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课本重点.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438075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课本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管理心理学课本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课本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课本重点.doc(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管理心理学课本重点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概述1. 管理心理学就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S2.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分三个层面,即管理过程中的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组织心理。LY(1) 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个体心理活动及其规律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2) 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3) 组织心理是指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3. 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LY(1) 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管理;是母子关系,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普通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2、管理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中应用方面的分支。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2) 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管理。(3) 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是兄弟关系;社会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重要部门,它的研究对象是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心理活动规律。(4)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至今存在着争议。4. 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SY 举例说明各理论在管理心理学产生中的作用(1

3、) 心理技术学(德国心理学家斯腾);研究的基本方向是解决如何挑选和培养合格的工人去适应他们所要掌握的机器,或者简单地说解决人适应机器的问题。(2) 霍桑实验;19271932年,以哈佛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梅奥(Elton Mayo)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梅奥提出的理论被称为“人群关系”,而在美国心理学界则公认梅奥是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工业社会心理学实际上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前身,因此,霍桑事业可以说是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先驱性研究。(3) 群体动力理论;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勒温的理论被称为“场”理论。根据“场”理论,勒温提出了

4、他著名的行为公式:B=f(P.E)或者说是人的行为和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或结果。(4)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提出的,人的需要分为5类,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20世纪40年代,马斯洛发表了人的动机理论。5.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L(1) 管理心理学以学科的面貌出现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黎维特(H.J.Leavitt)出版了一本名为管理心理学的专著,意味着管理心理学作为学科开始登上历史舞台(2) 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有了迅速的发展,表现在6点:a、 研究机构不断扩大,专业研究人员迅速

5、增加;b、 研究的课题日益广泛、深入。c、 研究方法上有很大的发展。过去往往采用单因素的分析方法,现在则运用多因素的分析方法。d、 研究方向逐渐趋于综合化。e、 管理心理学对管理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f、 管理心理学对美国的社会福利也作出了重要贡献。(3) 近20年来,我国的管理心理学已取得了下述几方面的主要成就:a、 建立了学术组织与教学的研究机构。中国心理学会工业心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80年。中国的工业心理学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即工程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b、 翻译和编写了一批管理心理学著作。c、 各管理院校多数开设了管理心理学课程,并为企业管理人员举办了各种讲习班。d、 培养出了一批专

6、业人员。目前,我国有2个管理心理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科院心理所和杭州大学心理系)。e、 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6.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3个原则:S、L各原则的侧重点Y结合实例说明(1) 客观性原则:贯彻客观性原则,也就是尊重事实,依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事物;(2) 联系性原则:在考察职工心理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引起不同工种职工某种心理现象的原因、原因、时间、地点、条件、主体状态,还要考虑与此相联系的其他有关因素的影响,要在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关系中支研究职工在不同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岗位上的心理活动规律;(3) 发展性原则:在考察职工的心理活动时,要特别注意职工的需要、态度人际关系等在一定条件下的

7、发展转化。7.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S、L优缺点Y结合实例说明(1) 观察法;在日常的不作人工干预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方法,称为观察法。 特点:a.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b.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进行的。 根据被观察者所处的情景特点,可把观察分为自然观察和控制观察。依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2) 实验法;实验法是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主动地引起被试者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实验法具有如下优点: 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可以有计划地引起某中行为现象发生,而不必消极地等待它的偶然出现; 研

8、究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系统地操纵作为自变量的变化条件,观察条件的变化和作为因变量的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揭露该行为产生的原因; 研究者可以使某种行为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发生,反复观察验证,他人也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和验证。实验法可分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2种。实验能否成功地达到预定的目的,依赖于以下条件: 要有精巧的实验设计,即要在实验之前对实验手段、过程、条件等进行必要的分析和预计。 必须善于使用仪器,敏锐地观察实验过程和迅速抓住重要材料; 要善于整理和分析实验材料,从中得出正确结论。(3) 调查法;是通过搜集各种有关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的方法有谈话话、问卷法等。常用的问

9、卷量表有3种:是非法、选择法和等级排列法。(4) 测验法;是根据预先制定的标准化的测量表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测量的方法。测量的种类有很多,例如,能力测验、人格测验、智力测验等。(5) 个案法;也称案例法,是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几个月、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以便研究其行为变化的方法。8.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S 、L管理心理学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关系Y说明管心学在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意义(1) 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2) 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3) 有助于提供劳动生产率。(4) 有助于加强政治

10、思想教育工作。简记:管心原,客联发;管心意,人奖率思;管心法,观实调测个。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1.管理学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S主要思想与观点、L区别与联系(1)古典管理理论;L联系与区别早期管理理论:产生与18世纪下半期,主要代表是亚当.斯密国富论提出劳动分工学说;另外一个代表人物是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提出劳动价值论。 传统管理理论(又称经验管理);特点是:根据企业多年管理实践的经验积累而成的一整套管理理论和方法。代表人物巴贝奇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学;另外一个是艾末生,概括了管理效率十二原则:a、 管理人员要有明确规定的奋斗目标;b、 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常识;c、 要有

11、精明干练的咨询班子;d、 要有严明的纪律;e、 要大公无私,公平待人;f、 要有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和会计制度;g、 要有工作的计划和迅捷的调度;h、 要规定出工作的标准方法,安排好工作的时间进度;i、 建立标准化的负载条件;j、 要有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和环境;k、 要有明确成文的标准指导条例;l、 要实现有效率的奖惩制度。 科学管理理论;显著特点是以科学技术作为建立管理理论的主要依据。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泰罗科学管理原理倡导科学管理、法国的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提出管理是经营的六种职能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之一、德国的韦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要求是

12、权责合一的等级原则形成体系以及后来的美国的古利克和英国的厄威克。泰罗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是解决如何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问题,提倡计件工资制,对管理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许多原理和做法至今仍被采用。(2)行为科学理论; 人际关系理论: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A、工人是社会人B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C提高满足程度激发积极性。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4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获得较大的发展,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a、 人类需要理论;它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的问题。b、 人性管理理论,它侧重研究同企业管理有关的所谓“人性”问题。比较有影响的有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和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

13、。c、 群体行为理论:侧重研究企业中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团体力学理论”创始人温勒d、 领导行为理论:侧重研究企业中领导方式的问题“支持关系理论、管理方格理论、领导方式连续统一理论”简记:行为科学,需管群领。(3)现代管理理论; 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 各级组织三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联系; 决策理论学派:西蒙强调决策贯穿与管理的全过程,强调决策和决策者在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系统管理学派:侧重于从系统的观点来考虑和管理企业 经验主义学派;德鲁克和戴尔 强调注意当今的企业管理现状和实际需要,主张注重大企业的管理经验 权变理论学派: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

14、管理科学学派:伯法 运用数学手段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来求出最优解答,以达到企业的最终目标2.心理现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是人脑的机能,又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3.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过程,是心理现象的不同形式对现实的动态反映。心理过程又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S感觉、知觉、记忆、情感、意志等概念、L各心理过程的不同功能和三者之间的关系(1)认识过程;认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感觉、知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和整体属性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阶段 思维过程(包括记忆过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

15、头脑中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阶段。(2)情感过程;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 情感和情绪的分类:a、 按基本表现形态,可分3类:(1)激情,它是一种爆发迅速强烈而时间短暂的情感或情绪,如狂欢、暴怒、痛哭等。(2)心境,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续的情感或情绪,如心情舒畅,内心喜悦,闷闷不乐等。(3)热情,这是一种强有力稳定而深刻的情感或情绪,如人与人之间长期相处产生的感情等。b、 按社会性内容,分3类:(1)道德感。这是根据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评价别人或自己的言行所产生的情感或情绪,如信守合同、遵守公共秩序等。(2)理智感,它是人的认识和探求真

16、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或情绪,如对难题的钻研、对偏见的鄙视等。(3)美感。它是人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或情绪,如人对客观事物及其在艺术上美与丑的评价等。 情感的两极性;情感或情绪往往表现为肯定或否定的对立的两极性,如满意和不满意、喜悦和悲伤、爱和憎(3)意志过程; 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的特征;a、 能够自觉地确立目的。b、 自觉的能动性。c、 意志具有对行为的调节作用。d、 意志具有对心理调节的作用。e、 意志具有坚持的作用。 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是密切联系、彼此渗透的。a、 意志和认识的关系。离开认识过程,就不会有意志

17、行为。意志离不开认识,也给认识以巨大的影响。b、 意志和情感的关系。当某种情感对人的一定行为起推动或支持作用时,情感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当人们在从事他所不愿意做的事情时,情感也可能成为意志的阻力。 意志行为的结构;a、 采取决定阶段;是意志行为的开始阶段。b、 执行决定阶段;是意志行为的完成阶段。4.人性假设理论?S各假设的基本观点、L人性假设与管理措施之间的关系(1)“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麦格雷戈X理论的基本观点即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A、 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B、 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壮志,不愿意负任何责任,而心甘

18、情愿受别人的指导;C、 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D、 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E、 人大致可以分为2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X理论的管理措施;A、 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在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方面,而对于人的感情和道义上应负的责任,则是无关紧要的,从这种观点来看,管理就是进行计划、组织、经营、指导、监督,这种管理方式叫做任务管理。B、 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时,与广大工人群众无

19、关。工人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C、 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就是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2)“社会人”的假设;霍桑实验的主持者梅奥提出的。“社会人”的假设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在工作中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的因素。“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a、 传统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惟一动力。霍桑实验认为,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b、 传统管理认为,生产

20、效率主要决定于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霍桑实验认为,生产效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则取决与家庭和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 传统管理只注意“正式群体”问题,诸如组织结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霍桑实验还注意到存在着某种“非正式群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影响群体成员的行为。d、 霍桑实验还提出新型领导的必要性。领导者在了解人们合乎逻辑的行为的同时,还须了解不合乎逻辑的行为,要善于倾听和沟通职工的意见,使非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社会人”的假设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调动人的积极性上起决定性作用。“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措施:a、 管

21、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而应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b、 管理人员不能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织等,而更应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c、 在实行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而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d、 管理人员的职能也应有所改变,要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3)“自我实现人”的假设;是马斯洛提出的。所谓自我实现,指的是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能,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才充分发挥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意。阿吉里斯提出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理论是和马斯洛的理论有同样的涵义。麦格雷戈总结了这些观点,提出了Y理论:Y理论基本观点:

22、实际是“自我实现人”的假设的概括。A、 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如同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B、 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惟一方法。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C、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责任。D、 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问题的创造性。E、 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一般人的潜力只利用了一部分。Y理论的管理措施:A、 管理重点的改变;B、 管理人员职能的改变;C、 奖励方式的改变;D、 管理制度的改变。(4)“复杂人”的假设(Y举例说明假设与相应的管理措施);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的,这是由于长期的研究证明,

23、无论是“经济人”“社会人”的假设,还是“自我实现人”的假设,虽然各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并不适用于一切人。根据“复杂人”的假设,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理论,称为应变理论。“应变”是指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就是超Y理论。超Y理论的主要观点:a、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b、 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它们会发生相互作用并结合为统一的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c、 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会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d、 一个人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要。e、 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

24、各异,其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没有一套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和任何个人的普遍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超Y理论的管理措施: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能千篇一律。简记:人性假设,经社自复第三章 个性与管理1.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S2.个性包含了2个相互联系的部分?(1) 个性倾向性,即心理过程的倾向性,是指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意识倾向性,包括兴趣、爱好、需要、动机、信念、理想等;(2) 个性的心理特征,即心理过程的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3.个性的特征?S(1) 独特性;(2) 整体性;(3) 稳定性;(4) 倾向性。4.个性的

25、形成过程?(社会会化过程)L(1) 婴幼儿期;(2) 学生时期;关键时期(3) 社会时期;定型时间。5.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L(1) 先天遗传因素;(2) 家庭因素;(3) 文化传统因素;(4) 阶级和阶层因素。简记:个性特征,独整稳倾 个性因素,先家文阶。个性理论,特社心个。6.个性的理论?L、Y举例说明你所熟悉的某人的个性特征(1) 特质论:就是从人的心理特征来研究人的个性,代表人物:阿尔波特、艾森克和卡特尔等。(2) 社会学习论:代表人物:米勒、达乐、罗特、班图拉等。有以下几个观点:a、 一个人在特定的情况和环境中的行为取决于情况环境的特殊性,取决与个人对情况环境的评价和对别人的类似的行

26、为观察。b、 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有些行为是直接学来的,而有些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c、 强调个人行为和别人的关系。总之,社会学习论的核心认为环境的变动引起人的特殊行为。(3) 心理分析论:代表人物:奥地利精神病医学家佛洛伊德及其学生荣格和阿德勒。a、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个性是一个整体,包括彼此关联而相互作用的三个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b、 荣格认为,个性的发展并不取决于本能的冲动,而是由于个人为达到自我实现的内在潜力所引导。c、 阿德勒也不同意老师的观点,强调个人争取优胜意识才是人的行为的主要内动力。(4) 个性类型论:a、 荣格起初把个性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类型;b、 麦迪和荣格把个

27、性为内、外向的基础上,还把人由于出生以后受到环境压力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高忧虑、低忧虑两个因素加以考虑。因此,麦迪认为,研究人的个性应当考虑内、外向和高、低忧虑这四个因素,以上四个因素的不同组织形成不同的四种个性结构。 外向高忧虑低忧虑紧张、激动、情绪不稳定、爱社交、依赖镇静、有信心、信任、适应、热情、爱社会、依赖内向紧张、激动、情绪不稳定、害羞。镇静、有信心、信任人、适应、温和、冷淡、害羞7.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S8.气质的类型:是由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的气质结构。S(1) 多血质,也称活泼型;强、平衡、灵活型。(2) 粘质型,也称安静型;强、平衡、

28、不灵活型。(3) 胆汁质,又称兴奋型;强、不平衡型,也叫不可抑制型。(4) 抑郁质,又称抑制型;弱型。简记:气质类型,多粘胆抑。多活、粘安、胆兴、抑抑。9.气质在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1) 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的区别。(2) 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高低。(3) 气质对工作性质和效率以及人际交往方式和教育方式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10.气质的应用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L、Y(1) 在安排特殊工作的人员时,必须注意气质要求的绝对性。(2) 在一般的工作安排和人员优化组合时,必须注意气质要求的互补性。首先,要注意满足工作对同一个个体且有几种气质的互补性的要求。其次,要注意不同职位对气质的互补有不同的要求

29、。最后,在人员优化组合时,要注意集体对不同个体的气质类型的互补性的要求(3)在进行人员培训时,既要注意气质的顺应性,也要注意气质的发展性简记:气质应用,绝互顺发。11.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S12.性格与气质的关系?联系和区别L(1) 它们都是人脑的机能,其共同的基础是神经类型。性格在一定的先天类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 性格和气质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同时形成的,也是由人的脑的同一活动实现的。(3) 气质更多地体现神经类型基本特征的自然影响,是神经类型在行为、活动中的直接表现;而性格更多地体现了社会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外来影响,是在神经类型的基础上形成的暂时联系

30、系统。(4) 某些气质特征和某些性格特征之间不存在着简单的单一关系,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相同的气质类型的人又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5) 气质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因为任何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另一面。但性格有优劣、好坏之分,因为性格决定着和影响着人的行动的方向和内容。13.性格的的特征结构:S(1) 性格的态度特征:表现在对待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态度特征;(2) 性格的意志特征:表现为个体在调节自己行为方式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特征;(3) 性格的情绪特征:人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自觉控制,使之具有某种稳定的特点,即人在性格方面的情绪特征;(4) 性格的理智特征:

31、指人们表现在感知、记忆、想像和思维等认知方面的个体差异。简记:性特结,态意情理。14.性格的类型?L(1) 按人的心理机能分类: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2) 按人的心理活动倾向性分类:外倾型和内倾型。(3) 按人的独立性程度分类:顺从型和独立型。(4) 结合人的四种气质类型分类:活泼型性格、力量型性格、完美型性格、和平型性格。15.性格的应用必须重视的4个方面?L、Y(1) 要重视管理者自身性格的锻炼; 自我广延能力。 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 情绪上安全感和自我认可。 表象上具有现实性知觉。 具有自我客观化的表现。 具有一致的人生哲学。(2) 要重视对组织成员性格的了解和把握;(3) 要重视

32、领导班子及其组织成员的性格互补结构;(4) 要重视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良好性格的环境。16.能力是指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或者说,能力是个人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S17.制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L(1) 素质;是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特征,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的特性。(2) 教育;人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一条重要途径是通过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和存在的劳动工具来实现的。(3) 社会实践;教育作为发展能力的外部条件,必须通过人自身的社会实践才能发挥作用,社会实践是决定性的因素。(4) 勤奋;主观上的勤奋努力,是一个人事业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因而也是使能力获得较快和较大

33、提高的必由之路。(5) 兴趣;人的能力的发展与兴趣也有密切的关系,所谓兴趣就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安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简记:能力因素,素教践勤兴。18.我国学者一般从三个角度对能力结构进行分类:S(1) 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 基本能力是指某些单因素能力,如干支、记忆、思维、肌肉运动等能力; 综合能力是多种基本能力的综合,如数学、音乐、分行、管理能力等。(2) 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再造能力是指人们能顺利地学习和掌握前人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和生产技能,并能按照已有的式样进行某种学习、工作或生产活动的心理素质。 创造能力是指人们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在总结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独立地创造出对社会具有一

34、定价值的、独特的东西和心理素质。(3) 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认识能力是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基本心理素质,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注意能力等; 实践能力是人们自觉地、有意识地调节个体外部行为以作用于外部世界环境的基本心理素质,包括日常生活、社会工作、经济管理、生产劳动、科学研究能力等。19.能力的个体差异?S(1) 能力的类型差异:指个体能力发展方向的差异。(2) 能力的水平差异;指个体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分四个等级:能力低下、一般能力、才能、天才。(3) 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指个体能力发展的年龄差异,虽然能力发展有一般的年龄规律性,但也存在个别差异性。20.能力应用要注意4个问题?

35、LY(1) 在安排工作时,注意对组织成员的能力进行全面了解,做到人尽其才;(2) 在招聘人员时,注意职业对能力要求的阈(y、泛指界限或范围)限性,避免要求过高或过低;(3) 在优化组合时,注意能力类型差异的互补性,以发挥团体的协作作用;(4) 在人员培训时,处理好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关系,以提高培训效果。第四章 知觉与个体行为1. 知觉是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2.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L与感觉、表象、思维的关系(1)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2)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产生的对这个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包

36、括视觉、触觉、听觉、肤觉、味觉等;(3) 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4) 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3. 知觉过程一般经过五个阶段?L(1) 观察;(2) 选择;(3) 组织;(4) 解释;(5) 反应4.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L、Y(1) 客观因素:A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刺激作用强烈而突出的事物;B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差别越大越易区分C对象的组合-知觉对象的组合服从4个原则:接近原则、相似原则、闭锁原则、连续原则。(2) 主观因素:A需要和动机-凡是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符合人的动机的事物,容易成 为知觉的对象。 B兴趣和爱好-人们的兴趣爱好会使人们集中注意于感兴趣的对象 C

37、个性特征-不同气质类型的人知觉的深度和广度有个别差异、性格类型不财的人选择知觉对象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能力类型也会影响知觉对象的选择。 D过去经验-过去的经验对知觉的选择和组合起影响作用 E知识结构-人们原有知识结构的不同,对知觉对象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差异。5. 社会知觉不仅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知觉,而且包括个人对群体的知觉、群体对个人的知觉、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个人和群体间关系的知觉。实质是对人的知觉。S6. 社会知觉的分类?S(1) 对个人的知觉:指通过对别人外部特征的知觉,进而对他们的动机、感情、意图等的认识;(2) 人际知觉: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主要特点在于有明显的情感因素进入知觉过

38、程;(3) 角色知觉:指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7. 社会知觉效应?LY(1) 第一印象效应。在管理中,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注意:a、在看待别人时,要尽量避免仅仅凭第一印象就下判断,并根据这种片面的判断去待人接物,对人对事要多观察、多分析,以发现对方的优点;b、在对待自己时,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随时随地的给人留下第一个良好的印象,为以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有利的基础;c、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注意克服由于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各种偏见和误解,引导人们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3) 晕轮效应:指我们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

39、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这个人的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晕轮效应最典型的表现:对某人无好感,则对他的一举一动都看不顺眼;有了好感,则对其一切言谈举止都觉得顺眼。要克服晕轮效应,必须在社会知觉过程中,坚持认识人和事的全面性、动态性和客观性。a、要在深入了解和全面观察、分析一个人的言行后,才对其作出评价;b、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切忌用静止的眼光和成见去“盖棺定论”;c、要以客观的标准评价人,不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4) 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优先效应是指一人人最先给一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近因疚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具有强烈的影响。首先,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待初次认识的人要注意给他留

40、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强化好优先效应;其次,在组织社会活动和开展宣传工作中,充分利用两种效应的作用来强化效果;(5) 定型效应:指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对社会上某一类人比较固定的看法。一方面要注意利用定型效应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注意克服定型效应的消极作用,防止用简单的归类、非本质性的归类去抹杀特殊性、差异性,避免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以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8. 归因的概念: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的过程,即根据人的外部行为特征解释和推论其原因。S9. 归因的三种模式?LY(1) 海德的两因归因模式:基于人类总是试图从周围世界得出某种意义这一考虑而提出归因模式的。根据行为

41、的原因是来自外在的环境条件或内在的主观条件分情境归因和个人倾向归因。(2) 凯利的三度归因模式:从变化分析的角色来提出他的归因模式的。三方面因素:知觉者本人的特点、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者与知觉对象进行交往时所处的环境。根据三个标准:a、 前后的一贯性,即人们的行为在不同的时间内是否前后一贯。b、 普遍性,即观察某个人时是否与周围其他的人有相同的反应。c、 差异性,即一个人在另一种情况下也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3) 韦纳的成败归因模式。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这四种因素,可以按内外因、稳定性和可控制性三维度来划分。从内外因来看,努力、能力是内因;任务难度和机遇是外因。从稳定性来看,能力、任

42、务难度是稳定因素;努力和机遇是不稳定因素。从可控制性来看,努力是可控制性因素,努力和机遇是不可控制的。10. 常见的归因偏差?L(1) 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2) 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3) 对自然现象作拟人化归因的偏差。11. 归因偏差的克服?L(1) 要引导组织成员学习科学知识,尊重自然规律的特殊性,避免拟人化归因。(2) 要引导组织成员多进行个人倾向归因,克服总是归因外在因素的偏差,以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作用;(3) 要引导组织草原多从内在的不稳定因素(努力)归因,少从内在的稳定因素(能力)归因,克服总是认为自己能力低的归因偏差,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12. 自我自觉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S13. 自我自觉与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