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引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背景下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引领”.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课标背景下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引领” 湖口二中 王志和老教材相比较,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其中之一即:在编写过程中重视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体验,综合考虑地理学科逻辑与学生认知规律,以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形成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为基本准则。在新教材编写中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和“案例”,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理解,这些“活动”和“案例”能够比较好地避免教师在课堂上的空洞说教,以有意识的教材设计,通过事实材料和学生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感悟和认识,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因循研究性学习的规律,通过问题引领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下面结合教学实
2、践就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引领”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一灵活利用教材中“活动”和“案例” 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兴趣。教材中的每一个活动设计均围绕一个主题,有明确目标,同时考虑到学生实际分步骤进行,具有阶梯性逻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案例设计具有典型性,而且编者只提供材料,不加以分析或评价,留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同时增强师生互动交流,教师和学生就可以比较好地做好“故事讲述者”的角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在合作学习中加强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全面素质,这显然符合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搞好活动和案例教学的前提是要真正吃透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
3、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都必须要渗透到教学当中。当然还要结合教材具体内容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比如我校生源主要来自于农村,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相对较为薄弱,学生的视野较为狭窄,而高中地理(尤其是自然地理)涉及到许多学科内的准备知识,如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气候的基本知识等。这种教学中的知识 “断层”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以高一地理必修(二)的一个案例使用为例:依据教材(人教版)的两个案例,“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展变化”。 阅读课本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的阶段、影响因素。2商业中心发展的阶段、影响因素。然后要求学生得出交通与聚落发展和商业
4、中心分布的规律。对于我们小地方的学生,这两个例子都比较陌生,只能凭借课本的介绍,认知过程枯燥生涩,以记忆为主,案例的学习效率低。因此考虑到这种情况,我在对课本案例进行简单分析后,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设计两个新的问题:1以湖口县交通运输方式 运输路线的变化分析影响湖口县城聚落形态的主要因素。2以鄱湖大市场钟山商贸城为例分析商业中心的分布规律和区位因素。这两个案例取材于学生身边实际体现了“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体现了人地相关性、区域性、实践性等地理教学特征。案例的学习效率高,比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当然也要防止出现极端,过于强调案例的乡土特色,无论什么内容,都认为联系本地实际的、
5、身边的、生活中的就是最有价值的,这种认识也是有片面性的,有可能导致学生认识上的“狭隘”。二、精研新课标,做好课堂中的探究性提问学习是围绕“发问”开始的。高水平的富于探究性的提问是教学的精髓,因为它易于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提出高水平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高水平的思维活动,这是课堂探究不可缺少的。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常常是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更有甚者有些教师也很少提问。即使在教师的提问中,大多数是记忆型的问题,或对具体的地理事实只须用“是”与“否”来回答,较少是探究性的问题。由于教师忽视学生的理性思考和推理,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形成了“地理书有趣,地理课好听,地
6、理题难做”的印象。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但要有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方面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有一定开发智力方面的内容,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梯度,缺乏针对性,缺乏思考价值和探究意义,对问题的解决往往浮于表面等问题,只有教师精心设疑,充分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才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运动”是大部分学生感到学习困难的内容,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对知识点的讲解外,我设计了众多问题:“假如地球自东向西自传会出现什么现象?”“假如自转速度加快或变慢又会如何?”“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度日如年的感觉”“假如地球不公转只自转,自转周期与昼夜交替周期会如何?”“假设地球
7、自传公转方向均发生变化或者其中之一发生变化,自转周期与昼夜交替周期又会如何?”“假如黄赤交角为零度,为三十度,为四十五度,温度带范围如何变化?四季会否发生变化?两分两至时间会否发生变化?”“在北半球 赤道 南半球洗碗,洗碗槽的水会怎样流走?”“飞机自西向东飞行,乘客经历的昼夜交替周期如何变化?”通过这些问题,我个人感觉比较好地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课堂气氛活跃积极,学生们善于也乐于自主探究,享受自主学习的成果,同时养成学生在课本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有些时候学生无法做出回答,教师一定要明确答案,最好不要要求学生长时间思考,因为再好的诱饵在水里泡久了也就无味了。另外在高一的地理
8、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图化教学,这一向是地理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不能够离开地图。“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在历次高考地理试卷中,都有许多无图考图的题目,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十分重视构建“脑图”的训练。学会分类,学会读图,学会用图。在对高一实验班的教学中,我在完成常见图的教学后,比较注意变式图的使用,尤其是在自然地理的教学中。比如在“晨昏线”教学中,在一般侧视图 俯视图的基础上,引入其他示意图,提高学生解图能力。例1.读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非阴影部分表示昼)回答下列问题:
9、此日,当a地日落时,北京时间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b点的地方时是9点 B图中a、b两点经度相差90C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为90例2.下图为局部地区经纬网示意图,此时太阳直射点为北半球Q点,同心圆为等太阳高度线。读图回答1-2题。1图中P经线的经度可能是A(90-m+n)EB大于(90-m+n)EC(90+m-n)WD大于(90+m-n)W2图示日期地球上的极昼范围是 A(90-n)N及其以北地区 B(90-n)N及其以南地区 C(90-n)S及其以北地区 D(90-n)s及其以南地区三在课后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10、,它与实际结合较为紧密,而对于地理教师来说,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地理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地理知识更加直观化,生动化,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期中考试后,备课组要求教师在各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每个班级的学生通过自由组合成立若干个地理兴趣小组,确定研究课题,利用课余时间走访调查,写出研究报告。教师就学生研究课题的确定提供指导性意见,主要是以人文地理为主,个人感觉这类课题比较方便学生开展研究工作。学生写出的调查报告涉计到许多课本知识,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某某村环境的影响” 、“金砂湾工业园的区位分析” 、“湖口县汽车站的区位分析” 、“钟山小区商业网点调查” 、“某某村外出务工调查” 、“2000年以来某某村农业结构变化原因分析” 、“某某乡缜沼气利用调查”等等,学生的兴趣很浓厚,写出来的小论文有的还是很不错的。我感觉研究性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