支持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过程中,农业投资尚能占到整个国有单位投资比重的5以上,到1995年,不考虑严重的“农转非”现象的条件下,农业投资也只有2。1980年后,年均新增供水能力比1979年前减少了近34,县原有工程因缺乏维修管理资金而效益衰减严重。另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些负责转嫁到地方与农民身上,即使在“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的“九五”期间启动的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

24、建设项目,各级财政投入也只占到32,且地方配套往往落空。事实上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比公路、铁路沿线的“样板工程”、“参观工程”差得多。 (3)农业效率低,农民负担重。我国农民人均耕地少,农业分散经营,技术落后,加之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成本很高。改革开放后的农村体制改革调动了单个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 历史 性发展,但尚未发挥农业的群体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的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生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和农业 科技 成果的推广与 应用 存在许多困难。 农民在缴纳农业税费的同时,还要承担工农业产品不等价交换和价格“剪刀差”,支撑工业化

25、、城市化进程。农民的农业用地在转为工业用地、城巾建设用地的时候,农民既得不到从事二、三产业、在城市安居乐业所需的原始资本,也不能够改变其“农民”的身份;农业水资源在转向城市和工业、并承担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投资省、见效快”所带来的污染时,不仅未得到应有的补偿,农民和集体还要承担23以上的投入开发新水源和进行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因此,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业比较效益差,农业效率、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处于一种非良性循环状态。2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地位 (1)基本国情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华民族的 发展 史是一部与水旱灾害斗争的治水史。新 中国 成立以来,在加固堤防的基础上,黄、淮、海河流域成功地实施

26、了洪、涝、旱、碱综合治理,并采用井渠结合、土地平整,提高了水土资源利用率;南方平原湖区发展了“联圩并垸、撇洪改河、留湖蓄涝”和“内外水分开、高低水分开、地面水地下水分开、灌排系统分开、水旱作物分开以及控制地下水位、控制内河水位”的经验,大幅度地提高了作物产量和作物复种指数;山丘区创造了“大、中、小,蓄、引、提”结合的“长藤结瓜”水利系统,成功解决了复杂地形条件下灌溉 问题 。广泛持久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仅为我国农业和国民 经济 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基础设施和物资保障,而且至今仍受到国际 社会 的推崇35。如果说我国农田水利骨干工程的基础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打下的,70年代中

27、后期则是完善和发展时期,特别显田间工程建设更是如此。至1980年,有效灌溉面积达0.487亿hm2。到“九五”末,全国灌溉面积发展到0.547亿hm2,保证了正常年景全国粮食生产能力跃上5000亿kg台阶。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为吸纳先进的农业 科学 技术、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为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尽管我国耕地面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持续减少,但灌溉面积总体上稳定增加、灌溉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改革开放后,一方面 农村 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和水利科学 研究 等方面

28、积累的能量得以集中释放,彻底扭转了中国粮食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近10多年来,我国农田水利的重点不是单纯扩大灌溉面积,而是配套田间工程、提高灌溉保证率,着眼于提高水分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支持了种植结构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九五”期间,在全国新增灌溉面积426667万hm2的条件下,农业用水量实现零增长,新增水源全部用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有力地支持了 工业 化、城镇化进程。虽然这一时期粮食增长速度减缓,但由于非粮食食物增加,人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目前 ,在不到全国耕地面积12的灌区内,生产了占全国34的粮食、35的经济作物和45的蔬菜,而且产量稳定12。农田水利基

29、本建设的作用显而易见。(2)社会稳定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改革与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村市场,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3)国家食物安全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确保21世纪的粮食安全是中国政府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增加3012。保障食物安全,不仅要满足

30、16亿人口基本生存的问题,而且要满足16亿人口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情况下对农产品的广泛需求。然而,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着耕地减少、农业比较效益低、巨大的人口压力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挑战1256。我国新增耕地的速度尚不足以抵消耕地减少的速度,增加粮食生产能力主要靠提高复种指数和提高粮食作物单产,但这2项措施在我国的多数地区均受到水资源短缺的制约。我国耕地的64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而水资源量仅占19.6、我国粮食生产区的黄淮海流域。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7,而耕地面积占39。南方“债湿型”低产田尚有较大增产潜力,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差,涝债灾害频繁。因此,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有赖于国家高度重视农田水利等农业基

31、础设施的建设。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主要产于灌溉耕地,加快现有灌区的持续配套和更新改造,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由于农业用水总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均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此外,高效 现代 农业对灌溉保证率、灌水 方法 与技术的要求更高,对灌溉的依赖性更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4)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具体要求。如果我国农业不能解决未来16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能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产业,那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从根

32、本上失去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基础的基础”。农业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还取决于其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而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才能保证大幅度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业结构调整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新阶段的结构调整不是简单的多种点什么,少种点什么的问题,不是简单地以“种植比例”为标志的,而是面向市场,着眼于提高质量、效益和转变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调整,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一方面,过去的灌溉系统是为粮食生产服务的,基于粮食作物的水分生理特性,不适应作物多样化要求,不能满足提高作物复种指数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水资源严重短缺条件下

33、,脱离高效、节水的农业结构调整也是无生命力的或不可持续的。只有不间断地加强农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才有更大的回旋余地。(5)国家水资源安全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国农业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70,而农业用水的90以上用于灌溉,因此,农业用水状况直接关系国家水资源的安全。目前,我国已有半数以上城市严重缺水,许多地区出现水生态危机。随着数亿农民向城镇转移,21世纪,我国的工业用水、城镇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将急剧增加16。为保障我国水资源安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我国农业的发展将立足于灌溉用水总量的零增长,以便将新增

34、水源全部用于非灌溉部门2。另一方面,我国灌溉用水总量已经十分紧缺,今后还要满足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提高作物复种指数和提高粮食作物单产的要求,只有靠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和农业、水利 科技 投入,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为核心,以改造现有农村水利设施为主要手段,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有效保护。3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措施(1)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首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只是手段,直接的目标是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根本目标是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无论是为了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还是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以支持水资源向生态环境、城市和工业转移

35、,最大受益者都是国家;其次,农民和农业已为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在“三农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在农业和农村有困难时,即便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工业和城市也应该支持农业和农村,国家财政应该向农业和农村倾斜;第三,农民负担重、农民尚不是土地的所有者,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和各级财政理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2)充分利用WTO规则。如果仅从主要农产品价格来看,在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确实面临很大挑战。但是,农产品价格高、农业生产效率低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由于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市场化程度低,产业发展风险高,农业WTO协议

36、规定了很多保护条款,加强对国内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是全世界所有WTO成员国的通行做法。如果说农业是加入WTO后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那么也可以说农业是加入WTO后国家支持与保护空间最大的产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江大河治理、农业与水利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农村水环境建设等均可纳入WTO“绿箱政策”的支持范围,属于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服务的支持。国家和各级财政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只是使我国农业尽快达到与国外农业“公平竞争”的水平。由于我国对农业的“黄箱政策”补贴还远远没有达到基期水平,我国政府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在近期不可能超出“绿箱政策”的支持范围。(3)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现代农

37、田水利基本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无论从技术的广度或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国家应加大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示范与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不仅要研究有效、适用的技术,还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农田水利研究与管理人才,需要在全国形成适合我国农村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重视和加强农田水利科学研究,不仅是 时代 的需要,也符合WTO规则,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4 结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突出的问题是“三农问题”,而农业基础脆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又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制约因素,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着眼发展的战略举措。我国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仅有丰富的经验,而且深得广大农民的欢迎,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关键在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 政治 稳定的需要。在目前农业、农村远远落后于工业、城市发展的情况下,政策利益适当向农业倾斜,有利于共同富裕和协调发展。 参考 文献 1 钱正英,张光斗主编.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3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新中国农田水利史略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