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期中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期中考试.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满分120 时间150分钟姓名: 学号: 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共35分)1用行楷将“写漂漂亮亮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书写在方格内。要求运笔流畅、结构合理、匀称美观。(3分)2下列各项中字词的音、形、义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凝成 (nng) 金榜提名 举世无双(全,全部) B耸立 (sng) 瘦骨嶙峋 一丝不苟 (马马虎虎) C迸溅 ( bn ) 繁华嫩叶 心旷神怡(愉快) D猝然 (c) 绝处逢身 温故知新(温习)3古诗文默写。(6分)(1)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一句是: 。 (2) ,若出其里。(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直接写诗人骑马游春,
2、感受春花初绽美景的句子是: , 。(4)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领着我们上前去。(5) ,志在千里。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大诗人,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赠汪伦等诗。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等。 D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歌以瑰丽奇妙的想象著称。5下列各项中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余忆童稚时(回忆) 山岛竦峙(挺立)B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松柏之后凋(凋谢)C鞭数
3、十(鞭子) 鹤唳云端(鸟鸣)D把酒话桑麻(拿起) 是知也(智慧)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爱莲说) 7名著阅读。(3分)某班学生正在举行“走进名著”语文专题活动,同学们积极踊跃参加活动,如果也邀请你去参加,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为了调动更多同学阅读名著的积极性,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1分) (2) 在“走进名著”活动中,每一个同学都要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名著人物形象。那么你打算介绍谁呢?说说你的理由。(2分) 8广告语评析。(3分)仙桃国际体操节、中国(潜江)
4、曹禺文化周、天门陆羽全民饮茶日,都已成为当地亮丽的文化名片,并且有富于代表性的广告语。如“活力仙桃,舞动世界”“百年曹禺,风雅潜江”“侨乡天门,茶圣故里”。请任选其中一条作简要评析。 9综合性学习。(7分)学校开展“走进红色岁月,珍惜幸福生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征集活动方案】下面是某班设计的几种方案,与红色主题无直接联系的一项是:(2分) A忆传统,继承先烈遗志 B唱红歌,颂扬党的恩情C看展览,回顾光辉历程 D赛篮球,增强师生体质 ( )(2)【参观教育基地】学校拟组织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请你推荐一个地方(本地或外地均可),写出推荐理由。(3分) (3)【撰写专刊前言】学校文学社准
5、备出一期反映社会生活巨变的专刊,已收到一组稿件,内容有民生改善、新农村建设、教育均衡发展等:形式有诗歌散文、书法绘画、摄影图片等。请你为本期专刊撰写前言,40字左右。(2分) 二、阅读与探究(共35分)(一)古诗赏析(4分)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0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
6、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11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二)文言文阅读(8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7、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
8、之一。孔子,名丘,字 ,他是 时期伟大的 家、 家。(2分)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人不知而不愠 (2)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死而后已 (4) 诲女知之乎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1)为人谋而不忠乎?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论语讲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请从选段中选择一例,谈谈你得感受。(50字左右)(2分)示例: 感受: (三)课内文章阅读(9分)“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
9、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6“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怎样的特点?(2分) 17春风除了上面的特点外,还有哪些特点?你认为作者是用了什么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春
10、风的特点?(2分) 18“春雨图”有什么特点?请用第二段中得词语来概括这一特点。(2分) 19“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比喻分别写出雨丝怎样的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四)记叙文阅读(14分)追寻书籍的味道尤 今小时家穷,肚子像欠收的田地,老是空荡荡的:可是呢,精神却长年吃着奢华的鲍鱼海参。把精神喂得饱饱的,是书籍。捉襟见肘的父母,餐桌上可能只有青菜豆腐,可是,屋子里,书本永远不虞匮乏。晚餐过后,便是一家子进入文字世界的大好时光了。一人读书和一家读书,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新买的书,有淡淡墨香,非常好闻,它能把一瓣瓣心叶都熏得香香的;屋内此起彼落地翻动着书页的声音,宛如天籁。 明明
11、只是一本书嘛,可是,握在手里,大家却变成了哭笑难以自主的傀儡。爸爸捧书哈哈大笑的那一刻,却见进入悲情世界的妈妈眼噙泪光;爸爸在严肃的政论书中忙忙碌碌地写着眉批的当儿,妈妈却高高兴兴地在她所寻获的妙言妙语底下画线。当字里行间闪出了睿智的思想亮光时,父母亲总会兴奋地读出来,让彼此分享精神的资产。 我们几个孩子呢,在盈屋的暗香里,随意抽选散置四处的书来读。在那略识字的年龄里,只能一知半解地读、懵懵懂懂地读;读着、读着,读懂了,一颗心,便跳舞。 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姐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直长牙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 书籍,于我们而言,无所不能。
12、 当生活的小舟遇上了惊涛骇浪时,书籍是令我们安心的避风港;当超负荷的工作把我们的心揉成一叶成菜时,我们以书籍抚平内心的皱褶;当难以化解的忧伤把我们逼进黑暗的死角时,书籍便是一束束亮丽的阳光;当我们的思想患上营养不良症时,书籍就充当了我们的维他命。 书籍之所以会深深地嵌进我们的血肉和骨髓里,紧密地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追溯原因,是父母从小就以“身教”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书籍是精神“永远的伊甸园”;它既是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棉花糖软而可口,花生糖硬而适口,都能给生命的味蕾带来怡人的甜味。 现代阅读风气不盛,分析年轻人不爱阅读的因素时,一般人都归咎于娱乐多元化、课业繁重或工作压力太大,让他
13、们无暇分心或分心乏力。 不是的。我认为真正的关键是:童年时,他们不曾用书籍把精神养肥,成年之后,当然不会“食髓知味”地追寻书籍的味道啦! 不读课外书,可以有千万个不同的借口。阅读课外书,原因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快乐。当父母用美食和玩具堆砌孩子的童年时,孩子当然快乐,可是,那种快乐,是甜而短的,它不能无止无尽地延伸到成人的世界里;然而,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 近日,与思齐聊天,她以温暖的语调忆述她那“贫瘠得十分璀璨”的童年。她说:“当年,家在福建。尽管家境贫苦,可家人还是给钱让我去租书来看。5分钱租一本,几天内得还。于是,一目十行,
14、飞快地读,还分秒必争地把自己喜欢的篇章逐字逐句逐行地抄录下来。把笔记本子收在一口箱子里,一本叠一本,抄了很多本。箱子满了,便买个锁头锁起来,满箱都是奇珍异宝哪!到新加坡定居多年了,那口大箱子,还好好地留在福建老家呢!” 这个有着丰实童年的女子,现在,从事出版事业,以文字去喂养万千读者的精神。 爱读书的人,人生各自精彩,而读书的嗜好,必须从小养起。(选自北方人2010年第10期,略有改动) 不虞不忧虑。虞,忧虑。20书籍的“味道”除了书的墨香、全家共读的温馨,还蕴含着其它什么“味道”呢?请依据文本作答。(至少答出两点)(4分) 21按要求品味语言。(4分)(1)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
15、我们四兄弟妇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直长呀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通过修辞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 (2)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品味加点词语的含义) 23文章的后面写思齐读书这一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分) 24文中提到现代阅读风气不盛,请你结合下则材料,给家长提两条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建议。(4分) 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我国O一8周岁儿童的家长平均每天花费约2278分钟陪孩子读书,有432的家庭平均每天由家长陪孩子读书的时间在20分钟以上。近四成(394)家长半年内会带
16、孩子逛一次书店,其中271的家长会在13个月内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有近三成(279)的家长表示从未带孩子逛过书店。 (四)(14分)19.示例一:还蕴含着阅读的甜蜜,阅读的快乐(或: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慰藉,人生的精彩等)的“味道”。 示例二:书籍的“味道”像棉花糖给生命以甜味,像伊甸园给精神以快乐。(或:像避风港给内心以安定,像维他命给思想以营养等。)(4分。答出一点得2分) 20.(1)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在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对人终生的积极影响。(2分。修辞手法1分,作用或影响1分。) (2)示例: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终生快乐。(2分。意对
17、即可) 21.示例:从他人的角度选材,丰富了文章内容,更好地突出了文章主旨,即“爱读书的人,人生精彩,而读书的嗜好,必须从小养起”。(2分。若答出“丰富内容”、“突出主旨”等术语得1分) 22.示例: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家长要言传身教,多陪孩子读书。 家长要经常带着孩子逛书店。 家长要创造条件借书给孩子读。(4分。答出两条即可,一条2分)三、(50分)23评分标准如下:一等:4550分 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内容具体真实,感情抒发自然,给人以启迪。或论点明确,论证有力。二等:3844分 语言简洁通畅,内容真实可信,叙议结合较好。或论点明确,论证较有力。三等:3037分 语言较通顺,内
18、容较平淡。或论点较明确,论证一般。基础一般。四等:1929分 语言表达较差,内容描摹失真,缺乏情感体验。或无论点,没有什么论据。基础较差。五等:18分以下 以下三种情况均为五等:特别差的;确认是抄袭的;少于300字(诗歌少于12行)的。新课标第一网另有构思巧妙、立意新颖、见解独到之一者,可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奖励23分;已得满分者,不再加奖励分。未拟题的扣2分。应大力鼓励作文尖子,特优者可打满分。操作上的几点说明:1以38分为切入分,要求:扣题、完篇、通畅。2满分作文的比例为3。作文组的每位阅卷教师都有责任、有义务推荐满分作文或48分以上的高分作文。 3300字及以下的作文,结构是完整的,语言
19、很有特色,1518分。结构不完整的,8分以下。 4抄袭本卷中的文章,完全相同的,打0分;略有改动的,给3分;改动较多的,给5分。5文体为诗歌,扣题,且符合诗歌要素,篇幅不少于12行的,在切入分以上。有意境,有意蕴,音韵和谐,琅琅上口的45分以上。无中心,只是散文的分行,评分在四等及以下。6网络阅卷作文“双评”误差值设定为8分。7. 正式阅卷前,随机抽取56份作文复印后,分发给作文阅卷教师进行试评(包括分类、打分),然后由作文组统一定标。 附作文题:请以“身边的感动”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20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不得抄袭。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