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宋春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宋春梅).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昼夜交替现象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的第一课。我们已知昼夜现象的形成跟太阳光的照射,地球是球体,球体不断运动这三个因素相关。一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些,但大多数学生还不能。而这一课恰恰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而是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昼夜交替现象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昼夜现象的看法。而关于昼夜现象形成的因素地球自转、公转等方面的知识将安排在本单元的后几课进行具体的解说和学习。二、【学情分析】小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由其是科学,他们通常都能主动参与。而五年级的学生虽然通过电视或书籍,部分学生
2、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还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和空间想象能力。从教材编写来看,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有好几种可能,教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虽然最后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释,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科学需要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产生深刻的科学价值观,这才是最重要的。三、【设计思路】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利用谈话、合作等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接着引出古人的想法并进行演示实验
3、,最后让学生发表种种猜测,设计模拟实验来验证猜测。在实验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汇报展示,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喜悦与乐趣。四、【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过程”,根据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该具有开放性这一基本理念,针对昼夜交替现象这堂课,我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的现象进行研讨、推测假设、实验验证,以进一步研究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学到探究科学规律的本领。为了能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还同时综合运用了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五、【学法】本课主要采用假设法、模拟实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
4、指导学生通过“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途径对昼夜交替现象进行解释,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能独立进行探究实验,从而获取新知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六、【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重可能性的解释。(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2.过程和方法:(1)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验证假说。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才能加以判断。(2)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知识的乐趣。七、【教学重难点
5、】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昼夜现象中,提出假说。合作做好模拟实验和收集证据,验证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在整个活动中做到积极讨论,发表见解,认真实验,合作学习。教学难点:模拟探究,并会用图示法对昼夜现象的形成做出解释。八、【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照片学生:小地球仪,手电筒,小组记录表九、【教学过程】课前师生谈话:师:老师昨天上网碰到了一道考察想象力的测试题,大家想听吗?一辆行驶的车子停了下来,为什么?可能有几种原因?师:大家的回答让老师感受到你们思维的无拘无束,想象的丰富活跃。我们上的是科学课,科学正是在不断地想象、假设、验证中进步的。在没有其它新证据之前,任何假设都有可能成立,面对问题需要我们大胆猜
6、测,认真求证。(一)通过谈话,引出探究问题1、照片引人:,知道“昼夜”是什么意思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找不同游戏,屏幕上的两张照片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左边这一张是白天照的,右边那一张是晚上照的。白天用一个字表示就是昼(板书:昼),夜晚用一个字表示就是夜(板书:夜)。从图上可以看出白天那么亮,光线是从哪儿来的呢?对了,因为地球本身不发光,被太阳光照到的地方就是白天,没有太阳光照到的地方就成了黑夜。2、 “昼夜”是按怎样的规律出现的呢?太阳从东边升起,白天来到;晚上,太阳又从西边落下,黑夜降临;第二天,也是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昼和夜就这样不停地交替出现(板书交替)这样一个交替过程,我们称为昼夜交
7、替现象(板书:交替现象)3、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呢?如果太阳与地球固定不动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在黑板贴上卡通图地球和太阳),如果你们就是太阳,我就是地球,我的哪一面是昼,哪一面是夜,我们都这样静止不动,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吗?可见,地球和太阳要运动起来,才可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设计意图:借助照片,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昼夜交替时的自然现象和人们的生活变化规律,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在讨论交流过程中确定本课研究内容:探索昼夜交替的成因。】(二)讲述历史1、老师讲述古代科学家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其实这个问题,很早很早的时候人们也一直在思考着,由于在古代人们受条件限制,它们只能在地球上
8、看见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第二天还是这样,每天如此,所以人们就认为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才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出现。2、通过演示实验,模拟古代科学家对“昼夜交替”的解释。为了证实古人的这个观点有道理,而且确实能有昼夜交替现象出现,我们来请两位同学做个演示实验。(1)、如何做模拟实验呢?需要选什么材料来分别代替地球和太阳?(2)、用地球仪代表地球,打开手电筒,用电筒的光表示太阳光,让“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解说照亮的部分叫昼,没被照到暗的地方叫夜)(3)、为了让实验有个观察点,我们在地球上贴有黄色小标签代表我们的家乡,请观察这个点有没有发生昼夜交替现象。(3)、光线怎样照射在地球上,
9、是任意的照吗?(光线最好要保持水平,并且始终对着地球仪,保证地球上一半是昼,一半是夜。)(4)、实验时,轻轻转动地球仪,标签被照亮时大家说“昼”,反之大家说“夜”。3、师板书这种假说和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太阳、地球的运动方向)【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活动引导学生进入古代科学家思考的情境并为后面实验做好演示,学生明白在后面的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三)提出猜想1、刚才的这种观点人们一直相信,而且相信了一千多年,那太阳和地球还有没有别的运动方式也可以看到这个现象呢?请同学们先大胆提出假设。 2、学生拿出实验记录单,提出假设并画出示意图。3、生汇报,生上黑板画示意图。(四)实验验证猜想1、课件出示实验提
10、示:A:“分工”,实验中注意分工合作,一个人拿着电筒,一个人拿地球仪,一人记录,其他同学认真看地球上照亮的部分。B:“线平”,光线要保持水平,并且始终对着地球仪,保证地球上一半是昼,一半是夜。C:“记录”,在记录表最后一栏,打 “”或“”。2、学生实验,师巡视指导3、汇报展示:A、汇报要求:(1)、汇报者按照小组的记录表边操作边讲解,(2)、各小组不能重复实验情况。B、上台展示、交流,给予评价。【设计意图:实验中的三个提示都提炼两个字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五)实验小结:提问:在没有确切证据佐证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判断假设的真实性。这些假设各不相同,能否在地球和太阳不同的运动之中,找出这些假设的
11、共同特点呢?(只要太阳绕地球或地球绕着太阳进行相对圆周运动就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板书:相对圆周运动)【设计意图:科学探究是一个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科学的思维过程。更是学生经历、体验和发现的过程。这一环节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检验自己提出的预测,能用语言描述实验的整个过程,并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地球或太阳的运动的共同特点。】(六)总结、延伸:今天我们一起进行了宇宙和地球知识的学习,我们围绕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运动,进行充分假设,开展模拟实验,积极提出质疑,对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进行了集中性的研究。到现在,虽然最终没能得出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真正结论,但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那就是,昼夜交替现
12、象,一定是由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圆周运动产生的。对于“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这种自然现象,虽然有多种可能的解释,但合理的只有一种,要找到符合真实情况的解释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证据,当我们获得的证据越多,我们就越可能对我们看到的现象做出更合理的解释,我们也就越接近真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一直关注这个问题的解决,直到得出正确的答案。【设计意图:本课是第四单元第一课,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是第四单元学完之后才能探究出的答案,所以在这节课的结束我不打算揭晓答案,而是给学生留下悬念,引导学生去进一步探索。】十、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太阳 地球 相对圆周运动1、 围着地球转 不动 示意图2、 不动 自转 示意图3 不动 自转并围着太阳转 示意图4 不动 围着太阳转 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