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近代散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元明清近代散文.doc(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十章 宋元明清近代散文一、 复习提要1、了解这个时期散文发展的概况。2、重点掌握宋代六大家(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询、苏轼、苏辙)的创作成就。3、掌握一般散文作家的代表作。4掌握散文流派的代表作家和文学主张。5、掌握教材中所选小说作品的人物刻画及其艺术成就。二、填空题1、待漏院记的作者是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 。2、明初散文名家有 、 、 。秦士录的作者是 。3、茶陵派的代表人物是 。报刘一丈书的作者是 。4、复社的创始人是 。明末小品文成就最高的作者是 。5、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是 。阳湖派的创始人是 和 。6、清代骈文中兴,成就最高的作家当数 ,代表作是 。7、病梅馆记的作者是 。少年中国
2、说的作得是 。8、席方平选自 ,作者是 。三、单项选择1、全篇用十一个“也”字说明句来写景、叙事,抒情的作品是:( )A、岳阳楼记 B、醉翁亭记C、秋声赋 D、前赤壁赋2、答司马谏议书的作者是:( )A、欧阳修 B、王安石 C、曾巩 D、苏轼3、代表北宋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的作家是:( )A、欧阳修 B、王安石 C、苏询 D、苏试4、金石寻后序的作者是:( )A、岳飞 B、李清照 C刘子翚 D文天祥5、卖柑者言的作者是:( )A、刘基 B宋濂 C、高启 D、杨士奇6、提倡“童心”说的作者是:( )A、归有光 B、李贽 C、袁宏道 D、钟惺7、祭妹文的作者是:( )A袁宏道 B、张岱 C、袁枚 D
3、、汪中四、多项选择1、出自欧阳修笔下的作品是:( )A、待漏院记B、朋友党C、六国论D、石钟山记E、醉翁亭记2、刘基的作品集有:( )A、伯牙琴B、郁离子C、乐田集D、秦士录E复瓿集3、马中锡是下列何人的老师:( )A、李东阳 B、何景明 C、李梦阳 D、王世贞 E、康海4、李贽的著作有:( )A、谗书 B焚书 C藏书 D、日知录E、初谭集5、“清初三先生”是:( )A、顾炎武 B、黄宗羲 C、侯方域 D、魏禧五、判断题1、醉翁亭记描写秋天情状,表达作者凄凉寂寞的审美感受。 ( )2、六国论是曾巩的代表作。 ( )3、借游记来说理是宋代游记的一大特点。 ( )4、宋代说话分四家:小说、讲史、讲
4、经、合生(或商迷)。碾玉观音属“小说”。5、送东阳马生序是刘基勉励同乡马生刻苦学习,自励精进的作品。 ( )6、虎丘记以描写斗歌情景为精彩。 ( )7、核舟记的作者是张岱。 ( )8、柳敬亭说书选自陶庵梦忆。 ( )9哀盐船文刻画了汪中的形象。 ( )10、席方平揭露了阴曹地府的腐败黑暗,以影射现实。 ( )六、名词解释1、唐宋八大家2、七子3、唐宋派4、拟话本 5、桐城派七、简答与论述题1、待漏院记采用前后对比的写法,这对于表达文章的主旨有何作用?2、岳阳楼记着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请具体分析作者是如何写景抒情引出这一主旨的?3、岳阳楼记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4
5、、醉翁亭记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5、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在写景抒情方面有何异同?6、秋声赋紧紧扣住“声”字来写,谈谈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秋声的?7、苏洵的六国论和贾谊的过秦论均属史论,在写作目的、论证方法上有何异同?8、墨池记中用了较多的设问句,仔细体会一下它们的含义和作用。9、答司马谏议书中“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一段,包含了哪些意思?为什么要这样写?10、分析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如何写景抒情做到情景交融?又怎样由情入理、做到情理相生? 11、指南录后序的第四段,作者用列举的方法叙述面临许多死亡险境,这样写对作者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12、碾玉观音中的秀秀这一形象有什么特点?13、错斩崔宁这篇文章
6、多巧合。试评述这些巧合在情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14、秦士录选择了一系列富于特征的细节来描绘邓弼“亦雄亦狂”的性格,请结合课文分析之。15、简析秦士录的主题思想。 16、卖柑者言所采取的诘问形式?对深化题旨有何帮助?结尾作者自问,又有何作用?17、中山狼传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有什么成功之处?18、项脊轩志中“悲”、“喜”二端以何为主?作者是如何处理二者的相互关系的?19、读报刘一丈书,结合课文有关语句的语言环境谈谈你对“人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宿命论思想的看法。20、李贽又与焦弱侯为什么感情越来越强烈?21、又与焦弱侯为什么要重点“打抽丰”一事?22、试就“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这一观点作具体的分
7、析、评判。23、林西仲认为徐文长传“以奇字立骨”,这一评断是否正确?24、作者介绍徐渭的诗歌风格,连用了六个出人意表的比喻,说说这样写有何好处?25、在虎丘记中作者在介绍斗歌情景时,是以什么为界尺来分层描述的?26、从核舟记的行文笔墨详略来看,文章是否实现了原作的意图?27、西潮七月半第一段己对五类游客分别作于描述,而第二、三两段作者又以两个具体场面,对真假看月者作了比较!这样是否显得重复?从文章结构看,第一段与后面两段是一种什么关系?28、柳敬亭说书介绍柳敬亭的说书艺术,除正面描述外?还用了什么方法?29、筒要分桥五人墓碑记动用对比手法迸行衬托的艺术效果。30、谈谈狱中杂记这篇课文的结构特点
8、。31、祭妹文在抒情上采取的方式有什么作用?32、作者在祭妹文中叙述了许多琐事?为什么?如从时间的角度考察这些琐事的纵向联系,作者选取它们是否还别有用意?33、自京师至泰安,路程遥远,作者在登泰山记中仅用二十六个字记叙这一过程,请分析该句造句和用词的特点。34、说说“雪”字在登泰山记景色描写中的意义及其对文章格调所起的作用。35、谈谈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一文的深刻寓意。36、病梅馆记的写作特点是什么?37、少年中国说的第三段和第五段,作者采取了哪些修辞手段,把抽象的议论写得很形象化?38、造成社十娘悲惨结局的因素有哪些?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39、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甲的庸懦、自私和杜十娘的天真
9、、机灵而又刚强?40、分桥一下席方平的为父伸冤昭雪的整个情节可分哪几个层次?41、就灌口二郎神形象作一简要的评析。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王禹偁 范仲淹 2、刘基 宋濂 高启 宁濂 3、李东阳 宗臣 4、张溥 张岱 5、桐城派 张惠言 恽敬 6、汪中 哀盐船文 7、龚自珍 梁启超 8、聊斋志异 蒲松龄二、单项选择1、B 2、B 3、D 4、B5、A 6、B 7、C 三、多项选择1、BE 2、BE 3、CE 4、BCE 5、ABD 四、判断题1、 2、 3、 4、 5、6、 7、 8、 9、 10五、名词解释1、这一名称始于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在此之前,朱右曾编八先生文集。这八人分别指韩愈、柳宗
10、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他们奠定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传统。2、明代出现的一个最大的诗文流派。“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是李梦阳、何景明。“后七子”的代表人物是李攀龙、王世贞。他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3、以明代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一个散文流派。他们推崇唐宋散文,主张“自为其言”、“直抒胸臆”与“七子”的复古主义不同。4、“拟话本”这一名称是鲁迅先生提出来的,指明代文人模仿宋元话本而创作的短篇白话小说,它只能供人案头阅读。著名的作品有: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5、以清代方苞(创始人)、刘大櫆
11、、姚鼐为代表的一个散文流派。提出了“义法”、“义理”、“考据”、“文章”的创作原则。六、简答与论述题1、为了体现劝诫宰相为政当勤、忠直无私、保国安民,而不应图谋私利、惑君乱政,或窃取高位,苟求厚禄,庸碌无为的主旨,文章在第二段采用前后对比的写法,刻画了贤、奸二相的形象。通过两相对照,是非分明,褒贬清楚,使文章的主旨表达得更加鲜明、有力。 2、本文重点不在记岳阳楼,而是通过描写岳阳楼周围气象万千的景色和对“迁客骚人”两种不同“览物之情”的否定,抒发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感情和高尚抱负。所以,作者只在第一段概述了重修岳阳楼的经过和作记的缘由,接着在第二
12、段从大处落墨,勾画出洞庭湖的浩大气势和万千气象。因本文的重点不在写景,而在“言志”,所以很快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收结上文,并巧妙地用“然则”一词作转折和以“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作过渡,由景及人,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段文字。作者在第三、四段申,便分别详细地描写了洞庭湖霪雨霏霏、凄凉阴森和春和景明、恬静欢畅的景色,引出了“迁客骚人”触景生情、登“斯楼”而产生的“感极而悲”和“其喜气洋洋”的不同感情。这不仅回应了第二段末尾的设问,更重要的是为末段的议论设置了反衬条件。在此基础上,文章第四段展开了议论。作者首先用了一个设问句,道出了“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不同;接着又用了
13、一个设问句。巧借古仁人之口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怀抱,水到渠成地引出了文章的主旨。3、本文即事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写得色彩鲜明、境界逼真;同时景为情设,情由景生、写得情景交融。另外,采用对比方法写景,写景多用骈体,也使得文字均衡,音节和谐。4、醉翁亭记一文所反映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曲折复杂的。从文字表面来看,写景抒情,一派欢乐;但仔细品味,在这种欢乐气氛的背后,却隐含着作者以邀游山水来排遣苦闷的感情。欧阳修是封建时代一位有抱负的知识分子,他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而被贬官滁州,醉翁亭记就是他在被贬做滁州知州后第二年所作。他在政治上遭受排斥,仕途失意的情况下,内心的抑郁之情通过浪迹山水、宴饮酒酣发泄,
14、但怀才不遇的情怀总难抛却,因此在字里行间难免有所流露,文中通过描写滁州人民的欢乐情景所展现的“官民同乐”的图画,显然是作者政绩和才能的显示,反衬出朝廷对他的贬斥打击是多么的不公。这岂不蕴含着作者的愤慨之情吗?难怪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发出“人知从大守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感叹。这不正蕴含着作者难言的苦闷与辛酸吗?所以本文很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作者寓忧愤于欢乐之中,借邀游山水来排遣苦闷之情。有人认为本文仅是一篇游戏之作,显然是不当的。5、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皆为写景抒情之佳作,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共同点是: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将景物写得生动鲜明。引人入胜;都做到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其不同点
15、是岳阳楼记在描写洞庭湖“阴”、“晴”景色时,运用对比手法,极力铺陈、夸饰;而醉翁亭记在描写山间朝暮和四时不同景色时,却采用速写手法,极其简练地勾画出山间朝夕和四时的景物变化。岳阳楼记是先写景后抒情,“景”、“情”分明;醉翁亭记则造成一种浑然天成的意境,使人难将景、情分开。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跃然纸上;醉翁亭记中,作者遨游山水之乐溢于言表,排遣苦闷之情却含而不露。6、作者从听觉、视觉及用秋天景物烘托这三方面来描写秋声。作者先从“闻”的角皮来写。他运用人们的生活经验,通过多种比喻,启发人们想象,描写听到的秋声。以风雨声、波涛声、金属撞击声、马蹄脚步声来形容秋声,既展示了秋声由远
16、而近、由小到大、有急有缓,有强有弱、渐行渐远的变化过程,又勾勒出了所闻秋声的鲜明形象,使秋声变得不仅可听而且可见了。作者又从“视”的角度来写,作者假托要童子“出视之”,童子看后回报:“星月皎洁,明月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按说,秋声无形,怎能“出视”?但因“星月皎洁”,因而风撼树动明显可见;“四无人声”,自然风吹树响能够被听到。视觉和听觉又交融在一起了。接着作者描摹秋状,从色、容、气、慧四个角度描划出变化多端的秋景,渲染秋气的肃杀,来衬托秋声,说明秋声“凄凄切切,呼号奋发”的原因,进一步完成对秋声的形象描写。7、在写作目的上,两文都是借评历史事件,以提醒当政者吸取教训,改变政策。所不同的是
17、:贾谊的过秦论,谈的是秦朝的对内政策,作者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废除暴政,施行仁义;而苏洵的六国论,淡的则是六中的对外政策,作者要求宋王朝吸取六国的教训,不要向契丹(辽)、西夏采取纳银割地的妥协方针。在论证方法上,两文都采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阐述中心论点。在这方面不同的是:过秦论是先铺陈事实,进行分析论证,最后才揭出主旨;六国论则是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层层展开论述。8、本文的设问句多有推测、商榷的含义,起到了判断留有余地,引人思索、意味深长的作用。9、这一段不仅指出了作者实行变法的目的和司马光反对变法的实质,而且显示了作者坚持变法的决心。首先作者以抑为扬、明言“以在位久,
18、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期民”而“知罪”,实则是说自己在变法方面过去做得不够,今后当大力推进。接着作者语恭词谦却又断然明确地否定了保守派的做法,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一段之所以要这样写,首先是文意顺理成章的结果(驳斥论敌责难后自然要下面亮明自己的态度;前边大量论述分析后自然要在文末总结、点睛、拔高);同时作者用含蓄委婉的语词申明自己的立场,批评对方的不足,也可收到较好的效果。10、本文在写景的基础上抒情,写景抒情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文章一开始,作者就点明了时令“秋”,从而引出了秋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分别写出了秋气之爽,秋意之浓、秋水之盛。作者同时还写到“月出于
19、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朗朗月景。而作者对风、水、月的欣赏和“举酒属客”、吟诵诗章的举止及泛舟宽阔江面的感觉,又分明流露出他那欢愉的畅游之情。这是触景生情、由眼前景激发胸中情,作者的主观感情跃然纸上。当作者被眼前景物陶醉得飘飘欲仙时,饮酒尽兴是其必然。而“饮酒乐甚”引起了“扣舷而歌之”。在作者的乐情发展到顶点时开始转生悲意。客人倚歌吹箫和之,渲染、深化了这种悲意。这就自然引出了主客问答。而主客问答正是由情人理的开始。客人面对历史陈迹,怀古伤今,从而产生了人生苦短、功业未就的哀叹,不仅使主客的悲情达到了高潮,同时为作者的主观议论作好了铺垫。于是作者就以眼前的水和月作比喻,论述了“变与不变”的
20、哲理。用这观点去看待宇宙中的万事万物,作者就得到了思想解脱。而解脱的方法,还是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至此,作者的情又由悲人乐超脱之乐。这样文章在由乐情转人悲情后,作者又用哲理化的议论使悲情复转为乐情,不仅文意曲折跌宕,而且文章显得情理并茂。11、作者在文章的第四段,之所以采用列举的方法,连用十八个排比分句,叙述他面临许多死亡险境,是因为越把他万死一生的遭遇写得详尽,险恶、悲切动人,就越能突出他的忠贞报国之志和万他悲愤之情。这样写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12、作者把秀秀置于同成安郡王、郭排军的矛盾斗争中,并通过秀秀自身的言行,表现了秀秀追求爱情幸福之大胆、热烈、执着和反抗
21、邪恶势力之勇敢、顽强、机智的性格特征,成功地塑造了秀秀这一形象。13、本文多巧合,这些巧合推进敌事情节不断发展,一步一步地实现着作者的创作意图;同时使故事情节显得曲折复杂,引人入胜,奇巧而又合理。14、本文为了表现邓弼“亦雄亦狂”的性格,选择了一系列富于特征的细节,如拳击邻家斗牛,手持市门石鼓,特别是强拉书生饮酒、勇闯王府示武两节,生动地描绘了他那奇特的言行,使他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15、 本文主要表现邓弼狂放豪爽、雄壮英勇、博学多才的个性,同时抒发了英雄受压,不遭于时的痛惜心情,在一定程度上揭露批判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的罪行。16、本文在阐明事理时,采取诘问的形式,自然而巧妙地将卖柑者用
22、“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坏柑欺世牟利的生活小事引入对社会风习的批评,进而转向对当时文臣武将的猛烈挟击,以小喻大、由表入里,从而层层深化题旨,使文章立意深刻,并具有雄辩的逻辑性和感染力。文章第一段末通过作者的诘问,提出一个“欺”字,指责卖柑者的不义行为,自然地引出了卖柑者的反驳,巧妙地将卖柑欺人的生活小事引入对社会风习的批判。从卖柑者以“欺”为生,受欺者“未尝有言”,“世之为欺者不寡”,便可看出骗人有理,受骗活该,逐之成风,足见当时社会道德之沦丧殆尽。又由“欺者寡”,进而转向对当时文臣武将的讽刺揭露,指出他们不过象“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柑子一样。作者就是这样采取诘问形式,步步深化题旨,使文章立
23、意深刻;并使文章既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又增强了论辩的力量,读者不能不为卖柑者雄辩有力的答辩所折服。同时,一连串的诘问还强化了卖柑者“愤世疾邪”之情,也必能激起读者心底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结尾作者自问,既策略地点明了作文的旨意。又使得文意深长,耐人寻味。17、本文在刻画了人物性格方面是成功的。作者以中山狼和东郭老先生存亡为背景,设置了一系列变故迭出、扣人心弦的情节,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来凸现寓言人物的性格。文章先写狼中箭逃命,路遇东郭先生求救;接着写东郭先生千方面计救狼。狼被救后反要吃掉东郭先生;再写双方相持不下,议定询问三老;最后写问老树、问老牛、东郭先生险些丧命,终以杖藜老人之计智杀中山狼。
24、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中山狼和东郭先生各以言行凸现了各自的性格。当狼向东郭先生求救时,甜言蜜语,信誓旦旦,委曲求全;而一旦得救后,就急欲吃掉东郭先生,并且巧言夺理、反施诬陷。这些都深刻地揭示了中山狼贪婪凶残、阴险狡猾的本性。当东郭先生救狼时,明知狼为何物,却死守墨家“兼爱”之道、千方百计加以解救;本来与狼约定询问三老,而当狼逼他去问老树老牛时,他却只有屈从,最后杖藜老人诱狼入袋,要他用刀杀狼时,他竟说“不害狼乎?”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东郭先生的迂腐儒弱。18、作者在文中说自己住在项脊轩,多有可喜,也多有可悲,从课文所叙述的实际来看,显然是以悲为主。作者在第一段写了项脊轩的修葺情况和室内外的景致,表现
25、其自得其乐的情绪后,从第二段开始,主要写各种可悲之事:大家庭分崩离析;幼年时慈母早丧;有负了祖母厚望;心志不为人和;中年失去爱妻;等等。充分表达了作者那痛苦哀伤之情。作者在写悲喜转换时,过渡简洁、自然。如第一段中,在先写了项脊轩的狭小、年久、破旧、阴暗后,以“余稍为修葺”宕开一笔,转写“可喜”之情景;第二段开头,以一句承上启下,转入“可悲”之人事。而且作者常以昔日可喜反衬今日可悲。如作者由眼前的项脊轩勾起了对已故亲人的诸多回忆,这些回忆愈幸福,失亲之痛愈凄伤;眼前之物愈完美,追忆之情愈深切,文末怀念亡妻一节即为明显例证。19、本文结尾有两处似为流露宿命论思想,其实联系这些语句的语言环境加以品味
26、分析,则并非如此。第三段末,作者在讲了自己对权者的态度后说:“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矣!”这实际上是作者不愿趋炎附势的借口。第四段末,作者劝慰刘一文时说:“天之与先生者甚百即天意亦不欲长者轻弃之也,幸宁心哉!”这实则是作者在揭露了官场黑暗后坚信时局终将好转的表现。20、这是因为作者对伪道学家的卑鄙伎俩和丑恶灵魂有着清楚而深刻的认识,感情上达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也是为了让读者对伪道学家的真实面目逐步认清,越来越憎恶。21、 “打抽丰”是当时人们熟知的丑行,黄生“打抽丰”的卑劣手段和伪道学家欺世获利的可耻伎俩十分相似。所以以此为例,可以形象深刻地揭露伪道家;对黄生“打抽丰”的行径描述得越具体,对伪道
27、学家的揭露也就越有力。这无疑使得文章主旨更加鲜的突出,并易为读者理解接受。22、在这一观点中,作者并不是一般地反对多读书、多懂道理,而是针对性地反对多读理学之书,多懂理学之理。因为作者认为理学扼杀人性,掩蔽童心,使人真情丧失,说话言不由衷,作文辞不达意,为政难见政绩。这一观点是建立在反理学反传统的基础之上的,是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的。然而“童心”是一个抽象的命题,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这一点也须我们加以注意。23、林西仲的这一评断是符合作者立意的。这不仅因为本文中多用“奇”字,而且纵观全文的所叙所议确实是紧扣了“奇”字,说明作者是以“奇”为绳墨来取舍材料,又以“奇字为骨架来结构文章的。也正因
28、为如此,虽然文章的所叙所议纷杂、简短,却毫无零乱松散之感,倒显得神气凝聚!骨力劲健。24、这样写,即出人意表又形明象生动地介绍了徐谓的诗歌风格;同时不巧妙地呼应了文章对徐谓抱负、性情、遭际等叙述评介,加深了读者对徐谓之“奇”这一文章主旨的感受和认识。25、作者是以时间先后、歌者多少、歌唱水平由低到高的不断变化为界尺来分层描述的。26、王叔远雕刻的核舟,选取苏轼游赤壁这一题材,是借苏轼其人其事寓托自己旷达的人生态度。而魏学 的这篇记文,则主要是写核舟雕镂的精细,盛赞王叔远“技亦灵怪矣哉”。文中虽然记写了苏轼泛游赤壁的船貌、诗句、人物情态,但笔墨还是着意表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雕出众多人物文字
29、,且惟妙惟肖、“钩画了”。从行文安排上,作者根据人们观看事物的心理程序,将核舟分成四分依次介绍,又将各部分按先整体后局部的程序,从容道来,这也是意在让人了解王叔远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特别是结尾的一段评论,更是反映了作者这篇记文的主旨,而没体现出王叔远原作的意图。27、本文的写作意图有二:一是记述当时的杭州人七月十五游西湖的盛况;二是嘲讽当时的官家富户和无聊之辈附庸风雅的丑态、赴凑热闹的俗气,标榜“吾辈”风雅女士清高拔俗的情致。文章第一段,主要表现第一意图;第二、三段,主要表现第二个意图。为了表现第二个意图,作者在第二、三段,从第一段列出的看月人中拈出两类,分别描述,加以对照,此时由于作者的用意
30、较前有所不同,所以对描述的对象有选择,对对象的描述有侧重,将真假看月者描述得较详较深刻,集中突出,对比鲜明。因而文章并不显得重复。 从文章结构看,第一段是总写,比较概括简略;后面两段是分说,比较具体详细,二者是一种总分关系。28、本文介绍柳敬亭的说书艺术,除正面描述外,还用了侧面烘托的方法。本文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柳敬亭相貌丑陋。这对柳的说书相当不利。但他却能与当时名妓王月生行情相等,且敢摆身份,要高价而使生意兴隆。这就反衬出了柳的说书艺术出类拔萃,超乎寻常。29、文中先将庸夫俗子“死而无闻”与五人身后“英名如彰”对比,以强调五人之死不同寻常,并托起下文。接着将爵高位显者的“辱人贱行”与五人蹈死不
31、顾的义举进行比照,揭示五个的高尚品格,最后假设五人如果“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与实际上死于大义、“屈豪杰之志,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对比,说明五人虽死犹生,死得其所。本文就是这样多次运用对比,进行反衬烘托,突出了五位市民领袖见义勇为的崇高精神,加强了艺术效果。30、作者紧紧围绕“贪赃枉法”这一中心、从自己的所见所闻入手,把材料安得环环相扣,层层深人。他先从眼见死人之多写起,引出杜君的一段谈话,指出其因是瘟疫流行,而瘟疫流行的主要原因是“系囚之多”,而系囚之多的重要原因则是刑部各级官吏直到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这就自然扩展到揭露狱卒、胥吏的种种敲诈勒索行径
32、。贪赃必然枉法。狱卒胥吏一方面虐待迫害人犯,造成轻罪重罚甚至使无辜者蒙冤致死;另一方面却让真正的环人逍遥法外甚至在狱中逍遥自在。于是,文章最后三段就又记叙了某氏兄弟和郭四、李姓三个实例加以说明。曲于作者这样结构文章,所以不仅把刑部狱的黑暗内幕揭露得非常充分,而且使文章“杂”而不乱,散中见整。同时作者选材详略得当,组材疏密相宜,亦可谓本文的结构特点。31、作者写本文时,把已经亡故的妹妹称作“汝”行文时,又始终如同与妹妹当面交谈、倾诉衷肠,采取这样的方式,不仅使语气显得自然亲切,而且使感情易于激发、倾吐、从而使文章抒情真实深切、淋漓尽致、感人至深。32、因为这些琐事是作者与其妹生前共同生活的剪影,
33、反映了他们兄妹长期以来相互依恋,关怀的深情以及其妹的品质、才能、事虽琐细,却今作者至死难忘。从时间上看,这些琐事发生在素文一生中从童稚到成年、到嫁归,到病亡的不同阶段,作者以选取它们,不仅表现了他们兄妹之间的亲密感情天长地久,无比深厚,而且显示了素文的可爱人品、不幸遭遇,流露了作者对其胞妹的同情怜惜。对其妹夫和封建道德的愤恨,谴责。33、作者用一组排比短句组成一个长句,选词精当、形象又有变化,从而记叙了这一行程,显示出风尘仆仆,急于一登泰山的焦急情状。34、 “雪”字不仅映衬出作者的游兴,而且在全文景色描写中突出了时令及地域的特点,烘托出了文章那清新、高雅、娱悦的格凋。35、文章先写诸多梅树因
34、受人摧残而呈病态,体现了作者厌恶当时黑暗环境,敢于指陈时弊;后写作者决心长期大量解救病梅,体现了作者追求个性自由解放、失志社会改革。36、本文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是运用象征手法,以梅喻人,托物言志,梅人浑一,事理结合,此外还有对比鲜明,条理清,文笔优美,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特点。37、作者主要采用了排比、比喻兼对偶、引用及夸张等修辞手段,从而把抽象的议论写得很形象化。38、造成杜十娘这一悲惨结局,固然有诸多个人因素,如:老鸨贪财无义,使得杜十娘“风尘楞瘁”,孙富生性风流,惯于寻花问柳,巧为谗说,破人恩爱姻缘;李甲庸儒、自私、缺乏主见,惑于浮议,对杜十娘“相信不深”,中道负心;也包括杜十娘自己天真、单
35、纯,钟倩所爱,对李甲了解不够,对时势估计不足。但导致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却是杀人不见血的封建制度。杜十娘及千百万无辜少女沉沦妓院,正是封建制度所致:李甲始乱终弃,见利忘义,正是由于封建腐朽恩想的熏染,更是由于其父“位居方面,必严帷薄之嫌”,因而屈从封建礼防和门阀观念的压力;而孙富这一封建土壤中滋生出来的毒菌,也正是抓住这些以售其奸。杜十娘认识不到这一点,自然要被这种巨大的黑暗势力所知噬。39、李甲是一个典型的封建纨胯子弟,其庸碌不仅表现在毫无主见,知人不深,惑于浮议。他在谋事时浑浑噩噩,本无善策;又在与人商议时随声附和,优柔寡断。他对情好两年之久的杜十娘了解甚浅,轻易抛弃;却对萍水相逢的孙富交
36、谈地深,言听计从。其主见懦弱不仅表现在面对老鸨的“言语触突”,却“词气愈和”,在无钱赎取杜十娘的情况下,只会求亲告友、“羞见芳卿”;更表现在他惧怕其父“素性方严”,加以黜逐,为世人嗤笑,而不敢与封建势力抗争。李甲的自私主要表现在他对杜十娘的态度上。当他求借无望时,只是“羞回院中”,并不考虑杜十娘赎身从良大事。在孙富挑唆时,他为了求得千两银子,得以归见父亲,不被世人非议,竟不惜出卖恩情深长,千里相从的杜十娘。杜十娘的天真,既表现在她对爱情的纯真,对李甲的嫉恨,又表现在她对李甲的本质和嫁归李甲的因难缺乏认识。她的机灵表现在降服老鸨、巧赠李甲、智赚孙富几节中。她的刚强,表现在为了追求自由幸福,敢于冲
37、撞老鸨,不惜放弃“名姬”生活,对李甲千里间关相随;特别是在她一旦发现李甲负情抛弃自己、美好愿望难以实现时,既不婉言相求,又不缠绵留恋,竟毅然决然地抱持宝箱,纵身江中,充分显示了她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不屈性格。40、席方平在地府为父伸冤昭雪的整个情节,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从“席觉初出门”到“役至门辞去”,写“郡邑之酷贪”。其中先写狱吏,城隍贪赃枉法,“颇不直席”,席忿气无所复伸”;再写到郡县勾结,官官相护,席方平“备受械捁,惨冤不能自舒。”这一层次,由县写到郡,再由郡写到县,写得回环往复。第二层次,从“席不肯入”到“二日遂殇”,写冥王“暗昧尤甚”。其中先写冥王施暴,席方平不屈;再写冥王
38、利诱,席方平假意领情允诺。这一层次由“遁赴冥府”写到往诉二郎,再由“猝回复见冥王”写到送还阳界,又去灌口,写得可谓盘旋而上。第三层次,从“魂摇摇不忘灌口”到“因使两人送之归里”,写席方平投诉天神,仲冤得福,邪恶势力终受惩治。其中先写路遇九王,得见二郎;再写二郎断案,惩恶扬善。这一层次,写得有铺垫,有衬托,毫无音调重复之感。41、二郎神是作者理想中最高统治者和法官的化身;二郎神判词,是作者以封建黑暗政治和贪官酷吏的讽刺、揭露和要求惩治的强烈愿望。这虽然传达出了人民的意愿,但也暴露出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看不到改变现实的真正力量,这种思想局限性是那个时代造成的。对二郎神的形象,作者先写所闻:“世传灌口二郎为帝勋戚,其神聪明正直,诉之当有灵异。”这是总述虚写。接着写所见:“修躯多髯,不类世间所传。”勾勒出了此神不凡的外貌。然后寥寥数笔,写其断案有方、神速:先审帮凶证人,再捕贪官罪魁,然后“当堂对勘”,顷之,传下判语”。最后主要通过一大段判词,写二郎神赏罚分明,完成了对其光辉形象的塑造。由于二郎神是封建最高统治者和法官的代表,也由于作者思想受时代的局限,其中突出宣扬“孝道”等封建观念,则势必会对二郎神主持公道的形象有所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