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历年高考题.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433758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历年高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地理历年高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历年高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历年高考题.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下列山脉中,不全位于板块界线附近的山脉有( ) A冈底斯山、兴都库什山 B阿特拉斯山、喜马拉雅山 C落基山、阿巴拉契亚山 D安第斯山、内华达山 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到2331,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 A北极圈范围增大,南极圈范围缩小 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减小 C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D七月从南半球中低纬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减小 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小于8500km。无论从甲地到乙地,还是从乙地到甲地,最近的走法都是先向南走,后向北走。据此判断,甲、乙两地可能同处在( ) A赤道附近B南极附近 C北极附近D不可能有此情况 小亚细亚半岛沿海地区处于旱季时,直布罗陀海峡表面海流P和斯里兰卡以南表面

2、海流Q的流向是( ) AP从西向东,Q从东向西BP从西向东,Q从西向东 CP从东向西,Q从西向东DP从东向西,Q从东向西 地图211中,阴影部分表示夜间,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此时( ) AM地的黑夜比N地长 BM地的白天比N地短 C当N地为5日下午7时,M地是6日上午5时 DN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M地 读图212。在下列选项中,各地点的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北极、纽约、基多、东京 B南极、格拉斯哥、洛杉矶、墨西哥城 C北极、秋明、科伦坡、塔斯马尼亚岛 D南极、马达加斯加岛、新加坡、布宜诺斯艾利斯 在大陆漂移示意图(图213)中,表示6500万年前(第三纪初)海陆分布状况的是( ) 大气

3、中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成分是( ) AO2 B水汽 CN2 DCO 下列选项中,附近有世界最高山脉和最深海沟的一组板块界线是( ) A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C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D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直径为25.5cm的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 ) A1: B1: C1: D1: 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是( ) A花岗岩 B古生代石灰岩 C中生代砂岩 D玄武岩 下列四个城市,6月22日当地正午人影朝南并且略长的一个是( ) A上海 B湛江 C海口 D南昌 我国某水稻种植区活动积温为4080,

4、它位于( ) A松嫩平原B华北平原 C汉中盆地D南岭附近 生物出现以后,对大气圈的改造作用包括( ) A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大气中O2的比例增加 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大气中N2的比例减少 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使大气中CO2的比例增加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使大气中O2的比例增加 南极洲由大陆中心吹向边缘地带的盛行风为( ) A反时针方向的极地东风 B顺时针方向的极地东风 C反时针方向的极地西风 D顺时针方向的极地西风 某人从赤道以北40km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km,最后他位于( )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C出发点东北 D出发点以东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图2116表示多数沿

5、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 ) A领海范围为a+b=200海里 B专属经济区范围a =200海里 C领海范围a=12海里 D专属经济区范围b=200海里 当我们欢度春节时( ) A悉尼的白天逐渐缩短 B南极正值极夜 C亚历山大港正值少雨时期 D塔斯马尼亚岛正值炎热干燥时期 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主要表现为( ) A太阳活动加强将导致荒漠化日益严重 B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 C耀斑的强辐射不会干扰无线电通讯 D太阳黑子增多会导致地表平均气温下降 不考虑海陆、地形、冰雪等条件,有人从极点附近(包括极点)某地出发,依次向正北走5km,正东走35km,正南走5km,正好回到原地。从极点上空看

6、,向东走时不可能( ) A顺时针走了一个完整的圆 B逆时针走了一个完整的圆 C顺时针走了360的圆弧 在图215中画斜线的四块假想陆地,面积最大的是( ) A1 B2 C3 D4 下列表述中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 A小雨夹雪B雨热同季 C四季如春D长夏无冬 塔里木河进入丰水期时( ) A地中海沿岸多雨B新西兰正值夏季 C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D印度洋北部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 A90W,89S B80E,40N C10E,1S D180W,71N 在图216中表示太阳日的是( ) AaBb Ca+bDa-b 若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北移速度

7、偏快,可能造成( ) A黄河流域的汛期提前 B东北地区雨季滞后 C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消失 D南部沿海严重干旱 在等高距为50cm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180m B200m C320m D280m 符合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有( ) A气温、降水和植被B矿产资源 C交通D城市 与大陆漂移说或地层研究结论相符合的论述有( ) A2亿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联合古陆 B约1.4亿年前,大西洋已经形成 C2亿3亿年前,动物界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为主 D约1.4亿年前,裸子植物成为植物界的主角 A能大量反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所以那里所温较低 B

8、能散射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生物免受集中紫外线辐射之害 C是大气中存在臭氧的惟一场所,所以我们应该善加保护 D吸收大量紫外线,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 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 A气压低B空气稀薄 C到达的太阳辐射少D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北纬38一开阔地上,在楼高为H的楼房北面盖新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两楼距离应不小于( ) AHtan(9038) BHtan(903823.5) CHcot(9038) DHcot(903823.5) 与平面图(见图217)中知X至Y地势变化最符合的剖面图是( ) 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有( ) A使所经过区域性的所温低于多年

9、平均值 B向所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C扰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但使气候趋于正常 D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 a、b两地距c地分别为300km、200km。当c地地下15km处发生地震时,不可能存在的现象有( ) Aa、b两地列度不同 Ba、b两地列度相同 Cc地居民会感觉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摇动 D地震波传到a地时,方向均垂直于地面 图218中各等值线的值自北向南递减( ) A如果等压线图,线为脊线 B如果是等高线图,线经过区域为山谷 C如果是海洋表面等温线图,线为暖流 D如果是等降水量图,a地降水多于b地 太阳释放的能量主要有( ) A太阳内部铀等重元素裂变释放的辐射能 B飞离太阳大气层的带电

10、粒子的能量 C氦原子核转变为氢原子核释放的辐射能 D碳原子核裂变释放的辐射能 1999年2月,日本本州西部发生的地震不到里氏5级,但不少地区震感强烈,因为() A4极以上地震已经属于强烈地震 B震中很浅,震中越浅,震感越强 C震级虽然不大,但是震源相当浅 D震源相当深,但是烈度大,震感强 臭氧层位于(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D热层 图219中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读图完成4041题。 40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 ) A7日4时B8日8时 C7日8时D8日4时 41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 B几内

11、亚湾沿岸烈日当空 C澳大利亚东海岸夜幕深沉 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 2001年4月7日,新疆北部出现10级以上狂风,气温骤降至 20以下,在天山隘口等地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这次天气过程( ) A是春季迅速增温导致的典型暖锋天气过程 B是极地大陆气团推进造成的慢行冷锋天气过程 C因冷气团不断增温而没有雨雪 D因当地空气干燥而没有雨雪 读图2110,回答4345问题: 43M处的气压数值可能为( ) A1020、1012.5 B1017.5、1020 C1017.5、1015 D1015、1012.5 44N处的盛行风向不可能是( ) A南风 B西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45图示地区4月份因大陆气团与

12、海洋气团交绥而降水较多的地方为( ) A B C D 图2111,回答4647题: 46图2111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B暖流 C寒流D径流 47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 A2月B5月 C7月D10月 图2112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2112回答4851题。 48图中依次代表( )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49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13、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50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量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51该山可能位于( ) A赤道附近 B40S附近 C40N附近 D极圈附近 解题思路 重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是把握和理解地理问题的基础。该一类题目的立意就在于透过两类地理事物,如世界著名山脉和板块界线等之间的位置关系,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的分布及其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掌握程度。 答案:C 解题思路 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即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其具体大小是决定地球上四季变化的重要因素。该题立意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检查考生对这一重要知识内容掌握的情况。第二,区分不同能力层次考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的差

14、异。因为,关于宇宙和地球的知识,是日常生活中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必须依赖思维能力,发挥对空间形象的想像力,才能够较好的把握题目。 答案:D 解题思路 该题在1992年的试卷中,是得分率较低的一道题目。该题立意就是要区分出考生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共同运用的能力差别。换句话说,在试卷中的难题部分,要尽量避免出那种纯属简单记忆的边边角角的题目,因此以地理知识为依托的逻辑思维题目,就成为地理试卷中“难题”的主要类型之一。 该类题目的重要特色,就是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题目本身也必然要非常严密。就是说,题目给出的每一个条件都是有用的(一般地说,题目也不应给任何多余的条件)。该题目中给出两地距

15、离小于8500km的条件,就是为了将两地位于赤道附近的选项排除 答案:B 解题思路 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多种地理事物相互关系掌握的程度。与该题相关的知识有气候类型的分布、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季风气候和季风漂流的成因,以及洋流的类型等。该题可以说是以基础知识为前提,考查考生简单的判断推理的能力。 小亚细亚半岛沿海处于旱季,是北半球的夏季。直布罗陀处的海流是密度流,表层始终从西向东流。斯里兰卡附近海流夏季受南亚季风影响,也是从西向东流。 答案:B 解题思路 该题的立意考查考生对最基本的时间、昼夜长短等问题的理解程度。题目本身是非常标准的表现形式,只要能够读明白同类的图,能够根据图示的资料,进行准确的

16、时间、昼夜长短等的计划或者判断,地球运动导致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时间、日期、昼夜长短变化等问题,都基本可以得到解决。 答案:D 解题思路 该题的立意在于检查考生对使用图表传递的地理信息的认识和分析能力,以及通过定性的比较区分不同地昼夜长短情况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了全面认知信息和较快地进行分析比较两个方面。记忆图表的形式是次要的,主要在于:看到任何图表,能够从它的坐标、图例等内容中迅速把握图表表达信息的基本规则。当然,完成这些分析比较的过程,必要的地理基础语言是绝对不能缺少的。如在本题目中,如果对纽约、基多、东京、格拉斯哥等城市的大体位置都毫无印象,那么分析、比较的能力就无从说起了。 答案:C 解

17、题思路 板块构造学说的日臻成熟,极大地拓宽了人类的知识视野,使我们知道了我们生活于其上的大地,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大陆的水平运动速度的粗略掌握情况。即:6500万年,对于大陆的运动来说,或者说在地质历史的尺度上,只是短暂的瞬间。理解了这一点,则可以快速地作出正确选择。 答案:C 解题思路 该题立意除了考生进行一般的能力等考查外,还强调应该记住水汽也是大气保温气体之一。顺便提一句,经过近些年的研究,科学家认为“温室效应”的提法不够准确,所以,目前已经采用了“大气保温作用”和“大气保温气体”等提法,代替了“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提法。 答案:B 解题思路 该题立意就是检查考

18、生对板块的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和世界主要地形掌握的情况,或者说对不同时间学习的知识的相互空间位置的把握程度。该题在题干中明确表明了是单选题,这在1992年的考试中就属于降低了难度的题目。 答案:A 解题思路 该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比例尺概念的理解和进行比例尺换算的能力,其中以地球大小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因为实际给出的数值差距较大,故其传递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对于地球大小一类的数据知识的记忆,首先要注重大的范围的记忆。如在本题中,只要能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000多千米就能够正确地进行估算,找出正确选项。 答案:D 解题思路 考查考生能否正确理解相关的地理概念,并且在掌握足够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利用这些基

19、本概念进行选择和判断。显然,地层中的化石,只能存在于沉积岩(包括沉积变质岩)中,而绝对不能够存在于火成岩中。这样,只要知道花岗岩、玄武岩都是火成岩,就可以排除了两个选项。剩下的问题就是三叶虫的化石存在于中生代还是古生代的选择了。如果学生对学习知识有些印象,并具有一些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常识,就可以知道,中生代是恐龙的时代,三叶虫是古生代的生物。 答案:B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传统的考题,但是又很贴近生活。考查的就是地理公转过程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并依托于最基本的中国地理的常识。只要明白正午太阳高度越大,人的影子就越短,并且知道湛江、海口都在北回归线以南,海口更靠南些,就能够正确进行

20、选择了。 答案:C 解题思路 对自然地理问题的学习,必须以一些最基本的知识框驾为前提。如认识世界的温度带,就要以对中国温度带的了解作为入门的第一步。中国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比较重要的自然带,其中秦岭和淮河是我国最重要的地理界线之一,也是亚热带和温带的界线。对于活动积温来说,只要记住秦岭淮河大体为4500,该题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B 解题思路 该题在考查知识的同时,希望引起考生重视生物在营造人类生存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两个选项,其重要程度略有差别:光合作用使空气中氧气增多应该说是“白送”的选项,另一个选项则是需要在对知识理解基础上才能正确选择。 答案:D 解题思路 对大多数考生而言,理解基础

21、上的记忆,才是牢固的记忆。该题立意在于考核考生对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记忆的程度。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和分布,都是大尺度的问题,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才可以很好地掌握。当然,也可以由一个简单而牢固的记忆为出发点,进一步去推理得到正确的答案。如,地球是自西向东旋转的,在南极上空看到地球是顺时针运动的。由此,即可以得出,由南极上空看到的极地东风是反时针运动的结论。 答案:A 解题思路 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经纬网的性质的掌握程度。人们在地球的表面规定出经纬网,建立了地理坐标。并且规定: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在南半球或者是在北半球,纬线都是不等长的。距离赤道越远,纬线就越短。明白了这些基本的性质,

22、该题就可以轻松地解决了。 答案:D 解题思路 随着人类航海和对海洋资源的开发能力的提高,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权就提到了国际社会的议事日程上来。航行、养殖和捕捞,以及海水本身和海底资源的开发等是目前人类社会利用、开发和将要开发的主要海洋资源项目。为了保护和协调临海各国开发海洋资源的权益,国际社会才提出了领海和海洋专属经济区的概念。 答案:C 解题思路 该题的立意也可以说是考查贴近生活的地理。教材上没有讲,但是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中国的春节是在冬至之后,可是仍然是冬季半年。这时的南极应该处于极昼时期。至于题目占的城市和岛屿名称等,应该说是地理的“基础语言”,初中学生应该掌握,高中学生当然也没有理由全

23、部忘记。 答案:A 解题思路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问题经过新闻界的宣传会有少许的“变形”。因此我们应该了解自然界本身的变化,其中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最不应该忽视的。该题本身是对基础知识的简单考核,但在检查考生学习情况的同时,适度强调我们应该科学地看待和研究自然界本身尚未研究透彻的问题。 答案:B 解题思路 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这是在地理坐标中的人为规定。因此,在极地附近向东(或者向西)走,实际上是沿纬线圈走。在南极和北极附近,都一定存在一个纬线圈,其周长正好是35km,而且这个圆的直径大于10km。由此可知,选项A、B一定是可能的。后两项中,只能是南极附近的情况。当出发点是南

24、极点时,D项也是可能的。 答案:C 解题思路 实际上,该题最后落实到简单的数字相乘的积的大小的比较:在图215(a)中,两个“梯形”的面积比较,是非常容易的,因为纬度越高,被经线所分割的、度数相等的纬线的长度就越短。所以,图形4的面积大于图形3的面积。同样的道理,在图215(b)中,图形1的面积大于图形2的面积。推理判断到此时,题目就简化为比较图形1和图形4的面积谁大谁小了。这时,只要能够判断出15的平方,大于30和7(6.5)的积,答案就十分明了了。 答案:D 解题思路 显而易见,只要是平时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的考生,经过课堂学习,就会非常容易地记住并理解天气和气候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答案:

25、A 解题思路 该题的立意在于,通过具体的考核内容,提倡一种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联系和对比。由熟悉的身边的地理事物,通过联系和对比,去认识、理解中尺度环境中的地理事物;由我国的地理现象为出发点,通过对比,去认识世界其他地区的同类的地理现象。 具体到这道题,联系到的地理知识有,塔里木河是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所以它的丰水期一定是夏季;然后根据世界气候、洋流等基础知识,就不难判断正误了。 答案:C 解题思路 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地理坐标熟悉的程度,对“生活中的地理”的了解程度,并且使用诗的语言表达和地理坐标的数学表达方式相结合的表现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强调综合能力的思想。 题目中的“坐地日行八

26、万里”,正好是赤道长度的约数。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地表的线速度,只有在低纬才与这个数字相近。 答案:C 解题思路 时间与我们生活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的,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每一天长短的确立的理解程度。就能力考核来说,则也可以说是看看考生对从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的强弱。 题目中隐含着的一个知识点是: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公转的方向是一致的。即,从空中看地球,如果其公转方向是逆时针的(如该图所示),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也一定是逆时针。有了这个基础常识,读图即可以明白,太阳日比恒星日长。 答案:C 解题思路 副热带高压既是影响世界气候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我国夏季风的重要因素。该题的立意就是要考生关注中国和世界

27、的气候问题,了解气候变化的复杂性,以及相关的气象灾害的问题。只要明白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是北半球的,它向北移动是夏季前半季的事,该题的正确答案就非常清楚了。 答案:A 解题思路 该题目的关键在于,要明白在等高线地图上,超过一个等高距的断崖表现为等高线的重叠。这为估算断崖的相对高度提供了依据。N条等高线重叠时,断崖的相对高度一定小于n-1个等高距。题目的难度在于断崖相对高度上限的理解:在高端和低端,断崖各有小于一个等高距的变化幅度。因此,其上限为小于但靠近n+1个等高距。 答案:D 解题思路 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的情况。 答案:A 解题思路 从考核能力的角度看,该题在设计

28、时采取当“正向思维”时,近乎纯属记忆,且难度也稍微大些。可是,当采取“逆向思维”,即用“排除法”时,反倒容易些。也就是说,在1亿多年以前,大西洋没有形成;2亿多年前,地球上已经有许多脊椎动物生息繁衍了。 答案:A 解题思路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为社会普遍关注。其中臭氧层受到破坏的问题,即是大气物理的问题,又是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大事。该题难度不大,也可以说是“借题”来引起考生和中学教学的进一步关注。 答案:D 解题思路 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气温随着高度变化而变化的原因的掌握程度。题目引用了古人的词句“高处不胜寒”,表明了各个学科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实际,也表明了地理考试越来越重

29、视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能力的考核。该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导致近地面大气气温增高的直接原因是地面的热辐射。 答案:D 大气臭氧层( ) 解题思路 数学在地理学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将地理语言和基础的数学语言结合起来估算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说是一个地理的“应用题”。对于文理分科的文科考生来说,数学计算的难度在某种意义上大于地理本身难度。难题应该在草稿纸上或者试卷的边缘使用图解的方法解决。实际上,数学非常好的考生,在解这类问题时,也是通过空间的想像来最终完成的。 答案:D 解题思路 该题考查考生认读地形剖面图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综合能力。在没有等高线和比例尺的地图上,河流传递的关于地

30、形和地势起伏的信息最丰富。明白了这点,该题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C 解题思路 厄尔尼诺现象是科学的未解之谜,但是它对世界气候的重大影响却为世人所公认,并越来越为地理学界、气象学界所关注。该题的关键在于知道厄尔尼诺是出现在太平洋海域的反常的暖流。是暖流,又是反常的,所以它必定会使经过的区域大气获得多余的热量,同时使得气候反常。 答案:B 解题思路 题目的重要知识点是:理解地震发生后,有两种振动波纵波和横波,向周围传递能量,纵波的传播速度高于横波;造成地表烈度不同的因素则极其复杂。因此,解该题的关键,不在于对多种可能性进行分析,而在于排除不可能的现象。 答案:D 解题思路 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各类等

31、值线所表达的地理信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该题只要是掌握了等值线的共性,就可以迎刃而解。在等值线的性质中,有一个最基本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性质,就是等值线上各点表达的数值永远相等。由此,对一个重要的结论就可以通过理解加以记忆和应用,即等值线向高值方向突出的地方,比邻近的地方数值低。 答案:C 解题思路 太阳是在地球上能量的重要来源,也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恒星。太阳是一颗炽热的气体组成的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向宇宙空间释放的能量主要为太阳辐射和太阳风。前者是氢取变成氦的产物,后者是脱离太阳引力的带电粒子流。 答案:B 解题思路 该题考查考生对与地震相关的概念理解的程度。这些概念中,最重要的

32、就是震级、烈度、震中、震源等。真正理解了,自然就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该题中最易产生混淆的是震中和震源两个概念。 答案:C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记忆题,它要求考生记住臭氧层的空间位置。这一类的记忆内容相对地说是比较多的,如何考虑它们的相对重要程度呢?简单地说,考试内容中要求的,又是日常生活中大量接触的,则属于容易的记忆内容,是必须掌握的。该题就属于这样的记忆内容。因为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强度的增加,是当前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臭氧层空间的发展变化,又常常是重大的时事问题。 答案:B 解题思路 解第40题时,首选必须能够根据经纬网区分哪条虚线是晨昏线,哪条虚线上是180

33、经线。进一步,依据学过的地球公转的知识,判断大体的季节,即当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远时,北半球是夏天。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判定图上看到的是晨昏线的晨线部分,它和赤道的交点是上午6时。至此,就不难看出:题中甲地为8日8时。对于选择题,一般很难将真正掌握了知识、具备了能力的考生和凭着临时“蒙”的考生区分开来。 答案:B 解题思路 第41题是和第40题相关联的题目,真正明白了第40题的考生解第41题是轻而易举的。但是,在该题目中,采取了正确选项不易判断的“逆向思维”的题型,加大了考查内容的空间尺度。即,必须对三个不可选项逐一排除。 答案:A 解题思路 春季增温和干旱,是中国北方沙尘暴多发的自然原因

34、之一。但是暖锋天气和增温完全是不同领域中的两类地理概念,必须能区分它们的差异,才不会误选A项。 另一个考核的知识点在于,锋面天气能否产生雨、雪天气的关键是什么?或者进一步地说,考生必须明确,降水产生的基本条件是含有水汽的空气降温到一定程度。由此,就能明白在锋面天气中,有没有降水的关键首先在于暖气团一方。 答案D 解题思路 第43题侧重于思维能力的检测。在一个气压的“鞍部”出现新的封闭的等压线,这只能,也必定有两种情况:在那里出现了一个更低的气压区域,或者出现了一个稍高的气压区域。而且,所要求判断的等压线的值,与相邻的等压线的关系,只能等值,或者相差一个“梯度值”(相当于等高线图中的一个等高距)

35、。考生首先要确定图中的等压距为2.5hPa,M点处的等压线位于两条1015.0hPa等压线之间,并确定M点处的气压值应在1015.0hPa2.5hPa。 答案:C 解题思路 第44题是地理学中与物理学联系紧密的知识内容。地理知识本身就具有综合的特质。本科考生中,有相当多的人有一种惧怕理科知识内容的颂向,这正是能力不足的地方。该题立意在于检测考生的理性思维品质。天气现象是非常复杂的,题目要求考生判断出不可能出现的风向。图示时刻N地位于北低南高近似于平行的两条等压线之间。由于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此时N地的风向可能为各种偏南风和西风,而不会出现东北风。 答案:D 解题思路 第45题是中国气

36、候最基本的知识。放在这里,实际上只是检测考生对地图熟悉的程度。考生通过读图应能够识别出图中大部分地区为我国东部沿海,4月份因海陆气团交绥产生的雨带应位于南部沿海,而地在华南的雷州半岛以北,所以,应选择答案D。 答案:D 解题思路 第46题在检测对海水盐度的概念理解程度的同时,考核对影响海水盐度等值线分布因素的掌握程度。该题以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对所给选项作出判断。影响海水表层盐度分布的因素是复杂的,但是,寒暖流的影响,一般多造成等值线向南北方向发生弯曲,故在该题中很容易被排除。剩下的两个选项,则依据对中国地理中有关长江知识的掌握,不难选择出正确选项D 答案:D 解题思路 第47题进一步考

37、核考生对影响海水表层盐度变化因素的理解程度,以及影响中国外流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据了解,有部分考生作出了相反的判断,还有些考生选择了7月(C项)。这反映部分考生对盐度的概念不清楚,还有部分考生则是对伏旱和各季节降水对长江这样的大河的影响弄不清楚。 答案:A 解题思路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始终是中学地理教学主干内容,该组题以示意图为基础资料,在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同时,重点考查学生对自然带分布规律、影响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因素,以及不同自然带分布的大致情况等掌握的程度。 答案:A 解题思路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始终是中学地理教学主干内容,该组题以示意图为基础资料,在考查

38、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同时,重点考查学生对自然带分布规律、影响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因素,以及不同自然带分布的大致情况等掌握的程度。 答案:A 解题思路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始终是中学地理教学主干内容,该组题以示意图为基础资料,在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同时,重点考查学生对自然带分布规律、影响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因素,以及不同自然带分布的大致情况等掌握的程度。 答案:A 解题思路 该山可能的位置从理论上说,有较宽广的纬度范围。但是因为示意图的资料是具体的山脉,故正确选项的设定也相当具体。结果错误选项就相对明确,实际上是降低了题目的难度。这样的命题设计也表明并不要求学生机械记忆各个具体山脉的情况,而是给考生留有足够的思维和进行推理判断的空间。 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