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知识教案.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434239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基础知识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哲学基础知识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基础知识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基础知识教案.doc(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六、本节内容、结构介绍共8个自然段,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1)点明哲学基础知识课的性质和宗旨。第二层意思:(25段)介绍哲学的含义、主要内容及发展。第三层意识:(68段)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七、本章地位介绍时全书的导学部分,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向学生讲明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要求、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八、课时安排2课时九、教学方法:讲解、讨论相结合。教材分析:知识体系: 系统化、 科学的理论化 世界观 产生的意义世界观 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习的意义 学习的方法 教学提纲:共讲四个问题。1、哲学基础知识课性质和宗旨。2

2、、哲学的含义及主要内容:(1)世界观的含义 (2)哲学的含义 (3)哲学的基本问题(4)历史观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5)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三个基本形态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一、哲学基础知识介绍学习哲学基础知识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教育使大家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常见的社会的社会现象。提高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以指导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

3、和职业活动。(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哲学哲学这个词在古希腊文中是由“爱”和“智慧”两个词组成的,意思就是爱智慧。在汉语中,“哲”字含有“智慧”“聪明”等通晓事理之意。所以,从字面上讲,哲学就是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仅仅从字面上理解是不够的。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世界观几乎人人都有。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还不能称为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

4、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是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就是唯物主义。与此相反,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的,精神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的意识决定物质的观点就是唯心主义。(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是肯定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就是可知论。绝大多数的哲学家,包括唯心主义哲学家在内,都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但也有少数哲学家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

5、识世界的可能性,就是不可知论。不可知论把思维和存在绝对对立起来抹杀两者的同一性,因而是错误的。(3)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其地位作用不同。其中,第一方面更为根本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为什么在哲学研究的众多问题中,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这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这一特点决定的。第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时人和哲学派别都必须首先回答而不能回避的问题。因为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结起来,无非是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两大类。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必须首先回答这两大类现象之间的关系问题,才能研究和揭示整个世界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第二、对思维和存在和这位第一性问题

6、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同,对世界统一什么,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没有规律性,人的认识有没有真理性等一系列问题的回答也不同。第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说到底无非是做两件事,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无论从事什么实际工作,不管自觉不自觉,都要碰到自己的主观思想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问题,即把存在当作第一性,还是把思维当作第一性的问题。这个问题能否正确解决。直接决定着工作的成败。例如:医生给病人看病,就的处理好病情与处方的关系,病情是第一性的,处方是第二性的。(4)历史观是

7、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内的具体表现。(5)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三个基本形态这个问题同学们作一般了解。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经历三个基本形态古代朴素的辩证法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现代唯物辩证法介绍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经历的三个基本形态主要是让同学们知道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实践与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从而为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打下基础。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哲学观点有正确与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有正确的哲学思想才能使人产生智慧、增长

8、才干。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古代和近代一些哲学家的思想不同程度地包含了正确、合理科学的成分,但由于受主观客观条件的限制,其哲学思想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地继承以往哲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他对哲学基本问题给予了科学的回答,正确地揭示了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四、意义、方法1、意义:举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美好的人生,而同样生活在世上,为什么有的人生活的有价值?有的人生活的没有意义?人怎样生活才有价值呢?生活总是充满着矛盾,人们怎样认识和处理人生旅途中的困难和问题呢?这就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马

9、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1)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着重理解反对死记硬背,要注意认真看书,积极思考,准确理解基本观点。(2)要着重应用,紧密结合实际包括联系学过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学习生活实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等。本节小结1、要求掌握:哲学、世界观的含义2、了解哲学基础知识课的性质和宗旨3、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含义及内容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六、本节结构本节由三个大问题组成:(一)世界的构成及其本质(二)自然界是客观的(三)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法:指导阅读、讨论、难点

10、讲授相结合九、教学过程前言(略)第一节世界观是客观的物质世界(板书)本节由事例导入和三个大问题组成事例导入是通过列举形形色色的物质现象,引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这一论点。一、世界的构成及其本质 (共18个自然段分五层意思)(一)自然界(板书)(自然界概念有哪三种层次的涵义?同学们看书)1、作为一切存在物总和的物质的自然2、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自然3、作为人类活动要素的自然劳动过程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自然界作为人类劳动过程的要素出现了,这里的自然已不是纯自然,而是作为人类活动要素的自然,这一点是为以后讲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奠定基础。(二)人类社会(板书)人类社会是物

11、质运动的最高形式,恩格斯根据19世纪科学所达到的水平,把宇宙间无限多样的运动按照从低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归纳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它由三部分组成。1、 经济结构(第四章专门讲作简介)人类社会 政治结构(一般了解不展开) 思想文化结构(一般了解不展开)三者之间的关系:(三)人的两种属性(人本身)(板书)这一知识点主要讲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关系(1)人的自然属性及表现(2)人的社会属性及表现(3)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区别与联系二者的区别:(1)层次不同 自然属性是人的较低层次的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特有属性,是较高层次的属性。(2)产生的条件不同 人的自然属

12、性是自然界的产物,是人的生理遗传因素带来的: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不能把人的自然属性等同于人的社会属性。二者的联系在与人之中。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属性,都是客观存在的。(3)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赖以存在的基础,没有人的自然属性,就没有人的社会属性。(4)人的社会属性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人的自然属性受人的意识的指导,具有强烈的社会色彩。(4)强调社会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是由于:(1)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是人类特有的属性,(2)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5)精神属性属于社会

13、属性(四)世界的本质(重点)(板书)这一问题是本节重点:为什么呢?(1)从哲学的研究对象看,世界的本质问题是一切哲学派别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对世界本质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从哲学的历史发展看古今中外的哲学派别都是围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意识进行斗争的。(2)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来看,世界本质问题的解决具有奠定作用。学生只有理解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而不是意识,才有助于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1、基督教的观点(板书)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用七天时间创造出来的。2、主观唯心主主义的观点(板书)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3、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板书)认为世界就是某种客观精神的产

14、物和表现4、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板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把世界万物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5、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板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把世界万物归为物质结构的一定层次。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板书)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二、自然界是客观的(讲了两个问题)(板书)(共11个自然段,分三层意思(1-5段),主要论述在任何人的意识产生前自然界的客观性)1、提出无机自然界的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宇观世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产生,接着用宇宙大爆炸的过程进行印证。2、提出生物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产生并客观

15、地存在着,并用达尔文的进化论加以证明。最后加以总结,指出自然界既不是神创造的,也不是意识的产物,自然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6-10段)第二层意思 论述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客观性,共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提出论点,指出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仍然是客观的。第二、从利用自然方面分析自然界的客观性。最后加以总结,得出“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的这一结论。”第三层意识(11段)是对本部分的总结,得出“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类的意识产生于存在的结论”三、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板书)(共9个自然段,分五层意思)第一层意思(1段)提出问题尽管人类社会的或松手人的思想支配但人类社会仍然是客观的。第二层意思(

16、2段)论述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的物质过程,从环境的变化促进古猿前后肢的分工和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两方面作了说明。第三层意思(3-7段)本层是这一部分的核心,主要论述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客观的。第三段概述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四段指出生产力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组成。第五、六段分别论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客观性。第七段是本部分的总结。指出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社会的客观性。第四层意思(第8段)主要论述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教材从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规律性合人类社会发展总趋势的不可改变性两个方面作了分析。第五层意思(第9段)是本部分的总结。指出通过以上分析说明“人和人类

17、社会作为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也是客观的。”本节小结要求掌握的(识记)1、物质概念p102、社会生产方式p14理解的:1、世界的本质p102、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p10-113、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p14-16了解的:1、物质世界的构成p62、自然界概念的含义p63、人类社会的构成p74、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p8六、本节结构:本节由三个标题内容组成:(一)意识的本质 (二)人的主观能动性(三)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七、教学时数:2课时八、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讨论、难点讲授九、教学过程:提问上节内容1、什么是社会生产方式?2、物质概念上一节主要从世界的构成及其本质自然

18、界的客观性,人类社会的客观性,三个方面论述了“世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牢牢地建立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之上。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但认为世界事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而且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提问学生关于胸有成竹的故事的哲理)一、意识的本质(板书)这一内容多为一般性知识介绍没有难度、采取自学、讨论方式列出如下纲目 第一、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 第二、第三、 第一、 社 会 劳 动 的产物 第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第三、 (意识的起源) 第一信号系统 人 脑 的 机 能 第二信号系统 医 学 科 学 证 明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重点)(板书)此问题是本章的重点(1)首先,意识

19、的低级形式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举例:(略)没有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就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觉。(2)其次,意识的高级形式思维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思维是意识的高级形式是人类特有的。 举例(略) 所以,意识的高级形式思维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应,也来源于客观世界。(3)最后,错误的意识同样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举例“天国”中的上帝,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使用的只是金箍棒,为什么不是用机枪、手枪、原子弹?因为吴承恩在写西游记的时候,根本不存在这些武器。错误意识产生的认识根源。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人们的认识由于受到客观事物的暴露程度,科技发展的水平,实践发展的程度

20、和自身水平的限制,对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难以作出科学的解释。因此产生错误的意识是不可避免的。3、意识具有社会性(难点)(板书)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性。(1)从意识的主体上强调人是社会的人,脱离了社会就不会有任何意义。举例:教参p54页,狼孩(2)从意识产生的动因来看。(3)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不仅反映自然现象,而且反映社会生活现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新概念,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厂长负责制”“经济特区”“下岗”“再就业”“政治体制改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即使是反映自然现象的意识,也会不同程度地带有社会印记。(4)从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途径

21、来看。用图示法说明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途径。 社会实践意识通过 客观事物 反 映意识反映客观事物必须通过社会实践这个桥梁,从而体现意识的社会性。上一个问题讲了意识的本质即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人为什么能通过意识的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二、人的主观能动性(板书)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四个方面(引导学生看书、讨论)1、承认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会不会否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导致唯心主义?2、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与照镜子和照相机照相有什么不同?3、举例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对人的生理活动的重大影响。举例:张海迪、杯弓蛇影典故4、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突出的表

22、现是什么?为什么?三、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板书)该问题是本章的重点,又是难点1、规律及其客观性(板书)(1)规律(板书)所谓规律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是一种本质的联系(板书)举例:教材p26页(提高学生讲一下)一年四季的更替水往低处流月亮绕地球转以上这些例子都是现象人能感知的,而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万有引力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把握。(3)规律是一种必然的联系(板书)举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一种必然联系,至于的多少豆得多大的瓜则是一种偶然联系。(4)规律是一种稳定的联系(板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是一种稳定的联系,这种联系

23、是通过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基本适应到基本不适应再到基本适应的过程。反复出现的。随着这种过程反复出现,人类社会呈现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5)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板书)举例:教参p57页,“奶为何挤不出来”教材p2829例子。(6)规律不能创造不能消灭,不能人以改变(板书)(7)规律可以认识利用(板书)2、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板书)(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板书)举例:教参p5758页,教材p29页例子(提问学生举例)(2)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板书)(3)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板书)本节小结:要掌握:意识概

24、念:客观的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要理解:意识的本质p17人的主观能动性p24规律的含义p27规律的客观性p28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p29作业p30、1、2、3、4、题六、本节结构本节由四个标题内容组成:(一)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三)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七、课时安排课时八、教法,指导阅读、讨论、难点讲授相结合九、教学过程:提问上节内容:、意识的本质、人的主观能动性、规律第一节讲了世界的物质性,第二节讲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二者构成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把

2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正是本节所要讲的内容。第三节正确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板书)引言所讲的中心问题:由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引出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一、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提问: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尽管千差万别归纳起来份积累?)哲学作为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要探讨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就必须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来就有的,即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正是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出现了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1、唯物主义及三种基本历史形态(一般知识介

26、绍,学生自习)学生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板书)(1)唯物主义的含义p32(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唯心主义及其两个基本形态(板书)(1)唯心主义含义(2)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板书)由于辩证法的有关观点还没有讲,在这里讲两种发展观的对立,同学们从基本观点上去把握,待第二章讲了有关内容再加以充实。在这一内容里,要明确下列基本观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区别。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主要是回答世界的本质和

27、本原是什么这个问题上的对立。B、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是普遍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运动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动的,如果有变化,其动力来自内部还是来自外部。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出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的含义及其主要观点:a、含义:是关于普遍联系的哲学学说,他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发展的原因是事物内部矛盾。b、三种历史形态形而上学的含义及其主要观点a、含义: 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看世界的哲学学说。b、基本观点:他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孤立存在的,没有任何联系,都是静止不变的,即使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没有质变,并且认为数量增减,场所变

28、更这些两边都是外力推动的。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提问学生回答)二、正确处理人于自然的关系(板书)人作为自然界的存在物,即依赖于自然,又改造自然,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里讲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与第一节讲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第一节讲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史讲人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必须依据自然本身的属性和规律,主要强调的是自然界的客观性。这里是从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角度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人依赖于自然界(板书)这一问题作为一般知识介绍(1)人依赖于自然界的物质构成自己的生命机体。(2)人依赖于自然界的物质资源进行物质资料生产。(3)人依赖于自然界提供的生态系统而生存。

29、2、人反作用于自然界(板书)主要通过生产活动改变着自然界的面貌和人们利用对自然规律的人是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1)人以自己的生产活动作用于自然界,改变着自然界的面貌。(2)人利用对自然界规律的人是创造了许多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东西。3、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态度(板书)(1)什么是环境问题?(2)在环境问题上有哪两种错误态度?(3)在环境问题上的正确态度是什么?三、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板书)1、人依赖社会并受社会的制约(这一问题采取阅读法)(1)人的生存依赖社会提供的物质生活资料(2)人依赖社会提供的教育机构成长(3)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增长才干。(

30、4)人受社会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制约。这一问题采取理论联系实际方法。提问学生讲理论上受制约的重要性。结合我国进行“严打”典型事例,说明违法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来加深学生对遵纪守法重要性的认识。2、社会离不开人,人反作用于社会(1)人类社会是人们自觉性活动和交互作用的产物。(2)社会历史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表现出来的。(3)人能够认识和利用社会历史规律创造社会历史。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板书)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教材p41页2、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从实际出发的含义(2)实事求是的含义(3)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4)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3、我国社会主义

31、建设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2)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的重要性总结p44页本节小结1、概述本节所讲内容2、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1)唯物主义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p32(2)唯心主义及两种基本形式p33-34(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了的发展观p3435(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理解:(1)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p39-41(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p42运用:(1)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实际问题(2)在实践中体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本章总结:一、概述本章所讲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1、了解的内容(1)物质世界的构成(2)自然概念

32、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构成(4)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会背的内容(1)物质概念(2)社会生产方式(3)意识概念(4)唯物主义及其三种基本形态(5)唯心主义及其两种基本形态(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3、理解的内容(1)世界的本质(2)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3)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4)意识的本质(5)人的主观能动性(6)规律的含义(7)规律的客观性(8)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9)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10)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二、从图示形式总结本章内容 世 界 世界的构成 自然界是 及其本质 人类社会客 人本身观 世界

33、的本质 的 自然界是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物 客观的 人类社会产生后,自然界的产生质 和发展是客观的世 人和人类 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界 社会是客观的 客观的物质过程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意 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识 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的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本 人的主观 主观能动性的含义 意识具有 质 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能动作用 和 发挥主观 规律及其客观性主 能动性必须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观 尊重客观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能 动 唯物主义及其三种历史形态性 坚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及其两种基本形态反对唯心主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正确 是两种对立的

34、发展观处理 人依赖于自然人与 正确处理人与 人反作用于自然外部 自然的关系 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态度 社会 的 正确处理人与 人依赖于社会并受社会的制约关系 社会的关系 社会离不开人,人反作用于社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六、本章结构由导言和四节内容组成,第一节、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第二节、事物的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第三节、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第四节、事物及其发展是对立的统一七、课安排6课时八、教学方法:指导阅读、讨论、重、难点讲授、放光盘相结合九、教学过程提问:1、第一章讲重要讲了几

35、个基本观点 2、抽签回答问题(提问学生念答案)通过松树、灌木、黑卵蜂、小茧蜂、松毛虫之间相互联系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事物是普遍联系(板书)共11个自然段1、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难点)(板书)(1)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2)联系的含义 (3)联系具有普遍性的含义 (4)联系的客观性含义及意义含义: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意义:举例(略)食物链(猫 田鼠 凡花蜂 三叶草)2、联系是复杂多样的(7-8段)(1)联系多样性的表现及不同作用主要讲述联系的复杂多样性以及不同联系在事物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和主要的联系

36、。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外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和次要的联系,则只能影响事物发展的进程。教材还使用孟子的话对这一观点作了具体说明。(2)联系的复杂性同条件的多样性密切相关(9-11段)任何事物总是处于联系之中,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总是有条件的,并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发展和灭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举例:天下雨二、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板书)这一问题,由导语和7个自然段组成教材利用导语承上启下、引出本部分的主题事物是变化发展的。1、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板书)(1)相互联系构成和显示运动(板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了事物的运动。 举例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显

37、示为运动的必要条件。(2)联系也离不开运动。举例(略)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重点、难点)(板书)(1)正确理解发展的概念和发展的实质(板书)区别:运动是指一般的变化,它包括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发展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概念: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新事物、旧事物的含义(板书)新事物: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3)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板书)是看这个事物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38、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举例: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诞生的时候,仅有几十名党员,但由于它代表着中国的发展方向是新事物,于是在同比较强大许多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取得胜利。举例:“法轮功”“计算机算命”(4)热情支持新事物(板书)三、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重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这两个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板书)(1)正确把握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2)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处好全局于局部的关系。树立全局观点、局部服从全局。举例重视局部的地位和作用。抓

39、住关键性的局部。举例:牵牛要牵牛鼻子在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不可兼时,应牺牲局部利益来保证全局利益。举例:三峡工程牺牲了几个县的利益(丢车保帅)(3)方法论意义:“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2、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板书)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我校毕业生(往届)看我校变化发展为例:说明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过程,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发展的。(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这一点是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2)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是从行为上具体示范。(3)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本节小结1、了解:联系的含义P47页 发展的含义P51页 联系的复

40、杂多样性P48页2、理解:发展的实质P51 作业:P5657 1、 2、 3、 4、六、本节节构:本节由三个标题内容组成:一:量变和质变、 二: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三:学会掌握使度原则。七:受课时数:1课时八:教法:阅读、难点讲授、提问相结合。九:教学过程:提问:第1节说学内容:1、什么是联系 2、发展的含仪及本制前面讲述了发展的含义及史质,本节讲发展的状态与后面发展的趋势、发展的原因紧密联系。本节由事例导入和三个大问题组成。举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通过谷粒量的积累,最终形成谷堆的质的飞跃。说明事物的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一、量变和质变共9个自然段、分两层意识第一层

41、意思(1-4段)讲述质、量、度的含义以及质和量的相互关系第二层意思(5-9段)指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状态,讲述量变、质变的含义以及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教材运用具体事例加以证明。1、质、量、度(1)质、量的含义质的含义: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的含义: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成都、速度等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以及它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2)质和量的辩证关系质和量是事物两种不同的规定性,二者相互依赖、互相制约。一方面,质是量的基础。另一方面,质总是一定量的质。(3)度的含义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幅度)它体现着质

42、和量的对立统一。事物的度的两端的界限叫关节点或临界点。关节点:是指一定质的事物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举例:00c1000c2、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运动发展的两种状态(1)量变的含义及其表现量变的含义及其表现就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如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的含义及其表现a、质变的含义:就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有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b、表现:他突破了度的范围,表现为急剧的、显著的变化是事物连续过程的中断。例如:阶级社会中的新型阶级和反动阶级在斗争中力量对比逐渐发生变化,即指是双方的主次地位发生转换。新型阶级用革命手段推翻腐朽的反动阶级的统治,夺取了政权,从被统治阶

43、级变为统治阶级,新的社会制度代替了旧的社会制度这就发生了社会制度的质的变化。(3)量变和质变具有不同的特点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是质变。二、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板书)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先让学生讨论教材上的漫画讲的是什么?就是说,质变依赖量变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经过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不是偶然的,更不是凭空发生的,而是由量变准备好的。如道德的升华或堕落,社会的进步或倒退无一不是由量变引起的。正如古人所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天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江河。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事物才能发生质变,这是一个规律。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板书)就是说,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